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习题指南 一、概念题 1.将A列的概念与B列的解释连接起来(将B列的代号填入A列名词后的括号中)。 A B  发展中国家( ) 1.价格被人为地控制在市场出清水平之下,导致短缺。  新兴工业化国家(NIC)( ) 2.包括各种各样的经济模式,从国有产业的民主福利国家到市场的放松管制和私有化。  人口统计上的转移( ) 3.国家试图自给自足,用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人才外流( ) 4.从指令型到市场体系的完全的、迅速的转移。  基础设施( ) 5.由国家拥有和运营的产业。  贫穷的恶性循环( ) 6.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欠发达国家是指那些必须要开发出更多优势的国家。  落后假说( ) 7.与工业化国家相比,某国具有较低的实际人均收入,也称为LDC(欠发达国家)。  进口替代( ) 8.向市场经济逐渐地、谨慎地过渡。  外向型经济( ) 9.如何生产、生产什么和为谁生产,这3个问题是由政府机构来决定的。  自由市场绝对论( ) 10.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人口不断增加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相对稳定的转变。  亚洲有管理的市场模式( ) 11.国家计划在产业发展中的优先权。  社会主义( ) 12.是“发展中国家”,但它最近辉煌地、成功地增长了。  指令型经济( ) 13.社会分摊资本  国有产业( ) 14.受管制的经济,经营亏损由政府补贴来弥补,因此不会导致破产。  非自愿工业化( ) 15.政府极少参与的自由放任的经济。  被抑制的通胀( ) 16.政府监督和市场压力都很大的经济体系。  软预算约束( ) 17.加强使一国陷于贫困的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增长率和低生产率的障碍。  渐进式改革( ) 18.通过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开发国外市场及刺激出口保障进口的发展战略。  休克疗法( ) 19.欠发达国家的有智之士被吸引到工业化国家接受教育和培训,当完成学业以后,他们并不返回祖国时发生的现象。   2.将A列的概念与B列的解释连接起来(将B列的代号填入A列名词后的括号中)。 A B  经济增长( ) 1.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位工人占有的资本量(或称资本/劳动比率)增加的过程。  社会分摊资本( ) 2.某项发明或革新,它并没有对各元素的相对需求或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技术变革( ) 3.某项发明或革新,它对资本需求的减少量比对劳动需求的减少量多,这使工资较之利润增加得更快。  新古典增长模型( ) 4.自然失业率下的实际GDP水平。  资本--劳动比率( ) 5.某项发明或革新,它减少了对劳动的需求,增加了对资本的需求,与工资相比,这使得利润上升得更快。  资本深化( ) 6.等于产出的增长减去加权后投入总和的增长。(这是技术变革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但是不要将这个定义与技术变革对应起来。)  总产出函数( ) 7.一国实际的、潜在的GDP或产出的扩张。  长期的稳定状态( ) 8.资本品的美元总值除以工人的数量,或者是每个工人的资本占有量。  节省劳动的发明( ) 9.一种将促进已知增长趋势的各组成部分的贡献分离开来的方法。  节省资本的发明( ) 10.生产或引进新产品,使得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能得到更多的或经过改良的产品。  中性的发明( ) 11.本概念所讲的是一种长期均衡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假定技术条件不变,资本深化停止了,而资本收益、实际工资和利率也是不变的。  增长核算( ) 12.投资于政府承建的国家基础设施,这优先于私人部门并为其发展设定了框架。  全要素生产率( ) 13.投入两种要素:资本和劳动,只生产一种同质产品的模型。  潜在GDP( ) 14.将国民总产出与技术和国民总投入联系起来。   3.下表的A列是一些经济学家的名字,B列是他们的主要理论观点。请为各经济学家找出与之匹配的理论观点(将B列的代号填入A列的括号中)。 A B  F·哈克特( ) 1.提倡迅速从指令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休克疗法”。  T·马尔萨斯( ) 2.指出一国相对落后会对其发展有所帮助。  马克斯·韦伯( ) 3.领导着一群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国家推行激进式经济变革而不是渐进式改革。  曼克尔·奥尔森( ) 4.推行农业集体化计划,并推动初级工业化。  亚历山大·格申克龙( ) 5.认为所有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内含于其中的劳动决定的,资本主义必然会走向社会主义。  卡尔·马克思( ) 6.认为一国人口的增长将超过其食物生产能力的提高。  约瑟夫·斯大林( ) 7.认为当一国的决策机构日益僵化,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变革时,这个国家就开始衰落了。  杰佛里·萨克斯( ) 8.信仰物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应享有由其带来的好处。  尹戈尔·盖达尔( ) 9.强调“新教的伦理道德”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   4.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正致力于经济发展,但不同国家所选择的经济发展理论和发展策略各不相同。请为A列的国家在B列中找出与之相应的描述(将B列的代号填入A列的括号中)。 A B  韩国( ) 1.1990年,J·萨克斯说服该国政府采用“休克疗法”,进行激进经济变革。  印度( ) 2.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国家不得不把它所有的出口收入用于偿付外债利息。  意大利( ) 3.外向型的新兴工业国家。  玻利维亚( ) 4.在经济改革中,既尝试过渐进式改革,也采用过“休克疗法”,但目前它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国( ) 5.工业化国家。  波兰( ) 6.低收入国家。  俄罗斯( ) 7.建立了“经济特区”,在所有制方面采用多种形式。   二、填空题 1. 被定义为每小时劳动的产出。 2. 把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联系起来。 3.一个国家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铁路构成它的 。 4.经济学家把人的教育和技能称为 。 5.每一工人资本的增加叫做 。 6.为某一特定目的(比如说大学学费)而储蓄,叫做 。 7.根据 ,资本的连续增加导致每一工人产出较少增加。 8.家庭为预防紧急事件或疾病的储蓄称为 。 9.经济学家们利用 来发现技术进步的程度。 10. 的倡导者们寻求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政策。 11.经济学家把世界上的那些穷困国家叫做 。 12.新近从贫穷状态进入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和香港,被称为 。 13.新种子的开发、化肥和在20世纪60—70年代带来欠发达国家农业产出增长的农业实践被称为 。 14.在许多欠发达国家,存在着 ,它是指贫穷的农村部门和相对更先进的城市部门的区别。 15.一个国家的道路、港口、桥梁和法律制度构成了它的 。 16. 是一种政府借以鼓励出口、刺激经济增长的战略。 17. 是一种强调以国内产品替代进口品以发展自给自足经济的战略。 18.具有庞大数量之失业或就业不足人口的经济现象被称为 。 19. 是指用来获得政府优惠的活动,例如进口许可证或获得外汇。 20. 是最为重要的国际机构,它向欠发达国家提供借贷资金以帮助其经济发展。 三、判断题 1.生产率衡量每一单位资本货物的产出。 2.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缓慢的。 3.美国的生产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4.收益递减规律认为技术进步必定带来未来更慢的增长。 5.资本深化是指每单位资本下工人数目的增加。 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资本收入的税收上升了。 7.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处于黄金储蓄阶段的人口群体数量下降。 8.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包括它的道路、桥梁、下水道系统和机场。 9.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在近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10.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11.美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强项是它的初级学院和州立大学。 12.以把工人转换到生产率较高的出口部门的方式,可增加国际贸易,从而提高一国的生产率。 13.通过较高的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每个人都可以从每一次技术进步中获益。 14.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用于劳动力和资本的增加所达到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所达到的增长之间的区别。 15.市场激励可确保诸如热带雨林和全球性的环境得到保护。 17.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工业化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被缩小了。 18.在欠发达国家集中的第三世界中,一个成功的故事就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崛起,比如新加坡和台湾地区。 19.预期寿命的增加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已经造成许多欠发达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 20.在贫穷的国家中,农业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经常占GNP的80%。 21.欠发达国家比美国的人均资本要少得多,因为他们的储蓄率很低。 22.欠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的缺位,阻止有限的资本供给找到能够发挥其最具生产率效应的用途。 23.土地改革是把农业土地让渡给那些在土地劳动的人们。 24.不平等能够以引向政治不稳定和外国投资之不利环境的形式来阻碍发展。 25.佃农耕种制向佃户们提供了努力劳动和保持土地之生产力的良好激励。 26.中央计划使得发展中国家在一个单一而相互关联的发展战略中协调所有相关活动。 27.一个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就是它的法律制度。 28.出口导向战略的困难是保护国内低效率的生产者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 29.进口替代的一个难题是一旦贸易壁垒被强制实施,就难以消除它们。 30.成功的东亚经济已经取得了很高的增长率,但是这已经导致了极端不平等的代价。 31.教育妇女会导向较低的生育率,因为随着她们的教育带来更高的工资,把时间花费在生养孩子上面的机会成本在上升。 32.在E·多马的理论中,只有当投资的变化率等于所要求的变化率时,经济系统才能处于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均衡状态。 33.每当发生净投资时,产出水平必然增长,以使全部生产能力得到持续的利用。 34.净投资所增加的生产能力将投入使用,不管总需求是否增加。 35.E·多马的必需的增长率是指为了与生产能力的增长相等,总需求在整个时期内必须保持的增长率。 36.在E·多马的模型中,为了获得均衡,现期的投资量必须小于前期的储蓄量。 37.我们可以批评E·多马过多地强调了加速数的作用;而R·哈罗德却走向相反的极端,过多地强调了自发的投资。 38.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总供给将超过总需求。 39.R·哈罗德的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40.在经济持续地经历着失业的情况下,要使实际的和有保证的增长率相等是不可能的。 41.经济增长主要与经济中生产潜力的增长及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的程度有关。 42.经济增长的目标可以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实现。 43.现在经常提出的问题并非是经济增长是否可取,而是是否可能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 44.经济增长的部分社会成本是:污染、毁坏农田、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以及迅速地耗尽重要的自然资源。 45.经济增长的世界末日式模型断言:如果没有大幅度的生产和消费的变化,则将出现一个突然的经济崩溃。 46.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由于持续的技术进步,国家总是能够以一个迅速的速度增长。 47.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尤其认为,利润总是大得足以证明额外的投资是有道理的。 4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9.产出增长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技术变化率。 50.人均产出水平和资本——劳动比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 51.黄金律(the golden rule)说的是人均最大产出对应的储蓄率。 52.产出增长率趋势并不完全取决于储蓄率。 53.人均消费在资本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时最大。 5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拥有生产资料。 55.在混合经济中,大多数决策依赖于市场,但是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 56.卡尔·马克思领导了1917年的俄国革命,建立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国家。 57.在中央计划制度下,重要的决策是在企业中作出的。 58.在苏联形式的经济中,激励是通过强力而提供的。 59.在苏联形式的经济中,几乎没有工作的流动性,但存在着隐性失业。 60.苏联追求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计划。 61.苏联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几乎消灭了经济不平等。 62.虽然社会主义经济失去了有效的生产竞争,但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环境。 63.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验是一个失败。 64.在苏联形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官僚主义者缺乏作出有效决策的所需要的信息。 65.在市场社会主义中,在投资决策时价格取代了计划。 66.工人自治企业没有什么雇佣更多工人的激励。 67.从社会主义转向更加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已经引起价格的上升。 68.私有化是指消除价格控制并且把定价的职能返还给私有企业的过程。 69.经济增长主要与经济中生产潜力的增长及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的程度有关。 70.现在经常提出的问题并非是经济增长是否可取,而是是否可能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 71.经济增长的部分社会成本是——污染、毁坏农田、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以及迅速地耗尽重要的自然资源。 72.为了缩小与富国之间的人均实际GNP的差别,穷国就必须达到并维持高经济增长率。 73.最迅速的经济增长总是与国际贸易不相关。 74.通胀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率必定也高。 75.外援总是使受援国经济增长迅速,人均收入增加。 76.R·哈罗德的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77.如果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率,则总供给将超过总需求。 78.产出增长率只取决于技术变化率。 79.人均产出水平和资本—劳动比率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 80.产出增长率的趋势完全取决于储蓄率。 81.人均消费在资本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时最小。 82.在一个充分就业、不断增长的经济体系中,如果储蓄水平不断增长,那么投资水平必须不断增长才能保持充分就业水平。 8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高的平均储蓄倾向导致较低的增长率,所以,人们应该扩大消费,减少储蓄。 84.人均GNP的持续增长,主要是因为经济资源得到不断发现。 85.每当发生净投资时,产出水平必然增长,以使全部生产能力得到持续利用。 86.在E·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只有当投资的变化率等于所要求的变化率时,经济系统才能处于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贷紧缩的均衡状态。 87.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资本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88.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89.提出经济增长极限论的那些经济学家,对于某些资源将被耗尽的判断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的。 四、选择题(Ⅰ) 1.生产率是: A、来自边际工人的额外产出; B、产出除以工作小时;C、每小时劳动的产出;D、生产下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工人数量;E、产出除以总投入的数量。 2.美国生产率的增长速率, A、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加速增长;B、在整个20世纪几乎一直不变; C、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明显放慢;D、在整个20世纪一直稳步增长; E、在80年代大幅度下降。 3.在整个商业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速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下降,但在经济开始复苏时上升得比产出快; C、当经济进入衰退期时上升,但在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经济衰退时期增长更快,因为产出比就业下降的幅度小; E、有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速率增长,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4.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货物的积聚;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C、对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D、技术进步; E、上述所有答案。 5.资本深化是指: A、每单位资本所增加的工人数目;B、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增加; C、每一工人工作资本的减少;D、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重新配置;E、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 6.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积聚更多资本时,产出 增加。 A、以与资本增长相同的速率; B、以比资本增长更慢的速率; C、以比资本增长更快的速率; D、只有在新工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才; E、只有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了新的更好的技术时才。 7.为退休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8.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聚的储蓄叫做: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预防性储蓄;D、遗赠储蓄; E、永久性收入储蓄。 9.根据生命周期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率低的原因是: A、退休人口数量减少了;B、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增加了;C、处于黄金储蓄阶段(45-65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D、人口整体增加了;E、处于黄金储蓄阶段(21-44岁)的人口数量减少了。 10.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革, A、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D、以减少税后真实收益对储蓄比率的方式削弱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力。 11.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下列何者不会增加投资?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朝着基础设施投资方向移动;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使用IRAs一类的税收政策; E、上述各项均可增加投资。 12.生产函数显示 之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与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真实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与产出。 1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充足的,但商业投资水平低;B、是不充足的,但被商业投资的高水平所抵消;C、是不充足的,并且使得商业投资低水平的效果更加恶化;D、是很低的,因为税收变革使得它更加昂贵;E、是充足的,与商业投资水平相同。 14.人力资本是指: A、个人所拥有的资本货物;B、旨在提高个人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力; D、每小时劳动的产出;E、工人们在工作中所使用的资本货物。 15.下列何者不是美国教育制度的长处? A、缺少对低年级学生的早期追踪;B、初级学院与州立大学相对开放的制度;C、研究型大学;D、学生在选择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所占的高比例;E、上述各项均为长处。 16.取消电讯管制和扩展国际贸易将, A、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B、提高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C、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高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D、降低整体生产率,因为生产率低于这些部门的平均生产率; E、使整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17.技术变革, A、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B、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使用额外的资本货物;C、移动生产函数,使得同样数量的投入生产出更多的产出,但除非雇佣额外的工人;D、提高资本的生产率,但不提高工人的生产率;E、提高生产率,但不移动生产函数。 18.把不能以劳动力和资本增加来解释的经济增长部分归于技术进步的方法叫做: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部分生产率分析;C、资本深化; D、资本拓宽; E、可持续发展。 19.经济产出的增长等于: A、它在生产率上的增长;B、它在劳动力和资本积聚方面增长的数目; C、它在劳动小时和生产率上增长的数目;D、劳动的边际产量乘以劳动的小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资本存量;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来自国外的资本净流入的数目。 20.可持续发展是指没有 的增长。 A、过剩的技术进步; B、过剩的人口增长;C、过剩的资本投资; D、过剩的自然资源占用; E、上述各项。 21.在政府掌握主动权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经济发展区域,会有如下现象: A、保持均衡增长; B、支持重工业发展;C、把必要资源由集中于农业转为集中于工业;D、提供社会基础资本;E、以上都不对,因为不存在总是需要政府干预的经济区域。 22.近几年来,许多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由于增强了营养,出生率急剧上升;B、在延长人的寿命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老年人的寿命平均延长了5至10年;C、婴儿死亡人数和疾病死亡人数显著减少;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量移民涌入这些国家;E、结婚年龄提前,导致出生率显著上升。 23.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当发展中经济增加总产出时,预期“规模报酬递增”通常是合理的; B、通常,单个企业不可能投资于社会基础资本,不管这些项目有多重要; C、任何一个发展中经济要取得成功,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 D、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护进口替代工业未必是个明智的选择; E、在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过度储蓄都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24.当一国发展经济并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时,下面哪一项可能发生? A、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少;B、它的出口总额趋于上升;C、它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进口越来越多;D、它将更多地从欠发达国家进口商品;E、它的进口总额趋于上升。 25.“社会基础资本”是指: A、在某一特定自然资源能够实现收益以前所投入的资金;B、以从国外筹集资金为特征的投资项目;C、被人们认为具有最高净生产率的投资项目;D、某些投资项目,与由私人企业筹措的项目不同,其投入资金是由国家筹集的;E、一种资本投资,其数额不会随国民产出的增加而变化。 26.可作为“社会基础资本”例子的是: A、农业电气化项目; B、国家筹资组建的医院和学校;C、国内运输系统的完善; D、以上各项都是;E、A和B是,C不是。 27.经济增长的一个绝对前提是: A、收入除满足消费外还有剩余,以促进经济发展;B、为制造业创造出大量剩余劳动力;C、发现并开拓一些内部经济;D、在文化上接受经济行为的自主经营原则;E、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排挤农业。 28.下面5句话中,有4句是说经济发展问题的,请问哪一句不是? A、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投资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但它们都投向低利润的项目,有的甚至流向与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不相符的项目; B、只要经济发展了,社会基础资本就会自发发展到充足的水平; C、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取得一些进步后,常常会随之进行政治改革; D、我们知道,许多欠发达国家拥有大量未开发的自然资源,要是它们能同时拥有可以有效利用这些资源的资本,其发展将指日可待; E、在贫穷的国家,尤其是农业国,常常有大量的劳工整天无所事事,因为他们根本无事可做。 29.欠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远低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一差距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A、对实行“自由经营”的欠发达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而对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来说,差距越来越大;B、这一趋势很难衡量,因为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习惯爱好以及气候条件各不相同;C、这一差距明显缩小了,很显然这是外向型经济的产物;D、对那些把投资集中于社会基础资本的国家而言,这一差距缩小了;E、这一差距基本上保持稳定,或许在某些区域扩得更大了。 30.人力发展指数: A、把社会指标和经济指标结合在一起,用来评价一国人力资源状况; B、与人均产出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C、受到了经济学家的批评; D、 以上各项都对; E、以上各项都不对。 31.在“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中: A、政府具有完全的或绝对的控制权;B、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免费的; C、消费者在市场上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力,但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由政府分派的;D、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十分有限; E、以上各项都不对。 32.“亚洲有管理的市场经济模式”: A、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成功; B、是由社会主义发展起来的; C、以上各项都对; D、以上各项都不对。 33.在社会主义经济中: A、工业是国有的; B、政府倾向于采用较高的累进税率;C、自由市场对其经济健康非常重要;D、以上各项都对; E、A和B对,C不对。 34.近50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增长发生于: A、西欧; B、北美; C、东亚; D、拉丁美洲; E、南美。 35.投资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因为它: A、可以使企业把注意力更多的投向新技术的开发和资本的筹措积累,而不是只关注当前的生产;B、可以吸引外资流入; C、可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产品;D、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可以为社会基础资本筹集更多资金;E、使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36.中国政府: A、成功地在企业间组织非市场竞争,以提高效率,促进增长;B、自1990年以来,已经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允许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并肩发展;D、对美国有巨额贸易逆差; E、限制“经济特区”的运行。 37.K·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指出: A、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值都源于生产它们的劳动; B、企业所有者获得的利润实际上应归工人所有; C、甚至在资本设备中也包含有劳动力价值; D、以上各项都对; E、A和B对,C不对。 38.对前苏联模式中的“软预算结束”的最佳描述是: A、它是抑制型通货膨胀的例证之一; B、它是指企业把政府给予的补贴用于弥补其经营性亏损; C、它是对无形商品——比如服务——的成本约束; D、它是对除军备外所有经济部门的预算约束; E、以上各项都不对。 39.以下对前苏联的描述中,你认为哪一句更确切? A、由于改革是渐进式的,所以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普遍要比以前富裕一些; B、在(前)卫星国中,渐进式改革要比“休克疗法”的效果更好; C、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与(前)卫星国相比要更艰难一些; D、以上各项都很确切; E、以上各项都不确切。 40.最近,计划经济发展模式日趋衰落,这是因为: A、许多实行计划经济的欧洲国家经济萧条;B、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取得成功;C、以上各项都对; D、只有B和C对。 41.假定农产品生产只需要两种投入:劳动和土地,而且可供耕种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而劳动力数量是可变的。如果为了增加产出量而增加劳动投入,收益递减规律就会起作用,而且: A、劳动-土地比率上升,而土地-产出比率下降; B、劳动-土地比率和土地-产出比率都会下降; C、劳动-土地比率和土地-产出比率都会上升; D、劳动-土地比率下降,而土地-产出比率保持不变; E、劳动-土地比率上升,而土地-产出比率保持不变。 42.在简单的劳动价值论中,对产品的需求具有以下作用: A、和在其他理论中一样,它与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价格; B、在价格决定中,它对供给起支配作用,但不能影响生产和消费的数量; C、它决定生产与消费的数量,但不能影响价格; D、它对价格和生产与消费的数量都没有影响; E、它在决定价格和生产与消费的数量时,都对供给起支配作用。 43.迄今为止,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可以用多个要素进行解释,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 A、资本存量的深化; B、技术变革; C、资本存量的广化; D、运用刺激经济增长的财政、货币政策; E、工人劳动技能的提高。 44.如果劳动和其它投入基本固定,生产中使用的资本数量增加了,且资本—产出比率为常量,那么, A、资本—劳动比率一定下降了; B、资本价格一定下降了; C、收益递减规律一定在起作用; D、一定有技术进步; E、总产出一定下降了。 45.在没有技术变革的情况下,资本深化最终会; A、提出资本-产出比率;B、降低资本-产出比率; C、使产出数量增加,而且增加的比例大于资本增加的比例; D、使产出数量增加,而且增加的比例等于资本增加的比例; E、增加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 46.“资本深化”的含义是: A、相对于劳动力规模而言的资本存量增加;B、引进体现技术变革的新的资本产品;C、资本的数量和生产率都发生了变化,使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增加;D、资本生产率提高,使总的资本存量减少了,或至少没有增加;E、以上各项都不对。 47.如果认为资本是唯一可变的投入,那么收益递减(没有技术变革)意味着: A、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必然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增加; B、资本--产出比率必须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下降; C、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必然随着产出的增加而减少; D、资本-产出比率必然随着产出的增加而上升; E、根据定义,产出增加时,资本-产出比率保持不变。 48.如果一国的资本-产出比率即使在资本深化的过程中也不断上升,那么: A、该国资本所有者在总产出中拥有的份额不断上升;B、经济还没有达到资本收益递减阶段;C、资本的边际实物产出一定已经为零;D、一定存在着技术进步,它使资本的生产率提高了;E、考虑到资本生产率,收益递减规律一定在起作用。 49.在经济学里,“资本形成”特指: A、 购买任意新产品; B、净投资; C、借入资金; D、出售任意新证券; E、以上各项都不对。 50.下面哪一项体现了过度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 A、 地球气候变暖; B、森林过度砍伐; C、物种灭绝; D、以上各项都对; E、只有A和B对。 51.罗伯特·索洛创立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A、分析潜在产出的增长;B、假设经济是完全自由竞争的; C、引入资本增长和技术变革,扩充了早期增长模型; D、以上各项都对;E、以上各项都不对。 52.在R·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技术变革扮演着什么角色? A、当不存在资本深化时,技术变革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B、技术变革并不十分重要,只有资本深化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C、如果不存在技术变革,收入和工资最终会稳定不变; D、技术变革在T·马尔萨斯的模型中显得更重要一些; E、新古典增长模型没有论及技术变革。 53.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型没有论及技术变革: A、没有在早期的模型中那么重要; B、也许是个外生变量; C、更多地提高了资本生产率而不是劳动生产率; D、本身就是经济体系的产出;E、以上各项都对。 54.以下各项描述了目前各工业国经济增长的趋势,其中哪一项是错的? A、国民产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B、资本深化; C、实际利率上下波动,尤其是经济周期中; D、工资和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下降; E、资本-产出比率下降。 55.生产率减速可以归因于: A、 资本存量的下降; B、能源价格的上涨;C、严厉的环境管制; D、以上各项都对; E、只有B和C对。 56.自1900年以来,美国的资本存量: A、增加了7倍,而且收益递减规律使资本-产出比率显著降低; B、增加了9倍,而且收益递减规律使资本-产出比率显著提高; C、和劳动力以相同的比例增长,因此,收益递减规律没有起作用; D、增加了2倍,而且收益递减规律使资本—产出比率显著降低; E、增加了7倍,但由于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资本—产出比率没有得到显著提高。 57.自1900年以来,工资和薪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 A、显著增加;B、几乎保持不变,仅显示出极轻微的上升趋势; C、显著下降,只有二战期间和二战刚结束时例外; D、在1930年以前稳定地小幅上升;在1930-1945年(包括二战)保持不变;1945年以后,显著下降;E、以上各项都不对。 58.生活在欠发达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有多大? A、1/4; B、1/2; C、3/4; D、1/3; E、1/6。 59.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 的国家之间,收入差距已经 。 A、高收入,扩大了; B、高收入,缩小了; C、高收入与低收入,扩大了; D、高收入与低收入,缩小了; E、答案B和C。 60.绿色革命是指, A、对欠发达国家环境之关注的扩大; B、IBRD通过借贷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援助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成功;C、面向欠发达国家的、新生的农业技术的开发与扩展,带来了产出的巨大增长;D、欠发达国家中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统计方面的进展;E、上述均不是。 61.发达国家的农业, A、使用比欠发达国家更大的农庄;B、每英亩比欠发达国家使用更少的工人;C、每英亩比欠发达国家使用更多的化肥;D、比欠发达国家机械化程度更高; E、上述各项。 62.佃农耕种制是指, A、欠发达国家中农业产出的很大部分要作为税收上缴的事实; B、IBRD在欠发达国家实施的、对农业收益配给食品运送的政策; C、在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研究中心之间分享技术诀窍; D、地主分享一部分农庄产出中的制度; E、农民把产出的一部分留出来扶持宗教机构的制度。 63.“二元经济”之术语是指,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一致; B、在欠发达国家中,男人和女人收入之间的不一致; C、在欠发达国家中,较高收入与较低收入的不一致; D、在欠发达国家中,农村与城市生活之间的不一致; E、在欠发达国家中,市场部门的高效率与政府的低效率之间的不一致。 64.在欠发达国家中,普遍的事实是, A、储蓄率低;B、因为资本供给的短缺,资本被非常集中地使用; C、因为资本存量如此之低,资本的边际收益比在发达国家高得多; D、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使得资本找不到它最具生产效率的用途; E、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外国投资。 65.80年代若干个欠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债务危机是由于 而引起的。 A、高利率; B、8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衰退; C、银行向外放贷时缺乏应有的慎重; D、美国政府的存款保险; E、上述各项。 66.在欠发达国家中,人口, A、是庞大的且受过良好教育的; B、下降是因为恶劣的医疗条件和微薄的食物供给; C、增长过于迅速,引起受过培训的工人供给过剩; D、增长过于迅速,但是受过职业培训的熟练工人太少; E、上述均不是。 67.在欠发达国家中,资本的低收益是 的结果。 A、资本短缺; B、资本的低供给; C、缺乏有效配置资本的市场; D、答案B和C; E、上述各项。 68.在欠发达国家中, A、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运转得不错; B、劳动力市场运转得不错,而资本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稀有的资本; C、资本市场运转得不错,而种族隔离与语言障碍阻止劳动力市场的运转; D、资本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都运转得不好;E、没有劳动力市场或资本市场。 69.阿瑟·刘易斯爵士(Sir Arlhur Lewis)主张,剩余劳动力通过( ) 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A、支持吸引外国投资所需之稳定环境的有力政府; B、保持低工资,此举导向高利润和高投资; C、通过高失业率阻止人口增长; D、向外移民并把收入花在国内; E、以低工资吸引外国投资。 70.出口导向的增长战略已经促进了( )。 A、农业,欠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B、以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商品; C、土地改革; D、出口产业以动态比较优势原则结成联盟,该原则是建立在技能、教育和技术之上的; E、政府控制生产以便使出口最大化。 71.用什么可以最好地描述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A、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不平等的程度较低; B、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不平等的程度最高; C、在不平等与发展步伐之间没有一致性关系; D、计划经济以较低的不平等程度迅速发展,但是非计划经济国家只有在不平等程度高时才能发展;E、计划经济以很高程度的不平等迅速地发展,但是非计划经济国家只有在不平等程度低时才能发展。 72.不平等将通过 来阻碍发展。 A、导向政治不稳定和不利的投资环境; B、扶持佃农耕种制的发展; C、导致政府强制实施高税率; D、迫使政府在食品补贴上支出而不是在投资方面支出; E、上述各项。 73.大多数经济学家, A、赞同由欠发达国家实行的中央计划,因为计划者可以更好地协调重大项目和各个方面;B、赞同由欠发达国家实行的中央计划,因为计划者具有关于项目是否成功的更好信息;C、对中央计划表示怀疑,因为计划者缺乏所需信息;D、看不出有进行任何计划的必要性;E、鉴于政策无效性的命题,故,既不把计划看作是有益的,也不把它看成是有害的。 74.寻租是指( )。 A、由佃农所进行的支付; B、由个人或组织从政府获得特别利益而进行的活动;C、吸引外国投资的宣传攻势; D、佃农们保留土地之行为的失败;E、上述均不是。 75.下列何者不是一国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A、道路; B、桥梁; C、港口; D、法律制度; E、上述均为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76.鼓励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之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这一战略称为, A、出口导向增长; B、中央计划; C、动态比较优势; D、进口替代; E、自由放任。 77.通过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商品,来鼓励国内市场发展的战略称为, A、出口导向增长; B、中央计划; C、动态比较优势; D、进口替代; E、自由放任。 五、选择题(Ⅱ) 1.在讨论生产率时,最经常用的是产量和以下某一选项的相对关系,该选项是: A、资本。 B、自然资源。 C、劳动。 D、政府投入。 E、土地。 2.生产率通常以 的产量来衡量。 A、每位工人。 B、每年。C、每周。 D、每小时。 E、每个厂商。 3.生产率通常衡量: A、工作时数的每单位变化所导致的单位产量变化。 B、每个工作时的产量。 C、雇用人数的每单位变化所导致的单位产量变化。 D、每位工人的产量。 