聚酰亚胺
N
O
O
N
O
O
聚酰亚胺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的一类
聚合物,其中以含有酞酰亚胺结构的聚合
物尤为重要。
非环状聚酰亚胺
R C N C R '
R ' ' OO
è? ±? 3¨à ? 2? ??
?? ?£ ?? °2
?? ±? áò ??
?? ?? í? à′
?? ?? ía à′
?2? T 3¨à ? 2? ??
?? ?£ ?? °2
?? ±? áò ??
?? ?? í? à′
?? ?? ía à′
?à 1ú 3¨à ? 2? ??
?? ?£ ?? °2
?? ±? áò ??
?? ?? í? à′
?? ?? ía à′
四种已经产业化的耐热聚合物的专利分配
聚酰亚胺的特点
? 具有最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
? 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
? 相对于其他芳杂环高分子,比较容易合

? 已经合成了几千个品种,有十多个品种
已经产业化
? 有很广泛的应用面。
聚酰亚胺在合成上的特点
(1) 聚酰亚胺主要由二元酐和二元胺
合成,这 2种单体与众多其它杂环聚
合物,如聚苯并咪唑、聚苯并恶唑、
聚苯并噻唑、聚喹恶啉及聚喹啉等
的单体比较,原料来源广,合成也
较容易。二酐、二胺品种繁多,不
同的组合就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聚
酰亚胺。
( 2)多种多样的合成方法
O
O
O
H 2 N+
加热
N
O
O
C O O H
C O O H

溶剂
N
O
O

脱水剂
加热
C O H N
C O O H
+ H 2 NO
O
O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H 2 N+
加热
N
O
O
C O O R
C O O H
C O H N
C O O H
N
O
O
三氟乙酐
叔胺
O
N
O
加热
异酰亚胺
O
O
O
+ N
O
O
O C N
C
C
O
O
O
N
C O
- C O 2
(3) 只要二酐 (或四酸 )和二胺
的纯度合格,不论采用何种缩
聚方法,都很容易获得足够高
的分子量,加入单元酐或单元
胺还可以很容易地对分子量进
行调控。
(4) 以二酐 (或四酸 )和二胺缩聚,
只要达到等摩尔比,在真空中热
处理,可以将固态的低分子量预
聚物的分子量大幅度提高,从而
给加工和成粉带来方便。
合成聚酰亚胺典型的反应
O
O
O
H
2
N
C
C O H

N H
O
O
k 1
k 2
C O H
C O H
N
O
O
O
O
k 3
k 4
k 5
k1=0.6 L/mol?s;
k2=8?10?10/s;
k3=0.5~ 2.0?10?8 L/mol ?s (k5=0);
k4 = 1.5~ 4?10?3L/mol?s;
k5 = 0.5~ 1.0?10?8 / s(k3=0)。
(5) 很容易在链端或链上引入反
应基团形成活性低聚物,从而得
到热固性聚酰亚胺。
用于热固性芳杂环聚合物的活性基团
活性基团名称 结构
马来酰亚胺
降冰片烯酰亚胺
苯并环丁烯
NO O
N
O
O
氰基
异氰酸酯
氰酸酯
乙炔基
苯炔基
C N
N C O
O C N
C C H
C C
双苯撑
Biphenylene
苯基三氮烯
2,2-对环芳烃
N N N RR
(6) 利用聚酰胺酸中的羧基, 进行
酯化或成盐, 引入光敏基团或长链
烷基获得双亲聚合物, 可得到光刻
胶或用于 LB膜的制备 。
(7) 一般的合成聚酰亚胺的过程都
不产生无机盐,对于绝缘材料的制
备特别有利。
C O H N
C O O H
C O H N
C O O R
R= 饱和烷基,不饱和基团,金属(银、铜等)
N
O
O
(8) 作为单体的二酐和二胺在高真
空下容易升华, 因此容易利用气相
沉积法在工件, 特别是表面凹凸不
平的器件上形成聚酰亚胺薄膜 。
二酐和二胺的活性
? 在酐基的对位或邻位有拉电
子基团可使二酐活化;
? 在氨基的对位或邻位有拉电
子基团可使二酐减活。
芳香族二酐的电子亲和性
二酐 Ea(eV)
1.90
1.57
1.51
