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消化 吸收 代谢
第一节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
第三节 口腔消化
第四节 单胃消化
第五节 复胃消化
第六节 小肠消化
第七节 大肠消化
第八节 吸收
重点,单胃、复胃和小肠的消化
难点,消化液的分泌调节及消化道运动的
调节
消化概述
一, 消化 的概念
消化 (digestion):在消化道中把饲料中的蛋白
质, 脂肪, 糖类等转变为可吸收和利用状态的全
部生理生化过程 。
二, 消化功能的进化
在动物进化的不同阶段, 消化功能不断发展
和完善 。
单细胞动物:消化全在细胞内, 靠酶使食物
分解, 称细胞内消化
随着动物进化, 体内器官分化, 形成专门的
消化道和消化腺 (细胞外消化 )
? 消化道,口腔,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 消化腺,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肠腺, 肝脏
由于不同动物的食物性质和生活条件不同,
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结构和功能也明显改变 。
? 肉食兽 ( carivore),
消化道短而简单,
肠长 /体长 猫,6倍 狗,4倍
? 杂食兽 ( omnivore),
介于二者之间,肠长 /体长 猪,14倍
? 草食兽( herbivore):
胃庞大,肠长而 复杂
肠长 /体长, 牛,20倍 羊,27倍
马、兔胃简单,大肠长而复杂
? 消化的个体发育
营养来源, 胎盘 乳 饲料
消化机能,
1,初乳, 获得免疫抗体
2,消化酶分泌的变化
酶制剂的研究和开发
3,胃的运动和肠的吸收
4,微生物
三, 消化方式
物理性 消化, 咀嚼, 胃肠运动
化学性 消化, 消化腺 消化酶
微生物性 消化, 微生物 酶
相互协调, 共同作用
? 蛋白质,氨基酸
? 脂肪,甘油一酯, 脂肪酸, 甘油
? 糖,单糖, 低级脂肪酸
第一节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一, 消化道的运动功能
1,肌肉构成:除口腔, 食道前部 ( 或全部 ), 肛
门附近为横纹肌外, 胃肠壁是平滑肌
2.组织学结构:浆膜层, 纵肌层, 环肌层, 黏膜
下层, 黏膜层 。
3,消化道平滑肌的电活动:
膜电位, 慢波电位, 动作电位
4,消化道平滑肌运动的特点:
⑴ 兴奋性较低, 收缩缓慢
⑵ 伸展性较大
⑶ 具有一定的紧张性
⑷ 有自动节律性
⑸ 对有些刺激敏感性
二, 消化道的分泌功能
消化液:

无机盐 ( Na+,K+,H+,HCO3-,Cl-
HPO42-)
有机物 ( 水解酶, 胆色素, 胆盐, 胆
固醇, 粘蛋白 )
血液 消化腺 胃肠道 血液
三, 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胃肠道 是体内最庞大的内分泌器官,已发现十
多种内分泌细胞 。 这些内分泌细胞具有摄取胺
前体, 进行脱羧而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
故称为 APUD细胞系统
肽能神经系统 肽类激素
脑肠肽,神经细胞和胃肠内分泌细胞都能
释放的肽类激素
生长抑素, 内啡肽, 血管活性肠肽等
1,胃肠道激素 的作用途径,
内分泌, 旁分泌, 外分泌等 。
2.胃肠道激素 的作用
⑴ 调节消化道的分泌和运动
⑵ 调节其他激素的分泌
⑶ 调节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生长
四、消化道的保护功能
(一)消化道的细胞保护功能
1,前列腺素
2,脑肠肽
(二)胃肠道的免疫功能
1,肠道淋巴细胞的转移
2,体液免疫
3,细胞免疫
五、消化道的血液循环
消化道
脾脏 肝门静脉 肝脏 肝静脉 心房
胰脏
六, 消化道功能的调节
( 一 ) 神经调节
交感 N,抑制 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副交感 N,兴奋 胃肠道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内在神经丛,
