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 老师、各位领导们,
早上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向环境教育工作者们致敬!
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
广州市环保局 2005.12
广州经济社会发展
模式转型中
的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环境教育 )
广州市环境保护局
吴乾钊
2005年 12月 23日
一、深刻认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
式转型的内涵
? 速度 ----协调性、公正性、可持续性
? 数量 ----质量、成本
? 物质财富 ----社会参与性、成果分享的公平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模式转型期广州面临的新
情况新问题
工业化进入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新阶段
? 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量将会增加
? 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加快
? 要求我们在发展中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的产
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 经济发展更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所担负的责任
进一步增强
? 重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枢纽机场、重要海
港、客运中心
? 政治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商
贸中心
? 各片区的面积迅速扩大,城市空间架构的变化
? 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的要求
? 城市结构和居民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 生态优先和, 两个适宜, 目标的提出
?, 青山绿地, 和, 蓝天碧水, 工程
进入 WTO后过渡期
? 竞争压力全面提升,许多产业领域迫切需要培育
竞争优势
? 广州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 国际产业分工由垂直分工为主向垂直分工和水平
分工并存转变
? 新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 关联度大、产品链长、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产业将
发展迅猛
环保审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 资源能源压力会越来越大
GDP年增长 12%,五年将升 1.32倍,万元 GDP能耗下降 20
%。这意味要求能源总量要求增加 86%
只有通过循环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 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申报的要求会增加,审批
工作面临的难度将加大
主要难度在:骨干项目、老城区内的商业项目、敏感
地段可能扰民项目、转移到中心镇的项目
? 市民的环境权益意识会进一步提高
环境维权、舆论监督、非政府组织
只有直面矛盾,才能解决矛盾;在全局的发展中
争取本身的发展
三、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中
的环境保护
?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
? 争创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城市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问题
? 推进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 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和“宁静”工程
?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 建立环境监控指挥中心
?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 加强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
循环经济
为什么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曾经作过一个比喻,
说地球好比是宇宙中一个孤立无援的系统,
与太空中的飞船一样。两者的共同特征都
是不断消耗其内部的有限资源,一旦资源
殆尽,就会毁灭。为了生存,飞船必须不
断重复利用自身有限的资源,才能延长运
转寿命 ……
增长的代价
? 1981-2000年间,我国 GDP增长率达到 9.7%,2000年人均
GDP达到 800美元,但是,单位 GDP成本,长期以来高踞世
界前列,能耗和物耗普遍高于国际水平。资源投入和污染
产出在增加。
? 环境已严重超载,1989-2002年,废气、废水排放量增长
1.2-1.7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 1.7倍,在 GDP翻两番的
同时,资源投入和污染排放也将同时增长。
? 在过去 20多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世界
瞩目的奇迹,但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003年中国消耗了
全球 31%,30%,27%和 40%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水泥,
创造出的 GDP却不足全球的 4%。这种浪费型发展模式使煤、
电、油、运的供给遇到了巨大的压力。
什么是循环经济
马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
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
资源化”为原则,是对“大量生产、大量
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
变革。
我们如何认识循环经济
? 水资源 25%
? 耕地 40%弱
? 石油 1.8%
? 天然气 0.7%
? 铜 矿 5%
? 铝土矿 2%
我国人均资源 拥有量与 世界人均值 的比较
我国 GDP与物耗占世界的份额 ( 2003)
我国占世界份额
? GDP 4.4%
? 物耗:
钢铁 27%
原煤 31%
氧化铝 25%
水泥 40%
石油 7.4%
(国家统计局 )
煤炭、钢铁、铜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第二大石油
和电力消费国。能源、原材料产量的增幅已远
远高于同期 GDP增幅。
能源消耗水平比较 -------
1美元 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
日本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中国 广东
1.00 1.33 1.50 1.50 2.17 2.67 11.50 6.6
日本 208 1
美国 514 2.47
中国 5045 24.25
水资源消耗水平比较
1万美元 GDP所消耗的水 (立方米 )
? 我们用短短 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
上百年的路程
? 生态与环境遭受的严重破坏,导致本应在
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
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
? 生态与环境问题表现出显著的 区域性、复
合性和长期性 特征 。
党的十六大提出:
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统筹 城乡 发展
统筹 区域 发展
统筹 经济社会 发展
统筹 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统筹 国内 发展和 对外 开放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五个统筹
科学地把握、全面地理解、正确地认识“发展”的
内涵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06年中国经济, 六大看点,
经济决策要看, 能源环境消耗帐单,
经济增长不一味追求过高速度
产能过剩成宏观调控, 剑锋所指,
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投资天平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
重要领域改革要有新突破
环保将成为考核重要内容定期公布
? 20世纪接受下来的经济在 21世纪无法
持续发展
必须从破坏生态的经济转入可持续发
展的经济
? 调整经济使之与生态系统相适合,以恢复
经济和它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稳定
关系 ----生态经济
? 循环经济模式
资源 —— 产品 — 再生资源
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遵循“减量化、再利用、
再循环” 3R原则
全过程处理,以减少资源用量和废弃物资源化
为目的
本质上:生态经济
效果: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
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原则 (3Rs)
减量化
Reduce
再循环
Recycle
再利用
Reuse
输入端控制 过程性控制 输出端控制
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
程的物质量,从源头 节
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
物的排放。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
率,要求产品或包装以初
始形式 多次使用,减少一
次污染。
要求物品完成使用
的功能后重新变成
再生资源。
3Rs原则适用于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21 世纪的循环经济
生产系统
消费系统
经济系统
产品


