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亚洲第一节 概述一、自然条件
1,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2,面积
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相连,合称亚欧大陆,总面积 5
071万平方千米,亚洲大陆约占 4/ 5。
亚洲地图
3,地理区域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 东亚 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 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 13亿多
☆ 东南亚 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面积约 448万 平方千米。人口 45000多万
☆ 南亚 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面积约 437万平方千米。
人口 10亿以上。
☆ 中亚 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
☆ 北亚 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4,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 69900千米。半岛总面积约 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 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
5,地形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
周围低。平均海拔约 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3/ 4,平原占总面积的 1/ 4 。
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 4500
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米;
亚洲地形图
6,水系
★ 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流入 太平洋 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湄公河等;
流入 印度洋 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
流入 北冰洋 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 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 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 27%。
7,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8,降水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
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 2 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11 430毫米。
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
9,矿物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
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 等的储量均居各洲 首位,锡矿 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 60%以上
11,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13%
★ 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
★ 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
★ 洲草原总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 15%
10,海洋渔业
☆ 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
40%。
☆ 著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
☆ 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 1
/ 4。
二、居民
1,人口和国家亚洲总人口 37.6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60%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有 48个独立的国家。
人口在 1亿以上的还有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
人口密度,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 1人多;
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
2,种族和民族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体种族,约占全洲人口的 3/ 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 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
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 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3.宗教亚洲是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中南半岛 各国的居民多信 佛教 ;
马来半岛 和马来群岛上的居民主要信 伊斯兰教,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和佛教;
南亚 各国的居民主要信 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
西亚 各国的居民主要信 伊斯兰教 。
三、经济概况亚洲各国中,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是发展中国家。
1,亚洲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稻米、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蕉麻)、
柚木和胡椒等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 90% 以上。
黄麻、椰干、茶叶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 80% 左右。
棉花、花生、芝麻、烟草、油菜子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2,亚洲主要矿产资源产量
☆ 石油年产量约占 7-10亿吨,占世界年产量的 27-30%;
☆ 天然气年总产量约 1000亿立方米,占世界年总产量的 6
%以上,
☆ 煤年产量约 10多亿吨,占世界年总产量的 22%以上;
☆ 年发电量约 10000亿度,约占世界年发电量的 13%;
☆ 钢产量年约 1.7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4%;
☆ 锡精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0%左右,其中马来西亚产量占世界各国中第一位。
☆ 钨精矿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45%。
3,亚洲各国工业体系亚洲工业: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世界经济大国。
☆ 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完整。
☆ 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 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以生产原油为主要产业。
☆ 西亚多数国家工业均以生产原油和炼油为主,西亚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
☆ 蒙古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
四、中国和亚洲诸国的贸易
★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在 10年内建立一个包括 17亿 消费者、约 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3万亿美元 贸易的大自由贸易区。
★ 由于全球生产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全球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世界主要制成品生产向中国转移,中国主要的 出口目的地 是美国和欧洲,而超过一半的 进口 将来自东亚。
★ 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日本、香港、韩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见,2004年 1-6月亚洲主要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表