E、厂商数量的每单位变化所导致的单位产量变化。 4.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 A、失业工人的数量,以及如果他们获雇用所能生产的产量。 B、就业工人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平均产量。 C、只取决于工作时数的增长率。D、只取决于每个工作时产量的增长率。 E、每个工作时产量的增长率及工作时数的增长率。 5.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时数的增长率及每个工作时产量的增长率。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增长率缓慢,90年代初仍保持低水平。其原因是: A、两种增长率均下降。 B、前一增长率下降,但后一增长率没有下降。 C、后一增长率下降,但前一增长率没有下降。 D、前一增长率加速,但每一工作时的产量降低。 E、后一增长率加速,但工作时数减少。 6.自1960年以来美国生产率的增长一直: A、在提高。 B、保持相对的稳定。 C、围绕长期平均水平波动。 D、未高于今天的水平。 E、下降。 7.截至1994年,美国生产率的增长是60年代的: A、1/4。 B、一半以下。 C、3/4。 D、同样水平。 E、2倍。 8.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产率的增长接近于 ;而自1974年以来一直是 。 A、2%,高于4%。 B、2%,高于3%。 C、3%,低于1%。 D、3%,低于2%。 E、4%,低于4%。 9.以下国家中,在1994年具有最高的实际人均GDP的是: A、法国。 B、意大利。 C、加拿大。 D、英国。 E、美国。 10.以下国家中,在1994年具有最低的实际人均GDP的是: A、德国。 B、加拿大。 C、日本。 D、英国。 E、美国。 11.某两国在开始时有相同的GDP,但分别以3%和2%的速度增长,30年后,具有较低增长率的国家的GDP将只是另一较快增长国家的: A、85%。 B、75%。 C、65%。 D、55%。 E、45%。 12.以下选项中有四项是有助于生产率的增长的,不属于这四项的是: A、储蓄及投资。 B、教育及劳动力的素质。 C、扩大劳动队伍的规模。 D、将资源从低效率部门重新配置到高效率部门。 E、研究与发展。 13.R·索洛估计,在20世纪,美国生产率提高中来自投资的部分占: A、1/8。 B、1/7。 C、1/6。 D、1/5。 E、1/3。 14.R·索洛在对生产率增长的研究中,将注意力集中在; A、减少人口增长。 B、技术革新。 C、改进教育系统。 D、对物质资本的投资。 E、人力资本的投资。 15.工人人均资本量的增加被称为: A、生产率。 B、资本深化。 C、收益递减。 D、资本宽化。 E、折旧。 16.资本深化是指: A、工人人均资本量的增加。 B、新投资品的生产。 C、增加的工人,他们使用现有的投资品。 D、经济中工作时数的增加。 E、增加的工人,他们使用添加的投资品。 17.以下选项中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是: A、利率的提高。 B、投资率的下降。 C、预算赤字的增加。 D、资本存量的增加。 E、消费支出的增加。 18.较低的储蓄导致: A、较低的利率,它将导致较低的投资。 B、较低的利率,它将导致较高的投资。 C、较高的利率,但它对投资没有影响。 D、较高的利率,它将导致较高的投资。E、较高的利率,它将导致较低的投资。 19.在一个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中: A、收入减储蓄等于投资。 B、投资等于储蓄。 C、消费等于投资。 D、消费等于储蓄。 E、收入减投资等于储蓄。 20.如果一个收入-支出模型考察的是没有政府的封闭经济,则其均衡条件是: A、储蓄等于消费。 B、消费等于投资。 C、储蓄等于希望的投资。 D、消费等于产出。 E、储蓄等于非计划投资。 21.在20世纪80年代,净储蓄占GDP的比例最低的国家是: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E、意大利 22.在20世纪80年代,净储蓄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E、意大利。 23.美国的净储蓄占其GDP的比例低于日本相应比例的 A、1/2。 B、1/3。 C、1/4。 D、1/5。 E、1/7。 24.当经济学家们谈及政府储蓄为正是,他们指的是: A、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即联邦预算赤字。 B、政府收入减去政府支出,即联邦预算盈余。 C、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即联邦预算赤字。 D、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即联邦预算赤字。 E、政府支出减去政府收入,即联邦预算盈余。 25.在美国战后总储蓄中,所占比例最小的部分是 A、家庭储蓄。 B、个人储蓄。 C、企业储蓄。 D、政府储蓄。 E、以上均不是。 26.战后美国的总储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是: A、家庭储蓄。 B、政府。 C、企业储蓄。D、政府储蓄。 E、以上均不是。 27.为满足某一特定需要(例如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而进行的储蓄称为: A、遗赠储蓄。 B、政府储蓄。 C、目标储蓄。 D、企业储蓄。 E、谨慎储蓄。 28.人们为预防未来突发事件而进行的储蓄称为: A、遗赠储蓄。 B、政府储蓄。 C、目标储蓄。D、企业储蓄。 E、谨慎储蓄。 29.某人为了在自己辞世后将财产转移给自己的后代而进行的储蓄称为: A、遗赠储蓄。 B、政府储蓄。 C、目标储蓄。D、企业储蓄。 E、谨慎储蓄。 30.目标储蓄是这样一种储蓄: A、应付被解雇的可能性。 B、满足某一特定需要。 C、用以将财产在自己辞世后转移给自己的后代。 D、预防个人突发事件。 E、应付个人需要医护的可能性。 31.谨慎储蓄是这样一种储蓄 A、用以将财产在自己辞世后转移为自己的后代。 B、满足某一特定需要。 C、用以购房。 D、预防个人突发事件。 E、用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32.遗赠储蓄是这样一种储蓄: A、用以将财产在自己辞世后转移给自己的后代。 B、满足某一特定需要。 C、用以购房。 D、预防个人突出事件。 E、用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33.以下选项除一项外,均为过去20~25年内个人储蓄下降的可能原因。这一例外是: A、为大学生提供贷款的计划的完善。 B、社会保障的完善。 C、保险的完善。 D、资本市场的完善。 E、税后实际收入的提高。 34.高速公路、机场、桥梁以及公用事业通常被称为: A、沉没成本。 B、政府企业。 C、基础设施。 D、资本深化。 E、资本宽化。 35.一种假说(理论)认为,工人人均资本品的数量越大,工人人均资本品的一个给定的增加值导致的人均产量增加值越小,这一例子属于: A、资本宽化。 B、乘数-加速数。 C、马尔萨斯陷阱。 D、收益递减规律。 E、资本深化。 36.下图表示联结人均产量与人均资本品数量的生产函数。在横轴上,从C2至C3的变化是与从C1到C2的变化一样的,然而,从Q2到Q3的增量明显小于从Q1至Q2增量。即当C增加时,产量增量较小。这一结果属于: A、资本宽化。 B、收益递减规律。 C、T·马尔萨斯陷阱。 D、乘数-加速数。 E、资本深化。 37.若人均资本品的数量越大,人均资本品的一个给定的增加值并未导致人均产量的较小增加值,则 抵消了 的影响。 A、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 B、收益递减规律,技术进步。 C、劳动力增长,较低投资。 D、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 E、技术进步,劳动力增长。 38.学生在教育上的投资是投资在: A、研究和发展。 B、物质资本。 C、人力资本。 D、股票市场。 E、厂房设备。 39.在1900年,美国经济中农业部门雇用了劳动人口的 ;今天该数字是 。 A、3%,39%。 B、10%,24%。 C、17%,17%。 D、24%,10%。 E、39%,3%。 40.在1900年,美国经济中服务业雇用了劳动人口的 ;今天该数字是 。 A、8%,35%。 B、13%,27%。 C、17%,17%。D、27%,13%。 E、35%,8%。 41.托马斯·马尔萨斯曾经预测人口将以超出生产能力增长所能支撑的速度扩张。他的预言之所以没有兑现可以归因于: A、劳动力的增长。 B、收益递递减规律。 C、技术进步。 D、乘数一加速数。 E、资本深化。 42.一个新思想的重大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应用范围,这种研究称为: A、理论研究。 B、基础研究。 C、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D、应用研究。 E、科学研究。 43.从一个新思想而产生一种商业上可行的产品的研究称为: A、理论研究。 B、基础研究。 C、好奇心驱动的研究。 D、应用研究。 E、科学研究。 44.基础研究的主要责任 ;应用研究的主要责任 。 A、属于产业界,属于政府。 B、属于产业界,属于产业界。 C、不属任何一方,属于产业界。 D、属于政府,属于产业界。 E、属于政府,属于政府。 45.在近些年中,国防开支占R&D的比例(以占实际GDP的百分比表示)最高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D、美国。 46.在近些年中,国防开支占R&D的比例(以占实际GDP的百分比表示)最低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D、美国。 47.在美国,作为GDP的一部分的R&D支出只是轻微低于德国或日本,但在美国,这方面的支出严重集中在: A、汽车工业。 B、计算机工业。 C、农业。 D、非国防工业。 E、国防工业。 48.在近些年,R&D支出占其GDP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E、美国。 49.在近些年,R&D支出占其GDP的比例最低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法国。 C、日本。 D、德国。 E、美国。 50.在近些年,人均专利申请率最高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E、英国。 51.在近些年,人均专利申请率最低的国家是: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日本。 E、英国。 52.R&D支出几乎总是使 增加,而后者很可能导致 。 A、正的外溢效应,过度投资。 B、正的外溢效益,投资不足。 C、垄断利润,过度投资。 D、负的外溢效应,投资不足。 E、负的外溢效应,过度投资。 53.经济学家们尝试在解释生产率增长放慢时区分不同因素的作用,他们所用的方法称为: A、资本深化。 B、收益递减规律。 C、残差分析或剩余分析。 D、全要素生产率。 E、资本宽化。 54.经济学家们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尝试在解释生产率增长放慢时区分不同因素的作用,不能以这种方法作解释的部分可归于: A、劳动力增长。 B、物质资本的增长。 C、研究及发展支出投资的下降。 D、人力资本的增长。 E、技术变化。 55.人口增长将迫使工资下降到维持生活的水平,与这一命题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学家是; A、罗伯特·索洛。 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爱德华·丹尼森。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E、内得·卢德。 56.托马斯·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将: A、最终将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B、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C、最终将减缓。 D、低于生产率的增长。 E、最终迫使工资率降低至维持生活的水平。 57.当某人采取行动将成本加诸于其他人,而后者又没有因此而得到补偿时,这种现象被称为: A、国家最高征用权。 B、正外在性。 C、非排他性消费。 D、负外在性。 E、公共物品。 58.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市场价格 ,而产量则 。 A、太高,太低。 B、太低,太低。 C、太低,太高。 D、太高,太高。 E、零,太高。 59.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生产者忽略了生产的社会成本。 B、生产者的价格反映了所有生产成本。 C、生产者的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和私人成本。 D、生产者的价格只反映生产的社会成本。E、生产者忽略了生产的私人成本。 60.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私人市场没有生产足够的商品。 B、私人市场生产了太多的商品。 C、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及私人成本。 D、市场价格高于效率价格。 E、政府要采取补贴措施确保效率。 61.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私人市场没有生产足够的商品。 B、市场价格高于效率价格。 C、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及私人成本。 D、市场价格低于效率价格。 E、政府要采取补贴措施确保效率。 62.在存在“负外在性”的情况下: A、私人市场没有生产足够的商品。B、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的社会及私人成本。 C、市场价格只反映了生产的私人成本。 D、政府要采取补贴措施确保效率。 E、市场价格高于效率价格。 63.根据E·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可衡量的源泉是: A、物质资本的积累。 B、工时的缩短。 C、资源的重新配置。 D、规模经济。 E、人力资本的积累。 64.生产率是指: A、边际工人的额外产量。 B、工作时数除以产量。 C、每工作时的产量。 D、生产下一单位产量所需的工人数。 E、产量除以投入品总数。 65.在美国,生产率的增长率: A、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加速。 B、在20世纪几乎是固定不变的。 C、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显著放慢。 D、在20世纪稳定提高。 E、在20世纪80年代戏剧性地下降。 66.在经济周期中,生产率: A、以大致相同的比率增长。 B、当经济进入不景气时下降,而在经济开始复苏时增长得比产量快。 C、在经济进入不景气时增长,但当经济复苏时下降。 D、在衰退时较快地增长,因为产量的下降少于就业量的下降。 E、可能以更快或更慢的比率增长,这取决于货币和财政政策。 67.经济增长的原因包括: A、资本品的积累。 B、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C、资源的更有效配置。 D、技术进步。 E、以上均是。 68.资本深化是指: A、增加每单位资本的工人数。 B、增加人均资本量。 C、减少人均资本量。 D、将资本从低效部门重新配置到高效部门。 E、政府在基础设施的投资。 69.根据收益递减规律,当经济中积累了更多的资本时,产量增长: A、与资本同比率增长。 B、低于资本的增长率。 C、高于资本的增长率。 D、只发生在新工人加入劳动队伍时。 E、只发生在新的资本设备利用新的更好的技术时。 70.为退休而积累的储蓄称为: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谨慎储蓄。 D、遗赠储蓄。 E、永久收入储蓄。 71.为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而积累的储蓄称为: A、生命周期储蓄。 B、目标储蓄。 C、谨慎储蓄。 D、遗赠储蓄。 E、永久收入储蓄。 72.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储蓄水平之所以低的原因是: A、人口中退休的部分减少。 B、人口中处于主要储蓄年龄的部分增加。 C、人口中处于主要储蓄年龄的部分减少。 D、作为一个整体,人口增加了。 E、人口中退休的部分增加。 73.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税收变动: A、以增加储蓄的实际税后收益率的形式鼓励储蓄。 B、以减少储蓄的实际税后收益率的形式鼓励储蓄。 C、以增加储蓄的实际税后收益率的形式抑制储蓄。 D、以减少储蓄的实际税的收益率的形式抑制储蓄。 E、对储蓄没有影响。 74.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时,以下不会增加投资的是: A、削减财政赤字。 B、将政府支出转移到基础设施投资上。 C、对投资进行补贴。 D、采取例如IRAs的税收政策。 E、以上均增加投资。 75.生产函数显示 间的关系。 A、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 B、技术与增长。 C、生产率与实际工资。 D、学习与经验。 E、生产率及产量。 76.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 A、是足够的,但企业投资水平低。 B、是不足够的,但被高的企业投资水平所抵消。 C、是不足够的,且加剧了低水平企业投资的后果。 D、是低的,因为税收变动使其成本更高昂。 E、是足够的,正如企业投资的水平一样。 77.人力资本指的是: A、人们所拥有的资本品。 B、能提高人们生产率的教育和技能。 C、生育能力。 D、每工作时的产量。 E、工作时使用的资本品。 78.以下不属于美国教育系统的优势的是: A、来自较低阶层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深造。 B、相对开放的初级大学和州立大学制度。 C、研究性大学。 D、选择理工专业的学习比例高。 E、以上均为优势。 79.电讯管制的放松及国际贸易的扩大将: A、提高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 B、提高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低于平均水平。 C、降低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高于平均水平。 D、降低总体生产率,因为在这些部门生产率低于平均水平。 E、使总体生产率保持不变。 80、技术变动: A、改变生产函数,从而同样的投入生产更多的产量。 B、改变生产函数,从而产量更大(但只在额外资本品被使用的情况下)。 C、改变生产函数,从而产量更大(但只在额外工人被雇用的情况下)。 D、提高资本而非工人的生产率。 E、提高生产率,但并不改变生产函数。 81、有一种方法将生产率增长中不能归因于劳动力的资本增长的部分归因于技术进步,这种方法称为: A、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B、局部生率分析。 C、资本深化。 D、资本宽化。 E、可持续发展。 82.经济的产量增长率等于: A、生产率的增长。 B、劳动和资本积累的增长率之和。 C、工时和生产率的增长率之和。 D、劳动力的边际产量乘以工时数加上资本的边际产量乘以资本存量。 E、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及国外资本净流入之和。 83.可持续发展指的是这样一种增长: A、没有过度的技术进步。 B、没有过度的人口增长。 C、没有过度的资本投资。 D、没有过度地使用自然资源。 E、以上均是。 六、选择题(Ⅲ)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 A、没有私人财产。 B、所有企业是工人合作制企业。 C、政府拥有所有主要的财产。 D、政府拥有主要的生产资料。 E、政府只是负责公共物品。 2.在共产主义制度下: A、没有私人财产。 B、所有企业是工人合作制企业。 C、政府拥有所有主要的财产。 D、政府拥有主要的生产资料。 E、政会只是负责公共物品。 3.以下不是共产主义制度下政府的职责的是: A、作计划。 B、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C、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D、经济决策控制。 E、非常少的职责。 4.以下项目中,除一项外,均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所完全拥有。这一例外是: A、工厂。 B、煤矿。 C、电讯系统。 D、住房。 E、铁路。 5.以下项目中,除一项外,均为共产主义制度下的政府所完全拥有。这一例外是: A、汽车。 B、煤矿。 C、工厂。 D、住房。 E、铁路。 6.北美及西欧经济之所以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因为: A、所有资本是由政府拥有的。 B、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本。 C、严重依赖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厂商和家庭的互动。 D、私人资本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E、对在资本方面的投资提供大量补贴。 7.北美及西欧经济之所以被认为市场经济,是因为: A、所有资本是由政府拥有的。 B、他们拥有大量的资本。 C、严重依赖没有政府干预下的厂商和家庭的互动。 D、私人资本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E、对在资本方面的投资提供大量补贴。 8.在1965—1988年间拥有最高增长率的国家是: A、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意大利。 E、瑞典。 9.在1965--1988年间拥有最高增长率的国家是: A、美国。 B、印度。 C、意大利。 D、瑞典。 E、中国。 10.在1965--1998年间拥有最高增长率的国家是: A、美国。 B、中国。 C、印度。D、意大利。 E、苏联。 11.与大多数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在解体前,苏联式的经济倾向于拥有 的人均产出水平和 的增长率。 A、相对高,相对低。 B、相对高,相对高。 C、相对低,相对高。 D、相对低,相对低。 E、最低,最低。 12.在1988年,美国的人均产量高于苏联的 ,也比中国的相应量高 。 A、7倍,40倍。 B、7倍,60倍。 C、10倍,40倍。 D、10倍,60倍。 E、20倍,40倍。 13.以下除一项外,均为工业革命的后果。这一例外是: A、工厂的发展。 B、童工。 C、工人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D、社会保障。 E、不健康的工作条件。 14.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最有影响的批评者是: A、卡尔·马克思。 B、大卫·李嘉图。 C、弗拉基米尔·列宁。 D、亚当·斯密。 E、约瑟夫·斯大林。 15.卡尔·马克思相信,人类社会将从 经 和 演变。 A、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 C、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E、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16.“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一观点的提出者是: A、弗拦基米尔·列宁。 B、约瑟夫·斯大林。 C、亚当·斯密。 D、卡尔·马克思。 E、大卫·李嘉图。 17.在K·马克思的设想中, 应决定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答案。 A、工人。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E、市场及工人。 18.在苏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的两位人物是: A、弗拉基米尔·列宁及鲍里斯·叶利钦。B、本尼托·莫索里尼及阿道夫·希特勒。C、弗拦基米尔·列宁及约瑟夫·斯大林。D、阿道夫·希特勒及约瑟夫·斯大林。E、鲍里斯·叶利钦及列昂·托洛茨基。 19.“至于说到我,我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这句话的提出者是: A、卡尔·马克思。 B、弗拉基米尔·列宁。 C、约瑟夫·斯大林。 D、鲍里斯·叶利软。 E、大卫·李嘉图。 20.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经济学家们认为的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不能很好处理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市场失灵。 B、外在性。 C、资源配置。 D、公共物品的足够供应。 E、不平均。 21.根据K·马克思的理论,价格决定于: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劳动价值理论。 D、供给及需求。 E、竞争压力。 22.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商品价格与其生产中发生的劳动成本间的差别是衡量( )的一个尺度。 A、市场力量。 B、资本回报。 C、劳动需求弹性。 D、厂商利润。 E、剥削程度。 23.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成分。这一例外是: A、中央计划。 B、强迫。 C、政治控制。 D、激励。 E、政治回报。 24.在前苏联,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A、市场。 B、政府机构。 C、工会。 D、消费者企业。 E、相对价格。 25.在前苏联,产品如何生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A、消费者及企业。 B、市场。 C、工会。 D、相对价格。 E、政会机构。 26.前苏联: A、以强迫、政治控制及政治回报取代市场激励。 B、以政治控制、政治回报及市场激励取代强迫。 C、以政治回报、市场激励及强迫取代政治回报。 D、以市场激励、强迫及政治控制取代政治回报。 E、以强迫及政治控制取代政治回报及市场激励。 27.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前苏联主要成分。这一例外是: A、中央计划。 B、强迫。 C、政治控制。 D、竞争。 E、政治回报。 28.在前苏联,均为前苏联的主要成分。这一例外是: A、报酬及提升不与表现相联系。 B、企业没有超过生产定额的激励。 C、消费品及投入品的短缺广泛存在。 D、工人与其工作不相适应。 E、投资回报决定资本配置。 29.在前苏联,企业的亏损通常由政府弥补,企业所面临的这种预算约束,我们可以称为 约束。 A、弹性。 B、调整性。 C、软。 D、易受影响的。 E、弱。 30.在前苏联,约瑟夫·斯大林试图: A、减少消费和投资。 B、减少消费和增加投资。 C、提高工资和增加消费品的供应。 D、增加消费和减少投资。 E、增加消费和投资。 31.在前苏联,约瑟夫·斯大林将投资集中在: A、农业。 B、服务业。 C、消费品工业。 D、重工业。 E、出口工业。 32.在前苏联,约瑟夫·斯大林: A、将资源从农业中转移出去。 B、提高工人工资。 C、承诺主要投资于消费品工业。 D、增加私人医疗保健。 E、强调当代人的消费。 33.在前苏联,产品为谁生产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 A、市场。 B、相对价格。 C、政府机构。 D、消费者企业。 E、工会。 34.前苏联的低消费及高储蓄计划增加 消费而牺牲 。 A、前人,后人。 B、后人,今人。 C、今人 ,前人。 D、后人,前人。 E、前人,今人。 35.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早期的中国,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较快的增长发生在 之后。 A、极权主义的推翻及代之以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 B、采用取代市场激励的苏联式强迫手段及政治控制。 C、国家制定的更多投资于农业的决策。 D、为更强调中央计划而拒绝基于市场的方法。 E、允许农民出售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的改革,并使该进程持续。 36.市场社会主义将 结合起来。 A、市场机制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B、市场机制和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权。 C、强迫和激励。 D、非市场机制和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权。E、非市场机制和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权。 37.市场社会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是: A、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B、卡尔·马克思。 C、奥斯卡·兰格。 D、约瑟夫·斯大林。 E、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38.当市场社会主义首次被提出来时,它的主要批评者是: A、奥斯卡·兰格以及路德维希·冯·米塞斯。 B、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和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 C、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和奥斯卡·兰格。 D、奥斯卡·兰格以及卡尔·马克思。 E、卡尔·马克思以及约瑟夫·斯大林。 39.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市场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一例外是: A、价格使需求和供给相等。 B、厂商是竞争价格接受者。 C、厂商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D、生产资料私人所有。 E、厂商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工资相等。 40.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市场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一例外是 A、厂商是竞争价格接受者。 B、厂商制定投资决策。 C、厂商使劳动的边际产量和工资相等。 D、厂商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E、价格使需求和供给相等。 41.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指出了资本主义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宣称,市场社会主义将能解决之。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他们所指出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不充分的激励。 B、不完全的资本市场。 C、外在性。 D、不完全的风险市场。 E、不完全竞争。 42.在市场社会主义中,企业不能保留所创的任何利润,而且如果有亏损,政府给予弥补。因此,市场社会主义不能解决: A、不完全竞争。 B、不完全的资本市场。 C、外在性。 D、不完全的风险市场。 E、不充分的激励。 43.在市场社会主义中,如果企业有亏损,政府给予弥补,因此,市场社会主义不能解决 这样的基本性问题。 A、不完全的资本市场。 B、不完全竞争。 C、外在性。 D、软预算约束。 E、不完全的风险市场。 44.工人合作企业是前南斯拉夫铁托领导时期的普遍形式。南斯拉夫采取合作制的企业遇到了一些问题。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他们所遇到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较大的合作企业较少成功,因为由利润分享所提供的更努力工作激励是递减的。B、合作企业缺少雇用更多工人的激励,因为它要求在更大的群体中分享利润。C、政府机构不干预合作企业对经理的选择或决策的制定。D、合作企业不能提供长期的激励,因为当工人离开它时,并不能按其份额得到补偿。E、较大的合作企业较少成功,因为经理远离选举他们的工人。 45.由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趋于经历: A、与下降的物价相伴的高失业。B、与上升的物价相伴的高失业。 C、与上升的物价相伴的低失业。D、与下降的物价相伴的低失业。 E、与稳定的物价相伴的高失业。 46.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正由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所面临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高通胀。 B、高失业。 C、生活水平降低。 D、实际工资上升。 E、高预算赤字。 47.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正在由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可用以并曾促进竞争的方法。这一例外是: A、以私人垄断企业取代国家垄断企业。 B、国际贸易自由化。 C、向来自国外的竞争开放经济。 D、国有企业私有化。 E、引入外国投资者及其专门知识。 48.社会主义是这样一种制度,在其中: A、国家拥有所有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土地。 B、国家拥有生产资料。 C、对市场中厂商及家庭的互动有充分的信赖。 D、对市场有充分的信赖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不容忽视的角色。 E、工人拥有并管理企业。 49.在共产主义制度下: A、国家拥有所有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土地。 B、国家拥有生产资料。 C、对市场中厂商及家庭的互动充分信赖。 D、对高层有充分的信赖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不容忽视的角色。 E、工人拥有并管理企业。 50.在混合经济中: A、国家拥有所有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土地。 B、国家拥有生产资料。 C、对市场中厂商及家庭的互动充分信赖。 D、对市场有充分的信赖以及政府在其中扮演不容忽视的角色。 E、工人拥有并管理企业。 51.1917年的俄国革命建立起了共产主义,它的领导者是: A、K·马克思。 B、奥斯卡·兰格。 C、V·列宁。 D、J·斯大林。 E、V·米塞斯。 52.命令实行强迫性农业集体化的是: A、K·马克思。 B、M·戈尔巴乔夫。 C、V·列宁。 D、J·斯大林。 E、B·叶利软。 53.在斯大林时期,苏联通过 增加投资。 A、保持储蓄的高回报率。 B、保持低工资。 C、限制消费品的供给。 D、吸引外国投资。 E、B及C。 54.在中央计划体制下: A、政府制定所有重大的经济决策。 B、政府拥有的财产被出售或分给私人。 C、工人拥有并管理其企业。 D、价格由供给及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 E、土地被再分配给耕种它的人。 55.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市场中 A、工资调整以出清市场。 B、厂商支付效率工资以激励其最好的工人。 C、工人被分配工作,同时只有很少的劳动流动性。 D、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决定工资。 E、工人拥有并管理其企业。 56.在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中,投资资本的分配决定于: A、拥有并管理其企业的工人。 B、资本市场。 C、政府。 D、多数原则的投票。 E、以上均不是。 57.在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中,价格: A、被宣布为非法。 B、被定在等于市场出清价的水平。 C、被定在高于市场出清价的水平。 D、被定在低于市场出清价的水平。 E、由供给及需求的力量决定。 58.苏联实行这样一种政策: A、高投资与低消费。 B、高消费与低投资。 C、高投资与高消费。 D、低投资与你消费。 E、以上均不是。 59.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企业经常面临着软预算约束,这意味着: A、工人平均地分享利润。 B、持续亏损的企业被较大的企业吸收。 C、政府弥补所有亏损。 D、除非企业赢利,否则工人无需工作。 E、工人被分配工作,因而不存在失业。 60.中央计划体制所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鼓励经理有效管理企业的激励。 B、缺乏制定有效决策所需的信息。 C、不是由市场决定的价格,因而不能提供信息性信号的事实。 D、难以监督经理及工人表现。 E、以上均是。 61.在市场社会主义体制下: A、政府制定投资决策。 B、厂商在其所面临的价格下最大化利润。 C、工人拥有并管理其企业。 D、以上均是。 E、A及B。 62.中国农村实行 ,农民被允许出售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并保留其利润。 A、集体化农业。 B、农民合作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 E、私有化。 63.工人管理的农场设立在: A、中国。 B、苏联。 C、波兰。 D、匈牙利。 E、南斯拉夫。 6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工人所有的合作企业所存在的问题是: A、工人缺乏激励进行在他们离开企业后才收回的投资。 B、在较小的企业,拥有利润的一个份额刺激工人更努力工作。 C、合作企业较少有雇用新工人的激励。D、随着劳动力年龄的增加,投资激励降低。 E、不情愿雇用工人是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65.苏联的环境政策以 为特征。 A、低能源价格。 B、缺乏反污染措施。 C、使用高效杀虫剂的密集耕种及大量的土壤侵蚀。 D、缺乏核安全设施。 E、以上均是。 66.私有化指的是: A、过去由国家所有的财产向私人转移。 B、苏联式社会主义制度下经理们使信息成为私有的事实。 C、农业生产单位集中为大型企业。 D、允许中国私营农民出售其生产的大部分产品的政策。 E、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优点结合起来的尝试。 67.以下哪些是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之过渡所涉及的问题? A、通货膨胀。 B、失业。 C、缺乏保障网络。 D、下降的生活水平。 E、以上均是。 七、选择题(Ⅳ) 1.LDC是指: A、被剥夺得较少的国家。 B、低发展国家。 C、欠发达国家。 D、低威慑性的国家。 E、较少腐败的国家。 2.世界人口中,欠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是: A、85%。 B、75%。 C、65%。 D、55%。 E、45%。 3.在美国,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约是 ,在尼日利亚则是 。 A、80岁,46岁。 B、77岁,48岁。 C、74岁,50岁。 D、77岁,52岁。 E、80岁,54岁。 4.在美国,每1000个新生婴儿中有 死亡,而在埃塞俄比亚,这个数字是 。 A、9个,122个。 B、11个,110个。 C、13个,102个。 D、11个,122个。 E、9个,110个。 5.在美国,公民平均完成 的学校教育;而在非洲,这个数字是 。 A、12年,4年. B、13年,5年。 C、12年,6年. D、13年,4年。 E、12年,5年. 6.美国的GDP大约是印度GDP的 倍。 A、25. B、20。 C、15。 D、10。 E、8。 7.欠发达国家有时也被归类为: A、欠工业化国家。 B、农业国。 C、被剥夺得较多的国家。 D、低收入国家。 E、高负债国家。 8.高收入国家有时也被归类为 国家或 国家。 A、工业化,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发达。 C、发达,工业化。 D、工业化,农业。 E、农业,资本主义。 9.一些曾经属于欠发达行列的国家最近已成为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有时被称为: A、新兴工业化国家。 B、新兴发达国家。 C、崛起中国家。 D、前欠发达国家。 E、 较发达国家。 10.以下国家或地区中,除一个外,通常被归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这一例外是: A、南朝鲜。 B、阿富汗。 C、台湾。 D、香港。 E、新加坡。 11.以下国家中,除一个外,通常被归类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这一例外是: A、南朝鲜。 B、台湾。 C、香港。D、日本。 E、新加坡。 12.以下属于低收入或欠发达国家的是: A、埃及。 B、朝鲜。 C、菲律宾。 D、西班牙。 E、哥斯达黎加。 13.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绿色革命的内容。这一例外是: A、引入新种子。 B、农业产量的增加。 C、增加对环境团体的支持。 D、农业生产的改进。 E、推广新种子。 14. 最早预言人口扩张的速度将大大快于经济中维持人口生存的能力增长的速度。 A、卡尔·马克思。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E、托马斯·马尔萨斯。 15.托马斯·马尔萨斯曾预言,人口扩张的速度将大大快于经济中维持人口生存的能力扩张的速度。这个预言之所以没有兑现可归因于: A、技术进步。 B、劳动力增长。 C、收益递减规律。 D、乘数-加速数。 E、资本深化。 16.最早预言人口增长会迫使工资下降到维持生活水平的是: A、罗伯特·索洛。 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爱德华·丹尼森。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E、内得·卢德。 17.托马斯·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将: A、最终导致生活水平的提高。 B、提高生产率的增长。 C、最终减缓。 D、低于生产率的增长。 E、最终迫使工资率降到维持生活水平。 18.以下世界各地区中,在近些年享受最高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是: A、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B、南亚。 C、东欧。 D、东亚。 E、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19.以下世界各地区中,在近些年享受最低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是: A、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B、南亚。 C、东欧。 D、东亚。 E、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20.以下选项除一项外,均为欠发达国家的特征。这一例外是: A、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地区。 B、农村及城市地区的生活水平是可比较的。 C、城市的失业率非常高。 D、大多数农民不拥有其耕种的土地。 E、人口中的大部分在农业部门工作。 21.在欠发达国家通常可见的这样的安排,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并向后者支付产量的一部分作为地租,这种安排被称为: A、无地耕作制。 B、租佃耕作制。 C、交谷租种制。 D、土地分摊制。 E、定额耕作制 22.交谷租制指的是这样一种安排: A、份额以某一折扣买卖。 B、收成在耕种某特定区域土地的人当中分配。 C、收成在社区中分配。 D、地主或土地所有者取得产量的一个份额。 E、谷物被出售以得到一基于收成的回报。 23.以下国家或地区中除一个外,均实行了土地改革。这一例外是: A、阿富汗。 B、秘鲁。 C、台湾。 D、日本。 E、菲律宾。 24.二元经济指的是 间的不一致。 A、低收入与高收入国家。 B、欠发达国家农村及城市部门。 C、欠发达国家及发达国家。 D、欠发达国家的地主及农民。 E、欠发达国家及发达国家。 25.欠发达国家中的城市失业率: A、高,因为城市的工资相对低,这抑制人们寻找工作。 B、低,因为大部分人在农村地区居住并在农业部门工作。 C、高,因为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比农村地区高得多。 D、低,因为城市的工资相对低,这意味着劳动需求大。 E、高,因为相对高的城市工资将为数众多的移民从农村地区吸引来。 26.以下选项除一项外,均为欠发达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特征。这一例外是: A、较少的人均物质资本。 B、较少的人均人力资本。 C、低储蓄率。 D、高文盲率。 E、低的平均学校教育年数。 27.在欠发达国家,妇女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她们越倾向于养育 子女,因为其机会成本,即所放弃的收入,会 。 A、越少,越高。 B、越少,越低。 C、没有,为零。 D、越多,越高。 E、越多,越低。 28.以下选项除一项外,均为欠发达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的特征。这一例外是: A、资乏资本。 B、高人口增长率。 C、落后的技术。 D、高的资本回报率。 E、低水平的教育。 29.如果资本短缺是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主要区别,则 意味着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将相对发达国家而言高出许多,但这并非所观察到的事实。 A、资本深化。 B、收益递减规律。 C、逆向选择。 D、乘数-加速数模型。 E、动态一致性。 30.如果资本短缺是欠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主要区别,则 意味着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回报率对相对发达国家而言 ,但这并非所观察到的事实。 A、收益递减规律,低很多。 B、乘数-加速数模型,高很多。 C、乘数-加速数模型,一致。 D、乘数-加速数模型,低很多。 E、收益递减规律,高很多。 31.如果对于欠发达国家(LDC)而言,资本短缺是一主要的问题,则我们将可以预期到LDCs: A、更密集地使用其资本,这并非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 B、更密集地使用其资本,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 C、得到低得多的资本回报率,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 D、较不密集地使用其资本,这正是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 E、较不密集地使用其资本,这并非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 32.以下的经济学家中,认为各国尤其欠发达国家,在吸收新资本并有效使用的程度上受到限制的是: A、罗柏特·索洛。 B、托罗斯·马尔萨斯。 C、沃尔特·罗斯托。 D、大卫·李嘉图。 E、爱德 ·丹尼森。 33.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可能解释欠发达国家资本回报率相对低的现象。这一例外是: A、各国,尤其欠发达国家,在吸收新资本并有效使用的程度上受限制。 B、欠发达国家的政府错误配置资本,将之用在不适当的项目上。 C、欠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尚未发展完善。 D、在欠发达国家,资本的获得受到限制,从而收益递减尚未成为一个问题。 E、欠发达国家缺乏将大量新资本快速妥善地投入使用所需的人力资本或技术知识。 34.经济学家中有人认为,欠发达国家中的过剩劳动力维持了低工资和高利润,因而工人不能储蓄,而资本家可以,这意味着越不平均越能促进增长。他是: A、沃尔特·罗斯托。 B、托马斯·马尔萨斯。 C、罗伯特·索洛。 D、爱德华·丹尼森。 E、阿瑟·刘易斯。 35.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对20世纪80年代的国际债务危机有影响的事件。该例外是: A、20纪纪70年代晚期的高名义利率及高实际利率。 B、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全球性衰退。 C、借款国对贷款的正确使用。 