1,调节局部反射
2,与中枢神经系统联络
1, 支配消化道的外在植物性神经
? 副交感神经 包括 迷走神经 ( 胃, 小肠全
部, 大肠前中段 ) 和 盆神经 ( 大肠后段 )
? 交感神经 包括 内脏神经 ( 胃, 小肠全部,
大肠前中段 ) 和 腹下神经 ( 大肠后段 )
2,消化道的内在神经丛 ( 壁内神经丛 )
肠肌神经丛, 纵肌和环肌间
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层和环肌间
3,植物性神经对胃肠功能的调节
? 副交感 的节前和节后释放 乙酰胆碱, 对
运动和分泌起兴奋作用;
? 交感 的节前释放 乙酰胆碱, 引起节后兴
奋, 节后在内在神经丛中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
对运动和分泌起抑制作用 。
局部反射调节
(二)体液调节
1,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长期调节
(见第 11章)
2,胃肠道激素的调节
(见胃肠道的内分泌功能)
第二节 摄食的调节(自学)
一, 摄食方式
二, 摄食的短期性调节
主要是 神经反射 调节
下丘脑 饱中枢
摄食中枢
色, 香, 味 温度, PH
机械, 容积, 渗透压
血糖 VFA
三, 摄食的长期性调节
体脂 胰岛素
第三节 口腔的消化
咀嚼, 唾液分泌, 吞咽
一, 咀嚼 物理性消化
二, 唾液
1,分泌腺和细胞
腮腺 浆液细胞
唾液腺 颌下腺 浆液细胞
唾液 舌下腺 粘液细胞
口腔粘膜小腺体 粘液细胞
浆液细胞 不含粘蛋白的稀薄样唾液
粘液细胞 含粘蛋白的粘稠唾液
2,唾液的性状
无色 透明 弱碱性 略带粘性
3,唾液的功能
1, 润湿饲料, 利于咀嚼和吞咽
2, 溶解食物中某些物质, 引起味觉
3,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4, 唾液中的粘蛋白有润滑作用, 进入
胃后, 增强胃粘膜抗胃酸腐蚀作用
5,脂肪分解酶分解脂肪
6,冲淡, 中和和洗去有害物质, 杀菌
7,蒸发散热
8,反刍动物, 保持瘤胃酸碱度
参与尿素再循环
4,唾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调节 )
1,非条件反射
食物 口腔 感受器 延髓 唾液腺
2,条件反射
形状, 颜色 视, 听 神经 唾液腺
气味, 声音 嗅 中枢
副交感兴奋 Ach 量大稀薄
交感兴奋 NE 量少粘稠
其它消化部位活动的影响
第四节 单胃消化
一, 胃 液
贲门腺区 粘液 C
壁 C 盐酸
胃底腺区 主 C 消化酶
粘液 C 粘液和粘蛋白
幽门腺区 粘液 C
G细胞 促胃泌素
(一)胃液及其分泌
无色、透明、酸性混合液
1,盐酸 游离性 PH
壁 C HCL
结合性
? 盐酸的作用,
a,提供胃蛋白酶激活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b,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胃蛋白酶消化
c,在小肠中,促进胰液、胆汁分泌、胆囊
收缩
d,杀菌作用
2,胃消化酶 主细胞
a,胃蛋白酶原 HCL 胃蛋白酶
蛋白质 眎,胨
b,凝乳酶原 HCL凝乳酶
乳中酪蛋白原 酪蛋白 Ca2+ 酪蛋
白钙 乳汁凝固
c,胃脂肪酶, 乳化脂肪 甘油 + 脂肪酸
3,粘液
可溶性粘液, 粘液细胞分泌 迷走神经
不溶性粘液, 胃表面上皮 C分泌
功能,
a,滑润食物,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损伤
b,中和、缓冲胃酸
c,防御胃蛋白酶对粘膜的消化作用
(二) 胃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 体液
1.头期
色、香、味 迷走神经 HCL分泌
视、听、嗅 促胃泌素分泌
2,胃期
a,食物的硬度, 容积 胃壁感受器
局部、壁内神经丛 乙酰胆碱 胃液
b,扩张 胃幽门 促胃泌素
c,食物的化学成分 G细胞 促胃泌素
3,肠期
促进因素,
食糜进入 小肠内促胃泌素 胃液
十二指肠 肠泌酸素 HCL 胃液
