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 Ⅰ
产出指 GNP的生产,即新创造的价值,而不是各经济部门的产品价值总和,例如长期来我们所讲的工农业总产值 。 假定某纺纱厂 1年产出成品 ( 纱 ) 值 20
万元,其中包括消耗棉花价值为 15万元 ( 我们用棉花代表生产纱的耗费的全部中间产品价值 ),则创造的价值只有 5万元,而不是 20万元 。
答,
1,怎样理解产出等于收入以及产出等于支出?
为什么产出等于收入呢?如果我们暂不考虑折旧和间接税
,那么,新创造的这 5万元价值就被认为是生产纱的所投入的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及企业管理才能)共同创造的,因而要化为这些要素的报酬,即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其中,利润是产品卖价 20万元扣除原材料价格、工资、利息和地租后的余额。假定工资是 2万元,利息是 1.5万元,地租是 5千元,则利润就是 1万元。正由于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把利润看成是产品卖价扣除成本后的余额,因此,总产出总等于总收入。
4
总产出总等于总支出是指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总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例如,假定一件上衣卖 500元,
就意味着消费者购买时支出 500元,而这 500元又是许多与之有关的生产经营者(如棉农、纱厂、织布厂、
售衣商等)创造的价值即产出。上衣如此,千千万万最终产品也是如此,因而就全社会来看,总产出就等于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
2,,如果一企业用 5台新机器替换 5台报废的旧机器,它没有使 GDP增加,因为机器数量未变,”这一说法对吗?
答,不对 。 购买新机器属投资行为,不管这种购买使资本存量增加还是不变 。
S
3,总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就增加,的说法对吗?
答,不对 。 总投资等于重置投资加净投资 。 总投资增加时净投资不一定增加,而只有净投资增加时,资本存量才能增加 。 例如,某国某年总投资是 1000亿美元,重置投资也是 1000亿美元,
则净投资为零,资本存量并未增加 。
7S
4,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 GDP,
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
GDP?
答,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 GDP。 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
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 。 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
5,为什么存货会被算作资本,存货变动会被算作投资?
答,存货对厂商来说,象设备一样,能提供某种服务。
例如,当市场发生意料之外的需求增加时,存货可应付这种临时增加的需要,同时,生产过程要顺利地连续不断地维持下去,仓库也必须有足够的原材料储备。至于商店,更需要库存必需的商品,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存货对厂商的正常经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构成资本存量的一部分。
GDP是某经济社会在每一时期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 GD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而不是生产额。例如,某国某年生产
9000亿美元产值,但只卖掉 8500亿美元,还有
500亿美元要作为存货投资计入 GDP,即看作是企业自己购买存货的支出计入 GDP。
6,为什么计入 GDP的只能是净出口而不是出口?
答,出口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本国 GDP的一部分,而从外国进口的货物并不是本国生产的一部分,只是外国生产的一部分,但却被计入本国的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购买的一部分。例如,进口 1台价值 10万美元的机器,被计入本国投资,进口价值 5万美元的香水被计入本国消费,进口价值 15万美元军火被计入政府购买。
如果我们计算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时不把这 30万美元的进口减去,就会误把外国生产的 GDP计作本国的 GDP。
因此,我们计算 GDP时,必须从出口中扣除进口即仅计算净出口,否则,我们就会犯多计算 GDP的错误。
7,假定甲为乙提供服务应得报酬 400美元,乙为甲提供服务应得报酬 300美元,甲乙商定相互的支付互相抵消 300美元,结果甲只收乙 100美元,试问,计入 GDP的是否就这 100美元?
答,不是。计入 GDP的应当是 300美元加 400美元共 700美元,因为 GD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现在甲乙两厂商生产的劳务价值总共是
700美元而不是 100美元,因此,计入 GDP的应是
700美元,至于双方抵消多少,和 GDP计量武官,
否则的话,甲乙两厂商相互销售时计入 GDP的都只是相互收支抵消后的支付余额了。
8,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
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 C+S)
和总需求( 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循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即是否均衡。
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等于企业想要有的投资 。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 。 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 。
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投资总等于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 。
9,什么是长期消费函数? 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相比有哪些特性?