D、20世纪80年代早期石油价格的下降。 E、银行在决定其贷款风险方面的失败。 36.关于欠发达国家的中央计划体制的主要论据是 的更强的协调能力;但事实上它们在这方面的表现总是无效率的。 A、政府机构。 B、厂商。 C、消费者。 D、援助机构。 E、市场。 37.进口替代是这样一项政策: A、以进口品替代出口品。 B、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品。 C、以进口的资本品替代进口的消费品。 D、以进口品替代国内生产的产品。 E、以出口品替代进口品。 38.欠发达国家的进口替代政策通常以国际贸易壁垒来支持。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是成为这些壁垒的后果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它们减少创新的激励。 B、它们保护无效率的生产者。 C、它们导致政府腐败。 D、它们增加成本及减少竞争。 E、它们鼓励开辟新出口市场。 39.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欠发达国家政府承担计划的责任时所产生的问题。这一例外是: A、政府腐败。 B、对非盈利企业的长期支持。 C、资源的无效配置。 D、过度依赖基于市场的解决方法。 E、寻租行为。 40.以下属于东亚成功的国家所采用的战略的特征是: A、政府计划。 B、重工业化。 C、市场导向的政策。 D、进口替代。 E、庞大的预算赤字。 41.东亚成功的国家的年增长率达到7%,有时更高。以这样的增长率,GDP大概每 年翻一番。 A、14年. B、12年。 C、11年。 D、10年。 E、8年。 42.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东亚成功的国家所采用的战略的内容。这一例外是: A、非常强调计划。 B、鼓励高储蓄率。 C、财政职能。 D、充分强高等教育。 E、宏观经济稳定。 43.东亚国家成功的一个因素是出口导向型增长,这包括鼓励 的出口。 A、该国现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B、该国具有动态比较优势的产品。C、该国并不具有比较或绝对优势的产品。 D、该国具有动态绝对优势的产品。E、该国现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44.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用以支持出口导向型增长的理由。这一例外是: A、它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需求不受该国居民的低收入限制。 B、它刺激创新。 C、它促进先进技术的转移。 D、它提高效率。 E、它导致这样一个经济,有发达的出口部门,但经济中的其余仍很落后。 45.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可能确保欠发达国家成功发展的战略所具备的因素。这一例外是: A、财政职能。 B、宏观经济稳定。 C、降低人口增长率。 D、国际贸易壁垒。 E、促进对妇女的教育。 46.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可能确保欠发达国家成功发展的战略所具备的因素。这一例外是: A、促进竞争。 B、对工业的严格管制。 C、宏观经济稳定。 D、促进对妇女的教育。 E、市场导向型经济。 47.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想确保成功发展的欠发达国家在战略中应避免采用的内容。这一例外是: A、对工业的严格管制。 B、限制竞争。 C、宏观经济稳定。 D、国际贸易障碍。 E、充分强调计划。 48.在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对外援助占其GDP的比例最低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E、加拿大。 49.以下选项中除一项外,均为对1994年1月墨西哥比索危机有影响的原因。这一例外是: A、墨西哥政府预算赤字的政策持续了好些年。 B、墨西哥政府没有支持汇率。 C、墨西哥比索被高估。 D、墨西哥的大部分债务是以美元结算的。 E、墨西哥的大部分债务是短期的,这需要再融资。 50.世界人口中居于LDCs的有: A、1/4。 B、1/2。 C、3/4。 D、1/3。 E、1/6。 51.在过去的世纪,收入差距: A、在高收入国家间扩大。 B、在高收入国家间缩小。 C、在高收入及低收入国间扩大。 D、在高收入及低收入国间缩小。 E、 B及C。 52.绿色革命指的是: A、LDCs中对环境关注程度在增加。 B、IBRD通过向基础设施贷款支持发展的巨大而成功的努力。 C、新农业技术的发展及向LDCs的传播,这带来产量的大幅增加。 D、LDCs预期寿命的增加及降低婴儿死亡率方面的进步。 E、以上均不是。 53.发达国家的农业: A、比LDCS占用较少的农田。 B、每公顷使用的工人数比LDCS多。 C、每公顷施加的肥料比LDCS少。 D、机械化程度高于LDCS。 E、以上均不是。 54.交谷租种制指的是: A、LDCS中农业产量的大部分被征为税收的事实。 B、IBRD以粮食运输的方式确保LDCS的农业所得。 C、在发达国家和LDCS的农业研究中心间分享技术专利。 D、地主占有农场产量的一个份额的制度。 E、农民将其产量的一部分用以支持宗教机构的制度。 55.二元经济一词指的是: A、发达与不发达经济间的不一致。 B、LDCS中男人和妇女收入的不一致。 C、LDCS较高收入与较低入的间的不一致。 D、LDCS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间的不一致。 E、LDCS市场部门的有效与政府的无效间的不一致。 56.符合LDCS客观情况的是: A、储蓄率低。 B、由于供应不足,资本被非常密集地使用。 C、由于资本存量是这么低,资本的边际收益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 D、有效资本市场的缺乏使资本不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 E、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外国投资。 57.20世纪80年代,一些LDCS经历的债务危机的原因是: A、高利率。 B、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全球衰退。 C、银行贷款欠谨慎。 D、美国政府的存款保险。 E、以上均是。 58.在LDCS,人口: A、规模巨大而受过良好教育。 B、下降,因为医疗保健条件差及营养不良。 C、增长太快,同时导致受过培训的工人的过度供应。 D、增长太快,但太少受过职业培训的熟练工人。 E、以上均不是。 59.在LDCS资本的低回报率是 的结果。 A、资本短缺。 B、低水平的资本供给。 C、缺乏有效配置资源的市场。 D、B及C。 E、以上均是。 60.在LDCS: A、劳动及资本市场运作良好。 B、虽然劳动市场运作良好,但资本市场未能有效配置稀缺的资本。 C、虽然资本市场运作良好,但种族差异及语言障碍妨碍了劳动市场的运作。 D、资本市场及劳动市场未能有效运作。 E、不存在劳动或资本市场。 61.阿瑟·刘易斯认为,过剩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 A、拥护能提供吸引外国投资所需的稳定环境的强有力政府。 B、保持导致高利润及投资率的低工资水平。 C、以高失业率抑制人口增长。 D、移民并将收入寄回家。 E、以低工资吸引外国投资。 62.出口导向型战略曾促进: A、农业,在其中LDCS曾拥有比较优势。 B、国内产品对进口品的替代。 C、土地改革。 D、出口工业,该工业依据动态比较优势原理,并基于所拥有的技能、教育及工艺技术。 E、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其出口最大化。 63.最能描述不平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的是: A、发展最快的国家的不平均程度较低。 B、发展最快的国家的不平均程度较高。C、不平均与发展的速度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D、计划经济发展快,同时不平均程度低,但非计划经济只在不平均程度高时才发展。E、计划经济发展快,同时不平均程度高,但非计划经济只在不平无程度低时才发展。 64.不平均可能通过 而抑制发展。 A、引发政治不稳定及造成低迷的投资气候。 B、助长交谷粗种制的发展。 C、促使政府实行高税率。 D、迫使政府开支于食品补贴而非投资。 E、以上均是。 65.大多数经济学家: A、赞成LDCS采用中央计划,因为计划者可以更好协调主要项目的所有方面。B、赞成LDCS 采用中央计划,因为计划者拥有关于项目是否会成功的更好的信息。C、对中央计划存有怀疑,因为计划者缺乏所需的信息。D、认为没必要作任何类型的计划。E、认为计划既非有益也非有害,因为存在政策失效命题。 66.寻租指的是: A、交谷租种者的支付。 B、人们从政府谋取特殊利益的行为。 C、吸引外国投资的活动。 D、交谷租种者在维持土地上的失败。 E、以上均不是。 67.以下属于一国基础设施的是: A、道路。 B、桥梁。 C、港口。 D、法律体系。 E、以上均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 68.鼓励一国拥有比较优势产品的生产及出口的战略称为: A、出口导向型增长。 B、中央计划。 C、动态比较优势。 D、进口替代。 E、自由放任。 69.通过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替代进口品来鼓励国内市场的发育被称为: A、出口导向型增长。 B、中央计划。 C、动态比较优势。 D、进口替代。 E、自由放任。 八、选择题(Ⅴ) 1.在E·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生产能力的增长等于 A、净投资乘以投资的平均生产率; B、在任何特定的收入期里的净投资量;C、平均储蓄倾向乘以净投资; D、平均储蓄倾向的倒数乘以净投资的变化量;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根据E·多马的理论,总需求的变化量决定于 A、净投资乘以边际储蓄倾向; B、一个收入期的净投资乘以平均投资生产率;C、净投资的变化量乘以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D、资本的平均生产率乘以平均储蓄倾向;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3.J·M·凯恩斯和E·多马的经济发展理论主要的区别在于 A、凯恩斯认为投资的变化量对总需求有乘数作用;而多马否认这种乘数作用;B、多马的理论明显地没有认识到净投资能增加生产能力,而凯恩斯却把生产能力引入到了他的模型中;C、多马认为经济总是以一种充分就业的均衡速度发展,而凯恩斯否认这种看法;D、凯恩斯没有考虑净投资对于生产能力的影响,而多马却考虑到了这一点;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4.由于认识到了净投资增加生产能力,E·多马要 A、决定通过利用整个时期生产能力的增长而实现的收入增长的速度; B、决定整个时期生产能力增长的原因;C、决定整个时期生产能力将会有的增长速度;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5.我们认为E·多马模型的一个缺陷是 A、没有考虑到增加生产能力的自主的净投资;B、使用的是一个平均的资本—产出比率;而后者本应该分解为每一行业的资本—产出比率;C、过于强调了总需求的变化;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6.E·多马模型意味着 A、为了维持充分就业,投资不仅必须在整个时期内增长,而且必须以一种递增的速度增长;B、如果净投资保持不变,则生产能力、总需求都不会增长;C、总需求将毫无困难地跟上生产能力;D、技术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7.在E·多马的经济增长模型中没有强调下列哪一点 A、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B、一个先进的经济必须避免出现未利用的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C、增长道路是一条脆弱的道路——如同剃刀的刀锋;D、均衡增长很可能自发地实现; E、以上各项均未得到强调。 8.R·哈罗德的有保证的发展速度是这样一种发展速度,它 A、使企业家满意于他们在过去已作出了正确的决策,并准备继续以同样的发展速度经营;B、使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 C、等于意愿的资本需求量除以边际储蓄倾向;D、以上各项全部正确;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9.如果R·哈罗德的实际增长速度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速度,则 A、经济将趋向停滞,因为实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大于企业家们所希望的增长;B、经济将趋向停滞,因为实际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小于企业家们所希望的增长;C、经济将经历一个螺旋上升的通货膨胀,因为企业家们希望一个大于实际发生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由此将在每一个相继的时期增加投资;D、经济将经历通货紧缩,因为企业家们希望的资本存量的增长小于实际发生的增长,由此将在每一个相继的时期缩减投资;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0.R·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 A、使企业家满意于他们已作出了最优决策,并将在未来继续作出类似的决策;B、确保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 C、往往是经济自发地经历的;D、考虑到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1.在长期,最大可能实现的最大增长率为 A、有保证的增长率; B、自然增长率; C、实际的增长率; D、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2.如果劳动力的年增长率为1.5%,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3%,则自然增长速度为 A、1.5%; B、3%; C、4.5%; D、从已知条件无法确定。 13.如果自然增长率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率,R·哈罗德认为,一般地说,经济将经历 A、通货膨胀,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实际的增长率将超过有保证的增长率; B、通货膨胀,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有保证的增长率将超过实际的增长率; C、通货紧缩,因为实际增长率将不够充分; D、通货紧缩,因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超过了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4.E·多马和R·哈罗德在以下哪一点上有分歧? A、投资在增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B、使用J·M·凯恩斯的分析结构; C、增长的中心问题在于保持预期的投资持续地与增长的计划储蓄量相等; D、他们看待投资过程的方式;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5.在资料充足的情况下,最有意义的而又适用和衡量经济增长的工具是: A、GNP的货币量; B、实际GNP; C、人均实际产出; D、人均货币收入;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16.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一个国家最终将 A、以一个不断增长的比率增长; B、保持一个静止状态; C、耗光自然资源难以维持生存; D、造成严重的污染使其人民难以生存;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7.世界末日式的经济增长模型认为: A、国家将逐步达到长期静止状态; B、生产和消费水平给定不再变化,经济体系将垮掉; C、将有一场原子战,这将摧毁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D、古典增长模型是完全没有基础的;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8.世界末日式的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是由于下列哪一个原因而受批评? A、它们对技术进步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B、它们不能充分地认识到整个时期会出现的新资源; C、它们不能在模型中建立起价格机制; D、以上各项全部正确。 19.人均生产函数是 A、说明人均资本可以生产出多少产出; B、一种不变的资本—劳动比率函数;C、说明不同的资本—劳动比率可以生产的人均产出;D、全体雇员除以总生产的函数;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0.稳定状态的投资率不 A、是保持不变的资本—劳动比率的投资率; B、与人均储蓄相等; C、与人口增长率相等; D、是保持不变的资本存量的投资率;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1.黄金律(the golden rule)是 A、一个遥远的目标; B、储蓄率等于人口增长率的原则; C、资本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的原则; D、短期提高人均产出的规律;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2.产出增长率的趋势是 A、与人口增长率相等; B、人均消费等于人均储蓄; C、资本—劳动比率以人口增长率的比率增长; D、资本存量是不变的; 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23.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24.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 )。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 25.GNP是衡量经济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 )。 A、GN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GN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C、GN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D、以上说法都对。 26.要研究一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应该考查下述指标中第( )项指标。 A、实际消费总额; B、人均实际消费额; C、实际GNP; D、人均实际GNP。 27.下列各项中( )项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劳动者教育年限的增加; B、实行劳动专业化; C、规模经济; D、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应用。 28.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 B、就业人口的增加; C、人才的合理流动; D、发展教育事业。 29.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30.根据R·哈罗德的定义,自然增长率Gn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 A、Gn≥G; B、Gn≤G; C、Gn>G; D、Gn<G. 31.根据R·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w与实际增长率G之间的关系是( )。 A、Gw>G; B、Gw=G; C、Gw<G; D、以上各项均可能。 32.有保证的增长率Gw和自然增长率Gn的区别在于( )。 A、Gw 假定资本与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而Gn没有;B、Gw以充分就业为前提,而Gn没有;C、Gw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是不稳定的增长率,而Gn是比较稳定的增长率; D、Gw一定小于Gn 33.根据R·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实际增长率G,经济将( )。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34.根据R·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大于自然增长率Gn,经济将( )。 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 35.如果实现了R·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将使( )。 A、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B、实现均衡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 D、经济持续高涨。 36.要达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 A、G=Gn; B、G=Gw; C、G=Gn=Gw; D、Gw=Gn。 37.在R·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有保证的增长率Gw小于实际增长率G,如果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将( )。 A、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 D、以上都可能。 38.在R·哈罗德增长模型中,已知合意的储蓄率小于实际储蓄率,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那么,有保证的增长率( )。 A、小于实际增长率; B、大于实际增长率; C、等于实际增长率; D、两者的关系不能确定。 39.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率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时,厂商的反应是( )。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投资水平; D、不能确定。 40.R·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和J·M·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分析方法上存在的区别是( )。 A、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B、凯恩斯采用的是短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长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C、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短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D、凯恩斯采用的是长期的动态的分析方法,哈罗德采用的是短期的静态的分析方法。 41.R·哈罗德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长期的分析,是因为他( )。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资本均可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42.R·哈罗德的分析之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是因为他( )。 A、从连续的各个时期来分析经济增长; B、根据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经济增长; C、根据有效需求来分析经济增长; D、在技术、人口、资本均可变化的时期内分析经济增长。 43.下列第( )项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A、均衡的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Gw=Gn; C、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D、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44.经济波动的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为( )。 A、扩张、峰顶、衰退、谷底; B、峰顶、衰退、谷底、扩张; C、谷底、扩张、峰顶、衰退; D、以上各项都对。 45.当某一社会经济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 )。 A、经济的生产能力超过它的消费需求; B、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 C、存货的增加与需求的减少相联系; D、总需求超过总供给。 46.根据现代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 A、GN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人均GN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C、GN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以上各项均对。 47.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 A、短周期; B、中周期; C、长周期; D、不能确定。 48.基钦周期是一种( )。 A、短周期; B、中周期; C、长周期; D、不能确定。 49.康德拉捷夫周期是一种( )。 A、短周期; B、中周期; C、长周期; D、不能确定。 50.下述关于经济波动的叙述中,第( )项是正确的。 A、经济波动在其衰退阶段是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下降的时期,表现为GNP值的下降;B、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波动是围绕着长期的经济增长趋势而上下波动的;C、乘数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增加,加速作用导致总产出的减少,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性波动;D、如果政府不加以政策调控,经济波动将无限地扩张与收缩。 51.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52.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投资主要是( )。 A、存货投资; B、固定资产投资; C、意愿投资; D、重置投资。 53.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 A、总投资; B、重置投资; C、净投资; D、存货投资。 54.投资的增加意味着( )。 A、居民户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B、厂商生产能力的提高; C、国民收入的增加; D、以上各项都对。 55.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劳动投入增长率( )。 A、提高;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56.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产出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7.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产出增长率与劳动投入增长率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58.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人均产出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59.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各国人均产出增长率( )。 A、较大差异; B、较少差异; C、基本相同; D、不确定。 60.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资本存量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1.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人均资本占有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2.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资本——产出比例(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3.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资本收入和工资收入的比例(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4.经济增长的典型事实是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则投资占产出比例(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5.在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中,刻画投资需求效应的是( )。 A、乘数; B、资本边际效率; C、加速数; D、其他。 66.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刻画投资供给效应的是( )。 A、乘数; B、资本边际效率; C、加速数; D、其他。 67.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储蓄率提高,则二重效应相互适应的投资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8.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则二重效应相互适应的投资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6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储蓄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0.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1.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若资本生产率提高,则合意经济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2.若投资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则各年经济( )。 A、供大于求; B、求大于供; C、供求均衡; D、不确定。 73.若投资增长率小于合意增长率,则各年经济( )。 A、供大于求; B、求大于供; C、供求均衡; D、不确定。 74.若投资增长率大于合意增长率,则各年经济( )。 A、供大于求; B、求大于供; C、供求均衡; D、不确定。 75.实际增长率等于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表明经济( )。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76.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大于合意增长率,表明经济( )。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变化不确定。 77.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小于合意增长率,表明经济( )。 A、持续萧条; B、持续过热; C、均衡; D、产确定。 78.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则L/K(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79.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L/K增加,则资本增长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80.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考虑技术进步,则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81.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资本增长1%,劳动投入不变,则经济增长( )1%。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82.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劳动投入增加1%,资本投入不变,则经济增长( )1%。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83.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占有( )。 A、增长; B、小于; C、等于; D、不确定。 84.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在技术进步情况下,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人均资本占有( )。 A、增长; B、负增长; C、不变; D、不确定。 85.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人均资本占有不变,则人均产出增长的条件是技术进步率( )。 A、大于0; B、大于1; C、等于1; D、不确定。 86.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资本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则可知资本产出弹性(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87.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若劳动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则可知劳动产出弹性(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88.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则可知( )。 A、资本产出弹性提高; B、资本增长率提高; C、“A+B”; D、“A或B”。 89.若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则可知( )。 A、劳动产出弹性提高; B、劳动增长率提高;C、“A+B”; D、“A或B”。 90.新剑桥增长模型认为,与利润收入者相比,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 )。 A、较高; B、较低; C、相等; D、不确定。 91.根据新剑桥长模型,若工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2.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若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则社会储蓄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3.新剑桥增长模型认为,当一致性条件未满足时,应该调节( )。 A、σ; B、s; C、n; D、其他。 94.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当一致性条件未满足时,应该调节( )。 A、σ; B、s; C、n; D、其他。 95.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若合意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则应该使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96.根据新剑桥增长模型,若合意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则应该使利润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九、计算题 1.IBRD为中非共和国的发展项目提供1000万美元的贷款。这笔钱有两种可能用途——修建道路和建设灌溉系统。下表给出了在每一部门投资的贴现值。(单位:百万美元) 投资 灌溉系统 道路 投资 灌溉系统 道路  1 2 3 4 5 10 18 25 31 36 25 45 60 72 83 6 7 8 9 10 40 43 45 46 46 93 102 110 116 120  (1)找出这1000万美元的有效配置? (2)竞争性市场将如何配置这笔钱? (3)中非共和国的执政党从农业方面获得对它的大部分支持。如果把所有的投资都用于农业方面的灌溉项目,收益将会减去多少? 2.有8位工程师带着他们从美国MIT的毕业文凭回到非洲扎伊尔,他们可以为政府建设桥梁或者在采矿部门工作。下表给出了每一部门的产出价值(以美元折算)。(单位:美元) 工程师 数量 道路产出 价值 采矿产出 价值 工程师 数量 道路产出 价值 采矿产出 价值  1 200,000 100,000 5 450,000 360,000  2 280,000 190,000 6 480,000 380,000  3 350,000 270,000 7 500,000 400,000  4 410,000 330,000 8 500,000 400,000  (1)找出8位工程师的有效配置? (2)竞争性市场将会如何配置这8位工程师? (3)该国总统毕生都有喜爱建设道路,如果这8位工程师都被派去建设道路,这种因长官意志而浪费的价值是多少? 3.赞比滋河每年可以提供高达1亿加仑的灌溉用水。棉花和小米都从这种灌溉中获得益,其收益表如下。(单位——水:千万加仑;棉花:百万美元;小米:百万美元) 水 棉花 小米 水 棉花 小米  1 50 25 6 225 150  2 95 50 7 245 175  3 135 75 8 260 190  4 170 100 9 270 200  5 200 125 10 275 200  (1)找出灌溉用水的有效配置? (2)竞争性市场将会如何配置灌溉用水? (3)该国总统毕生都把8千万加仑的灌溉用水配置到小米种植,而把剩余的水用于棉花种植,这种因长官意志而被浪费的价值为多少? 4.W·马拉福在非洲乍得种植20英亩的高梁,他把产出的一半作为租子交给地主,当前的价格为每蒲式耳2美元,下表给出了生产函数。最后,W·马拉福可能每天把时间花费在他妻子的汽车维修生意上,在那儿他每小时可挣30美元。 努力(小时/天) 高梁(蒲式耳) 努力(小时/天) 高梁(蒲式耳)  1 120 5 315  2 210 6 321  3 270 7 324  4 300    (1)找出W·马拉福努力的有效水平? (2)找出W·马拉福努力的均衡水平? 5.H·德鲁利希先生是一家银行所拥有之农庄的佃农,他在非洲马里农村耕种20英亩土地,他收入的1/3要交给银行。下表给出了他的努力与来自耕种的收入之间的关系。当H·德鲁利希先生不当佃农时,他可以在城里工作,并且每小时挣6美元。 时间(小时) 总收入(美元) 时间(小时) 总收入(美元)  1 18 4 54  2 33 5 60  3 45 6 63  (1)如果H·德鲁利希先生自己拥有该农庄,不与银行分享收入,他会在农庄工作多少时间? (2)现在H·德鲁利希先生选择在农庄工作多少时间? 6.保护农田免遭土壤侵蚀——在非洲的撒哈拉以南撒赫勒地区这是至关重要的。下表为一个典型农庄所作努力的收益(折算成美元价值)。努力的边际成本为100美元,并且佃农们收获的一半要作为租子上缴给土地所有者。 努力(天) 收益(美元) 努力(天) 收益(美元)  1 500 4 1400  2 900 5 1500  3 1200 6 1600  (1)找出所有者努力的水平? (2)找出佃农努力的水平? 7.已知平均储蓄倾向(APS)为0.2,潜在的社会平均投资生产率为0.4,求必需的增长率? 8.已知APS=0.12,K/Y比率=3,求有保证的增长率? 9.已知APS=0.20,增长速度为每年4%,求均衡的K/Y比率? 10.已知K/Y比率=4,为了使实际经济增长率为每年7%,求APS的值? 11.如果α=0.15,γ=0.35,则为维持充分就业水平所必需的收入增长率为多少? 12.已知生产函数(y/n)=(k/n)-0.2(k/n)2,边际消费倾向为0.1,人口增长率为0.05。试求: (1)稳定状态的投资率? (2)人均储蓄函数? (3)均衡资本—劳动比率? (4)均衡人均产出? 13.已知(y/n)=(k/n)-0.25(k/n)2,边际消费倾向为0.9,人口增长率为0.04。试求: (1)稳定状态的投资率 ? (2)人均储蓄函数? (3)均衡的资本—劳动比率? (4)均衡人均产出? (5)均衡人均消费? (6)均衡人均储蓄? 14.如果要使一国经济增长率从每年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率为4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什么变化? 15.如果要使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从每年5%提高到7%,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有何变化? 16.如果一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为4,消费倾向为0.8,自然增长率为6%,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17.如果利润收入者在国民收入中占40%,工资收入者在国民收入中占60%,前者的储蓄率为30%,而后者的储蓄率为5%,资本—产出比率为3,自然增长率为6%,根据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怎样才能使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18.假如在某一时期,资本的增长率为4%,劳动的增长率为2%,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为5%,由统计资料得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3,劳动的国际收入份额为0.7,试求: (1)计算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 (2)假定一项减少预算赤字的政策使投资增加,资本的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将上升多少? (3)假定实行一项减税政策使劳动供给增长1%,实际产出的增长率又将如何变动? 19.已知资本增长率为2%,劳动增长率为0.8%,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0.25。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多少? 20.假定国民收入中资本的份额为0.4,劳动的份额为0.6,资本供给增加了6%,而劳动供给下降了2%,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将会怎样? 21.设储蓄率为0.25,资本—产出比率为4,求合意的经济增长率? 22.设资本增长率为5%,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产出弹性为0.4,劳动产出弹性为0.6,试求: (1)经济增长率? (2)人均产出增长率? 23.以上题之假设为条件,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为6%,试求各种投入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4.设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为15%,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为5%,利润收入占国民收入的30%,工资收入占国民收入的70%。试求: (1)求社会储蓄率? (2)如果劳动增长率为2.5%,资本生产率为0.25,经济均衡增长的条件是否满足?如果不满足,应作怎样的调节? (3)如果劳动增长率为1.5%,结果又如何? 25.已知资本—产出比率为4,假设某国某年的国民收入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要使该年的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应该为多少? 26.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年增长率由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率为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该国的储蓄率应有什么变化? 27.如果要使一国的产出增长率由5%提高到7%,在储蓄率为20%的条件下,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资本—产出比率应有什么变化? 28.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为4,消费倾向为0.8,自然增长率为6.67%。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29.已知储蓄为收入的15%,边际资本产量比率为2.5,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30.已知一国的消费占收入的90%,资本增加1000亿美元,产出为250亿美元,该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十、复习题 1.为什么说储蓄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2.为什么说要增加储蓄非常困难,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3.为什么说在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本非常重要,但又非常困难? 4.什么是基础设施?它有什么特性? 5.为什么说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6.为什么政府必须为基础设施筹集资金? 7.请简要说明促进“亚洲龙”经济快速增长的几个共同因素? 8.请列出造成前苏联经济崩溃的几个因素,并作简要说明。 9.请列出俄罗斯想实现由指令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作简要说明。 10.为什么K·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不劳而获”? 11.请简要叙述亚当·斯密和T·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理论? 12.R·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与古典增长理论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13.1973—1993年,土耳其和印度的年人均产出增长率要高于美国,然而,美国公民要比这两个国家的公民生活得更加富裕。你怎样解释这两个看起来完全矛盾的事实呢? 14.请简要说明技术革新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扮演的角色。 15.请解释参加贸易的两国如何都能从贸易中获益? 16.请描述当各国对进口产品实行关税或配额保护时,谁是胜者,谁又是负者? 17.