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磨料磨损
§ 1 磨料磨损的定义与分类
1.定义:
一般是指硬的磨粒或凸出物在与机器零件表面相互
接触过程,使表面材料发生损耗的一种现象或过程。
磨粒或凸出物一般指非金属,如石英砂、矿岩等;
也可能是金属磨屑。
磨粒磨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2.分类 Ⅰ
美国矿业系统,艾弗莱,矿山机械受力特点
1) 凿削式磨料磨损
2) 高应力研磨式磨料磨损
3) 低应力划伤式磨料磨损
分类 Ⅱ 艾弗莱,1975,磨料磨损的性质
1) 纯流体冲蚀
2) 冲击冲蚀,指流体所带的固体颗粒对金属表面进行冲击。
3) 冲刷磨损,指平行流体的硬颗粒的低应力磨料磨损。
4) 切削式磨料磨损:
5) 高应力研磨磨料磨损
6) 凿削式磨料磨损
7) 冲刷腐蚀磨损
分类 Ⅲ
磨料的固定状态
1) 自由磨料
2) 固定磨料
分类 Ⅳ
磨损接触的物体表面
1) 两体磨料磨损
2) 三体磨料磨损
还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 2 磨料磨损的简化模型
拉宾诺维奇 Rabinowicz,,材料的摩擦与磨损, ;
简化的磨料磨损模型
迁移体积t
S
θ
假定,单颗圆锥形磨粒
在载荷 ΔL作用下,压入较软材料中,并在
切向力作用下,在表面滑动了 ΔS距离,犁
出一条沟槽。
2
4
BHL
?
???
法向载荷 被磨材料硬度 压痕直径
H
tgLtgBBtA
g ?
?? ????? 2
4
1
2
1
沟槽的截面积 沟槽深度
H
tgSLSAW
gV ?
??????????
被迁移的沟槽体积
2
2
2
1 tKBKAS
W
g
V ???
?
?
磨粒的形状系数
单位滑动距离材料的迁移:
表明:
单位滑动距离材料的迁移与磨沟的宽度
平方或与磨沟的深度平方成正比
假如把所有作用的磨粒相加,则磨损率为:
H
Ltg
S
W
W V ???
?
?
?
各圆锥形磨粒 tgθ的平均值
简化的磨料磨损方程式
表明:
磨损量与载荷及滑动距离成正比;
磨损量与磨损材料的硬度成反比。
方程式与阿查德磨损方程基本相同;
H
LK
S
W V
3
?
H
Ltg
S
W
W V ???
?
?
?
(阿查德磨损方程)
根据阿查德磨损方程,磨料磨损系数 Kabr为:
??
?
? tgtgtg
LS
HWK V
abr ???? 96.0
33
简单的磨料磨损方程也可写作:
H
tgL
H
LK
S
WW
abr
V
33
?????