答,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茨研究了 1869—— 1938年长达 70
年的美国消费资料,发现了长期消费函数具有 C=BY的形态,这 B是长期消费倾向,有了这一消费函数,上述凯恩斯消费函数就称为短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有如下特性:( 1)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2)消费与收入之间有固定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常数,并非随收入增加而降低;( 3)边际消费倾向始终等于平均消费倾向。
经济学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美国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为 0.8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平均消费倾向上升为超过 0.91。
长期消费函数与短期消费函数是不一致的 。 ( 如图 )
这种不一致的 。 这种不一致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如何说明这一消费函数之谜,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消费理论,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
c
o
A
C=BY 长期消费函数 APC固定
C=A+BY 短期消费函数 APC递减
Y
10,前瞻消费理论和凯恩斯消费函数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答,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形式为 C=A+BYD,即消费者的消费仅与他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 YD成线形关系。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消费者的消费量波动比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的波动要小,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于短期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所无法解释的。为弥补这个缺陷,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由于其相似性而统称为前瞻消费理论。其重要特征是预期的收入和当前收入一样也影响消费,消费者面临的是跨时期的预算约束,而不是当期收入的约束。
该理论区别了暂时性收入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持久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比如减免税收,由此导致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量也将增加,其值为边际消费倾向乘以收入的变化值。暂时性税收减免所引起的消费者一生可支配的收入的增加量远小于持久性税收减免所引起的消费者一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从而导致消费的增加量也相应小一些。
前瞻消费理论的另一特点是预期的收入变化也将影响当前消费。假如政府预先公布了将来某一年起将有持久性的税收减免,于是,消费者知道他们一生的可支配收入将增加,从而将即刻增加当前消费。实证研究也基本证实了前瞻消费理论的上述特点。
11,试用前瞻预期理论分析消费者在经济繁荣和衰退时的消费行为 。
答,在经济繁荣时期,一般收入提高,但消费者预期高是收入时期不会持续很久;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收入较低,但消费者预期低收入时期也不会持续很久,也即消费者认为繁荣和衰退都是暂时性的。根据持久收入假说,消费者根据过去历年收入的平均值形成持久收入,其值是长期平均值而不大受短期的经济繁荣或衰退时的收入影响,持久收入比较平稳。也就是说,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不会增加消费如收入那么多;同样,在经济衰退时期,消费者也不会减少消费如收入那么多。所以,从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据和消费量来看,消费要比国民生产总值平稳得多。
12,依据哪种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哪种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对消费影响最大? 依据哪种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对消费影响最大?
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
13,你预期股票市场大崩溃将如何影响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你预期房价急剧上升将如何影响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你的预期将如何根据消费者是凯恩斯型
,生命周期型,还是持久收入型而各不相同?
答,面向未来的消费理论(前瞻消费理论)强调,没有理由认为一个人现在的消费应该与他当前收入有关,人们消费多少应该与他的富裕程度有关。资本收益或资产价值的变化会改变一个人的财富,当股票或不动产(如房产)价格上升,拥有这些资产的人将会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因此,股票市场大崩溃,并且人们预期这一变化将持续,人们会减少消费,
而房价急剧上升并且人们预期这一变化会持续下去,人们会增加消费。这是生命周期型和持久收入型理论的观点。凯恩斯理论则认为,如果资产价值变化带来了收入的变化,则会影响消费,否则不会影响消费。
14,在生命周期假设中,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一直至退休时都是下降的,( 1) 为什么? 是有关消费的什么假设导致这个结果? ( 2) 在退休以后,这个比率如何变化?
答,?根据生命周期假设,消费者每年消费 C=( WL/NL) *YL,
则退休前每年储蓄为 S=YL-C=[( NL-WL) /NL]YL。至 T年
( 1≤T≤WL )时,积累的储蓄 WR=S*T=[( NL-WL)
/NL]*YL*T,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为 C/WR=WL/( NL-
WL) *T,显然,随着 T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
C/WR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消费者将其工作收入均匀地用于其一生的消费“,即平稳消费这一假设导致的。
在退休以后,消费者每年消费还是 ( WL/NL)
*YL,而积累的储蓄为 WR=[( NL-WL) /NL]*YL*WL—
( T-WL) *C=[( NL-T) /NL]*YL*WL,其中 WL≤T≤NL,
则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为 L/WR=1/( NL-T),显然,
随着 T的增大,消费对积累的储蓄比率也逐渐增大。
15,什么是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

答,?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往往不是一种理性的计划,而是取决于消费习惯。消费习惯的形成受各种因素倾向,特别重要的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时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从而消费本身也就有不可逆性,
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尤其是在短期中,暂时性收入的减少并不会使消费减少相应的量。这种不可逆性就是“棘轮效应“。
由于消费的这种不可逆性,收入变动会引起的消费变动是不对称的,即收入增加时消费会迅速增加,而收入减少时,消费并不会迅速减少。
16,存货包括哪些货物? 为什么要拥有存货?
