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化学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这一最基本的特征; 理解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教学的指导理论; 科学探究的方法; 化学学习的类型和过程 [日期] 第一节 化学教学的特征 [讨论] 化学教学有哪些特征? 在此基础上归纳: 一、历史上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二、当前化学学科迅速发展,但以实验为基础的特征不变。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 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真正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揭示物质的性质; 形成科学概念和理论; 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 第二节 化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化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化学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1、人类的认识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 列宁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以学生为认识主体 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只要通过课程教材和课堂去认识客观世界。 3、认识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一:感知——理解——巩固——运用。 (2)举例: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 二、科学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方法论 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规律性理论,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性概括。 2、科学方法论为什么是化学教学的指导理论 科学方法论 认识论 ————————化学教学实践 (桥 梁) 3、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启迪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 培养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4、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 科学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检验假说,得出结论 科学方法论(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三、教学论 教学论是研究一般(各学科)教学的方法和规律的理论。化学教学论是化学教学的指导理论。 总之:化学教学是以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以自然科学方法论和教学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动态的特殊认识过程。 说明教育心理学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三节 化学教学原则 化学教学原则是化学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指导原理 一、化学教学原则的构成体系 一般层次的原则: 目的性方向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 具体层次的原则: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 形势训练与情景思维相结合 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 特殊场合的原则: 化学课堂设疑 化学专题总复习 化学随堂实验 二、对化学教学原则的具体分析 1、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统一(师生互动)的原则 (1)师生关系的三个认识发展阶段 教师中心—— 学社中心 ——主体和主导相统一 (2)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含义 (3)教为主导的体现 (4) 学为主体的体现 (5)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模型示例:    (6)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必须统一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1)科学性 教学内容必须反映客观事实、正确可靠符合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考试评价等也必须符合科学性。 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只顾科学性而忽视可接受性,二是只顾可接受性而忽视科学性。 (2)思想性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即寓思想品德教育与化学教学之中。这是由教学的教育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共同决定的。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有: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结构的层次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对立统一的观点;量变到质变;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实践第一、相对整理与绝对真理。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 教育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等。 (3)科学性与思想形式统一的 没有科学性就没谈不上思想性,缺乏思想性也不能真正体现科学性。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 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科学价值观 (2)怎样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化学基本理论是在化学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又反过来对化学事实现象起指导作用。化学理论的作用在于把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使之系统。 联系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生产、科技实际。 联系学生实际 加强化学实验等实践活动。 4、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统一 (1)什么是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统一 运用各种化学实验,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和进行各种形式的感知,获得尽可能多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现象,揭示本质。 (2)实验引导的内容 (3)现代教育技术为这一原则的运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用来引导思维,揭示实验现象的实质。 5、掌握双基和发展能力相统一 从教育发展史看双基和能力的认识 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双基于能力统一论 智力和能力的含义 双基与能力的关系 如何做到双基和能力的统一? 化学教学中重视过程,统一于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6、引起动机原则 (!)什么是学习动机? 动机---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动力,使人的需要和愿望的具体体现。 学习动机------是一种学习需要,使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的分类: 外部动机---学习被外力推动,如表扬、奖励、考试成绩、教师的压力、竞争取胜等。 内部动机---学习受内部因素支配和推动。如兴趣、求知欲、好奇心等 任务动机---把学习化学看成任务,完成任务就得到满足。 (3)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明确教学目标和知识的具体意义;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习积极性;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发言,交流讨论; 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科技实际,使学生认识化学的科学价值; 积极开展化学课外实践活动; 教师语言激发: 寻找知识的兴奋结合点: 直观教具提供化学史背景材料。 