1、三体磨料磨损系数要小于两体磨料磨损,三
体磨料磨损过程中磨粒大约 90%时间在滚动,
故磨损较小(可能原因);
2,Kabr=0.96× tgθ,是理论值,只考虑磨粒的形
状系数,并假设所有磨粒都参加切削,同时
犁出的沟槽体积都成为磨屑;
3、磨损过程影响因素很多,如载荷、硬度、运
动情况、环境等,应用时应加以修正。
补充说明:
§ 3 磨料磨损机理
是指零件表面和磨料发生摩擦接触的磨损过程;
亦指从表面产生和脱落磨屑的过程;
磨料磨损机理迄今尚不十分清楚,存有争论;
综述如下:
一、微观切削磨损机理
?磨粒作用在零件表面的力,分法向力和切向力;
?法向力使磨粒压入表面,形成压痕;
?切向力使磨粒向前推进,如形状与位向适当时,
磨粒对表面进行切削,形成切屑;
?切削的宽度和深度很小,故切屑也很小;
?微观观察表明:切屑具有机加工中切屑特征,即:
长宽比较大,切屑一面较光滑,另一面具有滑动
的台阶或卷曲现象。
?微观切削磨损是材料表面磨损的主要机理;
?磨料和表面接触时发生切削的概率不大;
?磨粒形状成圆钝时,或犁沟的过程中磨粒的棱角
而不是棱边对着运动方向时,或磨粒和表面间夹
角太小,或表面材料塑性很高时,磨粒沿表面滑
过后只犁出一条沟,把材料推向两边或前面,不
形成切屑;
?对于松散的自由磨粒,大约 90%以上的磨粒,发
生滚动,只能压出印痕;
二、多次塑变导致断裂的磨损机理
(犁皱或微观压入)
? 当磨粒滑过表面时,除了切削外,大部分磨
粒只把材料推向前面或两旁。这些材料受到
很大的塑性形变,却没有脱离母体,同时在
沟底及沟槽附近的材料也受到较大的变形。
? 犁沟时一般可能有一部分材料被切削而形成
切屑,一部分则未被切削而形成塑变,被推
向两侧和前缘。
? 若犁沟时全部的沟槽体积被推向两旁和前缘
而不产生任何一次切屑时,称之为犁皱。
?犁沟或犁皱后堆积在两旁和前缘的材料以
及沟槽中的材料,当受到随后的磨料作用
时,可能把堆积起的材料重新压平 ;
?也可能使已变形的沟底材料遭到再一次的
犁皱变形 ;
?如此反复塑变,导致材料的加工硬化或其
它强化作用,终于剥落而成为磨屑。
?磨屑呈块状或片状;显微观察可看到,经反复
塑变和碾压后的层状折痕和表面上一些台阶、
压坑及二次裂纹;
?材料多次塑性变形的磨损是因为多次变形引起
材料晶格的残余畸变,同时达到材料不破坏其
间联系而无法改变其形状的极限状态。
?即达到材料不可能在继续变形和吸收能量。
?塑性变形降低了 材料应力重新分配的能力,
故有些截面(当外力不变时)由于应力集中使
之逐渐由塑性变为脆性状态。
三、疲劳磨损机理
?疲劳磨损机理在一般磨粒磨损中起主导作用;
?疲劳是指重复应力循环引起的一种特殊破坏形
式,其应力幅不超过材料的弹性极限。
?疲劳磨损是由于表层微观组织受周期载荷作用
而产生的。
?其特征是材料在强化过程进展的同时,过程的
速度强烈地决定于周围的介质以及介质对强化
的作用。
?标准的疲劳过程常有潜伏期,在此期间材
料外部发生硬化但不出现任何微观破坏。
当进一步发展时,在材料表层出现硬化的
滑移塑变层和裂纹。
?低周应变疲劳:材料在超过其弹性极限的
周期性重复应力作用下产生的破坏现象。
扩大了“疲劳”的含义。
?克拉盖尔斯基、维洛格拉洛夫、吉宁巴乌
姆等关于疲劳磨损的研究论断存有异同。
四、微观断裂(剥落)磨损机理
?磨损时,磨粒的压入对于有些材料(特别是脆
性材料)其断裂机理可能占支配地位;
?当断裂发生时,压痕四周外围的材料会被磨损
剥落,即磨损系数 Kabr大于 1,磨损量也大。
?莫尔( Moore)磨损量公式
21432145 ??? HKdpW
c
单位面积上的磨损量
单位面积上的载荷
磨粒的平均直径
材料的断裂韧度
材料的硬度
?脆性材料的实际体积磨损决定于由断裂机
理、微观切削和塑性变形机理所产生的综
合磨损;
?各种机理的平衡,取决与平均压痕深度和
产生断裂的临界压痕深度 tc;
?临界压痕深度 tc:指尖锐的压头在压入材
料表面时,随载荷的增加弹塑性压入深度
逐渐增加,达到因压入而产生的拉伸应力
使裂纹萌生并围绕压入的 塑性区扩展。
劳恩( Lawn)等人提出:
2
?
