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 ???? 内容提要 ???? 人际交往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大学生活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认识并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是成功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走向社会的必要准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能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是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尤其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力争做到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友谊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既具有青年期情感依恋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意义,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而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爱情能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力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生活上的充实,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促使人去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大学生只有不断探索友谊和爱的真谛,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交友观和恋爱观,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培养交往能力,培育真挚友谊,处理好恋爱与学业、集体、道德等的关系,人生才会充实、丰富而有意义。 ???? 关键词 ????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友谊? 爱情 ?????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根据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而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人们惊讶地发现:科学技术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不断丰富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人类的精神交流。目前在国内外的企业培训中各类人际沟通训练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 大学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珍贵的,也将会成为日后共同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正是渴望和建立友谊和爱情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其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大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友谊的获得与培养、爱情的位置与影响等,对于思考自己的人际交往、正确处理交往、友谊与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本理论 ???? 1.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 ???? 1.1 人际交往与人生 ???? 1.1.1 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涵义 ???? 现实生活中对具体的人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存在着共同的特性。首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权利义务、道德规范等,它们都是在个人与社会发生联系时形成的,这是人际间的宏观关系;其次,每个人都有父母、亲戚、朋友、老师、同学,这是人际间的微观关系。这两种关系同时存在,是人际关系的层次结构。这正如马克思对社会本质的概括:“社会——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①。正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才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画卷。 ????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进行广泛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它既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关系(政治、法律、道德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由认识、情感、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人类为了求生存,图发展,人与人之间必须进行交往,建立人际关系,即人际交往以及由此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是人类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主要通过直接的交往形式(运用口语、体语等传递信息)和间接的交往形式(借助书面语言、传播工具等传递信息)表现出来。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的区别是:含义不同,并且人际关系是从静态角度看的一种状态,人际交往是从动态角度看的一个过程;两者联系紧密:一方面互相依赖,人际交往是一切人际关系实现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任何人际关系都是以往人际交往的产物。而人际关系又是人际交往的起点和依据。另一方面又互相影响,人际关系发展和变化是人际交往的结果,交往的状况与人际关系发展程度成正比。人际关系的程度又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交往的内容和性质。 ???? 1.1.2 人际交往的功能 ???? 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正是渴望和建立友谊、爱情的关键阶段,良好的人际交往对其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应该而且一定能在群体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创造出和谐的环境,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既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反映,又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一旦离群索居,已获得的心理机能将发生衰退。如被剥夺交往的儿童将失去安全感,产生抑郁、淡漠和敌意;成人则恐惧感增加,忧郁情绪增长,长期下去会导致言语功能退化和人格障碍。