2004年 1-6月亚洲主要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表 单位:千万美元国家和地区 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增减%
进出口 出口 进口亚洲 30197 12954 17243 38.5 33.1 42.8
日本 7828 3343 4485 28.6 23.5 32.8
香港 4877 4335 542 28.2 32.5 1.8
韩国 4132 1214 2918 50.5 39.8 55.5
马来西亚 1215 358 857 39.9 33.6 42.7
新加坡 1192 539 653 40.1 39.2 40.8
泰国 777 241 536 36.2 40 34.6
印度 667 245 422 93.1 65.7 113.5
印度尼西亚 610 266 344 36.5 33.1 39.3
菲律宾 575 195 380 53.2 47.6 56.2
第二节 日本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
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
☆ 领土由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 和 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 37.77 万平方千米。本州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 22.74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0%。
☆ 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
☆ 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 76%,平原占全国面积 24%
日本地图
2,自然资源地下资源种类繁多,但 储量少 且 分布零散 ;
☆ 金属矿仅铜的储量较大,约 1 0 0 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国北部、关东地方和九州北部。
☆ 硫黄储量8000万吨。
☆ 煤、铁储量较少,铁矿石储量约 4 2 0 万吨,
二、居民
2002年日本总人口 1.274亿人,居世界第八位,城市人口占 78%。
人口密度,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多数密集于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人口稀少地区为北海道、山阴和四国部分地区。
民族,除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外,几乎全是大和民族。
宗教,大多数居民信神道和佛教。
语言,日语为国语,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语。外侨以朝鲜人和华侨为多。
日本的重要城市东京,首都,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 8 4 0 万。
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东京聚集着全国 11%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 2 6 4 万。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 1 0 余座。
横滨,人口 277 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 1/4。
名古屋,人口 2 0 9 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
京都,人口 1 4 8 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
神户:人口 1 3 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
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 3 / 1 0 。工业以造船为主。
三、经济概况
1,资源情况日本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蕴藏量很少。石油证实储量 8.21百万吨,天然气 392.24亿米 3,及少量的褐煤和铀矿山采掘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不足 0.5%,而矿产品加工和冶炼业产值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8%左右。
能源矿产品消费量中几乎 100%的石油,99%的天然气、
97%的煤;
金属矿产品消费量中 100%的铁矿石、锰矿石、铬、钛、
钒、镍、钨、锡、锑、镁和铂族,97%的钼,91%的锌、
87%的银,83%的金,49%的铜,48%的铝,34%的铅和
33%以下的铋;
稀散金属和稀土矿产品消费量中的 100%,100%的焦煤;
都需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 。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
2,主要工业部门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 日本的生产力地域分布不平衡,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湖户内海沿岸,
长达 1000多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濒户内海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略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即通常所称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
☆ 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各 60%,工人总数的 67%以上,工业产值的 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 95%,重化学工业产值的 80%以上。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 1)钢铁工业
☆ 二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很快,1950年日本钢铁产量 484万吨,1980年 1.11亿吨,居世界钢产量第一;
1991年钢产量 1.09亿吨,2000年 1.0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 日本的钢铁企业有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
住友金属工业、日新制铁、神户制钢所、北海制铁等 21
家,其中 19家 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带。
☆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缺乏资源的钢铁大国,日本钢铁工业建立在进口资源基础上。钢铁工业所需的主要原料、
燃料 几乎全靠海外市场 。铁矿石 99%以上依靠进口。
☆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钢和钢材出口国,2000年钢材出口
2809万吨,约占世界钢材出口的 1/4。
( 2)机械工业
☆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 1997年日本有 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 398万。
☆ 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 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 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近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 日本的机械产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机械出口总额 372,678亿日元,进口 111,953亿日元。
( 3)汽车工业
★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和造船业并列为日本 三大支柱产业 。 1970年起日本汽车产业取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 第一大产业,对日本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日本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和三菱五家汽车厂产量占日本汽车总产量的 80%以上。
★ 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首次超过了 1,000万 辆。 1990年达到 1,349万辆,创历史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 1998年日本汽车生产 1,005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量的 19.3%。
★ 1998年日本汽车出口,对美汽车出口比例为 29.0%、
德国为 7.0%、澳大利亚为 6.8%、英国为 4.2%。
3,农业
☆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