抑制因素,
HCL 小肠粘膜促胰液素 促胃泌素
脂肪 小肠 促胰液素、抑胃 肽、缩胆囊
素高张溶液
二、胃运动
纵行肌 环行肌 斜行肌
( 一 ) 胃运动的基本类型
1, 容受性舒张 ( receptive relaxation),
咀嚼和吞咽 迷走神经 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
容纳大量食物
2,紧张性收缩 (tonic contraction):
平滑肌持久地处于收缩状态
3, 蠕动:平滑肌收缩与舒张交替进行
4, 胃的排空,
胃 食糜 十二指肠
(二 ) 胃运动功能:
a,容纳大量食物
b,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c,推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三 ) 胃运动的调节
延髓迷走核 胃运动中枢
内脏神经 迷走神经
Ach 促胃液素 (+)
NE 神经紧张肽 (--)
胃的消化性运动 胃的排空
酸性食糜 机械 化学 十二指肠 胃肠反射
高张 FA 小肠粘膜 促胰液素 促胰酶素 抑胃肽
抑制胃的运动
(四 ) 呕吐 ( emesis or vomiting)
咽部痒觉
胃过度胀饱 延髓 呕吐 保护作用
有毒物质
第五节 复胃的消化
一, 复胃的结构
二, 复胃运动
( 一 ) 前胃运动
1,网胃
第一次收缩:收缩一半即行舒张, 粗大
饲料 前庭
第二次收缩:几乎完全收缩, 松软食糜
瓣胃
当反刍时,网胃在第一次收缩前还附加一
次收缩,
2,瘤胃
A波:瘤胃前庭 沿背囊从前到后
腹囊 从后至前
B波:腹盲囊 (背盲囊 ) 后背囊, 前
背囊 主腹囊
3,瓣胃
与网胃协同,较缓慢有力
网胃收缩 网胃 食物 瓣胃
瓣胃舒张
网瓣孔开放 网胃 液体 皱胃
瓣胃管
? 附, 瓣胃消化的作用
筛滤和研磨作用
筛滤, 食糜通过瓣胃叶片之间时,移去水
份,食糜变干
研磨, 变干的食糜 叶片粗糙表面研磨
细碎
4,皱胃
与非反刍动物的单胃类似
前胃运动的调节
基本中枢, 延髓
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
交感 N 前胃运动
传出 N 迷走 N 前胃运动
刺激因素,
1,刺激口腔或前胃感受器 前胃运动
2,刺激网胃感受器 逆呕和反刍
3,前胃运动受后段反射性抑制
皱胃充满时 瓣胃运动
瓣胃充满时 瘤、网胃运动
(二 )反刍和嗳气
1,反刍 ( rumination)
进入瘤胃的饲料, 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 软
化, 逆呕 至口腔进行 再咀嚼, 再混唾液, 再吞
咽 的过程 。
? 反刍的机理,
饲料粗糙部分刺激网胃, 瘤胃前庭和食管沟粘膜感受器
传入N 延髓逆呕中枢 传出 N 网胃 收缩,胃一部分内容物 贲
门口,声门关闭,作吸气动作,胸内压,食管扩张 食管
食管逆蠕动 口腔
再咀嚼 再混唾液 再吞咽
食物细碎 刺激,进入瓣胃 皱胃
网胃活动 粗糙食物进入 反刍
2,嗳气 ( eructation)
CO2 CH4
嗳气 微生物利用 吸收 肺
反射过程:
瘤胃气体 瘤胃壁感受器 传入 N
延髓 传出 N 瘤胃,瘤胃后背盲囊收缩,由后
到前 气体 前庭 贲门舒张 食管 口腔
? 瘤胃臌气
食物迅速进入皱胃,抑制瘤胃运动
饲料急剧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三 ) 食管沟反射
贲门 食管沟 网瓣孔
反射中枢, 延髓 与吮吸中枢相关
乳畜吮吸时,食管沟唇状肌卷缩,闭合成管状
食管 食物 食管沟 瓣胃管 皱胃
NacL NaHCO3 溶液 2岁牛
CuSO4 溶液 绵羊
三, 微生物的消化作用
( 一 ) 瘤胃内环境
上方, 气体 上层, 粗料 下面, 流体
1,食物和水份相对稳定地进入瘤胃
2,渗透压维持于血液水平
3,温度 39 — 41度
4,pH 变动于 5.5—7.5
5,内容物高度缺氧
6,瘤胃节律性运动
可消化饲料中 70-85%的可消化干物质
50%的粗纤维 VFA CO2 NH3 Pr Vit
( 二 ) 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纤毛虫 细菌 真菌
1,纤毛虫, 全毛 贫毛
