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建设项目概况
2.1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
2.1.1 某市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根据某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现状城区(建设用地12.09km2)为中心,东至童家河,西至206国道,南至320国道,北以夏埠与志光乡毗邻地带为界共37 km2范围为某市区城市规划范围。
2.1.2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到2010年,某市区规划城市非农业人口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0km2,达到中等城市规模。除老市区外,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浙×线和320国道之间,以及江北夏埠的一块用地。根据各个用地组团的功能、布局等特点,市区用地可划分为五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用地组团。
老市区:东至东湖,西到某河,南北分别以浙×铁路和某江为界,面积约7.2km2,规划居住人口9.0万人。规划使该区成为全市以商贸、金融、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心。
梅园区:以现状梅园区为基础,东至童家河,南至浙×铁路,面积约7.0km2,规划居住为口为6.0万人。该区集中了全市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办公、居住和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主。
高桥新区:位于浙×铁路以南,某河两侧,面积约5.3km2,规划居住人口5.5万人。该区的发展以地方工业为主,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余为生活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某河两侧留15m~50m的绿化隔离带,一是考虑防洪,二是形成沿河绿地,美化城市环境。
铁路南站新区:范围为320国道以北,鹰厦线以东、浙×线以南地区,面积约4.5km2,规划居住人口为4.5万人。该区现有铁路货运站、仓储设施及某市师范学校等,规划设想该区成为某市重要的货物贮运、加工中心,从而真正发挥铁路枢纽对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
某江以北(夏埠)区:规划2010年城市用地6km2,居住人口5万人左右。该区作为某市远景城市用地,未来在该区兴建航空港、高速公路等,建设标准相对较高。
某市城市建设策略为:新区建设与老区改造相结合,远期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城区建设顺序是先市区、后新区;先江南、后江北,即首先要加快改造老城区,完善梅园新区,扩建南站商业区,然后逐步开发、建设高桥工业区,最后建设江北夏埠区。城市建设沿某江和浙×线向南北辐射,实现“带状”城市向“块状”城市的转变。重视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朝着建设成拥有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目标发展,逐步成为×东北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2.2 某市给排水概况
2.2.1给水现状及规划某市市区常住人口约10万人。目前,某市自来水公司所属水厂的日供水能力为10万m3,铁路等单位的自备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3万m3,市区综合平均日供水能力为12.8万m3,最高日供水量为16万m3。规划2010年平均日供水能力为20.16万m3,最高日供水量为26.1万m3。
2.2.2 排水规划及现状
2.2.2.1 排水规划根据某市总体规划的规定,市区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目前为雨、污合流的地区,应在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工业企业及医院有害污水,应先在内部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直接排入某江或汇入城市排水系统。
某市总体规划安排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江南、江北各一座。江北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规划中的江北新区(即夏埠)的生活污水。江南污水处理厂(即本工程)厂址在西湖西南侧,一期工程规模为5万t/d,处理除江北以外的城市雨、污合流污水。截留倍数n=1.5。城市雨、污合流污水经截污管道、自流或经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汇集于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尾水排入某河,最终入某江。
因此,本次评价中污水现状调查不作江北区的调查。
2.2.2.2 生活污水排水现状根据现场踏勘,某市目前雨、污合流污水主要排口有下列几个:
(1)东湖排污口:片区内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汇集三部分污水,一是正大街以东至东湖路的污水,区内有市中医院、十多家餐饮店,尤其是建设路的排档;二是铁路医院、184医院,主要是医院废水和生活污水;还有西门部分生活污水也排入东湖。这部份废水原排入东湖后,经静置、稀释、扩散再进入某江。在现状监测时,恰逢东湖整治,湖水全部排完,所以三股废水入东湖混合后直接进入某江。
(2)西湖排污口:片区内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二分之一,汇集正大街以西的大部分区域内的生活污水,区内主要企业有江西合成洗涤剂厂,诚志股份公司、人民医院等单位,有十多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小型餐馆近百家,菜市场四个。该股污水先排入西湖,经西湖这座天然氧化塘停留后排入某河。洪水期雨、污合流废水经排涝站的污水泵排入某河,最后流入某江。
(3)铁路车辆段片区:此片区汇集铁路机务段、铁路车辆段、南站货场一片的生产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途中汇入木材防腐厂厂区部份生产、生活废水,尔后在童家河以涵管穿河而过,进入农田排水沟,最终入某江。
(4)梅园新区排污口:受纳梅园新区废水,有多个排污口,以某市环保局附近的一个排污口最大,片区集中了该市的主要行政单位,主要污染单位是木材防腐厂、生猪屠宰场,以生活污水为主,区域内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该股污水排入某江。
(5)鹰潭大桥处有三个排污口,汇集老城区部分生活污水。
(6)老码头排污口:汇集老城区部份生活污水。
其中(5)、(6)两个排污口汇集污水的区域同西湖排污口,但污水直排某江。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上述6个排污口污水排放量见表2-1。
表2-1 某市城市污水排放状况 单位:t
项目
车辆段片
梅园片区
东湖排口
老码头片
某江桥底
西湖片区
合计
小时平均
223.75
242.25
1115
34.5
6.25
931.5
2553.25
日排放量
5370
5814
26760
828
150
22356
61278
2.3 项目概况
2.3.1项目名称:某市西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2.3.2 企业法人:某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2.3.3 建设性质:新建;
2.3.4 建设地点:位于某市城市西湖西南侧,东靠某河,西连规划7号路,南依38号路,北邻平湖,详见附图一:项目区城位置图;
2.3.5 项目总投资:58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579万元,流动资金91万元,建设期利息202万元;
2.3.6 建设规模及占地面积:远期10万t/d,占地12ha;其中一期工程5万t/d,占地4ha。
2.3.7 建设内容:
(1)污水处理厂一座:包括格栅和沉砂池、配水井、预留厌氧池、氧化沟、泵房、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出水口、工艺设备及土建工程等;
(2)污水提升泵站四座:分别是梅园污水提升泵站、城西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和东湖污水提升泵站,其中东湖污水提升泵站已在东湖综合整治项目中设计,正拟建设中。
(3)辅助设施:生产管理、生活福利设施、维修中心及仓库、综合楼、值班宿舍、厂区绿化、三通一平及防洪墙等。
(4)截污工程:沿某江、某河北端、童家河岸边拟设截污干管,截污管道总长约15.4km;管网配套工程投资估算为2316.74万元,未计入污水处理厂5872万元的总投资中。
2.3.8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1)电能:西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966KW,年耗电512万度;
(2)新鲜水量:30t/d;
(3)水处理剂:絮凝剂聚丙烯酰胺35kg/a;
2.3.9 拟采用工艺:Carrousel氧化沟工艺;
2.3.10 人员编制:职工人数66人,其中生产工人50人,管理服务人员16人;
2.3.11 工作制度: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提升泵站的工作日为365天,主要生产岗位实行“四班三运转”,每班8小时;
2.3.12 项目建设年限:根据某市的城市规划和某江流域主要污染源治理工程的总体规划,确定本项目一期工程的建设期为两年,2003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2.4污水的收集方式
2.4.1收集方式南站区和高桥新区的生活污水分别沿南北走向的道路下的污水管由南至北排入东西向的40号路下的污水干管,后自流进入西湖污水处理站。
城西污水提升泵站污水采用压力输送管线直接进入西湖污水处理厂。
梅园污水提升泵站先采用压力输送管线,沿梅园大道埋设,后自流进入东湖污水提升泵站。
东湖污水提升泵站的污水由压力输送管线提升后进入40号路污水干管,再自流进入西湖污水处理厂。
2.4.2配套工程
1、梅园污水提升泵站截污管线沿沿江路和童家港布置,混凝土排水管管径DN500~DN800,总长约4200m。
压力输送管采用2根混凝土给水管,管径DN600,合流时两根同时使用,流速V=1.02m/s,旱流时采用1根。远期流速V=1.189m/s,近期流速V=0.835m/s。
