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水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介绍
11.1 水资源保护规划概述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水体愈来愈严重的污
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各国纷纷采取防治
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包括颁布法令、设立
管理机构、采取某些工程措施、制订水质标准、制
订统一规划、大量拨款实施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措施
等。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孤立的、局
部的治理技术和措施解决不了社会性、综合性的区
域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将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技
术应用于水资源保护,据此制订水资源保护规划,
是从个别治理转向综合防治的转折点,是现代水环
保事业的标志。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在水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
上,合理地确定水体功能,进而对水的开采、供
给、使用、处理、排放等各个环节作出统筹安排
和决策,是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一项中、长期指导
性的发展计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
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二是水量利用规划
(包括水量供需平衡及防洪规划 )。前者以实现水
质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后者强调水量的合理利用,它以满足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水资源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和作用可概括如下:
(1)分析并提出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水量
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查出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2)确定水环境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与水量两方面
拟定目标,作出水环境功能区。
(3)水质模型预测,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水
功能区达标分析。
(4)拟定措施,可供考虑的措施有:调整
经济结构与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
强防洪能力;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另外
还要进行经济损益分析。
(5)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
的实施方案。即在评价、优化的基础上,
提出供决策选用的方案。
(6)资金筹措;监测计划等。
11.2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分类
11.2.1 按规划的层次分类
一般来说,规划的层次越高,其规模越大,
所涉及的因素越多,技术越复杂。按照规划的层
次,可以将水污染控制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区域
规划和设施规划。
(1)流域规划。流域规划的任务是在一个流域范
围内确定水污染控制的战略目标,包括环境质量
目标和经济目标。流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在流域
范围内协调各个重要污染源 (城市或区域 )之间的
关系,以保证流域范围内的各个河段和支流满足
水质要求。水质要求是根据河流所处的空间、时
间条件所确定的功能制订的。
流域规划的结果,可以作为各个污染源 (城市
或区域 )进行排放总量控制的依据,是区域规划和
设施规划的基础。
流域规划是高层次的规划,要求相应的高层
次的有关部门主持。
(2)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流域范围内
具有复杂的污染源的城市或工业区的水污
染控制规划。区域规划是在流域规划的指
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将流域规划的结果 —
—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污染源,并为此制定
具体的、可以执行的方案。
区域规划既要满足上层规划 ——流域规
划对该区域提出的限制,又要为下一层次
的规划 ——设施规划提供依据。
(3)设施规划。设施规划的目的是按照区
域规划的结果,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
所选的污水处理设施既要满足污水处理效
率的要求,又要使污水处理的费用最低。
11.2.2 按防治水体的种类分类
(1)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即以河流为规划整体,
对全河流提出水资源保护规划。
(2)河段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河流中污染最严重
或有特殊要求的河段,在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的
指导下进行河段水资源保护规划。
(3)湖泊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湖泊水体现状和
要求,对湖泊分块功能等方面提出水资源保护规
划。
(4)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水库任务、分块
功能划分及污染的现状和趋势等条件,提出控制
全库水质及分块功能水质的规划。
11.3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水污染控制规划过程,是一个反复协调决策
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社会各部门之
间的协调统一。实际上,整体规划过程,就是在
寻求一个最佳的统筹兼顾方案。规划的过程和步
骤,概括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既规划目标、建
立模型、模拟优化和评价决策。
(1)确定规划目标
整个规划工作,要先从, 明确问题, 和, 提
出目标, 开始。, 明确问题, 包括规划的范围、
控制污染的方法和要求,选用何种水质标准或规
定作为评比和治理目标等问题,而这个目标的最
终确定又与一系列技术经济条件相联系,这也是
规划工作的最后成果之一。
规划方案的选择过程一般是,先提出最高限
与最低限两个极端的目标组合,并在其间构成几
个中间目标组合,便于分析比较和选择确定。
(2)建立模型
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要分析各种规
划方案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故要建立
水质模型、经济模型等,为各种方案的模
拟比较和优化提供依据。
(3)模拟和优化
寻求优化方案是合理规划的核心,是
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途径。目
前在规划工作中,所谓最优化就是在水质
约束和技术约束条件下,通过费用 —效益分
析寻求费用最小的控制方案。再根据各种
规划方案所提供的数据,应用不同的水文、
污染源、气候等条件,进行水质模拟以计
算出相应的河流水质状态,从而提供水质
与经济等指标的评价对比信息,以便作出
优选。
(4)评价与决策
对水污染控制规划问题,用数学方法得出的最
优解,往往并不是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因为
水质改善所带来的许多效益,并不能全部用经济指
标来衡量。另外,水质目标虽然是规划的一个重要
因素,但是它还受政治、经济和技术等的制约。因
此,需要进行统一协调,作出使各个方面满意的决
策。即由数学模拟和规划得出的, 最优, 水质规划
方案,要与其它因素进行协调,才能模拟和制定一
个能付诸实施的, 最优实用方案, 。
11.4 水资源保护规划中的最优规划方法举
例
11.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概念
11.5.1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
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
测和估计。我国到现在为止只作前两项。
11.5.2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是法定环境保护部门
颁发的,确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可以从事影
响评价工作的证明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
单位名称、证书等级、证书编号、发证单位
等。评价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种。持有甲
级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接全国范围内各种规
模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
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持有乙级证书的单位,可承接所在省、自治
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
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
确定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
境影响评价证书, 须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证书管理办法, 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领。持证单
位必须履行规定的职责,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
