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世界农业生产分布和贸易第一节 世界农业发展概述一、农业生产概论
1,农业含义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的技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控制或强化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可分为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狭义农业 是指植物种植业,分为粮、棉、油、麻、丝、
茶、糖、菜、烟、果、药、杂;分为三类: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广义农业 包括作物栽培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2,农业生产的特点
( 1)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2)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尊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 3)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
( 4)农业生产需要按地域分工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1)为人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 2)为工业提供原料二、世界农业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1,世界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
( 1)世界土地资源
1999年统计:世界土地总面积 130.5亿公顷,其中耕地
13.7亿公顷,占 10.5%;牧场 34.6公顷,占 26.5%;森林
38亿公顷,占 29.1%。
( 2)世界土地资源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1999年发达国家耕地和人口分布占世界的 45.6%和 15%,
发达国家人均土地 0.7公顷;
发展中国家耕地和人口占世界的 54.4%和 85%。发展中国家人均土地 0.15公顷。
( 3)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利用中国需要以世界土地的 7%,养活世界 21%的人口。
2,世界农业资源面临的问题
( 1)世界耕地资源世界耕地资源的数量正在减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 2)全球生物物种资源生物资源的灭绝,是 21世纪世界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世界的农业发展过程
1,原始农业阶段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2,传统农业阶段以分散个体劳动为基础,采用传统的农作制、牲畜饲养方式和简易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3,现代农业阶段机械、化学等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用于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
4,世界农业发展新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领域正在酝酿着一系列重大变革,
其中主要有七种趋向:
( 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 2)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 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 4)由常规型向生态型发展
( 5)由单向型向综合型发展
( 6)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 7)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四、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机械化,
高收入国家,927台拖拉机 /千名农业工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5- 11台拖拉机 /千名农业工人
农业产出:
高收入国家:谷物产量 4002公斤 /公顷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谷物产量 1301- 2390公斤 /公顷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高收入国家:农业占 GDP 低于 2%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农业占 GDP为 11- 23%
食物供应量和供应结构,
高收入国家:食物总量大,肉、蛋、奶比重大低、中收入国家:食物总量小,谷物所占比重大第二节 世界粮食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物,所以粮食生产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
一、全球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和特点世界粮食总产近年一直处于下跌趋势。
全球 1998~ 1999年度谷物总产为 1901百万吨
1999~ 2000年度降至 1888百万吨,
2000~ 2001年度进一步降至 1853百万吨,
2001~ 2002年度进一步降至 1848百万吨,
详见表年 代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谷物产量 1901 1888 1853 1848
小麦 598 592 587 577
粗粮 912 887 868 905
大米 392 409 398 366
谷物供给 2575 2589 2551 2525
谷物利用 1872 1895 1906 1919
谷物贸易 216 235 233 229
谷物库存 700 698 647 603
世界谷物生产、供给、贸易和库存,1998-2002
单位:百万吨世界粮食生产的特点,
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地区各国家有较大差异。有的国家呈增长态势,有的国家处于下降趋势。
① 北美洲,粮食总产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增长率波幅-
10%~ 15%,时增时减。
② 欧盟,粮食总产有较小幅度的波动,增长率波幅-
3%~ 3%,有增有减。
③ 大洋洲和日本,粮食总产一直在增加,增加幅度 2%~
15%。
④ 独联体,粮食一直处于徘徊之中。
⑤ 亚太地区,有大幅度增长。
⑥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一直在增长,但增速变缓二、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世界粮食生产区域分布
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的总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很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总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低。
世界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
南北美洲每年共生产粮食 5亿 t左右,人均粮食 625kg
欧洲年产粮食 4亿 t左右,人均 570kg
大洋洲年产粮食 3000多万 t,人均粮食超过 1000kg
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生产粮食总量最多的洲,30亿人口,10亿多 t粮食,人均粮食 330kg
非洲是人多粮少的地区,人均粮食不到 200kg。
2,小麦
( 1)世界小麦生产种植区域
◎ 从北欧(北纬 67度)至阿根廷南部(南纬 45度);
纵深长,从中国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 150米)到西藏高原(海拔 4100米)
◎ 主要分布在海拔 3000米以下。
◎ 主产区在北半球的北纬 30- 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和南半球的南纬 25- 40度之间的地带
◎ 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小麦面积占世界的 90%
小麦生产主要国家
# 中国、印度、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等。仅上述 9个国家生产的小麦就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60%以上,2000年总量达 39238万吨,占全球总产的 68.1%。
# 其中,中国总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从 1992年起一直稳定在 1亿吨以上。 1999年达到了 1.15亿吨,几乎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20%,2000年为 9937万吨,占 17.2%。
# 产量占全球 10%以上的国家还有印度和美国,2000年分别为 7425.1万吨和 6051.2万吨,分别占 12.9%和 10.5
%。
年份 1971 1981 199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收获面积 239142 223256 226151 219919 212254 213600 211051
总产量 34752 44960 54668 61313 59248 58546 57631 56684
单产 1624 1880 2448 2711 2694 2758 2698 2686
世界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常年基本稳定在 2亿多公顷),小麦的单产和总产都在稳步增长。
四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 60年代以来,世界小麦消费几乎是每十年 1亿多吨的水平持续增长。
( 2) 世界小麦消费年 份 1961年 1971年 1981年 1991年 1999年消 费 量 2.33 3.35 4.45 5.55 5.91
比前十年增长
1.02 1.1 1.1 0.36
世界小麦消费 (亿吨)
世界主要小麦消费国家
主要为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法国、德国、英国等国。
其中,中国是第一消费大国,接近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
其次是印度(主要因为人口众多),1999年国内消费总量达到 0.64万吨,占全球总量的 12%;
俄罗斯是第三大消费国,1999年达到 0.35万吨,占全球总量的 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美国是第四大小麦消费国,1999年总量为 0.34万吨;
法、德、英等国的消费量也都在 1000万吨以上。
3,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大主要谷类食品,
2001年世界收割面积超过 1.51亿公顷 -占世界谷物种植量的 22.65%,2001年总产量 5.79亿吨。
全球有 89个国家种植水稻。
水稻的生产水稻主要生长在潮湿和半潮湿的亚洲热带地区,水稻耕种是该地人民的主要活动。亚洲占世界水稻收割面积的 90%和水稻总产量的 92% 。
水稻的生态系统按高度、降雨形式、排灌深度等特点划分,主要有 4种生态系统,
高地 - 水稻直接播种在无涝、排水良好的陡峭的坡地土壤。世界各地有 1,900万公顷的高地水稻,大部分在拉丁美洲和非洲。
雨水充足的低地 - 水稻直接播种或移植于平坦的、或坡度平缓的、或筑堤的水田中。全世界种植有 3,700万公顷,主要在潮湿和亚潮湿的热带地区。
多涝地 - 水稻在多雨季节直接播种或移植于田中,特点是有来自于河流或河口三角洲的中度或大量的水源灌溉。有 1,000多万公顷,主要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受控灌溉 - 水稻在干燥和潮湿的季节,在低地区域直接播种或移植于平坦的泥田,并有控制地给水。受控灌溉水稻种植有
8,100万公顷,占全世界收割面积的 55%及全球水稻产量的
76%。
水稻的消费和贸易