梅园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经提升后,自流进入东湖污水提升泵站。东湖污水经提升后,由压力管进入40号路污水干管,自流管DN1000,总长约5600m。
2、城西污水提升泵站
截污管线沿城西和某江布置,混凝土排水管管径DN500~DN1000,总长约3300m。
压力输送采用2根混凝土给水管,管径DN700。合流时两根同时使用,流速V=0.946m/s;旱流时使用1根。远期流速V=1.040m/s,近期流速V=0.738m/s,管线总长约2300m。
2.1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
2.1.1 某市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根据某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现状城区(建设用地12.09km2)为中心,东至童家河,西至206国道,南至320国道,北以夏埠与志光乡毗邻地带为界共37 km2范围为某市区城市规划范围。
2.1.2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到2010年,某市区规划城市非农业人口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30km2,达到中等城市规模。除老市区外,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浙×线和320国道之间,以及江北夏埠的一块用地。根据各个用地组团的功能、布局等特点,市区用地可划分为五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用地组团。
老市区:东至东湖,西到某河,南北分别以浙×铁路和某江为界,面积约7.2km2,规划居住人口9.0万人。规划使该区成为全市以商贸、金融、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中心。
梅园区:以现状梅园区为基础,东至童家河,南至浙×铁路,面积约7.0km2,规划居住为口为6.0万人。该区集中了全市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以办公、居住和文化教育等功能为主。
高桥新区:位于浙×铁路以南,某河两侧,面积约5.3km2,规划居住人口5.5万人。该区的发展以地方工业为主,工业、仓储用地所占比重较大,其余为生活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某河两侧留15m~50m的绿化隔离带,一是考虑防洪,二是形成沿河绿地,美化城市环境。
铁路南站新区:范围为320国道以北,鹰厦线以东、浙×线以南地区,面积约4.5km2,规划居住人口为4.5万人。该区现有铁路货运站、仓储设施及某市师范学校等,规划设想该区成为某市重要的货物贮运、加工中心,从而真正发挥铁路枢纽对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
某江以北(夏埠)区:规划2010年城市用地6km2,居住人口5万人左右。该区作为某市远景城市用地,未来在该区兴建航空港、高速公路等,建设标准相对较高。
某市城市建设策略为:新区建设与老区改造相结合,远期与近期建设相结合。城区建设顺序是先市区、后新区;先江南、后江北,即首先要加快改造老城区,完善梅园新区,扩建南站商业区,然后逐步开发、建设高桥工业区,最后建设江北夏埠区。城市建设沿某江和浙×线向南北辐射,实现“带状”城市向“块状”城市的转变。重视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增强城市功能,朝着建设成拥有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目标发展,逐步成为×东北一个现代化的中心城市。
2.2 某市给排水概况
2.2.1给水现状及规划某市市区常住人口约10万人。目前,某市自来水公司所属水厂的日供水能力为10万m3,铁路等单位的自备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3万m3,市区综合平均日供水能力为12.8万m3,最高日供水量为16万m3。规划2010年平均日供水能力为20.16万m3,最高日供水量为26.1万m3。
2.2.2 排水规划及现状
2.2.2.1 排水规划根据某市总体规划的规定,市区的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目前为雨、污合流的地区,应在城市发展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逐步过渡到雨、污分流。工业企业及医院有害污水,应先在内部进行处理,达标后,方可直接排入某江或汇入城市排水系统。
某市总体规划安排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江南、江北各一座。江北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规划中的江北新区(即夏埠)的生活污水。江南污水处理厂(即本工程)厂址在西湖西南侧,一期工程规模为5万t/d,处理除江北以外的城市雨、污合流污水。截留倍数n=1.5。城市雨、污合流污水经截污管道、自流或经污水提升泵提升后汇集于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尾水排入某河,最终入某江。
因此,本次评价中污水现状调查不作江北区的调查。
2.2.2.2 生活污水排水现状根据现场踏勘,某市目前雨、污合流污水主要排口有下列几个:
(1)东湖排污口:片区内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四分之一,汇集三部分污水,一是正大街以东至东湖路的污水,区内有市中医院、十多家餐饮店,尤其是建设路的排档;二是铁路医院、184医院,主要是医院废水和生活污水;还有西门部分生活污水也排入东湖。这部份废水原排入东湖后,经静置、稀释、扩散再进入某江。在现状监测时,恰逢东湖整治,湖水全部排完,所以三股废水入东湖混合后直接进入某江。
(2)西湖排污口:片区内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二分之一,汇集正大街以西的大部分区域内的生活污水,区内主要企业有江西合成洗涤剂厂,诚志股份公司、人民医院等单位,有十多家大中型餐饮企业,小型餐馆近百家,菜市场四个。该股污水先排入西湖,经西湖这座天然氧化塘停留后排入某河。洪水期雨、污合流废水经排涝站的污水泵排入某河,最后流入某江。
(3)铁路车辆段片区:此片区汇集铁路机务段、铁路车辆段、南站货场一片的生产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途中汇入木材防腐厂厂区部份生产、生活废水,尔后在童家河以涵管穿河而过,进入农田排水沟,最终入某江。
(4)梅园新区排污口:受纳梅园新区废水,有多个排污口,以某市环保局附近的一个排污口最大,片区集中了该市的主要行政单位,主要污染单位是木材防腐厂、生猪屠宰场,以生活污水为主,区域内人口约占全市人口的六分之一。该股污水排入某江。
(5)鹰潭大桥处有三个排污口,汇集老城区部分生活污水。
(6)老码头排污口:汇集老城区部份生活污水。
其中(5)、(6)两个排污口汇集污水的区域同西湖排污口,但污水直排某江。
根据现场监测资料,上述6个排污口污水排放量见表2-1。
表2-1 某市城市污水排放状况 单位:t
项目
车辆段片
梅园片区
东湖排口
老码头片
某江桥底
西湖片区
合计
小时平均
223.75
242.25
1115
34.5
6.25
931.5
2553.25
日排放量
5370
5814
26760
828
150
22356
61278
2.3 项目概况
2.3.1项目名称:某市西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2.3.2 企业法人:某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2.3.3 建设性质:新建;
2.3.4 建设地点:位于某市城市西湖西南侧,东靠某河,西连规划7号路,南依38号路,北邻平湖,详见附图一:项目区城位置图;
2.3.5 项目总投资:587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579万元,流动资金91万元,建设期利息202万元;
2.3.6 建设规模及占地面积:远期10万t/d,占地12ha;其中一期工程5万t/d,占地4ha。
2.3.7 建设内容:
(1)污水处理厂一座:包括格栅和沉砂池、配水井、预留厌氧池、氧化沟、泵房、污泥浓缩池、污泥脱水机房、出水口、工艺设备及土建工程等;
(2)污水提升泵站四座:分别是梅园污水提升泵站、城西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提升泵站和东湖污水提升泵站,其中东湖污水提升泵站已在东湖综合整治项目中设计,正拟建设中。
(3)辅助设施:生产管理、生活福利设施、维修中心及仓库、综合楼、值班宿舍、厂区绿化、三通一平及防洪墙等。
(4)截污工程:沿某江、某河北端、童家河岸边拟设截污干管,截污管道总长约15.4km;管网配套工程投资估算为2316.74万元,未计入污水处理厂5872万元的总投资中。
2.3.8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
(1)电能:西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为2966KW,年耗电512万度;
(2)新鲜水量:30t/d;
(3)水处理剂:絮凝剂聚丙烯酰胺35kg/a;
2.3.9 拟采用工艺:Carrousel氧化沟工艺;
2.3.10 人员编制:职工人数66人,其中生产工人50人,管理服务人员16人;
2.3.11 工作制度: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提升泵站的工作日为365天,主要生产岗位实行“四班三运转”,每班8小时;
2.3.12 项目建设年限:根据某市的城市规划和某江流域主要污染源治理工程的总体规划,确定本项目一期工程的建设期为两年,2003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2.4污水的收集方式
2.4.1收集方式南站区和高桥新区的生活污水分别沿南北走向的道路下的污水管由南至北排入东西向的40号路下的污水干管,后自流进入西湖污水处理站。
城西污水提升泵站污水采用压力输送管线直接进入西湖污水处理厂。
梅园污水提升泵站先采用压力输送管线,沿梅园大道埋设,后自流进入东湖污水提升泵站。
东湖污水提升泵站的污水由压力输送管线提升后进入40号路污水干管,再自流进入西湖污水处理厂。
2.4.2配套工程
1、梅园污水提升泵站截污管线沿沿江路和童家港布置,混凝土排水管管径DN500~DN800,总长约4200m。
压力输送管采用2根混凝土给水管,管径DN600,合流时两根同时使用,流速V=1.02m/s,旱流时采用1根。远期流速V=1.189m/s,近期流速V=0.835m/s。
梅园污水提升泵站污水经提升后,自流进入东湖污水提升泵站。东湖污水经提升后,由压力管进入40号路污水干管,自流管DN1000,总长约5600m。
2、城西污水提升泵站
截污管线沿城西和某江布置,混凝土排水管管径DN500~DN1000,总长约3300m。
压力输送采用2根混凝土给水管,管径DN700。合流时两根同时使用,流速V=0.946m/s;旱流时使用1根。远期流速V=1.040m/s,近期流速V=0.738m/s,管线总长约2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