人一生的成长、发展、快乐和悲伤都同与他人的交往和关系分不开。所以人生不能没有交往,人离开了社会这一群体,缺乏社会交往的环境,就不能成为社会的人,无法拥有正常人的心理。来看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发现的狼孩:8岁的卡玛拉和4岁的阿玛拉(后者体弱;不久死亡)。由于她们自幼在狼窝里长大,脱离人类社会,所以不会说话,只会如狼嚎叫,昼伏夜行,四肢爬行,吞食生肉。在印度人辛格的耐心抚育下,卡玛拉2年才学会站立,4年学会6个单词,6年才会走路。在她17岁临死时,只具有4岁儿童的智力水平。 ???? 人际交往使大学生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形成丰富健全的个性。因此,它具有以下功能: ???? 第一,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功能。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不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及特定的社会规范、准则,以获得社会有效成员资格的过程。它关系到个体能否健康地发展,社会能否不断地前进的问题。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换过程与人际交往有着直接的内在联系。大学阶段的一个重要的人生课题就是充分利用大学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人生、锻炼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逐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与家人、老师、同学、学校管理人员等的交往,有助于生活经验的积累,有助于根据社会、学校、老师和同学等对自己的要求和期待、态度和评价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 ???? 第二,自我认识功能。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有其萌发和发展的规律。当一个儿童会说“我”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便萌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社会交往的扩展,自我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到青年中后期才渐渐趋于稳定。要想正确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评价自我绝非易事,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四条途径认识自己:自我开放;以别人的态度反馈为镜子;与别人比较;通过自己的工作成果。 ???? 第三,信息沟通功能。现代社会信息如潮水般涌来,一个人即使学富五车,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而人际交往,却能以迅速广泛的方式直接沟通信息,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交往是一种思想交换过程,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个人就有可能获得几十种、几百种思想。现代社会知识量激增,“信息爆炸”,不进行交往建立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不能尽快获得信息。所以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也是一个善于交往的人。 ???? 第四,心理保健功能。人际交往极大地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很多医院推广“母婴同室”制度,让新生儿一生下来就能得到母亲的亲手照顾和母乳喂养,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对母亲的依恋。出生三周的新生儿便会对能引起愉悦的人或事发出微笑。人需要有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寻求友情、爱情和亲情。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通过人际交往,与他人结为集体,才能有力地战胜自然,推动社会进步,在生活中交往还会促进人们的亲密关系。特别是大学新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往往在新鲜感之外还有一种孤独感,通过人际交往,诉说喜怒哀乐,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否则,便处于孤独、寂寞、忧愁状态。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的是一个和谐、信任、友爱、团结、理解、互相关心的客观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上的交流,能使人们从中汲取力量和勇气,使人在碰到挫折、困难时得到别人及时的帮助,通过交流达到互相理解;能使人处在一种舒畅、快慰、奔放的精神状态中,容易形成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人们的精神情操、心理环境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所以,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大学生自我认识的深化,能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是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 1.2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 1.2.1 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 ???? 作为社会人,我们都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在人际交往中,人们相互之间认识一致,情感相融,行为配合,就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 人际关系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发展的。原始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属于较单一的肤浅的血缘关系;奴隶社会是人身依附的人际关系;封建社会是以等级为特征的宗法人际关系;资本主义社会是等价交换的金钱人际关系;而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建立的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际关系对社会的影响是重大的。比如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和民族面貌,关系到社会群体心理和凝聚力,也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心理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和广泛,人们更加需要生活在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中。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人都要交朋友,个个都想求知音。大学生们对人际间的精神交往尤其渴求,来自朋友、同伴的赞扬与支持会激励我们树立成功的信心,而诬蔑、嫉妒与讽刺会挫伤人的信心。新型的进步的人际关系反映了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社会关系。