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字
教学重点:汉字的产生、汉字的特点、汉字形体的演变、造字法
教学难点:使用规范汉字
第一节 汉字概说
一、什么是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特点:有声语言的代用品,突破时空局限(有声语言的缺陷)。
作用:促进社会、文化发展(记录、传播、加工、规范)
二、什么是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起源很早的文字之一(殷商的甲骨文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三、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
圣人造字说 仓颉造字说 结绳说 手势语
四、汉字的特点
从书写符号看是表意文字(非字母文字)。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是语素文字(汉字大多是记录语素的,造字之初更是如此。如黄河、长江)。
从字的构成看,是意音文字(90%是形声字)。
五、汉字的作用(历史、现实、国际、国内)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三之练习一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古文字阶段(象形)
(殷商)甲—(西周)金文—(春秋战国)大篆(籀文、石鼓文)—(秦)小篆
龟甲、兽甲 青铜器 《史籀篇》鼓形石
重要意义: 整理、简化 标志统一
今文字阶段(不象形)
——(汉代)隶书——(汉魏)草书、楷书、行书
古今文字的主要差别
古:象形文字、绘画式线条、体形均繁
今:不象形符号、基本笔画、体形均简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三之练习二
第三节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
1.笔画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汉字的笔画多(平均10。75画),计算笔画向来是一大难题。
笔画组合的三种方式:相离、相接、相交。
2.偏旁与部首
偏旁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从层次出发,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许氏首创540部,明代梅应祚的《字汇》归并为214部,后来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加以沿用。《新华字典》调整为189部,新《辞海》则为250部,《汉语大词典》和《汉语大字典》为200部。
二 笔顺
笔顺是指笔画书写时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原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对汉字的构造方式,传统上有“六书”之说。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一般认为,前四种为造字法,后两种为用字法。在此着重介绍造字法。
1.象形(独体)
许慎:“随体诘屈,画成其物。”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
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
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
2.指事(独体)
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性符号来表示某个意义的造字法。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
单纯指事字:上、下、八、丩。
由象形字加提示性符号而成的指事字:亦、本、末、刃、甘。
由象形字变换形体的方向或位置而成:交、尸、县(悬)。
指事法的缺陷:不能大量造字。
现代指事字:卡、乒、乓。
3.会意(合体)
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会意就是几个偏旁合成为一个新字的方法,新字的意义由偏旁融汇而成。会意建立在人们的联想和推理的基础上。
《鸡肋编》卷上:“广南俚俗多撰字画,以父子为恩,大坐为稳,不長为矮,如此甚众。”
异文会意:析、采、休、伐、杲、杳、寒、暴。
同文会意:炎、焱;从、众;犇;淼。
对文会意:北、非。
4.形声(合体)
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字义类属的形旁(义符)和表读音的声旁组成新字的方法即为形声。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
省形字:亭、考、屦、屐。
省声字:炊(吹)、窦(渎)、船(铅)、疫(役)、绳(蝇)。
亦声字:功、娶、驷、裏。
右文说:胯、挎、跨、刳、垮、袴;苞、胞、饱、雹、龅、泡、疱。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
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声旁的作用(显示字音的信息)和局限性(25%的成功率)。
形旁的作用(语言化石)和局限性(落伍于时代)。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三之练习三
第四节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
一、汉字改革问题
二、汉字的整理
(一)简化笔画
(1)简化部件
(2)同音或异音代替
(3)草书楷化
(4)换用简单的符号
(5)保留特征或轮廓
(6)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二)精简字数
三、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
(二)定形
(三)定音
(四)定序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三之练习四
使用规范汉字
有的《现代应用汉语》教材把使用规范汉字作为“现代汉字的应用与整理”来讲授,或把汉字标准化和用字规范分开讲,在我们的教学中,结合同学们教师类、文秘类专业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需要,对本节教学内容作了较大调整。主要讲授三个问题:
一、现代汉字标准化概况
二、目前社会用字非规范化主要表现
三、纠正错别字的主要方法
目的:通过本节启发性教学,帮助同学们去自觉获取汉字标准化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常见错别字现象,并科学予以归纳,培养纠正错别字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一、现代汉字标准化概况
(一)汉字知多少?