答,存货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待售的制成品。(注意区分存货和存货投资。存货是存量,而存货投资是流量,
存货的变化就是存货投资)。存货对于生产和销售的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以下几个理由:
( 1)存货是保证销售稳定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由于市场需要千变万化,厂商不能完全预测得到;另一方方面,货物不能立即被生产出来或立即从制造商那儿得到,
存货销售者必须拥有一定量的存货以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 2)存货是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一个必要条件。
现代生产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有原材料、半成品等必要储备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在原材料、半成品及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有了存货就能免遭停工待料的损失。
( 3)存货调节可使企业的生产过程稳定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由于在生产线上不断变动其产出水平的代价是昂贵的,而市场需求又经常波动,因此企业不可能不断变动其产出水平来满足市场波动需要。企业要稳定起产出水平,就要让存货来调节,当产量大于市场需求时,
并不扩大生产,而是减少存货。反之亦然。
( 4)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可降低成本。对厂商而言,大批量订购货物的成本大于经常订购货物的成本。当然,
拥有存货也是有成本的。在这里,厂商就是要使拥有存活的成本和订购货物的各种成本之和最小
( 5)在生产线上的存货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连续不断运转的机器中总需要有一些原材料在加工,否则就不能连续生产。
17,试述存货投资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
答,存货的调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根据预期使存货达到合理水平。但这种预期在经济周期中往往是不正确的,从而使存货波动大于 GDP水平的波动。具体过程如下,
在经济繁荣开始时,GDP水平增长很快,销售量也增加。这意味着厂商正在逐步用完从前的存货。这时厂商对未来抱乐观态度,
要大幅度增加存货。当衰退开始时,销售量开始下降,但生产水平仍很高。这时产品超过其销售额,存货开始积累。在初期,由于预期有“惯性”,厂商还未从前期繁荣中清醒过来,厂商预期有高销售额,就决定积累存活准备将来销售。随着存货的积累,
厂商意识到存货已太多;另外,随着销售量下降,根据意愿存货
—— 销量比基本不变原则,意愿存货水平要下降,厂商抱悲观态度,大量非意愿存货需要减少,从而就减缩产量。存货投资在经济周期中的作用正是非意愿存货和意愿存货变动相结合的结果,
它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18,除了市场利息率,影响资本使用成本或租用价格的因素还有哪些?
答,?资本使用成本出了市场利率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折旧、通货膨胀、税收等。
折旧包括资本的物质损耗和精神损耗。折旧率越高,使用资本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折旧要计入资本使用成本。
通货膨胀也影响资本使用成本,因为通货膨胀率越高,一定名义利率(货币利率)水平上的实际利率就越低,从而资本使用成本就越低,因而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资本需求量约大。
税收也影响资本使用成本。当政府允许企业每年从其投资支出扣除一定比例的税收(称投资税收减免)时,就降低了资本使用成本,从而会增加资本需求。
19,哪些情况是与严格的投资加速数模型相背离的?
