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政的概念
第一节 什么是财政
一, 财政的产生
1。 财政概念
财政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
一部分社会产品 进行的 集中性 分配
财政产生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剩余产品
– 社会政治条件 ——国家产生
2。 财政产生过程
原始社会,
?初期 无剩余产品, 无财政 。 后来, 有
剩余产品只有财政现象, 仍然无财政
( 财政分配未从一般分配中独立出来 )
?末期 剩余产品 ——家庭 ——私有
制 ——国家国家 ( 机器 ) 本身不直接从
事生产劳动, 其存在就必须强制无偿地
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 满足其各方面需
要, 财政由此产生 。
3。财政发展
– 奴隶社会财政
– 封建社会财政
– 资本主义社会财政
– 社会主义社会财政
二, 财政构成要素分析
1。 主 体 ( 国家 )
( 1) 财政分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 。 有
了国家, 才有了财政
( 2) 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居主动, 支配
地位收支安排, 决定于国家意志 。
( 3) 国家职能决定了财政分配范围
2。 客 体 ( 剩余产品价值 )
( 1) C
?流动资金, 财政一般不参与分配
?折旧 ——可以参与分配, 但已不参
与分配
( 2) V
?可以成为财政收入, 但量很小 。
( 3) M
?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主在形式如,
流转税 所得税
3。 财政分配目的 ( 社会公共需要 )
( 1) 社会公共需要
? 安全秩序 公民权力 经济发展
( 2) 形式内容
?典型社会公共需要, 半, 社会公共需
要 大型公共设施
第二章 财政的职能
第一节 市场与财政
一、公共产品界定
1。 含义
?休谟 ——对任何个人不会产生突出
利益
?萨缪尔森 ——每个人消费该产品不
会造成他人消费减少 。
–私人产品
– 公共产品
),0(
1
JjXX n
i
jj ???? ?
?
),1( kjjkXX ikk ???? ??
2。 公共产品特征
( 1) 不可分割性
( 2) 非排它性
( 3) 非竞争性
( 4) 非盈利性
二, 市场失灵与政府活动有效区
1。 市场失灵 ( 政府活动有效区 )
(1)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品
(2)外部负效应
(3)垄断
4.经济波动与失衡
5.分配不公平
2。政府失败
(1)决策失误
(2)低效率
第三节 资源配置职能
一, 资源配置职能的含义
含义 ——对人力, 物力, 财力资源合
理调配,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社
会效益 。
二, 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1。 调节资源在地区间配置
手段 ——财政补贴, 投资, 税收
2。 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配置
增量调节 ——通过国家预算调节
存量调节 ——财政, 税收, 政策
3。 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
的配置
政府部门 ( 大 ) ( 小 )
非政府部门 ( 大 ) ( 小 )
4.调节政府部门的内部资源配置, 满足社会
公共需要
第四节 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职能含义
?含义 ——调节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

政府 ——企业 ——个人
中央 ——地方
二、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 1。 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创造平等竞
争的环境
?( 1)税收调节
–流转税 ——减少、剔除价格影响
–资源税 ——调节级差收入
–企业所得税 ——调节利润水平
?( 2) 税负调节 ——合理确定国家,
企业收入比例
?2。 调节居民个人收入水平
?( 1)征收个 人所得税
?( 2)转移支付制度
?( 3)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
?3。改善低收入者取得收入的条件与能力
?( 1)再就业教育、培训失业人员
?( 2)解决一部分人基本生活问题
第五节 经济稳定职能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
?1。含义
?( 1)充分就业 ——有能力、愿意、寻
找工作,但 ≠100%
?( 2)物价水平稳定 ——( 3%-5%)可
以忍受水平
?( 3)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项目,资
本项目 )平衡
二、经济稳定职能内容
? 1。 调节:总供给=总需求
?( 1)总供给<总需求 (减少支
出,增加税收 )
?( 2)总供给>总需求 (增加支
出,减少税收 )
?交替使用赤字预算与结余预算政

?
2。 通过财政自动稳定器实现社会
稳定
?手段
–累进所得税
– 转移支付制度
? 3。 处理好经济稳定与经济长期增长
关系
?( 1)短期 ——调节总需求
–萧条 ——扩张
–繁荣 ——紧缩
?( 2)长期 ——调节供给
– 调节产业结构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含义
o是对财政资金有计划分配,
o满足国家实现各项职能需要,
o是财政活动的重要环节 。
一, 按经济性质划分
购买支出 ——相应地获得商品与劳务
转移支出 ——单方向转移, 未获得相应商
品的与劳务
二者对经济影响
?(1)对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的影

?(2)对政府及微观经济组织影响
不同
二, 按具体用途分类
1。 基本建设支出
2。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3。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4,流动资金支出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6,城市维护费支出
7,文教卫生, 科学及其它部门事业费支

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
9,国防支出
10,行政管理支出
三, 按国家职能支出分类
?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
?债务支出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增长趋势
一, 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
1。瓦格纳定律 瓦格纳认为
?(1)人民群众对政府政治压力增长
社会经济
?(2)政府职能扩大 —— 文化教育
社会保障
?(3)导致财政支出增长
2。阶梯发展理论
– 内容
– ( 1)正常情况,财政支出随 GDP增长
而提高
( 2) 社会动荡时期:替代效应
( 3) 社会正常时期:检查效应
3。 马斯格雷夫, 罗斯托增长理论
– (1)经济发展早期阶段:
为促进增长, 政府需大力投资,
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 (2)经济发展到, 发达, 阶段,
支出总额不变, 支出由, 硬件,
--, 软件, 。
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一, 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
?(1)计算效益范围不同
– 微观 ——直接有形收益
– 宏观 ——间接无形收益
?
?(2)衡量效益标准不同
– 微观 ——追求自力经济效益最大