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 9个农业区 。
☆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 50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13.5%,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 487万公顷。
☆ 日本农产品的进口范围很广。 2001年进口农产品总额为 345亿美元,主要进口的产品 有:粮食(小麦、
玉米、大豆)、肉类、乳制品、水海产品、水果及蔬菜、动植物油、糖、茶叶、松香、绒毛、草皮等。
( 1)种植业近 20年来,日本除 稻米自给有余 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
2002年,日本大米总产量 1126万吨左右。
大豆总产 28万吨,自给率仅 4%,几乎全靠进口(从中国的进口占第 3位)。红小豆自给率较高,不足部分主要从中国进口(年进口约 2.5万吨)。饲用玉米产量 180万吨,
近年进口一直在 1600万吨左右(从中国的进口占第 2位)。
近年来,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约 2500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 10%,主要用于饲料。
( 2)畜牧业
※ 2002年,日本存栏肉牛 465.4万头,鸡 2.94亿羽,
生猪 961.2万头。现在,每户的饲养肉牛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 70头,都府县 30头,是 10年前的 2倍。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 25.1头,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 20.6头),而北海道每户达到 38.8头,
接近荷兰 40头的水平。
※ 2001年,肉类进口量为 270万吨。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市场上最主要的肉类净进口国之一,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 10% 以上。
( 3)渔业
※ 日本是世界上食鱼最多的国家,人均鱼类消费量仅次于韩国,居世界 第二位 。
※ 日本是世界 第四大 渔业国。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太平洋北部渔场,鱼类资源丰富。
※ 日本的捕鱼量在 1984年达到最高,为 1,282万吨,
此后日本为保护鱼类资源,捕鱼量持续下降,1997年为 741万吨。 2000年渔业产量仅为 575.2万吨。
※ 1960年到 1990年的 30年间,日本的水产品进口增长到了 36倍 。 1997年日本进口鱼贝类 600万吨,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为美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韩国和泰国 。
( 4)林业
☆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65%,居世界前列。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 45%,国有林占 30%。
☆ 日本木材消费巨大。 1972年,日本从国外进口木材超过了国内生产。 1998年日本木材生产 1,932万立方米,木材消费量 3,940万立方米。
☆ 日本木材主要依赖进口,1998年日本木材进口比率 占消费量的 50%以上
☆ 日本主要木材进口地为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瑞典、智利、芬兰、印尼、中国。
4,日本的对外贸易
☆ 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中东和亚洲。
☆ 出口钢铁、机械、船只、汽车、电视机、纺织品、
鱼产品等。
☆ 绝大部分工业原料均依靠进口,铁矿石、锰矿石、
铜、铅、锌、铝、镍、煤、原油等九项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对进口的依靠程度超过 5 0 %,其中原油、铁矿石、铝、镍等几乎 全部依靠进口 。此外,还进口废钢铁、羊毛、小麦、糖及其它工业原料。
第三节 韩国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南、东、西三面环海,
面积约 9.9万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 45%。
地形朝鲜半岛地形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和高原;
东部山地 ;西部及南部丘陵平原 。
气候朝鲜半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海洋性气候特点显著,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朝鲜半岛资源丰富。
金、银、钨、石墨、
铁、煤、铅、锌、铜、
菱镁矿等都很丰富。
煤、铁矿分布很普遍。
二、居民
☆ 2002年人口 4840万。全国为单一民族朝鲜族。有华人约3万。通用朝鲜语。
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儒教等。
重要城市汉城,首都。人口1000多万。世界著名大城市。
工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非常发达。
釜山,人口320万。全国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有造船、汽车、电力、金工、陶器、化工、造纸等工业。
三、经济概况
(一)工业
1,工业概况韩国的经济水平位居亚洲前列,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工业是韩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造船能力居世界 第二,汽车产量是世界 第五位,
为世界 十大 电子工业国之一。
韩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实力和规模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对外依赖性较强,主要部门 有钢铁、电子工业、
造船、纺织、汽车、电力、电器等,均居世界前列。
韩国形成南、北二大工业地带,北部是以汉城、仁川为中心的京仁工业区;南部是以釜山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工业区。
2,钢铁工业
☆ 韩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 60年代初期,
钢铁产量不到 20万吨; 2000年钢铁产量 4310万吨,
居亚洲第三、世界第六。
☆ 韩国钢铁工业建立在进口原料和燃料基础上。
☆ 韩国是重要的钢铁出口国。 2002年钢铁出口
1320万吨。
3,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韩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套设备是亚洲仅次于日本的成套设备出口大国;机床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六、七位;
汽车工业,韩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1970年汽车产量 2.8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 311万辆,居世界第五位;韩国也是汽车出口大国,2001年韩国出口到北美市场 69.5万辆,出口到欧洲市场 42.7万辆,出口到亚洲市场 4.59万辆。
造船业,韩国是世界上的造船大国,韩国占全球造船市场份额 38%。
4,电子工业
☆ 韩国电子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是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半导体生产国。
☆ 世界半导体生产企业韩国三星集团销售额居世界第四,现代集团居世界第九。
☆ 电子工业是韩国主要出口行业,电子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 30%;
☆ 宽带网普及率为 57.3%,居世界首位。
5,纺织工业
2000年韩国纺织服装出口 185亿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2000年化学纤维总产量
265.2万吨。
(二)农业
1.农业生产条件
☆ 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西部和南部沿海一带以平原为主,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65%左右。
☆ 主要河流有洛东江( 525公里)和汉江( 514公里)
☆ 韩国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位于东亚季风带,
年均降雨量为 1100毫米,
☆ 韩国的农业耕地面积 203.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20%左右。其中水田约占 64%,旱地及其他约占 36
% 。
☆ 韩国农业人口 421万,占全国人口的 9%,农户
155.8万,平均每户耕地面积 1.3公顷。
2,主要农作物生产玉米生产
1990年玉米收获面积 25千公顷,总产量为 119千吨,每公顷产量 4613公斤; 1999年收获面积 20千公顷,总产量为
79千吨,每公顷产量 3940公斤。
小麦生产
1990年收获面积 294千公顷总产量为 889千吨,每公顷产量 3024公斤; 1999年收获面积 1033千公顷总产量为 4832
千吨,每公顷产量 3717公斤。
