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 1— 4节
第二章 会计核算基础
本章阐述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假设
和会计原则 。 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
分原则和划分方法, 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
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
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 。
第一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 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
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计量的
依据。
企业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和利润。
六大会计要素又可划分为两类,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又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或静态要素。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
又称为利润表会计要素或动态要素。
二, 会计要素的内容
( 一 ) 资产
资产 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
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
经济利益 。
经济利益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流入企业的现金或
现金等价物。
资产具有三个特征,
1,资产是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导致的现时权
利 。
2,资产是为某一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 。
3,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 。
利益 。
例 1:本企业拥有的厂房, 设备, 存货, 现金,
银行存款, 债权, 对外投资, 专利权等都是企
业的资产 。
企业拥有资产,就能 排他性 地 从中获取经济
利益。
如,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企业并不拥
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规定的租期相
当长(超过一年),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
租赁期满,承租企业一般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
优先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
从中受益。所以,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
在管理上和会计核算上视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经营租赁 ( 租期在一年以内 ) 方式租入的固定
资产不是企业的资产, 企业不能作为自有资产
入账 。
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而不是预期的。
如,企业只签订了原材料购货合同,在既没有付
款也没有收货的情况下,该批原材料就不能提
前入账。
资产的分类
企业资产按其流动性 ( 即变现能力或耗用期限 )
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 一 )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
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例 2,造船企业,大型机械制企业,从原材料
购买到建造完工,从销售实现到收回货款,周
期往往超过一年,此时以营业周期作为流动资
产划分标准。具体地说,造船企业即使建造期
限已超过一年,但尚未完工的正在建造中的船
舶仍属于在产品,它是企业的存货,因而属于
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包括,
1、货币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它
货币资金)
2、短期投资
3、应收及预付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
据、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4、待摊费用
5、存货
6、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1,现金
现金是指库存现金 。 不包括企业内部其他部门
的备用金 。
2,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的各种存款 。
3,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能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
间不准备超过 1年(含 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
投资、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
4,应收票据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销售商品, 产品, 提供劳务
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
业承兑汇票 。
5,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 产品, 提供劳
务等, 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
项或代垫的运杂费 。
6,存货
工业企业存货包括,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
耗品, 自制半成品, 库存商品, 在途物资,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代
销商品等 。
注,本课程只涉及原材料, 库存商品, 在途物
资的核算, 其余项目将在, 财务会计, 课程
中学习 。
(二) 非流动资产
1,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指企业投出的期限在 1年以上
( 不含 1年 ) 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 包括购入
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 。
2,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指企业购入的在 1年内 ( 不含 1年 )
不能变现或不准备变现的债券和其他债权投资 。
3,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
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
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
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 2年的,也作为固定
资产。见, 企业会计制度, 。
固定资产的 3个特征,
1,为生产商品, 提供劳务, 出租或经营管理而
持有;
2,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3,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 。
各企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无统一标准,
可以根据本企业情况自行确定 。
只有在使用年限和单位价值都符合规定才是固
定资产 。 企业拥有固定资产是为了自己经营使
用 。
例 3,( 1)工业企业的房屋属于固定资产,而房
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房属于存货。
( 2)商业企业在营业场所准备出售的商品空调
是存货,属于流动资产;而在营业场所该企业
自用的中央空调是该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
4,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是 指供企业营业使用的,不具有实
物形态的资产。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
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不可辨认)
等。
无形资产具有 4个特征,
1,没有实物形态;
2,能在较长时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
3,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
4、所提供未来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5,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指企业已经支出, 但摊销期限在
1年以上 ( 不含 1年 ) 的各项费用 。 如固定资产
大修理支出, 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 。
6,其他长期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是指除上述各项资产以外的非流
动资产 。
其他长期资产包括,国家批准储备的特种物资,
银行冻结存款, 以及临时设施和诉讼中的财产 。
资产可能具有实物形态,也可能不具有实物形
态。
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银行存款、短期投资、
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专利权、商标权等。
注意,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不具有实
物形态的不一定是无形资产 。
二,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负债的两个特征,
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2,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负债按照其流动性(即偿还期限长短)可以