8、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相统一 第四节 化学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化学教学方法 为完成化学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 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构成因素,它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当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确立了一定的教学目的、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根据主客观条件选择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否则,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就是一句空话。在当代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学必须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会教,而且要善教,要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从而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科学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智力及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化学教学方法的特点 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必须理解其内涵、了解其特征、把握其方向,一般认为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几方面基本特点: (一)、耦合性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师生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途径,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耦合而成的,具有双边性。 (二)科学性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指任何教学方法的确立和选择必须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另外,教学方法体系本身也具有科学性。 (三)多样性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条件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根据其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提出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四)综合性 一般来说,每堂课的教学都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 只有综合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继承性 当代的教学方法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借鉴和吸收古今中 外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历史继承性。 (六)发展性 。教学方法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都是发展变化的,它将随着时 代的进步、教育观念的更新、实践经验的丰富而逐步发展。 (七)艺术性 教师不能把某种教学方法当作不变的数学公式在教学实践中 完全套用,而应根据具体的条件,灵活地、艺术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再创造。 四、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此,已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教学方法,也为了更好地发展化学教学方法,有必要介绍一些中外比较重要的一般教学方法的分类。 1、按获得信息来源分: 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讲述、讲解、讲演)谈话法、讨论法; 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实验法、直观教具; 实习的方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独立作业、实习、参观、复习检测; 2、师生教学活动分:教的方法 语言的方法、直观方法、学的方法 3、表现形式分 呈现法----讲授、谈话、演示 实践法----试验、阅读、练习 发现法----讨论、试验 强化法----测验、独立作业、复习 4、凯洛夫把教学方法分为: 教师的讲述和讲演;教师跟学生的谈话;教师演示所研究的对象和各种实验;演示图片和图表;参观旅行;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书籍来掌握知识;学生独立观察实验作业和完成各种实习作业;练习;检查学生知识的方法——口头检查、书面检查和实习检查。 5、马克·基根据教学活动中刺激者和反应者的不同性质,将教学方法分为:讲授;问答;探究;发现。 6、叶澜主编的《新编教育学教程》(1991)将教学方法分为两类: (1)、常用的基本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2)、整体的、系统的加以理论化的方法也称为教学模式,如设计教学法、探究法、"单元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掌握学习法、问题解决法等。 从以上介绍的几种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每种分类体系均有一定的优缺点。分类总是相对的,不能包揽全部教学方法,而且每种分类都是偏重于某些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我们认为,将其分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更为合理。 五、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 (1)什么是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传授化学科学知识、思想观点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方法。 (2)分类: 讲述法、讲解法、和讲演法。 讲述法:运用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叙述和描绘。讲述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课的开始 -----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的讲述 -----教学结尾,总结归纳 讲解法:运用语言,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定律、现象或实施的本质进行说明或解释、论述的讲授方式。 演讲法:有讲述有讲解,综合地讲。 讲授法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种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教师运用其他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伴之以讲授法。 (3)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富于启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讲授的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形象,要做到通俗易懂、快慢适当;注意运用体态语言和直观教具辅助表达,注意讲课的艺术性。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交谈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主要特点:师生之间平等地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其中,教师可以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可以回答问题,让教师获得反馈信息;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总结评价,让学生也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这样根据信息的相互传递,师生共同改变、调整教学活动。 运用谈话法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问题要难易适度;讲究提问的方式和技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问题要面向全班;善于小结,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反馈信息。 3、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 特点:讨论是集体成员之间的多面信息交流。讨论活动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可在一定范围之内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反馈信息的获得,逐步调整自己的观点,最终获得对问题的全面理解。 