稻谷生产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60%以上,1990年稻谷收获面积 1244千公顷,总产量为 7721千吨,每公顷产量 6206公斤; 1999年收获面积 1058千公顷,总产量为 7270千吨,每公顷产量 6868公斤。
3,农产品贸易
☆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韩国成为一个农产品进口国。 2000年农产品进口额为8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却很少。
☆ 对韩出口国中 美国 居领先地位,出口产品包括玉米、
牛肉、羊毛、皮革、大豆、面粉和棉花,2000年出口总额达 26亿美元。
☆ 其它主要出口国为 澳大利亚 (小麦、牛羊肉、羊毛、
糖),马来西亚 (橡胶、棕榈油); 新西兰 (牛肉、
猕猴桃、奶制品); 加拿大 (谷物饲料、油菜籽);
欧盟(猪肉、谷物饲料、肉制品)和 中国 。
第四节 印度一、自然条件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 297.4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6083千米。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全国共设 25个邦和 7个中央直辖区。
全国分为西北部边境高山区、恒河流域平原区和印度半岛区 三个大区 。
平原西部有印度大沙漠。西北部属山地气候,恒河流域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半岛多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半岛西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地图二、居民
☆ 2002年印度人口 10.495亿人,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 有 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
46.3%,泰鲁固族 8.6%,孟加拉族 7.7%,马拉地族
7.6%,泰米尔族 7.4%,古吉拉特族 4.6%,坎拿达族
3.9%,马拉雅拉姆族 3.9%,奥里雅族 3.8%,旁遮普族 2.3%。
☆ 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
☆ 约有 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 11%)、基督教( 2%)、锡克教( 2%)、佛教
( 1%)
三、经济概况
☆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7 4 % 。
主要的农作物是稻子、小麦、棉花、黄麻、甘蔗和茶叶。
☆ 工业以采矿和纺织为主,还有钢铁、电力、石油、
化学、橡胶、煤、火柴、黄麻、茶叶等。
☆ 主要外贸对象是美、日、英及俄罗斯,
☆ 出口黄麻制品、茶叶、铁矿砂、棉织品及皮革等。
☆ 进口粮食、机器设备、车辆、石油产品、钢铁、金属、化工产品等。
(一)工业
1,工业概况
☆ 印度工业约占国民收入的 1/4。 大部分工业品已能自给,许多工业品和技术已打入国际市场。 ;
☆ 印度在发电和化工设备,各种电器、机车、汽车、
拖拉机、船舶、飞机和其它 设备的制造方面,大多已能自给。 某些产品还大量出口。
☆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 随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2,能源工业
☆ 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比较迅速。
☆ 煤炭是印度最重要的能源,约占能源消费的 60%。
印度的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 810亿吨,2000年产量 3.326亿吨,居世界 第三位 ;
☆ 印度核能资源也十分丰富,铀的储量估计为 7万吨,钍的储量估计为 36.33万吨,分别相当于 1200亿和 6000亿 吨煤当量。印度已建成 14座核电站。
☆ 印度石油短缺,年需原油约 1亿吨,其中 70%靠进口 ;
3,钢铁工业
☆ 印度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优越:
铁矿石储量 224亿吨,居世界 第四位,铁矿石品位高;
印度铁矿石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出口。煤炭资源丰富。
☆ 印度钢铁工业发展很快,2000年粗钢产量 2690万吨,居亚洲第四,世界第九位;
印度有 7家大钢铁企业,钢铁企业分布相对集中。
4,机械工业
☆ 机械工业是印度最大的工业部门,占工业总产值的
30%;
☆ 印度在发电和化工设备,各种电器、机车、汽车、
拖拉机、船舶、飞机和其它 设备的制造方面,大多已能自给。 某些产品还大量出口,机械工业已成为印度出口赚取外汇最多的部门,其出口值在出口总值中已占
10%以上。
☆ 印度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年产汽车近 60万辆,汽车
90%以上为本国生产。
5,纺织工业
☆ 纺织工业是印度的传统工业,纺织业门类齐全,
纺织业占工业总产值的 20%;
☆ 是世界上的纺织品生产大国,棉纺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印度棉布产量 196.7亿平方米,居世界 首位 ;
☆ 是纺织品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额 104.8亿美元,
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帆布占美国进口量的 50%。
6,电子工业
☆ 电子工业是印度新兴工业部门,以软件开发为中心,
软件产业成为印度增长速度和出口增幅最大的产业部门;
☆ 20世纪 80年代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的软件开发基地,是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大 软件生产国;有 15个高科技园区,发展软件产业,其中班加罗尔是最重要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
☆ 2000年软件出口 62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 14
%,计算机软件产品出口到世界 75个国家。
(二)农业
1,农业概况印度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占主要地位。
☆ 种植业又以 粮食作物 为主:水稻是印度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占 30%以上,其次是小麦,约占
20%。
☆ 经济作物,印度的 茶叶 和 花生 产量都居世界榜首。
棉花、油料、黄麻和甘蔗 等经济作物的生产都名列世界前茅。但平均产量都较低,如棉田约占世界棉田总面积的 1/4,居世界第 2位,但产量只及世界总产量的 1/10,占世界第 4位。
2,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
☆ 印度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 47%,森林面积约占
22%,草地约占 4%。
☆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达 1.7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0.16公顷 。
☆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 39300亿立方米。全国 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 1500毫米以上,
33.5%的地区 750— 1150毫米,33.5%的地区为 750毫米。
☆ 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 2700
公里,支流 10余条,流域面积 106万平方公里;
☆ 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32.8% 。
3,印度农业发展的特点
( 1)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印度是 — 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 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 34.9% 。
( 2) 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印度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
1.68公顷 。占总数 50%的农民只拥有 1%的土地。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 35%。
( 3) 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近 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
靠雨水灌溉。全国 2/ 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4,种植业
( 1)玉米生产印度的玉米生产较好。 1995年收获面积为 601.4万公顷,
总产量 953万吨,单产 15846公斤/公顷。 1999年收获面积为 651.1万公顷,总产量 1077.5万吨,单产 16549公斤
/公顷
( 2)小麦生产
1995年收获面积为 2570万公顷,总产量 6577万吨,单产 2559公斤 /公顷。 1999年收获面积为 2740万公顷,总产量 7077.9万吨,单产 2583公斤 /公顷。
( 3)水稻生产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面积 4200万公顷左右,其中 45%的水稻面积具有排灌条件,年水稻总产量为 12000万吨。 1999年收获面积为 4460.7万公顷,