水稻是最廉价和最丰富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在全世界 23个水稻年产量超过 100万吨的国家中,
几乎有一半人均收入低于 500美元。(这些国家被世界银行列为欠发达国家。)
水稻是亚洲大多数人口的主要食品,在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水稻占消费总热量的 55%到 80%。
水稻主要消费于其出产地。大多数亚洲国家都不能依赖水稻进口来满足国内食品需求。
水稻的国际贸易量仅占世界产量的 4%。 水稻的主要出口国有:泰国(世界出口总量的 36%)、美国
( 19%),越南( 10%)和巴基斯坦( 7%)
3,玉米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当今世界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玉米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
各国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4种类型,
第一类,种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有代表性的国家是中国、巴西、墨西哥和美国。
第二类是 种植面积减少,依靠提高单产增加了总产量,
像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类是 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依靠提高单产而增加总产量,法国是典型例子。
第四类是 种植面积减少,单产水平也有所下降,导致总产量大幅度减少,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属这种类型。
玉米的生产-玉米种植面积
20世纪 70年代为 11440万公顷,80年代为 12954万公顷,90年代为 13618万公顷,2002年为 13889万公顷。
90年代的种植面积比 80年代增加了 5.1%,比 70年代增加 19.0%。
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前 5位国家依次是 美国
( 2831.4万公顷,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 20.8%),中国
( 2275.7万公顷,占 16.7%)、巴西( 1251.7万公顷,
占 9.2%),墨西哥 ( 771.2万公顷,占 5.7%),印度
( 568.8万公顷,占 4.2%)。
近 30年,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有,中国
( 增长 93.7%),泰国 ( 20.1%),巴西 ( 13.9%)、
墨西哥 ( 7.4%),美国 ( 6.3%)。
玉米的生产- 玉米总产量
世界玉米总产量 70年代平均为 32365.1万 t,80年代为
43945.8万 t,90年代达 55171.2万 t,2002年世界玉米总产量达到 60202.7万 t,90年代的玉米总产量比 70年代增加了
70.5%
玉米总产量较高的前 5位国家依次是:美国( 22427.5
万 t,占总产量的 40.6%)、中国( 10804.4万 t,占 19.6
%)、巴西( 3132万 t,占 5.7%)、墨西哥( 1720.4万 t,
占 3.1%)、法国( 1425.6万 t,占 2.6%)
玉米总产量增加较快的国家有:中国(增长了 58.6
%)、印度增长了 40.4%)、墨西哥(增长了 40.3%)、
巴西(增长 39.9%)阿根廷(增长 29.2%)
玉米的消费
● 玉米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玉米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谷物。
● 全世界生产的玉米有 68%左右用作饲料,15%的玉米直接用作口粮和人类食品,8%左右用作工业原料。
● 60~ 90年代,世界玉米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70年代比 60年代增长了 43.4%,80年代比 70年代增长了
31.8%,90年代又比 80年代增长了 17.9%。 90年代期间,
世界玉米的需求量以年均 2.6%的速度递增。
● 预计在今后的 5~ 10年间,饲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 2%- 3%的水平,这就要求有更大量的玉米作原料。
世界小麦、玉米、水稻主要产区三、粮食的国际贸易- 小麦
小麦是世界贸易中最活跃的粮食品种,它交易范围广,
参与国家多。在过去的 15年中,世界小麦的贸易量几乎没有变化,
90年代以来,世界小麦的贸易量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1999年达到 1.25亿吨。各个小麦出口国所占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变化。
在世界小麦交易中,主要进口国集中在亚州、非州和东欧,而主要出口国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澳州。
小麦主要出口国
美国 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1990年至 1999年,
美国小麦的平均出口量为 3035万吨,占同期的 47.1%。
美国 2002/03年度在小麦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上世纪 70年代的 40%下降到 23%
加拿大 是传统的小麦出口国,其小麦以质量好而闻名于世。近 10年来,加拿大小麦年平均出口量为
1906.5万吨,是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一般年份占其生产量的 70%左右,1994年达 93.3%。
法国 是西欧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1999年,法国小麦出口量达到 1832万吨,占其生产总量的 68.09%。近 10
年,法国小麦出口量总体占其生产总量的 47.47%,
1993年达 62.51%。
小麦主要进口国
◎ 世界小麦进口国分为两类。完全依赖进口的有日本和韩国等;进口补充型的国家有中国、意大利、巴西和埃及等。
◎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小麦进口国。
◎ 日本为东亚小麦进口大国。 1990— 1999年,日本小麦年平均进口量为 592.5万吨,且一直稳定在 500万吨以上的水平,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
◎ 意大利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1990— 1999年,小麦年平均进口量为 586万吨。
◎ 巴西是南美小麦进口大国。近 10年小麦进口稳步上升,进口量占消费总量 891.8万吨的比重为 77.27%。
2001年小麦分国别 (前 10位 )出口情况国家 出口数量 (吨 ) 出口金额 (万美元 ) 位次 出口数量份额国家合计 690,056.7 12,135.5 100.00%
加拿大 405,892.4 7,066.5 1 58.82%
美国 225,656.2 4,188.2 2 32.70%
澳大利亚 49,706.6 755.7 3 7.20%
英国 8,800.0 125.0 4 1.28%
法国 1.5 0.2 5 0.00%
朝鲜 0.0 0.0 6 0.00%
香港 0.0 0.0 7 0.00%
日本 0.0 0.0 8 0.00%
非律宾 0.0 0.0 9 0.00%
韩国 0.0 0.0 10 0.00%
2001年小麦出口结构图
2001年小麦分国别 (前 10位 )进口情况国家 进口数量 (吨 ) 进口金额 (万美元 ) 位次 进口数量份额国家合计 454,218.2 4,673.8 100.00%
韩国 364,796.0 3,724.7 1 80.31%
非律宾 78,627.6 796.8 2 17.31%
香港 6,003.0 56.4 3 1.32%
朝鲜 2,596.3 44.7 4 0.57%
亚美尼亚 1,000.0 22.2 5 0.22%
乌克兰 1,000.0 21.9 6 0.22%
日本 195.2 7.0 7 0.04%
澳大利亚 0.1 0.0 8 0.00%
英国 0.0 0.0 9 0.00%
法国 0.0 0.0 10 0.00%
2001年小麦进口结构图国内小麦进出口数据统计年份 进口数量 (公吨 ) 进口金额(1000美元 ) 出口数量 (公吨 ) 出口金额( 1000美元 )
1991 12,367,665 1,459,542 1,709 265
1992 10,581,324 1,503,726 2,735 296
1993 6,423,919 834,076 86,874 8,238
1994 7,299,283 960,577 107,114 10,055
1995 11,590,000 2,026,390 16,189 1,556
1996 8,245,961 1,890,396 0 0
1997 1,860,612 368,285 710 108
1998 1,489,403 278,570 6,020 1,413
1999 448,121 85,654 932 222
四、世界粮食问题
1,世界粮食问题
世界农业面临着既要解决目前约 10亿贫困或营养不良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及未来全球 100亿人的食物安全,
又要减缓保护土壤、水、生物资源等问题的多重压力。
2025年要生产比现在多 50%以上的食品才能满足需要,对农产品增长的压力比 20世纪任何时候都要大。
发展中国家有 20%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的粮食,2001
年全世界至少有 40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非洲的苏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乍得、
尼日尔、塞拉立昂等
( 1)我国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 1998年的 17亿亩降至 15亿亩以下,
粮食总产量连续 5年下降,2003年跌至 4.31亿吨。
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 1996年的每年 414公斤下降到 2002年的 357公斤。
2,中国粮食问题
( 2)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莱斯特?布朗的看法布朗曾说,如果中国养活不了自己,将使全世界挨饿。
布朗预测 1990- 2030中国的谷物总需求量达 4.79
亿一 6.41亿吨,而谷物产量将减至 2.72亿吨,谷物缺口达 2.07亿一 3.69亿吨,相当于目前世界粮食总出口量的 1- 2倍。
布朗认为 中国的巨额缺口将造成激烈竞争,使世界粮价远高于现在的水平,使中国的食物短缺成为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短缺。
( 3) 中国学者的研究一般都比较乐观,认为中国将来扩大粮食进口的趋势是必然的,然而不会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严重的危机。
A,粮食储备安全线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 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 17%一 18% 。
我国的粮食库存在 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 2002年 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 2.65亿吨。
B,粮食的进口依存度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 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 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动、总体逐步下降的态势
2001年为 1.8%,2002年为 0,2003年为 0
C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潜力
产量的提高还有很大空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最高试验田单产 的纪录分别为 13.2吨/公顷,13吨/公顷和 19.1吨/公顷,而 实际单产 分别为 3.7吨/公顷,6吨
/公顷和 4.9吨/公顷,几乎相差 3倍。
复种指数有提高空间。我国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
198%,1996年复种指数为 159.7%。提高复种指数 5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 7500万亩耕地面积。
