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结构的基本涵义,是指构成城市经济系统的各种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组合状态及其数量比例关系。
本章简要介绍几种不同的城市经济结构划分体系;重点阐述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对城市经济结构的划分,介绍城市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产品结构、经济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投资结构、分配结构、流通结构等重要结构类型的具体组成及其经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以三次产业划分为主,阐述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和主导产业选择与确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最后着重探讨我国的城市经济结构。
本章内容第一节 城市经济结构的划分体系第二节 城市生产力结构与生产关系结构的主要组成内容第三节 城市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四节 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第一节 城市经济结构的划分体系目前,对于城市经济结构的划分主要有以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它们分别构成三种相互区别而又互有交叉的城市经济结构划分体系。
第一种划分体系是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来划分的。
第二种划分体系是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按经济活动单位来划分的。
第三种划分体系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划分的。
返回第二节 城市生产力结构与生产关系结构的主要组成内容城市的生产力结构与生产关系结构是城市经济系统中最重要的结构比例关系。其中,由于城市生产力结构中的产业结构反映城市经济系统内各产业之间的组合方式、数量比例、主次地位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功能作用,所以它成为衡量生产力结构的最主要的结构类型;同样,由于城市生产关系结构中的所有制结构反映城市经济活动总量中各种不同的所有制成分所占的份额及其相互之间的组合协调关系,因此它也成为生产关系结构的最主要的结构类型。
一、城市生产力结构的主要构成如图 3— 1所示,城市生产力结构可以根据生产力要素的种类和要素之间的关联细分为多种结构类型。其中,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经济组织规模结构是生产力结构中最主要的组成内容。
(一)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结构是按照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的劳动对象、要素需求强度、产品接续关系等行业特征而划分的城市经济结构类型。产业结构的分类同样有多种形式,主要有以下 3种:
1、按行业部门分类。这是最为传统的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它按照国民经济的行业部门划分,将城市产业分为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建筑业产业、
交通通信产业、商业与饮食服务业产业五大类别。
2、按要素需求强度分类。按照不同产业部门对资金、劳动力、技术三大生产要素的需求强度,可以相应地将城市产业结构划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种产业类型。
3、按三次产业分类。三次产业的划分,是以各行业劳动对象的加工顺序为主,将社会所有的行业部门归并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三大产业类别。
(二)劳动就业结构城市劳动就业结构着重分析在城市经济系统各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数量及其在城市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劳动就业结构一般有两种划分类型,一种是全部从业人员的从业产业或从业部门结构。另一种是城市人口总量中,全部劳动适龄人口的比重,
以及劳动适龄人口内部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比例。
(三)产品结构城市的产品结构可以从产品的主要用途、
加工程度及其所凝结的劳动价值来进行分类。按加工程度和利用方式,城市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三部分构成。按产品所凝结的劳动价值,可以将产品划分为低值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三类。
(四)经济组织规模结构城市的经济组织规模结构是指城市的主要经济活动单位中,大、中、小规模等级的单位数量及其比例构成。其中,企业规模结构,尤其是工业企业规模结构,是城市经济组织规模结构中最为重要的结构比例关系之一。资产额和利润额是划分企业的规模结构的两项主要指标。
二、城市生产关系结构的主要构成城市的生产关系结构,主要由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投资结构和流通结构等类型的结构关系组成。
1、所有制结构,是指城市经济活动总量中,各种不同的所有制成分所占的份额及其相互之间的组合协调关系。
2、分配结构主要从城市居民最终收入分配的角度,
研究居民的收入状况及收入来源情况,包括居民的收入来源构成以及全体居民中,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比例关系两个方面。
3、消费结构主要体现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总额中,
用于基本生活以及医疗、教育、娱乐、居住、交通等各项消费的支出比例。
4、投资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范畴的涵义。
广义的城市投资结构,是指城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来源构成以及在城市各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投资比例;而狭义的城市投资结构,则专指城市建设资金的投资来源构成以及在城市建设领域内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5、流通结构,是指城市经济系统中各种交换活动和方式之间内部的活动组织类型和构成关系。它由流通主体结构、流通客体结构、流通市场结构等三种主要的比例结构关系构成。
返回第三节 城市产业结构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一、三次产业划分 —— 国际通行的产业结构划分理论
1、三次产业概念的提出及相关理论三次产业是当前国际经济学界流行的产业划分概念,这一概念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 ·配第,他在,政治算术,一书中,
提出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论述。
新西兰经济学家弗雷希尔则是最先明确提出并使用三次产业这一概念的人士。 1935年,在其出版的著作,进步与安全的冲突,一书中,将经济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个层次。
英国经济学者克拉克在其 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各种条件,一书中,将农业和制造业分别归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其余经济活动则全部归入第三产业,并依这一分类利用若干国家的资料,印证和发展了配第的有关经济发展中劳动力由低层次产业向高层次产业转移的产业结构变化论述。克拉克在书中的有关结论,被经济学界称为“配第 — 克拉克定律”( Petty-
Clark’s Law)。