总产量 13230万吨,单产 2965公斤/公顷。
5.印度农产品对外贸易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1957年以前,农产品贸易是顺差,但规模不大,
而且具有“饥饿出口”性质;
☆ 从 1957年起,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逐渐大于出口,成了一个农产品的净进口国;
进入
☆ 70年代以后,特别是 1975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
1,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
2,面积
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29.4%,是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相连,合称亚欧大陆,总面积 5
071万平方千米,亚洲大陆约占 4/ 5。
亚洲地图
3,地理区域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 东亚 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 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 13亿多
☆ 东南亚 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面积约 448万 平方千米。人口 45000多万
☆ 南亚 包括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面积约 437万平方千米。
人口 10亿以上。
☆ 中亚 包括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南部
☆ 北亚 指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
4,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 69900千米。半岛总面积约 1000多万平方千米,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最大的半岛。岛屿总面积约 27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
5,地形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
周围低。平均海拔约 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3/ 4,平原占总面积的 1/ 4 。
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 4500
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米;
亚洲地形图
6,水系
★ 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流入 太平洋 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湄公河等;
流入 印度洋 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
流入 北冰洋 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
★ 水力:亚洲各国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估计年可发电量达 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 27%。
7,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
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8,降水降水分布的地区差异悬殊:从湿润的东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递减。
赤道带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 2 000毫米以上。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高达 11 430毫米。
西南亚和中亚为终年少雨区。
9,矿物亚洲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
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 等的储量均居各洲 首位,锡矿 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 60%以上
11,森林和草原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 13%
★ 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
★ 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
★ 洲草原总面积约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 15%
10,海洋渔业
☆ 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
40%。
☆ 著名渔场有舟山群岛、台湾岛、西沙群岛、北海道岛、九州岛等岛屿的附近海域
☆ 中国沿海渔场面积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近 1
/ 4。
二、居民
1,人口和国家亚洲总人口 37.6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 60%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有 48个独立的国家。
人口在 1亿以上的还有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
人口密度,
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 1人多;
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
2,种族和民族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体种族,约占全洲人口的 3/ 5以上。其次是白种人,黑种人很少。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 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
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 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3.宗教亚洲是 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中南半岛 各国的居民多信 佛教 ;
马来半岛 和马来群岛上的居民主要信 伊斯兰教,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和佛教;
南亚 各国的居民主要信 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
西亚 各国的居民主要信 伊斯兰教 。
三、经济概况亚洲各国中,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是发展中国家。
1,亚洲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稻米、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蕉麻)、
柚木和胡椒等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 90% 以上。
黄麻、椰干、茶叶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 80% 左右。
棉花、花生、芝麻、烟草、油菜子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2,亚洲主要矿产资源产量
☆ 石油年产量约占 7-10亿吨,占世界年产量的 27-30%;
☆ 天然气年总产量约 1000亿立方米,占世界年总产量的 6
%以上,
☆ 煤年产量约 10多亿吨,占世界年总产量的 22%以上;
☆ 年发电量约 10000亿度,约占世界年发电量的 13%;
☆ 钢产量年约 1.7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 24%;
☆ 锡精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60%左右,其中马来西亚产量占世界各国中第一位。
☆ 钨精矿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 45%。
3,亚洲各国工业体系亚洲工业: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部门、地域结构差异显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和农产品加工及轻纺工业占主要地位。
☆ 日本是高度发达的世界经济大国。
☆ 中国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体系完整。
☆ 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是新兴工业化国家。
☆ 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以生产原油为主要产业。