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我国有 20亿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10亿亩可开发的沙荒地。
第三节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
经济作物是除粮食作物以外的重要农作物,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
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饮料作物和其他。
一,棉花
1,棉花的生产情况
世界上种植棉花的国家约有 60多个,分布在亚洲、
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 40
度至南纬 30度之间的广阔地带
世界棉花生产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棉花种植总面积变化不大,世界棉花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美国、前苏联和中国主宰世界棉花生产的格局没有改变,
但位序发生了变化。
近几年来,国际棉花总产量相对比较稳定,基本在
1900万吨左右
棉花生产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
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1996- 99年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国产量 万吨世界 中国 美国 印度 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1996 1917 420 412 303 159 105
1997 1990 460 409 268 156 114
1998 1842 440 303 277 137 100
1999 1909 385 369 283 178 115
2,棉花的消费和进出口情况
棉花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除了棉花生产国消费棉花外,其它国家 所需求的棉花必须从国际棉花市场去获取
世界棉花的绝大部分贸易量集中在少数大国之间:
出口棉花最多的五个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西非、澳大利亚和希腊,合计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65%,其中美国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20
%左右。
进口棉花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巴西、朝鲜、台湾和俄罗斯等。
1996- 99年世界主要棉花消费国消费量表万吨世界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欧盟
1996 1880 449 242 152 116
1997 1926 466 246 155 118
1998 1828 453 228 153 137.4
1999 1910 436 219.9 163.3 137.8
世界棉花生产与消费统计 单位,万吨年度 面积公顷单产
KG/公顷总产 期初库存 进口 消费 出口 期末库存库存 /
使用比率
1990/91 3305.3 574 1897.0 607.4 522.2 1857.6 508.1 664.5 0.36
1997/98 3378.4 589 1990.5 936.1 573.5 1947.3 600.6 948.6 0.49
1998/99 3351.9 556 1862.9 948.6 568.0 1925.3 568.0 880.9 0.46
1999/20 3357.0 581 1950.1 880.9 579.0 1941.8 579.0 885.9 0.46
2000/01 3430.0 580 1980 890.0 620.0 1980.0 620.0 880.0 0.44
2001/02 3460.0 580 1990 880.0 620.0 2000 620 870 0.43
2002/03 3480 580 2010 870.0 620.0 2010 620 860 0.43
二,大豆大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作物,最早产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世界上其它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的栽培历史虽仅几十年,但发展迅猛。
1,大豆的生产情况
● 世界大豆四大主产国分别为美、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头号大豆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巴西是第二大大豆生产国,我国的大豆生产居于世界第三位
● 近年来世界大豆产量总的趋势是增产。其中增产量最大的主要是美国和巴西,阿根廷、中国产量的增加额占世界大豆总增产额的比重较小。
1991-1999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单位,百万吨年度国家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美 国 54.07 59.61 50.92 68.51 59.24 64.84 73.55 75.19 71.93
巴 西 14.94 19.18 22.56 24.91 25.65 23.56 26.43 31.27 31.30
阿根廷
10.87 11.32 11.05 11.72 12.13 12.45 11.00 17.20 19.90
中 国 9.72 10.31 15.30 16.01 13.50 13.22 14.74 13.76 14.29
2,大豆的的需求和进出口情况
大豆的需求世界大豆的总需求量近十年来逐年增长,从 91/92年度的 10975.6万吨增加到 97/98年度的 14458万吨,增长近
30%。
大豆的出口世界大豆出口自 93/94年起出口逐年递增,其中,美国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 1/3左右,且近几年呈不断上升之势,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位。南美和美国大豆交替供应着世界市场
大豆的贸易欧共体是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地区,每年进口量在
1500万吨上下,但近几年进口总量几乎没有新的增长;
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共体的世界第二大豆市场,
其中日本每年进口约 500万吨。
中国的进口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是世界大豆进口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3,我国大豆的生产和进出口情况
我国大豆的生产情况
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一千万吨左右
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
945.4万公顷,产量达 1530.7万吨
94年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为 922.2万公顷,而产量却创记录地达到 1600万吨此后,大豆生产却出现了新的徘徊,近几年甚至呈现萎缩的趋势。
我国大豆的进出口
199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
1988-1998年我国大豆进出口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 度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进口量 15.2 0.1 0.1 0.1 12.1 9.9 5.0 79.5 220 293 319
出口量 148 117 94 111 66.1 37 83 37.5 30 20 17
净出口量 133 117 94 111 54 27 78 -42 -190 -273 -302
三,花生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油料作物第 2位,在世界油脂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花生的生产情况
目前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约 2122万公顷,单产 1210kg
/公顷,总产 2568万 吨
世界花生基本上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亚洲种植 1347万 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 63,4%;非洲种植
654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30,8%;美洲种植 116万 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5,5%;
亚洲、非洲、美洲共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99,7%,欧洲和大洋洲仅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世界花生主产国有印度、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
塞内加尔、苏丹、尼日利亚、扎伊尔和阿根廷等。
印度种植面积最大,近年平均种植 841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 39,6%,居首位;中国种植面积 328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15,5%,居第 2位;尼日利亚种植
128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6%居第 3位。
花生总产,中国因单产较高,总产达 783万 吨,居世界第 1位;印度虽面积最大,但因单产较低,总产 772
万 吨,居第 2位;美国 181万 吨,居第 3位。
2,花生的国际贸易花生的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贸易量大。
花生的贸易分 油用和食用 两种。
花生油的世界贸易量约为 30万~ 35万吨,
主要出口国 为非洲一些国家,如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另有巴西、中国、美国等;
主要进口国 为西欧各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
另有日本、东南亚各国。
食用贸易量约为 120万吨。
20世纪 60年代尼日利亚出口量占世界第 1位,约 50
万吨,塞内加尔占第 2位;
90年代至今,在世界食用花生市场上,中国、美国、阿根廷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非洲出口的优势已丧失.各国已基本退出国际市场。
食用花生主要进口国亦为西欧各国,年进口量约
60万吨。另有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东欧等,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中国花生的出口中国食用花生出口量约 35万~ 40万吨,暂居世界第 1位。
阿根廷出口量进一步上升,大有跃居世界第 1位的趋势 (1996年的出口量曾居世界第 1位 )。
近年来,印度和越南花生出口发展迅速,年出口量达到 5万~ 10万吨,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四、茶叶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
多亿人有茶叶消费习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 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 0.5公斤。
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的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青睐。世界饮料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
1,茶叶的生产情况
世界茶园种植面积
2000年为 253万公顷,其中,我国 109万公顷,占
45%,位居世界第一;印度 49万公顷,占 20%,居世界第二;斯里兰卡 19万公顷,占 8%左右;印度尼西亚 16万公顷;肯尼亚茶园面积 12万公顷。
茶叶产量
2000年世界茶叶产量 294万吨,
