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八章 设备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一、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二、设备的前期管理
?三、设备的后期管理
?四、设备的维护及修理
?五、设备的更新与改造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一节 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企业中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
状态,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劳动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的总称。
(二)设备管理: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
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 物质运动状态 和
价值运动状态 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
1。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均衡性。
2。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
4。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5。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
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设备管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维修方式的演变上。
1,事后维修阶段 特点:①坏了再修,不坏不修。②缺乏修理前准备,
修理停歇时间较长。③修理无计划,常常打乱生产计划,影响交货期。
2,预防维修阶段 特点:①根据零件磨损规律和检查结果,在设备发
生故 障之前有计划地进行修理。②由于修理的计划性,便于做好修理前
准备工作,使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大为缩短。
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基本思想:设备的制造与使用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
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以及预防为主、维
修保养与计划检修并重等。
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1、选择和购置所需设备;
?2、组织安装和调试设备;
?3、合理使用设备;
?4、及时检修与精心维护设备;
?5、掌握时机,及时改造和更新设备;
?6、其它设备的日常管理。
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设备的综合管理
设备的综合管理有两个典型代表:
?1、设备综合工程学( 70年代初在英国首创)
定义: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为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达到最
经济的程度,而对有形资产的有关工程技术、管理、财务
以及其他实际业务进行综合研究的科学。
特点:①研究目的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②是有关有形资产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等诛方面的综
合管理科学;
③进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④它是关于设备一生机能的系统性的管理理论。
设备及设备管理概述
?2、全员维修制度(日本在吸收欧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
( 1)特点:更具有可操作性。
( 2)内容:
①目标是使设备效率最高;
②建立包括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生产维修全系统;
③涉及与设备管理有关的所有部门;
④从最高管理部门到基层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
⑤加强思想教育,开展小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修。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二节 设备前期管理
设备分类
?设备的分类
1、生产工艺设备
2、辅助生产设备
3、科学研究设备
4、管理用设备
5、用于第三产业的设备
购置决策
设备购置决策
?1、自制或购买决策分析
设备自制需要企业具有比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企业
自制设备,大多是生产工艺上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设备。同
时还应考虑:①投资效益;②交货期;③风险。
?2、租赁与购买决策分析
( 1)优点:租赁与购买相比,可以减少企业的长期资本支
出,减少贷款利息,及时取得生产所需设备,并减少设备
陈旧过失的风险。( 2)缺点:由于设备租赁只能根据合同
规定取得租赁期内的设备使用权,无权根据生产需要对设
备进行改造;租赁期限有一定要求,一般不得低于两年;
设备租赁的租金总额可能高于设备购置价格。
购置评价
设备购置的评价