你是否同意“增加关税会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这一观点?为什么? 18.请列出支持贸易保护的两种非经济观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可以替代关税和配额的方法吗? 19.衡量一国收入分配程度是否平等的指标有哪些?试分别说明之。 20.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1.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2.为什么说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基础的? 23.在下列政策中,你认为,哪一项政策会影响长期增长率,并作必要的解释与说明。(1)贷币政策;(2)刺激劳动力投入的政策;(3)教育科研政策;(4)财政政策;(5)人口控制政策。 24.试比较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不同思路。 25.运用GNP进行国际比较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2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7.如何理解经济发展概念。 28.如何理解度量经济发展的数量指标。 29.如何理解斯密经济增长模型中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30.斯密经济增长模型是否存在经济增长极限?为什么? 31.如何理解斯密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32.如何理解李嘉图的经济增长动力? 33.试比较斯密与李嘉图的经济增长模型。 34.如果不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规律是否成立?为什么? 35.试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分析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资本概念。 36.试比较分析斯密李嘉图马克思对经济增长动力的理解。 37.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刘易斯理论中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 38.如何理解刘易斯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39.联系我国国情讨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约束因素。 40.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农业部门发展的意义。 41.怎样理解拉尼斯--费景汉模型的工农两部门平衡增长路径? 42.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不同技术进步类型发生对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影响。 43.结合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分析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意义。 44.根据乔根森模型理解影响二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5.分析影响一个经济农业剩余出现和持续存在的条件。 46.试比较乔根森与李嘉图在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相互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47.卡尔多对农业剩余作用的认识与其他二元经济学家的异同。 48.结合卡尔多模型分析农业部门发展在二元经济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49.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农村发展的意义。 50.如何理解影响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51.试分析“同乡效应”在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中的作用。 52.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约束什么?为什么? 53.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储蓄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54.试比较分析李嘉图和汉森的长期经济增长停滞理论。 55.结合汉森模型分析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56.如何理解索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57.试比较分析索罗与哈罗德的经济增长分析方法。 58.索罗是如何解决哈罗德“刀刃上的均衡增长”问题的? 59.结合我国实际理解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关系。 60.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61.人力资本与收入的关系。 62.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模型。 63.拉美学派结构主义理论为什么主张“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64.如何理解“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的对立关系? 65.试评述拉美学派结构主义理论。 66.试比较罗森斯坦—罗丹和纳克斯的平衡发展战略理论。 67.如何理解“引致决策最大化”。 68.联系我国实际分析赫尔希曼的主导产业“关联效应”。 69.如何理解库兹涅茨的统计结构分析方法? 70.如何理解钱纳里的标准结构研究方法? 71.试比较钱纳里的结构分析方法与库兹涅茨的结构分析方法的异同。 72.如何理解可持续经济发展? 73.如何理解环境资源及其功能? 74.结合我国实际理解环境质量恶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5.何理解贫困与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 76.外部性和财产所有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77.如何理解国际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恶化之间的关系? 78.发展中国家能否兼顾工业化与环境保护?为什么? 79.如何理解经济—环境相互作用模型的经济含义。 80.为什么经济--环境相互作用模型的定量结果依赖于人人相对偏好? 81.何理解环境资源质量初始水平和时间偏好率是环境可持续增长与否的两个决定因素。 82.根据“环境可持续增长模型”,时间偏好率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 83.分析科斯对制度的理解。 84.科斯对制度变迁和制度变迁路径选择的理解。 85.如何理解诱发性变迁与制度设计变迁。 86.比较斯密式增长和普罗米修式增长。 87.诺斯三个历史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88.生产要素构成中相对稀缺性变化对制度形成的影响。 89.西欧与中国制度的传承与竞争。 十一、练习题 1.人均收入是购买力的度量。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经常发现,在购买国际机票、打国际长途、给国外的朋友发信件、购买国外出版的图书或进口消费品时,他们感觉自己收入十分微薄。但他们在买当地商品的蔬菜、理发、乘国内火车、汽车或出租车旅行或买当地教科书时,则并没感到太穷。试用这些直觉的判断来理解什么是贸易品,什么是非贸易物品。注意:由于进出口方面存在某些限制,潜在的贸易品可能会变为非贸易品。为什么非贸易品在贫穷的国家要更便宜一些呢?另外,如果它们更便宜,用汇率或用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度量这些人的收入,哪一个会显得更好一些(相对于美国)? 2.麦当劳遍布很多国家。现在已经发现,用麦当劳的相对价格而不用汇率估计的支出能够更好地显示生活的总支出,为什么情况会这样呢? 3.为什么你会认为欧洲或日本的电视转播比美国要好一些?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后,请说明这样一个假说:就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言,为什么基础设施落后的国家更可能在基础设施方面超过所有原来有较好基础设施的国家。试以电话网络为例进行解释。 4.确信你理解了指数增长(和快速指数性通货膨胀)的概念之后,请做下面的练习: (a)一个以10%的速度增长的国家需要多长时间收入能够翻一番?那么翻两番呢?以5%的速度增长,情况又会怎样? (b)假设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接着把随后的20年人口增长率降低一个百分点,但总收入以同样的比率持续增长,则20年后该国家人均收入会怎样? (c)假设巴西的通货膨胀率每月是30%,那么每年会是多少呢?你会不假思索地认为应当是360%吗?仔细想想,再作一些计算。 5.从国家的一组样本中建立一个想像的转移矩阵,该矩阵显示国家之间不存在转移的情况。该矩阵看上去会是怎样的呢?一个具有“完全转移(perfect mobility)”的转移矩阵是怎样的?平均来说,如果穷国比富国增长更快,那么转移矩阵会是怎样呢? 6.库兹涅茨比率(以经济学史专家库兹涅茨的名字命名)是指:最富的20%人口收入除以最穷的40%人口收入的比率。如果收入分配几乎完全平等,你认为这个比率可能会是多少?你实际观察到的这个比率是多少?你是否看到了从穷国向富国之间转移的一个趋势? 7.考虑你认为与“经济发展”概念有关的各种因素。人均收入能不能作为这些因素较好的一个表达方式,想一想为什么。找到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并研究所有这些因素是如何被复合在一起而成为HDI的。你认为这种复合合理吗?你能提出更好的复合方式吗?你认为将这些因素独立列出比较好,还是复合到一起比较好?想一想这种方法的利与弊。 8.一个使人信服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对导致现代饥荒研究的分配问题有一个好的认识的话,人均指标就可能产生误导。如果我们从世界范围内每人平均所能获得的粮食来进行分析,我们会得出饥荒不会发生的结论,而实际上饥荒地发生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以某个国家人均食物的提供量来分析,情况又会怎样?仔细想想后,读一下森(Sen,1981)的有独到见解的书。 9.(a)为什么你认为人口增长率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渐降低呢?一般来说,当人们变富时,就会消费更多的产品,而孩子就是一种消费品(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孩子可以带来快乐),那么,父母为什么在变富后没有“消费”更多的孩子呢? (b)为什么在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里,15岁以下的人口占更大的比例? (c)贫穷的国家更可能农村化吗?或农村化的国家更贫穷吗?它们的因果关系是什么,或者说它们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吗? (d)为什么你会认为糖的国际价格会比汽车的国际价格波动更厉害? 10.一个工厂生产和销售棉衬衫:用200万美元买设备和机器;100万美元买土地;100万美元买厂房。每年雇佣100个工人并付给每位工人2000美元,买了价值60万美元的棉纤维用来生产衬衫,工厂每年卖衬衫10万件,每件衬衫售价10美元。请问: (a)如果不把建设投资计算在内,工厂每年的利润是多少? (b)工厂每年获得的收入是多少? (c)工厂的资本—产出比率是多少?用这个例子解释为什么 资本—产出比率超过1与获取利润是相容的。 11.理解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最好方法是用数学来进行说明。首先,看最简单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考虑一个国家的储蓄率20%,资本—产出率是4,这意味着使用4美元的资本装置平均产生1美元的产出。最后,假设资本永远存在,所以折旧率δ=0 (a)计算总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储蓄率是20%,所以根据方程(3.5),我们得到年增长率为0.05,即每年5%。现在算出:(i)为了获得8%和10%的增长率,储蓄率每年应当是多少?(ii)为了获得8%和10%的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应当是多少(储蓄率为20%)?仔细观察这些数字,为什么在增长率上升时要求储蓄率也上升?为什么要求资本--出率下降?在经济中资本—产出率下降意味着什么? (b)每年5%的增长率看上去已十分好了,但是我们没有将折旧率和人口增长也计算在内。如果折旧率为每年1%,接着上升到2%会怎样?这有意义吗?保持5%的增长率,储蓄率应当是多少(资本--产出率为4)?如果折旧率为3%会怎样? (c)现在再考虑人口的增长,考察更精炼的哈罗德—多马模型方程(3.6)。假设储蓄率为20%,资本--产出率为4,折旧率为1%,人口增长率为每年2%。那么每年人均收入的增长率是多少?下面看看不同的人口增长率的情形。什么样的增长率会使人均增长率为零?人口增长率更高,其他项都相等,是否会使人均增长率降低? (d)一个有用的方程能使你对经济至关重要的变量之间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没有哪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会认为这些关系都是确定的,但它们的确能帮助政策制定者做出粗略的估计。例如,如果你知道了折旧率、资本--产出率和人口增长率,你就能知道需要多大的储蓄率才能使经济按某一给定的目标增长? 12.假设国家向纳都(Xanadu)储蓄其收入的20%,资本--产出率为4。 (a)使用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向纳都总GNP的增长率。 (b)人口增长率为每年3%,如果向纳都希望达到每年4%的人均增长率,储蓄率应当为多少? (c)现在回到储蓄率为20%和资本—产出率为4的情形。假设Xanadu每年遭受强烈的劳动者罢工,无论资本存量在给定的年份是多少,其中的四分之一不能使用。如果人口增长率为2%,计算在这一假设下向纳都人均收入的增长率。 (d)如果你是向纳都的计划者,可以无成本地选择储蓄率,你将做出怎样的决定?考虑储蓄率的改变引起的争论并写下你的意见。 13.(a)假设我是印度的一个教授,每年的工资是每年10万卢比,每年增长1千卢比。假设学校教师每年收入为5万卢比,每年也增长1千卢比。你一定认为我们的收入增长率的确不同。这样两个以同样比率增长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后收入的绝对差距将会很大。 (b)我们看到,即使那些看上去较低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如每年1.5%)也只是相对现代的现象,比如最近一个世纪发生的情况。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方法可以让我们认清指数增长的含义。假设在发达国家一个人每年的平均收入为2万美元(这可能较高,但不影响我们对问题的讨论)。如果以每年1.5%的速度计算,那么200年前的平均收入是多少? 14.下列问题有助于你理解索罗模型。(a)国家平蓬(Ping Pong)使用资本和劳动产生期GNP。劳动力的增长率为每年2%。同时,存在“劳动增加”的技术进步,比率为每年3%,所以每单位的劳动能生产更多的东西。试问有效劳动力的增长有多快? (b)现在让我们看平蓬的生产可能性。我们将画一幅图,水平轴表示每单位的有效劳动(k),纵轴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产出(y)。下面是关于y和k的“生产函数”的描述。只要k在0和3之间,产出由式y=(1/2)x给出。k大于3时,k每单位的增加仅导致y的增加量为1/7,直到k等于10。此后,增加单位的k只导致y的增加量为1/10。(为了画这幅图,y轴的度时单位应当比k轴的度量单位大。否则,画出的线看上去太平了)。在图上,画出这个生产函数。资本产出率为2、6、12时该图是怎样的?注意在y=6、12的情况下的答案不同于在边际时所发生的情形(当你增加一单位的资本时)。想一想这为什么会发生。 (c)现在假设平蓬储蓄其产出的20%,资本存量是持久的,不存在折旧。现在请你给出k(t+1)与k(t)的关系。在你的表达式中注意两件事情:(i)将所有的百分率转化为小数(如将3%变为0.03),(ii)记住资本一产出率依赖于将要得到的k(t)值,所以你将使用符号θ代表资本一产出率,一旦你知道了k(t)值,就可用适当的数来代替(正如下面的问题)。 (d)现在,使用计算器计算在时期tk(t)=3时,k(t+1)的值。同样地计算k(t)=10时,k(t+1)的值。从这些结果你是否能够猜出从长远看平蓬的k值将维持在什么水平? (e)计逄平蓬最终的k值(提示:你可以用不同的值试算,更快的,可以建立一个方程来计算)。 15.考虑具有生产函数Y(t)=A·K(t)aL(t)1-a的索罗模型,其中A是固定的技术参数。解出稳定状态下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值。这些值是如何随着下列参数的上升而改变的?(a)技术参数A,(b)储蓄率s,(c)a,(d)折旧率δ,(e)人口增长率n。 16.(a)考虑索罗模型,展示储蓄率和折旧率对人均收入和总收入只有水平效应,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效应如何? (b)回忆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些参数对收入有何影响? 17.讨论下列的诊断是正是误。 (a)哈罗德--多马模型断言,一个国家的人均增长率依赖于其储蓄率,但索罗模型的结论并非如此。 (b)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如果一个国家的资本—产出比率较高,则这个国家增长较快。 (c)为了理解世界经济是否存在收敛,我们必须研究那些现在已经富裕的国家。 (d)中等收入的国家比穷的和富的国家更可能改变他们在世界排名中所处的位置。 (e)在索罗模型中,人口增长率的改变对最终的人均增长率没有影响。 (f)在索罗模型中,人均产出随着人均资本的上升而下降,其原因是收益递减律。 18.考虑内在人口增长模型。假设描述人口增长率的曲线比描述总收入增长的曲线低。解释这种现象,并描述某一经济从较低的初始人均收入起始,其人均增长率将会怎样变化? 19.给出两个原因,为什么一个具有较低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国家比那些具有较高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国家增长更快,也给出发生相反情况的两个原因。 20.考虑两种人力资本积累——教育和在职培训——并想一下哪些因素对这两个方面可能有促进作用。在教育领域,往往是初级与高等教育的区别。考虑一下你在下面的社会中会期望发现什么。 (a)那些个人一般要照顾其年老父母的社会与那些父母一般不期望从其子女处获得经济回报的社会相比较。 (b)那些由自由市场提供教育的社会与那些国家负责提供教育的社会相比较。 (c)那些大部分人口在农村,而且一般而言,使用家庭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的社会。 (d)那些雇主一般无法与其雇员签订长期合同的社会。 (e)那些受到高等教育的个人可以轻易移民,而教育又往往需要贷款的社会。 21.思考一下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的模型。这个模型的一个有用特征,是它可以同时解释在发展中国家物质资本回报率以及非熟练工人的工资率可能都较低。但这个论点也有一个问题。 (a)使用一个有三种而非两种投入的柯布一道格拉斯模型,证明这个模型预测了人力资本回报率在发展中国家必然较高。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人员,医生,律师,教师等的工资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可能会是一个问题。 (b)把(a)部分中的柯布--道格拉斯模型的设定改变一下,允许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技术差别,现在可能产生以下的情况:即每一种收入的回报在发展中国家均较低(相对而言)哪一种投入可能有更低的回报? (c)提供一些论点,说明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会存在系统性的技术差别?如果技术蓝本已广为所知,为什么不能马上进行模仿? 22.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资本流动可能采取下面两种形式中的一种。发达国家的企业家或公司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工厂:我们可把它认为是外商直接投资;或者资本可能以贷款或 持有发展中国家股票的形式流动:这是非直接投资。思考一下可能影响每种投资的各种因素。 23.假设生产取决于三种投入:土地、资本和劳动,假设总土地数量是给定的并且无法改变;假设两个国家有相同的生产函数,人口增长及储蓄率,但土地数量不同。解释一下你将如何检验有条件趋同是否存在。 24.区别两种形式的技术进步,一处是体现于新产品或机器中的技术进步,另一种则无法体现这种进步:用完全相同的投入,但生产的方法有改进。讨论一下每种技术进步的例子,并分析(在两个方向上)哪些力量会影响这些技术进步向发展中国家的扩散速度。 25.假设新技术知识先抵达发达世界,然后才会向发展中国家扩散。那么,那些在世界收入等级上落后更多的国家将可以获得更多的新的(尚未被采纳的)技术,这会使这些国家比更发达的国家经济增长得更快吗?这是一条趋同(毕竟,这些国家需要更多投资于新知识的生产)路径吗?讨论一下。 26.专利保护给技术的发明者创造了暂时的垄断力,允许他们从专利中获得一些回报。但专利保护也降低工了技术扩散到竞争者的速度,从而降低了创新的竞争激励,把这两个效果相对比,并讨论随专利保护外生增加时,它们的相对作用大小的变化。 27.这里有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为什么生产中更大的投入变化与技术进步相似。假设产出Y是由n种不同的机器X1、X2、……Xn生产的,没有一种机器在生产中是必需的,各种机器均有递减的回报,但整个生产过程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一种抓住这个特点的方式是使用以下生产函数 Y = (Xa1+Xa2…+ Xan)1/a, 其中a介于0和1之间。 (a)证明如果所有机器投入均以相同比例上升,那么产出也将增加同样的比例,这意味着生产中的规模报酬不变。 (b)证明如果至少有两种不同机器投入,那么每种投入均存在递减的报酬。 (c)现在假设每台机器在制造方面有一个新的蓝本,但一旦蓝本已知,B单位的任何机器可以用一单位“资本”(用与最终产出的相间的单位来度量)生产。证明,如果存在一个给定的数量K,它应当被用于生产同样数量的各种机器才能最大化生产中的最终产出。 (d)证明对于给定的机器数目(即给定n)生产函数可以被写作总“资本”的函数形式 1-a Y=n –––––– BK a (e)现在使用这个表达式,证明机器生产的生产力改进与可用机器种类增加与技术进步相似,为什么机器种类增长与总的生产力上升相似呢?请提供经济学的直觉。 28.奇妙国的经济使用资本(K)和劳动(L)生产一种化妆品。总产出每年增长5%,每单位资本租金为0.1瓶该产品。物质资本--产出比率为3:1,资本存量和人口分别以2%和3%的速度增长,假设每个人都工作。 (a)如果所有产出均用于支付工资和租金,计算资本与劳动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 (b)估计技术进步率(或TEP增长) (c)假设投入加倍之后,产出增加2.5倍,这会如何影响(b)部分的结果? (d)假设资本所有者拥有其发明专利,资本租金反映了资本租赁的垄断价格,这会如何影响前面的回答中所使用的增长计量方法? (e)假设在任何时期只有一半人从事工作,这将如何影响你的回答?如果这个比例随时间增长,你的估计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29.假设在一个地区刚刚出现了传真机,公司正在决定是否安装一个传真机,这个决定部分取决于本公司预期有多少其他公司也会安装传真机。试着画一个图来描述装传真机的公司的数目会如何随着预期装传真机公司数目的变化而变化。 (a)如果采用传真机存在着互补性,请描述这个图的形状。 (b)现在假设即使在该地区预期没有其它公司会安装传真机,但仍有A个公司会安装传真 机(由于和外部世界交流的需要)。如果有x个公司预期安装,那么还会有另外的(x2)/1000(超过A)个公司将会安装传真机。这会导致最多由一百万个公司安装(也是该地区所有公司的总数)。就这个关系画出一幅图。 (c)把A作为该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强度分析一下随着A的变化该地区采用传真机的均衡数目的变化。特别注意多重均衡存在的可能性。A取那一个值的时候会有一个惟一的均衡 存在?并对你的回答提出一些经济学的直觉。 30.互补性可能会在多种情况下出现,这里有一个避税方面的例子。假设一国中N个公民每人每年要向政府支出价格为T的税收,每个公民可能决定支付或逃避税收,如果抓住了一个逃税者,该国法律会惩罚他,并要求交纳大小为F的罚款,其中F>T。但是政府的监督并不完善,因为在发现逃税者方面,政府只有有限的资源。假设那些逃税者中,政府只能抓住一个,而这个人也是随机选择的。由此,如果有n个人决定逃税,每个人有1/n的概率被抓住。在后面,我们假设每个人只计算每个策略中的预期损失,并选择预期损失最低的策略。 (a)如果避税者数目为m,证明平均(预期)损失为F/m,将此与一旦被抓住的必然损失T对比。 (b)为什么这种情况像一个协作博弈?描述一下一个公民的行为所产生的互补性。 (c)证明社会中没有一个人避税也是一种均衡。还有没有其他的均衡?找到那个均衡,并描述什么时候它会存在。 31.考虑一个假想的经济,其中每个工人必须决定是否获得教育并成为熟练劳动力,或继续当非熟练劳动力。教育成本为C,设IH和IL分别指代熟练与非熟练劳力的收入。这些收入被定义为IH=(1+θ)H,IL=(1+θ)L,其中H和L为常数(H>L),θ为人口中决定成为熟练劳力的比例。这样就表明一个人的生产力不仅与其自身技能相关,也与其同事的技能相关。假设所有个人同时选择是否成为熟练工人。 (a)解释一下为什么这像一个协作博弈,互补性在哪里? (b)证明如果H-L<C<2(H-L),会有三种可能的均衡:一个是每个人均获得技能,另一个是没有人这么做,第三个是一部分人成为熟练劳力。给最后一种情况提供一个代数的表达,并从直觉上论证这个均衡“不稳定”,有可能让位于另两个极端的情况。 (c)稍微改变一下前面的例子,假设低技能职业的回报现在为IL=(1+λθ)L,其中λ为某个常数,而高技能回报仍与前面一样。证明如果λ足够高,则只有一种均衡存在。 (d)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第一种情况下存在多重均衡,而第二种情况下却不会如此。 (e)考虑另外一种变化,不同职业中所获收入与经济中高技能者的数目无关。具体说,IH =H,IL=L。但是教育成本是可变的,而且给定C(θ)=(1-θ)/θ(即如果你周围有更多受教育的人,你的学习也容易些)。再一次证明也存在三个可能的均衡,并对它们进行描述。 32.下面是关于协作问题的一些其他的例子。对它们进行讨论,并思考还有那些情况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建立模型。 (a)国际债务:假设一个国家考虑向其贷款国赖账。如果出现赖账,贷款国可能会停止与赖帐国的贸易,即使该行动对于贷款国本身也有很高的成本。因此,如果潜在的赖账国越多,贷款国“惩罚”赖账者的难度越大。证明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赖账国之间存在一个协作问题,并精确地描述在借款国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b)股票市场投资:假设如果没有任何人会由于恐慌而抛售股票,那么股票会有高出市场平均利润的回报。现在想像一下,对于每个由于恐慌而抛售股票的人,股票的回报率下降。证明这是一个协作问题,同时描述可能存在的均衡。 (c)城市:可以把城市的出现作为协作博弈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多重均衡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妨考虑一下某些特定行业在特定地区集中:比如硅谷中的计算机公司。 33.假设你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对某个不发达工业部门进行计划的官员。你希望能够创造一种企业家投资并促进该部门增长的大气候。经过很多调查后,你意识到你面临着下面的基本问题。我会用一系列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没有人愿意投资于煤炭工业,这是因为铁路产业不发达,所以对煤没有需求,而且也没有任何工厂烧煤。而之所以没有人愿意投资于铁路建设,是因为他们害怕其他人不会使用铁路运输产品(目前可以运输的产品很少)。他们也害怕修好铁路以后,没有煤作为铁路运输的燃料。由于缺乏铁路系统,所以没有人希望开发那些需要交通运输才能销售的新产品。这里的问题与煤和铁矿砂生产的问题十分相似。由于没有钢铁工业,所以没有人大规模开采铁矿砂。此外,也没有企业愿意生产好的采矿设备。不妨与投资者谈一谈,你会发现只有采矿工业存在,并需要采矿设备时,投资者才会愿意生产设备,但目前,采矿工业并不存在。当然,钢铁产业潜在的投资者也会告诉你,他们没有办法找到那些能够向他们出售铁矿的企业等等。 你意识到,现在面临着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点像“鸡和蛋”的问题:产业A需要产业B;反之亦然。在另一个产业行动之前,你不愿意首先行动。第二个问题是产业间联系的问题:有一系列产业,每一个产业和需求该产业产品的部门有前向联系,和生产该产业投入品的部门有后向联系。 (a)通过考虑我所举出的这些例子,并思考一些其他的例子,画出一些图来表明所存在的这些问题。 (b)你将向政府建议经营其中的一些产业(由于政府的资金有限,所以政府不可能全部包办)。在你所画的图中,你认为政府应当介入哪些产业? (c)“一个领导性部门是经济中能够激活其他许多部门发展的特定部门。”运用你从这个问题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一个强大的领导性部门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34.为什么当存在着“过度乐观的企业家”——也就是哪些系统地过高估计了利润的人——能够帮助经济摆脱出协作失灵的困境?把这一点与时尚产业中经常变化的协作均衡相对比。 35.比较下面一些产业所产生的前向和后向联系: (a)软件出口业,(b)国内食品生产,(c)交通业,(d)纺织品出口业,(e)重工业。 36.考虑这样一个社会,人们随便往街上扔垃圾。一个人这样做会对其他人施加负的外部效应:假设对于任何一个人(心理)成本为an,其中a是一个大于0的常数,n是在街上扔垃圾的(其他)人的总数。假设你自己在街上扔垃圾的行为给你一个大小为G的(心理)收益(因为你不必等到下一个垃圾箱),也有一个(心理)成本为c/n,其中c大于0,n是其他扔垃圾人的总数(这里的关键是,如果其他扔垃圾的人越多,那么你的成本就越低)。 (a)证明在这个例子中没有人在街上扔垃圾总是一个均衡。 (b)证明存在这样一个人口规模的门槛值,如果人口越过这个门槛,那么每个人都往街上扔垃圾也是一个均衡,为什么这个门槛规模取决于参数G和c,却与a无关?给出你的经济学直觉。 (c)假设你从一个每个人都往街上扔垃圾的情况开始,估计一下能够在一夜之间转向(a)部分的好均匀的概率。为什么你认为这种转变不太可能?参考课文中的观点,对此进行讨论。 (d)考虑一项政策,对于任何一个扔垃圾的人,罚款F>0。证明支持坏均衡的必要的人口门槛会随着罚款的增加而增加。 (e)假设由于罚款使得人口低于门槛值。在这种情况下,讨论一下为什么罚款的政策可以在几年以后随着社会准则的永久改变而被去除。 37.你将在一个热带地区引进一种新的真空吸尘器,它在潮湿的情况下也可以很好地进行工作。该吸尘器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因此单位成本将随产量增加而下降。讨论一下下面这些因素影响你成功的可能性:(a)人口中已经使用真空吸尘剂的比例,(b)社会的人均衡收入,(c)贷款市场,(d)信息的流动。如果真空吸尘器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特点,在上面的这些因素中间,哪一些还会继续起作用? 38.一个国家考虑引进两种不同电话网络中的一个。网络A是一个比较老的网络。它要求最初投入两百万美元的资本,但建成之后的50年中每年可获得12万美元的回报。较新的B网络需要500万美元的资本投资,但建成之后可以在50年内获得每年20万美元的回报。假设对于未来的收益没有贴现,因此,在进行比较的时候政府只需要把收入和成本加总,然后看一看净收益,从而选择具有更高的净回报等网络。 (a)如果该国现在没有任何电话网络,政府会选择哪一个网络? (b)假设政府刚刚装好了网络A(在B出现之前)。当B网络出现时,政府会转向安装网络B吗? (c)解释一下这个例子如何帮助你理解在基本设施建设中为什么可能会出现跳跃式发展。 39.假设开采珠宝,每一颗宝石的开采成本是100美元。消费者根据下面的公式来对宝石进行估价,它是用美元的单位来表示的: V=10000* 其中x为所开采的宝石总数。 (a)在一张图上画出所采的宝石的总成本和总价值,其中横轴代表宝石的数量x,纵轴代表宝石的总成本和总价值。 (b)假设消费者的估价和开采的成本被赋予相同的权重,那么社会最优的宝石开采数量是多么?请计算出这个数量,并给出使你得到这个结论的经济学道理。同时在你为(a)部分所画的图中,画出社会最优的开采数量。 (c)证明如果存在一个宝石的垄断生产者,而且他有能力为所销售宝石定不同价格,那么,他所生产的宝石数量就会恰好等于社会最优的宝石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将如何分配剩余? (d)现在假设宝石是由很多小生产者生产的,而这些小生产者在做出开采宝石的决策时,把宝石的价格当成给定的。假设每一个生产者都只有很小的生产能力(相对于生产每个宝石需要一百美元的生产成本而言),而且生产者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证明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最优的生产水平也可以达到。并分析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将如何分配消费剩余。 (e)现在回到(c)部分并假设垄断生产者不允许对销售的宝石定不同的价格,必须对所有的宝石给同样的价格。现在证明,生产将会低于社会生产最优水平。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生产者没有办法把所增加宝石生产带来的边际社会收益完全内部化。确定你真正理解这一点。 (f)证明可以把这些思想扩展,并用于理解课文中关于外部效应和国际贸易的讨论。 40.假设人们的态度可能有三种:L,M,R,你可以把L设想为左派:R为右派;M为中间派。考虑一个社会中有比例为a的人为M类型,剩下(1-a)在L和R之间分配,但无法通过第一眼就看出某人到底属于L,M还是R类。假设个人可以从表达其真实观念中获得大小为S的满足,但若发现与中间派不符,他又会感觉到损失(“社会反对”),其损失价格取决于M类的比例,假设损失为a/(1-a)。 (a)证明存在一个门槛值a,如果a低于该门槛值,那么社会中每个人均表达其真实观点,但a大于该门槛值时,将会都表达中间派观点。 (b)如果我们把“社会反对损失”改为β/(1-β),其中β为那些被预期表达M观点的人的比例(未必是M类型的真正比例),会发生什么情况? (c)表明你如何分析扩展到对L,M,R,而不仅是M类人,均有潜在要求顺从呼声的情况。 41.联系并对比下面的几个概念:(a)当期收入的不平等和生命期收入的不平等,(b)功能性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c)效率和平等,(d)收入不平等和机会不平等以及,(e)工资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在每一种比较中,确信你理解其中的每一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2.一个地区的经济中有两种工作,且这两种工作是当地居民所有的收入来源。其中一种工作能够支付200美元,而一种工作能够支付100美元。假设该经济中每个人都能够生活两年。在每一年中,只有一半的人口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工作,另一半人只能得到低收入的工作。在每一年结束时,每一个人都会被当前的工作岗位解雇,而下一年能够得到高收入工作的人是随机选择出来的。这也就意味着在任何一个时期,每一个人不管他过去的收入如何,有1/2的概率能够获得高收入的工作。 (a)计算一下任何一个时期人们收入的吉尼系数,并证明它意味着很大程度的不平等。然后再计算一下每个人生命期收入的每期平均值,根据这些收入计算吉尼系数。后面一种指标意味着更大的不平等吗?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 (b)现在改变一下其中的情况。假设一个持有某种工作的人有3/4的概率能够在下一年得到同样的工作,计算一下现在有高收入工作的人的预期生命收入(每年的平均值),也为现在有低收入工作的人计算出相应的值。根据这些预期每期收入计算出吉尼系数,并把他与(a)所得到的指标进行比较,解释一下你所观察到的差别。 (c)把上面的问题更一般化,假设有p的概率你会继续得到你当前的工作,而有1-p的概率会使你改变当前的工作。找到一个吉尼系数,它是p的函数,并研究它会如何随着p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从经济学直觉上解释你的答案。 43.对于下面的各种收入分配(a)-(f),画出洛伦茨曲线,同时计算出吉尼系数和变差系数。在每一种情况下,第一组数字代表各种不同的收入,而第二种数字代表获得各种收入的人的数目: (a)(100,200,300,400);(50,25,75,25) (b)(200,400,600,800);(50,25,75,25) (c)(200,400,600,800);(100,50,125,50) (d)(200,400,600,800);(125,25,125,50) (e)(100,200,300,400);(50,15,95,15) (f)(100,200,300,400);(50,35,55,35) [试着理解使你从一个收入分配向另外一个收入分配转化所隐含的转移支付(前面三个收入除外,因为它们有相同的不平等程度——为什么呢?)。] 44.我们在度量不平等时,使用了哪些道德准则?证明这些准则能够被洛伦茨曲线的概念完全包括进来。并证明,如果有两个收入分配,其洛伦茨曲线并不相交,那么,当我们度量这两个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时,吉尼系数和变差系数不可能不一致。 45.在一个必须满足特定的最小需求才能生存的世界中,证明使用相对准则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回避这个问题,你会如何尝试修改这个准则呢? 46.假设社会中由n个人,把它们由低向高收入排序。设x=(x1,…,xn),y=(y1…,yn)是两个不同的收入分配(其中两种情况下的总收入完全相同)。 (a)如果 k k Σxi ≥ Σyi i=1 i=1 对所有的k都成立,对其中一些k严格成立,证明x的洛伦茨曲线必然在y的洛伦茨曲线之内。 (b)(加分题)现在假设(a)部分的条件确实成立。证明可以从x开始,进行一系列的累退性转移支付,并最后达到y。关于其细节,参考菲尔德和费(Fields and Fei,1978)。 47.达尔顿转移支付准则也许不是一个好办法来判断极化的情况是否增加。关于极化的概念,参见埃斯特班和雷(Esteban and Ray,1994)和法律顾问沃尔夫森(Wolfsom,1994)。为了看到这一点,想像一个社会,其中个人的收入介于100美元和1000美元之间,最小的收入差距也是100美元,其中每种收入者都在人口比例的1/10。把这种收入分配画在一个图中,该图的横轴是收入,纵轴是人口的比例。现在再画另外一个图,其中有一半的人收入水平为250美元,另一半的人为美元750。根据你的直觉把这种收入分配进行排序:哪一种收入分配更可能引起社会动乱?哪一种会表现出更大程度的不平等意识?等等。 现在证明从第一个收入分配开始通过一系列的累进性达尔顿转移支付,我们可以达到第二种收入分配。在这个例子中,你是否觉得你的直觉和转移支付准则是一致的呢? 48.某地区经济中有10个人。其中有3个人是在该地区的现代部门工作,并每个月获得2000美元的收入,其他的则在传统部门工作,每个月并获得1000美元的收入。某一天,现代部门有两个新的工作出现了,于是有两个人会从传统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 (a)证明在事前和事后收入分配的两条洛伦茨曲线必然相交,通过两种方式来证明这一点:(i)画出洛伦茨曲线,(ii)首先把两种收入分配看成是对一个规模为1的蛋糕的两种不同的切法,然后证明这两种收入分配要进行转换必然进行相反的达尔顿转移支付。 (b)计算这两种收入分配的吉尼系数和变差系数。 49.下面的观点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在每一个情况下,使用一个简短但精确的解释来支持你的答案。 (a)库兹涅茨比例满足达尔顿转移支付原则。 (b)如果两种收入分配的洛伦茨曲线不相交,那么吉尼系数和交差系数不可能不一致。 (c)如果一个较穷的人收入下降,而一个比较富的人收入却等量上升,那么平衡绝对离差必然增加。 (d)洛伦茨曲线必然是在图中的下三角,其上部是45o线,而底部是轴。 (e)不平等度量的道德准则——匿名性,人口,相对收入和转移支付准则——足以比较任何两个收入分配的相对不平等程度。 (f)如果每个人的收入都增加一个固定的数字,不平等程度必然下降。 50.考虑一个有10个人的经济,其中有两个部门(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其年收入分别为1000美元和2000美元。假设经济的增长来自于人们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移动。 (a)画出当人们由传统部门向现代部门移动过程中吉尼系数和变差系数的变化。 (b)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否设计一个与洛伦兹标准一致的不平等测度指标,但它并不表现出倒U型性质。 51.描述一下经验上所观察到的人均GDP水平与不平等程度的关系,至少提出两个原因,说明为什么经验上可能会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52.如果你有一个纵列数据(Panel-data set),其中有每个国家几个年度的观测数据,解释一下你如何检验倒U型假说。当每个国家的数据点变化时,你的检验如何改变(由于实际的原因)? 53.思考一下在世界历史上我们遇到的快速增长的一些来源,其中有一些不平衡(即该增长使一些部门部分人口受益,但这些好处都可能来自于其他部门或人口的损失),而另一些增长都相对比较平衡,因为它能够在所有人口之间比较平均地扩散。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参考第17章中关于OECD国家工资和失业情况的例子。 54.用简短的论述来描绘下面的可能性。你可以画一个图和/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你的论点。 (a)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劳动力工资与非熟练劳动力工资比值先上升,然后下降。 (b)通过横截面对不同国家的研究,表明不平等方面存在倒U型曲线。 (c)不平等上升可能降低增长率。 (d)在一个人们进入信贷市场受到限制的经济中,不平等的增加可能会降低均衡工资率。 55.假设经济中有三个人有三种财富水平,分别将这三种财富水平称为A,B,C,并假设A<B<C。 (a)假设财富水平为A的人工资为wA,并储蓄sA比例的收入。如果资产持有所获利率为r,写出此人明年的财富公式。 (b)证明如果每个人所挣收入与其财富成比例(即wB/wA=B/A和wC/wB=C/B),而且储蓄率在各人之间都相同,那么根据洛伦兹曲线来衡量,明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必然与今年的数值相同。 (c)如(b)部分一样,保留关于收入和财富的同样假设,但假设储蓄率SA<SB<SC,那么,明年的洛伦兹财富曲线相比于今年的情况如何? (d)现在假设所有工资及储蓄率相等,把(c)部分的练习再做一遍。 (e)尝试从经济学直觉上把这些结果理解为随时间改变不平等的力量,哪些特征(除了本问题所研究的那些之外)有可能在这种背景之下影响不平等? 56.这是一个检验对收入分配如何影响储蓄率的问题。 桑尼沙的经济中有三种收入类别的人:穷人,中产阶级和富人。穷人每年挣500美元,并且为满足消费需要必须全部花掉自己的收入;中产阶级每年挣2000美元,会花掉1500美元,储蓄剩下的500美元;富人每年挣10000美元,并消费其中80%,然后把剩下的储蓄起来。 (a)假设20%为穷人,50%为中产阶级,计算一下该经济中总储蓄率。 (b)假设所有的增长来自于人们从穷人阶层转向中产阶层。储蓄率会随时间变化上升,还是下降?使用哈罗德—多马模型,并假设人口增长率为零,而其他变量均为外生变量,预测所导致的增长率会随时间上升,还是下降。 (c)描述另外一种增长情况,其中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与(b)部分的情况正好相反。 (d)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是有关经济增长率如何变化的问题。在简单的哈多德—多马模型中,由于假设储蓄率并不随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增长率是恒定的,你能否理解为什么这里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57.解释一下为什么一次性的土地再分配对投资的负面影响比一期又一期对收入重新分配(但其对资产现值与土地重新分配的影响一样)的负面影响要小。 58.普国是一个只有两种职业的国家,你可以以一个劳工的身份工作,也可以以一个企业家的身份工作,后者通过雇佣劳工来获得利润。为了成为一个企业家,你需要20000帕资金贷款(帕是普国的货币单位)。只要有20000帕,你就可以建立一个工厂,并雇佣10个工人,每个工人每年必须支付w帕的工资。这10个工人每年为你生产30000帕的产出,在年末,你必须把工厂卖掉(卖20000帕)并归还贷款,该国年利率为10%。 (a)假设你想不还钱而跑掉。如果你被抓住,你会被罚款5000帕,而且没收你20%的利润,你也会失去你在银行的抵押(加利息),但你可以保持20000帕(加上你所得利息)。找到一个公式描述银行在放贷之前会要求你提供值多少钱(以帕为单位)的抵押,考虑在不同工资水平,加w=1000,2000和2500帕时,各需要你提供多少帕的抵押。随工资上升,所要求的抵押会上升还是下降,解释原因。 (b)让我们假设普国最小工资由法律规定为500帕,如果w等于最小工资,那么银行的要求的抵押应值多少钱?考虑下列情形:“如果超过x%的普国居民无法支付这种抵押,那么其中一些人将无法以劳功或企业家的方式就业”,算出x为多少。 59.有两种方式表现出信贷市场的不完善。一种是以高利率方式表现出来;另一种是对贷款数额有上限。讨论一下为什么这两种情部会出现。具体而言,为什么高利率不能充分补偿赖帐的可能性,而必须还要设置贷款的上限? 60.仔细解释为什么当信贷市场不完善时,财富分配的更大不平等倾向于使劳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而使劳动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在这个过程中,解释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曲线如何取决于工资率,并仔细解释这些曲线的位置如何取决于总财富的分配情况。 61.请解释为什么关于借贷者及信贷历史的更好信息可能降低不平等对产出的不利影响。 62.贫困是一个绝对概念,还是一个相对概念?显然,有一些部分(比如获取衣、食、住的能力)被我们认为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必要的,但也有一些部分显然随社会的不同而不同。 (a)界定一些你认为在一些社会被认为是“最小需要”的部分,但他们在另一些社会中却不被认为必要。 (b)你认为这些相对的部分,是纯社会或文化的或他们也随一国人均收入的上升而变化? (c)由于贫困有这些相对的部分,考虑一下下面的贫困指标:任何收入低于社会平均收入一半(或某个预先确定的比例)者就是贫困人口。为什么这不是测量贫困的一个好指标呢? (d)尝试一下界定某些基本的“能力”,你希望任何个人均应拥有:比如,每个人应当可以获得充分的营养,每个人均应获得“充分”的住宿条件以及交通条件等等。把获得这些东西的权利作为绝对的能力。现在,你是否可以用这些绝对能力作为起点,来协调贫困的绝对和相对概念?关于这些问题及相关的问题,参见森(sen,1985)。 63.阅读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看一下如何进行国际贫困发生率的计算。根据问题(1),你如何评价这些计算方法?仔细研究该报告,并看一下穷人的特点以及关于贫困的相关材料。 64.通过提供一个简短解释或分析评价下述各个论点。 (a)作为贫困指标的收入差别比例及人头数可能会导致政策制定者对贫困资源采取相当不同的使用。 (b)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世界贫困表现出稳定下降的趋势。 (c)贫困差距比率和收入差距比率实际上关注着贫困问题的不同方面。 (d)贫困差距比率及收入差距比率对于穷人内部的不平等不敏感。 (e)FGT指标随a值增大对穷人内部收入分配越敏感。 