运用讨论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 讨论前教师布置讨论的课题,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写好发言提纲;讨论题要深浅适当,紧扣教材;讨论中要注意适时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观点;讨论结束时要作出小结,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4、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或展示各种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放映幻灯、电影、电视、录像等,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关于事物及其现象的感性认识。 演示法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演示法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并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利于形成深刻的、正确的概念。 运用演示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精心选择演示教具,设计演示实验;确保全班学生都能够看清演示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并注意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感觉器官;演示与讲授相结合,做到教师边做边讲,学生边看边想;演示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把知识与现象联系起来,以挖掘现象背后的本质,形成正确的化学概念。 5、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化学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通过观察研究实验现象获取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学习化学必须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实验法是化学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课内实验主要分随堂实验和整堂实验两种形式。 运用实验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1编制实验计划,做好实验准备工作;2实验开始时,向学生说明实验目的、耍求和注意事项;3实验进行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4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提出要求。 6、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后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与技巧的方法。这是各科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练习分口头(回答)练习、书面(笔答、板演)练习和操作练习三种形式。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每节课中学生要接受的信息量很大,需要培养的技能很多,所以,需要学生有计划地加强练习。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就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运用练习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提出任务,明确目的,说明方法;练习题要难易适度;练习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更正的能力;适当地进行个别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要认真仔细地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7、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需要,带领和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它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申,教师可把学生带出校园,通过他们的亲眼所见巩固所学知识,并逐渐学会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参观法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参观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并说明参观目的,明确具体要求;参观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在参观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参观结束后及时进行多种形式的总结,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8、实习法 实习法又称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从事一定工作,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申综合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习法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化学社会的另一重要方法,是真正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实习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实习作业要按照教学要求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实习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中教师要与有关单位或部门协作,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习结束时,对学生的实习活动进行检查和评定。 9、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又称阅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化学教材和参考书,使学生加深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学生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化学科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化学课堂知识信息的有限性的矛盾以及新的社会形势都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 运用读书指导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让学生认识读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目;运用多种方式,如讨论会、交流心得等指导学生阅读,使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六、化学教学模式 1、什么是化学教学模式 2、教学模式分类 3、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简介 ⑴ 实验探究法 实验探究法是指通过教师演示或师生共同有目的的实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其在逐步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是中学化学教学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认识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教学法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直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刺激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做到"看"、"做"、"思"的统一;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逐层深入地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多问少讲,最终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适时安排少量练习以强化知识点。 众所周知,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这使得我们在许多知识的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利用实验探究法组织教学并且容易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诱导他们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拙发,提出"制取二氧化碳方法"的假设,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实验,检验假设,从而逐步探索出制取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眼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完成了认识的飞跃过程。