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 一 )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 是指将在 1年 ( 含 1年 ) 或者超过 1年的
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 。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
款, 应付工资, 应付股利, 其他应付款, 预收
账款, 预提费用, 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等 。
1,短期借款
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
的偿还期限在 1年以内 ( 含 1年 ) 的各种借款 。
2,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 是企业因购买材料, 商品和接受劳务
等而签发, 承兑的商业汇票 。
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多 6个月, 到期需无条件
付款 。
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
3,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是企业因购货或接受劳务而发生的债务。
4,应付工资
应付工资是企业应付本单位在职员工的劳动报酬
( 含工资, 奖金, 津贴 ) 。
5,应交税金
应交税金 是企业应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金。
( 二 ) 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 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
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
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
款等 。
1,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
偿还期限在 1年以上 ( 不含 1年 ) 的各种借款 。
2,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企业为筹集长期资金而发行的, 约
定于某一特定日期还本付息的书面证明 。
3,长期应付款
长期应付款包括,
应付引进设备款
应付融资租赁款。
长期应付款将在, 财务会计, 课程中讲述。
三,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
济利益, 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 。
参考定义,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
资产的要求权 )
净资产 = 资产-负债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注意,净资产和所有者权益概念不同,但价值
相同。
所有者权益的三个特征,
1,除非发生减资, 清算, 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
者权益;
2,企业清算时, 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 所
有者权益才反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所有者权益包括,
1、实收资本 (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作股本)
2、资本公积
3、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 。
1,实收资本 ( 或股本 )
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作为资本实际投入到企业
中的各种资产的价值 。
实收资本是构成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主体 。
2,资本公积 ( 准资本 )
资本公积是指有投资者或其他人 ( 或单位 ) 投
入, 所有权归属投资者, 但不构成实收资本的
那部分资本或资产 。
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区别,
实收资本 属于法定资本,是原始投资。当应缴
出资额全部投入后,实收资本金额等于企业的
注册资本。
资本公积 不是法定资本, 不含在注册资本内,
不能以资本的名义出现 。
资本公积来源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接
受捐赠资产,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拨款转入等 。
资本公积的唯一用途 是按法定程序转增资本。
3,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 是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税后利润中
提取的公积金 。
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 ( 10%), 法定
公益金 ( 5%— 10%) 和任意盈余公积 。
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的 3个用途,
弥补亏损, 转增资本和分配股利 。
法定公益金只能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建设 。
4,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 指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内分配的利
润或待分配利润 。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 留存收益 。
四, 收入
收入概念有广义的收入和狭义的收入之分 。
( 一 ) 狭义的收入 ( 即营业收入 ), 指企业在销售
商品, 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
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 如, 代
收的增值税 。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主要包括:他人使用本企业
现金的利息收入和因他人使用本企业无形资产等
的使用费收入 。
( 狭义 ) 收入的四个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 而不是
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 ( 但不能直
接列入所有者权益项目 ) ;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
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1,主营业务收入
工业企业 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指销售商品, 自制
半成品, 代制品, 提供工业性劳务 ( 如来料加
工, 修理修配 ) 等取得的收入;
商品流通企业 的主营业务收入指商品销售收入 。
旅游企业 的主营业务收入是指客房收入、餐饮
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主要经营活动以外的业
务所带来的收入。
如,销售材料、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和包装物
出租、出租无形资产、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取
得的收入。
( 二 ) 广义的收入
广义收入是指所有经营活动和非经营活动的所
得 。
补贴收入 是指 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补贴收入
(包括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
以及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
额补贴。
营业外收入 是指 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
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如,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
款净收入、教育费返还款等。
五, 费用
( 一 ) 狭义的费用
狭义的费用 仅指与本期营业收入相配比的各种
耗费 。
费用有三个特征
1,费用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 。
2,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或二者兼而有之 。
3,费用最终将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 。
狭义费用包括,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 。
1,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 是指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
使用权等的成本 。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
( 1) 主营业务成本 是指销售商品、提供工业性劳
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 2) 其他业务支出
其他业务支出 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
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 。
其他业务支出包括,销售材料, 提供非工业性
劳务, 出租资产等发生的相关成本, 费用, 以
及相关税金及附加 。
2,期间费用
期间费用 指与生产产品无直接关系, 属于某一
时期耗用的费用 。
期间费用包括,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 。
1,管理费用 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P19)
2,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
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
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 P19)
3,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
