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呼吸 系统
第一节 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
第二节 肺通气原理
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第四节 呼吸的调节
重点, 肺通气、肺换气原理、气体运输
难点, 呼吸的调节
第一节 呼吸的过程和呼吸器官
一, 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有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
交换的过程 。
外界 肺 组织毛细血管 组织液
肺呼吸 气体运输 内呼吸
二, 呼吸器官及其功能
( 一 ) 呼吸道
鼻,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
功能, 保护 调节气流阻力
粘膜 平滑肌
( 二 ) 肺
呼吸性细支气管, 肺泡管, 肺泡囊, 肺泡
?
?? 呼吸膜:
肺泡腔 呼吸膜 血液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液体分子层、肺泡上
皮层、间隙、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SAS),二软脂酰卵磷脂
? 4,SAS生理作用
降低表面张力
( 1 ) 防止呼气时肺泡萎缩, 限制吸气时过度
膨胀
吸气时 肺泡扩张 表面积 SAS
稀释分散 抗表面张力 回缩力
( 2 ) 稳定大小肺泡容 积
P = 2 T / r
(3 ) 保持肺泡湿度
第二节 肺通气原理
? 一, 肺通气的动力
压力差, 高压 低压
大气压 肺内压 肺容积
胸廓, 膈肌的运动
? 呼吸运动
吸气运动 呼气运动
平静 主动 被动
收缩
肋间外肌和膈肌
舒张
肋间外肌和膈肌
用力 主动 主动
肋间内肌和腹部
肌群
? 呼吸类型
1, 胸腹式呼吸 正常
2, 胸式呼吸 胃肠炎, 怀孕
3, 腹式呼吸 胸膜炎, 上肢运动
? 胸内压
胸膜腔内的压力, 负压
1.形成机理,
吸气末, 呼气末
胸内压 = 肺内压 – 肺回缩力
= 大气压 – 肺回缩力 = – 回缩力
2,意义
a,对肺有牵拉作用, 使肺始终处于扩张
状态
b,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c,有利于动物在呕吐和反刍时胃内容物逆呕
d,是肺组织随胸廓活动而变化的必要条件
? 肺通气的阻力
弹性阻力 胸廓、肺
非弹性阻力 呼吸道、呼吸器官惯性阻力
顺应性 = V/ P
二, 肺总量和肺通气量
( 一 ) 肺总量,肺 (呼吸道 )所能容纳的气体量 。
肺总量
肺活量 余气量
潮气量 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
机能余气量
( 二 ) 肺通气量
? 每分通气量 = 潮气量 * 呼吸频率
? 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
生 理 解剖无效腔, 鼻腔 呼吸性支气管前
无效腔 肺泡无效腔,
? 每分钟肺泡通气量 =( 潮气量 无效腔容量 ) ×
呼吸频率
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一, 气体交换
肺泡 其周围毛细血管
组织液 组织毛细血管
?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1,呼吸膜的厚度
2,换气肺泡的数量
3,通气 /血流比值
二, 气体运输
物理溶解 化学结合 物理溶解
氧的运输
物理溶解 1.5 %
化学结合 Hb + O2 = HbO2
氧容量, 每 100ml血液中,Hb结合 的最大 (H b)
氧含量, 在一定氧分压下,每 100ml血液中 Hb实
际结合 O2的量 (氧分压 )
氧饱和度,氧含量 /氧容量 (氧分压 )
血红蛋白与氧的可逆结合
氧离曲线
PO2,8.0—13.3 kPa,较平坦
生理意义,在高山, 呼吸性疾病
PO2,5.3—8.0 kPa,较陡
生理意义,动脉血 组织液
PO2,2.0—5.3 kPa,最陡
生理意义, 组织代谢增强时,有足够 O2供应
影响因素,
1,pH 3,温度
2,P CO2 4,二磷酸甘油酸
( 二 ) CO2的运输
物理溶解 5% HCO3- 88%
化学结合 95%
氨基甲酸 Hb 7%
CO2
CO2 H2CO3 HCO3- HCO3-
第四节 呼吸的调节
神经调节 节律性 频率 深度 适应机体需要
体液调节
? 神经调节
呼吸中枢,脊髓, 延髓, 脑桥
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吸气活动发生器 吸气神经元 肺 吸气
脑桥
吸气切断机制
一,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1, 肺牵张反射, 维持呼吸节律
肺扩张反射 迷走神经
肺缩小反射
2,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维持呼吸深度
阻力 感受器 传入纤维 脊髓
a 活动神经元兴奋 收缩加强,克服阻力
3,防御性呼吸反射 保护
咳嗽 喷嚏
二, 体液调节
( 一 ) 化学感受器
中枢化学感受器, 延髓 H+
外周化学感受器, 颈动脉体, 主动脉体
(二) CO2, O2, H+呼吸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