目的: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选择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安全节能的最优设备。
?1、技术性评价
①生产性;②可靠性;③易维修性;④安全性;
⑤节能性;⑥环保性;⑦成套性;⑧适应性;
⑨耐用性。
购置评价
?2、经济性评价
①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 = —————————————
② 费用换算法
设备在寿命周期内发生的费用,一是购买设备的一次性投资
费用;二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维持费或使用费。
A、年费用法:寻求年总费用最低的方案。
B、现值法:以购置设备那一年为基准,其他每年的维持费
用都折算成基准年的数额,再计算费用总额,选取费用最低
者为最优方案。
设备投资总额(元)
采用该设备后的年净收入(元 /年)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三节 设备后期管理
设备的合理使用
?设备的合理使用
?1、设备的合理配置;
?2、适当安排生产任务;
?3、协调好设备与操作者的关系;
?4、创造良好的设备使用环境;
?5、建立和健全设备合理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
?6、教育职工增强正确使用和爱护设备的意识。
设备的磨损理论
1、设备的有形磨损: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震荡、磨
擦、腐蚀、疲劳或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的设备实体的损耗。也
称物质磨损。
( 1)第 Ⅰ 种有形磨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及、
化学反应等原因造成的有形磨损,又称使用磨损。表现为:
①零部件尺寸变化,形状变化;
②公差配合性质改变,性能精度降低;
③零部件损害。
( 2)第 Ⅱ 种有形磨损:不是由于使用而产生的,而是源于
自然力的作用所发生的有形磨损,又称自然磨损。
设备的磨损理论
( 3)有形磨损曲线(规律)
设备有形磨损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 Ⅰ 阶段:初期磨损阶段
磨损速度快,时间跨度短。对设备没危害,必经阶段,叫“磨合”
或“跑合”。
第 Ⅱ 阶段:正常磨损阶段
最佳运行状态,磨损速度
缓慢,磨损量小,曲线呈平稳
状态。
第 Ⅲ 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磨损速度非常快,丧失精
度和强度,事故概率急升。
Ⅰ Ⅱ Ⅲ




时间零件磨损示意图
设备的磨损理论
2、设备的无形磨损:不表现为实体的变化,却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
的贬值,又叫精神磨损。有两种情况:
( 1)第 Ⅰ 类无形磨损: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劳动
生产率不断提高,致使生产同种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劳动减少,
成本降低,从而使原已购买的设备贬值。不影响设备功能。
( 2)第 Ⅱ 类无形磨损: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出现性能更完
善和效率更高的新型设备,致使原有设备陈旧落后,丧失部分或
全部使用价值。又叫技术性无形磨损。其后果是生产率大大低于
社会平均水平,因而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设备故障
1、设备故障:
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
使设备暂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
( 1)突发故障:突然发生的故障。发生时间随机,较难
预料,设备使用功能丧失。
( 2)劣化故障:由于设备性能的逐渐劣化所引起的故障。
发生速度慢,有规律可循,局部功能丧失。
2、设备故障率:
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比率。
设备故障
3。设备故障曲线(规律)
实践证明,可维修设备的故障率随时间的推移呈图示曲线形状,这
就是著名的, 浴盆曲线, 。设备维修期内的设备故障状态分三个时期:
( 1)初始故障期
故障率由高而低。材料缺陷、设计
制造质量差、装配失误、操作不熟练等
原因造成。
( 2)偶发故障期
故障率低且稳定,由于维护不好或
操作失误造成。最佳工作期。
( 3)耗损故障期
故障率急剧升高,磨损严重,有效
寿命结束。
时间


率 初始故 障期 偶发故障期
耗损故
障期
故障率曲线(浴盆曲线)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可靠性尺度:
可靠度和不可靠度
故障密度、故障率
平均故障间隔
维修度
有效度
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设计,确定系统的可靠性目标,把已定的系统可靠性目标值
分配给部件、零件等系统组成要素。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目标分配:
并联系统的可靠性目标分配: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四节 设备维护与修理
设备的修理方式
故障修理
定期修理
检后修理
状态检测修理
设备维修制度
(一)计划预防维修制
1、概念:根据零部件的磨损规律和设备的故障规律,有计
划地进行维修,在故障发生之前修复或更换已磨损或老化
的零部件。
2、内容:①日常维护;
②定期清洗换油;
③定期检查;
④计划修理,A、小修
B、中修
C、大修
设备维修制度
?设备大修理的经济合理性研究
1,通常零部件所受损耗很不均匀,人们常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修理和更
换。在一定条件下,修理和更换部分零部件比重新购置设备要经济得
多。
2、由于大修理 花费很大,所以应考虑:
①尽管大修理恢复了设备功能,但修理过后的设备无论在生产率、精
确度、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同类型的新设备相比。
②大修理的周期会逐渐缩短。
设备维修制度
?实现计划修理的方法
①标准修理法:又叫强制修理法,指按计划标准进行修理,而不管设
备的实际磨损情况。
优点:便于做好设备修理前准备工作,缩短修理时间,保证设备正常
运转。
缺点: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设备过剩修理,修理费用高。
②定期修理法:根据设备实际使用情况,参考有关修理定额资料,制
定设备修理计划和大致修理工作量,而确切的修理日期和修理内容,
则根据每次修理前的检查,再作详细规定。
③检查后修理法:事先只规定设备的检查计划,而每次修理的时间和
内容,则根据检查结果及以前的修理资料来决定。
优点:充分利用零部件的使用期限,修理费用较低。
缺点:不易做好修理前的准备工作,延长设备停歇时间。
设备维修制度
(二)全员生产维修制( TPM)
日本在学习欧美先进维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企业管理的特
色,建立起来的一种较完整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
?1、基本思想
①全效益;②全系统;③全员参加。
?2、主要内容
①日常点检;②定期检查;③计划修理;④改善性修理;
⑤故障修理;⑥维修记录分析; ⑦开展, 5S”活动
设备修理的组织
(一)设备修理的组织形式
①集中修理
②分散修理
③混合修理
(二)设备修理组织方法
①部件修理法②分部修理法 ③同步修理法
④网络计划法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
第五节 设备更新与改造
设备更新的概念和方式
1、概念
设备更新是用新设备更换原有的技术落后或经济上
不合理的旧设备。
2、设备更新有两种主要方式:
( 1)以结构、功能相同的设备简单替换老设备;
( 2)以技术更先进,经济效益更显著的新型设备
来更换老设备。
设备的寿命
设备的寿命,设备寿命指设备可运行的年限。
?1、设备的物质寿命(自然寿命):指设备从投入使用,
到无法运行为止所经历时间。
?2、设备的技术寿命: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由于遭受无形
磨损而丧失使用价值被淘汰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3、设备的经济寿命:指新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设备
的年平均费用最低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设备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一)经济寿命法(库存模型法)
随着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年平均运行费用逐年增加,而年平均折旧费用逐渐减少。
假设年运行费用增长量为 λ,则 T年的运行费用为,CT = C1 + ( T- 1) λ
T年内运行费用的平均值为,C1 + ( T- 1) λ/2
而每年分摊的折旧费为:( K0- KL) /T
式中,K0 —— 设备购置费
KL —— 设备残值
年平均总费用为:
AC = ( K0 - KL) /T + C1 + ( T- 1) λ/2
求导,得:
T = —————— 2 ( K0 - KL)λ
设备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例:若设备购置价值为 K0 = 10 000元,使用年限为 10年,
第一年运行费用为 1000元,以后每年递增 400元。求设
备经济寿命(无残值)。
解:
T = —————— = ———— = 7 年
?练习:某辆使用了 T年的汽车,其运行维护费每年递
增 1000元,如果想换一辆新汽车,则需花费 50 000元。
试确定该车的经济更换年限(无残值)。
2( K0- KL)
λ
2× 10000
400
设备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二)年费用最小法
当设备的年使用费增加额不以等值 λ递增,而是各年均不相同
时,可采用年费用最小法。
例:某设备的原值为 15000元,其各年度使用费及残值如下表,
求最佳更新年限。
年限 1 2 3 4 5 6 7 8 9
年使用费 800 1600 2400 3000 3600 4000 5000 6000 7000
残值 10000 8000 7000 6500 6000 5500 5000 4500 4000
设备最佳更新周期的确定
使用年限 1 2 3 4 5 6 7 8 9
累计年使
用费
800 2400 4800 7800 11400 15400 20400 26400 33400
折旧费 5000 7000 8000 8500 9000 9500 10000 10500 11000
年总运行
费用
5800 9400 12800 16300 20400 24900 30400 36900 44400
年平均运
行费用
5800 4700 4267 4075 4080 4150 4343 4612 4933
可见最小年运行费用为 4075元,发生在第四年。
?解:根据以上数据,分别计算年使用费累计值;折旧费(设备原值减
去残值);年总运行费和年平均运行费用。年平均运行费用最低的年份,
既为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
设备的技术改造
(一)概念:
针对设备的无形磨损而采取的局部补偿的设备更新方式。
(二)意义,比设备更新投入的资金少,针对性强,时间省。
(三)遵循原则:
1、以促进技术进步为基础;
2、以产品开发为中心;
3、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
4、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四)特点:
1、相关性强; 2、针对性强; 3、适应性广; 4、经济性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