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种族 民族 民俗
? 种族与地理人种
? 民族
? 民俗与文化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 种族的起源
? 种族的划分
? 地理人种
?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
异来解释世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认为白种人是
高等种类,有权统治其它种族。
一、种族的起源,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
征(如肤色、眼色、发色、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
群。
1 多源论 2 一源论
二、种族与环境
1 各种族自然形态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2 肤色是人类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
条件制约又在环境长期影响最一般的特征,它的变化和地理环
境有关。
3 气候对人体结构的影响,一般地说,生长于寒冷气候区
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体较肥大,而后者的身体趋向
于细长。
4 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亦有
影响。
5 环境对各种族的身体特征影响是巨大,而各种族具有的
特殊身体特征(黑皮肤、长四肢等)亦是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
另外,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发展也起一定的 推动作用。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
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型、
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性状,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
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二、世界种族划分
最初的人种划分是以肤色为主。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根据肤色
将人种分为三类:
1 黄种 2 白种 3 黑种
也有人主张将澳大利亚作为棕种分出,共分四类:
1 白色种族群 2 黄色种族群
3 黑色种族群 4 棕色种族群
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
免疫系统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理人种。
世界地理人种分成以下几类:
1 亚洲地理人种
2 欧洲地理人种
3 非洲地理人种
4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 印度地理人种
6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其余的三个地理人种为美拉尼西北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
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第二节 民 族
?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 世界民族的分布
?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 民族的文化与整合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
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
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民族的形成
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族)和民族三
个发展阶。民族是比氏族、部落(族)更高级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的出现是氏族部落制度瓦解的结果。
二、民族的特征
1 共同语言 2 共同地域
3 共同经济社会 4 共同心理素质
世界民族的分布
一、几个重要概念
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三、中国的主要民族分布汉族、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
日本人、德意志人、比哈尔人、旁遮普人、墨西哥人、爪哇人、
意大利族、朝鲜族。 我国民族的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但汉族人口大部
分分布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区甚广,占
全国国土面积的 50%— 60%,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和
东北地区 。
民族的分布可分出 形式分布区与机能分布区 。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其
民族形式分布区都是一个集中的、相连成片的地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有些人离开本民族的集中地域,移居他处,有的以一定数量聚居在一起,
形成新的分散, 点, 。
分散居住在其它民族形式分布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面积有大有小,面
积大的可以称为 民族省,小的则可称为 民族岛 。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区,可以称之为 民族邻里或隔坨 。
民族机能分布区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任何一个民族,很少能够完全与外界处于
长期孤立的状态,而都要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
接触,并受其影响,形成新的整合。
一、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三、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民俗与环境
流行文化
一、民俗的形成
民俗是在长期社会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
物。因此,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所形成的民
俗亦保留着不同社会历史的阶段性。
许多民俗则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些民俗则是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总之,民俗的形成是十分
复杂的,它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点,并经过长期历史的
发展,逐步形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
理感情,它对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二、民俗的特点
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是民俗文
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一些特征。内涵的特征
包括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外延的特征包括承传性和
变异性。
民俗与环境
物质民俗中的民居、饮食、服饰,在文化景观中最
易于辨别,最能反映民俗与环境的关系。
一、民居
1 建筑材料 2 建筑布局
3 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二,饮食民俗
1 主食 2 副食
三、服饰文化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尽管有时转瞬即逝,
但也有的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流变或成为新的文化而长
久存在,甚至掩盖了传统文化。如欧洲和北美,流行文