先进的社会关系要求产生新型的政治、经济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 1.2.2 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 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来说包含四阶段:一是情感指向阶段。交往双方开始注意,在相当肤浅和狭窄的范围内相互搜集信息,并努力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接着根据自己对对方印象的好坏,有否交往兴趣决定是否结交。这个阶段对人际交往的深入十分关键。二是情感探索阶段。人们彼此相处很平静、友好,一旦彼此能被对方某些品质所吸引,交往有所深入,就会过渡到第三阶段——情感交流阶段。这时人们彼此有意向对方暴露自己的个性特征并探询对方的私人情况。互为熟悉、理解、同情和关心对方。这一阶段在交往中非常重要。随着双方接触频率的增加,彼此加深了解,心理距离缩短,逐渐产生情感上的依恋和融合。一旦分离,会产生一种焦虑和牵挂。这就标志着进入第四阶段——情感稳定阶段了。双方主动热情地帮助对方,大胆地敞开自己,达到充分了解,实现心心相通。当然这个阶段还有深浅之分,包括合作水平,亲密水平,融合水平三个由浅入深的水平。 ???? 这四个阶段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状况也不一样。有的人相互达到融合阶段,有的人相互达到合作水平,而有的人始终停留在第二阶段。孟子曰:“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所以人的交往,知心最可贵,同时知音也最难求。 ???? 1.2.3 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条件 ????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两个原则:自觉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信用、相容、平等尊重、互利互惠等,为建立一个高度富裕、高度文明的社会而奋斗;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力求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造一个和睦向上的群体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强烈合理的人际需要。人际需要是支配一个人交往行动的动力。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需求并以行为来加以满足,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是要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如品行端正,待人真诚,心胸豁达,善于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在交往中,一个人只有品行端正,别人才会亲近你,信任你;只有待人真诚,才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友谊和合作;只有心胸豁达,才有“海纳百川”的气度,与众多的人处好关系,别人才会善待你;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达到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和增进友谊。善于理解他人,则是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增加同情心和体恤情感,以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感情连结。而关心他人,则是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必然升华,反映了一个人的责任感、理智感和道德感,才会得到他人的信赖和尊重。三是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可以采用建立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选择最佳的交往时机等方法。 ???? 1.2.4 掌握科学的交往艺术 ???? 首先是建立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指的是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关于对方的最初印象。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交往的过程对后续信息的理解和组织具有强烈的定向作用。而首因效应则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活动的影响或称为“先入为主”的效果。在交往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第一印象都会产生首因效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才会产生:一是信息提供的延续性,紧接着第一个信息向对方提供第二个、第三个信息,这些信息会强化第一个信息从而产生首因效应;二是信息的相似性,后续的信息与先前的信息如果比较近似,也能产生首因效应。建立良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就是对首因效应的适当利用,以便更好地与对方深入地交往。当然防范首因效应,就是不被他人的第一印象所迷惑,警惕对方可能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 良好的个人形象和大方的仪表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交往中,人们比以往更注重对方的外表和风度。言谈举止、服饰、打扮影响人的风度,反映人的某些特性,从而影响交际对方的态度和评价。如谦恭诚恳、热情大方的形象,使人乐于接受,愿意与之交往。容貌化妆、装束穿戴等,不仅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还要根据交往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女大学生应有少女的纯真美,如果过于华丽、浓妆艳抹,往往会给人一种虚荣浅薄的印象。所以交往中应重视我们的仪表和风度。比如微笑所表达的是一种感情,一种吸引力。微笑虽然无声,但它是一种高级含蓄的 语言,它说出了如下许多的意思:高兴、欢悦、同意、赞许、尊敬、同情……在交往中千万莫忘从微笑开始。 ???? 第二是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形式,而沟通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语言沟通是最准确、最有效的沟通方法,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沟通方法。精炼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不仅能使交往中的信息得到准确的传递,而且能够增强对方的信任感。非语言沟通也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是“无声胜有声”,比语言沟通传达更多更深更广的信息。 “言为心声”,语言是交际的基本工具,精炼而准确的表述,热情而真诚的话语,都能为我们塑造文明优美的形象,为人际交往创造融洽的气氛。大学生活中,学术交流,友谊建立,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乃至毕业的供需见面,都要求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例如运用礼貌语言。在交往中,用“您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等,传达了你对别人的尊重和友情,蕴含了你的修养;例如把握语言的分寸。在交往中,语言表达要准确,带有情感色彩。注意不同场合的语音、语调和语速。如求人办事,要用探询的口气,不应强人所难。与异性或同事交谈,应注意分寸,开玩笑不过火。