资源
能量


再使用
再使用再循环
减量化 非物质化
关于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
视。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和, 政府工作报告, 中都
明确做了部署,强调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
环境的压力,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
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
循环利用,切实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建设节约型社
会。加强对钢铁、电力、石化、建材、造纸、食
品等重点行业的物耗能耗管理,支持企业开展节能、
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
高, 三废, 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发展低耗能、低
排放产业,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环保投入的多
元化和污染治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和专业化。大
力提倡绿色消费,逐步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
市民的自觉行动。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一项艰巨、复杂
和长期的历史任务
我国的资源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不允许
走西方国家走过的老路,即不能等到实现工
业化之后再去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而
必须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型。这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一个基本
特点。
适应发展循环经济和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
? 农业 急需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包括培育新的优
质品种,探索先进种养殖技术,寻找防治病虫害的安
全方法;
? 工业 急需开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
新工艺,寻找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方法,合理
设计和建设各种生态工业园区;
? 服务业 急需研制各种清洁交通运输工具,开发便于
携带的清洁燃料及其生产和利用技术。
一些产业和企业的技术落后是制约经济增长方
式转型的一个障碍。
向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转变的新趋向
? 在物质生产层面上
正在逐步重新向生态系统回归,按照自然生态规律,
在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全面地改造
现有的物质生产体系。
从企业 微观层次 的清洁生产和居民可持续消费行为
起步,通过发展为 工业生态链和农业生态链,进一步
实现 区域和产业层次 的废物和资源再利用;
通过政府、企业、消费者在市场上有利于环境的互
动行为,形成循环经济 形态,进而开始建立起相应的、
由不同生态经济 体系,包括工业、农业、区域等各种
类型构成的 循环经济体系 。
向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转变的新 趋向
? 在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层面上
消费需求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消费结构也在发生
着明显变化,人们越来越关注 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
康的影响 。消费开始升级和转型。
社会逐步进入 生态需求阶段,如生态纺织品与绿色家
装悄然兴起,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市场形成规模,生态住
宅被购房者所青睐,绿色汽车驶入家庭等。
休闲服务业 是工业化社会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主要包
括旅游休闲服务业、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健体和美容休
闲服务业、餐饮休闲服务业和其他休闲服务业。进入快速
发展时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有些甚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 支柱产业 。
向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转变的新 趋向
? 在社会、政治层面上
各级 政府 和各个 重要决策部门 开始落实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逐步建立相应的经济、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体系,不断提高政府在经济、社会、
环境三方面统筹 规划 和 政策协调 以及规范 管理 的能力和水
平;开始把可持续发展工作纳入相关的战略、规划和计划,
并且贯穿到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
向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转变的新 趋向
? 在文化和道德层面上
社会把对自然生态系统尊重的 理念和原则 纳入到文
化和道德体系建设中,开始在 全社会普及 环境保护和资源
节约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文化观和道德
观,努力使广大公众养成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的良好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调动 公众参与 的积极性,
形成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 社会风尚,建立一个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国家将把发展循环经济
作为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
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
支持。计划在 2010年建立比
较完善的体系
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涉及社会大众各层人
士的行为,非环境专家所能解决,
除非人人对环境有正确的认识与行
为,方能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教育的目的在改变人类思想与行为,因此,
解决环境危机之道端赖发展环境教育。
1972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
建议联合国应发展国际环境计划以协助各国发展环境教
育。 1974年正式推动国际环境教育计划。
1977年 10月伯利西国际政府环境教育会议
制定的环境教育目标之一就是为每个人提供机会去获得
保护环境和改进环境所需要的知识、价值观、态度、承诺和
技能。
会议决议:在发展环境教育计划时,必须考虑伦理的价
值,环境教育应以产生认知和价值为目的,藉以改进生活品
质。
广州市的环境教育工作
? 1983年,在 42中开展的环境教育试点,南昆山自
然保护冬令营
? 1985年广雅中学、知用中学、省实、等学校的环
境科学知识教育
? 1986年,全市首届中学生环境征文活动和全市首
届中学生环境科学夏令营
? 1987年,13万学生参加的, 迎接世界环境日, 征
文比赛
? 1988年,广州市中学环境教育研讨会,成立广州
市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出版, 中
学环境教育,
广州市的环境教育工作
? 1991年,,广州市环境教育评价方案,,对 66所
中学进行评估
? 1994年,国际教育研讨会
? 1995年,市属高校环境教育研讨会
? 1997年,市政府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在全国率先
制订中学、小学、幼儿园, 绿色学校, 评审标准
广雅中学,天河区长并小学、水均岗幼儿园
? 1999年,全国创建绿色学校经验交流会
1991年国际环境教育计划发行的通讯:, 全球环
境伦理 -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
环境伦理的重要性。
指称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在培养具有环境伦理信念的
人,他具备正确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并能做出理想的
环境行为。
1992年 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 21世纪议程,
正式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面
向可持续发展重建教育”
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
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基础教育是环境与发展教育
的支柱 …… 对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大众有效参与
决策的价值观和态度、技能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环境教育已不再是仅仅对
应环境问题的教育,它与和平、
发展及人口等教育相融合,形
成一个新的教育发展方向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教育, 。
联合国,希腊雅典,1995年,环境教育会议
重点讨论了如何将环境教育重新定向到可持续发展方
向,这标志着环境教育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 12月,希腊塞萨洛尼
,环境与社会国际会议 ―― 教育和公众意识为可持
续未来服务, 。
会议发表了, 塞萨洛尼宣言,,指出环境教育是, 为了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至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发展教育的战略选择,是可持续发
展框架下的教育的新模式。
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环境教育已在我国各地中小
学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环境知
识的普及、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环境教育 过于注重环境知识的
传授,而忽略了相应的价值观与技能的培养,在培养未来公
民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方面尤显薄弱。
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 教育部决定将环境教
育正式纳入中小学课程。这一举措将为环境教育在中小学的
开展提供组织和机制上的保证,有助于 培养中小学生的忧患
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发
展观 ﹐ 促使他们从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 ﹐ 积极采取行动
﹐ 共同创造可持续的未來。
1997年 7月,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会
与 BP公司联合发起了,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
行动, 。
中国教育部门、跨国公司以及国际非政府
组织的首次合作。
旨在将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中
国中小学课程中。
项目第一阶段( 1997年至 2000年)
主要任务是教师培训、课程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并在试
点小学进行了实验。
第二阶段( 2001年至 2004年)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于 2003年 11月
由教育部正式颁布。这是中国第一份国家级环境教育指导文
件,确保了环境教育成为新的国家课程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
分,将对全国近二亿中小学生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有利于
青少年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忧患
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三阶段( 2005年至 2007年)
重点是推动, 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 在全国范围内
的实施,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
能力建设及发展,项目第三阶段的启动,标志着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理念转化为更加广泛、涉及全国近 50万所中小学校课
程实践。
广州市十一五规划建议
?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
?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教育模式,推进
素质教育,努力创建教育强市
? 全面提升广州市民的整体素质,逐步建立开
放、科学、高质的国民教育体系
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
? 抓好公众环境宣传、环保普法、环保岗位培训和学校环境
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在新闻媒介中开设环保栏
目,宣传生态文明、弘扬环境文化,积极倡导环保、健康
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维护公众环
境权益。
? 编制循环经济培训教材,推进全社会的节水、节能普及教
育。继续推行对排污企业的环境意识教育及绿色生产、绿
色消费、政府绿色采购的宣传。重点开展对农村及外来人
口聚集地区的环保宣教,普及环保知识。
? 充分发挥, 珠江环境报, 作用,让更多的人接受环保教育。
推动环境新闻进入主流媒体,成为主流新闻。
? 继续推进绿色社区、生态示范区、绿色学校、农村环境保
护示范乡村建设。
环境教育的主要特点
1.综合性:
环境教育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内涵;
环境教育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全面理解环境系统,掌握
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及其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
相互作用。
环境教育可以跨学科的方式融入各科教学和学校管理中,
也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或依托社区来开展,还可以单独设
立环境教育课。
2.实践性:
环境教育强调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和创造知识;
在解决现实环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创新能力及批判与
反思能力;
在参与中增进交流与理解,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
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形成与环境和谐相处
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积极参与有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决策与行动的意识。
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至关重要。
(二)引导学生珍视生物多样性,关注不同文化对环境的影