再如,在高中化学"硫"一节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从回忆氧气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出发,猜测硫与相应物质反应的产物,然后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方法组织教学,学生既能回忆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更加牢固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并发展了其各方面的能力。 [2] 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激疑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产生科学的问题; 探究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或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释疑阶段——让学生通过所设计选择的方案,进行逐步探讨得出结论。问题探究法和实验探索法本质上同属于发现法,都侧重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来发现知识,但它们是对发现法的改进和具体化。 运用问题探究法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学生的常规思维方法和能力水平;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问题的所在和性质;鼓励学生作出大胆的假设,并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往复试验验证假设;在学生探究结束后做一个小结;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问题探究教学法可以在整节课上运用,也可以在教学的其中一个环节上体现。例如,在"硝酸的制法"一课的教学中,先创造条件使学生产生问题:如何制得大量的硝酸?引导学生根据已有 的知识经验,如工业制备硫酸的方法,NO2和H20反应能生成HNO3等知识引导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逐步研究探讨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最后得出结论,即可以利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制得硝酸。在师生共同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再一起观看工业制硝酸的录像片,使学生印象深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形象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完全融人这个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法的关键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的营造。它要求具有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用性和方法上的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如借用丰富有趣的化学史料带领学生进人科学的发现、创造过程之中;通过一系列的化学事实或化学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力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用巧妙的比喻、幽默的语言、愉快的情绪去愉悦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情感。 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做到:思维活跃,有创新精神;精心创设一种或几种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感情,并设法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并带动学生的情绪,和学生一起融人情境之中;根据需要作精心的点拨、讲解;及时总结转化,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可以创设一种矛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矛盾,然后通过矛盾激活思维,使其在不懈探索中解决矛盾。在学习硫化铝的制备时就可用这种方法:起初按常规方法,有些学生提出用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硫化物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得;这时教师带领学生查阅固体物质的溶解性表,表中提示硫化铝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矛盾的产生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能否不通过水溶液制得硫化铝呢?从而得出结论,可用硫粉与铝粉直接加热制得。教师也可以通过叙述化学事实来激励学生学习。如讲硫酸的工业制法时,可诉说酸雨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刺激学生注意环境问题并努力学习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 七、化学教学方法的一般选择原则 化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点。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并达到教学方法最优化呢?可以根据以下几条原则选择教学方法: (1)、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服务的。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选择符合教学目的和任务的教学方法。如在"钠"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钠的重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宜选择以实验探究法或演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 (2)符合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目的和任务由教学内容来体现,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不同,选用的教学方法一般也应不同,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时,才能使教学方法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一般选用讲解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教学中一般选用讨论法、讲解法等;在化学用语教学中,一般选用讲解法、练习法等。当然,这种选用方法也不是绝对的,但一定要保证组合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 (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如谈话法,低年级用得较多,讨论法常用于高年级,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宜在高年级使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要考虑整个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对于比较活跃的班级可采用讨论法和谈话法,对于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则不宜多采用这种方法,应适当选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等激发班级处于活跃状态。 (4)符合学校的设备条件 某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学校及当地的设备条件有关,如参观法、实习法、实验法等,如果学校不具备运用这些教学方法的条件,则应选用其他的教学方法;如果学校具备很好的设备条件,教师则应充分利用其优越条件组织教学。 (5)符合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风格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水平选择教学方法,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教学方法,要注意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如口头表达能力强的教师,可多选用讲授法、谈话法;组织能力强的教师可以选用讨论法、参观法;精通实验的教师可多用演示法、实验法。 (6)要考虑各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功能 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教师要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便于在选择运用时发挥其最大功效。另外,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时间因素,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对教学方法更佳的优选组合。