化几乎是完全淹没了民间文化,而在日本,则是传统文
化(艺会、相扑、茶道)和流行文化(洋服、摇滚乐、
棒球)并存。
就国际经济文化而言,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足球、
服装、快餐、流行音乐。
? 种族与地理人种
? 民族
? 民俗与文化
第一节 种族与地理人种
? 种族的起源
? 种族的划分
? 地理人种
? 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
种族主义者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的差
异来解释世界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认为白种人是
高等种类,有权统治其它种族。
一、种族的起源,种族是指在自然体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
征(如肤色、眼色、发色、身长、面型、鼻型、血型等)的人
群。
1 多源论 2 一源论
二、种族与环境
1 各种族自然形态下表现出自己的适应性。
2 肤色是人类形态的形成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既受环境
条件制约又在环境长期影响最一般的特征,它的变化和地理环
境有关。
3 气候对人体结构的影响,一般地说,生长于寒冷气候区
的人比生长于炎热气候区的人身体较肥大,而后者的身体趋向
于细长。
4 地理环境对人的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身体特征亦有
影响。
5 环境对各种族的身体特征影响是巨大,而各种族具有的
特殊身体特征(黑皮肤、长四肢等)亦是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
另外,社会环境对某些种族特征发展也起一定的 推动作用。
一、划分种族的标志
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型、
面部轮廓、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性状,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
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二、世界种族划分
最初的人种划分是以肤色为主。从生物学观点出发,根据肤色
将人种分为三类:
1 黄种 2 白种 3 黑种
也有人主张将澳大利亚作为棕种分出,共分四类:
1 白色种族群 2 黄色种族群
3 黑色种族群 4 棕色种族群
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
免疫系统遗传基因上都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理人种。
世界地理人种分成以下几类:
1 亚洲地理人种
2 欧洲地理人种
3 非洲地理人种
4 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 印度地理人种
6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其余的三个地理人种为美拉尼西北地理人种、密克罗尼西亚地
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
第二节 民 族
?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 世界民族的分布
?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 民族的文化与整合
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
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
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民族的形成
一般认为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部落(族)和民族三
个发展阶。民族是比氏族、部落(族)更高级的人群共同体。
民族的出现是氏族部落制度瓦解的结果。
二、民族的特征
1 共同语言 2 共同地域
3 共同经济社会 4 共同心理素质
世界民族的分布
一、几个重要概念
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三、中国的主要民族分布汉族、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
日本人、德意志人、比哈尔人、旁遮普人、墨西哥人、爪哇人、
意大利族、朝鲜族。 我国民族的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但汉族人口大部
分分布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区甚广,占
全国国土面积的 50%— 60%,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和
东北地区 。
民族的分布可分出 形式分布区与机能分布区 。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其
民族形式分布区都是一个集中的、相连成片的地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有些人离开本民族的集中地域,移居他处,有的以一定数量聚居在一起,
形成新的分散, 点, 。
分散居住在其它民族形式分布区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面积有大有小,面
积大的可以称为 民族省,小的则可称为 民族岛 。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区,可以称之为 民族邻里或隔坨 。
民族机能分布区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管理体制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美国城乡中的其它民族聚居区
民族的变化与整合
任何一个民族,很少能够完全与外界处于
长期孤立的状态,而都要与其它民族的文化相
接触,并受其影响,形成新的整合。
一、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三、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第三节 民俗与文化
民俗的形成与特点
民俗与环境
流行文化
一、民俗的形成
民俗是在长期社会历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历史的产
物。因此,不同的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所形成的民
俗亦保留着不同社会历史的阶段性。
许多民俗则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有些民俗则是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总之,民俗的形成是十分
复杂的,它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点,并经过长期历史的
发展,逐步形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
理感情,它对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二、民俗的特点
民俗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是民俗文
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一些特征。内涵的特征
包括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外延的特征包括承传性和
变异性。
民俗与环境
物质民俗中的民居、饮食、服饰,在文化景观中最
易于辨别,最能反映民俗与环境的关系。
一、民居
1 建筑材料 2 建筑布局
3 建筑外形与内部特征
二,饮食民俗
1 主食 2 副食
三、服饰文化
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文化动向,尽管有时转瞬即逝,
但也有的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流变或成为新的文化而长
久存在,甚至掩盖了传统文化。如欧洲和北美,流行文
化几乎是完全淹没了民间文化,而在日本,则是传统文
化(艺会、相扑、茶道)和流行文化(洋服、摇滚乐、
棒球)并存。
就国际经济文化而言,世界流行文化主要有足球、
服装、快餐、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