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七章 生产绩效控制
本章主要内容
1、了解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和程序
2、掌握成本差异计算的方法
3、了解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差异
4、了解生产率的基本概念,掌握生产率测评
的方法。
5、了解工作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工作测量
方法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一节 生产成本控制
生产成本控制概述
1、生产成本控制的意义:
2、成本控制的内容,
制造成本的控制:变动成本的控制、固定成本的控制
3、基本程序:
( 1)制定成本控制标准
( 2)成本差异分析
目标成本的制定
一、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
1、产品销售单价的确定
2、经营安全率的计算
二、用产品的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实际耗用数量 ×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 =标准价格 × (实际耗用数量-标准耗用数量)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标准工资率 × (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直接人工价格差异 =实际工时 × (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三、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总工时- 实际生产数量 × 标准
工时) × 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开支差异 =实际工时 × (实际费用分配率 - 标准
费用分配率
2、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实际总工时- 实际生产数量 × 标准
工时) ×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传统成本计算
传统的成本计算过程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组成。
( 1)费用分摊
( 2)分配服务部门的费用
( 3)分配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
生产部门 服务部门
产品
作业成本控制由来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Costing,简称 ABC法)是随
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产生于美国 20世纪 70年代,
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
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BC
法是一种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
法更为精细。它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
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
法。 ABC法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能够促使企业管理人员重新设
计价值链上的作业活动,以节约企业资源。
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差异
第一,对成本内涵的认识不同。 传统成本观认为:成本是企业生产
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合。作业观念下的成本观认为,企业的
生产经营过程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它
表现为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向外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要
耗费一定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项作
业,按此逐步推移,直到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以满
足他们的需要。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
凝聚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在这里“作业
链”同时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在企
业内部顾客的逐步积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逐步积
累和转移,最后形成转移给外部顾客的总价值,即最终产品的成本。
可见,作业观念下,是把作业作为费用发生与成本形成的中介,成
本是一个与作业相联系的多层次的概念。
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差异
第二,对成本计算对象的认识不同。 传统的成本理论,
人们较为又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其集中表现在成本计
算对象的单一性上。即传统的成本计算对象仅仅是企业
所生产的各种产品,而且一般为最终产品。而在作业观
念下,人们不仅关注产品成本结果本身,更关注产品成
本形成过程和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它要求成本计算对
象是多层次的,即不仅把最终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而且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制造中心均作为成本计算
的对象。
传统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计算的差异
第三、对成本经济内容认识的不同 。传统成本观,产品成本是
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
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
理。产品成本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设置成本项目。而在作业观念
下,产品成本则是指完全成本。就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该制
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
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观念
下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出直接有关。
作业观念下也使用期间费用慨念,但此时,期间费用汇集的是
所有无效的、不合理的支出,即所有作业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
非增值作业耗费资源价值,而不是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支出。
企业将无效耗费资源价值和非增值作业耗费价值计入期间费用
是希望通过作业管理消除这些浪费。
作业成本的计算程序
1、选择主要作业:
2、归集资源费用到同质成本库:
3、选择成本动因:
4、把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给产品:
5、计算产品成本: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二节 生产率控制
生产率基本概念
,韦氏大词典,,每单位生产劳动的实物产出;工业管理上
使用生产设施的有效程度;使用劳动力和设备的有效程度。
,词海,, 一般指单位设备或一条自动线或设备的单位容量
如高炉每立方容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合格品数量。
经济学角度,产出和投入之比
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
的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生产率是衡量 IE应用效果的指
标,是工业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尺度。
生产率管理系统
生产率测定
生产率改善
生产率规划
生产率评价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 就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组织)或社
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
生产率测定 主要是根据生产率的定义,客观地度量和计算对
象系统或组织当前生产率的实际水平,为生产率分析提供基
本素材和数量依据。
生产率评价 是在将对象系统生产率实际水平测算的结果与既
定目标、历史发展状况或同类系统水平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对生产率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所进行的系统评价和分析。
生产率测定与生产率评价的关系,是一项完整工作的两个阶
段,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生产率测评的种类
1、部分要素生产率
2、多要素生产率
3、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一、从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划分:
1、静态生产率
2、动态生产率指数
二、从生产率测评方式划分:
生产率测定的方法
部分要素生产率:
多要素或全要素生产率:
1
/
q
oI
ii
i
P P Q Q
?
? ?
11
/
q m
oI
ii
ii
TP Q Q
??
? ??
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
11
11
/
/
q m
OI
I K i k
ii
q m
oI
ij ij
ii
QQ
T PI
QQ
??
