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建议
6.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6.1.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混凝土搅拌是施工期主要固定尘污染源,对拌和设备应有较好的密封,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搅拌地点应选在其主导风向下方300米内无敏感单位的地方。
(2)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水泥、石灰等材料运送时,运输汽车应完好,不得超载,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以防泥土洒落,以减少起尘量。水泥、石灰等容易飞散的物料,应统一存放,并采取盖棚等防风遮挡措施;砂石的筛料,水泥的拆包等应在避风处进行,起尘严重的场所四周要加设挡风尘设施。
(3)为防止场地起尘,应配备洒水车,必要时相关路段洒水处理,使表面有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
6.1.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应注意施工机械保养,维持施工机械低声级水平,给在较高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并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中的有关规定,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作业时间或进行工作轮换。
(2)昼间施工时应确保施工噪声不影响运输路线沿线的居民生活环境,噪声大的施工机械在夜间22∶00~6∶00停止施工,主要运输通道也应远离居民区。噪声源强大的作业可放在白天(6∶00~22∶00)或对各种机械操作时间作适当调整。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要做好车辆的维修保养工作,使车辆的噪声级维持在最低水平。
(3)除施工场地西南方400米处有一居民点下李村外,施工场地周围无敏感点。因此,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考虑到夜间可能会有高噪声设备的突发性噪声对下李村的影响超过限值,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掌握周围居民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施工,尽量不在夜间进行高噪声设备的施工作业,混凝土需要进行连续作业时应先做好人员、设备、场地、材料的准备工作,将搅拌机运行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
6.1.3 水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人员集中的居民点的生活污水,不得随地倾倒以防流入取水地点,应设有临时集水池、沉砂池等临时性污水简易处理设施。另外,还需设置干厕或临时冲水厕所。
(2)各类施工材料应有防雨遮雨设施,工程废料要及时运走。
(3)施工过程中,因挖、填土方,遇到雨季会引起河流水质浑浊,造成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为防止施工对水体的污染影响,应合理组织施工程序和施工机械,安排好施工进度。
6.1.4 对固体废物的防治措施施工人员临时居住点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由施工车辆送至城市垃圾处理场,防止生活垃圾污染水源。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按要求应该运到规定地方堆放。
6.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6.2.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恶臭,是无组织废气,它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二次污染物,主要分布在格栅沉砂池、氧化沟和污泥脱水机房等区域。
目前应用的恶臭治理方法主要有氧化法、吸收法和吸附法,另外,还有空气稀释法、掩蔽法、小球除臭法等。在美国主要采用高温直接催化燃烧、活性炭吸附、湿法吸收等 方法;日本除了上述方法外,还采用臭氧氧化、生物氧化等方法。
由于恶臭气味是由单项物质造成的,脱臭就是要去掉这种物质,所以从整体上讲恶臭污染是可以治理的,而且往往需要多级治理,因为当脱臭设施的脱臭效率达到97%时,臭气强度只降低50%,脱臭效率达到99%时,尚存三分之一的臭气强度,因此只有尽可能提高脱臭效率,才能基本达到无臭强度。但由于一般污水处理厂恶臭产生源面大量小,要想从整体上收集治理是不现实的,为此只有以设置卫生防护距离来减轻恶臭对外环境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某市西湖污水处理厂恶臭主要产生源污泥脱水机房的卫生防护距离为200米。为此,根据项目平面布置图计算,需要增加征地约2000平方米,投入约19万元。此外,在厂区内还应采取下列措施:
(1)提高绿化率,美化厂区。设置规定的卫生防护隔离带;
(2)强化管理,产生的污泥堆放在指定的场地,及时外运;
(3)加强日常环境监测。
6.2.2 污泥填埋防治措施污泥采用卫生填埋措施处置时,应采取下列对策:
(1)考虑城市周围是否有适合填埋的低地或谷地,以及环境卫生问题;
(2)由于污泥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经雨水的浸蚀和渗漏会污染地下水环境,因此建设污泥卫生填埋场如同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一样,地址须选择在底基渗透系数低且地下水位水不高的区域,地基需作防渗处理,填坑铺设防渗性能好的材料,另外还应配设渗滤液收集装置及净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