1899年河南安阳市郊小屯村发现的殷墟文字,即甲骨文单字,4600个左右,已认识的1000个,历代字书收字数目。
教材第195页(P195)已列有表,这里选有代表性的5种:
时间
编著者
书名
收字数
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9353
宋
陈彭年
广韵
26194
清
张玉书等
康熙字典
47035
1990年
徐中舒等
汉语大字典
54678
1994年
冷玉龙等
中华字海
85568
1979年版《辞海》,词条106578条,《增补本》增词目16600条,共收单字14872个。
事实说明:总体来看,汉字比较稳定,但也在发展,呈动态结构;
△历代均有文字工作者进行整理;
△历代政府均重视汉字的整理与研究工作;
△汉字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新中国人民政府和广大语言文字者对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二)建国以来的汉字标准化工作
所谓汉字标准化,就是要求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定量:是指规定现代化汉语用字的数量,以实现“两个便于”
一是便于汉字的学习和运用;
二是便于现代化建设中电子计算机控制的电讯传递、情报检索、指挥调度、生产管理、新闻多媒体、图文输入输出、现代印刷。
现代通用汉字:6000——9000,已整理公布7000字;
1955年:文改会编印《通用字表(初稿)》,收字5709个;
1965年:修订发表《印刷通用汉字形表》,收字6196个;
1981年:国家标准局GB2312—80《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收字6763个;
1988年:国家新闻出版局,国家语委,《现代应用汉语通用字表》,收字7000个;
1988年:国家语委,国家教育部,《现代应用汉语常用字表》,收35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毛泽东选集》1——5卷,用字3136个;
1984年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统编材生字表》3189个。
2、定形:是指规定现代应用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1)整理异体字
异体字的存在给汉字的运用和计算机的汉字处理增添了许多麻烦。
(2)整理异形词
这类词在社会上并存并用而形成不同的词语:
如:笔画——笔划
人才——人材
倒霉——人楣
《现代应用汉语词典》,收这样的异形词1000组左右,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使用标准化要求其中许多词要淘汰。
2001年12月18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公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338组。
3、定音:是指规定现代应用汉语用字的标准语音。
现代应用汉语用字的读音,有许多不确定的情况。
如:庇:①bì(闭) ②pì(屁) 呆(板)①ái ②dāi
殊:①shū(书) ②chū(出)
经过1959、1962年两次审定,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初搞》;
1963年又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初稿》,1800多条;
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委、教委、广播电视部公布《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4、定序:指规定现代应用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亦即检字法,运用于社会用字:工具书编写、档案编排、资料索引、印刷铅字排列、计算机汉字字库编排、汉字信息处理等。
实际运用中还有另一类:音形序法或形音序法
汉字信息处理中的汉字编码,是指把汉字变换成代码,主要指汉字输入码的编制。
编码方法数百种,可以概括:
字形编码法(形码)
字音编码法(音码)
形音结合编码法(音形码、形音码)
(三)尚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姓名、地名、方言、科技专业术语、商品流通品牌、翻译用字缺乏必要的限制,尚须进一步制订字表。
第二,还有一部分异形词尚须在运用实践中进一步整理。
第三,汉字多音多义字太多,还要结合定量、定形综合考虑,采取最佳方法进行审订。
如:称:①chēng—称呼 ②chèn—相称(衬) ③chèng—同秤
现在去掉了“chèng”音,引进“秤”作通用字,“秤”又变成了多义字,即有名词的“秤”,又有用动词的“秤”。
第四,部首法的运用实践中亟待研究确定统一的部首数目和部首的具体内容。(见P201表所示的三个问题),同时,对汉字编码要优选出最佳编码方案来。
二、目前社会用字非规范主要表现
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通知》:
例1:今天晚上7时,在厂职工之 ,举行张松、李艳两位新人 接良缘的新婚午会,请各位青年朋友经心按排好工作,着妆齐整,界时光临,已尽雅兴。(为家、喜、结、舞、精、安、装、以之误,时间落款也不规范)。
厂工会
厂团委
2005年五月一日
再请大家读几个菜谱、酒水之名:
例2:艽 妙鸡旦 韮菜妙鸡蛋
青胶炒素肉丝 青椒炒素肉丝
虎皮椒 虎皮椒
豆府鱼头火锅 豆腐鱼头火锅
匆尤苏 葱油酥
排骨户子汤 排骨瓠子汤
金龙泉全麦生皮 金龙泉全麦生啤
青岛皮氿 青岛啤酒
烟台卜匋氿 烟台葡萄酒
例3:“ 记家俬城”招牌名;
又如一副经商对联:“克苦学科技劳动治富,诚心待顾客和氧生财”。
以上几例的错别字现象,可归纳为这样几种不规范用字行为:
一是滥用不规范简体字
如: ——家 ——喜 ——倪
二是写淘汰了的繁体字:
如:氧——氯
三是用音同、音近错字
匆尤禾——葱油酥(亦属自造简化字)
户——瓠 卜匋氿——葡萄酒(亦属滥造简化字)
界——届 接——结 治——致
皮——啤 府——腐
四是因方言造字