– 宏观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3)效益表现形式不同
– 微观 ——单一的 ——货币
– 宏观 ——多样的 ( 货币 非货
币 )
?二, 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1。, 成本 ——效益, 分析法
– 比较不同的选择方案
– 重要指标 ( 投资回收期 内含报酬
率 净现值 )
2。 最低费用选择法
– 在效果相同情况下取费用最低方法
3。 公共劳务收费法
– 免费 低价 平价 高价
第四章 投资性支出
第 一 节 政 府 投 资 的 一 般 分 析
? 一、投资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投资的含义
– (1)发达国家体系 国民收入 =消费 +投

我国体系 国民收入 =消费 +积累
?(2)投资与积累有区别的:
?投资 → 动态 → 注重市场分析
→ 效果 → 新增重置投积累 →
积累
?静态 → 没有分析决策之意 →
不重视 → 新增投资
二、政府投资的特点及财政投资支出范围的
确定
? 1。政府投资的特点
(1)投资目的不同 政府 ——不盈利、低
盈利
非政府部门 ——盈利
(2)资金来源与使用规模不同
来源 政府 ——税收
非政府部门 ——市场渠道
筹集
使用 政府 ——大型、长期项目
非政府部门 ——周期短,
见效
快项目
(3)投资的管理形不同
政府 ——立项, 验收, 审批
非政府部门 ——直接管理
?2。投资范围 ——基础产业、农业
(1) 服务对象公共性 ——再生产的外
部条件
( 交通运输,
基础设施 )
– 基础产业的特征:
(2) 明显的规模经济性 ——资本密
集型产业
( 钢铁, 煤
炭, 自来水 )
(3) 服务效益的社会性 ——外部正
效应, 外溢性,
( 道路等 )
第二节 基 础 产 业 投 资
?一, 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
?1。 基础产业
基础设施 ——城市运行保证
基础工业 ——提供生产资料, 属上
游工业
?2。 目前我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
( 1) 城市基础设施欠帐多
① 交通阻塞 ② 供水不足 ③ 城市
气化率低
( 2) 能源长期供应不足, 特别是电
力, 煤炭 等
( 3) 交通运输能力 ( 铁路 ) 严重不

?二, 基础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
? 1。 基础产业发展与政府投融资
(1) 政府投融资
? 以政府信用筹集资金
? 以形成固定资产为目的
? 以投资融资方式投入企业单位
2。 基本特征:
?( 1) 凭借政府信用, 而不是其
它方式筹措施资金 。
?( 2) 有偿使用资金, 要求回收
本金 。
?( 3) 资金来源多样化 。
3。 政府投融资的内在特征 。
? ≠ 完全无偿拨款方式 ——会加重财
政负
? ≠ 完全市场化筹资 ——会加大基
础产业
4。 政府投融资主要机构 ——国家开发
银行
5。 基础产品和基础设施服务的政府定
价与收费问题
从价格政策上看, 为鼓励基础工业
部门的发展, 应逐步实行单一市
场价, 通过价格刺激其发展 。 而
对基础设施来说, 完全市场定价
并不一定有利于社会 经济效率提
高 。
第五章 社 会 消 费 支 出
?第一节 行政, 国防支出
?一、行政和国防支出的性质 含义:
1。 行政支出,权力机关
行政管理机关
外事机构
国防支出,陆、海、空兵种
国防建设
效用不可分割性
?2。 性质:纯公共品 消费非竞争性
运行非排它性
?二、行政管理支出
立法机构支出
行政支出
?1。 内容 公共安全, 国家安
全支出
司法检察支出
外交支出
?2。 行政管理费增减趋势分析
80-85年
?3。 三个快速增长期 88-89年
92-94年
三,行政经费的增长原因
1。 行政费支出增长迅猛 ——机构增加
2。 公安、司法检察支出增大 ——社会不
安定因

控制行政经费过快增长
( 1)转变职能,精简机构
( 2)行政支出 /财政支出 固定
比例
( 3)严肃财经纪律
?四、国防支出
维持费用
目的划分 投资费用
?1。内容,国防部支出
军兵种划分 陆、海、空支

武警支出
?2。 国防支出的增减因素分析
我国呈下降趋势 ( 我国国防支出
/美国国防支出 ) =5%
?3。 世界各国国防支出特点:
( 1) 国防支出数额呈增长趋势
( 2) 国防支出中投资费比重不断
提高
( 3) 发展方向 ——军民结合
?4,对国防支出的控制
?确定军事打击规模
?, 计划 ——方案 ——预算, 方法
拟定各种替方案
?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六章 社会保障与财政补贴
? 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
?一, 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内容
丧失劳动能力
?1。 含义 ——公民保障 失去就业
? 机会
其它不幸事故
?2。 内容:
( 1) 社会保险 强制 政府予以
资助 对应
– 商业保险 自愿 保费
对等
– ( 老年, 医疗, 疾病, 工伤
( 2) 社会救济
?城乡困难户救济
?农村, 五保户, 救济
?灾民救济
( 3) 社会福利项目
?盲, 聋, 哑, 残
?鳏, 寡, 孤, 独
?( 三 ) 社会保险筹资模式
?1。 现收现付制,保费 =当年支出
– 优点 —— 不受通胀影响
存在给付风险
– 缺陷 —— 存在代际负担
容易入不敷出
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挑战
?2。 完全基金制,保费 >当年支出 ( 结
余 )
– 优点 —— 不存在给付风险
存在通胀风险
– 缺点 —— 初期缴费率较高
不适合中国国情
?3。 部分基金制,保费 >当年支出
( 部分结余 ) 可行选择
– 缴费率阶梯上升 避免频繁增加
避免负担过重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
及改革方向
? 1。存在问题:
– ( 1)覆盖面过于狭窄
– ( 2)社会化程度不高
– ( 3)缺乏法制化
?2。 改革方向
– ( 1) 建立覆盖全社会成员社会保障体