的费用。 ( P19)
( 二 ) 广义的费用
广义的费用 泛指企业各种日常活动发生的所有
耗费 。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 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
关系的各项支出。
如,固定资产盘亏、处臵固定资产净损失、债
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
六,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
利润 =收入 — 费用 ( 不含生产费用 )
利润项目包括,
主营业务利润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净利润
例 1,判断下列哪些业务企业取得收入,
( 1) 企业投资者投入现金 5万元;
( 2) 从银行借款 10万元;
( 3) 接受捐赠设备一台, 价值 3万元;
( 4) 出借包装物收到租金 200元;
( 5) 销售产品一批, 货款 10万元存入银行 。
答案, ( 4,5)
例 2,判断企业下列各项支出哪些是费用 。
( 1) 对外捐赠现金 2000元;
( 2) 购臵设备 10万元;
( 3)本月发生短期借款利息 500元;
( 4)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 300元;
( 5) 用存款 2万元偿还前欠购货款 。
答案,( 1,3,4)。
三、会计等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会计等式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原理建立的,
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企业产权的
归属关系。它是设臵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和编
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企业的资产来自两个方面,即从债权人取得和
企业投资者投入。
企业的负债价值量上等于债权人的权益。
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
上统称为权益。
资产 =权益
或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公式称为 基本会计等式,它明确了资产、
负债、所有者权三个静态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
关系。
此基本会计等式在会计期初、期末成立。
基本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二) 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基本会计等式的影响
例 2—1 光明公司 2004年 1月 1日的资产负债情况
为,
资产总额 100万元,负债总额 30万元,所有者权益
总额 70万元。显然 1月初有,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该公司 2004年 1月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业务( 1) 某企业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 20万元。
存入开户银行。
分析,这项业务的发生,使负债项目短期借款
增加 20万元,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增加 20万元。
基本会计等式仍成立。
业务( 2) 购买原材料 10万元,货款用银行存
款支付。
分析,这项业务的发生,使得资产项目银行存
款减少 10万元,同时使得另一个资产项目原材
料增加 10万元,企业资产总额不变。此业务不
涉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基本会计等式仍成立。
业务( 3) 某企业用银行存款偿还前欠某公司
货款 15万元。
分析,这项业务使得资产项目银行存款减少
15万元,另一方面使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减少
15元。从而资产总额与负债总额等额减少,
基本会计等式仍成立。
业务( 4) 以应付票据抵付应付账款 5万元。
分析,这项业务使该公司负债项目应付账款减
少 5万元,同时使另一负债项目增加 5万元。负
债总额不变,不涉及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基本
会计等式仍成立 。
上面列举的四项经济业务, 代表着四种不同的
业务类型,
第一, 经济业务发生, 引起资产项目之间
此增彼减相同金额, 基本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
金额仍保持平衡 。 如上业务 ( 2) 。
第二,经济业务发生,引起负债项目之间
此增彼减相同金额,基本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
金额仍保持平衡。如业务( 4)。
第三, 经济业务发生, 引起资产与负债项目
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 双方保持平衡 。 如业务
( 1) 。
第四, 经济业务发生, 引起资产与负债项目
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 双方保持平衡 。 如业务
( 3) 。
(三)扩展会计等式
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会使企业
的收入要素增加,同时使资产增加(或负债减
少),最终 会使企业净资产增加,从而导致所
有者权益增加。但企业实现的收入在会计上是
单独核算,不能直接增加所有者权益,到月末
各项收入转入本年利润,年终再将本年利润转
入所有者权益项目未分配利润。
2.企业在一定时期发生与取得收入有关的费
用,会使企业费用要素增加,同时使资产减少或
负债增加,即净资产减少。从而导致所有者权益
减少。但发生的费用在会计上单独核算,不能直
接冲减所有者权益。要到月末各项费用才能转入
本年利润后,才会冲减本年利润。
将上述变化用等式表示,则有下列 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 (收入-费用)
或 资产 +费用=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企业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上述扩展会计等式都成
立。
到期末,各项收入和费用转入本年利润后,会计
等式有恢复为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基本会计等式在期初、期末成立。
第二节 会计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或称会计假设 ) 是指为了保
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
计核算工作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
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会计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会计所反映的是特定单位(本企业或本单位)
的经济活动。
2、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
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
实行独立核算。
3,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不是同一概念 。
法人主体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
财产,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实体。
4、会计主体前提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指企业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
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
产清算。
在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下,会计原则和会计程
序才有可能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不采用合
并、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2、持续经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持续经营前提是制定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
生制原则的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
划分为较短的等距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
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分期是对会计工作时间范围的具体划分。
会计分期是从持续经营前提引伸出来的。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份。
按我国, 企业会计制度, 规定:年度、半年度、
季度、月份均采用公历日期。
四,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
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
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的
货币单位反映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中,实物单位和劳动单位也要使用,但
不占主导地位。
2、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还包含着币值稳
定的假设,即当币值波动不大时,会计核算不考
虑币值波动因素。
3、记账本位币
,企业会计准则, 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
记账本位币。
有外币收支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
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
映 。
4、注意事项: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需要采用
特殊的会计准则(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来处理有
关会计事项(见, 高级财务会计, )。
讨论题目
1、持续经营前提对建立会计原则和会计核算有
何意义?