(三)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
任感
学生一方面获得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关于环境的知识,另
一方面,认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能
力和责任感。同时,应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
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影响,增强忧患意识,对影响环境的行为
采取审慎的态度。
目标
环境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
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正
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
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
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益于环
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
成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
? 1、知道人对环境的依赖,反思个人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 2、理解环境问题及其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影响
? 3、知道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化过程
? 4、分析和理解经济技术、社会生活、政策法律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
? 5、知道公民参与保护环境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并对比其效

? 6、环境意识应从幼儿开始培养。通过幼儿亲临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分享大自然的乐趣,来增加环境知识、生物
知识,并通过有趣的游戏认识大自然与人的关系,从而建
立起深厚的情感。
? 7、把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
抓。
还在考虑的一些问题
? 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系统防治
? 在城市内按环境承载能力实行污染物排放
总量分配
? 城市生态自然恢复的要求和相关工作
? 巩固创摸成果的相关工作
? 环境资源价值的认定和评估制度的研究
? 构建,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
的环境管理体制的研究
? 环保产业的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研究
?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公众参与和 NGO
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新
? 参与综合决策
----环保部门有没有参加决策过程?
----决策中要象考虑市场、资金、技术、
成本一样,把资源支持条件、科学规律、
环境承载能力也同样作为决策要素考虑进

?, 三同时,
?, 增产不增污,
谢 谢!
2005.12
吴乾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