定期与不定期考核。
11.5.3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之一,是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环境影响评
价单位编写,由建设或开发单位提交给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作为批准或
否决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
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
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
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
审查。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要评
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技术问题另
编专题技术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主要有:
(1)总则,包括结合评价的特点阐述编制环
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及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
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 (7)对策述评与投资估算; (8)环境影
响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
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是建设单位就拟建
项目的环境影响以表格形式向环境保护部门
提交的书面文件。适用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按国
家颁发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填
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其主要内
容有:建设项目概况;排污情况及治理措施;
建设过程中和拟建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
分析,等等。
11.6 环评程序及大纲和报告书编制
11.6.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
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
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
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
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
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
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编制。
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阶段完成环境影响报告的报审,特殊情况
可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展环评工作,不设
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在项目定址或设计
前完成环评报告的报审。
11.6.2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
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工
作之前编制,它是具有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
文件,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该文件应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
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在编制环评大纲时,
要进行现行查勘、收集资料、征求环保部门意见,
大纲未批复时,不要进行现场采样,环评大纲批
复后,进行采样和着手编写环评报告书。
评价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则;
②建设项目概况;
③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⑤环境现状调查;
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⑦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
容;
⑧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⑨经费概算。
11.6.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
的书面表现形式之一,在编写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
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
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
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报告书。
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
确。大 (复杂 )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 (或附
件 )。主报告应简洁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
算依据列入。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
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1)总则
a.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目的。
b.编制依据
·项目建议书;
·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评价委托书 (合同 )或任务书;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c.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
照的国外有关标准 (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
环保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
d.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a.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b.建设规模 (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 )、
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 (应附平面图 );
c.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d.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e.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3)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
列情况进行说明,并要作出分析:
a.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储运和物料平衡,
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b.工艺过程 (附工艺流程图 );
c.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颗粒物 (粉尘 )、
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
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
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d.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
方案;
e.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a.地理位置 (应附平面图 );
b.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
泊 (水库 )、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
c.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
状况;
d.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
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e.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
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f.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
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
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
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
g.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h.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