65.假设你在比较两个经济A和B,FGT指标(a=2)对于两国都相同。但是,人头数及收入差距比对A国比对B国都要高一些。你认为两国贫困人口收入分配的变差系数如何呢?两个经济中总体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如何呢? 66.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个依靠威胁未来不放贷来收回贷款的放贷人将不太愿意对一个穷人发放一笔可保证后者未来收入安全的贷款?讨论一下在获取这种贷款中贷款抵押的作用。 67.讨论一下能力曲线,并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最开始部分工作能力随营养投入增加表现出报酬递补增? 假设你需要准备8000单位(以能力为单位)的工作任务,你可以雇用你所希望雇用的工作人数,假设这些工人的收入全部来自于你付的劳动报酬,而且有这些收入均用于营养。每个劳动力的能力曲线可描述如下:对所有低于100美元的支付,能力为0,然后每多付一元工作能力上升2单位,直到收入达到500美元为止。在此之后,每多付1元增加2单位工作能力,直到总收入达1000美元,在此点之后,再增加支付对工作能力没有影响。 (a)假设你希望以最小成本完成你的工作任务,描述一下你希望雇佣多少劳工,愿为他们每人付多少钱。 (b)假设能力在收入在275美元前均为零,其他条件不变,再做一下上面的练习,并理解你的答案。 68.考虑一下问题(6a)中的能力曲线,假设一个五口之家,每人均有这样的能力曲线,假设该家庭也有另外一笔非劳动收入为400美元。进一步假设每单位能力可获50美分的收入,而且所有收入均用于营养,我们下面研究一下家庭成员的内部收入的分配情况。 (a)证明如果所有非劳动收入在家庭成员之间平等分配,那么无人可持续保有任何工作能力,因此,劳动收入为零。 (b)找到产生大于零的工资收入的非劳动收入配置,并用各种标准(包括帕累托优化标准)把它们与平均分配的情况进行比较。 69.复习生育率、死亡率和年龄结构的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作用的方式。举一个关于两个国家A和B的例子:在任何一个年龄组内,A国的死亡率比B国都要高,但A国的总的死亡率却比B国要低。 70.为什么年龄结构较轻的国家降低人口增长率更为困难?如果一个国家的总生育率突然降到了2(从而使长期来看人口不变),描述该国人口在达到长期水平之前会怎样发展。 71.讨论一下影响地球承载能力的各种因素。解释承载力的增长怎样会最终影响家庭水平上的生育力决策。 72.解释一下这样的现象;为什么每一个国家由于军事或政治的原因都希望采取促进生育的立场?如果所有的国家都采取这样的立场,那么所有的国家都会受损。 73.我们研究了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至少有一个小孩能长大成人并提供养老保障的情况。让我们假设,每一个孩子能够在父母年老的时候提供照顾的概率为三分之一。但是,该家庭希望保障的水平更高一些,比如说希望概率q大于二分之一。 (a)描述一下对不同的q而言,家庭的生育能率决策。首先写下一个相应的模型,然后对不同的q值求解相应的结果。 (b)计算在不同的q值下,该家庭预期的能够长大成人的小孩数目(关于“预期”的定义见附录1) 74.复习一下关于瞄准和聚敛的概念。讨论一下那些可能影响这两种不同类型生育行为的“存活概率”P的各种不同成分。 75.如果家庭利用上一代的经验来作出他们自己生多少孩子的决策,讨论一下媒体(比如电视)在影响生育率方面的作用。 76.为什么实施一个良好的禁止童工的政策可能会降低生育率? 77.有组织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因此,他们在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上的净影响是模糊的。请评论这个观点。 78.在Oz的土地上,生产需要三种投入:资本,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Oz上的男人比妇女有更多的体力,但是,男性和女性在智力方面相同。 (a)男性和女性谁会挣得更多?这种差别为什么会存在? (b)现在如果有一种技术,它使得更多的资本在提高智力活动的边际产出方面比提高体力劳动的边际产出要快。当经济随时间而增长的时候,物质资本的存量会稳定地上升。你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相对工资会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请解释。 (c)妇女有一单位的劳动时间可以用于抚养子女或参加劳动,妇女在时间上的分配会怎样随男女相对工资(b)的变化而变化?讨论这对于人口生育率水平的含义。 79.在许多国家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妇女的劳动参与率随人均收人的增长会表现出U形的变化模型。解释一下,为什么这种情况与你在前面练习10中情况相反。讨论一下为什么妇女劳动参与率会呈现U形的变化。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概念将会帮助你做出回答。 80.讨论下面各种论点的真伪: (a)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总的死亡率可能比发达国家还要低 (b)从1750年到1900年,欧洲和北美人口增长率明显地超过那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 (c)如果A国的人口增长率低于B国的人口增长率,那么A国的妇女的生育率要比B国的妇女的生育率平均低一些。 (d)死亡率下降的时候,生育率仍然可能很高。 (e)如果儿童的总死亡率保持恒定,但死亡的发生由幼儿期转向婴儿期,生育率将会下降。 81.复习一下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欠发达国家在人口转型方面的数据。比如说,你可以研究一下英国和斯里兰卡的人口转型。确信你对生育率、死亡率和人口增长率的主要变化趋势有较好的理解。解释一下为什么斯里兰卡的变化比英国相应的变化在时间上表现出更快的特点。 82.你正在搜集一个村里人口数。你怀疑家庭里有性别偏向,也就是说,直到有了一定数目的儿子以后,家庭才会停止生育,但你没这个方面的直接证据。你所有信息只是该村中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孩子的性别和出生顺序。你怎样用你的数据来检验存在性别偏向的假设? 83.另一个性别偏向的问题。在很多南亚的国家中,确实有证据表明,男孩对女孩的比率太高了。经常出于男孩对女孩的比率是110:100。一个显然的假说是相对于男孩,女孩没有得到很好的对待(甚至有可能有选择性的被流产或被杀掉),因此,女孩的死亡率会高一些。这些判断可能有很大真实性。但是,探讨一下其他可能性还是值得的。 (a)首先看一看练习14中所讨论的选择规则。用以下的假设来简化这个规则:一个家庭有一个男孩之前不会停止生育,但一旦生了一个男孩子之后就不会再继续多生。请证明,平均来说,大的家庭会有更多的女儿。 (b)现在运用从(a)中得到的结论证明,在比较穷的社会里,即使没有性别歧视,女孩的死亡率也可能高于男孩。 84.一个有关扩展式的家庭,外部效应和生育率选择的问题。假设拉姆和拉尼是两个原子型家庭的一家之主,生育率的决定由他们来做。为了简化问题,假设不存在性别偏向,孩子也能够长大成人。下表给出了养育不同数目的子女所引起的在成本和收益。 (a)根据图中的信息,拉姆和拉尼为了最大化他们的净收益,将会要多少个孩子? (b)现在考虑两个完全相同的原子型家庭:拉姆和拉尼(同上)以及墨汉和墨娜。拉姆和墨汉是兄弟,这两个家庭组建了一个大家庭。两对夫妇都有下表中抚养子女的成本和收益。现在假设,抚养每一个孩子的成本(例如,小孩的照顾)的一半可以转交到另外一对夫妇。每一对夫妇只考虑自己的福利,并做出独立的决策。那么每一对夫妇会要多少个孩子呢? (c)运用外部效应的概念,解释上面这个看上会令人因惑现象存在的原因,尝试理解一下,为什么在大的家庭中间(不管是几代同堂还是兄弟姐妹同堂),平均而言每对夫妇会生更多的孩子? 85.讨论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 子女数目 总收益 额外的成本  1 2 3 4 5 6 7 8 500 750 840 890 930 950 960 96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86.复习正式部门和非正式部门的概念。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正式部门中劳动力可能得到比较好的待遇(在工资或工作条件方面)。你认为这种差距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非正式部门的工人不可能通过杀价来进入正式部门? 87.分析一下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两种资源的流动,讨论一下影响这些资源流动规模的相关的市场力量。 88.复习一下经济发展的刘易斯模型。特别讨论一下下面这些概念:农业利余,平均农业剩余,剩余劳动,隐蔽失业,家庭农场经营,资本主义农场经营,刘易斯模型和三个发展阶段。 89.(a)考虑一个在剩余劳动阶段的家庭农场。现在假设部分家庭成员流动到其他地方工作,分析一下家庭农场的平均收入会有什么变化。 (b)将你的答案与关于剩余劳动阶段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完全有弹性的(或水平)的论断相比较,换句话说,分析一下(a)中的结论什么时候与这一段中的结论是一致的。 90.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最初更接近于最小生存水平,工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会更陡一些。如果在国际市场上食物粮食能够自由贸易,你认为劳动力供给曲线会更陡还是会更平?证明的答案。 91.对工业利润抽税将减少资本积累并降低经济增长率,那些已经就业的工人是否有激励为这种税收游说,从而使得税收收入能够以转移支付的方式转给他们?证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该产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等因素。特别证明,如果该产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斜率为零(即刘易斯模型中的第一阶段),那么已经得到雇用的工人为这种工业税收投标票进行支持的倾向也会更高一些。 92.考虑一个劳动力剩余经济,只生产一种产出,它可以用于消费(作为食物),或者用于投资(作为资本)。劳动,一旦被雇佣之后,将支付固定工资w,并全部用于消费。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剩余将全部用于投资。 (a)画一个图,显示在给定的就业水平之上,产出如何在消费和投资之间进行分配。求出利润最大化的就业水平,称之为L*。 (b)用于再投资的剩余将提高明天的消费。假设一个社会计划者关心今天和明天的消费,证明她总希望选择一个不低于L*的就业水平。 (c)假设该计划者希望雇佣L单位的劳动,其中L> L*。仔细描述一个给最大化利润的雇主进行补贴的计划,以使得雇主能够选择这个雇佣水平。 93.皮姆和她的三个妹妹拥有一个小农场。她们的工作都同样努力,产出的价值等于4000,并且均衡分配。该地的城市部门有两种工作。一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的非正式工作,收入为500,另一种是正式工作,收入为1200。获得正式工作的概率取决于该种工作占城市总劳动力的比例,这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中的情况一样。 (a)假设皮姆把她在农村和城市两个部门中的预期收益相比较,而且没有迁移成本。计算出一个城市正式部门占城市劳动力比例的门槛值,它恰恰可以阻止皮姆向城市迁移。 (b)皮姆农场的生产函数由下表给出: 在场工作人数 产出  1个姐妹 2个姐妹 3个姐妹 4个姐妹 1500 2500 3300 4000  假设皮姆和她的姐妹们试图最大化她们的总家庭收入,而不是每个人只最大化自己的收入。假设在(a)部分中,你所得到的门槛比例在城市部门确实存在。现在证明皮姆将会迁移。 (c)皮姆的姐妹们也希望迁移吗? (d)使用你的经济学直觉来比较(a)和(b)的情况。 94.墨西哥农村的一个农业家庭包括五个城人的兄弟,再没有其他人口。一年的总收入取决于该年中农场工作的兄弟总人数,下表给出了对应于工作人数的总收入: 兄弟数目 1 2 3 4 5  总农业产出(美元) 1000 1800 2400 2800 3000  每一个兄弟在年初必须决定是否向墨西哥城迁移,在那里一个与其技能相对应的工作将每年支付1300美元,但失业率也高达50%。一个向城市迁移的人当年不能回到农场工作,此外,所有的城市工作都是按年雇佣的。对于下面的问题,也假设所有的兄弟都是风险中立的,在城市和农村的生活成本没有区别。下面考虑三种不同的情况。 (a)假设这个家庭是完全个人主义的:在农场工作的兄弟将均衡分配农场的收入,而去城市工作的家庭成员也不会向家庭汇款。求出家庭中将会迁向城市的人口数目。 (b)现在假设这个家庭是利他主义的:家庭的总收入不管是来自于城市就业还是来自于农场,都会被放在一起,并共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家庭将会派出多少人去墨西哥城寻找工作。 (c)这里有第三种可能性。那些迁向城市的兄弟变得比较自私,并不往家里汇钱,即使他们已经找到了工作(也许那些留在农村里的兄弟没有办法证明在城市的兄弟是否已经找到工作)。但是,这些家庭成员一起商量并做出了如下的安排:那些试图到城市里寻找工作的兄弟,每个人一年将从农场的收入中得到200美元的收入,以防范可能的失业(假设这一点总能得到保证)。求出在这种情况下将会有多少兄弟迁移。(假设如果一个兄弟在迁移和不迁移之间无差别,那么他将会迁移)。 (d)比较(a)-(c)部分的数字。经过比较,讨论下面的观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城市人口流动的程度取决于家庭内部利他主义的性质和程度。” 95.下面的观点是正确、错误还是不确定的?给出简短的解释以支持你的答案。 (a)在二元经济模型中,隐蔽失业的阶段必然是工业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水平的阶段。 (b)土地持有方面的较低或适度的不平等应该降低由农村向城市人口流动的速度。 (c)限制人口迁移本身将会导致城市非正式部门有过多的人口。 (d)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中,固定工资率下的城市正式部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必然降低非正式部门就业占城市劳动力总人口中的比例。 (e)如果政府无法对农业征税,刘易斯模型中工业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斜率总为正。 96.在20世纪50年代,肯尼亚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失业(其中相当部分是以非正式部门的方式表现出来),肯尼亚政府采取了一项通过公共投资来增加城市就业的政策。但根据很多调查表明,肯尼亚城市非正式部门的规模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使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对这种现象提出一个经济学的解释。 97.仔细复习一下本章中所研究的各种不同的人口流动政策。解释一下,在什么条件下灵活的均衡配置是有效配置,相比于有效配置不同的政策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98.(a)计算下列各种抽彩的预期价值,(i)有0.4的概率获得100,0.5的概率获得200;(ii)有p的概率获得100,1—p的概率获得200(看一看p在0和1之间变动的时候这个数字有多大!);(iii)有p的概率获得100,如果这个情况没有发生(也就是发生概率为1—p的情况),那么你进入另外一个抽彩,其中你有q的概率获得50,1—q的概率获得200;(iv)你有p的概率获得100,q的概率获得200,r的概率获得300,1—p—q—r的概率一无所获。 (b)假设你被要求参加一个抽彩,有0.1的概率获得1000,否则获得200。如果你是风险中立的,你愿意为参加这个抽彩最多付出多少钱?如果你厌恶风险,你会为此支付更多吗?现在假设你并不知道具体的概率。如果你是风险厌恶的,并且愿意支付600来参加这个抽彩,那么获得1000的最小概率是多少? 99.假设有两个人A和B共同承担一个项目,有0.5的概率获得1000的回报,0.5的概率获得2000的回报。他们正在谈判如何分配回报,这是他们在项目结果并知道结果之前必须决定的分配准则。一个例子是:如果结果是1000,那么A向B支付200,B得到1200。如果结果是2000,那么他们每个得到1000。 证明如果A是厌恶风险的,而B是风险中立的,那么任何有效率的分配准则,都会给A同样的数量,而与项目的结果无关,B承担所有的风险。(注:所谓的分配准则有效率,就是说没有其他的准则存在能够使得双方获得更高的事前预期效用。) 100.一个农业家庭拥有一些土地。假设在任何一年中每公顷土地需要两个人来耕作。给了你下面的信息:(i)在这个家庭中有6个人;(ii)当前每个人的年工资(即每个人选择工作时所得到的收入)是1000美元;(iii)每公顷土地产出的价值是3000美元(如果它是由两个人耕作的话);(iv)该家庭总可以出租土地,但是耕作所需要的劳动力却必须给予每人1100美元的报酬;(v)该家庭总可以雇佣劳动力,但是如果没有监督,雇佣劳动力起不到作用,而雇佣一个监督劳动力的监工(不管你雇佣了多少劳动力)都将花费每年2000美元。 (a)计算这个家庭出租土地所能够获得的每公顷租金。 (b)对于一个六口之家,出租土地是最优选择时,该家庭所应该有的最小土地公顷数目是多少?请解释你的答案。 (c)是否存在一个门槛的公顷数目,如果家庭所拥有的土地大于这个数目,将不再出租土地,而将雇佣监工和付薪劳力?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得到这些答案。并运用其中的推理来评价下面观点的正确性:(1)土地所有权高度的平等意味着使用家庭劳动力的家庭农场会占主导地位;(2)土地所有权的高度不平等意味着只存在家庭农场或雇佣劳动力的资本粗农场;(3)中等程度的土地不平等往往伴随土地租佃。 101.(a)把(1)中的情况一般化。存在着土地,劳动,牲畜,以及运营资本的所有权分配。仔细解释一下土地经营权的分配将如何与这些不同的所有权分配相联系。 (d)作为一个说明,假设生产投入只有三种:土地,劳动,和畜力。假设为了生产1单位的产出,需要1单位土地,1单位劳动力以及1单位畜力,它们按照固定的投入比例(1:1:1)组合。现在假设整个经济中这三种投入都有100个单位,但是在人口中每种投入都被平等分配。需要多少投入(出租)市场才能够使用效率的生产出现?使用这个答案来证明那些存在这种市场的要素投入的经营分配必须符合没有要素投入市场的要素的所有权分配。 102.比较一下拉丁美洲和亚洲农业结构的特点,特别注意土地所有权问题。 103.(a)证明在一个很可能存在完全收成保险的经济中,固定租金的租佃必然是主导性的租佃方式,不管潜在的佃农是风险厌恶还是风险中立的。 (b)证明在一个经济中如果风险很高而佃农又厌恶风险,地主可以无成本的监督佃农的投入(而且也可在法庭上证实),那么人们会更偏好分成制而不是固定租金制。 (c)在这个问题中,为什么我们需要加入投入可证实这个额外的要求呢?如果我们把这个假设去掉,会发生什么情况?研究一下本章的附录1来找到答案。 104.考虑一个只有两个农民的生产合作社。每个农民都独立选择为该合作社投入多少劳动力。每个单位的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是w。产出是用一个标准的生产函数来获得的(表现出回报递减的特点),投入等于两个农民所提供的总的劳动。生产中没有其他的可变投入。 (a)画出作为劳动力投入函数的产出和总成本。(在图上)找出最大化农业剩余的劳动投入数量。 (b)现在回到独立提供劳动力的问题。证明如果总的产出是在两个农民之间平均分配的,产量将会低于(a)部分的产量。 (c)下面假设农民1获得总产出中s>1/2的比例,而农民2获得1-s的比例,(其他情况与前面一样)。描述一下当s在1/2和1之间变动时产出和劳动力投入的变化。 (d)现在假设每个农民在提供劳动力时边际成本递增,而不是前面所假设的有固定的边际成本w。(但是假设每个农民的成本函数相同。)描述一下你将如何解除最大化剩余的劳动力投入和总的产出。 (e)假设你在(d)部分的条件下重做(c)部分,你的答案会有什么改变? (f)把这个练习与马歇尔关于分成制效率较低的问题联系起来,提供的经济学直觉。 105.在分成制合同中,也经常看到分担成本,佃农所承担的成本等于产出中它所获得的比例(比如,可以参考巴基斯坦辛达地区分成制的例子)。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106.(a)为什么给予一个耕作某块土地有一段时间的佃农永久的土地使用权可能会对佃农的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b)解释一个为什么有限责任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地主使用驱逐威胁而不利于佃农的情况出现。讨论一下如果法律禁止驱逐佃农,哪些因素会影响佃农的生产力。 107.在落后农业中经常观察到的一个特点是,在农场规模和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种负向关系,也就是说,更大的农场每单位土地的产量低于比较小的农场单位土地的产量。(a)和(b)提供了对于这个现象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进一步讨论这些观点,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用图示法。 (a)有人指出比较小的农场主要使用家庭劳动力来耕作,而比较大的农场则依靠雇佣劳动力,由于在许多农村劳动力市场上有比较高的失业率,家庭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可能显著低于市场工资。这就可能导致小农场比大农场在每单位土地上使用更多的劳动力。 (b)下面这个解释是另外一种“马尔萨斯式”解。更加肥沃的土地,通过提供充足的食物,使得拥有这些土地的家庭变得很大。而当这些家庭中的子女长大成人之后,土地将会变得比较分散,导致了农场规模较小。 (c)从下面两个方向来比较上面提出的两个解释:①因果关系的方向;②再分配方面的政策含义。 (d)假设你希望能够从实证上检验那一个理论能够解释现实。这不是一个很直接的检验,因为两个理论都有相同的可观测含义——即在农场规模和农场生产力之间存在着负性关系。提出一种办法,使得你能够通过分析来检验两个相互竞争的假说。具体说,你需要什么样的数据来分析问题?(提示:考虑从一个最近实施了土地改革的地区所搜集来的数据资料。) 108.考虑不同的土地权利形式:(1)社区所有权;(2)没有所有权的个人土地使用权,(3)完全的土地所有权。讨论一下这些权力如何影响土地耕作的生产力。 109.复习一下研究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标准的供给--需求模型。讨论劳动力市场的一些特性,需要对标准的供给—需求模型进行相当程度的扩展或修改。 110.当纵轴是总收入,而横轴是工作的数量时,为什么计件工资表现为一条直线?证明如果计件工资率上升,这条直线将会变得更平。在同一个图上,下面各种合同表现为怎样的线? (a)对于头20蒲式耳,每蒲式耳支付10帕,而此后每蒲耳支付20帕。 (b)支付100帕固定工资,加上每蒲式耳10帕。 (c)支付200帕工资,但要求你至少收获20蒲式耳。 111.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将复习能力曲线的不同方面。 (a)看一看我们研究过的能量平衡方程(13.1)。回忆一下,它可以写作: xt=rt+qt-bt 其中x是能量投入,r是基础代谢,q是工作所需要的能量,b是身体的透支。 什么时候身体会透支?如果一个人必须不断的从身体中透支来满足工作的需要,会发生什么情况? 我们假设身体把多余的能量用脂肪的开式储好。大家都知道储存能量比透支成本更高(为了储存一克脂肪你所需要的能量超过分解一克脂肪所释放的能量)。假设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想一下下面两个人中那一个人的长期影响状况会更好一些:A有固定的能量投入,B面临有波动性的能量投入,但平均值与A的能量相同。这对于那些从临时劳动力市场获得收入的人,也就是就业机会不很确定的人有什么含义? (b)现在看一下能量储存和透支对于体重的含义。我们给这个问题一些具体的数字: 假设对于每千克体重,每天基础代谢需要30卡路里。然后假设经济中只有一种工作,每天需要消耗1000卡里路,最后假设你所获得的工资允许你消费2500卡路里。 算一下一个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的长期体重是多少千克。如果你从一个不同于该长期体重的数字开始,描述一下体重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12.(a)我们证明了当劳动力供给很多(而且也没有长期的储存或透支效应)时,均衡的计件工资率将会是计件工资线与能力曲线相切点所表示的水平。请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b)为了帮助你理解计件工资率在这个市场如何起作用,我们从前一段所描述的情况开始。现在想像所有的劳动者都有给定一个很小数量的非劳动收入。使用一个图来证明这将会影响工资收入和总能力之间的关系。现在如果有同样数量的劳动力,试着预测新的均衡计件工资率是多少,仔细证明它必然下降。 (c)证明,如果在非劳动力收入变化前后都存在失业现象,雇佣劳动的总收入(而不仅是劳动收入)也一定会下降,而到底什么会导致这种情况? (d)把(c)部分的结果与课文中下面的观察相对比:即如果存在一些有非劳动收入的人,也存在一些没有非劳动收入的人,那么有非劳动收入的人,将总是比没有非劳动力的人做得更好。 113.假设劳动力现货市场的工资在50美元和100美元之间波动,每种工资都有1/2的概率。假设一个厌恶风险的工人,由于不喜欢收入的波动,希望能够平滑化这种波动的工资。因此,他找到一个大的雇主,后者是风险中立的,只考虑预期值。他们同意达成合同(w1,w2),其中w1是当现货市场上工资率为50美元时雇主给雇员支付的工资,w2是雇主在现货市场工资为100美元时支付的工资。 (a)精确地描述雇主可以接受的合同(w1,w2)的集合,即他希望使用这个合同而不是支付现货市场工资的情况。 (b)使用(a)部分的答案,证明如果雇主和雇员达成一个合同,那么(w1,w2)/2<75,而且w1>50,w2<100。 (c)现在考虑在雇主和劳工之间的这个合同的当前形式。注意在每一期,如果当前现货市场的工资是100美元,那么劳动者有激励去违背合同而逃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劳动者这样做获得的短期收益是什么? (d)现在我们思考一下劳动者违背合同所带来的长期损失。显然他以后无法和现在的雇主再达成任何协议。如果在原来的合同中,雇主没有把劳动力的报酬压到后者在其他地方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水平,对于该劳动力来说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损失了。注意,如果该劳动力可以在当前雇主不知道的情况下从别处得到一个长期合同,这个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证明,如果这个问题变得非常严重,那么雇主首先将不会同意提供任何长期合同。 114.考虑雇佣长期劳动力的第二个可能原因,也就是用这些劳动力来从事那些雇主无法轻易监督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可能拥有的惟一惩罚的办法是把长期雇员解雇。考虑下面的信息: (i)必须用一个固定工资w来雇佣长期雇员,工资是预先支付的; (ii)该长期雇员所能得到的次优就业机会是临时工作,比如说每个季节得到100美元(忽略不确定性和季节性); (iii)无法监督这个雇员,因此总存在偷懒的危险。没有办法很快发现是否偷懒,但假设下一个农业季节开始的时候,雇主能够得到一些证据。 证明即使存在很多潜在的长期劳动力供给,雇主所支付的w必须严格大于100美元。讨论w和100美元之间的差距如何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 (a)长期劳动力把时间用在其他方面(偷懒); (b)如果长期劳动力被解雇,他获得另外一个长期工作的可能性; (c)临时工作工资的变化,目前临时工作的工资是100美元。 115.这个问题探讨储存食物可能对工业就业造成约束的方式,以及这种情况如何受到不平等的影响。 假设一个失业的人目前没有从事耕费体力的工作,他每年需要100公斤小麦维持生存。再假设一个低收入的雇佣劳动者需要200公斤小麦来生存并从事具有生产力的活动。最后,假设一个富人每年直接或间接消费250公斤小麦。假设这些需求都是完全没有弹性的。 考虑一个经济每年生产100万公斤小麦,经济中只有上面所讨论的三种类型的人。假设一共有5000人。 (a)如果n(介与0-5000之间)是富人的数目,找到一个公式,代表经济中必然失业的最小人数。描述在这个公式中,这个数目如何随着n的变化而变化,并对这种变化给出一个文字解释。 (b)假设这个国家的政府试图通过财政赤字来雇佣失业人口。从上面的计算中我们已经知道,失业人口不可能降低到一个特定的数目之下。试着描述能够使经济回到原来的就业人数的机制。 (c)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政府政策可能降低失业率? 116.用文字解释一下风险贴水的概念。这个例子将帮助你理解如何计算风险贴水。在(a)-(d)每种情况下,假设你总可以按10%的利率在银行存钱,而且也无破财之忧。计算一下在下面每种情况下,你在非正式信贷市场中贷出$1000时,你所需的最小利率以及相应的风险贴水。 (a)有1/2的概率收回本金及利息,有1/2的概率血本无归。 (b)有1/2的概率收回本金及利息,有1/2的概率只收回本金。 (c)有1/3的概率收回本金及利息,有1/3的概率只收回本金,有1/3的概率血本无归。 (d)如(a)中一样,但若贷款出现赖帐,有1/2的概率从借贷人手中收回$500。 117.如果人们有不同的赖账成本,以至于对每个人而言存在一门槛还贷负担,超过这个门槛他们总希望赖账,解释一下超过一个特定规模的贷款不会被任何放贷人放出,即使利率中加入了极高的风险贴水之后,情况也是如此。使用图形来解释你的回答。 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一般性问题的具体例子。下表给出了一个非正式信贷市场上对应于不同贷款规模的赖账率。 贷款规模(美元) 赖账率(%)  50-99 5  100-149 10  150-199 20  200-249 25  250-300 30  >300 50  假设非正式部门年利率为年18%,而正式部门(无赖账)为10%。计算非正式部门信贷市场提供的最大贷款规模。对于在$250-300之间的贷款规模,放贷的最低利率是多少?(这个例子比第一段中的一般性问题要特殊一些,因为赖账率也许取决于所收利率,而本例中却来考虑这个问题。为使本例更适于一般情形,你会如何修正呢?) 118.一个风险爱好者是一个偏好具有某种预期值的抽彩胜于等额固定收入的人。证明在有限责任下,一个风险中立或厌恶者在考虑所愿意投资的项目时就好像一个风险爱好者那样行事。解释一下这种(有限责任的)特点如何使放贷人认为有利可图的项目与借款人认为有利可图的项目之间的差距。 119.仔细地重新思考一下地主向佃农放贷的例子,其中廉介劳动以及利息均可用于还贷。证明贷款会以放贷人的机会成本发放,而所收利息则由低工资的方式收取。 120.仔细地重新思考一下商人向农民放贷的例子,其中农民以折扣价(和直接利息)向商人销售产出,从而用于还贷。证明商人会以低于机会成本的利率放贷,而商人以折扣价购买产出的方式获取所有的利润。 121.这里是另一个思考商人与农民进行产出一信贷互联的方式。回忆一下,借贷人—农民最大化其利润的行为。注意:(1)边际收入等于价格乘以增加$1贷款的边际产出;(2)边际成本等于$1加上利率。 (a)证明如果MP为边际产出,p为价格,i为利率,那么 MP=(1+i)p。 (b)我们指出过,最优合同条款中不应当扭曲贷款的规模,证明:如果p*为商人所支付的价格,i*为商人所收取的利息,我们有 (1+i)/p = (1+I*)/p*。 122.你是否预期用于生产目的贷款的利率与用于消费目的贷款的利率之间有系统性的差别?分析一下这种差别的可能来源。 123.从正式金融机构向大型非正式放贷人增发信贷会增加这些放贷人之间的竞争,并改善无法进入正式信贷市场的小型借贷者的借贷条件。请讨论。 124.考虑一个不断向借贷人放贷的垄断性放贷人,贷款是非正式的,也没有成文的合同。如果借贷人选择赖账,放贷人将无法回收贷款。但是,放贷人威胁一旦赖账,以后将记永不再放贷给他。借贷人以0.5的贴现率贴现理一期的收入(参见本书末尾附录1博奕论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 借贷人利用贷款进行耕种,耕种可使用两种技术中的一种。第一种技术需要100美元初始运营资本,获得300美元的净产出,第二种技术需要500美元的运营成本,获得净产出值1000美元。为了使利润最大化,求出放贷人愿意提供给每个借款者每期的贷款数额。所归还的款数及隐含的利息是多少?利润为多少?每一期借贷人从此交易中可挣多少? 在这种情形中引入一个新因素。假设放贷人可以保有一些借贷人的资产(比如珠宝)作为抵押,一旦赖账这些珠宝将会被没收。该资产对借贷人目前值300美元,再计算一下最优的贷款规模、还贷数额、隐含利息及利润。比较一下这两种情况,并总结一下抵押对于贷款其他条件的影响,它是增加还是降低借贷人与放贷人的福利? 125.自助社是一个新成立的信贷合作社,并从政府那里获得部分的融资。该社成员可以在社中存钱,并在需要贷款时申请贷款。如果一个借贷人赖账,他会受到惩罚(等同于大小为F的货币损失),并且未来也不能与自助社进行任何交易,对借贷人而言被排除于未来交易之外的损失价值为S。但是,这里没有说明自助社未来是否还会存在,设其存在的概率为p。 (a)如果每个成员均为风险中立,与自助社未来交易的预期回报是多少? (b)如果一个成员有贷款余额为L,并需要归还贷款(利率为r),请写出他从赖账中所获的净收益。 (c)现在假设自助社存在下去的概率取决于还贷者的比例以及当高赖账率发生时政府支持的力度。画一个图,一轴为归还率,另外一轴为继续存在的概率,并显示该图如何随政府支持的变化而变动。 (d)使用(b)和(c)部分证明,一般而言,同样一个参数可能有两个均衡结果:(i)没有(自愿或策略性)赖账,自助社在政府无支持或很少支持情况下生存;或(ii)高赖账率,自助社虽然有政府支持,但存活的概率较低。 (e)证明政府在自助社困难时期保释的一个可信承诺会导致一个所有借贷人还贷,无需政府太多支持的情况[即(d)部分的第(i)种情况]。 (f)使用(b)部分结果证明自助社存活的概率可能影响其借贷人借贷的规模。 126.一个放贷机构受到格莱明银行的启发,准备向小农提供贷款,(比如)它向两人小组贷款。 (a)至少提出两个原因,说明为什么向小组贷款比向个人发放贷款要好,也提出两个原因为什么情况可能会更糟。 (b)序列放贷策略是按某种顺序向小组成员放贷,后一个成员只有在前一个已经还款后才能借贷。同时性借贷则指所有小组成员同时获得贷款。在两种情况下,均假设任一成员赖账会使整个小组无法获得贷款,比较这两种策略。 127.讨论农作物保险的主要问题。特别注意相关性问题和信息问题。使用这些概念来评论下面一种可能性,即存在一个双层保险体系,其中一个很大的保险公司向整个村庄支付保险赔偿,而村庄委员会决定如何将这些保险赔偿分配给各个居民。 128.假设有两个人A和B,每个人都可能会获得一个高收入(H)或一个低收入(L)。下面的一个表描述了这四种情况中的每一种出现的可能性。确信你理解每个单元中的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特别需要知道q+s+2r=1 A获H A获L  B获H B获L q r   r s  (a)如果每个人预期H出现的概率为p,而它与另外一个人所发生的情况相互独立,把q,r和s用p表示出来。 (b)现在假设这两个人的运气具有相关性。使用表中的变量,你如何表示下面一种情况: A和B的收入具有正相关关系?或具有负相关关系?如何表示完全相关的情况? (c)上面各种情况中,你认为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A和B进行相互保险? 129.假设我们发现暂时性的收入冲击(比如由于气候波动所导致的收入冲击)对于一个家庭的消费只有很小的影响。那么这就有家庭能够缓解这类冲击的证据,即家庭的收入平滑化可能来自于自我保险,信贷,或者是来自于相互保险。如果你有几个时期的家庭消费和收入数据,讨论一下你会如何使用这些跨时的数据来区分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平滑化来源。 130.假设一个家庭增加其资产的存量,比如牛、土地、珠宝和现金。当该家庭在某一特定的年份中面临着不利的收入冲击时,就会使用这些资产来平滑化消费。讨论一下在平滑化消费中那些因素影响家庭资产的选择。 131.考虑两个经济:其中一个有很高的人口密度,因此村庄之间距离较近,交通成本也比较低;而另外一个经济中村庄之间距离很远,相互之间也比较孤立。你会预期在那一个经济中人们把牛作为消费平滑化的工具? 132.讨论两组厌恶风险的农民。其中一组进行相互保险,但另外一组不进行相互保险。在回答下面的问题时,假设在种植中有各种不同的生产技术和作用类型,且农民将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a)如果农民共同选择他们的作物/生产技术,证明实行相互保险的那一组更有可能在其农业投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平均回报率。 (b)另一方面,证明现有的保险体系可能会降低人们采用具有更高平均回报率的新技术或新作用的激励。 133.对利他主义不予以考虑,讨论一下一个扩展式家庭成员之间的保险为什么比一组同样规模和职业构成的陌生人之间的保险要更容易些。 134.我们已经看到道德风险限制了保险的范围:如果在进行有效率的生产时必须投入无法观测到的努力,那么当存在保险时人们可能就不会去进行这种努力。现在,(i)讨论一下一个较穷的农耕群体是否比一个较富的农耕群体更容易碰到这样的问题:(ii)证明进行小组信贷和保险的某种混合(而不是纯保险)可能能够帮助避免这类道德风险的问题。 135.复习一下保险中实施约束方面的内容。为什么更高的(人口)流动性可能会导致相互保险的机制垮掉? 136.为什么贸易总量的上升有可能不会带来硬货收入的增加?通过使用货币贬值,即有意的降低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汇率,来说明你的论点。 (a)为什么贬值倾向于增加一个国家以本国货币或以物质单位来表示的出口? (b)讨论一下什么时候货币贬值能够提高以外国货币计算的出口收入。在讨论中你可以使用需求价格弹性的概念来帮助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137.考虑一下李嘉图贸易模型。使用相关信息来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 (a)证明如果计算机和稻米的相对价格比是低于2:3的任意一个数字,那么国家N将只会生产稻米。相似地,证明如果计算机相对于稻米的价格比大于2:3,那么国家N将会只生产计算机。 (b)到底什么能解释“一触即发的”情况?把它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进行比较,在后面一个模型中,同时生产两种产品并不与一组不同的相对价格发生冲突。 (c)现在再重新做一下(a)部分的问题,证明自给自足条件下的计算机/稻米价格比必然是2:1。把这两个练习的结果放在一起。证明如果两种产品都只消费一次,开放贸易后计算机和稻米的国际相对价格必然在2:3和2:1之间。 138.这里是关于李嘉图模型的另一个练习:如果在生产每种产品上,国家N都使用比较少的资源,那么国家S如何出口一种产品呢?回答是国家N一定向它的生产要素(在我们的例子中是劳动)支付更高的工资。 为理解这一点,假设两个国家有相同的货币,比如说美元。现在我们知道商品的相对国际价格必然相同,因此这些价格的绝对水平也必须相同(否则价格较低的那个国家将不会有任何产品销售)。 现在不妨假设均衡的国际价格是一袋大米100美元,一台计算机100美元(因此,相对价格是1:1)。给定所有的销售收入都以工资的方式支付出去,求解两个国家的劳动力收入,哪个国家有更高的工资收入呢? 139.理解为什么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不会带来李嘉图模型所带来的完全专业化。每种产品都用资本和劳动进行生产,但是汽车的生产更加集约使用资本。现在,汽车相对价格的上升会使得更多的资源进入汽车生产。 (a)证明这种资源的流动将会使得资本和工资收入的比例上升。 (b)哪一种产业将会受到(a)部分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更加不利的影响? (c)现在把(a)和(b)部分的结论合在一起,证明虽然总的纺织品产量会下降,但是纺织品的生产仍然是有利可图的。为了增进你的理解,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对价格线,以及相应的生产点。 140.如果较穷的人消费使用更多非熟练劳动力(相对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证明穷国和富国之间的贸易将会比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所预测的要低一些。 141.两个国家A和B在各个方面都相同,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面包和葡萄酒,并使用劳动这一种要素,每种产品的生存都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但是在经济体内,任何一种产品的高产量对于该种产品的各个生产厂商有正的外部效应:也就是说生产一单位每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力将随着经济中该种产品的总产量增加而降低。在每个国家中对面包和葡萄酒的需求比例相同,不考虑相对价格因素。 (a)对于一个给定的面包和葡萄酒的总产量,描绘出每个生产厂商的生产可能性,并证明这个“个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必然是一条直线。 (b)现在画出每个经济整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把这个边界的形状与个体厂商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相对比。 (c)证明两个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可能带来三种均衡的结果:(i)A生产所有的面包,B生产所有的葡萄酒;(ii)B生产所有的面包,而A生产所有的葡萄酒;(iii)A和B以相同的比例同时生产两种产品。讨论一下为什么第三种均衡是“不稳定的”,即任何一个国家生产构成中的一个小的变化会导致世界经济离(iii)描述的均衡越来越远。在这个背景下,讨论最初的历史偶然事件,可能会导致均衡(i)或(ii)的出现。 142.通过画出生产可能性边界和国际价格线,证明贸易可以被看做是另外一种生产方法,其中出口被看做“投入”,而进口被看做“产出”。证明出口的机会总代表着一种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143.(a)证明如果一个国家中的所有个人都有个人生产要素的相同持有量(而且在所有的公司里都有相同的股份),如果不存在外部效应,贸易的机会必然带来这个国家的帕累托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游说要求增加贸易障碍必然是由于要素禀赋的不同人之间的分配不平衡。 (b)给出一个例子,其中外部效应的存在使得开放贸易带来所有人的福利都恶化,即使是在一个完全对称的世界中。 144.假设我们把所有的商品都分成两种:食品和非食物商品。 (a)画出无差别曲线并使它能反应下面的偏好,即随着我们增加两种商品的消费,对食物的偏好增长率相对较慢。现在引入一个预算约束(收入和固定价格),研究一下随着收入的变化消费点怎样变化。在另外一个图中,描述当市场价格固定时,食物的消费会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b)使用这个图来证明,如果食物相对于非食物商品的价格保持不变,国际经济中食物消费的增长会低于总收入的增长,使用这个观点来说明食物的出口者将会发现出口收入比世界收入增长的要慢一些。这也就是关于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论点的关键所在。 (c)使用这些观点来为下面的情况提供一个部分的解释,即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农民需要(而且也获得)从政府而来的更高水平的经济支持。 145.复习一下本章中关于贸易政策的论点,特别注意:(1)外部效应;(2)分配问题和(3)资本市场的不完善。证明这些观点都取决于某种市场失灵。 146.讨论在什么条件下关税和配额有相同的效果,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没有相同的效果。特别注意以下的问题:(i)关税收入的问题;(ii)在配额的分配上黑市和贿赂存在的可能性;(iii)政策制定者缺乏关于经济的信息。 147.假设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者能够以每公斤5美元的单位成本生产水泥,一年的最大生产量是1000万公斤。水泥的国际价格是每公斤1.5美元。假设有两种不同的水泥使用者:工业建筑公司,它们愿意为每公斤水泥支付10美元,而且每年需要500万公斤水泥;此外还有家庭建筑公司,它们愿意每公斤水泥支付2美元,每年需要2500万公斤水泥。 (a)讨论一下如果这个国家可以自由进口和出口水泥,会有什么样的市场结果。 (b)假设政府需要平衡其预算,而为了这个目的政府每年必须获得2000万美元的收入,这种收入或者通过征收水泥进口关税来获得,或者通过对国内水泥生产征收销售税来获得。政府能仅仅通过征收关税达到这个目标吗?仅征销售税呢? (c)有没有把销售税----关税联合在一起的一种政策,使得国内的生产产业政府也能得到所需要的收入?在你否定或支持这项政策时,你使用了什么标准? 148.下面是关于最优关税的大国论点。回忆一下本章中关于关税的福利分析。我们将在下面的练习中使用这种方法。 (a)为了简化问题,假设有一种产品是完全进口的,因此,没有国内的生产者。在一个图上,画出国内的需求曲线,以及国外向本国供应该种产品的供给曲线,并画出自由贸易的均衡点。设均衡价格为p*,均衡数量为q*。把这个均衡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部分用阴影标出。 (b)现在再画另外一张图,其中对该种产品征收了税率为t的关税。画出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注意这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剩余都有所降低,但是政府却获得了关税收入。把这三个部分的区域都用阴影标出,并注意它们的总和低于(a)部分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总和。因此,从图上证明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关税收入的总和在自由贸易点被最大化了,而该点的关税收入为零。 (c)证明(通过画第三个图)如果供给曲线是水平直线,零关税也会最大化消费者剩余和关税收入之和。把这个结果理解为对于一个不能够影响其进口产品价格的国家,最优的关税为零。 (d)现在再回到(b)部分的更一般的情况。与(c)部分一样,注意消费者剩余和关税收入的总和。(本国政府将不会考虑外国生产者的剩余)。我们将证明这个总和会在一个严格为正的关税税率上被最大化。不妨跟随下面的步骤。 1)把这个问题扩展到可以包括进口补贴的情况(这不过是负的关税)。如(a)部分一样,证明消费者剩余、关税收入和外国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在关税(或补贴)被设定为零的时候达到最大。画一个图描述这个总剩余与关税之间的关系(把关税/补贴放在一个轴上,剩余的总和放在另外一个轴上)。根据我们的讨论,这条曲线看上去应当像一个倒U型,当关税等于零时达到最高点。 2)证明如果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当降低关税时,外国生产者剩余将会持续增加,而且也会随着进口补贴的增加而增加。把这个曲线画在同一张图上。 3)注意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这两条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证明这个最大点必然在一个严格为正的关税水平上达到。 对于这个规划的唯一例外,(b)部分也指出过,就是在供给曲线是完全水平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采用关税还补贴,生产的剩余都等于0。 149.假设政府会采取一项幼稚产业保护政策,允许国内汽车生产厂商受到汽车进口的关税保护。 (a)讨论旨在提高汽车产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政策的关键特征。特别注意该政策的终止时间。 (b)现在研究一下,如果汽车产业没有取得任何进步,政府是否有取消保护主义政策的激励。解释一下为什么这种激励对于原来政策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讨论不同的可能影响这些激励对于原来政策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讨论不同的可能影响这些激励的因素。 150.如果一个国家是某种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也许该国限制这种商品的出口是最优的。研究一下这个观点。特别地,讨论一下为什么即使个体出口者能够通过施加出口限制而达到最优,但它们却往往不能自发地这样做。 151.农业出口自由化是印度的一个主要问题。更多的出口对农民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价格。为什么政府可能会反对这样一项政策呢? 152.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对其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以使得新的技术进步能够通过专利等形式得到保护。它们指出这种保护将会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因为技术进步的果实能够被创新者所得到,从而为研发创造了更大的激励)。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可能不采取这样的保护呢? 153.“政府永远不会破产。因此给它们借钱是一个明智的主意。它们总是能还钱的。”使用非自愿赖帐和策略性的概念,仔细研究这个观点。 154.假设有一个放贷者和一个借款者,不存在实施还贷的法律机制。