答,投资的加速数模型认为投资需求 I与产出变化 △ Y成等比例关系,
即 I=v* △ Y 。式中 v表示资本 —— 产出比,又称加速数。下列情况是与该模型相背离的:( 1)资本存量不可能立即对预期产出的变化做出反应。是否追加资本将取决于企业对预期产出的信心。
当预期产出是暂时性的和不能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时,厂商就不会去扩大生产量。再说,由于资本的物化(即由货币形式的资本转化为可用来直接生产的实物资本)需要时间以及供应资本品工业的订单积压,追加资本是有时滞的。( 2)技术将改变资本的使用方式,进一步导致资本 —— 产出比变化。技术进步将使资本变得更加有效率,导致资本替代劳动力,从而资本 —— 产出比增加。
( 3)使用资本或其他经济资源的成本可能改变。比如,投资税减免将降低投资成本,劳动力价格上升将导致资本替代劳动。这些都将使资本更加密集,资本 —— 产出比率增加。
20,住宅存量的供需与新住宅供给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住宅存量的需求受住房本身价格、财产、其他资产实际收益和拥有住宅的净实际收益等因素影响。住宅需求曲线如图 20.a所示,纵轴 代表住宅价格,横轴 H代表住宅存量。除了住宅价格以外的其他三个因素都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例如,人们财产增加,
需求会增加,会右移到,相反,其他资产收益增加,这时住宅的相对收益下降,住宅需求曲线就会左移。在一定时点,住宅供给量是固定的,如图 20.a的垂直线。这是因为住宅建筑需要较长时间,其供给对价格变动不能作出迅速反应,这样,住宅存量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就决定了住宅的均衡价格 。
HP
0DD 1DD
0HP
住宅价格
HP
HP
O H0 H
住宅价格HP
0HP
FS
O 0HQ HQ
图 20.a 住宅存量 图 20.b 新住宅供给
0HP
再来看住宅的流量供给,如图 20.b所示,纵轴 仍代表住宅价格,
横轴 代表住宅供给流量。 FS就是供给曲线,说明了在每个价格水平上愿意提供的住宅量,这是流量。由图 a决定了住宅价格,
再据图 b,在价格 下,提供新住宅为 。
从时间序列上看,由于每年有住宅流量 进入住宅存量 H,同时,
住宅中也有部分旧房因年久而报废,退出住宅存量 H,故住宅供给曲线 SH0会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左右移动。当新造的住宅数量大于报废的旧住宅时,住宅供给曲线会右移,反之则会左移。
HP
HQ
0HP 0HQ
21,什么叫 M0和 M1?
答,?根据资产流动性标志,货币存粮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层次,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和铸币及辅币及通货最具有流动性,
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投入流通。但并非所有现钞都计入货币供应量。要从发行的钞票中扣除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及通货发行额减去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其剩余部分及“通货净额”才记入货币供给量,这部分货币供给量可作为货币供给的第一层次,一般用 M0表示。
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即通货净额)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称为 M1,这是狭义的货币供应量。通货最具有流动性,而活期存款也可以随时提取,开出支票就可以当现钞用,不需要任何中间周转的手续,因此活期存款可看作现钞货币,它和通货一起就构成 M1。
22,货币的供给可区分为 M1,M2和 M3,为什么宏观经济学经常把注意力放在 M1上?
答,宏观经济学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 M1上是因为:第一,
M1是中央银行最容易控制的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容易施加影响的货币供给来实现,而 M2 和 M3种有不少于银行系统没有直接联系,难以控制;第二,经济学研究货币对经济的作用,关键要研究货币的交换媒介功能,而 M1是最直接和交换媒介相联系的。
23,什么叫回购协议 (RA)和隔夜回购协议
(overnight RA)?
答,回购协议实质上是以证券为担保品的短期资金融通。证券出售者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证券以取得资金的同时,同意在约定的时间按原价或约定的价格重新购回该项证券。期限通常只有一个营业日,即今天卖出,明天购回,这称为隔夜回购协议。期限也有长达 3-5个月的,对于银行来说,回购协议形式上是出售证券取得资金,不是吸收存款,因而不缴存款准备金。利息也不受限制。对客户来说,把极短期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是没有利息的,但可向银行安排一笔回购协议,向银行购买证券,同时银行同意在次日或企业需要这笔资金时,按原价购汇证券,另按约定利率支付利息,这样客户可得报酬,
等于有息活期存款。
24,什么是货币需求?人们需要货币的动机有哪些?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货币的需要,或者说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对执行流通手段(或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人们在一定时期可用各种形式拥有其有限的财富,它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多些,则以其他形式(如实物资产及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拥有的财富就会少些,拥有其他形式的资产会带来收益,而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通常不会带来收益(比方说 1万元钱放在手中哪怕 10年也仍是 1万元)。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总要吃有一定的货币余额呢?人们宁肯把不能生息的货币贮存在手边,而不是把货币换成能带来收入的资产拥有,按凯恩斯的说法,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一是对货币的交易需求,指家庭或厂商为交易的目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人们收入和支出的非同步性。如果收入和支出时间是完全同步的,就不会需要有闲置的货币放在手边。如人们货币收入常是按月、按季、甚至按年获得的,但支出都是经常不断的,这就产生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二是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指人们为应付意外事故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如人们为应付疾病、工伤事故和其他不测事变而需要留些货币在身边。
三是投机性需求,指由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入而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例如,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时,需要及时买进债券,以使以后卖出时得到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对货币的投机需求。
25,怎样理解预防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
答,当收入水平上升时,人们需要较多货币作预防不测之用,也有能力积累较多货币作预防用。但为预防需要而持有的货币越多,牺牲的利益或者说损失利息收入也越多。因此,预防性需求也是利率的减函数,但在一般情况下,预防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而变动的两不太大,
因而只把它看作是收入的增函数。
26,除了利率的变化,还有什么因素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
答,?凯恩斯的理论认为,除了利率的变化,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需求,人们收入越高,他想持有的货币越多,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除了利率的变化,以下一些因素也能带来货币需求和收入之间关系的变化:
第一,货币交易需求很多发生于购买金融资产,而不是商品和劳务,而金融资产(如股票)的交易量并不一定与收入变化同方向变化。例如,人们预期股市要上扬或下跌,交易量可能大幅增加,这时货币需求量的变化不一定与收入成正比。
第二,交易不一定需要货币,信用方式支付就可以大大减少对现金或活期存款的需求。
第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可以大大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大大促使货币对收入比率下降,即降低货币需求。
27,什么叫,流动性陷阱,?