– ( 2)提高社会化程度
– ( 3)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中作用
– ( 4) 加强法制化建设
第七章 财 政 收 入 总 论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内涵与形式
?一、财政收入的内涵
?(1) 含义:
– 过程 ——组织收入筹集资金
– 资金 ——货币表现的社会产品价值
?(2)反映了政府与有关方面的分配关系
– 政府 —— (企业 机关 事业 个人)
– 特别对经济主体(企业)发生重要影响
?二财政收入的形式
?(1)含义:取得财政收入的具体方式
?(2)内容,
– (1)税收 ——财政收入主要形式 -
90%
最可靠收入形式
– ( 2)国有企业收入 —所有者身份取
得收入
?①利润上缴 (所有者 )
? ②承包上缴利润 (承包企业)
? ③ 股息, 红利收入 ( 股份制企业 )
?④ 租赁收入 ( 租赁企业 )
– ( 3) 债务收入 —政府以信用方式取
得收入
?方式 ( 公债 直接借款 )

– (4)其它收入
?① 事业收入
?② 规费收入
?③ 罚没收入
?④ 国家资源管理收入
?⑤ 公产收入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影响财政收规模的因素
?(1)含义, 财政收入 /国民收入 =F/ N =剩
余产 品率 *财政集 中率
?(2)影响 剩余产 品率 和财政集 中率的因素
– 影响 剩余产 品率 的因素
技术进步 生产速度加快 --降
低成本,M增大
劳动力再生产费用 V大,M小
V增长幅度 <
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 影响 财政集 中率的因素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国有企
业 ——高

国有企业 ——低
?政府职能 大 ——高
小 ——低
?经济管理体制模式和分配政策
计划体制 ——高
市场体制 ——低
?二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
?(1) 财政收入规模及数量的最高限
与最低限
– ( 1)最高限:财政收入规模 ≤ 国
民收入( V+M) 增长量
– ( 2)最低限:财政收入数量 ≥ 上
年财政收入数量
? (2) 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
F/ N 合理界限确定方法
– ( 1) 经验数据法 ——30%
– ( 2)要素分析法
? 经常性刚性支出 ——20% (社
会行政支出)
? 建设性支出 ——10% (主要是
基本建设)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 一、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 (1)补偿基金 C
流动资金 —不能参与分配
折旧基金 —能,但不参与分

?
?(2)劳动者个人收入 V——量不大
( 1) 个人交纳税
( 2) 个人交纳规费收入
形式 ( 3) 个人购买国债
( 4) 国家出售高税率产
品获收入(如烟酒)
( 5)服务业、娱乐业交
纳税收
? (3)M—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生产 —扩大,耗费能源
影响 M的因素 成本 —高,M小
价格 —影响不定
提高 M量根本途径 ——降低成本
?二财政收入的部门构
?
?(1) 农业
( 1)直接来自农业收入 —农业税
( 2)间接来自农业收入 —农业部门
(剪刀差)创造收入转移到其它部
门实现
农业生产状况还影响下一年度财政收

? (2) 工业
( 1)对财政收入影响直接,比重大
( 2)轻工业对财政收入影响具有特别
重要意义
? (3) 商业 —活动两类
增值活动(加工、分类、包装、
商运)
纯流通活动,不增值,只是价
值实现
?4.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讯 —收入高
运输业 —提供收入比较少
? 5.服务部门
只提供劳动,不提供产品
发展较为迅速, 收入增长很快
?( 三 ) 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
– (1)全民所有制经济提供收入
– (2)集体所有制经济提供收入
– (3)私营经济提供收入
– 4.个体经济提供收入
– 5.中外合资企业提供收入
– 6.外资企业提供收入
第八章 税 收 原 理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第二节 税收的分类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第四节 税收中性
?第五节 国际税收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
?一, 税收的概念
(1)含义 ——国家为实现职能无偿
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政治权力
?法律手段
( 2) 违者受到法律制裁
(2)进一步理解:
?历史范畴 ——随国家产生而产生
征纳关系
?经济范畴 ——表明经济关系
?分配范畴 ——无偿分配
分配关系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 强制性
?( 1)征税 = 国家政治权力
≠生产资料占有
(2) 无偿性
?( 1) 征税不付出任何代价
?( 2) 是对具体纳税人而言
(3)固定性
? ( 1) 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比
例 ( 数额 对象 )
? (2) 固定性是相对的, 只是在
一定时期内不变
– 只有同时具备, 三性, 的才构成
税收
第二节 税 收 的 分 类
流转课税
所得课税
?(1)按课税对象分类 财产课税
行为课税
资源课税
直接税 ——不易转嫁
?(2)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间接税 —
—容易转嫁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价内税 ——税金作为商品价格组
成部分
价外税 ——税金作为商品价格以
外附加