?
??
?
??
H
Kt c
c
莫尔实验指出高的 Kc/H值将趋于低磨损;
有些机理及其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
磨料磨损过程中不只是一种机理而常有几种
机理同时存在,以某种为主要,随外部、内
部条件变化而相应变化。
? 磨料一般是指天然矿物、岩石、泥沙;土壤
和人工制作的一定尺寸的矿物,为粒状或无
定形固体;
? 大小从微米或亚微米到很大尺寸的矿岩;
? 硬度从很软的石膏到很硬的金刚石;
? 磨料的硬度是决定磨料磨损性关键的因素。
§ 4 磨料及其磨损性能
一、磨料的形状
?尖锐的、多角形的磨料比圆而钝的磨料磨损快;
?当载荷和硬度等条件相同时,磨损率决定于磨
料与材料表面夹角的正切平均值;
?Θ越大,正切平均值越大,磨损率越大;
H
Ltg
S
W
W V ???
?
?
?
二、迎角 α
?指磨料和材料表面接触时和表面间的夹角。不
同材料的临界迎角 α0是不同的,在 30° ~90°
之间变化;
?一般地说,摩擦系数增大,钢的硬度增大,都
会使临界迎角减小,即容易产生切屑。
?固定磨料和自由磨料的迎角分布是不同的;
?迎角可根据磨损状态的概率统计计算,根据迎
角分布的概率和临界迎角,可以计算出切屑形
成的概率。
三、磨粒大小
? 材料磨损量与磨粒大小有关,一般是随着磨
粒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直到达到某一临界尺
寸后就不再增大,而这种影响对非金属材料
来说比金属更大些。
? 若载荷增大,粒径超过临界尺寸后,磨粒的
大小对磨损仍有影响,不过影响略小。
? 临界尺寸大致在 80μm左右,与材料成分、
性能、预冷加工、速度与载荷等有关。
四、磨粒的形状与大小的综合作用
五、磨粒硬度
一般磨料的硬度比材料表面高很多,但当磨
料的硬度低于材料硬度时,也会发生磨损,
但磨损量小;
Hm/Ha≤0.5~0.8 为硬磨料磨损
Hm/Ha≥ 0.5~0.8 为软磨料磨损
六、磨料的其他性能
七、磨料的磨损性
一般是指磨料破坏零件或刀具的能力,与磨
料本身特性及其与零件表面层接触应力的大
小及方向有关。
⒈ 矿物和岩石磨料磨损性的测定方法
⒉ 各种矿物和岩石的磨料磨损性
⒊ 已破损磨料的磨损性
§ 5 外部摩擦条件对磨料磨损的影响
一、载荷
二、滑动距离
三、磨料和材料表面的相对速度
四、热和温度
五,腐蚀环境和水蒸汽
一、材料的成分
二、材料的微观组织
⒈ 基体组织 ⒉ 基体中的第二相
① 中间金属化合物的沉淀析出相
② 碳化物:软基体中, 硬基体中
⒊夹杂物 ⒋晶界 ⒌内缺口 ⒍各向异性
§ 6 材料的内部因素对磨料磨损的影响
⒈ 硬度
⒉断裂韧性
⒊弹性模数
⒋真实切断抗力
⒌抗拉强度
三、材料的机械性能
一、磨料与被磨材料表面的相对硬度变化对
方程的修正
二、材料磨损时的变形和断裂特征对方程的
修正
⒈ 塑性变形机理
⒉ 断裂机理
§ 6磨料磨损模型的讨论
三, 磨损时材料塑变特性和加工硬化对
简化方程的修正
四, 磨料磨损时材料内的局部裂纹扩展
对简化方程的修正
五, 根据磨料磨损时磨屑形成的三种机
理 ( 微观切削, 微观犁皱, 微观裂纹 )
对简化方程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