教学方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它将随着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在教学研究领域中教学方法永远具有特殊的魅力。 [总结] 化学教学原则、策略、模式及方法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下表示:  教学原则指导着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制定必须遵循教学原则,教学策略的程序化就构成了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中,基本教学策略指导课堂教学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基本上规定了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每一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有助于教师向课堂教学策略所指出的方向迈进。 第五节 化学学习的原理和方法 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是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并形成化学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有什么特征呢? 一、研究化学学习的意义 二、学习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2、认知理论 3、人本主义理论 三、化学学习过程的特征 1、学生的化学学习具有高效、快速和受控性 学生的化学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化学教材为媒介,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实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的要求;在学习顺序上,总是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描述到推理,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复杂。因此,这一学习活动过程的明显优点是: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快的速度。但学生的化学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的,因而又使这一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受控性。为此,化学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寓思想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激发并提高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水平,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满怀信心努力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创新意识。 2、化学实验、化学思维和化学语言是学生化学学习的特征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化学学习,是对人类获得的化学认知的精华的再认识。在这一认识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基础,有关化学的概念、定律、规律都是从化学实验的客观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因此,学生要学好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仔细观察每一个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并认真思考,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自己动手做实验时,同样要仔细观察,并认真操作,努力掌握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实验、观察是和思维密不可分的。思维是"解剖刀",它使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是"显微镜",它使人们从宏观领域进入微观世界。因此,思维是人们深入地认识化学世界的锐利武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用形象思维来形成化学事物的表象、意象和想象,又需要用抽象思维来进行概括、判断和推理。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从思维的角度看,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发展记忆能力、抽象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等。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化学语言以简洁、规范的形式概括着人们的化学经验,是形成和传递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四、学习过程的生理机制 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外界刺激形成知觉,神经中枢与原有的反射行为发生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特定的反应或经过信息的贮存而形成信息网络(即知识网)。 1、信息的输入 外界刺激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经过多次强化转变为能贮存于头脑中的编码,这就是信息的输入。因此,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和清醒的状态,是有效地接纳信息并进行记忆和加工的重要前提。 2、信息的贮存 信息输入大脑后,就会在大脑中引起反应而产生信息分子,完成一系列的编码、登记、分析和检索程序,这就是信息的贮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具有高度的积极性、自觉性,愉悦性,这是有利于信息贮存的。 3、信息的再生产 大脑对于已贮存的信息进行加工,使新旧信息(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组成新的知识结构,这就是信息的再生产。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为信息的再输人和再贮存又奠定了新的基础。因此,学习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将知识点连成线,由线编成知识网,这对于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有利的。 五、化学学习过程 化学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成多种类型。 [举例] 根据化学学习任务将化学学习分成四种类型:知识学习(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能学习(如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化学计算技能及绘制仪器装置图的技能),智能学习(如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等);方法和态度的学习(研究问题和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和细观察、重事实、信证据、贵实践的科学态度);根据学生化学学习中智力活动的特点,把化学学习分为三种类型叫化学知识的学习、化学技能的学习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下面以最后一种分类法为例介绍化学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过程的几种模式。 (一)不同类型的化学学习过程 1、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为定向感知、加工领会、记忆储存、反馈巩固四个阶段。 定向感知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有目的、有选择地将注意指向教学的目标,定向地获得感性知识。例如,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总是指导学生在何时观察该实验的哪些现象,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随意观察。学生通过有选择地、有意识地感知实验现象,进而分析、概括出某一化学概念或化学定律。 加工领会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思维过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以及转换、图示、运算等,对化学知识作进一步的领会和理解。这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记忆储存阶段。在该阶段,学生将已理解领会的化学新知识和原有的化学知识发生联系,重组成新的知识结构,以信息编码纳入记忆,避免遗忘。这就是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习得。 反馈巩固阶段。在该阶段,学生通过复习、作业或练习,发现错误或缺陷,使已经习得的化学知识得到巩固。 2、化学技能的学习过程 化学技能的学习可分为操作(动作)技能的学习(如化学实验中化学仪器的洗涤、使用、组装,分子模型的装配等)和智力(心智)技能的学习(如化学用语的学习,化学计算的学习,规范书写实验报告等)两大类。