价税 ——价格依据
?4,按税收的计量标准分类

量税 ——数量, 重量, 体积

央税
?5,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地方税

央地方共享税
第三节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一, 税收负担水平
?(1)宏观税率 ——反映税收与经济总量之间
关系
小口径 ——
中央政府税收 /GNP或 GDP
? 国际上广为使用口径 中口径 ——中
央地方政府税收 /GNP或 GDP
大口径 ——
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GNP或 GDP
?影响宏观税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 ( 1) 生产力发展水平 横向:发
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纵向:是
不断上升趋势
– ( 2) 政府职能大小 社会职能
宏观税率不断提高
经济职能
– ( 3) 政治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机

中央集权计划体制 ——高
联邦制市场体制 ——低
?(2),拉弗曲线, ——最佳税率
– 拉弗曲线形象说明了税率与税收
之间关系, 给人以启示
( 1) 高税率 ≠ 高税收
( 2) 同择多的税收, 可以有两
种税率
( 3) 从理论上存在一种最佳税

?( 三 ) 税负转嫁
? (1)含义:通过流通过程税收部分或
全部转给他人负担, 纳税人 ≠负税

?
?(2)税负转嫁的方式:
( 1) 前转:生产厂商 → 批发商 → 零售商
( 2) 后转:生产厂商 ← 批发商 ← 零售商
( 3) 混转:生产厂商 ← 批发商 → 零售商
( 4) 消转:税收被新增利润消化掉
?
?(3)税负转嫁的条件:
( 1) 基本条件 ——商品价格浮动
( 2) 约束条件 ——商品供求弹性 ( 以需
求弹性为例四种典型情况 )
(1)供给有完全弹性 税负完全由消费
者承
(2)需求有完全弹性 税负由生产者负

(3)供给完全无弹性 税收由生产者承

4.需求完全无弹性 税负完全由消费
者承担
( 3) 课税 范围宽窄 与 征税对象 的不
同对税负转嫁程度影响
范围宽窄 宽 ( 易转嫁 ) 如:
白酒 → 啤酒 → 矿泉水 → 自来水
窄 ( 不易转嫁 )
征税对象 商品税 ( 易转嫁 )
所得税 ( 不易转嫁 )
( 4) 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与税负转
嫁的关系
转嫁所得 >商品销量损失 ( 实
施转嫁 )
转嫁所得 <商品销量损失 ( 不
实施或少实施 )
第四节 税 收 中 性
?一, 税收中性的含义
?1 税收中性含义 ( 前提是明确两个概念 )
– ( 1) 帕累托最优 ——资源配置 不使一
些人感觉更好
不使另
一些人感觉更坏
– ( 2) 税收超额负担
资源配置方向 —,损失 >收益,
经济运行方向 —对生产消费行为有
不良影
税收中性 国家征税代价仅以税款为限
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

?(2)税收中性的相对性
– ( 1) 税收中性具有相对性, 因为不存在
对市场效率没有任何影响的税收 。
– ( 2) 中性税收的确定:税收作用倾向于
或注重于减少税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 直接税 ) 税率结构愈简单, 差别愈小,
中性程度愈高 。
?二 税收中性不排斥税收调控
? (1)市场缺陷两类
– 市场自身形成表现
–, 合成谬误,
? (2)政府调控是十分必要的 。
– 税收是国家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其有直接有效性
?(3)税收的经济调控作用
– ( 1) 调节社会总供给 ≥总需求
税率
– ( 2) 调节产业结构 减免
加征
– ( 3) 调节各种收入 企业
防止贫富悬殊 居民
?( 三 )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偏差协调
?(1)二者偏差:基点不同
?税收中性 ——市场配置相适应
?税收调控 ——政府干预相适应
?(2)二者切合点:
– ( 1) 二者切点,( 重要程度, 层
次有区别 )
– ① 税收中性功能是主要的基本
的 ——市场机制自身功能是主要
的, 基本的, 税收政策选择在于
保证市场机制基本功能的发展
② 税收的调控功能是次要的, 辅
助性的 ——首先保证市场机制完
成基本功能, 税收变量调节功能
居第二位的 。
– ( 2) 二者合点,( 着眼于分工区别 )
① 税收中性 ——注重发挥, 看不见的
手, 的作用
② 税收调控 ——充分运用, 看得见的
手, 的作用
税收调控是税收中性 逻辑延伸, 必然
要求
?(3)二者有效协调
– ( 1) 加深对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
的理论认识:
?讲调控不偏废中性, 提高, 两个
比重不以牺牲中性为代价 。
?讲中性不忽视调控, 放弃调控
– ( 2) 不断实践税收中性与税收调
控的有效协调
?简化流转税 体现中性
? 完善所得税
? 消费税 → 体现非中性
– ( 3) 不断完善税收中性与税收调
控的关系 → 如继续统一内外资企
业所得税
第五节 国 际 税 收
?一, 国际税收的概念
?(1)国际税收及其产生条件
– ( 1) 含义 ——国家之间税收分配关系
两个国家以上分别行使权力
– ( 2) 产生条件
?① 与国际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 ——
跨国财产所得
?② 与税制发展密切相关 ——以所得税
为主现代 直接税的出现
?(2)国际税收与国家税收的关系
基础
– ( 1) 联系:国家税收
国际税收
规则和惯例
– ( 2) 区别:
?国家税收:政治权力 ( 强制 )
征纳关系 独立税种
?国际税收, 非政治权力
( 非强制 ) 协调关系 没有
独立税种
?二国际重复征税
– ( 1) 不同税收管辖权重叠:居民
管 辖 权 公 民 管 辖 权
地域管辖权
?(1)国际重复征税
– 含义 ——两个国家同一时期同一
所得征收相同类型的税收
相关概念 ——税收管辖权, 征税
方面行使管理权力范围
?属地原则, 地域管辖权 收入
来源管辖权
?属人原则,居民 ( 公民 ) 管辖