正确使用“谢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注意文字表达的水平。书面语的使用,是一项基本功,要字体工整,用词准确,文采飞扬。另外,还要会熟练使用各种文字交往的格式。如借条、海报、通知、招聘启事,尤其是书信。随着通讯事业的不断进步,现代通讯手段使得相互交往的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愈来愈短。现代大学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现代通讯手段去实现他们的人际交往,大学生也可以在电话里、在计算机网络上向老师、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与同学、朋友交流思想、联络感情。 ???? 而非言语交往,是通过使用不属于语言的所有方法来传递情感和交流信息的过程。它是借助于非语词符号,如姿势、动作、表情、体态等实现的交往。即它包括身体的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服饰及其他装饰等等内容。同语言交往更多地说明思想相比,非语言交往更多地用来表达感情。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仅能暗示喜怒哀乐,还能传递最微妙的信息。真可谓:“无声胜有声”。非言语交往的实现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动态无声的目光、表情动作、手势语言和身体运动等实现交往。二是通过静态无声的身体姿势、空间距离及衣着打扮等。这些是身体语言的交往。三是通过非语词的声音,如重音、声调的变化、哭、笑、停顿等来实现交往。非语词的声音符号被心理学家称为副语言。 ???? 第三是学习交往的国际惯例。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大学生比较有机会和国际友人接触,在发扬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良交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交往的文明方式,也能开阔眼界,充实自己。日常交往礼仪主要有:一是对人的称呼。一般对男子称先生,对已婚女子称夫人,对未婚女子或不了解是否已婚的女子称小姐;二是会面介绍。初次见面时,一般由第三者介绍或是进行自我介绍。为他人介绍时,要礼貌地以手示意,将身份低、年轻人和男子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人和女子,并说明姓名和职务。自我介绍时先讲自己的姓名和身份,然后请教对方。当然能将名片双手呈现给对方更好。见面要问好并相互握手,这时应由主人、年长者、身份高者和女子先伸出手。客人、年轻者、身份低者和男子先问候,待对方伸手时再去握。握手时要把握适当的力度和时间,不可太用力和太久;三是赴约。贸然造访他人是不礼貌的,应事先预约。约会时间确定后应准时赴约;四是交谈。语言要文明得体,一般不能问妇女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谈疾病、死亡等事情,也不直接问对方的履历、工资、家庭财产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五是入室。无论是到对方办公室还是住所,均要预约,并按时到达。待主人允许后才入室。不经主人同意不可在室内参观。对主人家中的人均要问候,离开时应礼貌地道别;六是要尊老敬女。上下楼梯、车辆,进出电梯要让老人、妇女优先。进出大门、上下车门,应主动帮老人和妇女开门。同桌用餐,要招呼老人、妇女先入座,先离座。打招呼要先向女士们问候等等。 ???? 还有,对一些文化差异和禁忌也应做到心中有数。比如非语言所代表的意义就差异很大。在大多数国家,竖大拇指表示“好”和“行”,而在澳大利亚却是粗野的意思。美国人将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表示“好”,在巴西则是粗俗下流之意,在日本表示钱,在法国西部表示“零”和一钱不值。美国人坐站都比较随意松散,欧洲许多国家谓之粗俗。大多数国家夫妻并行,而苏丹的阿拉伯人让妻子跟在几步远后,且不能坐在丈夫身边用餐。如果不了解禁忌,会给文化交往带去障碍。去欧洲人家做客的最佳礼物是一束鲜花,但花的数目不能是“十三”或双数,否则不吉利。英国人视百合花为死亡的象征。讲法语的地区不送菊花,菊花在葬礼上用。德国人和法国人将玫瑰作为情人间专用,表示“爱情”。另外,去日本人家做客也可送一束鲜花,但十六个花瓣的菊花是皇家的纹饰,普通人不可以用。 ???? 第四是投身交往实践提高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交往实践,就能不断地想办法发展自己、完善人格和道德修养,推动学习质量的提高,促进身心健康。一些同学内心非常渴望与人交往,羡慕交际广泛的同学。但自己徒有想法没有行动,如在公共场合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家里来了客人不知如何招待好;更怕到别人家去拜访。这是社交恐怖心理的反映。持这种心理的人,之所以恐慌,紧张,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信心,生怕言谈举止不得体,遭人笑话。因此,在交往中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增强信心,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自己。其次是在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心中有底,临阵不慌。再次,加强学习扩大眼界。平时多读与社交有关的书,多看别人如何成功地交往,也可以参加人际交往训练班。最后,要强化自己的交往意识。充分认识到善于交往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把提高交往能力当作一件大事,大胆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交往理论知识,获得大量的交往经验和教训,从中培养交往能力,学会与人交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投身交往实践是大学生提高交往能力的一条根本途径。? ???? 1.3 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 ??? 现代社会中人际交往都面临一个共同的课题:竞争与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力争做到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这是21世纪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竞争格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 1.3.1 勇敢地参与竞争 ??? 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始终充满着竞争,人类起源的历史,是在“物竞天择”中完成的“人猿相揖别”。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竞争是互动的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社会同一领域里与对方展开的竞赛争胜。竞争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要增强竞争意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自觉迎接挑战,在竞争中焕发人生的光彩,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竞争也影响人生,勇敢地参与竞争对人生发展有重要意义,这主要因为:第一,竞争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培养人的进取心、锤炼人的坚韧力和发扬人的首创精神,克服不求上进、萎靡不振的现象。第二,竞争能增强人的智力,促进注意力集中,使想象力变丰富、思维更敏捷灵活和操作技能提高。第三,集体间的竞争能增强集体成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的凝聚力。