2、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三次产业划分已成为世界各国产业分类统计中普遍采用的主要分类依据。虽然在具体的分类标准上,各国又有所不同,但主要方面却基本一致:
第一产业,是指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的产业,
主要指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主要指工业制造业。
第三产业,是指一切提供劳务的产业和部门,其中既包括生产领域中的部门,也包括流通领域中的部门,以及分配和消费领域中的部门。非生产领域的行政管理部门也包括在第三产业之内。
以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钱纳里等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根据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例序位关系,结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将经济成长阶段划分为农业时期、工业化时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三大时期,其中工业化时期又具体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见图 3—
2)。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以工业净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为指标,将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为农业经济阶段、工业初兴阶段和工业加速阶段(见表 3— 1)。
表 3- 1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三、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与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确定选择和确定城市主导产业,主要有两个侧重角度,其一是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其二是产业的区位比较优势。
(一)从产业的带动作用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将产业间的联系称作“连锁效应”,
并把连锁效应具体划分为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
前向连锁,是指一个部门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后向连锁,则是指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根据产业的连锁效应特征,全部产业可分为如表 3
- 2 所示的四类。
表 3- 2 不同产业部门的连锁效应特征
(二)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从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确定城市的主导产业,就是具体分析城市的每个产业部门在整个区域的同类经济部门中所处的地位和相对重要程度,从中选择出比较区位优势最强,或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部门,强化和扩大这一优势,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集中系数和区位商是用来定量计算和衡量产业的比较区位优势的两个主要指标。
1、集中系数对城市而言,集中系数是指城市的某一产业部门,按人口平均的产量、产值等相对数,与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的相应指标的比值。即,
式中:
C为集中系数; 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
m为城市的人口数; 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产量或产值等指标; M为全国或全地区的人口总数。
]//[]/[ MAMaC?
2、区位熵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指城市某产业部门在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中的比重与城市全部产业活动在全国或全地区全部产业活动中的比重之比。即,
式中,Q为区位熵; a为城市某产业部门的产值、就业人数等指标; A为全国或全地区同一产业部门的相应指标; b为城市的总产值或全部就业人数等指标; B为全国或全地区的相应指标。
返回第四节 中国城市经济结构一、城市经济结构的历史发展基于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特征和机制特征,并结合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特点,可以将中国城市经济结构的演变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向重工业倾斜的发展时期,时间是 1952年至 1978年。
第二阶段,城市经济结构的均衡化调整时期,时间是 1979年至 1990年。
第三阶段,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时期,
时间是 1991年至今。
二、城市经济结构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和经验教训
(一)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方向
1、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速度较慢。
2、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动机制不尽合理。
(二)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
1、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化有所增强
2、城市经济投资结构亟待调整
(三)城市经济结构的效率
(四)城市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非基础产业结构
(五)城市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三、城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机制因素
(二)经济政策因素
(三)科学技术因素
(四)人员因素
(五)自然资源因素四、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对策
(一)确定合理的城市经济结构总体目标 —— 合理优化城市经济结构
1、要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合理优化。
2、要根据城市的区位特点优化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
3、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上来进行合理优化。
(二)实行城市产业组织调整
1、通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
2、确定城市产业的合理规模。
(三)提高技术、工艺、管理等知识型要素的含量和比重
1、要多渠道增加对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逐步发挥其先导性的作用。
2、要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快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能力,争取有所创新。
(四)完善和强化市场机制
1、要理顺价格体系,鼓励要素有序流动。
2、要完善市场体系。
(五)健全完善城市经济的调控体系返回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