世界茶叶 80%产于亚洲品种最多的是红茶,占总产量的 70%以上
2000年世界绿茶产量 68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 23%
茶叶生产大国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生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 80%左右。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是茶叶生产大国,2001年茶叶产量 85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 30%,位居世界第一,印度茶叶以红茶为主,近年也生产少量绿茶。出口 17.98万吨,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 15%左右,位居世界第四。
斯里兰卡是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2001年茶产量 29.5
万吨,出口 28.76万吨,茶叶出口位居世界第一,茶叶生产 95%供出口。
2,茶叶的消费和贸易
茶叶的消费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
英国是非产茶国家,全国 77%的人有饮茶习惯;
美国是茶叶传统消费大国,消费呈增长趋势;
埃及、巴基斯坦近年来茶叶消费增长较快;
俄罗斯历来是茶叶消费大国,95%的居民有饮茶的习惯,
全国 77%的人有饮茶习惯;
茶叶的国际贸易
● 红茶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红茶年贸易量均超过 100
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 80%以上。
世界五大茶叶进口国为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 60%左右。
● 绿茶
2000年世界绿茶出口 19万吨,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
14%。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绿茶出口国,其次为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
世界绿茶主要进口国:摩洛哥、乌兹别克、日本、马里、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等。
3,我国茶叶的进出口
2001年我茶叶出口 24.97万吨,其中,绿茶
16.32万吨,占我茶叶出口总量 66%;红茶 4.09万吨,占我茶叶出口总量 16%;特种茶 4.56万吨,占我茶叶出口总量 18%。
2001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位居世界第三。我绿茶出口占国际市场需求份额 80%,
乌龙茶、花茶、普洱茶、白茶等仅我国生产,
是我国独有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
五、咖啡咖啡的生产地带(俗称为咖啡带)为介於北纬 25
度到南纬 30度,涵盖了中、西非、中东南亚,太平洋,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许多国家。
咖啡的种植之所以集中在此一带状区域,主要是受到气温的限制。因为咖啡树很容易受到霜害,纬度偏北或偏南皆不合适,以热带地区为宜,此地区的热度和湿度为理想。
咖啡生产区域分布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国家
1,巴西 (Brazil)
咖啡的生产量占世界的总量的 1/3。在整个咖啡交易的市场上虽然占着极重要的地位,是第一大生产国。
但由于巴西咖啡工业一直采取低价、大量栽植的策略,
故所生产的咖啡品质平均但较少极优的等级,一般被认为是混合调配时不可缺少的咖啡豆。
2,哥伦比亚 (Colombia)
哥伦比亚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2%,其咖啡豆品质优良,咖啡树栽植于高地,小面积耕作,小心注意的采收,且经湿式的加工处理,
所生产的咖啡质美,香味丰富而独特,无论是单饮或混合都是非常适宜。
3,中国中国咖啡产区主要在海南、云南、广东;中国海南岛之北部,云南省的南部,位于北纬 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
恰好处于这个黄金地带上。其种植的咖啡没有南美、印度及非洲等味过于浓且苦,而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
非常独特。且带一点果味,是咖啡上上品,许多国际赞誉“国际上质量最好的咖啡”并被伦敦国际咖啡市场评为“优质产品,香醇第一”。
4,台湾台湾地处亚热带,境内多山,又有明显的雨季,对咖啡而言,是还不错的生长环境,自光绪年间英国人引进咖啡树以后,种植规模一直不小。现有仍有小规模种植。
第四节 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部门,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农业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扩大出口具有重要作用。
一、畜牧业的类型
1,按生产方式分为
( 1)游牧畜牧业
( 2)商品畜牧业
2,按经营方式划分
( 1)粗放式畜牧业
( 2)大农牧场
( 3)舍饲牲畜业二、世界畜牧业生产
1,肉类生产近 10年来,世界肉类总产量呈直线上升发展,总产量 1986年为 1.56亿吨,而 1996年达到 2.15亿吨,
中国肉类总产量为世界第一位,美国居第二位,巴西为第三位
2,蛋类生产中国近 10年鸡蛋总产量达 13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1/4强,美国、日本鸡蛋总产量 10年来一直居世界第 2,3位,产量分别为 450.1万吨和 256.2万吨。
3,奶类美国总产量最高,印度位居世界第 2位,欧洲国家的德国和法国分列第 3位和 4位,
世界主要肉类产品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肉类产量牛肉 4884.6 4961.2 4998.3 4895.8 5075.5 4932.4
猪肉 7932.8 8174.5 8138.6 8315.8 8547.9 8689.1
鸡肉 4023.4 4341.2 4580.0 5169.5 5375.8 5379.2
合计 16840.8 17476.9 17716.9 18381.1 18999.2 19000.7
肉类消费牛肉 4822.3 4938.8 4948.8 4783.0 4969.8 4868.6
猪肉 7861.6 8129.6 8101.7 8279.6 8498.9 8655.8
鸡肉 3956.8 4290.0 4491.9 5041.7 5221.9 5234.3
合计 16640.7 17358.4 17542.4 18104.3 18690.6 18758.7
世界主要肉类产品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肉类消费量占产量的比重 (%)
牛肉 98.72 99.55 99.01 97.70 97.92 98.71
猪肉 99.10 99.45 99.55 99.56 99.43 99.62
鸡肉 98.34 98.82 98.08 97.53 97.14 97.31
合计 98.81 99.32 99.02 98.49 98.38 98.73
肉类贸易量牛肉 497 543 551 581 636 662
猪肉 273 324 327 354 402 391
鸡肉 388 422 445 561 573 570
合计 1158 1289 1322 1496 1611 1623
第五节 世界水产业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水产业是在海洋、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中措施捕捞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生产事业。习惯上以渔业代表水产业。
一、世界渔业资源-世界渔场世界主要渔区可分为 13个区域:太平洋西北部渔区、
大西洋东北部渔区、太平洋中西部渔区、太平洋东南部渔区、大西洋东南部渔区、大西洋中东部渔区、大西洋西北部渔区、印度洋西部渔区、大西洋中西部渔区、太平洋中东部渔区、太平洋东北部渔区、大西洋西南部渔区、印度洋东部渔区。
二、世界渔业生产
1.总体概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2001年世界渔业总生产量为 1.3021亿吨,比上一年减少 1%;捕捞业为 9236万吨(包括内陆水域
869万吨),比上一年减少 308万吨;持续增长达
10多年的养殖业 2001年继续保持增长,比上一年增长 240万吨,为 378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的捕捞和养殖产量都居世界首位,总量为
4258万吨,是位于第二位的秘鲁的 5.3倍,
世界渔业产量和利用量 百万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内陆捕捞 7.4 7.5 8 8.5 8.8 8.8
内陆水产养殖 15.9 17.5 18.5 20.1 21.4 22.4
内陆合计 23.3 35 26.5 28.6 30.2 31.2
海洋捕捞 86.1 86.4 79.3 84.7 86 82.5
海洋生产养殖 10.8 11.1 12 13.3 14.2 15.1
海洋合计 96.9 97.5 91.3 98 100.2 97.6
世界渔业总计 120.2 122.5 117.8 126.6 130.4 128.8
人类消费 88 90.8 92.7 94.4 96.7 99.4
人口( 10亿) 5.7 5.8 5.9 6.0 6.1 6.1
人均食用鱼供应量 (kg)
15.3 15.6 15.7 15.8 16 16.2
世界捕鱼业和水产业生产
2000年各国海水及内陆捕鱼量排序 万吨三、世界渔业需求和消费
全世界超过 1亿的人依靠鱼作为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沿海地带对鱼的依靠程度高于内陆地区。
约有 56%的世界人口对动物蛋白质的摄取量中至少有 20%来自鱼类,一些岛国和地区几乎完全依靠鱼类作为动物蛋白来源。
2000年,全世界鱼类产量约 8900万 t,大约 71%
( 6300万 t)的鱼用于人类直接消费,剩下的 29%被直接利用到各种非食物产品中。
2000年,全世界鱼产品中 60%以上产品都经过不同形式的加工。用于人类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最主要的是鲜鱼(占 53.7%),其次是冷冻鱼(占 25.7%)、鱼罐头
(占 11%)和熏鱼(占 9.6%)。
四、渔业国际贸易
渔业是许多国家外汇交易的重要途径,渔业出口对经济发展有时能起很大作用。
2000年渔业出口额占格陵兰、塞舌尔、法罗群岛和冰岛商品贸易量的 2/3以上。
在南美、非洲、中国和大洋洲,渔产品占全球渔业商品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0年世界渔产品交易量增加,出口额达 552亿美元,
比 1998年增长 8个百分点。
2000年鱼类进口额中发达国家占 80%。日本再次成为最大的渔产品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约 26%,其鱼类进口占总商品贸易的 4%。
美国是第二大进口国,2000年虾的进口增长使美国整个渔业进口增加。
各国家/地区的鱼类产品净进出口变化状况:
1,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净出口增加;
2,亚洲的其余国家和北美洲的其余国家净出口下降;
3,非洲、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进口增加;
4,亚洲近东地区从净进口变为净出口;
5,南亚从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第六节 世界林业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一、世界林业资源及其分布
按 1999年的统计数字,世界有天然林 32.21公顷,
人工林 1.43亿公顷,森林总面积 34亿公顷。
1999年,世界木材生产为 33.35亿立方米,其中薪材 17.28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产材 0.86亿立方米),
工业用材 15.05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产材 4.17亿立方米)。
世界森林分布
世界森林分布主要在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寒带地区:
热带地区:
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哥伦比亚等非洲:刚果(布)。刚果(金)、苏丹、坦桑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寒温地带:俄罗斯、瑞典、芬兰、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森林分布: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
亚欧大陆北纬 55度以北地区。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等地区。中国云南、台湾、海南及澳大利亚局部地区也有分布。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二、世界林业生产和贸易
林产品分为工业用材、薪碳材和其他用材。世界原木产量一半用于工业:建筑、家具、造纸等
世界原木生产较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巴西、加拿大、
美国等
发展中国家原木产量占世界 55%,其中 80%用于薪碳材
发达国家的原木产量中,80%作为工业用材林产品的贸易
世界林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额的 83%和进口额的
75%为发达国家所属,木材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加拿大和美国的出口额占世界的 30%,其次是芬兰、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
木材进口额居世界前三位的是美国、中国和日本。
世界森林分布和木材运输方向
1,农业含义农业是人类利用生物的技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控制或强化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社会需要的农副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可分为广义农业和狭义农业:
狭义农业 是指植物种植业,分为粮、棉、油、麻、丝、
茶、糖、菜、烟、果、药、杂;分为三类: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广义农业 包括作物栽培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
2,农业生产的特点
( 1)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 2)主要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尊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 3)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
( 4)农业生产需要按地域分工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1)为人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 2)为工业提供原料二、世界农业资源及其利用概况
1,世界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
( 1)世界土地资源
1999年统计:世界土地总面积 130.5亿公顷,其中耕地
13.7亿公顷,占 10.5%;牧场 34.6公顷,占 26.5%;森林
38亿公顷,占 29.1%。
( 2)世界土地资源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1999年发达国家耕地和人口分布占世界的 45.6%和 15%,
发达国家人均土地 0.7公顷;
发展中国家耕地和人口占世界的 54.4%和 85%。发展中国家人均土地 0.15公顷。
( 3)中国的土地资源和利用中国需要以世界土地的 7%,养活世界 21%的人口。
2,世界农业资源面临的问题
( 1)世界耕地资源世界耕地资源的数量正在减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可供开垦的土地资源已十分有限,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 2)全球生物物种资源生物资源的灭绝,是 21世纪世界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世界的农业发展过程
1,原始农业阶段以采集和狩猎为主
2,传统农业阶段以分散个体劳动为基础,采用传统的农作制、牲畜饲养方式和简易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3,现代农业阶段机械、化学等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用于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
4,世界农业发展新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当前世界农业科技领域正在酝酿着一系列重大变革,
其中主要有七种趋向:
( 1)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 2)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 3)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
( 4)由常规型向生态型发展
( 5)由单向型向综合型发展
( 6)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
( 7)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四、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农业机械化,
高收入国家,927台拖拉机 /千名农业工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5- 11台拖拉机 /千名农业工人
农业产出:
高收入国家:谷物产量 4002公斤 /公顷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谷物产量 1301- 2390公斤 /公顷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高收入国家:农业占 GDP 低于 2%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农业占 GDP为 11- 23%
食物供应量和供应结构,
高收入国家:食物总量大,肉、蛋、奶比重大低、中收入国家:食物总量小,谷物所占比重大第二节 世界粮食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物,所以粮食生产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
一、全球粮食生产发展趋势和特点世界粮食总产近年一直处于下跌趋势。
全球 1998~ 1999年度谷物总产为 1901百万吨
1999~ 2000年度降至 1888百万吨,
2000~ 2001年度进一步降至 1853百万吨,
2001~ 2002年度进一步降至 1848百万吨,
详见表年 代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谷物产量 1901 1888 1853 1848
小麦 598 592 587 577
粗粮 912 887 868 905
大米 392 409 398 366
谷物供给 2575 2589 2551 2525
谷物利用 1872 1895 1906 1919
谷物贸易 216 235 233 229
谷物库存 700 698 647 603
世界谷物生产、供给、贸易和库存,1998-2002
单位:百万吨世界粮食生产的特点,
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地区各国家有较大差异。有的国家呈增长态势,有的国家处于下降趋势。
① 北美洲,粮食总产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增长率波幅-
10%~ 15%,时增时减。
② 欧盟,粮食总产有较小幅度的波动,增长率波幅-
3%~ 3%,有增有减。
③ 大洋洲和日本,粮食总产一直在增加,增加幅度 2%~
15%。
④ 独联体,粮食一直处于徘徊之中。
⑤ 亚太地区,有大幅度增长。
⑥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一直在增长,但增速变缓二、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
1,世界粮食生产区域分布
世界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的总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很高,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总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都很低。
世界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
南北美洲每年共生产粮食 5亿 t左右,人均粮食 625kg
欧洲年产粮食 4亿 t左右,人均 570kg
大洋洲年产粮食 3000多万 t,人均粮食超过 1000kg
亚洲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生产粮食总量最多的洲,30亿人口,10亿多 t粮食,人均粮食 330kg
非洲是人多粮少的地区,人均粮食不到 200kg。
2,小麦
( 1)世界小麦生产种植区域
◎ 从北欧(北纬 67度)至阿根廷南部(南纬 45度);
纵深长,从中国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 150米)到西藏高原(海拔 4100米)
◎ 主要分布在海拔 3000米以下。
◎ 主产区在北半球的北纬 30- 60度之间的温带地区和南半球的南纬 25- 40度之间的地带
◎ 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小麦面积占世界的 90%
小麦生产主要国家
# 中国、印度、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和德国等。仅上述 9个国家生产的小麦就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60%以上,2000年总量达 39238万吨,占全球总产的 68.1%。
# 其中,中国总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从 1992年起一直稳定在 1亿吨以上。 1999年达到了 1.15亿吨,几乎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20%,2000年为 9937万吨,占 17.2%。
# 产量占全球 10%以上的国家还有印度和美国,2000年分别为 7425.1万吨和 6051.2万吨,分别占 12.9%和 10.5
%。
年份 1971 1981 1991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收获面积 239142 223256 226151 219919 212254 213600 211051
总产量 34752 44960 54668 61313 59248 58546 57631 56684
单产 1624 1880 2448 2711 2694 2758 2698 2686
世界小麦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小麦种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常年基本稳定在 2亿多公顷),小麦的单产和总产都在稳步增长。
四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小麦消费总量呈刚性增长趋势。 60年代以来,世界小麦消费几乎是每十年 1亿多吨的水平持续增长。
( 2) 世界小麦消费年 份 1961年 1971年 1981年 1991年 1999年消 费 量 2.33 3.35 4.45 5.55 5.91
比前十年增长
1.02 1.1 1.1 0.36
世界小麦消费 (亿吨)
世界主要小麦消费国家
主要为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法国、德国、英国等国。
其中,中国是第一消费大国,接近全球总量的五分之一;
其次是印度(主要因为人口众多),1999年国内消费总量达到 0.64万吨,占全球总量的 12%;
俄罗斯是第三大消费国,1999年达到 0.35万吨,占全球总量的 6%,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美国是第四大小麦消费国,1999年总量为 0.34万吨;
法、德、英等国的消费量也都在 1000万吨以上。
3,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消费最多的大主要谷类食品,