☆ 西亚多数国家工业均以生产原油和炼油为主,西亚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
☆ 蒙古工业以畜产品加工为主。
四、中国和亚洲诸国的贸易
★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在 10年内建立一个包括 17亿 消费者、约 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3万亿美元 贸易的大自由贸易区。
★ 由于全球生产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全球贸易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由于世界主要制成品生产向中国转移,中国主要的 出口目的地 是美国和欧洲,而超过一半的 进口 将来自东亚。
★ 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日本、香港、韩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见,2004年 1-6月亚洲主要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表
2004年 1-6月亚洲主要国家进出口商品总值表 单位:千万美元国家和地区 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同比增减%
进出口 出口 进口亚洲 30197 12954 17243 38.5 33.1 42.8
日本 7828 3343 4485 28.6 23.5 32.8
香港 4877 4335 542 28.2 32.5 1.8
韩国 4132 1214 2918 50.5 39.8 55.5
马来西亚 1215 358 857 39.9 33.6 42.7
新加坡 1192 539 653 40.1 39.2 40.8
泰国 777 241 536 36.2 40 34.6
印度 667 245 422 93.1 65.7 113.5
印度尼西亚 610 266 344 36.5 33.1 39.3
菲律宾 575 195 380 53.2 47.6 56.2
第二节 日本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 日本国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西隔东海、
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
☆ 领土由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 和 39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 37.77 万平方千米。本州岛是日本最重要的岛屿,面积 22.74万多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60%。
☆ 海岸线总长将近3万千米。
☆ 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 76%,平原占全国面积 24%
日本地图
2,自然资源地下资源种类繁多,但 储量少 且 分布零散 ;
☆ 金属矿仅铜的储量较大,约 1 0 0 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国北部、关东地方和九州北部。
☆ 硫黄储量8000万吨。
☆ 煤、铁储量较少,铁矿石储量约 4 2 0 万吨,
二、居民
2002年日本总人口 1.274亿人,居世界第八位,城市人口占 78%。
人口密度,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多数密集于各岛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带,以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为中心的地区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人口稀少地区为北海道、山阴和四国部分地区。
民族,除北海道和北方领土有少数阿伊努人外,几乎全是大和民族。
宗教,大多数居民信神道和佛教。
语言,日语为国语,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语。外侨以朝鲜人和华侨为多。
日本的重要城市东京,首都,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 8 4 0 万。
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东京聚集着全国 11%的工厂,工业门类齐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 2 6 4 万。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 1 0 余座。
横滨,人口 277 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 1/4。
名古屋,人口 2 0 9 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
京都,人口 1 4 8 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
神户:人口 1 3 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
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 3 / 1 0 。工业以造船为主。
三、经济概况
1,资源情况日本的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蕴藏量很少。石油证实储量 8.21百万吨,天然气 392.24亿米 3,及少量的褐煤和铀矿山采掘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不足 0.5%,而矿产品加工和冶炼业产值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8%左右。
能源矿产品消费量中几乎 100%的石油,99%的天然气、
97%的煤;
金属矿产品消费量中 100%的铁矿石、锰矿石、铬、钛、
钒、镍、钨、锡、锑、镁和铂族,97%的钼,91%的锌、
87%的银,83%的金,49%的铜,48%的铝,34%的铅和
33%以下的铋;
稀散金属和稀土矿产品消费量中的 100%,100%的焦煤;
都需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 。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
2,主要工业部门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 日本的生产力地域分布不平衡,工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湖户内海沿岸,
长达 1000多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濒户内海和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略呈东西向的条带状地区,即通常所称的,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
☆ 该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4%,但却拥有日本全国人口和工厂数的各 60%,工人总数的 67%以上,工业产值的 75%,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设备能力的 95%,重化学工业产值的 80%以上。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
( 1)钢铁工业
☆ 二战后,日本钢铁工业发展很快,1950年日本钢铁产量 484万吨,1980年 1.11亿吨,居世界钢产量第一;
1991年钢产量 1.09亿吨,2000年 1.06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 日本的钢铁企业有新日本制铁、日本钢管、川崎制铁、
住友金属工业、日新制铁、神户制钢所、北海制铁等 21
家,其中 19家 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带。
☆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缺乏资源的钢铁大国,日本钢铁工业建立在进口资源基础上。钢铁工业所需的主要原料、
燃料 几乎全靠海外市场 。铁矿石 99%以上依靠进口。
☆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钢和钢材出口国,2000年钢材出口
2809万吨,约占世界钢材出口的 1/4。
( 2)机械工业
☆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 1997年日本有 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 398万。
☆ 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 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 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近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 日本的机械产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机械出口总额 372,678亿日元,进口 111,953亿日元。
( 3)汽车工业
★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汽车制造业、钢铁和造船业并列为日本 三大支柱产业 。 1970年起日本汽车产业取代了钢铁产业,成为日本的 第一大产业,对日本工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日本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和三菱五家汽车厂产量占日本汽车总产量的 80%以上。