?(2)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
– ( 2) 同种税收管辖权重叠,居民管辖权
居民管辖权
地 域 管 辖
权 地域管辖权
?(3)国际重复征税消极影响
– ( 1) 加重跨国纳税人负担
– ( 2) 不利于国际资源有效利用
– ( 3) 违背税收公平合理原则
?( 三 )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
?协调税收管辖权的途径
(1)限定各国唯一行使居民 ( 公民 ) 税收
管辖权
( 会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
(2)限定各国唯一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
( 会损害发达国家利益 )
(3)允许各国同时行使两种以上的税收管
辖权, 在发生冲突时, 承认一种税收
管辖权的优先地位
( 得到各国的普遍接受 )
?各国采取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主要
方法
– (1)免税法 ——放弃行使居民 ( 公
民 ) 税收管辖权
? 免于征税 ( 跨国收益所得 一般
财产价值 )
– (2)扣除法
?税款 =( 应税国外所得 -外国税
款 ) × 本国税率
– (3)低税法
?税款 =居民国外收入 × 较低税率
– 4, 抵免法
?税款 =国外所得 × 本国税率 -国外
已纳税款
税收饶让:
? 税款 =国外所得 × 本国税率 -包
括减免额在内的已纳税款
第九章 税收制度
? 第一节税收制度概述
?第二节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流转课税
?第四节所得课
?第五节 资源课税
第一节 税收制度概述
?一, 税收制度的组成
?(1)含义:两种理解:
– ( 1) 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
系核心 ——税种组成与结构
– ( 2) 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

?第 ( 1) 种适合对税收理论的探讨 第
一节
?第 ( 2) 种适合对税收管理的研究 第
二节
?(2)第一种理解
– 税收制度 单一税制 ——由一
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组成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 复合税
制 ——由多个税类的多个税种组

( 单一主体复合税制 双主
体复合税制 多主体复合税
制 )
? 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 税制发展经历主要历史阶段:
– (1)1950年统一税政, 建立新税制
– (2)1953年修订税制
– (3)1958年改革工商税制, 统一全国农业税
– 4,1973年进一步改革工商税制, 试行工商

( 片面简化税制 )
– 5,1979年至 1993年税制改革, 税制包含 30
多个税种
– 6,1994年税制改革: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谁)
?(1)纳税人 ——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

的单位和个人 。 ( 法人和自
然人 )
?(2)相关概念
≠ 扣缴义务人 ( 只是代扣代
缴 )
纳税人 ≠ 负税人 ( 税款能够转嫁 )
=负税人 ( 税款不能转嫁 )
?二, 课税对象 ( 什么 )
(1)课税对象 征税对象
征税依据
纳税客体
是确定税种主要标志 。
– (2)相关概念
?税目 ——课税对象具体化 明确征税范