S O 2
C O
1.51
1.48
1.48
1.47
1.38
OO O
OO CC C
O
OO
O CC
OO
O CC O
CH 3
C
CH 3
C
O
O O C
O
1.30
1.26
1.20
1.19
1.19
O
C H 3
C H 3
S i
S O 2 OO
OO
OO
1.17
1.13
1.12
1.10
C H
O H
OO
C
C H 3
C H 3
OO
O O( C H 2 )n
n = 2 ~ 5
二胺的碱性及对 PMDA的活性
二胺 pKa log k
9.8
6.08 2.12
5.20 0.78
H 2 N ( C H 2 ) 6 N H 2
O
4.80 0
4.60 0.37
3.10 -2.15
2.0
O
C
O
O
S
各种聚酰胺酸的贮存稳定性
二酐 聚酰胺酸 聚酰亚胺
贮存期

ηinh
dL/g
ηinh
dL/g
成膜
情况
230 0.44 - 不能成膜
230
289
0.45
0.20
-
-
成膜良好
不能成膜
220
389
0.37
0.19
1.12
-
成膜良好
不能成膜
250
385
0.73
0.28
1.47
1.29
成膜良好
成膜良好
O
O
O O
聚酰胺酸的化学环化
O C C H
3
O C C H
3
N H
C H
3
O
CO
N H
+
O H
N HC
C
O
O
O
O
C
C
O
O
O
C H
3
C H
3
N R
3
O
C
C
O
O
C H
3
C O O H N R
3
_ +
+
OO
C
C
N H
O
N
O
O O C C H
3
O
N
O O C C H
3
H
O
H
O
-
+
-
+
N
O
O
O
N
O
  Δ
聚酰亚胺的性能
(1) 对于全芳香聚酰亚胺, 按热重分
析, 其开始分解温度一般都在 500℃
左右 。 由联苯二酐和对苯二胺合成
的聚酰亚胺, 热分解温度达到 600℃,
是迄今聚合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品
种之一 。
(2) 聚酰亚胺可耐极低温, 如在
?269℃ 的液态氦中仍不会脆裂 。
(3) 聚酰亚胺还具有很好的机械性能 。
未填充的塑料的抗张强度都在 100MPa
以上, 均苯型聚酰亚胺的薄膜 (Kapton)
为 170MPa, 而联苯型聚酰亚胺 (Upilex
S)达到 500MPa。 作为工程塑料, 弹性
模量通常为 3~ 4GPa, 纤维可达到
280GPa,据理论计算, 由均苯二酐和
对苯二胺合成的纤维可达 500GPa,仅
次于碳纤维 。
(4) 一些聚酰亚胺品种不溶于有机溶剂,
对稀酸稳定, 一般的品种不大耐水解, 这个
看似缺点的性能却给予聚酰亚胺以有别于其
它高性能聚合物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即可以
利用碱性水解回收原料二酐和二胺, 例如对
于 Kapton薄膜, 其回收率可达 80% ~ 90% 。
改变结构也可以得到相当耐水解的品种, 如
经得起 120℃, 500h水煮 。
(5) 聚酰亚胺的热膨胀系数在 2?10?5~
3?10?5/℃, 联苯型可达 10?6/℃, 个别品种可
达 10?7/℃ 。
(6) 聚酰亚胺具有很高的耐辐照性能, 其薄
膜在 5?109rad剂量辐照后, 强度仍保持 86%,
一种聚酰亚胺纤维经 1?1010 rad快电子辐照后
其强度保持率为 90% 。
(7) 聚酰亚胺具有很好的介电性能, 介电常
数为 3.4左右, 引入氟, 或将空气以纳米尺寸
分散在聚酰亚胺中, 介电常数可降到 2.5左右
。 介 电 损 耗 为 10?3, 介 电 强 度 为 100 ~
300kV/mm,体积电阻为 1017??cm。 这些性能在
宽广的温度范围和频率范围内仍能保持在较
高的水平 。
(8) 聚酰亚胺为自熄性聚合物, 发烟率低 。
(9) 聚酰亚胺在极高的真空下放气量
很少 。
(10) 聚酰亚胺无毒, 可用来制造餐具
和医用器具, 并经得起数千次消毒 。 一
些聚酰亚胺还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例如, 在血液相容性试验中为非溶血性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为无毒 。