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进而巩固熟练,达到自动化了的动作的程度。因此,化学技能的学习,必须首先力求正确,然后给予多次练习的机会,直至达到自动化的地步而形成化学技能。 (1)化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化学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一般可划分成动作认知、动作分解、动作定位、熟练运用四个阶段。 动作认知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要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的要领及其有关知识。 动作分解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要把一些较复杂的化学实验操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简单而又可以联贯的动作,逐项示范,学生跟着逐项模仿练习,直到初步学会。 动作定位阶段。在该阶段,把初步学会的实验基本操作应用于具体的实验中,并不断练习,使正确的操作动作固定下来。 熟练运用阶段。学生在多次实验的实践中,能做到基本实验操作规范、连贯、流畅,逐步熟练,进而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2)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过程。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来研究、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活动。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计算。它要求以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基础,运用化学计算并常常借助于化学用语这种抽象思维的符号形式来进行的。化学计算技能主要是在化学计算的心智活动中形成的,所以通常把它看作是一种化学心智技能。 化学计算技能的学习过程,一般可分成模仿"示范"、初步形成、熟练应用三个阶段。 模仿"示范"阶段。学生通过教师解题或例题示范,获得有关计算的原理、方法、规则、步骤、格式等知识,形成定向印象。 初步形成阶段。学生通过模仿练习,逐步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化学计算技能。 熟练应用阶段。学生在基本类型的各种变式中,在综合性渐强的化学计算中,运用所学的化学计算技能,进一步实现化学计算技能的内化,使之不断巩固,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3、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过程 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是指如何运用已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学习,并同时伴随着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学习。学生的化学学习并不能仅仅是模仿、习得前人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去正确有效地解决有关的化学问题。学生在解决化学问题的学习中,与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有共同之处,都经历着如下的阶段: 观察疑难——提出问题——调查资料——建立答案——检验 答案——形成新观念——检查新观念。 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家是独立地进行活动,而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般而言,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过程中,常会犯思维僵化的毛病,习惯于套公式,喜欢固定的解题模式。还有的学生爱用试误法,碰对了算数。化学教师在学生的这一学习活动中,必须帮助学生克服上述毛病,启发他们。 学会仔细地、全面地、具体地分析问题,找出解题关键,确定解题思路,从已知条件出发,寻找出正确的解题途径和方法。此外,化学教师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问题展开讨论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呵护学生的首创精神。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知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而在应用的实践中就有可能创新。 (二)化学学习的一般过程 前面分别阐述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学习过程。从对中学生的调查和研究的资料来看,围绕教师的化学课堂教学,化学学习一般过程通常可分为课前准备、接受信息、加工信息、整理内化、实践发展五个阶段。 课前准备阶段。大多数学得较好的中学生都能做到课前预习有关知识,准备好上课的物品,带着愉快的心情,集中注意力,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和课前作好准备的好习惯。 接受信息阶段。在课堂上,学生通过看、听、记、做、想,把化学知识信息输人大脑。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物质及其变化,教师应多做课堂演示实验,展示实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剧生动的教具,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感知功能,去获得丰富的化学知识。 加工信息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分析、对比、归纳、概括过程中,对新接受的化学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学会逻辑推理的方清,掌握分析综合得出结论的本领。该阶段是记忆的基础,理解的关键,也是运用的前提。 整理内化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把新知识进行整理,联系已有的知识,归纳成系统知识,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的网络结构。该阶段是知识结构化过程,它是理性认识到实践运用的准备过程。 实践发展阶段。化学学习过程的实践是指实验、练习、读书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实验的实践中,提高实验的操作能力;在练习的实践中,掌握审题、解题的技能技巧;在读书的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锻炼提高各种能力。 以上的化学学习过程,实际上包含了构成化学学习活动的三 个基本环节,即定向环节(教师定向引导和学生定向注意)、行动环节(学生学习行动)和反馈环节(学习的反馈)。它们首尾相接,形成一环。 六、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化学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学习方法的深入研究,化学学习的方法还将不断地发展。对化学学习方法的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进行。例如,有根据学习内容分类的(如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化学技能的学习方法等),有根据学习认知水平分类的(如达到领会水平的学习方法,达到掌握水平的学习方法等),有根据学习过程的阶段分类的(如进行认知学习活动的方法,反馈信息的方法等),有根据学习媒体分类的(如通过语言的学习方法,通过直观的学习方法等),有根据场所环境分类的(如实验室学习法,课堂学习法等),有根据学习活动的性质分类的(如接受性学习方法,再现性学习方法等),有根据学习的主控条件分类的(如教师主控的学习方法,有程度教材主控的学习方法即程度学习法,有计算机主控的学习方法,有自己主控的学习方法即自学法,有根据学习活动复杂程度分类的(如化学学习基本方法:听课、笔记……化学学习的综合法)。下面教师主控的学习方法和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主作简要介绍。 教师主控的学习方法是指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学习方法。这是一般学生经常、大量使用的学习方法。 L、预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是阅读,包括阅读化学文献和其他资料。对中学生而言,预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上新课之前将新授的课文内容阅读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由于学习者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这就大大提高了听课效率。比如,学习者知道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上课时就能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集中注意力,避免思想开小差;由于知道了学习的难点,学习者就会有目的地带着自己的疑难或困惑听课,特别注意教师的分析讲解,有重点地记好课堂笔记;即便是对于课前已经看懂的内容,学习者也可以对比自已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丰富知识的内涵,向更正确、更全面的方向理解,加深印象,加强记忆。课前预习的好处很多,它能养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和锻炼独立思考能力。 