借款者可以没有成本地把借来的钱归为已有,但放贷者可以决定以后不再向它贷款来的钱归为已有,但放贷者可以决定以后不再向它借款。分析一下在这种信贷市场上放贷和还贷的交易如何能够进行。 155.那些欠了大量国际债务的国家面临着债务的威胁。必须把投资回报中的相当一部分拿来还债的前景将阻碍该国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适当的赦免债务可能会有好的作用。为了说明这一点,考虑下面一个例子: 一个国家需要支付20亿美元来归还债务。为了做到这一点,该国政府可以努力获得更多的资源,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从而进行100亿美元的投资。只有(对政府而言) 净回报大于或等于10%的项目才会进行。这些投资将会带来25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回报率为25%。 (a)证明如果还贷的钱必须从这些投资回报中拿出来,那么这些投资就不会进行。 (b)证明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赦免或延迟还债,那么就会使得政府和债权人的情况都有改善。计算一下所需要的最小债务赦免额。 (c)假设可以进行各种不同规模的投资。债权人为了诱致这些投资,可能赦免其中的一些债务,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这些投资,并要求获得投资回报的某个固定百分比来偿还债务。也就是说,债务可以被转换成为股份。把这两种办法进行比较。土地租佃理论所提供的一些思路也许在这里会有点用处。 156.“条件性”是指政府为了从诸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世界银行这样的国际性组织获得贷款或援助而必须服从的某些特定政策。这里有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些条件所可能起的好作用。 将要给一个政府100亿美元贷款。跟前面一个问题的情况一样,该项贷款可能被用于投资,而政府也只在贷款回报率至少等于10%的时候才会进行投资。假设当前需要还款20亿美元(而且只有当进行了这些投资以后才可能还债)。而放出这些贷款的组织认为只要有3%的回报就够了(尤其当这项贷款能够帮助这个国家用还贷时)。 (a)证明如果在发放这笔贷款时没有任何条件,那么该笔贷款不会被用于投资,而会被消费掉,因此,这笔贷款不会发放出来。与此相反,证明如果该国政府为了获得这笔贷款做出了合适的承诺,这种承诺将使得国际性组织,借款国政府以及私营债权人的情况都有所有改善。 (b)把这个例子修改一下以得到下面的情况,即同时需要条件和一些债务的赦免,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157.“从贸易获益”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其他国家如何做,自由贸易是任何国家的最好的政策反应。但是,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国家在其贸易伙伴采取限制性贸易行动时也威胁要采取这样的行动。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论点来调和这种情况。 158.如果现状是限制贸易,那么即使一项自由化政策能够使得大多数人得到好处,而且好处的货币价值远远大于所受到的损失,该政策可能仍然无法获得支持。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事前人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会获益还是受损。即使获益者数目高于受损者数目,一个厌恶风险的个体可能仍然会对自由化计划投否决票。你应该很容易使用课文中提出的风险厌恶概念来分析这种情况。 但是,正如费尔南德斯和罗德里克(Fernandez and Rodrik,1991)所注意到的,即使投票者是风险中立的,这种自由化计划仍然可能被否决。为了理解这一点,考虑下面的一个例子。一个国家有100个人。假设一项政策使得其中60个人每人得到100美元的收益,而其他40个人每人损失80美元。有一部分数目为X的人知道他们是获益者,其他所有人也知道这一点。剩下的人不知道他们到底将会是受损者还是受益者,他们只能简单的假设自己将会在剩下的60-X个受益者中被随机的选择出来。 如果在决定这项政策的命运时采用多数否决制度,描述一下当X在0和60之间变化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对你的回答提出一个清楚的用语言表达的直觉。 159.批判性地评论下面的一般性观点,即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加更有可能导致实际的而非潜在的帕累托改善,而对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新增的贸易而言,情况正好相反。明确地写出为使得上述观点正确所需要的条件。 160.考虑18.3节(德布拉吉·瑞之“发展经济学”教材)中所学习Blnaco-Tinto例子。描述一种情况,其中Blanco中的某些个人可能反对自己贸易协定,并证明这种情况的存在必须依靠下面假设,即不同的公民不平等到地持有各种要素。注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惟一的反对来自于更高的葡萄酒价格,而这种反对一般也比较小,因为损失是在所有的消费者之间分配的。这与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所描述的投入面的效应不同,后一种效应集中于特定的集团。 161.为什么一个收入所得税体制发展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不愿意进行自由贸易? 162.为什么在发达国家环境保护主义者和贸易保护主义者可能形成政治联盟? 163.考虑下面的例子。一共有5个人, 他们可以组成规模不同的集团。一个人的集团获得总收入100美元,两个人的集团250美元,由3,4,5个人所组成的集团得到的总收入分别是600美元,750美元,900美元。 (a)哪种组成集团的方式能够在这个5个世界中最大化“世界收入”? (b)如果所有集团收入必须在集团成员之间平均分配,你能预期在自发的组成集团情况下会出现怎样的集团吗? (c)解释一下为什么(a)和(b)的答案不同。如果允许人们不平等的分配集团的收入,你能不能提出另外一种最大化世界收入的办法?为了使这种办法能够实施,关于集团的组成方面还需要那些更多的假设? (d)你能不能用这个例子来分析国际贸易中的区域集团化现象? 十二、思考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发展经济学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发展经济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理论观点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说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 6.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学习发展经济学的重要性。 7.试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8.发展的本质是什么? 9.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社会有增长而无发展? 10.应该怎样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11.GNP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缺陷是什么? 12.什么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13.什么是人类发展指数? 14.什么是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结合我国实际谈谈你对该曲线的看法。 15.何为贫困?贫困的特征是什么? 16.GNP增长为什么不能反映社会福利的增长? 17.哈罗德—马增长模型为什么受到早期发展经济学家的青睐?后来为什么又遭到批评? 18.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定条件与哈罗德--多马模型有什么不同?新古典模型的主要结论是什么?它有哪些主要缺陷? 19.新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什么不同?它是怎样发展新古典模型的? 20.库兹涅茨对现代经济增长是如何下定义的? 21.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2.罗斯托的5个经济增长阶段是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23.起飞需要哪些条件? 24.罗斯托理论的主要缺陷是什么? 25.后进国家发展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26.后进国家有哪些发展优势? 27.怎样看待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问题? 28.谈谈农业部门的产品贡献.市场贡献与资本贡献各自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9.从全球角度谈谈中国粮食生产的特殊重要性。 30.什么是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是传统的吗? 31.梅勒的资源互补论与速水和拉坦的资源替代论有何异同? 32.绿色革命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33.发展中国存在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它们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34.土地改革有哪几种类型?土地改革对农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5.土地家庭经营制度为什么比集体经营制度有效率? 36.土地改革是否造成了规模经济损失? 37.从长期来看,采取哪种农业价格政策对农业发展有利? 38.为什么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要由政府承担? 39.对农民的教育投资为什么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 40.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建立对农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41.国民经济是怎样划分的?克拉克的划分、库兹涅茨的划分与中国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42.什么是工业化?根据工业化定义,中国的工业化目前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 43.为什么说工业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工业的作用与农业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44.谈谈工业与农业的相到作用问题。 45.工业化为什么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46.工业化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为什么要经过这些阶段? 47.大推进战略的依据是什么?这个战略能行得通吗? 48.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什么在短期可以获得成功,但在长期不能获得成功? 49.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战略是可行的吗?中国目前应该把哪些部门作为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汽车工业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主导部门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50.什么是“无限的劳动供给”? 51.在刘易斯模型中,资本积累是如何促进劳动力转移的? 52.刘易斯模型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有哪些重要缺陷? 53.为什么说拉尼斯--费模型是对刘易斯模型的发展? 54.什么是必要工业经曲线和实际工业化曲线?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55.“临界最小努力”是什么意思?其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6.托达罗模型与刘--拉--费模型有什么不同?在什么条件下,它们是一致的? 57.托达罗模型的政策意义是什么? 58.托达罗模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缺陷? 59.工业化为什么必然会导致城市化? 60.城市化滞后是怎样表现来的?中国的城市化为什么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滞后对经济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你认为对人口流动应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61.如何判别一国的过度城市化问题?过度城市化是怎样发生的?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不利后果? 62.资本有哪些技术特性? 63.什么是资本宽化?什么是资本深化?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64.物质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吗?结合发展理论和中国实际,谈谈你自己的一些看法。 65.如果说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较之发达国家稀缺,那么,发展中国家的高投资率就一定会带来高增长率吗?请给予解释。 66.储蓄和资本形成是什么关系?资本形成一定要依赖储蓄的扩大吗? 67.个人和家庭为什么需要储蓄? 68.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是相当高的,你认为我国的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9.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是怎样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的? 70.发展中国家目前处在人口转变的哪个阶段?中国处在哪个阶段? 71.中国对世界人口的下降做出了什么贡献? 72.中国妇女生育率已降到替换水平以下,为什么中国人口每年还以1500万以上的数量增加? 73.什么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为什么它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 74.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为什么要高于发达国家?试用消费者均衡方法来分析。 75.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引起出生率的下降? 76.伊斯特林人口理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意义? 77.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吗? 78.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79.中国一胎化政策取得哪些成就?长期推行将会带来什么不利后果? 8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这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吗?如果说有关,其关系有多大? 81.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82.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具有哪些特点? 83.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有什么区别? 84.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的失业具有什么特点?有哪几种失业形式?你认为在中国哪些失业形式最为普遍和突出。 85.什么是静态的剩余劳动和动态剩余劳动?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86.发展中国家城市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 87.从哪些方面可以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88.教育具有哪些社会功能?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89.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投资形式? 90.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存在哪些基本问题? 91.什么是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其后果是什么? 92.什么是智力外流?智力外流对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93.发展中国家为解决人力资源利用不足问题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94.要提高教育的投资效率,发展中国家对教育体制应作哪些调整和改革? 95.什么是技术进步?什么是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 96.技术进步有哪几种类型?试用要素比例方法和边际产品比例方法来说明,这两种方法是一致的吗? 97.什么是希克斯分类、哈罗德分类和索洛分类? 98.怎样测算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99.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贡献为什么这样低? 100.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大,甚至比东亚还大。你认为是可能的吗?谈谈你的看法。 101.发明和创新有什么不同? 102.熊彼特把创新分为哪几种表现形式? 103.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为什么说是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104.创新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制度环境? 105.按照速水佑次郎的观点,前苏联等中央计划经济为什么生产率增长缓慢? 106.技术引进对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好处? 107.劳动密集型技术对发展中国家最适用吗? 108.为什么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在经济上仍然贫穷落后? 109.什么是“何兰病”,它说明了什么? 110.增长极限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批评者是怎样批驳这些观点的?增长极限论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111.环境有哪些经济功能?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112.经济增长一定会场导致环境恶化吗?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13.发达国家曾经走的是先发展后治理污染的道路。当今发展中国家能走这样的道路吗?为什么? 114.环境恶化对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115.资源过度使用与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用理论说明。 116.什么是“公地的悲剧”结合我国的实际谈谈公共财产资源的滥用问题。 117.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政策存在哪些失误? 118.政府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有哪些正策工具可以使用?制定有效的环境政策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19.对社会来说,环境污染是越小越好吗?请用经济学原理来说明。 120.最优污染水平在哪里?为什么? 121.基础设施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122.你认为基础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123.基础设施有哪些特点? 124.在经济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基础设施投资与直接生产活动投资关系? 125.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26.基础设施建设体制应该怎样调整和改革? 127.为什么在基础设施服务中要引入竞争机制?怎样引入? 128.如果一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按照成本--收益分析法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它是否应该上马? 129.怎样筹措基础设施投资资金? 130.谈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131.传统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为什么主张自由贸易? 132.比较成本论与要素禀赋论有什么不同? 133.比较优势论是国际贸易的基石吗?如果没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会发生吗? 134.要素禀赋论是怎样论证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135.剩余出路是什么意思?该理论与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136.什么是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恶化是什么意思? 137.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恶化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是一回事吗? 138.发展中国贸易条件长期趋于下降吗?如果是,为什么?其后果是什么? 139.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意义是什么? 140.新古典经济学家是怎样批判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你认为这些批判有道理吗? 141.什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什么是比较优势阶梯理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142.为什么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动态的较优势论?它与静态的比较优势有何不同? 14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政策观点有什么不同?它对发展中国家有何重要意义? 144.你认为哪种贸易理论比较适合于中国? 145.什么是进口替代?支持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146.什么是有效保护率?发展中国家应该怎样利用有效保护率促进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 147.试分析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损失。如果是禁止性关税,社会福利损失是否更大? 148.什么是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和高阶段?实行高级进口替代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49.为什么进口替代战略没有取得较大的成功? 150.什么是出口促进?它为什么也可以叫做出口替代?支持出口促进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151.怎样判别一国的发展战略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 152.出口促进战略为什么比较容易获得成功? 153.出口促进与进口替代应该如何协调? 154.发达国家为什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有何影响? 155.为什么世界各个地区包括第三世界都要成立区域经济集团?经济一体化对于参与国有什么好处? 156.区域一体经有哪些类型?它们有什么不同? 157.什么是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 158.区域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吗?谈谈你的看法。 159.为什么说中国实行的是出口促进战略? 160.两缺口模型的基本观点和意义是什么? 161.两缺口模型为什么是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一个发展? 162.怎样确定适度的债务规模? 163.债务危机是怎样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4.债务危机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什么后果? 165.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债务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应采取什么措施? 166.外国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为什么迅速增加? 167.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考虑因素是什么? 168.低工资是吸引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最大的诱因吗? 169.试析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利弊。 170.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71.试论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的外资政策应该如何调整? 172.中国为什么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引资国? 173.早期发展经济学家是怎样论证计划化的必要性的? 174.为什么二战以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制定并执行经济发展计划? 175.经济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176.经济计划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试结合我国改革以前的计划实践进行分析。 177.约翰逊是怎样论证市场机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 178.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会产生哪些问题? 179.什么是“寻租”?“寻租”有什么危害? 180.你认为中国目前的市场制度是完善的吗?如果不是,还存在哪些不足?最主要的缺陷是什么? 181.发展中国家应当怎样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82.你认为我国目前是否已具备了实行市场经济的各种经济和社会条件?如没有,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183.世界银行是怎样对政府的作用重新定位的? 184.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水平与结构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185.怎样通过税收政策来提高公共储蓄水平? 186.相对说来,何种税收形式对私人储蓄的抑制作用最小? 187.为什么对无弹性商品征税的净福利损失要比有弹性商品的小? 188.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公司所得税较为接近? 189.如何运用税收政策刺激私人投资? 190.在发展中国家,是直接税还是间接税更有利于收入再分配目标的实现? 191.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最有利于一国的经济稳定? 19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税收水平与结构方面具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93.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什么普遍效率低下? 194.如何协调税收政策在增加公共储蓄和刺激私人储蓄与投资方面的矛盾关系? 195.从1978年至1998年,中国的财政收入在GNP中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请你分析这种下降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196.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有什么特点? 197.为什么说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有限的? 198.按照金融自由化理论,金融深化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199.金融抑制表现在哪些方面?它们是怎样阻碍经济发展的? 200.金融自由化批评者是如何批驳金融自由化理论观点的? 201.东亚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什么教训和启示? 202.你认为金融自由化理论和政策主张是错误的吗?中国应该放松对金融体系的控制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203.发展经济学家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批评者是怎样批驳这些观点的?你的看法是什么? 204.货币主义者与结构主义者是怎样论证通货膨胀原因的?他们的实质分歧是什么? 205.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有什么区别吗?谈谈你的观点。 206.通货膨胀为什么难以控制? 十三、讨论题 1.为什么经济学对于理解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 2.第三世界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吗?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3.你希望从这本发展经济学教程中得到些什么(除了要取得及格的成绩外)? 4.简要地描述在教科书中出现的发展含义是不同定义。在哪些方面这些定义彼此接近,在哪些方面各具不同?你是否认为还有一些发展的其他内容在教科书中没有论及?如果有的话,请对这些内容进行描述。如果没有,请解释为什么你确信本教科书所阐述的发展含义是充分的? 5.为什么发展不充分是一个严格的经济学定义?你所理解的经济发展意味着什么?你能够给出一个假设的或现实的例子用以说明某个国家处于一种虽然在经济上获得了发展却依然处于一种欠发达的状态吗? 6.在第三世界国家为什么对于发展含义的理解是政策制定的关键?你认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意一个粗略的发展定义并以此来调整它的发展战略是可能的吗? 7.相对于所有的不同点,欠发达国家是由一系列共同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共同的问题是什么?你认为哪一个问题最重要?为什么? 8.说明生活水平低和人均收入低的区别。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与较低的生活水平能够同时并存吗?请举例并加以说明。 9.在你看来,欠发达国家还有那些教科书中没有提及的共同特征,试列举4--5条。 10.使用例如像国际贫困线这样的概念的优点与不足是什么?在你看来370美元的实际年收入在墨西哥和尼日利亚或泰国具有同样的意义吗?请解释你的答案。 11.你是否认为在医疗保健、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请做出说明。 12.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与富裕国家的关系受“优势地位、依附性和脆弱性”的影响的论点意味着什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13.对第三世界国家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不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做出解释。 14.说明阶段增长发展理论、刘易斯和钱纳里结构变革模型和包括新马克思主义与虚假范例概念的国际依附理论的基本区别。你认为哪一种模型对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所处的地位提供了最为圆满的解释?请给予说明。 15.说明二元经济结构和二元社会的含义。你认为二元经济结构的概念是否准确地描述了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状况?请给予说明。 16.有人认为国际上的二元经济结构与国内的二元经济结构不过是同一现象的不同表现。你认为他们的这种概括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正确的概念吗?请给予说明。 17.名词新古典反革命的含义是什么?它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你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吗?请给予说明。 18.给出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你认为是否存在着一种单一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理论?请给予说明。 19.新古典的、自由市场理论是否必然与依附理论不相容?这两种研究方法有可能在一起工作吗? 20.区分旧的(传统的)和新的增长理论。它们所暗含的内容是什么,如果存在,对于公共政策,它们各自做出了哪些说明? 21.如何运用生产可能性分析方法描述经济增长过程?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什么,怎样用P—P边界图对其进行说明? 22.历史记录对当今发达国家的增长过程的性质揭示了哪些东西?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23.现代经济增长的历史记录同当代第三世界国家有何关联?“初始条件”的差异有何重要性?列举你所熟悉的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与大多数当代发达国家开始其现代经济增长时不同的初始条件方面的一些实例。 24.“社会和制度的创新同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对经济增长而言一样重要”。这一论断意味着什么?并对你的答案做出解释。 25.你认为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经济增长在现在的发达国家中迅速扩散,而在当代欠发达国家中却未能以同等程度扩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6.现在大多数的发展经济学家似乎都同意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不能充分准确地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其观点的根据何在,请举例说明。 27.请区分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和“功能分配”,你认为哪一个概念更为适当,请解释。 28.“绝对贫困”和“贫困缺口”的涵意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应该关注第三世界国家中对绝对贫困的衡量? 29.贫困人口的主要经济特征是什么?对于针对贫困的发展战略的可能性质,这些经济特征对我们有何启示呢? 30.叙述库兹涅茨假说,讨论该假说对当代发展中国家而言,有什么概念上的优点和局限? 31.通过检验来自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统计资料,发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与该国绝对贫困程度或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正相关或负相关)的必然联系。假定这些资料的确属实,这对说明一个国家增长过程的“性质”和制度结构具有什么重要性? 32.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扼要地衡量一个国家收分配均等与否? 33.本章断言,一个国家收入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生产性质和有酬性资产的分配状况,请举不同的生产和有酬性资产为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34.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与较为均等的个人收入分配,是两个必然冲突的目标吗?请简述支持和反对这个观点的论据并说明自己的看法。 35.据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是衡量社会发展和经济福利的有偏差的指标,请解释这一观点的涵义,并用假设或真实的事例说明。 36.构造一个均等权数或加权的贫困社会福利指数有何作用?在何种情况下,这些福利指数将与国民生产总值不同?请解释你的答案。 37.据说经济增长是根除绝对贫困和减少不均等的“必要但非充分条件”,该观点的逻辑推理是怎样的? 38.简述欠发达国家政府改变和修正国民收入的规模分配的主要政策选择范围。你认为哪些政策是绝对必需的?哪些是重要的但并非关键的?解释你的答案。 39.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在过去几十年中以前所未有速度增长。比较和对照现在欠发达国家与现代发达国家初期增长年代中的人口增长率。造成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解释。 40.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其抚养负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三世界国家的抚养负担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41.解释隐蔽的人口增长势头这一概念的含义。为什么这对不同的第三世界国家规划其将来的人口趋势是一个重要概念? 42.简要叙述人口的转变理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大概处在这种转变的什么阶段?请解释。 43.生育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如何与消费者选择理论有关的?你是否认为经济刺激和反刺激会影响家庭规模的决策?解释你的答案,举出这种刺激和反刺激的一些具体例子。 44.“世界人口问题不仅是数目扩大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断增加的富裕与有限资源的问题。它既是一个在第三世界国家出现的问题,也同样是由发达国家引起的问题”。请对此说法做出评论。 45.列出和简要叙述发展中国家高人口增长的基本原因及其主要后果。 46.概括和简要评论一些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增长是一个严重问题的观点。 47.概括和简要评论一些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增长是一个严重问题的观点。 48.概括和简要评论第三世界国家的政府在缓和或限制人口增长率的努力中所能够选择的各种政策。 49.讨论第三世界国家失业问题的本质。在你的探讨中总结劳动不充分利用的各种表现。 50.为什么我们应当那么关心失业和不充分就业问题?为什么它们构成了严重的发展问题? 51.在何种程度上传统经济理论说明了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它的一些局限是什么?具体说出。 52.在失业(和不充分就业)与贫困和不平等问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3.发展中国家迅速的工业增长在产生同等迅速的就业增长中的广泛失败的主要经济原因是什么?这样一种产出就业巨大滞后是现代工业增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结果吗?解释你的答案。 54.为什么说,在今后的20年内,相对于降低第三世界的人口增长率来说,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可能成为一个更重要的人口政策问题?试解释之。 55.简述托达罗乡--城人口流动模型的主要假设条件及其特点。这一模型最重要的含义之一就是,政府制定的旨在创造更多的城市就业机会的政策,在事实上却会导致更多的城市失业,试分析导致这一离奇后果的原因。 56.“解决第三世界国家过度的乡—城人口流动,从而导致城市失业和就业不足日益上升这一严重问题的关键,在于恢复城乡经济和社会机会之间的适当平衡。”讨论这一观点的理由,并举例说明政府为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机会之间的适当平衡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57.多年来,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的观点认为,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出增长量和促进工业部门就业迅速增加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一个内在矛盾。为什么说这两个目标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解释理由。 58.“理顺价格”这一名词的含义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消除要素价格的扭曲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注意首先必须弄清要素价格扭曲的定义)。 59.非正规部门正成为城市经济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试区分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间的差异,并讨论城市非正规部门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60.为什么在分析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对农村部门和农业制度特别是小农农业制度的研究上? 61.在60--70年代这个所谓发展的几十年中,第三世界农业相对停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种令人失望的状况今后怎样才能改善?请解释之。 62.人们有时说,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农业,这话是什么意思?并请指出这种情况怎样才能从这两类农业所代表的两类国家之间以及从每类国家内部得到说明。 63.试比较、对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传统农业或小规模农业的性质。这三个地区的农业制度从总体上看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哪些共同特征? 64.解释贡纳尔·缪尔达尔的一句话的含义,即“经济发展长期斗争的成败取决于农业部门”。 65.人们有时认为,由于小农似乎反对那些可能会大大提高农业产量的产业技术创新,所以他们是愚昧落后的。小农的这种反对是由于他们自身内在的理性缺乏,还是由于某些往往被西方经济学家们忽视了的其它原因?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66.从维持生存的农业向专业化农业转型的三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67.人们似乎普遍认为,在那些土地所有权分配极为不公平的地区(主要是拉丁美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土地改革虽然不是促进和改善小规模农业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它的必要条件。土地改革的概念和这句话各意味着什么?举例说明某些可能与土地改革相伴随的支持性政策措施。 68.农村的综合发展或全面发展是什么意思?你用什么标准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农村的这种综合发展? 69.可持续发展是第三世界国家现实和可行的目标吗?其间会有哪些困难和可能的交易?请说明理由。 70.贫困导致环境恶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城市和农村的穷人会遇到哪些共同的环境问题?他们面临的条件有何差异? 71.人口增长、贫困和土地压力三者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解释这些问题如何会造成许多事件的恶性循环。 72.欠发达国家的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定价政策对它有什么影响? 73.为什么说欠发达国家国民对环境的关心会日益集中到未来的城市问题上?城市状况与乡--城人口流动有什么关系? 74.为什么说经济发展目标与可持续增长是相互促进的? 75.新古典理论在哪些方面为分析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框架理论?其局限性有哪些? 76.与环境恶化相关的成本有哪些?这种成本是怎样降低经济增长水平的?它对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77.为什么说孩子更易遭受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健康风险? 78.在哪些方面,第一世界国家最有助于解决全球和欠发达国家国内的环境问题?请详细说明之。 79.造成第三世界国家如此之高的辍学率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方法可以降低辍学率? 80.正规化教育和非正规化教育之间有何区别?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81.人们常常断言: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体制,特别是农村中的教育体制“机能失调”。即它们不适合社会和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82.