答,凯恩斯指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即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会增加,然而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临界程度时,即债券价格上升到足够高度时,人们购买生息的债券会面临亏损的极大风险,
这时,人们估计,如此高的债券价格只会下降,不会在上升,于是他们就会不肯再买债券,而宁肯保留货币在手中。在这样情况下,
货币供给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再向下降低,因为人们手中即使有多余的货币,再也不肯去买债券,从而不会使债券价格再上升,即利率不会再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就说经济正处于“流动性陷阱”之中。这时实行扩张货币政策就对利率和投资从而对就业和产出不会有效果。
28,什么叫基础货币或货币基础?
答,基础货币( Monetary Base)又译为货币基础,指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基础货币是银行体系乘数扩张,
货币创造的基础。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供应或收缩基础货币时,
通过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创造或收缩过程,可使市场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或收缩,因此,基础货币是一种活动力强的货币,具有高能量,故又称“强力货币”或者“高能货币”( High-Powered
Money)。例如,当公众将 100美元现金存入银行时,若法定准备率为 20%,则在没有超额储备及存款中没有现金漏出情况下可使存款派生到 500美元,同样,若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增加 100美元准备金,
同样可有 500美元派生存款。
29,政府参与银行系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政府参与银行系统的两个主要原因或者说目的是:
第一,保护消费者,即保护储户的资金安全,如规定法定准备率,组织存款保险,使储户放在银行里的钱得到完全保障;
第二,稳定经济活动水平,如利用货币政策稳定经济。
30,什么是通货 — 存款比率?它是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通货 —— 存款比率指公众手持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比率,简称通货比率。这一比率主要由公众支付习惯决定,也受从银行取得现金的便利性影响,当十分容易从银行取得现金时,个人就不会多持现金。
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以下一些因素也会影响通货 —— 存款比率,
一是开设活期存款账户的成本,成本提高时,这一比率也会提高;
二是隐蔽性交易的规模和程度,为逃避税收的隐蔽性交易增加时,
这一比率也会提高;人们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偏好。由于现今最具流动性和安全性,因而这一比率随流动性偏好增强而提高。
通货 —— 存款比率是货币乘数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这一比率提高,货币扩张乘数会越小。
31,为什么货币乘数会随市场利率水平而提高,随贴现率提高而下降?
答,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持有准备金的机会成本上升,
因而会降低准备率,从而提高货币乘数。贴现率提高,
银行会增加超额准备金,从而使准备率提高,并使货币乘数变小。
32,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有些什么优点?
答,?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和银行承兑票据,从而调节货币存量的一项业务活动,
其目的一是要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目的。
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有以下为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一是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向贴现政策那样中央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二是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三是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率调整的精确性;
四是不像法定准备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率及贴现率不是那样可以轻易变动),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业务容易逆转。
33,按照资产组合理论,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机制是什么?
答,?按照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机制是:货币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 股票价格上升企业更多投资。 而凯恩斯的观点是,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成本下降,投资需求增加。显然,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与凯恩斯理论有差别。
34,假定名义货币存量为 1000亿美元,试问价格水平下降 20%及上升 20%时,实际货币存量变为多少?
答,价格水平下降 20%时,亿美元,即增加 25%;价格水平上升 20%时,亿美元,即减少 16.7%。
12508.01000PM
3.8332.11 0 0 0PM
35,政府若想刺激经济却不改变预算赤字规模是可能的吗?