具体归类
( 列举法 概括法 )
?计税依据 ——课税对象征收标准 ( 计算
税款实际依据 )
?税源 ——经济来源 =课税对象
≠ 课税对象
?( 三 ) 税率 ( 多少 )
?(1)含义 —— ( 税额 /课税对象 ) 是
税收政策税收制度中心环节
?(2)种类
– ( 1) 比例税率 ——不分课税对象
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单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差别比例税率
– ( 2) 累进税率 ——随课税对象增
加而递增的一种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按一个税率征
税 ( 课税对象全部数额按照相适
应等级 )
? 超额累进税率 ——按多个税率
征税, 分别计算税额然后相加
( 课税对象按数额分成不同 )
?特点:
① 在名义税率相同情况下 全额累
进税率负担重
超额
累进税率负担轻
② 在所得额级距临界点附近, 全额
累进税率会出现不合理
③ 计算上, 全额累进税率简便, 超
额累进税率复杂, 但可通过速算扣
除数加以解决 。
?(四)纳税环节 (什么时候)
– (1)含义 ——课税对象们选定的
应该交纳税款环节
– (2)环节 一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五)纳税期限(纳税间隔)
– (1)含义 ——缴纳税款的期限
– (2)期限有多种, 1,2,3,5,10、
15 日
一个月、季度、
半年
?(六)附加、加成减免 (鼓励限制 )
– (1)加重纳税人负担
?附加 ——正税以外加征一部分
税收
?加成 ——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
税措施
(2)减轻纳税人负担
减税
免税
起征点
免征项
?( 七 ) 违章处理 ( 惩罚 )
– (1)含义 ——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
的处罚措施 。
– (2)具体违章形 ( 偷 漏 欠 抗 )
(3)处理方法 ( 加收滞纳金 罚金 强
行扣款 追究刑事责任 )
税收的三性:
强 制 性
无偿 性
固定性
第三节 流转课税
一、含义及特征
(1)含义 ——以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
?商品流转额
?非商品流转额
(2)特征
?课征普遍(只要有 经营 行为,或
产生增值应交税。)
?税额与价格关系密切(税款同销
售额及数量有关)
?实行比例税率
?计征简便
二 增值税
1.含义 ——以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价值上指
V+M部分
2.特点及优点
( 1)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问题,
有利于专业化协作化。
( 2)适应经济结构的各种变化,生产和
流通任何变化都不影响税额
( 3)有利于上下游企业相互监督
( 4)便于出口退税
3,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 ——折旧 +V+M
?收入型增值税 ——V+M
?消费型 增值税 ——( V+M) -当期
购入固定资产价款
4.税制内容:
( 1)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零售 100万以下
批发 180万以下
范围:生产、批发、零售、进口商
品、修理
( 2)税率(三档)
?基本税率 ——17%
?低税率 ——13%(粮食、自来水、煤
气、图书、农药、饲料等)
?零税率 ——负担为零
( 3) 计税方法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
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 =销售额 × 税率
当期进项税额 =( 专用发票注明税额 )
( 海关完税凭证注明税额 )
( 购进免税农产品原材料按
10%折扣率计算税额 )
如含税销售收入
需折算成销售额
销售额 = 含税销售收入 /1+税率
( 三 ) 消费税
1.含义 ——以 ( 少数 ) 消费品的销
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发挥调
节作用, 体现非中性 。
2.消费税主要内容:
( 1)征税范围
① 抑制危害品消费 ( 烟, 酒, 鞭炮 )
② 控制奢侈品消费(贵重首饰、珠宝、
玉石、化妆品)
③减少高能耗品(小汽车、摩托车)
④珍惜不可再生能源(汽油、柴油)
⑤具有财政意义 消费品 (汽车轮胎、护
肤护发品
( 2)税目 ——11个税目
税率 ——比例税率(如甲级烟,45%)
定额税率 ——(如啤酒,220%元 /吨)
( 3)计税依据:
实行价纳税,以含有消费税税金的消费
品价格为计税依据。
(四)营业税
1.含义 ——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
业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2。基本内容
( 1)征税范围
( 2)税率:三档税率
( 3)计算方法
?①交通运输业 3%
?②建筑业 3%
?③邮电通讯业 3%
?④文化体育业 3%
?⑤金融保险业 3%
?⑥服务业 5%
?⑦转让无形资产 5%
?⑨娱乐业 —— 20%
?⑧销售不动产 8%
( 五 ) 关 税
1.含义 ——对进出本国国境的货物和
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
( 1) 征税范围 ——
货物 进出口单位
纳税人 ——
物品 所有人 收件人
( 2) 税率
进口税率 ( 普通税率 优惠税率 )
出口税率
第四节 所 得 课 税
一, 含义及特点
1。 含义 ——是以所得 ( 收益 ) 为课
税对象的税类 。
2。 特点
( 1) 税源普遍 ——经营活动普遍
课征有弹性 —— 有所得 ——交
没有所得 ——不交
( 2) 税负不易转嫁 ——直接税
( 3) 税负较为公平 ——( 国际上通
行累进税率 )
( 4) 计税方法复杂, 征管难度大
?二企业所得税
?(1)含义 ——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
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
?(2)内容
– ( 1) 课税对象 ——企业生产经营所得,
其它所得 ( 收入总额 ——准于扣除项目 )
收入总额 =生产经营收入, 财产转让收
入, 利息收入, 租赁收入, 股息收入,
其他收入 。
准予扣除项目 =成本, 费用, 损失
纳税人 ——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或者组织
– ( 2) 税率 ——33%
? ( 三 ) 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1 含义 ——中国向其境内的外商投
资企业和从其境内取得应税所得的
外国企业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
?2 内容
– ( 1) 课税对象:外商投资企业及
外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其它所

纳税人,外商投资企业
中外合资 ( 共担
风险, 共负盈亏 )
中外合作 ( 各担
风险, 各负盈亏 )
外资企业
外 国 企 业
在中国境内设立
机构、场所进行生产经营
在中国境内未设
立机构,但来于我国所得
– ( 2)税率,30%+附加 3%=33%
,预提所得税, 比例为 20%
?(四)个人所得税
? (1)含义 ——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
种税
? (2)内容
( 1)纳税人 中国公民
外籍人员 居住满一年,
境内外收入均纳税
居住不满一
年,只就中国境内收入纳税
( 2)课税对象及税率
?工资奖金所得:(每月收入 -800
元)×适用效率 -速算扣除数
?生产经营所得:(每月收入 -成
本费用)×适用效率 -速算扣除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每次取得承包经营收入、承租经营收入 -
每月 800元)×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劳务报酬报酬:
每次收入 ≤4000 元,应纳税额 =(收入 -
800元)× 20%税率
> 4000元,应纳税额 =收入×
( 1-20%)× 20%税率
对一次收入在 20000-50000元,
对税款加征 5%
对一次收入超过 50000元,对税
款加征 10%
?稿酬
每次收入
≤4000 元,应纳税额 =[(收入 -
800元)× 20%税率 ]×( 1-30%)
> 4000元,应纳税额 =[收入×
( 1-20%)× 20%税率 ] ×( 1-
30%)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凭所
得:
每次收入 ≤4000 元,应纳税
额 =(收入 -800元)× 20%税率
> 4000元,应纳税
额 =收入×( 1-20%)× 20%税率
?股息、利息、红利所得偶然所
得,每次收入× 20%
? ( 五)农(牧)业税
?农业税
?(1)含义 ——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
收益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2)特点
?( 1)以总收益为课税对象
?( 2)地方有自主性,灵活性
?( 3)季节性 ——秋后征收
?( 4)税负稳定 ——增产不增税
?(3)内容
?( 1)课程对象:粮食作物,薯类作物
部分经济作物
纳 税 人:农民、国营农场,个体农
业劳动者
?( 2) 税 率: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全国平均 8.9%(实际负担率 3%)
?农林特产税
?( 1)课税对象:(特殊)
?烟叶、园艺产品
?水产品、林木产品
?畜牧产品、食用菌
?贵重食品
?( 2)税率,8%-31%
?牧业税
? 含义 ——对牧区、半牧区从事畜牧业
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种税。
第五节 资 源 课 税
? 一、资源税
(1)含义:对我国境内利用自然资源的单位和个
人,根据其条件差别形成的级差收入征收一种
税。
(2)内容:
( 1)征税范围:
矿产品: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
原矿、有色金属