★ 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首次超过了 1,000万 辆。 1990年达到 1,349万辆,创历史最高,此后呈下降趋势。 1998年日本汽车生产 1,005万辆,占世界汽车生产量的 19.3%。
★ 1998年日本汽车出口,对美汽车出口比例为 29.0%、
德国为 7.0%、澳大利亚为 6.8%、英国为 4.2%。
3,农业
☆ 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特点,日本可划分为北海道、东北、北陆、关东和东山、东海、
近畿、中国、四国、九州等 9个农业区 。
☆ 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积为 50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 13.5%,1999年日本的耕地为 487万公顷。
☆ 日本农产品的进口范围很广。 2001年进口农产品总额为 345亿美元,主要进口的产品 有:粮食(小麦、
玉米、大豆)、肉类、乳制品、水海产品、水果及蔬菜、动植物油、糖、茶叶、松香、绒毛、草皮等。
( 1)种植业近 20年来,日本除 稻米自给有余 外,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逐年减少,自给率下降,进口增加。
2002年,日本大米总产量 1126万吨左右。
大豆总产 28万吨,自给率仅 4%,几乎全靠进口(从中国的进口占第 3位)。红小豆自给率较高,不足部分主要从中国进口(年进口约 2.5万吨)。饲用玉米产量 180万吨,
近年进口一直在 1600万吨左右(从中国的进口占第 2位)。
近年来,日本谷物进口年均量约 2500万吨,占世界进口量的 10%,主要用于饲料。
( 2)畜牧业
※ 2002年,日本存栏肉牛 465.4万头,鸡 2.94亿羽,
生猪 961.2万头。现在,每户的饲养肉牛头数在北海道己接近 70头,都府县 30头,是 10年前的 2倍。日本每户饲养成牛头数平均为 25.1头,已经超过欧盟的平均水平( 20.6头),而北海道每户达到 38.8头,
接近荷兰 40头的水平。
※ 2001年,肉类进口量为 270万吨。目前,日本已成为世界市场上最主要的肉类净进口国之一,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 10% 以上。
( 3)渔业
※ 日本是世界上食鱼最多的国家,人均鱼类消费量仅次于韩国,居世界 第二位 。
※ 日本是世界 第四大 渔业国。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渔场之一太平洋北部渔场,鱼类资源丰富。
※ 日本的捕鱼量在 1984年达到最高,为 1,282万吨,
此后日本为保护鱼类资源,捕鱼量持续下降,1997年为 741万吨。 2000年渔业产量仅为 575.2万吨。
※ 1960年到 1990年的 30年间,日本的水产品进口增长到了 36倍 。 1997年日本进口鱼贝类 600万吨,主要的进口国和地区为美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韩国和泰国 。
( 4)林业
☆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 65%,居世界前列。日本人工林约占森林总面积的 45%,国有林占 30%。
☆ 日本木材消费巨大。 1972年,日本从国外进口木材超过了国内生产。 1998年日本木材生产 1,932万立方米,木材消费量 3,940万立方米。
☆ 日本木材主要依赖进口,1998年日本木材进口比率 占消费量的 50%以上
☆ 日本主要木材进口地为美国、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瑞典、智利、芬兰、印尼、中国。
4,日本的对外贸易
☆ 主要贸易对象是美国、中东和亚洲。
☆ 出口钢铁、机械、船只、汽车、电视机、纺织品、
鱼产品等。
☆ 绝大部分工业原料均依靠进口,铁矿石、锰矿石、
铜、铅、锌、铝、镍、煤、原油等九项最重要的工业原料对进口的依靠程度超过 5 0 %,其中原油、铁矿石、铝、镍等几乎 全部依靠进口 。此外,还进口废钢铁、羊毛、小麦、糖及其它工业原料。
第三节 韩国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南、东、西三面环海,
面积约 9.9万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 45%。
地形朝鲜半岛地形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北部山地和高原;
东部山地 ;西部及南部丘陵平原 。
气候朝鲜半岛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海洋性气候特点显著,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
朝鲜半岛资源丰富。
金、银、钨、石墨、
铁、煤、铅、锌、铜、
菱镁矿等都很丰富。
煤、铁矿分布很普遍。
二、居民
☆ 2002年人口 4840万。全国为单一民族朝鲜族。有华人约3万。通用朝鲜语。
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儒教等。
重要城市汉城,首都。人口1000多万。世界著名大城市。
工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非常发达。
釜山,人口320万。全国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
有造船、汽车、电力、金工、陶器、化工、造纸等工业。
三、经济概况
(一)工业
1,工业概况韩国的经济水平位居亚洲前列,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有,亚洲四小龙,的美誉。工业是韩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造船能力居世界 第二,汽车产量是世界 第五位,
为世界 十大 电子工业国之一。
韩国工业部门齐全,工业实力和规模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对外依赖性较强,主要部门 有钢铁、电子工业、
造船、纺织、汽车、电力、电器等,均居世界前列。
韩国形成南、北二大工业地带,北部是以汉城、仁川为中心的京仁工业区;南部是以釜山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工业区。
2,钢铁工业
☆ 韩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 60年代初期,
钢铁产量不到 20万吨; 2000年钢铁产量 4310万吨,
居亚洲第三、世界第六。
☆ 韩国钢铁工业建立在进口原料和燃料基础上。
☆ 韩国是重要的钢铁出口国。 2002年钢铁出口
1320万吨。
3,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韩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成套设备是亚洲仅次于日本的成套设备出口大国;机床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第六、七位;
汽车工业,韩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1970年汽车产量 2.8万辆,2000年汽车产量 311万辆,居世界第五位;韩国也是汽车出口大国,2001年韩国出口到北美市场 69.5万辆,出口到欧洲市场 42.7万辆,出口到亚洲市场 4.59万辆。
造船业,韩国是世界上的造船大国,韩国占全球造船市场份额 38%。
4,电子工业
☆ 韩国电子工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是亚洲仅次于日本的半导体生产国。
☆ 世界半导体生产企业韩国三星集团销售额居世界第四,现代集团居世界第九。
☆ 电子工业是韩国主要出口行业,电子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 30%;
☆ 宽带网普及率为 57.3%,居世界首位。
5,纺织工业
2000年韩国纺织服装出口 185亿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2000年化学纤维总产量
265.2万吨。
(二)农业
1.农业生产条件
☆ 韩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西部和南部沿海一带以平原为主,森林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 65%左右。
☆ 主要河流有洛东江( 525公里)和汉江( 514公里)
☆ 韩国属于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位于东亚季风带,
年均降雨量为 1100毫米,
☆ 韩国的农业耕地面积 203.3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20%左右。其中水田约占 64%,旱地及其他约占 36
% 。
☆ 韩国农业人口 421万,占全国人口的 9%,农户
155.8万,平均每户耕地面积 1.3公顷。
2,主要农作物生产玉米生产
1990年玉米收获面积 25千公顷,总产量为 119千吨,每公顷产量 4613公斤; 1999年收获面积 20千公顷,总产量为
79千吨,每公顷产量 3940公斤。
小麦生产
1990年收获面积 294千公顷总产量为 889千吨,每公顷产量 3024公斤; 1999年收获面积 1033千公顷总产量为 4832
千吨,每公顷产量 3717公斤。
稻谷生产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60%以上,1990年稻谷收获面积 1244千公顷,总产量为 7721千吨,每公顷产量 6206公斤; 1999年收获面积 1058千公顷,总产量为 7270千吨,每公顷产量 6868公斤。
3,农产品贸易
☆ 从 20世纪 60年代开始,韩国成为一个农产品进口国。 2000年农产品进口额为80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却很少。