俬——俱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发出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通知,通知指出:“当前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错别字,这种用字混乱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引起专家教授学者重视;
黄伯荣教授主编《现代应用汉语》附录一(P216-219),《常见别字》352字;
附录二(P219-223)《容易读错的字》,收360字;
附录三(P223-235)《常见的多音字》,收3755字;
这是我们必须认真读与记的第一个资料。
△其次,新闻传播媒体的高度重视,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在创刊10周年之际,公布了《当代汉语出版物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这100个别字是近10年来出错频率最高的。据专家预言,若将这100个常见的别字纠正过来,我们的出版物别字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这100个错别字大致可分为六处情况:
一是读音相同、相近而混用:
“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
粗犷误为粗旷
二是字形相似而误:
气概误为气慨
辐射误为幅射
三是意义把握不准而混:
凑合误为凑和
针砭误为针贬
四是不明典故随音而误
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
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
五是不熟汉字标准,以错当正
重叠误为重迭
大拇指误为大姆指
六是因循俗语而误
坐月子误为做月子
走投无路误为走途无路
世外桃源误为世外桃园
出其不意误为出奇不意
蛛丝蚂迹误为蛛丝马迹
竭泽而鱼误为竭泽而渔
九州误为九洲
△其三,基础教育纳入新课程体系
如:《新课标同步创新课课通》收集
1、《易写错的字集录》,187组,426字
2《易混字辨析》49组,107字
3、《易错成语集录》,167条,167字。
4、《常见异体词集录》,116组,232个词条
这些词条均为社会用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也均收在《现代应用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人们将其“互代”视为正常。实际上,随着部分“互代”汉字语义的确定,有些汉字已不是异体字或繁简字了,它们所组成的词虽在读音是相同的,但在词义上已出现程度或范围的变化,它们并不能互代。
如:班驳——斑驳,班与斑是两个意义不同的通用汉字,“斑驳”的意义不能由“班驳”表达,只是读音上相同而已。把“斑驳”写作“班驳”就是错误。其它如:
百废具兴≠百废俱兴
澄彻≠澄辙
打战≠打颤
以上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从专家的视野说明汉字使用规范化的内容集中在三个方面:
·按规范化的字形标准书写;
·使用规范的简体字,不滥用繁体字,不滥造简体字;
·纠正错别字。
三、纠正错别字的主要方法
在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几乎人人都难免错别字,只是数量多少而已。
所谓错别字:一是写错字,二是写别字。
写错字,指写出来的字不符合该字的特定形式,写得不成字。如束、速、你不封口,写成 、 ,就是错字。
写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
如:“出生年月”写成“出身年月”
“艰苦”写成“坚苦”
“高粱”写成“高粮”
“病人膏肓”写成“病人膏荒”等
纠正错别字,大凡是自纠、他纠、纠他。
规范汉字是一个个特定形体、意义、读音相结合的语言符号,读写有误,往往集中在字形、字义、字音三个方面。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其一,必需的知识理论能力储备
亦谓纠正能力储备
认字 掌握足够的常用规范汉字(3500—7000)
纠误能力准备 写字
用字 明确错别字类型
1、掌握足够的常用规范汉字
从字形字音字义上准确掌握3500个以常用汉字,具备一定的正字能力,亦即掌握够用的正字标准。
2、熟悉错别字的类型
(1)笔画之误
工具( ) 正直( ) 诸侯(候)
(2)形近而误
恬不知耻(括) 相形具绌(拙)
(3)音同音近而误
诡计(鬼) 妄想(忘) 贡献(供) 毕竟(竞)
(4)受上下字影响而误
模糊(米莫) 清晰(淅) 安排(按)
其二,从字形上分辨
如“ ”与“少”
“ ”多出现在字的下部:步、陟、涉等
“少”多出现在右旁和上部:劣、省、沙、砂、抄等
其三,从读音上分辨
如“艮”与“良”
“艮”读ɡěn,组成的字如痕、很、狠、恨均为“en”韵(恩韵)。
“良”读liáng,由“良”组成的字如粮、娘、酿等为iang(央)韵,郎、浪等为ang(昂)韵。
“en”(恩)韵字一般含“艮”
iang或ang韵字一般含“良”
又如“ ”和“亦”等部件也然。
其四,从字义上分辨
如乌和鸟,形近字
“乌”的本义是孝鸟(即乌鸦),因其周身羽毛身黑色,又黑色眼睛不突出,故写成不点睛的“乌”。
“鸟”是乌鸦之外羽毛为其它颜色的鸟的象形字,故写时点出眼睛。
用“乌”构成的词“乌贼”、“乌柏”、“乌发”、“乌木”、“乌烟瘴气”都有黑色之义。
而大凡有羽毛的禽类,一般以“鸟”作部件,如鸡、鸭、鹅、鹦鹉等。
形声字,可利用形旁意义来辨别:
如:“粟”是小米,故从米;“粟”颗粒很小。
“栗”是树,故从木。
明白了这一点,“沧海一粟”就不会写成“沧海一栗”。
从用字群体与环境上看,还有两种必须大力推行的方法:
一是依法用字,大力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二是经常对错别字在传播媒体上曝光。
作业:利用周末双休日对城区社会用字非规范化现象调查,对收集到的错别字提出纠正方案。
[思考与练习]见题库三之练习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