??
?
??
??
生产率评价的方法
劳勒认为 —— 生产率是一个综合的量度和系统的评价,
即组织如何有效的、高效的运行至少应该满足:
经济或收益指标,总金额能否满足需求并可评估完成程度
效率,阐述实际需要的产出如何良好地由可利用的投入生
产出来,并说明可利用的能力和使用情况。
有效性,指目前的业绩与若资源更被有效使用可能得到的
业绩相比较的结果。
进度趋势,与基期比较相结合,以确认业绩是提高还是下
降,变动速度等。
要求
劳勒法
生产率评价的方法
是一种对企业赢利率和生产率绩效、其固有的长处和弱点进
行评估的方法。主要目的是:分离出改进的问题领域并确定
改进的优先领域;为整个组织建立生产率测评与控制指标。
包括三部分:
生产率快速评估法
企业绩效评价, 定性评价, 产业绩效评价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过去若干个时期由财务报表获得的具体
盈利率和生产率比率。
首先 计算过去的资产收益并分析增长率和变化趋势; 然后 从赢
利率或生产率开始,测算初、次级赢利率比率和生产率比率,
并分析其变动趋势; 最后,根据赢利率和生产率趋势的综合评
估与分析,可以探究出资产收益变化的内在原因,确定出改进
的优先领域和问题点,提出具体的办法。
影响生产率的因素
1、人力资源
2、科技水平
3、管理水平
三个主要因素:
其他因素:
产品设计、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
职工素质、政治思想工作
影响生产率的人的因素
生产率
职工的工作绩效工作的物理环境
激励 职工的工作能力
非正式
组织
工作
设计
正式
组织 领导 工会
职工心
理需要
经济
条件
个人
状况
工作设计
什么是工作设计
工作设计 是指为有效组织企业的生产劳动过程,生产经理及其生产管理人员设计出满足 企业及其技术要求
和满足 工人生理及个人需求 的工作结构,从而有效地为企业中的个人或群体指明工作活动内容的生产管理方法。
工作设计的内容
1。明确工作任务,确定作业过程。
2。通过分工确定工作内容。
3。明确每个工作者的工作职责
4。以组织形式规定分工后的协调
工作设计的社会技术理论
技术工作
设计集合
技术与
社会因
素最佳
组合
社会工作
设计集合












工作设计中的行为理论
1。工作扩大化 (Job enlargement) 是指工作的横向扩大,即增
加每个人工作任务的种类,从而使他能够完成一项完整工作的大部
分程序,感受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提高工作积极性。
2。工作职务轮换( Job rotation) 是指允许员工定期轮换自己
的工作。为员工提供更丰富、更多样化的工作内容,增加工作的新
鲜感。
3。工作丰富化( Job enrichment) 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增大
工人在工作计划、决策参与、进度控制乃至考评奖励方面的内容,
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之中,增大其工作自主性,以获得成就感、
责任感和得到认可的满足感。
4。社会技术系统( Social-technology method) 两个系统 团
队方式
5。团队工作( Team work) 是指由数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或团队,
共同负责和完成某项工作。基本思想:全员参与,调动每个职工
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工作效果尽可能好。
团队工作方式
( 1)解决问题式团队
非正式组织 只提意见和方案 无权决策实施
( 2)特定目标式团队
有决策权 本身就是在实施一个方案 进行一项工作
( 3)自我管理式团队
最具完整意义的团队工作方式:完成相对完整的工做,
自己决定任务分配和轮换,自己承担管理责任。
两个重要的概念:员工授权 组织重构
工作测量
工作测量 也叫 时间研究,是各种工作时间测定的总称。是指为了
以时间为尺度,对作业系统进行评价、设计和应用,把作业分解
为适当的要素,测定要素的时间,并进行适当运算算以找到最节
省时间的操作方法的研究方法。
生产时间消耗结构
(一)定义,又叫工时消耗分类,是指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从
事生产及各项活动的时间消耗的划分。
(二)目的,了解工时消耗的结构;了解工人的工时实际消耗;
发现工时浪费,找出浪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浪费;为制定先
进的劳动定额提供依据。
(三)分类,(见图)
工作测量









定额时间
非定额时间
宽放时间
作业时间
附加时间
基本作业时间
准备和结束时间
休息和自然 需要时间
布置、照管 工作时间
工人造成的 损失时间
非工人造成的 损失时间
非生产工作时间
不与基本时间交叉
与基本时间交叉
手动时间
机动时间
手机并动时间
工作测量
定额时间
是指在产品设计正确、工艺完善的条件下,制造产品或进行作
业所用的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 1)作业时间,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任务,实现工艺过程的时间。
①基本时间,是指直接执行基本工艺过程,用于改变劳动对象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时间消耗。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
油漆等。
②辅助时间,指为保证基本工艺过程的实现而进行的各种辅助
性操作所消耗的时间。装卸、进刀、退刀、测量、换刀具、夹具、工具
等。
( 2)宽放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需要、休息和