纳税人:生产、开采者
( 2)税率:从量定额征收
?二、土地增值税
(1)含义 ——以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
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
(2)内容:
( 1)征税对象 ——转让国有土地
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及附属物扣
除相关成本费用
纳税人 ——转让房地产单
位和个人
( 2)税率 ——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
第十一章 国债
?第一节 国债的特征及功能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和限度
?第三节 国债制度及管理
第一节 国债的特征及功能
?一、国债的含义及特征
?(1)含义 ——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筹集
资金,满足实现职能的需要。
公债 国债 ——中央政府发行
地方债 ——地方政府发行
(很少发行)
?(2)国债的特征:
( 1)有偿性 ——以还本付息为条

( 2)灵活性 ——是否发行、利率
高低 灵活确定
发行多少、期限
长短
( 3)自愿性 ——购买建立在自愿
基础上
?二国债的产生与发展
? (1)国债产生的前提条件
( 1)财政支出的需要 ——正常收
入满足不了支出需要
( 2)借贷资本的存在 ——闲置资
金的存在
( 3)信用制度的存在 ——借贷为
社会所接受
?(2)资本主义社会, 国债迅速膨胀的
原因
( 1)争夺殖民地、海外贸易的需

( 2)闲置资本的增加
( 3)资产阶级获利需要
( 4)赤字财政政策的运用
?(3)我国解放后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
( 1) 1950年 ——,人民胜利折
实公债,
( 1亿分) =(人民币 (2)6
亿元)
( 2) 1954年 ~1958年 ——,国
家经济建设公债,
( 3) 1981~至今 ——,国库券,
( 40亿元)连续发行国债
?(三)国债的功能
? (1)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国债较为合适方

因为
?增加税收受经济发展状况制约遭到纳
税人的反抗
?财政发行 ——流通中货币量凭空扩大,
导致通货膨胀我国已不允许向央行透

?
?(2)筹集建设资金
( 1)发行国债可克服财政资金困

( 2)将国债资金投向基础产业
? (3)调节经济运行
( 1) 经济过热 ——增加公债发
行, 缩小有效需求
经济停滞 ——增加偿还和
投资,刺激总需求
( 2) 金融过度膨胀 ——发行国
债,减少流通中货币量
金融过度紧缩 ——偿还国
债,增加货币供给量
第二节 国债的负担和限度
?一、国债的负担
?(1)含义 ——国债发行与偿还对各经
济主体产生的压力。
?(2)具体负担分析
( 1)承购者的负担 ——认购者自己
经济实力如何若强制发行,会造
成过重负担
( 2)发行者的负担 ——表现在偿债
能力上。若用于经济建设支出,
通常会促进经济增长若用于经常
性支出,通常会增加负担。
( 3)纳税人的负担 ——如果国债投
入>产出,只能用税收收入加以
偿还。
( 4)后代的负担 ——若国债当代人
受益,后代人偿还则容易形成后
代的负担。
?二国债的限度
?(1)含义 ——国家债务规模的最高额

(累计债务总规模 当年发行国债总
额 到期还本付息额)
?(2)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
( 1)认购者负担能力的制约
– 国债发行额 ≤ 居民总货币收入 —
居民基本生活必需支出
– 国债发行额 ≤ 企业 货币总收入 —
企业基本生产必需支出
( 2)国家偿债能力的制约
– 国债依存度 =(当年国债发行额
/当年财政收入) × 100%
( 3)国债收入的使用方向、结构、
效果制约
第三节 国债制度及管理
? 一、国债的种类与结构
?(1)种类
( 1)举债方式 强制国债
自由国债
( 2)发行期限 短期国债( 1年以内)
中期国债( 1-10年)
长期国债( 10年以上)
( 3)发生主体 国债
地方债
?(2)结构
( 1)中、短、长搭配
政府 ——长期、大型项目
购买者 ——短、中期国债
经济条件 —— 资金充裕 ——长期
资金短缺 ——短期
( 2)国债持有者结构选择
政府倾向于持有者集中
社会主义 ——企业个人
(分散)
资本主义 ——个人(集中)
?二公债发行与偿还
(1)公募法 —— 直接公募 ——财政
部门直接募集
(2)包销法 ——财政一次性由银团
承购 → 向公众销售
(3)摊派法 ——向企业单位分配指
标,强制发行
4,公卖法 ——财政委托证券交易
所出售
?(三)发行条件
? (1)发行价格
?平价发行 发行价格 =票面额
?折价发行 发行价格 <票面额
?溢价发行 发行价格 >票面额
?(2)期限长短
?( 1)发行人:期限太长、太短
都有负面影响
?( 2)未来利率预期 下降 ——
倾向发行短期
上升 ——
倾向发行长期
?( 3)流通市场发达程度 发
达 ——长期
欠发
达 ——短期
?(3)利率确定参考因素
?( 1)国债利率 ≥ 市场平均利率水平
?( 2)国债利率 >银行同期存款利率
?( 3)政府信用 高 ——有利发行
低 ——不利发行
?( 4)社会资金供求 越多 → 利率 → 低
短缺 → 利率 → 高
?( 5)国债期限 长 ——利率高
短 ——利率低
?(四)国债偿还
?(1)偿还方法:
?买销偿还 ——在证券市场上收购国债
方式偿还
?比例偿还 ——分期按比例偿还
?轮次偿还 ——按国债券号码一定顺序
分次偿还
?抽签偿还 ——定期抽签清偿国债
?(2)偿债基金取得方式
?基金偿还 ——设立专门基金用于
偿债
?预算盈余偿还 ——以盈余偿债
?国债调换偿还 ——以新还旧
?预算列支偿还 ——直接列入预算
第十二章 国 家 预 算
?第一节 国家预算
?第二节 复式预算
?第三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第四节 预 算 外 资 金
第一节 国 家 预 算
?一、国家预算的产生和发展
?(1)含义
– 是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 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
– 是综合财政计划中心环节
– 具体收入方面反映财力规模来源
– 支出方面反映财力使用方向、构成
?(2)起源 ——1787年,英国首相皮特
要求国会通过, 财政收支计划书,
?(3)我国 ——于 1994年 3月 22日人大
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1995年 1月 1日起实行
?二、国家预算原则
– (1)公开性 ——需人大讨论批准并
向社会公布
– (2)完整性 ——不得在预算外另 列
预算
– (3)统一性 ——做到收支按统一程
序、口径编制
– 4.年度性 ——历年制跨年制
– 5.法律性 ——预算法
?(三)类别
– (1)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
– (2)零基预算 增量预算
– (3)中央预算 地方预算
– 4,项目预算 绩效预算 基金预