第四,竞争还能起到鉴别人才、保护人才的作用。 ??? 尽管竞争有时会显得似乎不近人情,但只要是为了追求真理,造福人民,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能促使人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奋学习,努力工作,就会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就是符合道德的竞争。竞争给了我们每个人以许多平等的机会,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埋头苦干,要与弄虚作假,损人利己乃至尔虞我诈的腐朽作风和不道德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 竞争能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甚至出现犯罪乃至自杀等严重问题。因此,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心态:首先,应该正确地认识到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关键是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要对自己有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努力目标,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充满自信,才能增加成功的机会,减少挫折;要充分认识到成功除了主观努力之外,还取决于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关键是在竞争中学到知识,增长才干,只要竭尽全力便问心无愧。 ???? 1.3.2 学会团结合作 ????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同样离不开合作。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的目的而联合,为相互利益而协调一致的活动。大学生要具备团结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注意培养友好合作、互帮互学的优良品格。这是因为:合作是人类社会得以形成的根基,合作产生个体的力量所无法比拟的人的群体力量即社会力量;合作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人与人之间需要融洽、和谐,互相帮助。良好的合作使人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现代科学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证实了成功合作的必要。现代科技已成为一种社会化的集体劳动,这种劳动是以友好合作为前提的。进入20世纪以来,科技领域的创造群体在共同的合作中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例如分子生物学、量子力学、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工程、信息科学和控制论等尖端科技领域的相继诞生,都是一代代科学家们合作的结果,是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 ????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更为激烈,同时又需要更加紧密合作的社会,合作增强了竞争的能力。学会合作是新世纪人才的必备素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大会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就提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特别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的感情品质。系统的训练有助于人们学会彼此如何交往,如何在共同的任务中彼此合作。” 学会合作,既需要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认识个人和集体相互合作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事业发达的重要意义;也需要培养真诚合作的精神,加强群体意识,不争个人名利;还需要积极与人交往,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善于与人交流,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 1.3.3 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要做到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大学生必须在学习和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和合作的辩证关系。人类的历史表明,人生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始终存在竞争和合作这两股强大的力量。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的成功往往是通过某一群体内部或者社会各方合作取得的;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常常缺少活力;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竞争促进合作,合作增强竞争的实力。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量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愈好,力量愈强,自然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在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时,必须把握一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与合作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真理、造福人民。由此出发,在竞争中就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在合作中就能形成一个生机勃勃的优秀人才群体。具体来说,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首先是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的态度是在服从整体利益和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人努力的积极性,在个人勤奋努力的基础上,自觉而积极地投入集体合作中去;第二是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要会欣赏别人,虚心地向别人学习,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同时愉快地接纳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好感,找到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成功。以诚相待,求得共同的发展;第三是主角和配角的关系,要以整体利益为重,以工作为重,主角要担任主要责任,充分调动配角的个人积极性,配角要胸怀大局,密切配合,当好配角。在合作中,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要学会与人分享成功,正确对待名利,切忌斤斤计较。 ???? 2.友谊的获得与培养 ???? 2.1 友谊的涵义和价值 ???? 2.1.1 友谊的内涵 ???