2001年世界收割面积超过 1.51亿公顷 -占世界谷物种植量的 22.65%,2001年总产量 5.79亿吨。
全球有 89个国家种植水稻。
水稻的生产水稻主要生长在潮湿和半潮湿的亚洲热带地区,水稻耕种是该地人民的主要活动。亚洲占世界水稻收割面积的 90%和水稻总产量的 92% 。
水稻的生态系统按高度、降雨形式、排灌深度等特点划分,主要有 4种生态系统,
高地 - 水稻直接播种在无涝、排水良好的陡峭的坡地土壤。世界各地有 1,900万公顷的高地水稻,大部分在拉丁美洲和非洲。
雨水充足的低地 - 水稻直接播种或移植于平坦的、或坡度平缓的、或筑堤的水田中。全世界种植有 3,700万公顷,主要在潮湿和亚潮湿的热带地区。
多涝地 - 水稻在多雨季节直接播种或移植于田中,特点是有来自于河流或河口三角洲的中度或大量的水源灌溉。有 1,000多万公顷,主要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受控灌溉 - 水稻在干燥和潮湿的季节,在低地区域直接播种或移植于平坦的泥田,并有控制地给水。受控灌溉水稻种植有
8,100万公顷,占全世界收割面积的 55%及全球水稻产量的
76%。
水稻的消费和贸易
水稻是最廉价和最丰富的食物能量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在全世界 23个水稻年产量超过 100万吨的国家中,
几乎有一半人均收入低于 500美元。(这些国家被世界银行列为欠发达国家。)
水稻是亚洲大多数人口的主要食品,在印度尼西亚、
孟加拉、柬埔寨、老挝、泰国和越南,水稻占消费总热量的 55%到 80%。
水稻主要消费于其出产地。大多数亚洲国家都不能依赖水稻进口来满足国内食品需求。
水稻的国际贸易量仅占世界产量的 4%。 水稻的主要出口国有:泰国(世界出口总量的 36%)、美国
( 19%),越南( 10%)和巴基斯坦( 7%)
3,玉米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谷类作物,当今世界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玉米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
各国玉米生产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 4种类型,
第一类,种植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有代表性的国家是中国、巴西、墨西哥和美国。
第二类是 种植面积减少,依靠提高单产增加了总产量,
像阿根廷、泰国、印度等国家。
第三类是 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依靠提高单产而增加总产量,法国是典型例子。
第四类是 种植面积减少,单产水平也有所下降,导致总产量大幅度减少,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属这种类型。
玉米的生产-玉米种植面积
20世纪 70年代为 11440万公顷,80年代为 12954万公顷,90年代为 13618万公顷,2002年为 13889万公顷。
90年代的种植面积比 80年代增加了 5.1%,比 70年代增加 19.0%。
世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前 5位国家依次是 美国
( 2831.4万公顷,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 20.8%),中国
( 2275.7万公顷,占 16.7%)、巴西( 1251.7万公顷,
占 9.2%),墨西哥 ( 771.2万公顷,占 5.7%),印度
( 568.8万公顷,占 4.2%)。
近 30年,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多的国家有,中国
( 增长 93.7%),泰国 ( 20.1%),巴西 ( 13.9%)、
墨西哥 ( 7.4%),美国 ( 6.3%)。
玉米的生产- 玉米总产量
世界玉米总产量 70年代平均为 32365.1万 t,80年代为
43945.8万 t,90年代达 55171.2万 t,2002年世界玉米总产量达到 60202.7万 t,90年代的玉米总产量比 70年代增加了
70.5%
玉米总产量较高的前 5位国家依次是:美国( 22427.5
万 t,占总产量的 40.6%)、中国( 10804.4万 t,占 19.6
%)、巴西( 3132万 t,占 5.7%)、墨西哥( 1720.4万 t,
占 3.1%)、法国( 1425.6万 t,占 2.6%)
玉米总产量增加较快的国家有:中国(增长了 58.6
%)、印度增长了 40.4%)、墨西哥(增长了 40.3%)、
巴西(增长 39.9%)阿根廷(增长 29.2%)
玉米的消费
● 玉米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玉米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途的谷物。
● 全世界生产的玉米有 68%左右用作饲料,15%的玉米直接用作口粮和人类食品,8%左右用作工业原料。
● 60~ 90年代,世界玉米消费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70年代比 60年代增长了 43.4%,80年代比 70年代增长了
31.8%,90年代又比 80年代增长了 17.9%。 90年代期间,
世界玉米的需求量以年均 2.6%的速度递增。
● 预计在今后的 5~ 10年间,饲料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年均 2%- 3%的水平,这就要求有更大量的玉米作原料。
世界小麦、玉米、水稻主要产区三、粮食的国际贸易- 小麦
小麦是世界贸易中最活跃的粮食品种,它交易范围广,
参与国家多。在过去的 15年中,世界小麦的贸易量几乎没有变化,
90年代以来,世界小麦的贸易量常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1999年达到 1.25亿吨。各个小麦出口国所占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变化。
在世界小麦交易中,主要进口国集中在亚州、非州和东欧,而主要出口国集中在北美、西欧和澳州。
小麦主要出口国
美国 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1990年至 1999年,
美国小麦的平均出口量为 3035万吨,占同期的 47.1%。
美国 2002/03年度在小麦出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从上世纪 70年代的 40%下降到 23%
加拿大 是传统的小麦出口国,其小麦以质量好而闻名于世。近 10年来,加拿大小麦年平均出口量为
1906.5万吨,是世界第二大小麦出口国。一般年份占其生产量的 70%左右,1994年达 93.3%。
法国 是西欧最大的小麦出口国。 1999年,法国小麦出口量达到 1832万吨,占其生产总量的 68.09%。近 10
年,法国小麦出口量总体占其生产总量的 47.47%,
1993年达 62.51%。
小麦主要进口国
◎ 世界小麦进口国分为两类。完全依赖进口的有日本和韩国等;进口补充型的国家有中国、意大利、巴西和埃及等。
◎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小麦进口国。
◎ 日本为东亚小麦进口大国。 1990— 1999年,日本小麦年平均进口量为 592.5万吨,且一直稳定在 500万吨以上的水平,仅次于中国,位居世界第二。
◎ 意大利是世界第三大进口国。 1990— 1999年,小麦年平均进口量为 586万吨。
◎ 巴西是南美小麦进口大国。近 10年小麦进口稳步上升,进口量占消费总量 891.8万吨的比重为 77.27%。
2001年小麦分国别 (前 10位 )出口情况国家 出口数量 (吨 ) 出口金额 (万美元 ) 位次 出口数量份额国家合计 690,056.7 12,135.5 100.00%
加拿大 405,892.4 7,066.5 1 58.82%
美国 225,656.2 4,188.2 2 32.70%
澳大利亚 49,706.6 755.7 3 7.20%
英国 8,800.0 125.0 4 1.28%
法国 1.5 0.2 5 0.00%
朝鲜 0.0 0.0 6 0.00%
香港 0.0 0.0 7 0.00%
日本 0.0 0.0 8 0.00%
非律宾 0.0 0.0 9 0.00%
韩国 0.0 0.0 10 0.00%
2001年小麦出口结构图
2001年小麦分国别 (前 10位 )进口情况国家 进口数量 (吨 ) 进口金额 (万美元 ) 位次 进口数量份额国家合计 454,218.2 4,673.8 100.00%
韩国 364,796.0 3,724.7 1 80.31%
非律宾 78,627.6 796.8 2 17.31%
香港 6,003.0 56.4 3 1.32%
朝鲜 2,596.3 44.7 4 0.57%
亚美尼亚 1,000.0 22.2 5 0.22%
乌克兰 1,000.0 21.9 6 0.22%
日本 195.2 7.0 7 0.04%
澳大利亚 0.1 0.0 8 0.00%
英国 0.0 0.0 9 0.00%
法国 0.0 0.0 10 0.00%
2001年小麦进口结构图国内小麦进出口数据统计年份 进口数量 (公吨 ) 进口金额(1000美元 ) 出口数量 (公吨 ) 出口金额( 1000美元 )
1991 12,367,665 1,459,542 1,709 265
1992 10,581,324 1,503,726 2,735 296
1993 6,423,919 834,076 86,874 8,238
1994 7,299,283 960,577 107,114 10,055
1995 11,590,000 2,026,390 16,189 1,556
1996 8,245,961 1,890,396 0 0
1997 1,860,612 368,285 710 108
1998 1,489,403 278,570 6,020 1,413
1999 448,121 85,654 932 222
四、世界粮食问题
1,世界粮食问题
世界农业面临着既要解决目前约 10亿贫困或营养不良人口的温饱问题以及未来全球 100亿人的食物安全,
又要减缓保护土壤、水、生物资源等问题的多重压力。
2025年要生产比现在多 50%以上的食品才能满足需要,对农产品增长的压力比 20世纪任何时候都要大。
发展中国家有 20%的人口得不到足够的粮食,2001
年全世界至少有 40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非洲的苏丹、肯尼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乍得、
尼日尔、塞拉立昂等
( 1)我国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 1998年的 17亿亩降至 15亿亩以下,
粮食总产量连续 5年下降,2003年跌至 4.31亿吨。
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 1996年的每年 414公斤下降到 2002年的 357公斤。
2,中国粮食问题
( 2)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 莱斯特?布朗的看法布朗曾说,如果中国养活不了自己,将使全世界挨饿。
布朗预测 1990- 2030中国的谷物总需求量达 4.79
亿一 6.41亿吨,而谷物产量将减至 2.72亿吨,谷物缺口达 2.07亿一 3.69亿吨,相当于目前世界粮食总出口量的 1- 2倍。
布朗认为 中国的巨额缺口将造成激烈竞争,使世界粮价远高于现在的水平,使中国的食物短缺成为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短缺。
( 3) 中国学者的研究一般都比较乐观,认为中国将来扩大粮食进口的趋势是必然的,然而不会对中国和世界造成严重的危机。
A,粮食储备安全线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 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 17%一 18% 。
我国的粮食库存在 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 2002年 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 2.65亿吨。
B,粮食的进口依存度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 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 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动、总体逐步下降的态势
2001年为 1.8%,2002年为 0,2003年为 0
C 我国粮食生产发展潜力
产量的提高还有很大空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最高试验田单产 的纪录分别为 13.2吨/公顷,13吨/公顷和 19.1吨/公顷,而 实际单产 分别为 3.7吨/公顷,6吨
/公顷和 4.9吨/公顷,几乎相差 3倍。
复种指数有提高空间。我国复种指数的理论值可达