你对第三世界国家高等教育的相对“成本”和相对“收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这种状况如何解释? 83.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资助高等教育的基本理由是什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说明你的理由。 84.早期幼儿的环境因素被认为对完成学业有重要决定作用,这些因素是什么?它们的重要程度如何?怎样做才能确保这些影响不是负面的? 85.教育经济学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教育计划和教育政策的选择应在多大程度上由经济决定?解释你的观点,并给出假设的或者实际的例子。 86.所谓教育的需求是为了寻找现代部门高报酬的就业机会而产生的“派生需求”是什么意思?许多教育专家声称,在发展中国家,家庭和儿童对教育的需求主要不是为了投资的利益而是为了消费的利益。你认为他们这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在你们的同学中,对教育的消费需求的相对重要性如何? 87.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体制、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决定之间有什么联系?描述:“职位教育替代”过程。 88.注意区别个人的和社会的教育成本和收益。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哪些经济因素导致了个人与社会之间对成本收益评价的脱节?政府是否应该通过它的教育政策和经济政策来缩小这两者之间的距离?请做具体解释。 89.论述有关的教育与发展之间联系的各种问题: a.教育和经济增长:教育能否并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b、教育、平等和贫困,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典型的教育体制是减缓还是加剧了不平等和贫困,或者与不平等和贫困根本没有关系?联系你的国家做出详细的解释。 c、教育和人口流动:教育是否刺激了乡—城之间的人口流动?为什么? d、教育和生育率:妇女教育是否有助于降低生育率?为什么?妇女教育是如何导致生育率降低的? e、教育和农村发展: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正规化教育体制对促进农村的发展是否有实际的贡献?请具体说明。 f、教育和人才流失:什么因素导致受过教育的高级劳动力从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国际性流动?我们所说的人才流失含义是什么?举例做进一步的解释。 90.政府通过操纵和调节教育体系内部或外部的经济和非经济的重要因素或变量,能够影响教育体制的特征、性质和内容吗?这些内外因素是什么?政府政策怎样才能使教育更加符合发展的真正内容。 91.国际贸易对于一国发展的影响,经常与4个基本概念有关:效率、增长、平等和稳定。简要地解释它们各自与国际贸易理论相关的含义。 92.对古典的比较优势的劳动成本理论与国际贸易的新古典要禀赋理论进行比较对照,包括对前提和结论进行分析。 93.结合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对于世界效率和国内效率、世界经济增长和国内经济增长、世界收入分配和国内收入分配以及世界生产和消费的格局,简要总结该理论的主要结论。 94.自由贸易的辩护士——主要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家——认为,富国与穷国之间贸易关系的自由化(取缔关税非关税壁垒)将有利于所有国家的长远利益。在什么条件下消除所有关税收入及其它障碍才最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请解释之。 95.您认为是什么因素——经济、政治或历史的——会决定某一个发展中国家是较多地还是较少地依存于国际交换?解释您的答案,并列举一些不同欠发达国家的案例。 96.解释在过去30年中,大多数非产油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参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相对发达国家要少的原因。 97.传统国际贸易的自由理论是建立在6个关键的假设前提之上的,它们之中的哪些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是适用的,哪些是不成立的?这些关键的假设条件是什么?在现实世界的国际贸易中它们是怎样被否定的? 98.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基本是静态的国际交换理论,它导致一种结论,即所有参与者均可受益,现实世界经济中是什么因素倾向于否定自由贸易利益会被广泛分配的说法?请解释这一动态过程。 99.第三世界对国际贸易的批评者有时认为,当前这种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对于后者可能是“反发达”的根源,只能使它们衰弱和依附地位永久化。请解释他们的观点,您倾向于同意还是不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 100.说明初级和次级的外向型和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区别。 101.简要总结可供第三世界国家选择的贸易政策范围,并解释为什么可以采纳这些政策? 10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促进的可能性、益处和弊端是什么?用特定类型的商品举例说明(例如,初级食物产品、原材料、燃料、矿产品、工业制成品)。 103.拉美、非洲和亚洲的大多数欠发达国家采取进口替代政策,作为它们的发展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说明支持这种替代政策的理论和现实观点。在实践中,这些政策的缺点有哪些?为什么结果经常不尽人意? 104.说明一些支持发展中国家使用关税、配额和其它贸易壁垒的观点? 105.什么问题是贸易乐观主义者和贸易悲观主义者争论的根本问题?哪一方更对?说明你的答案。 106.欠发达国家经济一本化的根本的静态和动态观点是什么?简要列举经济一体化能够采取的各种形式(例如,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第三世界地区进行有效的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107.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如何影响欠发达国家从更多参与世界经济上获益的能力?富裕国家国内的非贸易政策如何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收入?结构调整补助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它对未来第三世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前景如此重要?说明原因。 108.采用任一第三世界国家的最新数据,画出国际收支表(可参考IMF月刊《国际金融统计》以获得最新的数据)。对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的主要项目予以解释。什么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状况?怎样与前一年的状况相比较? 109.叙述基本转移支付的机制,区分哪些项目应列入基本转移支付的因素中。基本转移支付为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第三世界的债务问题? 110.请回顾一下,20世纪70-80年代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的情况。有哪些关键的问题?并予以解释。 111.为什么对于某些重债国而言,资本外逃问题显得极为重要?引起资本外逃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112.谁应当主要承担债务危机责任的代价,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113.什么是石油美元回流?它对债务危机有哪些作用?为什么发展中国家要迫不及待地从国际银行借钱?请予以解释。 114.偿债率的重要性是什么?重债国有什么措施降低这一比率?请予以解释。 115.叙述国际贷币基金组织对重债国家提供的典型一揽子稳定计划内容。这些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国际银行急于在与重债务国谈判之前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商?这些计划的经济和社会代价是什么?请予以解释。 116.债务危机结束了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对于贷款与借款的长期含义是什么?如果不是这样,还需要做什么工作? 117.巨型跨国公司在过去几十年里的迅速发展被认为已经改变了国家经济活动根本性质。这些跨国公司在哪些方面影响了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的结构和模式? 118.总结对私人投资在欠发达国家的作用和影响支持及反对意见。人发达国家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使得外国私人投资更好地符合它们的发展希望,但又不破坏吸引外国投资者的所有因素? 119.什么是私人证券资本的流入?在决定这种资本流入的数量和方向上,你认为什么因素最重要? 120.流入欠发达国家的私人证券投资在多大程度上让接受国受益?对投资者和接受国的潜在的成本和风险是什么?请理解。 121.在第三世界的经济中,外国援助与其它外汇来源相比重要性有多大?说明官方发展援助能够采取的形式有哪些,区别双边和多边援助。你认为哪种方式更可取,为什么? 122.有条件的援助的含义是什么?大多数的国家已经逐渐用贷款替代直接赠与,用有条件的贷款和赠与替代无条件的贷款和赠与。有条件的贷款的重要缺陷是什么,特别当这种援助的形式是有息贷款的时候? 123.你认为以后欠发达国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应该寻求和接受外国援助?如果不能以这种条件获得援助的话,你认为欠发达国家应该接受所有能够获得的东西吗?说明你的回答。 124.官方发展援助(政府间外国援助)和来自于非政府组织的私人发展援助有什么区别?从接受国的立场来看,哪种形式的援助更受欢迎?请解释。 125.为什么那么多的第三世界国家都认为发展计划是必要的?这些原因是不是都是严格的经济上的原因?请评论。 126.解释和评论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计划活动的经济与非经济的主要论点和基本原理。 127.据说计划不仅仅是定出经济上的数量目标的问题,通常人们还把它称之为一个“过程”。计划过程的含义是什么?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128.比较与对照计划模型的3种基本型式:总量增长模型、投入—产出分析和项目评估。从发展中国家制订计划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这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129.现在有许多第三世界计划危机的说法。许多人甚至声称,发展计划大部分都失败了,列出并解释计划失败的一些主要原因。哪一个原因你认为是最重要的?请解释。 130.试区别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否寻租行为仅仅是作为政府失灵的结果出现?请解释。 131.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市场经济有关的一些困难是什么?哪一种类型的国家其市场可能会成功?为什么? 132.你认为现在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作用是什么?是否计划和市场只能选择其一?请解释。 133.请解释有组织和无组织的贷币市场有何不同。在有关发展秩序的内容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发展银行和非正规的信贷来源,如孟加拉国的格瑞敏农村银行的相对作用怎样? 134.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贷币替代和无组织的贷币市场的含义是什么?它们怎样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相联系? 135.根据斯蒂格利茨关于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部门中政府作用的强弱的判断,有7种市场失效,请列出来并做简要讨论。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请解释。 136.“通货膨胀”与“衰退”这两个词意味着什么?经济中能否同时出现通货膨胀和衰退?如果回答是肯定的,你能说明这种情况怎样才能发生并举出最近的一些实例来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请说明为什么? 137.发展中国家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为什么许多税收如此难以征收?请讨论。 138.你认为用什么措施能够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和支出体系。请具体说明。 139.如果缺乏管理才能是实施发展政策的一个严重约束,那么发展中国家怎样才能消除这样约束?有什么可以选择的方法?请讨论。 140.总结赞成和反对在发展中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论点。你认为应当建立国有企业还是不应当建立?发展中国家赞成和反对公共部门私有化的论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141.在经济发展中,军费开支是一个积极还是消极的力量?你认为国际金融和技术援助是否应该给予那些军费开销比社会和教育服务开支更大的发展中国家?请解释。 142.70年代迎来了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发达国家第一次开始承认他们越来越依赖于第三世界国家集团的政策,而且,对这种政策的影响越来越无能为力了。简述发达国家这种依赖性的根源,以及在80年代和90年代就此发生的情况。 143.列举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和臭氧破坏的主要原因。解释第三世界雨林破坏怎样对全球气候问题起作用,什么样的经济模型可以作为依据,使第一世界为热带森林的保护尽一份力?请解释。 144.在哪些方面,1992年里约热内卢全球首脑会议成为南北关系的分界线?如果富裕国家人民的福利不直接包含在内的话,那么,你认为是否能取得同样的进步?请解释。 14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危机产生于使传统发展战略失败的非洲独特的环境和特殊的条件。”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解释你的答案,并明确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危机的特征。 146.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和国内政策来逆转非洲的衰退?请解释。 147.东欧和前苏联经济转型的成功或失败对第三世界的发展前景有什么影响?发展中国家从这种转型的经历中学到什么?请解释。 148.全球经总体上怎样影响世界经济,又怎样特别地影响南北关系?其长期的结果如何?请解释。 149.第三世界国家越来越大规模的自力更生目标是否能与全球经济的和非经济的相互依赖的增长协调一致?解释你的答案。 十四、Seminar 1.什么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你认为有理由说明发展经济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吗? 3.什么说明对第三世界发展的政治和学术兴趣? 4.为什么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地位在20世纪70年代引起了争论? 5.你怎样定义经济发展过程? 6.发展中国家从国际经济新秩序中想要得到什么? 7.什么力量使不发达永久化? 8.穷国从当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中能够学到什么经验教训? 9.在什么意义上,世界经济中富国与穷国是相互依存的? 10.你把什么看作是发展经济学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 11.在计量贫困时遇到什么困难? 12.为计量世界经济中的收入不平等,你怎样构建洛伦茨曲线和计算基尼比例? 13.为什么按美元表示的各国人均收入的计量不是一个衡量国家间相对生活水平的好的尺度? 14.你对购买力平价概念理解了多少,你如何对国家间人均收入进行购买力平价计算? 15.为什么说人均收入作为一个发展指标是有意义的? 16.与人均收入水平相比,人类贫困指数和人类发展指数在什么程度上是一个更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标? 17.世界经济中“发展差距”应该是按绝对差别计量,还是按相对差别计量?其理由是什么? 18.有证据表明,发展中国家正在赶上发达国家吗? 19.在试图对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进行准确估计时,在发展中国家会出现什么困难? 20.增长和发展有什么差别? 21.一些国家富裕而另一些国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报酬递减活动和报酬递增活动的区分有什么重要意义? 23.经济学家为什么把投资对GDP的比率作为是自我维持增长的必要条件? 24.发展中国家日益扩大的城市失业的原因是什么? 25.失业的收入标准是什么意思? 26.为什么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比发达国家更不平等? 27.考虑一下这个观点:饥饿和营养不良的存在是分配问题,而不是一个粮食短缺问题。 28.关于发展的基本需要思路你知道什么? 29.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发生什么重要的结构变化? 30.什么说明这个事实:工业增长与GDP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31.当亚当·斯密说劳动分工受到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受到劳动分工的限制时,他的意思是什么?这些命题的经济意义是什么? 32.亚当·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为什么对增长和发展过程持悲观主义观点? 33.哈罗德是如何定义有保证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如果自然增长率超过了有保证的增长率,这对一国的意义是什么? 34.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使有保证的增长率调整到适应自然增长率的机制是什么? 35.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命题是什么?投资对长期增长不重要这人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36.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特殊性质是什么,该函数可以被用来计算增长的来源吗? 37.外生和内生的技术进步的差别是什么? 38.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什么因素? 39.在发展中国家,对增长来源的生产函数研究的重要结果是什么? 40.概述一下“新”(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命题。 41.我们从发展中国家增长的宏观决定因素的重要研究中获得什么? 42.农业生产率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 43.什么因素阻止了农业生产率的增长? 44.土地改革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的? 45.“市场剩余”是什么意思? 46.解释一下穷人为什么回避风险和不愿意创新。 47.在什么意义上,土地上存在着剩余劳动? 48.土地上的隐蔽性失业意味着使用剩余劳动的发展是无痛苦的和无成本的过程吗? 49.试比较和对照刘易斯的古典发展模型与新古典模型的主要特点。 50.解释一下即使城市地区的失业在增加,乡—城人口流动过程仍然在继续。 51.一个经济中农业和工业部门是用什么方式相互补充的? 52.资本积累过程是什么意思? 53.对能够提高人均收入的各种投资形式和资本积累作些区分。 54.发展中国家和很多发展经济学家为什么特别强调资本积累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55.罗斯托为什么按照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临界比率来定义起飞到持续增长? 56.对增量资本—产出比概念作些解释。这个概念在发展计划中有什么用途? 57.技术进步怎样影响资本—产出比? 58.中性型、资本节约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这些术语是什么意思? 59.社会取得技术进步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60.如何计量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61.什么是“边干边学”? 62.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收益率为什么比发达国家的高? 63.在什么意义上,基础设施投资与工厂和机器的投资是互补的?它必须由公共部门提供吗? 64.你对技术二元性、社会的二元性和地理二元性这些术语理解了多少? 65.在发展过程中二元性是可以避免的吗? 66.二元性以什么方式阻碍了整个经济的运行? 67.在什么意义上,米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对静态的均衡理论的挑战? 68.循环累积因果过程是通过什么途径起作用的? 69.如果落后地区遭受扩张地区的回波效应之苦,作为主权独立的国家,它们会变好吗? 70.什么是所谓“维登效应”?它在循环累积因果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71.你对不平等交换理论理解了多少? 72.由普雷维什、西尔斯、狄克逊和瑟尔沃、卡尔多建立的中心—外围(或南—北)模型有什么共同点? 73.马克思主义对穷国与富国日益扩大的差距是如何解释的? 74.在过去30年中,发展中国家人口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75.穷人为什么有一个大家庭? 76.出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 77.据说,富裕本身就是避孕用品。这是否意味着在生活水平提高之前控制人口规模是徒劳无益的呢? 78.甚至当前的出生率迅速下降,在下个世纪,人口还会继续增长。这是为什么? 79.在什么情况下,人口迅速增长阻碍了发展? 80.迅速的人口增长给发展提供什么刺激因素? 81.S·恩克(S.Enke)关于人口控制的成本与收益的评价方法的缺点是什么? 82.如何理解“低水平均衡陷阱”概念? 83.定义“最适度人口”是可能的吗? 84.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85.区分一下各种形式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能够发挥的作用。 86.按照世界银行,政府在发展中国家的关键作用是什么?政府的作用如何能够变得更有效率? 87.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这种产品对社会的价值的偏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8.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与它们对社会的成本的偏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9.发展中国家为什么要建立发展计划? 90.你对“平衡增长”概念理解了多少? 91.赫尔希曼对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批评是什么? 92.把资源配置的静态投资准则与动态投资准则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93.建立社会福利函数的目的是什么? 94.社会成本—收益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95.解释一个项目的社会成本与收益和私人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可能有什么不同。 96.一个项目的未来净收益为什么要贴现? 97.利特尔和米尔利斯为什么选择用储蓄而不是消费计量一个项目的净收益? 98.利特尔和米尔利斯为什么使用世界价格而不是国内价格来计量一个项目的收益与成本? 99.怎样用世界价格计量非贸易品? 100.标准转换因子与外汇的影子价格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101.在计量劳动的影子工资(或社会机会成本)时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102.请对社会成本—收益分析的利特尔—米尔利斯和UNID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方法的相对优点作一些评价。 103.如何计量投资相对于当前消费的相对价值? 104.环境在维持经济活动中的功能是什么? 105.什么是外部性,为什么外部性被认为是一个问题? 106.解决外部性的各种可能的办法是什么? 107.解释一下“公地的悲剧”的原因。 108.决定有效地使用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条件是什么? 109.什么样的价值应该包括在社会成本中? 110.怎样作出调整把环境影响包括在社会成本--收益分析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 111.定义和解释可持续发展概念。 112.支持和反对保持自然资本存量不变的论点是什么? 113.国际组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环境的经济意义是如何作出反应的? 114.在发展中国家的工业部门中,决定技术选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15.早期发展理论为什么倾向于强调资本密集型技术对迅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16.较为劳动密集型技术的使用必然会减少可投资剩余的规模吗? 117.试述发展中国家促进它们本国资本品部门发展的重要性。 118.在什么程度上跨国公司要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部门相对高的生产资本密集度负责? 119.产品组合的变化是怎样有助于创造更多就业的? 120.在城市工业部门中使用较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必然会减少城市失业水平吗? 121.什么是劳动的“效率工资”?这个概念是怎样有助于解释生产和贸易品的相对资本密集度的? 122.政府能够帮助协调通过使用更为劳动密集型技术所增加的就业与提高为投资目的的储蓄水平之间的潜在冲突吗? 123.在发展中国家,鼓励使用更为劳动密集型技术的最好途径是什么? 124.投入—产出表表明了什么? 125.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26.什么是“投入—产出系数”?如果这些系数在长期是稳定的,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127.什么是“里昂惕夫逆矩阵”?它表明了什么? 128.从里昂惕夫逆矩阵中如何得到每个部门的矩阵乘数? 129.请解释每个部门的后向和前向联系概念,考虑一下联系分析用作经济发展计划时有何用处。 130.为模拟目的将怎样使用投入—产出来?给出例子。 131.如果投入—产出分析被用作预测投资需求,将需要什么信息? 132.如何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来预测最终需求的一个既定增长的国际收支意义? 133.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一种计划技术为何是必不可少的? 134.自愿储蓄、强制储蓄和强迫储蓄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135.自愿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 136.经济的货币是如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资本积累的? 137.发展中国家的非正规部门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138.简要概述发达的金融制度的主要前提条件。 139.在发展中国家对金融抑制主要采取什么形式? 140.金融自由化的危险是什么?自由化成功依赖哪些因素? 141.专业发展银行和小额贷款在金融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 142.为了促进公平和资本积累,发展中国家的税收制度应该如何改革? 143.通货膨胀作为一种货币是什么意思? 144.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以什么途径促进增长和发展? 145.两缺口分析对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46.在什么条件下,外国借款可以:(1)提高收入增长率;(2)提高产出增长率? 147.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各种金融流量的特点是什么? 148.什么因素决定金融流量的赠与率? 149.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流量如何能够扩大?什么标准支配着它们在国家之间的分配? 150.世界银行结构调整贷款的目的是什么?它已获得成功了吗? 151.讨论一下这个观点:外国贷款只是把资源从穷国转移到富国的有害手段。 152.国家能够尽可能多地借款吗? 153.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的性质是什么? 154.请思考一下有关减轻发展中国家偿债负担的各种设想的方案。 155.贸易的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区别的实质是什么? 156.在发展中国家环境中,自由贸易理论中哪些基本假定可能被违反了? 157.为什么贸易条件具有不利于初级产品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趋势?经验证据表明了什么? 158.概述一下支持贸易保护的各种论点。 159.在什么条件下,关税是最好的保护政策? 160.讨论一下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的相对优点。 161.在什么程度上,你认为“东亚奇迹”是建立在出口引导的增长基础上的? 162.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贸易的利益应该从贸易对国际收支影响这个角度来考察,而不应该从实际资源扩大这个角度来考察? 163.“有效保护”概念是什么意思?它是如何衡量的? 164.不稳定的商品价格对一国和对整个世界经济带来什么问题? 165.稳定初级产品价格和出口收入的理论和实际困难是什么? 166.一国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取决于什么因素? 167.一国的货币贬值能够保证经常账户上国际收支均衡吗? 168.发展中国家实行双重汇率的理由是什么? 169.什么因素决定一国出口需求的收入弹性? 170.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比发达国家更容易遭受国际收支不均衡? 171.什么是IMF对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的供给方法? 172.IMF的普通贷款和特别贷款是怎样进行的?IMF的条件限制是什么? 173.批评者是怎样批评IMF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政策的? 174.IMF的发展中国家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175.特别提款权是如何能够同时既作为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工具,又作为发达国家就业创造的手段的? 十五、《中国经济专题》课程之思考题与参考答案 1.请概括和评价14世纪以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首先,当时的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现代特点的经济制度,如土地私有制和自由买卖、劳动分工、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其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高度发达,主要产品的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皆高于同期欧洲的水平。第三,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处于世界前沿。概括而言,中国具备了18世纪末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 2.为什么用“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解释“李约瑟之谜”是站不住脚的? 参考答案:这种“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说成立的前提是没有技术进步,主张这一观点的学者也的确假设由于人口膨胀、人地比例失调而缺乏科技创新的需求。但是,这种假设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即使中国早期达到了很高的物质文明,也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物质缺乏,因而不能穷尽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和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因此,解释为什么14世纪以后中国技术进步落后于西方国家,是回答“李约瑟之谜”的关键。 3.概括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经济增长迟缓的直接原因。 参考答案:科学技术不再处于领先地位,从而没有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引擎;对外和内部战乱频仍,正常的发展秩序不断地遭到破坏;政治政权不稳定,清王朝和国民党政府在抵御外侮和发展经济上无能。 4.试把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过程及逻辑,与19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过程、顺序以及逻辑相比较。 参考答案:传统体制为了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而形成的,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1)扭曲产品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宏观政策环境;(2)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分配制度;(3)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该体制的弊端最直接地体现在微观经营环节的效率低下和激励不足,所以在这个环节进行改革最有针对性,因此,改革始于这个环节。 随着微观经营环节自主权的获得,从而激励和效率的提高,导致新增资源在计划之外的配置,从而需要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进一步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的改革。由于由于宏观政策环境、资源配置制度和微观经营体制三者之间具有内部统一性,从微观经营环节开始的改革,可以产生对其他环节改革的推动,使改革具有自我推进的效果。 5.什么原因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 参考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绩效的变化可以从两个角度观察:第一是指70年代末改革前后发展绩效的截然不同。这根本上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变化所导致的。70年代末以来,由于在传统经济体制上述方面进行改革,发展绩效得以根本改观。第二是指在改革以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大经济波动,如“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危机和衰退。这些经济波动是由于传统体制弊端的极端发挥,导致激励机制的遭到破坏,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积累和消费比例扭曲所造成的。其总根源仍然是传统经济体制作祟。 6.请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 参考答案:首先是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容的现代企业制度。各种非国有经济共同发展。其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第三,允许按劳分配与按照资金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进行分配同时保存。第四,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中国在自然资源上有何优势和劣势? 参考答案: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因而在自然资源秉赋方面具有总量巨大,且秉赋多样化的特点。这对于国家形成总体经济实力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自然资源的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同资源具有不同的秉赋水平,例如可耕地在国土总面积中占的比例就较小;一些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布局;从人均拥有量来看,许多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都处于贫乏状态。其中人均淡水和人均耕地的拥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构成中国农业发展的比较劣势。 8.人口学家如何总结人口转变规律?中国现在达到了人口转变的哪个阶段? 参考答案:人口转变通常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征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从而导致低自然增长率。第二个阶段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从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第三个人口阶段特点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从而低自然增长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刚刚向第二个阶段即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过渡。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用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短得多的时间,转变到第三个阶段,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阶段。 9.提高人口质量都有哪些途径? 参考答案:人口质量或人力资本是具有价值且可以通过适当的投资来增进的对象。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活动包括父母对儿童的保育、从家庭及工作中获得经验、接受教育和卫生保健。把一定的费用用于这些方面,就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此外,通过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和技能等也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10.应该如何理解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方面,历史证明人口并不必然导致发展。在存在技术进步,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会不断提高,食物供给增加的速度会超过人口增加的速度。由于人类对自身再生产可以进行主动调节,生育率是按照一定的发展规律而降低的。另一方面,一个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增大的人口规模,会造成家庭、社会对人口规模作出反应和调整的时间过短,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不足,还会在一定的时期造成人口结构生产性的降低。此外,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在具有外部性的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上面的投资,与一定时期的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11.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有哪些特点,它们都服从于什么政策目的? 参考答案:传统的劳动就业制度服从于推行重工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其特点包括(1)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以便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条件下,防止产生过高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妨碍国家工业化进程;(2)保持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以便为重工业发展提供积累;(3)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秉赋的职工之间的报酬;(4)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阻止农村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且将城市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的受惠者范围加以限制。 12.为什么中国没有随着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城市化水平? 参考答案:由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排斥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吸收,以及户籍制度等阻碍劳动力转移,因此工业化并没有以相应的速度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是说,以工业产值比重提高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转换发生的同时,以农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为特征的就业结构转换却微不足道,即中国就业结构转换比产值结构转换来得更迟一些。导致城市化水平与相应发发展阶段不相符合。 13.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劳动力市场的发育水平? 参考答案:下列几个方面反映了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第一,居住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再局限于从事农业劳动,而其就业已经广泛地分布在城乡各种行业中。第二,城市职工现在不仅不再享受传统就业体制的“铁饭碗”,而且面临着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第三,国有经济不再是劳动者就业的惟一渠道,国有经济吸纳劳动力的比重大大下降。 14.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对城市有哪些积极效应? 参考答案:第一是资源重新配置效应。资源配置逐渐转向劳动力较为密集的产业,较好地发挥了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第二是保持比较优势的效应。加速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是抑制城市劳动力成本提高,保持比较优势的要求。第三是填补岗位空白的效应。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与城市劳动力形成了职业层次较为分明的分工。第四是促进城市建设的效应。当城市建设越来越转向依赖自我融资时,较多的人口和更为活跃的经济就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的积累来源。 1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城乡就业面临哪些挑战? 参考答案:在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的条件下,首先,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对城乡就业形势构成更大的压力;其次,为了克服转业和再就业的素质障碍,城乡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仍然有待提高;第三,目前仍然存在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制度障碍,要求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改革户籍制度。劳动力丰富形成的就业压力如何能够转变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要求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中国的产业和技术。 16.为什么金融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是重要的? 参考答案:首先从经济发展的途径来看。金融政策本身也是发展政策的一部分。就短期增长来说,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调节功能,防范经济周期;就长期发展来说,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金融政策对资本积累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从经济发展的结果看。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是经济货币化的程度提高。货币化程度提高以后,能否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金融体系,便需要政府的金融政策给予保障。 17.用什么指标描述一个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 参考答案:首先,金融深化的程度可以从观察金融资产总规模和相对规模来衡量。