第二节 复 式 预 算
?一, 新型预算形式 ——复式预算
?(1)含义 ——全面反映国家预算年度
内性质不同的预 算收支活动, 将
财政收支按其性质分成两个或两个
以上相对独立的预算
– 经常性预算 资本预算
?
?(2)复式预算与单式预算的比较
?复式预算 ——单独性结构性 反映建
设工程状况 科学严谨
?单式预算 ——全面性综合性 总体功
能较强 简洁清楚
? 二实行复式预算的意义
?(1)有利于健全财政职能
– 职能 社会管理职能:税收 各项事

经济管理职能:利润 再投

?(2)有利于提高财政分配的透明度
– 复式预算 反映:资金来源, 资金
运用便于发现存在问题, 有利于
监督
?(3)有利于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提高
预算管理水平
– 职能经常性预算 ——要求收支平

– 资本预算 ——投资方向, 结构合
理,
?4,有利于经济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
实行复式预算, 促进
投资体制
税收体制 改革
企业财务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 ( 三 ) 复式预算的内容
?1 试行的复式预算内容
– 经常性预算
?收入
– (1)各项税收
– (2)国家预算调节基金投入
– (3)其它收入
?支出
– (1)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 (2)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支出
– (3)行政, 国防支出
– 4.价格补贴支出
– 5.其它支出
– 建设性预算
?收入
– (1)经常性预算结余
– (2)专项建设性收入
– (3)国内外债务收入
?支出
– (1)生产性基本建设支出
–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新产
品试制费支出
– (3)地质勘探费
– 4.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 5.城市维护建设与支出
– 6.内外债还本付息支出
?2 改进后的复式预算
– 政府公共预算
– 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第三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 一, 国家预算的编制
? 二国家预算的执行
?(1)执行任务:
?收 ——组织预算收入
?支 ——合理拨付资金
?平 ——保证收支平衡
?(2)预算调整
?( 1) 经费流向 ——总量不变科目之
间调剂
?( 2) 动用预备费 ——在下半年使用
?( 3) 预算的追加与追减 ——按程序
进行
?( 4) 预算的划转 ——隶属关系变化
将原预算划归新的接管单位
? ( 三 ) 国家决算含义 ——国家预算执行
结果的会计报告, 是各级政府一年来经
济活动在财政分配上的集中反映 。
第四节 预 算 外 资 金
?一, 预算外资金性质, 范围, 特点
?(1)含义 ——没有纳入国家预算管理
的财政性资金, 由各单位自收自支
的资金 。
?(2)范围:
?( 1) 政府职能部门自收自支,
自行管理的预算外资金
?( 2) 垄断性行业国有企业取得
预算外资金 ( 各种收易资金 )
– 分散性
?( 3) 社会团体自行收取的预算外资

?( 4) 企业主管部门掌握的预算外资

?( 5) 企业自身在减税让利中所形成
的预算外资金
?(3)特点
– 自主性
– 专用性
?二,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 (1)严格界定预算外资金管理范围
( 行政事业性收费 基金 附
加收入 )
禁止将预算内资金转到预算外,
不得设立小金库 。
– (2)将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预
算管理 。
现已将 83项收费纳入预算
– (3)加强收费, 基金管理, 控制预算外
资金规模
注意程序:审批 → 标准 → 票据
– 4,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与收
支两条线管理
– 5,严格预算外支出管理
( 1) 严禁挪用
( 2) 建立健全检查处罚
制度
( 3) 各级政府认真清理
整顿收费, 基金项目
第十三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实质
?一, 预算管理体制涵义
– (1)含义 ——处理各级预算的财政分配
关系一项根本制度
– (2)内容
?( 1)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
?( 2) 预算收支划分及原则
?( 3) 预算管理权限划分
?( 4) 预算调节制度与方法
?二, 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
– (1)实质,集权 分权
统一性 相对独立

? (2)决定财权和财力集中与分散程
度的主要因素
– ( 1) 国家性质与职能 社会主
义 –高
资 本 主
义 –低
– ( 2) 国家政权结构 单一制 —
集权 —高
联邦制 —
分权 —低
– ( 3) 国家经济体制 计划体制 ——

市场体制 —
—低
– ( 4)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 高 集
中财力大
– 的干预程度 低 集
中财力小
?( 三 )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 (1)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
– (2)以中央集权为主, 适当下放财
权的体制
–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种形式的
,包干制, 。
– 4.分税分级预算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