2、会计分期在会计核算中的意义。
3、会计核算为什么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 企业会计准则, 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
原则共有十三条。
这十三个原则可划分为以下三类,
与信息质量要求有关的原则
与确认计量要求有关的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原则
一、与信息质量有关的的原则
与信息质量要求有关的原则包括,
客观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
(一) 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是指会计核
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事项和交易为依据,如实
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例 1,企业签定了销货合同后, 在既未发货又
未收款的情况下, 企业的销货业务还没有执行,
销售收入还没有实现, 这时企业会计对这笔销
售业务还不能入账 。 否则销售收入就是不真实
的 。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做到内容真实、数字
准确、资料可靠。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建立在可查证的
基础上,并且项目完整、手续完备。
在会计实务中,有些会计核算使用了合理估计。
例 2,固定资产的折旧,坏账准备(将在, 财务
会计, 课程中介绍)等,用到了估计方法,这要
求会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否则就是滥用会
计政策,弄需作假 。
企业会计信息还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
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有关各方主要指:财政、税务部门、银行、投资
者和联营单位等。
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
这就要求会计在收集、处理、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考虑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以确保提供
的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关,即
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是有用的。
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信息 。
比如,会计只反映本单位职工的劳动报酬等
财务信息,会计不反映本期招聘了多少新职工,
因为这些信息可由人事部门提供。
( 二 )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
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 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
以便在不同企业之间相互比较 。
可比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①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
度的规定进行;
② 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 就应当采用相同
的会计处理方法 。
( 三 ) 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
当保持一致, 不得随意变更, 以便于对前后各期
会计资料进行 纵向比较 。
注意,这条原则并不是绝对不许变更会计核算方法,
如有必要变更, 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变更
的累积影响数, 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
理由等,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 这部分内
容将在, 财务会计, 课程中讲述 。
会计核算遵循可比性原则的目的 是便于比较不
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
证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会计核算采用可比性原则的原因,在市场经济
条条件下,只有会计信息可比,投资者和债权
人才能作出决策,企业经营者才能作出企业发
展的战略决策。
一贯性与可比性原则的区别,
1、可比性原则解决的是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会计
期间的横向可比问题。
2、而一贯性原则解决的是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
间的纵向可比问题。
3、两者不同之处仅表现在,可比性原则要求不同
企业尽可能采取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一贯性
原则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尽可能采用相同
的方法。
(四) 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又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会计
核算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信息使用
者的需要,同决策相关联。
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
会计信息。
企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
求。
(五) 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
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即会计事项的处理,必
须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及时进行,讲求时效,以
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会计资料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其价值往往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逐渐降低,因而各种会计记录必
须及时进行,会计报表必须及时报送有关部门,
不得拖延、积压。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会计资料如不及时传送,
就会降低其有用性,也就可能会给会计信息的
使用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可见,会计信息
的及时性要求,是其相关性所要求的,或者说
是相关性的限制因素。
及时性原则对会计核算的具体要求,
1、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2、及时处理会计信息
3、及时传递信息。
例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必须在收支发生
当日记账,本月销货业务必须本月入账,不得
推迟到下月入账,以便按月结账。会计报表的
月报、季报、年报的报出时间都有不同的具体
期限。不得晚报。
( 六 ) 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
了, 便于理解和利用 。 数据文字说明要能一目了
然地反映经济活动及其结果的基本情况, 并对需
要解释的问题做出必要的说明 。
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要使用会计信息
就必须了解它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否
则就谈不上会计信息的使用。这就要求会计所提
供的信息须清晰、简明、易懂,对复杂的经济业
务应该用规范文字加以表述,以便于有关部门和
人员理解、检查和利用。
二、与确认计量要求有关的原则
与确认计量要求有关的原则包括,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配比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
(一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企业的会
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
界限 。
收益性支出是指,支出的效益仅属于本会 计期间
( 或一个营业周期 ) 的支出 。
例如,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
属于收益性支出。这些支出仅与本月利(损益)
的计算直接有关。
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
度 (或几个营业周期 )的支出。
例如,
购建固定资产支出
购买专利权支出
长期待摊费用等。
?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目的 在于正确
确定企业的当期 ( 即本期 ) 损益 。
如果一笔收益性支出按资本性支出处理了,就会
造成少计费用而多计资产价值,出现净收益和资
产价值虚增的现象;
相反,如果一笔资本性支出按收益性支出处理了,
则会出现多计费用少计资产价值的现象,出现当
期净收益降低、甚至亏损,以及资产价值偏低的