生理需要,在作业时间上需要予以补偿的时间。一般以宽放率表示。
宽放率 =宽放时间 /作业时间
①布置和照管工作地时间 ②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③准备与结束时间
工作测量
非定额时间
是指在工作时间内因停工或执行非生产性作业而
损失的时间。
( 1)非生产工作时间
开会、废次品的返修等。
( 2)非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
停工、停料、等待图纸、停电、任务不当等
( 3)工人造成的损失时间待
缺勤、迟到、早退、办私事等。
工作测量
劳动定额
(一)定义: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产品所
规定消耗的时间,或在一定时间内所规定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工时定额 产量定额 (看管定额、服务定额)
(二)特点:
1。规范性 2。相对性 3。综合性 4。预定性 5。凝固性
(三)作用:
1。企业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基础
2。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3。企业实行经济核算和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
工作测量
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
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单件时间定额 =作业时间 +照管工作地时间 +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
或:单件工时定额 =作业时间( 1+布 %+休 %)
成批生产条件下,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
单件生产条件下,不可忽略准备和结束时间
单件工
时定额 =
作业
时间 +
布置工作
地时间 +
休息和生理
需要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
每批产品的数量
+单件工时定额 = 作业时间 + 布置工作地时间 + 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 准备与结束时间
工作测量
[例 ] 在某车床上车削轴,工序单件时间为 30分钟,通过调
查,确定布置工作地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占单件时间的 10%,
准备与结束时间为 30分钟,加工批量为 100件,试分别求出
三种不同条件下单件工时定额。
[解 ] 1。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 =30 × ( 1+10%) =33 分钟
2。成批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 =30 × ( 1+10%) + 30/100 = 33.3 分钟
3。单件生产条件下:
单件工时定额 =30 × ( 1+10%) + 30 = 63 分钟
工作测量
工时定额, 又称标准工作时间,是在标准的工作条件下,操
作人员完成单位特点工作所需的时间。
含义, 合理安排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经过培训的操作人
员、按照标准的工作方法、通过正常的工作努力去完成工作
所需的时间。
工时定额的作用,
( 1)确定人员数量的依据;( 2)计划管理与生产控制的
依据:负荷平衡( 3)控制成本与费用的重要依据。( 4)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利手段。( 5)制定记件工作和奖金的
标准。
工作测量
工时定额计算公式
AMWCWTST ??
ST:工时定额;
WT:工作时间,一项工作连续重复进行的一段时间;
WC:在 WT时间内完成的工作数量;
M:工作时间的技术修正系数,又称为 作业成绩系数 。用于剔除工作时
间中所包括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时间(未按标准作业方法操作、多余
休息时间等)
A:将工时定额调整为操作人员工时定额的附加数,根据操作人员的具
体情况,如性别、年龄、从事该项工作的年限、培训水平和时间长短、
正常疲劳强度等。
工作测量
工作测量方法 [测时法 ] 秒表或其它一些计时工具
( 1)选择观测对象
( 2)划分作业操作要素,制定测时记录表
( 3)记录观测时间,剔除异常值,并计算各项作业要素的平均值
平均时间 (ti)=(∑tij)/n (对 i要素的 j次观察,j=1,2,…n)
( 4)计算作业的观察时间
作业的观察时间 = ∑ ti (i=1,2…)
( 5)效率评定,计算正常作业时间
正常作业时间 =作业的观察时间 × 评定系数
评定系数是指研究人员理想中的正常时间占实测时间的百分比。
( 6)考虑宽放率,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工作测量
工作抽样,通过时间研究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仅适用于重
复性的、循环周期短的作业。对于循环周期长和重复频率
低的作业,不能采用直接测定时间的方法。
工作抽样用抽样的方法采集足够的观测数据,来估计花在
特定工作要素上的时间,以及花在作业中包括的其他活动
上的时间。
工作抽样主要确定某项作业中特定的工作要素的时间与比
例,以及其他活动的时间与比例。
?必须采集足够的随机观测数据;
?观测必须是随机的;
工作测量方法 [工作抽样法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