聚酰亚胺的应用
(1) 薄膜, 是聚酰亚胺最早的商品之
一,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
材料。主要产品有杜邦的 Kapton,
宇部兴产的 Upilex系列和钟渊的
Apical。透明的聚酰亚胺薄膜可作
为柔软的太阳能电池底板。
(2) 涂料, 作为绝缘漆用于电磁线,或
作为耐高温涂料使用。
(3) 先进复合材料, 用于航天、航空器
及火箭零部件。是最耐高温的结构材料
之一。例如美国的超音速客机计划所设
计的速度为 2.4M,飞行时表面温度为
177℃,要求使用寿命为 60 000h,据报
道已确定 50%的结构材料为以热塑性聚
酰亚胺为基体树脂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
料,每架飞机的用量约为 30t。
美国 HSCT计划
1,速度,2.4 马赫( 2575km/hr),从旧金山到上海由
现在的 12 小时缩短到 5 小时。
2,飞机表面温度,177 ℃。
3,作为机翼和机身结构部件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30
吨 / 架。
4,要求材料在 177 ℃下的使用寿命为 60000 小时 (6.9
年 ),飞机寿命,30 年。
5,飞行高度,19000 米。
6,计划制造 500 架。
7,载客 300 名。
8,粘合剂:聚酰亚胺类。
(4) 纤维,强度可达 5-6GPa,弹性模量
可达 250- 300GPa,可与 T700碳纤维相
比,作为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剂、高温
介质及放射性物质的过滤材料和防弹、
防火织物。
耐热纤维的性能
纤维 密度,g/cm 模量,MPa 强度,MPa
芳纶 -49 1.44 124 2.92
PBT 1.58 300 3.0
PBO 1.5 340 3.4
聚酰亚胺 1.3-1.4 250- 300 5.2
碳纤维 1.77-1.96 822 5.3
性能 PI纤维 Kevlar
模量 1400g/d <1000g/d
热氧化稳定性 300℃ 空气中强
度保持 90%
300℃ 空气中强
度保持 60%
吸水性 0.65% 4.56%
在 200℃ 的水蒸
汽中
12小时强度保
持 60%
8小时强度保持
35%
聚酰亚胺纤维与 Kevlar纤维的比较
在 85℃ 40%硫
酸中的耐水解

250小时强度保
持 93%
40小时强度保
持 60%
85℃ 10%NaOH
中的耐水解性
1小时强度下降
40%
50小时强度下
降 50%
80-100℃ 紫外
光辐照
24小时强度保
持 90%
8小时强度保持
20%
纺丝液的处理 聚合溶液可以
直接纺丝
聚合后要经过
充分洗涤,再
制成纺丝液
(5) 泡沫塑料, 用作耐高温隔热材料。
(6) 工程塑料, 有热固性也有热塑性,
可以模压成型也可用注射成型或传递
模塑。主要用于自润滑、密封、绝缘
及结构材料。
超高温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
(7) 胶粘剂, 用作高温结构胶。
(8) 分离膜, 用于各种气体对,如氢 /
氮、氮 /氧、二氧化碳 /氮或甲烷等的
分离,从空气、烃类原料气及醇类中
脱除水分。也可作为渗透蒸发膜及超
滤膜。由于聚酰亚胺耐热和耐有机溶
剂性能,在对有机液体和气体的分离
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分离膜和膜分离
? 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
? 反渗透膜
? 渗透蒸发膜
? 膜蒸馏
? 气体分离膜
(9) 光刻胶, 有负性胶和正性胶,分辨
率可达亚微米级。与颜料或染料配合可
用于彩色滤光膜,可大大简化加工工序。
(10) 在微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用作介
电层进行层间绝缘,作为缓冲层可以减
少应力,提高成品率。作为保护层可以
减少环境对器件的影响,还可以对 ?-粒