结果,从而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企业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影响决策。
必须严格划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
会计期末,资本性支出应计列于资产负债表
中,作为资产反映,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
状况;
会计期末,收益性支出应计列于利润表中,
计入当期损益,以正确确定经营成果(即盈
亏)。
(二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收入与
其成本, 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同一会计期间内
的各项收人和与其相关的成本, 费用, 应当在
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计量和记录 。
会计核算中坚持配比原则有两层含义,
1,因果配比, 将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配比, 如将
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 将其他
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相配比 。
2,期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期的费用
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
用和营业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
(三) 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
发生制基础。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
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
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
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
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原则 是以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确认
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对于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确定有两种方法,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适用范围,
1、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2、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对专业活动的会计核算采用收
付实现制,对经营业务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
生制。
这是因为,
1、企业会计要求按月结账,核算当月的利润。
所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2、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对资金实行预算管
理,不核算利润,也不按月结账。所以采用收
付实现制。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设臵的账户,
应收账款
预收账款
预提费用
待摊费用
例 5,某企业上月赊销产品一批, 于本月收到全
部款项 12万元 。
分析,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这 12万元应属于上
月的收入。本月只是收回欠款。
例 6,某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上月拖欠的水电费 4
万元 。
分析,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这 4万元的水电费是
上月的消耗,应列为上月的费用。本月只是偿
还欠款。
例 7,某企业本月赊销产品一批,产品已发出,
货款 10万元尚未收到。
分析,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这 10万元的收入应列
作本月收入。因为产品已销售,并且取得了收款
的权利,销售业务已完成。
(四 )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或原始成
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
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
发生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
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
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
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有很多优点,
1,它是买卖双方通过正常交易确定的金额, 或
资产购进过程中实际支付的金额, 比较客观;
2,有原始凭证作证明, 随时可以查证;
3,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
4、会计核算手续简化,不必经常调整账目。
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是以币值稳定为前提的。如
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其账面价值已经不能反
映其未来可收回金额,企业应规定计提相应的减
值准备。这部分内容将在, 财务会计, 课程中讲
述。如果出现恶性通货膨涨则采用物价变动会计,
这部分内容见, 高级财务会计, 。
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
1、谨慎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一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
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
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
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从法律意义上承租
方并不拥有所有权,但承租企业拥有长期使用权,
在承租期内有权支配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并从中
受益,在会计核算上视为自有固定资产。企业融
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入账,并计提相应的固定资
产折旧。
(二) 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 应当遵循
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 少
计负债或费用 。
该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
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
分估计的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
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
谨慎原则在会计核算上的应用,
1、在物价上涨时,对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
2、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
3、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
4,对可能发生损失的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
上述内容将在, 财务会计, 课程中介绍 。
注意,不得滥用谨慎性原则,否则将视为重大
会计差错。
(三)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
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
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具体要求,
1,对资产, 负债, 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可能影响
会计信息使用者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
按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处理, 并在财务会计报
告中充分披漏;
2,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
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
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以适当简化,
重要性业务的标志,
发生的金额大小;对信息使用进行决策的影响
程度, 即从质和量两方面判断 。
会计核算实行重要性原则目的,
简化会计核算,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