(5)环境影响预测
a.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
b.预测范围;
c.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
d.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c.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
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环境经济论证,
并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列表 )。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有些项目要做风险评价,要有公众参
与章节,有的项目生态评价或社会评价是
重点。
水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介绍
11.1 水资源保护规划概述
随着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水体愈来愈严重的污
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各国纷纷采取防治
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包括颁布法令、设立
管理机构、采取某些工程措施、制订水质标准、制
订统一规划、大量拨款实施综合防治工程技术措施
等。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使人们认识到孤立的、局
部的治理技术和措施解决不了社会性、综合性的区
域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将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技
术应用于水资源保护,据此制订水资源保护规划,
是从个别治理转向综合防治的转折点,是现代水环
保事业的标志。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在水环境系统分析的基础
上,合理地确定水体功能,进而对水的开采、供
给、使用、处理、排放等各个环节作出统筹安排
和决策,是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一项中、长期指导
性的发展计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包括两个有机组
成部分:一是水质控制规划;二是水量利用规划
(包括水量供需平衡及防洪规划 )。前者以实现水
质功能要求为目标,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后者强调水量的合理利用,它以满足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需要为宗旨。水资源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
和作用可概括如下:
(1)分析并提出水环境问题包括水质、水量
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查出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2)确定水环境目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考虑客观条件,从水质与水量两方面
拟定目标,作出水环境功能区。
(3)水质模型预测,水量供需平衡计算,水
功能区达标分析。
(4)拟定措施,可供考虑的措施有:调整
经济结构与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
强防洪能力;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等;另外
还要进行经济损益分析。
(5)将各种措施综合起来,提出可供选择
的实施方案。即在评价、优化的基础上,
提出供决策选用的方案。
(6)资金筹措;监测计划等。
11.2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分类
11.2.1 按规划的层次分类
一般来说,规划的层次越高,其规模越大,
所涉及的因素越多,技术越复杂。按照规划的层
次,可以将水污染控制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区域
规划和设施规划。
(1)流域规划。流域规划的任务是在一个流域范
围内确定水污染控制的战略目标,包括环境质量
目标和经济目标。流域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在流域
范围内协调各个重要污染源 (城市或区域 )之间的
关系,以保证流域范围内的各个河段和支流满足
水质要求。水质要求是根据河流所处的空间、时
间条件所确定的功能制订的。
流域规划的结果,可以作为各个污染源 (城市
或区域 )进行排放总量控制的依据,是区域规划和
设施规划的基础。
流域规划是高层次的规划,要求相应的高层
次的有关部门主持。
(2)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流域范围内
具有复杂的污染源的城市或工业区的水污
染控制规划。区域规划是在流域规划的指
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将流域规划的结果 —
—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污染源,并为此制定
具体的、可以执行的方案。
区域规划既要满足上层规划 ——流域规
划对该区域提出的限制,又要为下一层次
的规划 ——设施规划提供依据。
(3)设施规划。设施规划的目的是按照区
域规划的结果,提出合理的污水处理设施,
所选的污水处理设施既要满足污水处理效
率的要求,又要使污水处理的费用最低。
11.2.2 按防治水体的种类分类
(1)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即以河流为规划整体,
对全河流提出水资源保护规划。
(2)河段水资源保护规划,对河流中污染最严重
或有特殊要求的河段,在河流水资源保护规划的
指导下进行河段水资源保护规划。
(3)湖泊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湖泊水体现状和
要求,对湖泊分块功能等方面提出水资源保护规
划。
(4)水库水资源保护规划,根据水库任务、分块
功能划分及污染的现状和趋势等条件,提出控制
全库水质及分块功能水质的规划。
11.3 水污染控制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水污染控制规划过程,是一个反复协调决策
的过程。在具体工作中,常表现为社会各部门之
间的协调统一。实际上,整体规划过程,就是在
寻求一个最佳的统筹兼顾方案。规划的过程和步
骤,概括起来可分为四个阶段,既规划目标、建
立模型、模拟优化和评价决策。
(1)确定规划目标
整个规划工作,要先从, 明确问题, 和, 提
出目标, 开始。, 明确问题, 包括规划的范围、
控制污染的方法和要求,选用何种水质标准或规
定作为评比和治理目标等问题,而这个目标的最
终确定又与一系列技术经济条件相联系,这也是
规划工作的最后成果之一。
规划方案的选择过程一般是,先提出最高限
与最低限两个极端的目标组合,并在其间构成几
个中间目标组合,便于分析比较和选择确定。
(2)建立模型
在水污染控制规划中,要分析各种规
划方案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故要建立
水质模型、经济模型等,为各种方案的模
拟比较和优化提供依据。
(3)模拟和优化
寻求优化方案是合理规划的核心,是
协调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途径。目
前在规划工作中,所谓最优化就是在水质
约束和技术约束条件下,通过费用 —效益分
析寻求费用最小的控制方案。再根据各种
规划方案所提供的数据,应用不同的水文、
污染源、气候等条件,进行水质模拟以计
算出相应的河流水质状态,从而提供水质
与经济等指标的评价对比信息,以便作出
优选。
(4)评价与决策
对水污染控制规划问题,用数学方法得出的最
优解,往往并不是一个可以实施的方案。因为
水质改善所带来的许多效益,并不能全部用经济指
标来衡量。另外,水质目标虽然是规划的一个重要
因素,但是它还受政治、经济和技术等的制约。因
此,需要进行统一协调,作出使各个方面满意的决
策。即由数学模拟和规划得出的, 最优, 水质规划
方案,要与其它因素进行协调,才能模拟和制定一
个能付诸实施的, 最优实用方案, 。
11.4 水资源保护规划中的最优规划方法举
例
11.5 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基本概念
11.5.1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
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
测和估计。我国到现在为止只作前两项。
11.5.2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环境影响评价证书是法定环境保护部门
颁发的,确认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可以从事影
响评价工作的证明文书。其主要内容包括:
单位名称、证书等级、证书编号、发证单位
等。评价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种。持有甲
级证书的单位,可以承接全国范围内各种规
模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
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持有乙级证书的单位,可承接所在省、自治
区、直辖市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审批
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省级人民政府
确定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环
境影响评价证书, 须按,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证书管理办法, 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申领。持证单
位必须履行规定的职责,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
定期与不定期考核。
11.5.3 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和内容的书面表现形式之一,是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环境影响评
价单位编写,由建设或开发单位提交给环