198%,1996年复种指数为 159.7%。提高复种指数 5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 7500万亩耕地面积。
非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很大。我国有 20亿亩可利用的荒山、荒坡,10亿亩可开发的沙荒地。
第三节 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
经济作物是除粮食作物以外的重要农作物,是重要的轻工业原料。
经济作物种类很多,一般分为: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饮料作物和其他。
一,棉花
1,棉花的生产情况
世界上种植棉花的国家约有 60多个,分布在亚洲、
非洲、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产棉区域大都在北纬 40
度至南纬 30度之间的广阔地带
世界棉花生产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棉花种植总面积变化不大,世界棉花产量的增长主要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美国、前苏联和中国主宰世界棉花生产的格局没有改变,
但位序发生了变化。
近几年来,国际棉花总产量相对比较稳定,基本在
1900万吨左右
棉花生产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为中国、美国、印度、
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1996- 99年世界主要棉花生产国产量 万吨世界 中国 美国 印度 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1996 1917 420 412 303 159 105
1997 1990 460 409 268 156 114
1998 1842 440 303 277 137 100
1999 1909 385 369 283 178 115
2,棉花的消费和进出口情况
棉花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除了棉花生产国消费棉花外,其它国家 所需求的棉花必须从国际棉花市场去获取
世界棉花的绝大部分贸易量集中在少数大国之间:
出口棉花最多的五个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乌兹别克斯坦、西非、澳大利亚和希腊,合计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65%,其中美国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 20
%左右。
进口棉花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土耳其、巴西、朝鲜、台湾和俄罗斯等。
1996- 99年世界主要棉花消费国消费量表万吨世界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欧盟
1996 1880 449 242 152 116
1997 1926 466 246 155 118
1998 1828 453 228 153 137.4
1999 1910 436 219.9 163.3 137.8
世界棉花生产与消费统计 单位,万吨年度 面积公顷单产
KG/公顷总产 期初库存 进口 消费 出口 期末库存库存 /
使用比率
1990/91 3305.3 574 1897.0 607.4 522.2 1857.6 508.1 664.5 0.36
1997/98 3378.4 589 1990.5 936.1 573.5 1947.3 600.6 948.6 0.49
1998/99 3351.9 556 1862.9 948.6 568.0 1925.3 568.0 880.9 0.46
1999/20 3357.0 581 1950.1 880.9 579.0 1941.8 579.0 885.9 0.46
2000/01 3430.0 580 1980 890.0 620.0 1980.0 620.0 880.0 0.44
2001/02 3460.0 580 1990 880.0 620.0 2000 620 870 0.43
2002/03 3480 580 2010 870.0 620.0 2010 620 860 0.43
二,大豆大豆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作物,最早产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世界上其它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等)的栽培历史虽仅几十年,但发展迅猛。
1,大豆的生产情况
● 世界大豆四大主产国分别为美、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头号大豆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巴西是第二大大豆生产国,我国的大豆生产居于世界第三位
● 近年来世界大豆产量总的趋势是增产。其中增产量最大的主要是美国和巴西,阿根廷、中国产量的增加额占世界大豆总增产额的比重较小。
1991-1999年度世界大豆产量单位,百万吨年度国家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美 国 54.07 59.61 50.92 68.51 59.24 64.84 73.55 75.19 71.93
巴 西 14.94 19.18 22.56 24.91 25.65 23.56 26.43 31.27 31.30
阿根廷
10.87 11.32 11.05 11.72 12.13 12.45 11.00 17.20 19.90
中 国 9.72 10.31 15.30 16.01 13.50 13.22 14.74 13.76 14.29
2,大豆的的需求和进出口情况
大豆的需求世界大豆的总需求量近十年来逐年增长,从 91/92年度的 10975.6万吨增加到 97/98年度的 14458万吨,增长近
30%。
大豆的出口世界大豆出口自 93/94年起出口逐年递增,其中,美国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 1/3左右,且近几年呈不断上升之势,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位。南美和美国大豆交替供应着世界市场
大豆的贸易欧共体是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地区,每年进口量在
1500万吨上下,但近几年进口总量几乎没有新的增长;
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共体的世界第二大豆市场,
其中日本每年进口约 500万吨。
中国的进口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是世界大豆进口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3,我国大豆的生产和进出口情况
我国大豆的生产情况
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一千万吨左右
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
945.4万公顷,产量达 1530.7万吨
94年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为 922.2万公顷,而产量却创记录地达到 1600万吨此后,大豆生产却出现了新的徘徊,近几年甚至呈现萎缩的趋势。
我国大豆的进出口
199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
1988-1998年我国大豆进出口统计表 单位:万吨年 度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进口量 15.2 0.1 0.1 0.1 12.1 9.9 5.0 79.5 220 293 319
出口量 148 117 94 111 66.1 37 83 37.5 30 20 17
净出口量 133 117 94 111 54 27 78 -42 -190 -273 -302
三,花生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油料作物第 2位,在世界油脂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花生的生产情况
目前世界花生种植面积约 2122万公顷,单产 1210kg
/公顷,总产 2568万 吨
世界花生基本上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亚洲种植 1347万 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 63,4%;非洲种植
654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30,8%;美洲种植 116万 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5,5%;
亚洲、非洲、美洲共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99,7%,欧洲和大洋洲仅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世界花生主产国有印度、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
塞内加尔、苏丹、尼日利亚、扎伊尔和阿根廷等。
印度种植面积最大,近年平均种植 841万公顷,占世界总面积的 39,6%,居首位;中国种植面积 328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15,5%,居第 2位;尼日利亚种植
128万公顷,占世界面积的 6%居第 3位。
花生总产,中国因单产较高,总产达 783万 吨,居世界第 1位;印度虽面积最大,但因单产较低,总产 772
万 吨,居第 2位;美国 181万 吨,居第 3位。
2,花生的国际贸易花生的贸易十分活跃,进出口贸易量大。
花生的贸易分 油用和食用 两种。
花生油的世界贸易量约为 30万~ 35万吨,
主要出口国 为非洲一些国家,如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另有巴西、中国、美国等;
主要进口国 为西欧各国,如英国、法国、意大利,
另有日本、东南亚各国。
食用贸易量约为 120万吨。
20世纪 60年代尼日利亚出口量占世界第 1位,约 50
万吨,塞内加尔占第 2位;
90年代至今,在世界食用花生市场上,中国、美国、阿根廷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非洲出口的优势已丧失.各国已基本退出国际市场。
食用花生主要进口国亦为西欧各国,年进口量约
60万吨。另有加拿大、日本、俄罗斯、东欧等,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
中国花生的出口中国食用花生出口量约 35万~ 40万吨,暂居世界第 1位。
阿根廷出口量进一步上升,大有跃居世界第 1位的趋势 (1996年的出口量曾居世界第 1位 )。
近年来,印度和越南花生出口发展迅速,年出口量达到 5万~ 10万吨,成为中国在东南亚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
四、茶叶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
多亿人有茶叶消费习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茶叶的年消费量一直稳定在 250万吨左右,人均年饮茶 0.5公斤。
茶叶已成为世界性的饮料,以其芳香、解渴、保健的特点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青睐。世界饮料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茶饮料的世纪。”
1,茶叶的生产情况
世界茶园种植面积
2000年为 253万公顷,其中,我国 109万公顷,占
45%,位居世界第一;印度 49万公顷,占 20%,居世界第二;斯里兰卡 19万公顷,占 8%左右;印度尼西亚 16万公顷;肯尼亚茶园面积 12万公顷。
茶叶产量
2000年世界茶叶产量 294万吨,
世界茶叶 80%产于亚洲品种最多的是红茶,占总产量的 70%以上
2000年世界绿茶产量 68万吨,占世界茶叶产量的 23%
茶叶生产大国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五国的茶叶生产量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 80%左右。印度、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量呈稳步增长的趋势印度是茶叶生产大国,2001年茶叶产量 85万吨,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 30%,位居世界第一,印度茶叶以红茶为主,近年也生产少量绿茶。出口 17.98万吨,占世界茶叶出口量的 15%左右,位居世界第四。