数量和种类 饲料种类和饲养制度
纤毛虫作用
a,淀粉 果糖 VFA 虫体糖原
纤维素 半纤维素 CO2 虫体蛋白
b,水解脂类, 氢化不饱和脂肪酸
c,降解蛋白质, 吞噬细菌
营养价值, 虫体蛋白消化率高,必需 AA多
2,细菌
主要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细菌的作用
a,淀粉, 果胶 VFA 菌体糖原
纤维素 CO2 CH4 菌体蛋白
b,分解蛋白质
c,合成 B族维生素
3,真菌 ( 8%)
主要消化纤维素,含有纤维素酶 木聚糖酶 糖
苷酶等
?共生
宿主 微生物 微生物
宿主为微生物提供物质来源
微生物为宿主提供营养来源
纤毛虫能吞食和消化细菌与真菌
四, 瘤胃内的消化代谢过程
1,糖类的分解和利用
a,纤维素 纤维二糖 G
CO2+CH4 + VFA
乙酸 丙酸 丁酸 ( 70:20:10)
乳脂 血糖
b,淀粉, G
其他糖类 VFA+CO2+CH4
单糖
双糖 微生物糖原
2,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
a,蛋白质的分解和氨的产生
30-50% 进入后段
饲料蛋白 50-70% 肽 AA NH
3 CO2 有机酸
糖 VFA CO2 碳链 能量 合成微生物蛋白
b,非蛋白氮的分解和氨的产生
尿素 合成 AA
铵盐 NH3 进入瓣胃
酰胺 瘤胃壁吸收
? 尿素再循环
尿素 NH3 瘤胃 壁吸收 肝
鸟 AA 循环
瘤胃上皮 尿素
唾液
排出 肾
? 尿素再循环的意义
在低蛋白日粮下, 通过尿素再循环
节约氮源, 保证适宜氨浓度, 利于微生
物合成蛋白
? 添加尿素应注意的原则
( 1 ) 添加对象应是瘤胃充分发育的成年
反刍家畜
( 2 ) 饲料应保证充分的碳水化合物
( 3 ) 降低饲料蛋白, 牛, 羊 <10--20%
( 4 ) 尿素含量应低于日粮中家畜所需蛋
白的 20--30%;
( 5 ) 抑制脲酶活性, 制成胶凝淀粉尿素
或尿素衍生物, 使释放 NH3的速度
减慢
( 6 ) 饲料中应添加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
维生素
3,脂肪的消化
4,维生素的合成
反刍动物能合成某些 B族 Vit和 Vit K
但犊牛和羔羊易患 B族 Vit症
5, 前胃的吸收
前胃消化和代谢的产物可通过瘤胃壁吸收
第六节 小肠消化
一, 胰液
外分泌部 胰液
内分泌部 (胰岛 ) 激素
1.性状,无色, 透明, 碱性液体,PH,7.2—8.4
2,成分, 水, 电解质, 有机物
3,功能:
a,分泌碳酸氢盐中和胃酸, 调节 pH值
b,水解糖类, 脂肪, 蛋白质
c,杂食和非反刍草食动物不断分泌大
量胰液进入大肠, 供大肠微生物利用
4,胰消化酶的分泌及其作用
1.蛋白分解酶
a.胰蛋白酶原 肠激酶 胰蛋白酶
b.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
肽 + AA 羧肽酶 多肽 蛋白质
2,胰脂肪酶
脂肪 胆盐, Ca2+, 肽 脂肪酸 +甘油一酯
3,胰淀粉酶
淀粉, 糖元 糊精, 麦芽糖
4,其它酶
双糖酶, 核酸酶
5,胰液分泌的调节
1,神经调节
摄食 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迷走神经
腺泡细胞 粘稠,含酶量高
G细胞 促胃泌素 胰腺
2,体液调节
酸性食糜 十二指肠,空肠 促胰液素
血液 胰腺
蛋白胨,FA 小肠粘膜 促胰酶素
NaHCO3多、酶少、稀液
NaHCO3少、酶多、粘稠
二 胆汁
肝 肝胆汁 肝管 胆囊 胆囊胆汁 十二指肠
粘性 苦味 酸 / 碱
色 胆色素, 胆红素 胆绿素
(一 ) 胆汁的作用,
a,胆酸盐是胰脂肪酶的辅酶,提高其活性
b,胆酸盐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乳化脂肪
c,胆酸盐与 FA结合,促进其吸收
d,促进 Vit A\D\E\K的吸收
e,中和酸性食糜,维持肠内 PH
f,刺激小肠运动
( 二 ) 胆汁的分泌
进食 迷走神经 胆汁分泌
食物机械刺激胃
胆酸盐 小肠 门静脉 肝脏 胆汁分泌
促胰液素, 促胰酶素
(三 )胆汁的排出
进食 迷走神经 胆囊肌收缩,胆管括约肌舒张 排出