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作为批准或
否决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全面、概括地
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文字应简
洁、准确,并尽量采用图表和照片,以使
提出的资料清楚,论点明确,利于阅读和
审查。评价内容较多的报告书,其重要评
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要技术问题另
编专题技术报告。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主要有:
(1)总则,包括结合评价的特点阐述编制环
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及
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3)工程分析;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
状; (5)环境影响预测;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
境影响; (7)对策述评与投资估算; (8)环境影
响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
境规划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是建设单位就拟建
项目的环境影响以表格形式向环境保护部门
提交的书面文件。适用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的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按国
家颁发的,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填
写,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其主要内
容有:建设项目概况;排污情况及治理措施;
建设过程中和拟建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
分析,等等。
11.6 环评程序及大纲和报告书编制
11.6.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
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
作大纲,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
进一步做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
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
段,其主要工作为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
的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编制。
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
阶段完成环境影响报告的报审,特殊情况
可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开展环评工作,不设
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在项目定址或设计
前完成环评报告的报审。
11.6.2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
总体设计和行动指南。评价大纲应在开展评价工
作之前编制,它是具有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
文件,也是检查报告书内容和质量的主要判据。
该文件应在充分研读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
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在编制环评大纲时,
要进行现行查勘、收集资料、征求环保部门意见,
大纲未批复时,不要进行现场采样,环评大纲批
复后,进行采样和着手编写环评报告书。
评价大纲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总则;
②建设项目概况;
③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④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与方法;
⑤环境现状调查;
⑥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⑦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的内
容;
⑧评价工作的组织、计划安排;
⑨经费概算。
11.6.3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内容
的书面表现形式之一,在编写时应遵循下述原则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该全面、客观、公正,概括
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评价内容较多
的报告书,其重点评价项目另编分项报告书;主
要的技术问题另编专题报告书。
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
确。大 (复杂 )项目,应有主报告和分报告 (或附
件 )。主报告应简洁扼要,分报告把专题报告、计
算依据列入。
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工程特点及评价
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1)总则
a.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
书的目的。
b.编制依据
·项目建议书;
·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评价委托书 (合同 )或任务书;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c.采用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拟参
照的国外有关标准 (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国家
环保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
d.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a.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b.建设规模 (扩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 )、
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 (应附平面图 );
c.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d.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e.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3)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
列情况进行说明,并要作出分析:
a.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储运和物料平衡,
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b.工艺过程 (附工艺流程图 );
c.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颗粒物 (粉尘 )、
放射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
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
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d.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
方案;
e.交通运输情况及厂地的开发利用。
(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a.地理位置 (应附平面图 );
b.地质、地形、地貌和土壤情况,河流、湖
泊 (水库 )、海湾的水文情况,气候与气象情况;
c.大气、地面水、地下水和土壤的环境质量
状况;
d.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野
生植物、农作物等情况;
e.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
泉、疗养区以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情况。
f.社会经济情况,包括:现有工矿企业
和生活居住区的分布情况,人口密度,农
业概况,土地利用情况,交通运输情况及
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情况;
g.人群健康状况和地方病情况;
h.其它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现状资料。
(5)环境影响预测
a.预测环境影响的时段;
b.预测范围;
c.预测内容及预测方法;
d.预测结果及其分析和说明;
(6)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特征;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性质
c.如要进行多个厂址的优选时,应综合评价每
个厂址的环境影响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7)环境保护措施的评述及环境经济论证,
并提出各项措施的投资估算 (列表 )。
(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规划
的建议
(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有些项目要做风险评价,要有公众参
与章节,有的项目生态评价或社会评价是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