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而又亲密的情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激励人前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力量。或者说,友谊是以个人之间在情感上的互相依恋为前提,建立在思想、志趣、爱好、利益等一致的基础上的个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是人的一种永恒的需要。 ??? 良好人际关系离不开真挚的友谊。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古希腊作家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这些至理名言说明了人类具有一种共同的需要——友谊。交往产生友谊,友谊加深交往。交往和友谊,皆源于人的情感生活。真正的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情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友爱,是相互间爱的给予。有的人常常不易接受别人的批评,却能接受朋友的规劝,正是由于知道友谊的体现者——朋友,是爱护他尊重他的。 ??? 真正的友谊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力量,是人类美德化为情感的无偿赐予,它能沟通心灵、美化生活、稳定和巩固社会。友谊可以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力量,使人从情感上把自己与他人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相互之间开诚布公,畅所欲言,一起分享喜悦,一起分担不幸。培根说,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①有的人出于私利以对自己“有用”还是“无用”的势利眼光来择人交友,这只不过是庸俗卑劣的“人情交易”。 友谊还是心灵的默契。人间美好纯洁的情感的缔结是彼此真诚的袒露,需要平等、互尊、互助、互爱的心灵默契。真正的友谊是不掺杂任何杂质。朋友需要的时候不请自来,朋友有难的时候奋不顾身。真正的友谊要经得起考验,廉颇蔺相如如果没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宽大胸怀,便不会有负荆请罪的动人场面。友谊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将心比心,你就会得到真正友情的回报。能把真诚赠给朋友,你会赢得更多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个世界,蓦然回首,你不再是孤寂的独行人。 ???? 2.1.2 友谊的价值 ???? 歌颂友谊的诗句人们百听不厌,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年来,人们念着它们,受着它们的感染,演绎着一幕幕动人的篇章。 大学生友谊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既具有青年期情感依恋和人际交往的一般意义,又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程具有特殊的意义。同学友谊不但会促使大学生发现自我理解他人,从而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会促进大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速社会化的实现。除此之外,大学生友谊是每一个大学生的人生中极其独特珍贵的一份精神财富,它比中学时代的友谊要深沉、理智,又比毕业后进入社会阶段复杂的交情要单纯、真挚。 ???? 有了友谊,就有了朋友,就有了关心自己的人,生活就有了意义。所以友谊对于人生,真象炼金术士所要寻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一个人的智力有限,所考虑的问题免不了有所欠妥,朋友的忠告使你少走了一条弯路;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古往今来人类所创造的专业知识全部掌握,不同专业门类的朋友将帮你扩大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遍游天下明山秀水,居住在美国的朋友会向你侃起纽约的繁华,走过古文明遗址的朋友将跟你谈起金字塔的雄伟。   ??? 2.2 真挚友谊的基础 ???? 第一,真挚友谊的基础是信任。 没有信任的友谊就如沙堆上的楼房,不用多久就会倒塌。朋友之间没有信任,轻会导致分手,重则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毛泽东对周恩来,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总是深深地信任着他,周恩来也从不怀疑这种信任,正是这种高度的相互信任,使他们带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 第二,真挚友谊的基础是志同道合。 即朋友之间要有共同的理想、志向和追求。在现阶段,志同道合就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为建设小康社会而共同努力。当然,交朋友要有宽大的胸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对朋友不要苛求,更不要过于计较小节,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人,要求过高,便没有了朋友。但也不能把标准定得太低,不辨黑白,不明是非,凭一时之江湖义气,一时谈得来,便成挚友,那是万万不可的。所以,真朋友难交,真友谊不易得。 ???? 第三,共同的兴趣、爱好是联结友谊的纽带。 兴趣是个体对客体的有意选择并力求认识的一种倾向,兴趣的进一步发展就表现为爱好。在集体生活中,一部分兴趣广泛的同学比较容易结交朋友,就是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友谊的建立和发展,促使他们互相接近、有更多的共鸣、有良好的沟通。 第四,真挚的友谊经得起时间和风雨的考验。 ???? 恩格斯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在其父亲经营的公司,干着他称之为“该死的生意经”的事情,从精神上经济上一直无私地支持着马克思的工作和生活。正是这种伟大的友谊,造就了跨时代的巨著《资本论》。人生在世,美丽的青春年华都会象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唯有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不会枯萎,可以天长地久。 ???? 2.3 努力播种友谊 ???? 友谊的播种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 第一,平等原则。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尽管人与人之间各方面情况不同,但是朋友双方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心理上是对等的,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用句老话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保持平等的心态才能保持真正的朋友关系。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要获得友谊,发展友谊,就要与人为善,与人为善就是在播种友谊。   第二,相容原则。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为人处世心胸开阔,宽以待人。要体谅他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即使别人犯了错误,或冒犯了自己,也不要斤斤计较,以免因小失大,伤害相互之间的感情。只要干事业、团结有力,做出一些让步是值得的。