答,可能的。由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因此增加一笔政府购买性支出,同时增加一笔数目相同的税收,预算赤字规模没有变化,
但收入还是增加了,其增加量等与这笔购买性支出(或增税数目)乘以平衡预算乘数。
36,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如何计算出来?它比实际赤字高还是低?为什么?
答,充分就业预算赤字是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上出现的赤字。在经济繁荣时,实际赤字和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大致相等,经济衰退或萧条时,实际赤字大于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因为经济不景气时,政府的所得税收入会减少,但支出尤其是如失业救济金等转移支付会增加,从而实际赤字会上升,超过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37,为什么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即投资的利率系数 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答,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在 IS— LM模型中,投资的利率系数 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38,用 IS— 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
答,
图 38.1a 财政政策在古典的 LM区域无效
o
Y0 Y
r LM
IS'
IS
图 38.1b 货币政策在古典的 LM区域内十分有效
o
Y0 Y
r LM
IS
Y1
LM'
按西方经济学家观点,由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呈反方向关系,
因而 LM曲线向右上倾斜,但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时,因保留闲置货币而产生的利息损失将变得很大,而利率进一步上升将引起的资本损失风险变得很小,这就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完全消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利率很高,意味着债券价格很低。当债券价格低到正常水平以下时,买进债券不会再使本金受到因债券价格再跌的损失,因而手中人和闲置货币局可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再让它保留在手中,这就是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的意思。由于利率涨到足够高度使货币投机需求完全消失,货币需求全由交易动机产生,因而货币需求曲线从而 LM曲线就表现为垂直线形状。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是由交易动机产生,只和收入有关,而和利率波动而产生的投机需求无关,这时古典学派的的观点,因此垂直的 LM曲线区域被认为是古典区域。
当 LM成垂直形状时,变动预算收支的财政政策不可能影响产出和收入,相反,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则对国民收入有很大作用,这正是古典货币数量轮的观点和主张。因此,古典学派强调货币政策作用的观点和主张就表现为 IS曲线移动(它表现财政政策)
在垂直的,LM曲线区域及古典区域不会影响产出和投入(见图
38.1a),而移动 LM曲线(它表现为货币政策)却对产出和收入有很大作用(见图 38.1b)。
为什么 LM曲线为垂直形状时货币政策极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呢?
这是因为,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时,如果政府采用膨胀性货币政策,这些增加的货币将全部用来购买债券,而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样,增加货币供给就会导致债券价格大幅度上升,而利率大幅度下降,使投资和收入大幅度增加,因而货币政策很有效。如图 38.1b。相反,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完全无效,
因为支出增加时,货币需求增加会导致利率大幅度上升(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小,几近于零),从而导致极大的挤出效应,因而使得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效果极小,如图 38.1a。所以古典主义这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而否定财政政策作用。
图 38.2a 财政政策在 LM的凯恩斯区域极有效
o Y0 Y
r
LM
IS'IS
图 38.2b 货币政策在 LM的凯恩斯区域无效
o Y0 Y
r
IS
LM'
Y1
LM
LM
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呢?因为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货币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基地表示债券价格极高),
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灵活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从而 LM曲线呈水平状。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翼,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生“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这可以在图 38.2a上得到表现,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在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持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
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
,因此货币政策无效,这可以在图 38.2b上得到表现,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39,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混合? 运用
IS— LM图形表达你的政策建议,
答,图 39中 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 LM1移至 LM2,利率由 r1 降至 r2,与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 IS1 左移至 IS2,国民收入维持在 Y1水平。在上述行为中,私人投资增加了,而私人消费部门相应下降了。
r
r1
r2
r3
LM1
LM2
IS1
IS2
E1
E2
E3
O Y1 Y
图 39 混合政策的抉择投资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则政府扩张财政使利率上升时对私人投资的“挤出”就越多,从而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在 IS— LM模型中,投资的利率系数 d越大,IS曲线越平缓,这时,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40,试分析引起,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情况

答,?一般而言,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这时,政府增加支出,会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变动敏感程度,其中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是决定性因素。由于“挤出效应”与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反方向变动,从而如果 LM曲线呈垂直状态(即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 h等于零),则 IS曲线向右移动,或讲政府增加支出,会导致完全的挤出效应,见图 40。
IS 曲线移至 IS1,利率由 r1升至 r2,国民收入没有变化为 Y*,这表明政府支出已完全挤占了私人投资。
r
r2
r1
O
IS1
IS
LM
Y Y
图 40 完全挤出
41,假定经济起初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使消费向投资方面转化,但要使总需求不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试问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混合? 试用 IS— LM图形表示你的政策建议 。
答,可用通货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
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所得税或减少转移支付,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会减少消费,而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会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这种政策可用 IS— LM图形表示如下,IS左移至 IS'表示紧缩财政,而 LM右移至
LM'表示货币扩张,利率从 r1降为 r2,而总需求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r
r1
r2
O
IS
IS'
LM
Yf Y
图 41
LM'
42,如果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政府特别关心富人在近年蒙受的损失,那么,政府更喜欢用什么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
答,降低个人所得税会降低富人纳税等级,增加他们收入,
从而刺激消费,减免公司税收也可以增加富人收入,因为公司红利和股息的增加主要由富人获得,于是公司税减免既可刺激消费,也可刺激投资。
43,选择政策工具时为什么必须首先考虑这种政策达到目标的有效性?