斯里兰卡是世界第三大茶叶生产国,2001年茶产量 29.5
万吨,出口 28.76万吨,茶叶出口位居世界第一,茶叶生产 95%供出口。
2,茶叶的消费和贸易
茶叶的消费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
英国是非产茶国家,全国 77%的人有饮茶习惯;
美国是茶叶传统消费大国,消费呈增长趋势;
埃及、巴基斯坦近年来茶叶消费增长较快;
俄罗斯历来是茶叶消费大国,95%的居民有饮茶的习惯,
全国 77%的人有饮茶习惯;
茶叶的国际贸易
● 红茶世界茶叶消费以红茶为主,红茶年贸易量均超过 100
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贸易量的 80%以上。
世界五大茶叶进口国为英国、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和埃及,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 60%左右。
● 绿茶
2000年世界绿茶出口 19万吨,占世界茶叶贸易量的
14%。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绿茶出口国,其次为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
世界绿茶主要进口国:摩洛哥、乌兹别克、日本、马里、阿尔及利亚、塞内加尔等。
3,我国茶叶的进出口
2001年我茶叶出口 24.97万吨,其中,绿茶
16.32万吨,占我茶叶出口总量 66%;红茶 4.09万吨,占我茶叶出口总量 16%;特种茶 4.56万吨,占我茶叶出口总量 18%。
2001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位居世界第三。我绿茶出口占国际市场需求份额 80%,
乌龙茶、花茶、普洱茶、白茶等仅我国生产,
是我国独有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的份额。
五、咖啡咖啡的生产地带(俗称为咖啡带)为介於北纬 25
度到南纬 30度,涵盖了中、西非、中东南亚,太平洋,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的许多国家。
咖啡的种植之所以集中在此一带状区域,主要是受到气温的限制。因为咖啡树很容易受到霜害,纬度偏北或偏南皆不合适,以热带地区为宜,此地区的热度和湿度为理想。
咖啡生产区域分布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国家
1,巴西 (Brazil)
咖啡的生产量占世界的总量的 1/3。在整个咖啡交易的市场上虽然占着极重要的地位,是第一大生产国。
但由于巴西咖啡工业一直采取低价、大量栽植的策略,
故所生产的咖啡品质平均但较少极优的等级,一般被认为是混合调配时不可缺少的咖啡豆。
2,哥伦比亚 (Colombia)
哥伦比亚为世界第二大生产国,生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12%,其咖啡豆品质优良,咖啡树栽植于高地,小面积耕作,小心注意的采收,且经湿式的加工处理,
所生产的咖啡质美,香味丰富而独特,无论是单饮或混合都是非常适宜。
3,中国中国咖啡产区主要在海南、云南、广东;中国海南岛之北部,云南省的南部,位于北纬 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
恰好处于这个黄金地带上。其种植的咖啡没有南美、印度及非洲等味过于浓且苦,而是浓而不苦,香而不烈,
非常独特。且带一点果味,是咖啡上上品,许多国际赞誉“国际上质量最好的咖啡”并被伦敦国际咖啡市场评为“优质产品,香醇第一”。
4,台湾台湾地处亚热带,境内多山,又有明显的雨季,对咖啡而言,是还不错的生长环境,自光绪年间英国人引进咖啡树以后,种植规模一直不小。现有仍有小规模种植。
第四节 世界畜牧业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部门,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促进农业发展,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扩大出口具有重要作用。
一、畜牧业的类型
1,按生产方式分为
( 1)游牧畜牧业
( 2)商品畜牧业
2,按经营方式划分
( 1)粗放式畜牧业
( 2)大农牧场
( 3)舍饲牲畜业二、世界畜牧业生产
1,肉类生产近 10年来,世界肉类总产量呈直线上升发展,总产量 1986年为 1.56亿吨,而 1996年达到 2.15亿吨,
中国肉类总产量为世界第一位,美国居第二位,巴西为第三位
2,蛋类生产中国近 10年鸡蛋总产量达 134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 1/4强,美国、日本鸡蛋总产量 10年来一直居世界第 2,3位,产量分别为 450.1万吨和 256.2万吨。
3,奶类美国总产量最高,印度位居世界第 2位,欧洲国家的德国和法国分列第 3位和 4位,
世界主要肉类产品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肉类产量牛肉 4884.6 4961.2 4998.3 4895.8 5075.5 4932.4
猪肉 7932.8 8174.5 8138.6 8315.8 8547.9 8689.1
鸡肉 4023.4 4341.2 4580.0 5169.5 5375.8 5379.2
合计 16840.8 17476.9 17716.9 18381.1 18999.2 19000.7
肉类消费牛肉 4822.3 4938.8 4948.8 4783.0 4969.8 4868.6
猪肉 7861.6 8129.6 8101.7 8279.6 8498.9 8655.8
鸡肉 3956.8 4290.0 4491.9 5041.7 5221.9 5234.3
合计 16640.7 17358.4 17542.4 18104.3 18690.6 18758.7
世界主要肉类产品供需平衡表 单位,万吨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肉类消费量占产量的比重 (%)
牛肉 98.72 99.55 99.01 97.70 97.92 98.71
猪肉 99.10 99.45 99.55 99.56 99.43 99.62
鸡肉 98.34 98.82 98.08 97.53 97.14 97.31
合计 98.81 99.32 99.02 98.49 98.38 98.73
肉类贸易量牛肉 497 543 551 581 636 662
猪肉 273 324 327 354 402 391
鸡肉 388 422 445 561 573 570
合计 1158 1289 1322 1496 1611 1623
第五节 世界水产业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水产业是在海洋、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中措施捕捞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的生产事业。习惯上以渔业代表水产业。
一、世界渔业资源-世界渔场世界主要渔区可分为 13个区域:太平洋西北部渔区、
大西洋东北部渔区、太平洋中西部渔区、太平洋东南部渔区、大西洋东南部渔区、大西洋中东部渔区、大西洋西北部渔区、印度洋西部渔区、大西洋中西部渔区、太平洋中东部渔区、太平洋东北部渔区、大西洋西南部渔区、印度洋东部渔区。
二、世界渔业生产
1.总体概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2001年世界渔业总生产量为 1.3021亿吨,比上一年减少 1%;捕捞业为 9236万吨(包括内陆水域
869万吨),比上一年减少 308万吨;持续增长达
10多年的养殖业 2001年继续保持增长,比上一年增长 240万吨,为 378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的捕捞和养殖产量都居世界首位,总量为
4258万吨,是位于第二位的秘鲁的 5.3倍,
世界渔业产量和利用量 百万吨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内陆捕捞 7.4 7.5 8 8.5 8.8 8.8
内陆水产养殖 15.9 17.5 18.5 20.1 21.4 22.4
内陆合计 23.3 35 26.5 28.6 30.2 31.2
海洋捕捞 86.1 86.4 79.3 84.7 86 82.5
海洋生产养殖 10.8 11.1 12 13.3 14.2 15.1
海洋合计 96.9 97.5 91.3 98 100.2 97.6
世界渔业总计 120.2 122.5 117.8 126.6 130.4 128.8
人类消费 88 90.8 92.7 94.4 96.7 99.4
人口( 10亿) 5.7 5.8 5.9 6.0 6.1 6.1
人均食用鱼供应量 (kg)
15.3 15.6 15.7 15.8 16 16.2
世界捕鱼业和水产业生产
2000年各国海水及内陆捕鱼量排序 万吨三、世界渔业需求和消费
全世界超过 1亿的人依靠鱼作为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沿海地带对鱼的依靠程度高于内陆地区。
约有 56%的世界人口对动物蛋白质的摄取量中至少有 20%来自鱼类,一些岛国和地区几乎完全依靠鱼类作为动物蛋白来源。
2000年,全世界鱼类产量约 8900万 t,大约 71%
( 6300万 t)的鱼用于人类直接消费,剩下的 29%被直接利用到各种非食物产品中。
2000年,全世界鱼产品中 60%以上产品都经过不同形式的加工。用于人类消费的鱼类产品中最主要的是鲜鱼(占 53.7%),其次是冷冻鱼(占 25.7%)、鱼罐头
(占 11%)和熏鱼(占 9.6%)。
四、渔业国际贸易
渔业是许多国家外汇交易的重要途径,渔业出口对经济发展有时能起很大作用。
2000年渔业出口额占格陵兰、塞舌尔、法罗群岛和冰岛商品贸易量的 2/3以上。
在南美、非洲、中国和大洋洲,渔产品占全球渔业商品量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0年世界渔产品交易量增加,出口额达 552亿美元,
比 1998年增长 8个百分点。
2000年鱼类进口额中发达国家占 80%。日本再次成为最大的渔产品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约 26%,其鱼类进口占总商品贸易的 4%。
美国是第二大进口国,2000年虾的进口增长使美国整个渔业进口增加。
各国家/地区的鱼类产品净进出口变化状况:
1,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净出口增加;
2,亚洲的其余国家和北美洲的其余国家净出口下降;
3,非洲、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净进口增加;
4,亚洲近东地区从净进口变为净出口;
5,南亚从净出口变为净进口。
第六节 世界林业生产分布和国际贸易一、世界林业资源及其分布
按 1999年的统计数字,世界有天然林 32.21公顷,
人工林 1.43亿公顷,森林总面积 34亿公顷。
1999年,世界木材生产为 33.35亿立方米,其中薪材 17.28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产材 0.86亿立方米),
工业用材 15.05亿立方米,(其中人工林产材 4.17亿立方米)。
世界森林分布
世界森林分布主要在热带地区和高纬度寒带地区:
热带地区:
南美洲: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哥伦比亚等非洲:刚果(布)。刚果(金)、苏丹、坦桑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寒温地带:俄罗斯、瑞典、芬兰、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森林分布: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
亚欧大陆北纬 55度以北地区。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南亚等地区。中国云南、台湾、海南及澳大利亚局部地区也有分布。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二、世界林业生产和贸易
林产品分为工业用材、薪碳材和其他用材。世界原木产量一半用于工业:建筑、家具、造纸等
世界原木生产较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巴西、加拿大、
美国等
发展中国家原木产量占世界 55%,其中 80%用于薪碳材
发达国家的原木产量中,80%作为工业用材林产品的贸易
世界林产品国际贸易出口额的 83%和进口额的
75%为发达国家所属,木材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
加拿大和美国的出口额占世界的 30%,其次是芬兰、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
木材进口额居世界前三位的是美国、中国和日本。
世界森林分布和木材运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