子起屏蔽作用,减少或消除器件的软误
差 (soft error)。
聚酰亚胺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 光刻胶,介电层,缓冲层,α -粒子屏敝
层,平坦化。 型胶,负型胶。
? 挠性印刷电路用覆铜板,有粘结剂,无
粘结剂。
? 液晶取向剂,TN- LCD,STN- LCD,
TFT- LCD。
? 封装材料。
柔性印刷电路板
对聚酰亚胺光刻胶的要求
? 负性光刻胶。
? 正性光刻胶。
? 以水为显影液。
? 高感光性。
? 高分辨率:亚微米级;直墙深刻。
? 低离子含量,ppb级。
聚酰亚胺光刻胶与普通光刻胶的比较
准分子激光制作的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光栅
(11) 液晶显示用的取向排列剂, 聚酰
亚胺在 TN-LCD,STN-LCD,TFT-LCD及
未来的铁电液晶显示器的取向剂材料
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电 -光材料, 用作无源或有源波导
材料、光学开关材料等,含氟的聚酰
亚胺在通讯波长范围内为透明;以聚
酰亚胺作为发色团的基体可提高材料
的稳定性。
取向剂
? TN- LCD:室温长寿命( 1年)。
? STN- LCD:预倾角,4- 10o,国内首家,
经紫晶公司试用,在工艺性能方面已基
本通过。
? TFT- LCD:采用脂肪聚酰亚胺可以满足
200℃ 固化要求。
? 光控取向:聚酰亚胺基光控取向膜。
O O
N N
O
O
F
F
F
F F
FF F
F
F O
O
F
F F
F
N N
O
O
F 3 C C F 3 O
O
C F 3
F 3 C
6 F D A / T F D B
1 0 F E D A / 4 F M P D
进口产品与国产材料价格对比
每公斤
聚酰亚胺材料 进口材料 国产材料
光刻胶 1000- 3000美元 2000- 5000元
TN- LCD
取向剂
300- 600美元 500- 1500元
STN- LCD
取向剂
1000- 3000美元 1000- 3000元
TFT- LCD
取向剂
3000美元 2000- 4000元
由邻二甲苯合成氯代苯酐
C H
3
C H
3
C l
2
C H
3
C H
3
C l
O
2
O
O
O
C l
分离
O
O
O
C l
O
O
O
C l
+
收率, 9 0 %
纯度, 9 8 %
氧化收率, 气相氧化, 7 0 %
液相氧化, 9 0 %
3- 氯代苯酐, 4 -氯代苯酐的比例, 4 5, 5 5
纯度, > 9 9 %
O
O
O
C l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S O
O
O
O
O
O
S
O
O
O
O
O
O
O
O
O X O
B P D A
O D P A
T D P A
S D P A
D i e th e r D i a n h y d r i d e
X,Y
Y,O,S,S O
2
,C
C H
3
C H
3
C
C F
3
C F
3
,,
,
e t c,





















O
O
O
C l
H
2
N R
C l
N R
O
O
H O X O H
N R
O
O
XR N
O
O
H
2
O
X
O
O
O H
O H
O
O
H O
H O
_
H
2
O
O
O
O
X O
O
O
H
2
N Y N H
2
N
O
O
X N
O
O
Y
H
2
N Y N H
2
H O X O H
N
O
O
YN
O
O
C l C l
N
O
O
N
O
O
ZO
O
O
H
2
N Z N H
2+
M O Y O M
N
O
O
N
O
O
Z
C l C l
C l
O Y O
N
O
O
N
O
O
Z
S
N a
2
S
N
O
O
N
O
O
Z
( P P h
3
)
2
N i X
2
Z n
N
O
O
N
O
O
Z
S A S
AX X
N a
2
S
N
O
O
N
O
O
Z
S Y S
H S Y S H
应化所热塑性聚酰亚胺的价格变化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
?