☆ 对韩出口国中 美国 居领先地位,出口产品包括玉米、
牛肉、羊毛、皮革、大豆、面粉和棉花,2000年出口总额达 26亿美元。
☆ 其它主要出口国为 澳大利亚 (小麦、牛羊肉、羊毛、
糖),马来西亚 (橡胶、棕榈油); 新西兰 (牛肉、
猕猴桃、奶制品); 加拿大 (谷物饲料、油菜籽);
欧盟(猪肉、谷物饲料、肉制品)和 中国 。
第四节 印度一、自然条件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面积 297.4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6083千米。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全国共设 25个邦和 7个中央直辖区。
全国分为西北部边境高山区、恒河流域平原区和印度半岛区 三个大区 。
平原西部有印度大沙漠。西北部属山地气候,恒河流域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半岛多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半岛西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
印度地图二、居民
☆ 2002年印度人口 10.495亿人,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 有 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
46.3%,泰鲁固族 8.6%,孟加拉族 7.7%,马拉地族
7.6%,泰米尔族 7.4%,古吉拉特族 4.6%,坎拿达族
3.9%,马拉雅拉姆族 3.9%,奥里雅族 3.8%,旁遮普族 2.3%。
☆ 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
☆ 约有 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 11%)、基督教( 2%)、锡克教( 2%)、佛教
( 1%)
三、经济概况
☆ 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7 4 % 。
主要的农作物是稻子、小麦、棉花、黄麻、甘蔗和茶叶。
☆ 工业以采矿和纺织为主,还有钢铁、电力、石油、
化学、橡胶、煤、火柴、黄麻、茶叶等。
☆ 主要外贸对象是美、日、英及俄罗斯,
☆ 出口黄麻制品、茶叶、铁矿砂、棉织品及皮革等。
☆ 进口粮食、机器设备、车辆、石油产品、钢铁、金属、化工产品等。
(一)工业
1,工业概况
☆ 印度工业约占国民收入的 1/4。 大部分工业品已能自给,许多工业品和技术已打入国际市场。 ;
☆ 印度在发电和化工设备,各种电器、机车、汽车、
拖拉机、船舶、飞机和其它 设备的制造方面,大多已能自给。 某些产品还大量出口。
☆ 轻工业在印度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0%以上,主要为纺织工业和食品工业
☆ 随工业的发展,棉麻纺织、制糖、榨油和制烟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正在不断地让位于化学、能源、机械和电子等新兴工业。
2,能源工业
☆ 印度的能源工业(包括煤炭、石油和电力)发展比较迅速。
☆ 煤炭是印度最重要的能源,约占能源消费的 60%。
印度的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 810亿吨,2000年产量 3.326亿吨,居世界 第三位 ;
☆ 印度核能资源也十分丰富,铀的储量估计为 7万吨,钍的储量估计为 36.33万吨,分别相当于 1200亿和 6000亿 吨煤当量。印度已建成 14座核电站。
☆ 印度石油短缺,年需原油约 1亿吨,其中 70%靠进口 ;
3,钢铁工业
☆ 印度发展钢铁工业的资源条件优越:
铁矿石储量 224亿吨,居世界 第四位,铁矿石品位高;
印度铁矿石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出口。煤炭资源丰富。
☆ 印度钢铁工业发展很快,2000年粗钢产量 2690万吨,居亚洲第四,世界第九位;
印度有 7家大钢铁企业,钢铁企业分布相对集中。
4,机械工业
☆ 机械工业是印度最大的工业部门,占工业总产值的
30%;
☆ 印度在发电和化工设备,各种电器、机车、汽车、
拖拉机、船舶、飞机和其它 设备的制造方面,大多已能自给。 某些产品还大量出口,机械工业已成为印度出口赚取外汇最多的部门,其出口值在出口总值中已占
10%以上。
☆ 印度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年产汽车近 60万辆,汽车
90%以上为本国生产。
5,纺织工业
☆ 纺织工业是印度的传统工业,纺织业门类齐全,
纺织业占工业总产值的 20%;
☆ 是世界上的纺织品生产大国,棉纺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印度棉布产量 196.7亿平方米,居世界 首位 ;
☆ 是纺织品出口大国,2000年出口额 104.8亿美元,
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帆布占美国进口量的 50%。
6,电子工业
☆ 电子工业是印度新兴工业部门,以软件开发为中心,
软件产业成为印度增长速度和出口增幅最大的产业部门;
☆ 20世纪 80年代后,印度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的软件开发基地,是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大 软件生产国;有 15个高科技园区,发展软件产业,其中班加罗尔是最重要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
☆ 2000年软件出口 62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 14
%,计算机软件产品出口到世界 75个国家。
(二)农业
1,农业概况印度农业部门结构中,种植业占主要地位。
☆ 种植业又以 粮食作物 为主:水稻是印度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占 30%以上,其次是小麦,约占
20%。
☆ 经济作物,印度的 茶叶 和 花生 产量都居世界榜首。
棉花、油料、黄麻和甘蔗 等经济作物的生产都名列世界前茅。但平均产量都较低,如棉田约占世界棉田总面积的 1/4,居世界第 2位,但产量只及世界总产量的 1/10,占世界第 4位。
2,农业资源和生产条件
☆ 印度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 47%,森林面积约占
22%,草地约占 4%。
☆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达 1.7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 0.16公顷 。
☆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 39300亿立方米。全国 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 1500毫米以上,
33.5%的地区 750— 1150毫米,33.5%的地区为 750毫米。
☆ 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 2700
公里,支流 10余条,流域面积 106万平方公里;
☆ 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32.8% 。
3,印度农业发展的特点
( 1) 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印度是 — 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 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 34.9% 。
( 2) 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印度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
1.68公顷 。占总数 50%的农民只拥有 1%的土地。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 35%。
( 3) 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近 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
靠雨水灌溉。全国 2/ 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
4,种植业
( 1)玉米生产印度的玉米生产较好。 1995年收获面积为 601.4万公顷,
总产量 953万吨,单产 15846公斤/公顷。 1999年收获面积为 651.1万公顷,总产量 1077.5万吨,单产 16549公斤
/公顷
( 2)小麦生产
1995年收获面积为 2570万公顷,总产量 6577万吨,单产 2559公斤 /公顷。 1999年收获面积为 2740万公顷,总产量 7077.9万吨,单产 2583公斤 /公顷。
( 3)水稻生产水稻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面积 4200万公顷左右,其中 45%的水稻面积具有排灌条件,年水稻总产量为 12000万吨。 1999年收获面积为 4460.7万公顷,
总产量 13230万吨,单产 2965公斤/公顷。
5.印度农产品对外贸易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 1957年以前,农产品贸易是顺差,但规模不大,
而且具有“饥饿出口”性质;
☆ 从 1957年起,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逐渐大于出口,成了一个农产品的净进口国;
进入
☆ 70年代以后,特别是 1975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