衡量货币化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是广义货币的相对规模占GDP的比率。此外,还有各种金融资产总量指标,以及金融资产占GDP的比率等。其次,可以把金融深化所要求的金融体系变化概括为四个特征:(1)金融资产的多样化;(2)金融机构的多元化;(3)银行的商业化;(4)利率的市场化。 1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应该是什么? 参考答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央银行以下列的身分履行基本职能:(1)货币的发行者和外汇储备的管理者;(2)政府的银行,为政府提供银行存款、贷款的便利,同时作为政府的财政代理和保护人;(3)国内商业银行的银行,即为商业银行提供存款贷款服务;(4)国内金融机构的控制者;(5)货币和信贷政策的操纵者,操纵货币和信贷政策工具实现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19.国有专业银行实现商业化经营的障碍是什么? 参考答案: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的根本障碍主要来自体制,即银行管理体制政企不分。政府仍然借助国有银行履行政策性职能,例如为了保护国有企业,要求银行对那些没有效益甚至产品卖不出去的企业继续贷款;把一些政策性金融职能与经营性金融职能混淆,导致无法用一般的盈利指标考察银行的经营绩效。政府的这种干预与经济改革尚未完成、发展战略仍未转变的情况相关。因此,国有专业银行要实现全面的商业化经营,最终仍须有赖于整个经济改革的进展。 20.金融机构多元化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首先,从金融深化本身的要求看,金融机构数量和形式的增加是有必要的。随着金融工具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客观上要求有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各自专门从事各种不同的金融业务。其次,金融机构多元化可以创造竞争的局面,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第三,多元化银行体系的出现,与国有银行形成一定的竞争,还可以推动后者改革。 21.在经济体系中为什么需要一个货币市场? 参考答案:由于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所以首先要回答为什么需要金融市场。在货币化的经济中,需要金融市场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同时创造金融资产。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形成金融资产的价格,改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降低金融资产交易的成本。货币市场的功能,主要是作为资金的短期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金融中介,并为中央银行调整储备比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基础条件。 22.如果资本市场的交易不规范,会如何加大金融风险? 参考答案:如果资本市场交易不规范,可能会出现下列两种情况:(1)不具备进入市场资格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2)不应该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被投入证券市场。这些情况会刺激企业事业单位胡乱集资,交易行为违反规则。一旦遇到问题,会使得挪用的、拆借的资金甚至违法集资得来的资金无法偿还,导致出资人的恐慌。此外,那种使用他人资金的金融中介,通常采取“赚了是我的,赔了是储蓄者的”这样一种机会主义态度,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往往不是以中度风险的态度来选择预期收益最大的项目,而是选择收益最大但风险也最大的项目。 23.为什么说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 参考答案:由于政府仍然把利率作为推行其经济政策,甚至达到政治目标的手段,对利率决定施加种种干预,因而利率仍然不能完全市场化。例如,为了推行具有某种特殊偏向的发展战略,为了加强某种产业的建设,或者为了保护亏损的国有企业,政府都会人为地压低利率,造成资金价格的扭曲。在政府没有放弃经济干预以前,利率是难以实现彻底的市场化。 24.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是什么,改革以来它们是怎样被克服的? 参考答案: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表现在:(1)由于采取扭曲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被扭曲,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2)由于经济计划替代了市场机制,资源使用的效率降低,导致微观生产单位生产效率低下;(3)企业经理人员只是国家的代理人,激励不足,没有经营自主权,导致奖惩不明、监督不力。微观环节和资源配置制度的改革首先提高了微观效率,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其次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5.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蕴藏在哪里? 参考答案:首先,物质资本积累的潜力不会耗竭,而高资本积累率,能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劳动力数量不会构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瓶径。今后20年中国仍然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第三,人力资本积累在继续,其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是巨大的。第四,劳动力转移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最后,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有巨大的提高潜力。 26.改革前后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 参考答案: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首先,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资源集中于重工业;其次,当时的政策环境扭曲了生产要素价格,稀缺的资本要素价格反而被压低,因此产业结构偏重,背离了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第三,由于生产不是由市场引导,产业结构不符合社会需求。改革以后,随着市场的发展程度提高,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矫正,同时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劳动相对密集型的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得到更快的发展,产业结构按照靠近中国的比较优势和社会需求的方向得以调整。 27.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参考答案: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要求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进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应该成为其产业结构的决定因素。换句话说,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也会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利用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要求一个国家具备发展良好的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以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 28.地区差距是怎样形成的,通过什么样的战略才能消除? 参考答案:首先是历史因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从地域上最初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则主要从事农业。其次是地理因素。沿海地区的便利交通条件,以及与海外的联系,有利于其发展市场。最后是发展战略的因素。由于改革以来对沿海地区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引进外资和发展非国有经济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缩小地区差距的战略在于消除地区之间存在着的一系列增长条件的差异,包括人力资本禀赋即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的差异、基础设施条件如交通能源的差异、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的差异、制度环境和发展政策的差异等。 39.为什么家庭承包制能够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参考答案:生产队体制最主要的弊端,就是无法对每个劳动者的努力程度作出计量和监督,从而导致“出工不出力”和平均主义的现象。家庭承包制通过土地承包和分配包干,把每个农户的劳动努力与最终的分配结果联系在一起,从而改进了激励机制。 30.人民公社体制被家庭承包制替代之后,为什么还需要社区性农民组织? 参考答案:首先在于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购买、融资和技术服务等一系列环节都存在着规模经济,需要一个能够创造这种规模经济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次在于除了经济活动之外,农村社区还有许多共同的社会性事务,需要某种形式的社区组织来协调。最后在于家庭经营基本制度保证了农民之间的经济合作可以按照真正的合作经济原则(最重要的是自愿原则)进行。 31.应该怎样评价布朗对中国农业的悲观预测? 参考答案: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布朗所概括的影响中国农业增长的不利因素都是存在的,所以有必要把他的预测看作是一个警钟。然而,在他的分析和预测过程中,低估了技术进步的潜力,否定了农民、政府、消费者和国际贸易伙伴会对价格信号作出反应,这在方法论上是错误的。自马尔萨斯以来,人口越来越多,自然资源越来越少,但人均消费的农产品却日益丰富。可见,布朗的论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32.在农业对国民经济四种贡献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仍然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参考答案:我们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不单从数量的角度评估,而更主要的是从产业之间的联系观察的。一方面,只要农业与其它产业之间仍然具有密不可分的投入产出关系,另一方面,只要其它产业的发展仍然依赖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就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3.中国农业继续增长的源泉何在? 参考答案:首先来自于中国农业的技术进步仍然具有的巨大潜力;其次来自于压力产生的激励。事实表明,农民、政府、消费者和国际贸易伙伴对于价格变化,都会作出适当的反应,从而增强农业的生产激励;第三来自于比较优势的发挥。农业增长并不仅仅表示所有地区的粮食产量同时增加。通过国内区域间的专业化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国内、国际贸易,中国农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比较优势。 34.哪种经济形式(所有制)是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参考答案:总体来说,非国有经济是8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总产值的主要贡献者。进一步观察,非国有经济中的集体经济贡献最大,对产值的贡献比重一直很高,而其中乡镇企业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城乡个体经济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如三资企业、股份制经济等)从无到有,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也越来越显重要。 35.乡镇企业发展从哪几个方面对经济改革起到了推进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它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产物,因而也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其市场经营方式,给国有经济施加了竞争的压力,促进了后者在经营机制方面的改革。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矫正了偏斜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整体上越来越符合比较优势。第三,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资源配置和价格双轨制中的市场轨不断扩大,冲击传统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资源配置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并创造出以较低的风险和成本完成这两项改革的条件。 36.乡镇企业为什么要进行产权改革? 参考答案: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体制上暴露了一系列的弊端:(1)产权不明。企业经理人员和乡镇干部控制了企业资产和利润,社区居民的所有权并不能得到体现。(2)政企不分。乡镇政府和村自治组织对企业进行干预。(3)集体资产流失。经理人员向外转移企业资产和利润,村镇集体失去对乡镇企业的控制权。(4)企业的布局和生产要素投入都局限于乡村社区内部,导致规模不经济,劳动力价格升高。进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改革,目的在于透过适当地划分股份,把社区政府、企业本身、经理人员和新老职工对于企业资产的权利清晰地确定下来,并打破社区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束缚。 37.“现代企业制度”应该包括哪些内涵? 参考答案:中国官方界定的现代企业制度时所列出的主要特征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而多数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公司制度的含义相同。也就是说,由于只有现代公司制度才具有上述特征,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现有的企业形式改造成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此外,建立竞争性的市场环境,解决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激励不兼容、信息不对称以及责任不对等的问题,也应该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38.国有企业面临哪些不平等竞争条件? 参考答案:首先是国有企业仍然被限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而在中国这些产业很多已经没有比较优势;其次是国有企业承担了过重的非生产性负担,如职工养老、维持多余员工、发放下岗职工生活补贴等。 39.如何提高中国工业的竞争力? 参考答案:由于工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工业对于该国资源禀赋结构(表现为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应和调整能力,因此,能否识别和遵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产业获得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换句话说,工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选择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可见,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第一依靠充分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第二利用在技术进步上的后发优势。 40.社会保障模式可以概括为哪几种?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以英国和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特点是对全民进行社会保障,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保障条件优厚,每个人得到的保障与个人缴费多少联系微弱。这种制度的财政负担和个人、企业的税收负担都沉重,使个人对国家产生很强的依赖;(2)以美国为代表的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提倡保障权利与义务的对应,费用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分担,主要对基本生活进行保障,保障水平与个人缴费多少相联系;(3)以新加坡和智利为代表的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特点是建立个人账户,由雇主和个人共同缴费,计入个人账户,个人的保障水平取决于个人帐户的积累水平。由于这种强制性积累制度强调个人自我保障,虽然有利于调动个人缴费的积极性,但相应减弱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和社会互助的功能。 41.中国发生的哪些变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出紧迫的要求? 参考答案:首先是人口转变,表现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居高、老年人比重迅速上升以及疾病流行模式的变化。其次是社会转型,表现为失业、下岗现象的严峻化,退休人员的增多,以及现行医疗体制的不适应。第三是经济改革,表现为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市场发育和政府职能转变。这些都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出紧迫的要求。 42.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有哪些显著的特征?改革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首先,社会保障体系独立于企业和事业单位之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作和社会保障服务也实现社会化。其次,统帐结合的多元化资金筹集渠道。第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广泛。失业保险制度覆盖城镇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最低生活保障适用于全部城镇居民。由此可以筑起三条重要的社会保障线和最后的保障防线。 43.请解释“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方式。 参考答案:“社会统筹”是指通过统一的缴费方式或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统一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并支付保障,体现的是社会保险的共济性。在养老保险中一般采取“现收现付”方式进行筹集和使用,即向当时的劳动者收缴资金,用于退休者的养老金发放。“个人帐户”是通过个人和企业的缴费直接计入个人名下。在养老保险中,是指劳动者在职期间为其退休后的养老金进行强制储蓄。 44.何谓养老金积累中的“转轨成本”,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特殊的积累困难? 参考答案:所谓“转轨成本”,是指养老基金的积累必须填补改革以前所未能积累的缺口。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通过个人账户制实行养老金部分积累,对已退休的职工(即“老人”)和在实施个人账户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被称为“中人”)以前没有对自己的个人帐户作出积累。因此,这部分人进入新制度后,个人账户中有一部分是“空账”。 45.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有什么含义? 参考答案:可持续发展的经典表述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里,首先强调的是代际关系,即我们对后代所负的责任,因为一代人采取的行动和作出的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后代人。其次强调的满足需要的能力最主要是资源与环境;确认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强调致力于在人口数量、资源和发展之间建立一种可持续的关系。最后,可持续发展应以人为核心。 46.库兹涅茨倒U型环境曲线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人们在观察人均收入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较低的收入水平,环境污染程度较低;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环境污染程度也相应提高;当人均收入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开始大规模的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程度逐步下降。这种轨迹称为库兹涅茨环境曲线。这一经验是发达国家走过的“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道路的理论依据。然而,人类曾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对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应该重复发达国家的旧模式。 47.资源压力与环境恶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首先,由于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使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超过其再生能力,或对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超过其经济性储备,因而导致资源耗竭,生态平衡和环境遭受破坏。其次,由于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以资源的投入换取产出的增加,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使用。具体来说,这种高投入的增长方式属能源消耗型,过高的能源消耗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48.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体制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首先是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以投入换取产出,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其次是资源价格扭曲,导致能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并且浪费资源。第三是资源和环境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节约资源和治理环境的政策法规不能落实。最后是资源、环境保护中的利益诱导机制不健全,保护环境的目标与一些个人和单位的直接利益不一致。 49.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参考答案: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本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经济改革的任务是非常一致的,特别是改革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本身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之一。第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国的人文发展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们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不再停留在物质的数量上,而是开始追求生活的质量。因此,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 50.中国应该从哪几方面着手完善保护资源、环境的激励机制? 参考答案:要完善保护资源、环境的激励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环境治理的激励机制;(2)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激励机制;(3)人口控制的激励机制;(4)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资的机制。建立這些激励机制,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探索如何利用市场的办法解决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另一方面要改革政府职能,完善有关的法律和规制。 51.一个经济属内向型或外向型,与其发展战略有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违背比较优势的超赶型发展战略,往往是用扭曲价格、排斥市场作用等办法推进经济发展。这样最终会导致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因而经济必然是内向型的。相反,如果实行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价格能反映产品的供求和资源稀缺性,市场机制比较完善,微观激励机制也健全,则其产品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都会较高。这种发展战略也必然让一个经济通过国际贸易来发现和实现自身的比较优势,并利用国际贸易来提高产业和企业的效率,因而是外向型的经济。 52.中国的外贸体制还有哪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改革? 参考答案:虽然外贸体制改革已经使中国的外贸体制大大富有活力,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要求为进一步改革指出了方向:(1)由目前的外贸经营许可制向登记备案制转变;(2)实现对外经济活动向主要采取关税手段转变;(3)改变企业的软预算性质,实现其自负盈亏。 53.除了弥补储蓄缺口外,引进外资还有哪些好处? 参考答案:(1)通过投资生产或进口,增加国内市场上短缺产品的供给,迅速纾缓市场上许多产品供求缺口过大的状况,最终摆脱供给严重不足的短缺经济常态;(2)在许多投资项目中,往往伴随着技术设备的购买、合作经营和共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把国外比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办法,以及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一并引进过来。 54.怎样应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进军中国国内市场的现象? 参考答案:第一,外商直接投资,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国内企业的竞争压力,最终有利于国内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力。第二,政府也应该采取适当的政策,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那些具有规模经济的产业和幼稚产业。第三,政府应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速度,增强它们的活力,改善它们的经营环境,通过提高效率,帮助它们在竞争中取胜。 55.根据WTO基本原则和中国的改革方向,中国加入WTO要进行哪些调整? 参考答案:加入了WTO,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将按照该组织的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大多数产业和部门将要直接面对国际竞争。首先是农业。需要发育城乡劳动力市场帮助农民转移出原来的部门,更充分利用其它国家的丰富土地资源,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是工业。提高中国工业竞争力,应着眼于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选择与这种比较优势相一致的产业结构、技术道路与专业化分工格局。第三是服务业。核心是通过改革消除垄断,形成竞争局面。 56.除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一般作用外,政府在经济转轨时还应该发挥哪些特殊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运用行政、法律、教育和经济的手段,消除对改革的阻碍和反抗;第二,建立和发展新体制的基础设施。这既包括微观单位、中介组织、政府机构等组织形式,也包括法律、规制等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第三,发展市场,并在市场发展完成之前,用政府的作用防范经济协调失灵。 57.动态比较优势一般遵循怎样的轨迹变化? 参考答案:由于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持续不断的,资源秉赋结构也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因而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一般来说,动态比较优势变化会遵循以下的轨迹:在较早的发展阶段上,资本通常是最为稀缺的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是土地和劳动相对密集的产品。随着资本积累和劳动力的增加,土地变得相对稀缺,土地密集型产品就开始丧失比较优势,而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比较优势。当资本积累进入更高的阶段,劳动力变为相对稀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相应成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58.产业政策要取得成功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参考答案:第一,必须能够提出一个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方向,进而提出产业变化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第二,这种政策判断,必须接近当前的比较优势,并且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达到这个优势,这样才不会扭曲生产要素价格。 59.实施产业政策与执行经济计划有何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首先,传统的经济计划,是以扭曲生产要素和产品价格为前提,而实施产业政策,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的作用,即政府发布有关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信息,都是来自市场。其次,经济计划是强制性和指令性的,政府代替企业作出产业选择和技术选择的决策,而在产业政策的条件下,政府并不干预企业决策,而是以提供信息、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和劝说的方式,鼓励企业按照政策目标作出决策。 60.改革以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参考答案:改革以前,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基本上是一种中央财政统辖的“统收统支”模式。改革以来,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的积极性,财政体制上实行了多种承包形式。即按照一个事先确定的基数和递增额,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一定的办法分配,如定额上缴或按比例分成。这种实验使地方政府真正成为一级财政单位,有了其独立的财政利益。 61.什么是财政政策,它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财政政策是政府以税收、公共支出、财政补贴和建设投资等为手段,为贯彻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并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稳定、持续、快速经济增长等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财政方针、准则、策略等的统称,包括税收政策、公共支出政策、国债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政府投资政策等。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国]R.多恩布什,S.费希尔,R.斯塔兹 著:《宏观经济学》(第8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2.[加拿大]迈克尔·帕金 著:《宏观经济学》(第5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3.[台湾]黄仁宇 著:《资本主义与21世纪》,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3年版。 4.[美国]杰拉尔德·冈德森 著:《美国经济史》,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5.[澳大利亚]A·肯伍德,A·洛赫德:《国际经济的成长:1820~1990》,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美国]M·波特 著:《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7.[美国]M·吉利斯,D·波金斯,M·罗默,D·斯诺德格拉斯 著:《发展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英国]M·M·波斯坦,H·J·哈巴库克 主编:《剑桥经济史——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经济发展:收入、人口及技术变迁》(第6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9.[美国]J·A·道,S·H·汉科,[英国]A·瓦尔特斯:《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瑞典]马茨·伦达尔,B·J·恩杜鲁:《发展经济学的新方向:当代增长、环境与政府》,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德国]埃瑞克·G·菲吕博顿,鲁道夫·瑞切特:《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美国]V·N·巴拉舒伯拉曼雅姆,桑加尔·拉尔:《发展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0年版。 13.[美国]罗伯特·M·索洛 著:《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4.[美国]罗伯特·J·巴罗 著:《现代经济周期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美国]海伟尔·G·琼斯 著:《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6.[美国]J·熊彼特 著:《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7.[英国]阿瑟·刘易斯 著:《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18.[美国]H·迈因特:《发展中国家经济学》,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1984年版。 19.[美国]H·钱纳里 著:《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20.[美国]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与生产结构》,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1.[美国]国际经济增长中心:《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22.[日本]青木昌彦 著:《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23.[英国]阿玛蒂亚·森 著:《以自由看等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世界银行(IBRD):《2002年度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第1卷,年度回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世界银行(IBRD):《2000年全球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26.世界银行(IBRD):《1999/2000年世界发展报告——迈进21世纪》,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27.世界银行(IBRD):《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作斗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让新技术为人类发展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9.世界银行(IBRD):《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0.世界银行(IBRD):《增长的质量》,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31.[台湾]高希均,林祖嘉 著:《经济学的世界》(上下册),1999年版。 32.[美国]C·希尔 著:《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3.[美国]麦克尔·L·卡茨,哈维·S·罗森 著:《微观经济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34.[美国]A·夏普,C·雷吉斯特,P·格里米斯 著:《社会问题经济学》(第1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5.[德国]柯武刚,史漫飞 著:《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36.[美国]C·W·希尔 著:《国际商务:全球市场竞争》(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英国]约翰·斯罗曼 著:《经济学》(第4版,上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8.[美国]保罗·萨缪尔逊,威廉·诺德豪斯 著:《经济学》(第16版,上下册),华夏出版社,1999年9月版。 39.[美国]J·斯蒂格利茨 著:《经济学》(第2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2版。 40.[美国]R·E·霍尔,J·泰勒 著:《宏观经济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1.[美国]M·A·希特,R·D·爱尔兰,R·E·霍斯基森 著:《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版。 42.[美国]P·克鲁格曼,M·奥伯斯法尔德 著:《国际经济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43.[美国]T·A·普格尔,P·A·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11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44.[美国]D·R·阿普尔亚德,A·J·菲尔德 著:《国际经济学》(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5.[美国]D·萨尔瓦托 著:《国际经济学》(第5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4次印刷。 46.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UNCTAD/WTO),英联邦秘书处(CS) 著:《世界贸易体系商务指南》(第2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47.[美国]O·布兰查德 著:《宏观经济学》(第2版,国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8.[美国]N·G·曼昆 著:《宏观经济学》(第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49.[美国]R·多恩布什,S·费希尔,R·斯塔兹 著:《宏观经济学》(第8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50.世界银行学院(WBI)发展研究报告:《中国与知识经济:把握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51.[美国]弗雷德·R·戴维 著:《战略管理》(第8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2.[美国]M·托达罗 著:《经济发展》(第6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53.[美国]德布拉吉·瑞 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4.[美国]杰夫·马德里克 著:《经济为什么增长》,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55.[美国]戴维·S·兰德斯 著:《国富国穷》,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56.[英国]W·霍恩比,B·甘米,S·沃尔 著:《企业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57.[美国]爱德华·C·库克兰 著:《工业达到成熟期,1860~1897》,美国霍尔特出版公司,纽约,1961年版。 58.[美国]哈罗德·F·威廉森 编:《美国经济的增长》,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纽约,1951年版。 59.[美国]理查德·T·乔治 著:《经济伦理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日本]Shioda Nagahide(盐田长英)著:《现代美国经济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61.[日本]速水佑次郎 著:《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2.[美国]道格拉斯·诺思 等著:《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3.[荷兰]杰克·弗罗门 著:《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美国]约翰·N·德勒巴克,约翰·V·奈 编:《新制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5.[加拿大]罗伯特·阿尔布里坦 等主编:《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繁荣、危机和全球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6.[美国]罗伯特·布伦纳 著:《繁荣与泡沫:全球视角中的美国经济》,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7.[美国]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思 等著:《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美国]G·N·曼昆 著:《经济学原理》(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69.[美国]罗伯特·巴罗 著:《不再神圣的经济学》,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70.[台湾]熊秉元 著:《寻找心中那把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1.[香港]林行止 著:《一脉相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72.[美国]C·R·麦克南、S·L·布鲁伊 著:《经济学:原理、问题与政策》(第15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3.[美国]I·I·塔克 著:《现代宏观经济学》(第2版),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74.[英国]A·P·瑟尔沃 著:《增长与发展》(第6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75.叶静怡编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6.郭熙保 主编:《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7.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8.[美国]德布拉吉·瑞:《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