?
?
(?
a
/
Kg
)
? ê · Y
采用氯
代苯酐
直接法合
成 PI
聚 酰 亚 胺 的 应 用
大电机 聚酰亚胺制

聚酰亚胺的异构效应
A t a c t i c P o l y s t y r e n e
C HC H 2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C H C H 2 C H
无规聚苯乙烯,T g =1 0 0 ℃
C HC H 2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C HC H 2C H
间规聚苯乙烯,T m =2 7 0 ℃
C HC H 2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 C H C H 2C HC H 2C H
等规聚苯乙烯,T m = 2 4 0 ℃,因为结晶太慢无实用意义
Mass spectroscopy of cyclooligomers
O
O
O ON
N
O
N
N
O
O
OO
O
NN
O
O O
O
O
MPDA/MDA环状二聚体的结构
N
O
O
O
O
N
O
O O
O
O NN
O
O
O
O
O
( 3,3 ) - H Q D P A / O D A( 4,4 ) - H Q D P A / O D A
PMR-15 型聚酰亚胺的流变行为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2,3,2 ',3 '-BT D E/ M D A/ N E
2,3,3 ',4 '-BT D E/ M D A/ N E=2 / 3 / 2
3,4,3 ',4 '-BT D E/ M D A/ N E=2 / 3 / 2
C
ompl
ex
V
i
scosi
t
y
(
P
a.
S
)
T emper at ure ( ? ? ) S cann i ng r at e=4? ? / m i n
P M R A p p r o a c h
+
+
C O O C H
3
C O O H
C H
2
H
2
N N H
2
H
3
C O O C
H O O C
O C O O H
C O O C H
3
异构 ODPA/ODA聚酰亚胺的流变行为
200 250 300 350 400
10
3
10
4
10
5 3,3 ',4,4 ' -OD P A / O D A
2,3,3 ',4 ' -OD P A / O D A
2,2 ',3,3 ' -OD P A / O D A
C
o
mp
l
e
x
v
i
s
c
o
s
i
t
y
(P
a
.
S
)
T e mp e ra t u re (
o
C)
3,3-ODPA/ODA,ηinh =0.43dL/g
3,4-ODPA/ODA,ηinh =0.41dL/g
4,4-ODPA/ODA,ηinh =0.40dL/g
N
O
O
N
O
O
OO
热固性异构 BPDA基聚酰亚胺的流变行为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10
3
10
4
10
5
10
6
3,4' - B P DE /M DA /PE P E=2/ 3/2
4,4' - B P DA /M DA /PE P A=2/ 3/2
C
ompl
ex
v
iscosi
t
y
(
P
a.S)
T emperat ure (
o
C)
O
O
NN
O
O
C H 2
O
O
N N
O
O
C H 2
2
200 250 300 350 400
1
10
Vi
scosi
t
y
,
Pa.s
T e m p e ra t u re,o C
3,4 '-BPDA/3,4 -O D A/ PEPA= 1, 2, 2
0, 8 5 -1 Pa's f ro m 2 8 0 t o 3 5 0
o
C
200 250 300 350 40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Y
Ax
i
s
T
i
t
l
e
X Ax i s T i t l e
-2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
10
100
1000
10000
5 -9 8 3,4 '-O D PA/ 3,4 '-O D A/ PEPA= 1 / 2 / 2
2 6 0
o
C
2 8 0
o
C
3 0 0
o
C
T i m e (m i n )
C
o
m
p
l
e
x
v
i
scosi
t
y
(Pa.s)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T
e
m
p
e
ra
t
u
re
( 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