其它 交感神经 胆囊肌舒张,胆管括约肌收缩 储存
条件反射,看到食物,摄食环境
缩胆囊素 (促胰酶素 ) 小肠 血液 胆管系统 胆汁排出
* 胰液和胆汁的同步
三, 小肠液
( 一 ) 分泌部位
十二指肠腺, 小肠腺
( 二 ) 性状
混浊 粘性 弱碱性
( 三 ) 成分
粘蛋白, 肠肽酶, 肠脂肪酶, 糖类分解酶,
核酸分解酶
? * 小肠中的酶存在形式,
肠液 肠液液体
小肠粘膜脱落上皮
在体小肠粘膜上皮
( 四 ) 小肠液的分泌
食物进 机械刺激 壁内神经丛
入小肠 化学刺激 促十二指肠液素
泌分液肠小
刺激迷走神经 十二指肠腺分泌
食物引诱 大脑皮层 小 肠液分泌
三, 小肠运动
内层肌, 环行肌 口径
外层肌, 纵行肌 长度
? 基本形式,
1,蠕动:环行肌
逆蠕动 蠕动冲
2,自律性分节运动,环行肌
3,钟摆运动:纵行肌
? 作用, 1,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2,消化产物与肠粘膜充分结合
3,移动食糜
? 小肠运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a,食糜 机械 化学 壁内神经丛
b,迷走 N (+) 肠的紧张度,自律性运动
交感 N (-)
c,胃肠反射
胃 —回肠反射
回肠 —胃反射
胃回肠反射:进食后随着胃运动次数增
加, 回肠运动增进 。
回肠胃反射:回肠扩大时抑制胃运动 。
五 小肠内的消化过程
肠食糜,半流体状
瘤胃微生物 小肠食糜营养
小肠食糜 消化酶 混合,肠腔消化
附着于肠壁粘膜,接触性消化
?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
1,糖类
淀粉 肠腔消化期 糊精 麦芽糖 膜消化期 葡萄糖
2,蛋白质
饲料 Pr(胃的初步消化 ) AA
内源性 Pr 小肽 膜消化期 AA
3,脂肪
脂肪 胰脂肪酶 胆汁 FA + 甘油
第七节 大肠消化
1,消化道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2,大肠的分泌功能
3,大肠运动
4,大肠消化
5,粪便形成及排便
第八节 吸收
消化后的分解产物、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经消化
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一, 吸收部位
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食物此时成分 停留时间
? 口腔 食道, 不吸收
? 胃, 吸收有限 ( 反刍动物, VFA )
? 小肠, 吸收的主要部位
? 大肠, 草食动物和猪有强烈的消化吸收
肉食动物有限
二, 吸收机理
(一 ) 被动转运
1,滤过 薄膜两侧流体压力差
2,扩散 薄膜两侧物质浓度
3,渗透 薄膜两侧渗透压 水
(二 ) 主动转运
耗能,逆电化学浓度差,需载体,特异性
三, 各类物质的吸收
( 一 ) 糖类的吸收
1,吸收的形式,单糖
2, 吸收的方式,主动转运
3, 吸收速度,半乳糖 >葡萄糖 >果糖 >甘露糖
( 二 ) VFA的吸收
1, 部位,瘤胃 大肠
2, 吸收速度, 丁酸 > 丙酸 > 乙酸
瘤胃上皮细胞内,
乙酸 45% 丙酸 65%
丁酸 85% 酮体 乳酸 + 葡萄糖
( 三 ) 脂肪的吸收
游离 FA 中短链 FA 血液
甘油 脂肪微粒 甘油 门静脉
甘油一酯 长链 FA肠道上皮细胞 乳糜颗粒
胆汁酸 后消化道 胆汁酸
淋巴循环
( 四 ) 蛋白质的吸收
1, 形式,AA,小肽
2, 方式:主动转运
3, 幼畜可吸收初乳中 Ig
( 五 ) 维生素的吸收
1,水溶性维生素
VitB和 VitC,单纯扩散
B12,主动转运 与内因子结合
2,脂溶性维生素
与脂肪吸收类似
( 六 ) 无机盐的吸收
主要在小肠
1,钠 小肠吸收完全 ; 主, 被动转运
2,钙 主动转运 VitD 甲状旁腺激素
3,铁 小肠粘膜有储库功能 ( 铁蛋白 )
4,负离子 CL- HCO3 –
(七 ) 水的吸收
小肠 和 大肠 肠道 渗透压 上皮细胞
营养物质 ( Na+) 水份吸收
Na2SO4 MgSO4 轻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