化学教师要把指导学生做好新课的预习纳入自己的备课工作中去,在讲完新课后可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在上新课前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每个学生在统一部署下,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形成符合自己需要的预习方法,如通读浏览、仔细阅读、进行复述、回答问题、联想思考、做好标记、写下心得、提出疑问等等。预习的效果提高了,它会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化学学习成绩、形成良性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听课 就现在的教学模式而言,课堂学习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所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即听课效率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首先要求学生做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并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动作,即做到:心专、眼看、耳听、鼻闻、手写、口说、脑想。这里说的"眼看",是指用眼仔细观察教师的板书、挂图、投影、电视、录像、演示实验、磁性小黑板和其他直观教具。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认真地看、全面细致地看、分清主次地看,学会透过宏观现象弄清事物本质,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的方法。这里说的"耳听",是指用耳仔细听清楚教师的讲解,听清楚老师是怎样从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分析提出问题的,又是怎样运用化学知识去正确地思考,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得出正确结论的,从中学会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手做",是指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布置的随堂化学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记录和随堂练习题。对于初三学生,教师还必须指导他们按纲目要点记好课堂笔记,开始时主要是记教师的主板书、重点及难点,逐渐地要让学生学会记教师讲述的主要观点,论证时的主要论据,补充的重要事例,以及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到听记并举。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一丝不苟,独立认真地去完成。这里所讲的"口说。,是指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论是否被点名,自己都应自觉、积极地做出回答。当别的同学回答时,自己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答或怎么做的,并及时比较、补充或修正自己的答案。这里所说的"脑想",是指在眼看、耳听、鼻闻、手做的基础上,伴随着每一项课堂实践活动,都要用脑积极思维,多想想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那是怎样的情形?结果怎样?结论如何?等等。切记只管看、听、闻、做而不积极动脑想,也不能因为某个问题暂时没有想通而影响其他实践活动正常及时的进行。总之,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专心致志地在教师的带领下,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做到看、听、闻、说、做、思等各种活动都能适度、适时、协调地进行。对教师而言,要求备课时,不但要备该节课需要传授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更要备好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只有师生双方的协调、互动,才能争取课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3、复习 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中,遗忘也同时存在,所以学生听完课后要及时复习,复习得越及时,记忆的效果就越好,通常要做到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当然,复习的主要目的不只是为了防止遗忘或简单地再现所学的内容,而是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更加明确的、系统的知识结论,并使智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复习的方法有以下凡点: (1)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过的新知识,看看自己还能记住多少。 (2)阅读课文和笔记,记住新知识的主要内容,并跟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使知识系统化。对于难点,则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甚至必要时查阅有关资料,把在课堂上还没有搞懂的问题彻底搞清楚。 (3)合上书本和笔记本,再默默地从头到尾回想一遍,直到把新课的化学知识、做过的实验、基本的操作技能等都完全弄懂、记住为止。 化学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孤立地死记硬背。物质的性质、制法、存在、用途的复习,应该以性质为主线联起来复习,因为物质的性质决定着物质的存在、制法和用途。对于相似的概念,物质及其性质,要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本的化学理论知识,要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过的化学知识成为有用的活的知识。 (2)要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要回忆并记住新授课中的化学实验,它需要哪些仪器?怎样装置?怎样规范操作?为什么必须是这样的操作顺序?有哪些必须注意的实验现象?透过这些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得出哪些重要的结论? (3)要重视科学方法的复习。在复习化学知识的同时,要注意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回忆新授课时教师的讲课思路,学会对比的方法、类比的方法、分析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等的科学思维方法。以上所说,主要是指每节新课以后的复习。除此之外,每一章结束后,还需要进行单元复习。这时的复习,需要在已经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化学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梳理成块,比如,对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进行归纳、比较,或整理出本章化学基本概念提要图,使本章的化学基本概念系统化;对本章涉及的化学计算进行分类;对解题的技能技巧进行总结等等。在单元复习过程中,要体现识记与培养思维能力相结合、练习运用与综合概括相结合的原则,要尽可能联系实际,注意本章新知识和前面已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4、作业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必须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千万不要以完成作业来代替复习。 第二,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第三,具体解题时,必须注意认真审题,明白题意;要找出所有的已知条件,特别要注意挖掘出隐藏的已知条件,着重解决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抓住解题关键,确定解题方法。;题目解好后,不论是何种类型的题目,都要认真复查,发现错误立即改正。 思考与实践 1·化学教学有哪些理论基础?你是如何认识的? 2·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遵循哪些教学原则可大大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对化学教学中一般教学原则的理解,你对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3·如何选择、运用教学方法?在使用教学方法对应注意什么问题? 4·调查某一中学化学教师使用教学方法的情况,分析其优缺点,提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使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建议。 5·列举生动事例分析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6·化学学习过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 7·按学生化学学习中智力活动的特点,化学学习可分为哪几 类?简述每个类型学习的过程。 8·到中学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9·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10·可采取哪些方法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