答,选择任何一项政策工具是首先要考虑这项政策能否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例如,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采取扩大货币供给,鼓励银行给企业多贷款以增加投资,但如果厂商对前景不看好,厂商还是不愿多投资。在如,政府减税想刺激消费,但如果人们在经济不景气时信心不足,只把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用来增加储蓄,就达不到刺激消费的目的。
44,各种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和速度会有何差别?
答,不同的政策工具被贯彻执行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如果要减税,必须通过国会立法,这也许会经过长时期的争论才能决定,相反,如果中央银行要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或许只要一次会议讨论就可立即执行,在公开市场上吞吐一批国债就可实现,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更大的时滞。
45,什么是规则与斟酌使用的争论?
答,?规则与斟酌使用(相机抉择)的争论是指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要不要以及如何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争论。
货币主义代表人物米尔顿 · 弗里德曼认为,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稳定性,国家干预的需求管理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因而政府只要采用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即按一固定比率增加货币供给,稳定币值与物价,就可以为市场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环境,消除严重的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样,政府开支也应被限制在国民收入中一个固定的比例,这样可消除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让未来政策进成为人们知道,不用与政府斗智。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没有力量迅速自我调整保持充分就业,
政府有必要也能够为稳定经济发挥作用,而没有必要也不应当把自己局限于固定的规则,而应采用斟酌使用的政策:当经济萧条,失业率太高时,扩大总需求;当经济过热,通胀率太高时,紧缩总需求 。 至于与政策改变相联系的不确定性,实际上是不可能消除的 。
即使政府承诺实行不变的规则,当经济情况改变时,政府也只得放弃这种承诺 。 面对迅速变化的经济,想实行不变的规则,是根本行不通的 。 例如,20世纪 80年代美国货币流通速度出人意料降低时,
如果按不变比率来扩大货币供给的话,很可能使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 。
46,如何将总供给曲线与厂商的供给曲线联系在一起?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答,市场供给曲线是一个行业中所有单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总和,市场供给曲线是通过将每一价格水平上每个厂商愿意供给的产量加总形成的。经济中的总产出是所有不同产业产出的总和。因此,总供给曲线是把不同行业的市场供给曲线水平加总而形成的。由于每个厂商必须在一定价格水平之上才开始生产(供给产品),低于此价格,
厂商不会生产。在该价格水平上,有一个最小规模的产量。当价格超过这一起码价格水平时,价格越高,厂商生产会越多,因此,供给曲线会表现为向上倾斜,直到生产能力饱和为止,超过饱和生产能力后,价格再提高,再不能增加产出。这时候,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直线。因为由这些特点,因此总供给曲线有如下特征:在低产出水平上,相对平缓,在高产出水平上,相对陡峭。
47,降低工资对总需求和总供给有何影响? 价格降低对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有何影响?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经济调整有什么含义?
答,
xP
产品价格下降会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劳动的需求由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决定,边际产品价值 。因而产品价格下降时,下降,劳动需求下降),这导致工资下降,工资下降有可能使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总需求曲线左移,结果可能产生一个价格水平降低而产出相对不变的新均衡。
xlL PMPVM P
LVMP
降低工资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工资较低时,对于任一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品(产品价格既定,工资低即成本低从而利润高)。但降低公司就是降低人们收入并进而降低消费需求,从而会使总需求曲线左移。
53
初级宏观经济学分析讨论题 Ⅰ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