芸芸众生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爱好,在社会生活中要获得友谊,须学会宽容,善于原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善于原谅他人的人,就是宽以待人、心地坦然、谦虚自重的人。   第三,诚信原则。友谊的发展过程是朋友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要做到真挚诚实、信用可靠。信用即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与他人以诚相见,以诚相处,才能以心换心;同时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要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充分信任朋友和讲信用。 ????? 第四,选择原则。“交往”与“交友”是不同的,交友要有所选择,要注意慎交友,交益友。应该与品行高洁、善解人意、知书达礼、思想健康的人交友,自己会获益匪浅。如果与道德低劣的人交友,与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重情义之人交朋友,对自己的人生修养、人格发展和理想追求都将带来损失。同时在交友的方式上,应该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事业上、情感上的帮助是最重要的。寻找知心朋友与尽量扩大友谊圈,广交一般的朋友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当然要获得真挚的友谊,须严于律己。严于律己就是要求自己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 3.爱情的位置与影响 ???? 3.1? 爱情与人生 ???? 3.1.1 爱情的含义 ???? 爱情是男女之间真挚诚实、相互爱悦、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深沉、稳定、专一的高尚感情。同时,恋爱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状态下,两性间以共同的生活、理想为基础,以平等的互爱和自愿承担相应义务为前提,以渴求结为终身伴侣为目的,按一定道德标准自主地结成的一种具有排他性和持久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爱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辨证统一的。爱情的产生有一个过程,一般是在异性间自然交往的基础上发展为友谊,进而发展到爱情的,这需要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片面到全面、由认识浅到认识深,进而相互肯定、相互融合的过程。李大钊说过:两性相爱,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应保持它的自由、神圣和崇高。 ???? 3.1.2 爱情的价值 ???? 恋爱是四年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大学生的心里也总是激荡着爱情的涟漪。恋爱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初恋时羞涩的浪漫,热恋时奔放的热情,更体现为成熟的爱情带给人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成熟的爱情往往要经过长期恋爱的“过滤”。由好感不知不觉地走向爱,这是恋爱的最初阶段。许多人在共同工作、学习的接触中,从结识、产生友谊导致爱的萌生,双方基于外貌、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背景等客观条件而相互吸引,此时,对于不足之处,人们是很乐意设法加以改正的。因此,费尔巴哈睿智地指出:“爱就是成为一个人。”正是恋爱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使人生充满意义与价值。恋爱体现为两人在感情上彼此不能分割的亲密关系。两个相爱的人大多希望相互陪伴,永远在一起,这也是爱人关系不同于其他关系的特点。这倒不是说两人必须形影不离,而是说他们在感情上彼此不能分割;价值观、信仰、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共同性使他们在精神上相互伴随。在恋爱期间,一般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和灾难的考验,但双方也必须为这种考验的到来作好准备。总之,爱情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的爱情能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力量,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生活上的充实,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促使人去不断追求事业上的成功。 ???? 3.2 大学生与恋爱 ???? 3.2.1 区别爱情与友谊 ???? 爱情与友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感情,都是人们彼此间相互倾慕而产生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们有着诸多共同点,例如两者都源于彼此的好感;都敬慕对方的优点,在与对方的相处中学习对方的长处,以补充、完善自我;都存在给予,友谊是感情的交流与多方面的互助,而相爱的人更是互相帮助与奉献。爱情自友谊开始,友谊贯穿爱情的始终,但友谊又不等同于爱情。两者有质的区别: ???? 第一,友谊的对象是广泛的,爱情是专一的。友谊存在于同性、异性、师生、亲子之中,爱情则只限于异性之中,恋爱双方有明显的排他性,男女双方总是有意无意地想两个人在一起,又总想避开熟人,寻求两人独处。而友谊并非如此。 ???? 第二,敬慕的指向不同。友谊多表现为对对方的志趣、爱好、能力、才干的敬慕,而爱情除此之外,还有对异性本身的兴趣,存在异性间那种性爱的吸引力。感情的强弱不同。友谊是同事、同学、同志等之间的一种平等的、诚挚的、亲密的感情,是平和的、坦诚的,而爱情是热烈的、神秘的,双方在心中都把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感觉亲密无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对方的事,关注对方的生活。 ?????第三,感情的时间长短、空间范围不同。友谊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久的。友谊随时可能产生,新的朋友随时有可能出现,旧的朋友也有可能因环境、观念不同而关系破裂。而爱情是持久的、专一的、稳定的。友谊的空间很大,而爱情的空间很小,爱的空间仅仅能容纳两人。 ???? 第四,承担的义务不同。友谊只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义务。而由于恋爱的目的与归宿就是两性的结合,组成家庭,爱情除了一般的社会道德义务以外,还要承担保持爱情基础的义务,缔结婚姻以后,还要承担法律义务。 严格区别爱情与友谊,是青年人特别应该经常加以注意的问题。如果界限划分不清,则会带来很多心理困扰,比如“单相思”,严重者甚至可能引发心理问题,乃至社会问题。两者关系把握得好,既能促使爱情的稳定,又能使朋友间的友谊更加巩固;两者关系把握得不好,可能使爱情死亡,家庭破裂,友谊中断,并进而陷入到无边的苦恼之中。 ???? 3.2.2 处理好爱情与事业、学业的关系 ????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除了爱情还有更重要的事业。爱情与事业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方面。真正的爱情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成功的事业又使爱情更加牢固,爱情与事业如果处理适当,人生发展可能少很多波折;反之,则可能带来悲剧。“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诗句,充分展现了人们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操。 ???? 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学期间的事业就是学业,只有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学习本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重要时期里,谁掌握的知识丰富、牢固,谁将来就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大学为广大大学生学习、成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这里有学贯中西的专家、教授,有浩如烟海的图书资料,有设备齐全的实验场地,有明山秀水的优雅校园。在人生中最为重要的时期,有这么好的条件充实自己,如果不抓住机遇,那就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不负责任。爱情是美好的,但如果放弃了人生的主要目标去追求爱情,那么爱情一定不会美满,人生目标也会被耽误。因此,广大大学生应该明确树立学业第一的思想,使人生的航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延伸。 ??? 当然,并不是说大学生之间不能存在爱情,对爱的追求本身并没有什么错,然而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光辉灿烂的事业在等着他们去开拓。为了事业的成功,任何一个有使命感的热血青年都应以事业为重,首先抓好学业。当然,对已经产生的爱情应该正确分析。积极、高尚的爱情会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恋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感、责任感,加速成熟;相反,庸俗的爱情则会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最终走向深渊。 要发挥爱情的正面作用,抑制其负面作用。爱情是有条件的,只有等到大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成熟、人生观相对稳定、社会阅历相对丰富、经济相对独立时,才有可能使恋爱的成功率相对增大。而随着社会生活的逐步发展,社会变革的幅度增大,人的社会化过程相对延长,心理成熟时间也在后移。从这些因素上看,大学生特别是大学低年级学生是不宜谈恋爱的。 ???? 归纳起来大学生应这样把握好自己,处理好大学中的恋爱问题。首先,要稳住心神,不急于恋爱。因为四年大学生活毕竟短暂而简单,且工作没着落,经济不独立,而毕业后可能不处一地又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为了摆脱青年人特有的孤独感而恋爱,为了害怕别人的嘲笑而恋爱,则只能带来无尽的烦恼与惆怅。莎士比亚曾说: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上的。要相信,天涯处处有芳草,不愁他日无知音。 ??? 其次,如果学生对未来事业和婚姻家庭有认真的考虑,在共同学习、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爱情,并且双方能驾驭各自的感情,把爱情和学习统一起来,双方就应排除各种困难和障碍,终成眷属。因为真正的爱能够鼓舞人,能够唤醒内心沉睡着的力量。为了这刻骨铭心的爱、付出多少代价都是值得的。 ??? 最后,爱情可能是甘露给人以幸福与快乐,也可能是苦水,给人以痛苦与烦恼。所以,爱情的建立,应有利于职业的选择和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彼此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要珍视爱情,也要珍视事业,记住歌德的名言:理想和爱情是伟大行为的双翼。3.3 树立高尚的恋爱观 ???? 3.3.1 恋爱观的含义 ???? 恋爱观就是一个人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恋爱观是人生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正确的恋爱观有助于大学生良好的人格的形成,推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指导大学生的恋爱实践,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成才与爱情的关系。 ???? 3.3.2恋爱观的形成 ???? 恋爱观作为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认识条件。它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恋爱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透过现象研究本质。第二是心理条件。主要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有比较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才能形成较为完备的人生观及恋爱观。第三是社会化过程基本完成。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过程的准备阶段。社会化程度标志着个体对社会的适应程度,只有当社会化过程基本完成时,一个人才可以说是比较成熟了,他的恋爱观也才可以说是形成了,这个过程也许要延续到毕业乃至走上社会初期。 与这三个条件相对应,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恋爱观的准备阶段。一般来说,从儿童有性体验(无意识的)开始,直到初中、高中,恋爱作为一个问题由完全的无意识向逐渐的有意识直到最后进入个体的意识领域,恋爱问题成为一个人生问题,并开始对其进行探索与思考。 第二阶段是恋爱观的形成与发展阶段。进入大学后,学生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化准备阶段,个体相对独立,开始学会自己驾驭自己的命运,恋爱观的形成成了现实需要。大学生们开始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爱情的真谛,对爱情的看法由感性向理性过渡,开始意识到社会责任与义务,道德感开始上升。 ???? 当从感性和理性方面完成恋爱观的准备时,就进入了恋爱对象的理想选择期,心目中开始形成择偶的标准,对婚姻等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在这种恋爱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差距,从而重新审视、修正、完善自己的恋爱观。 由于各人具备的条件有差异,加上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恋爱观在发展水平与层次上是有差异的。 ???? 3.3.3 理智地对待爱情 ???? 就在校大学生来说,仅仅培养正确的恋爱观还不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是一块培养人才的教育园地,大学生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并能正确加以运用的同时,还要善于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能理智地对待爱情。 首先是恋爱与学习的关系问题。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应该作为第一重要的任务。应该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的关系,使爱情成为一种推动力量,不断鞭策自己前进。 ???? 其次是恋爱与集体的关系问题。这是大学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大学只是社会化过程的准备阶段。集体如同一个家庭一样,给集体成员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品质需要集体这个温床培养。如果恋爱脱离集体,把自己禁锢在卿卿我我的两人世界中,无论对恋爱双方个体的发展,还是集体气氛的培养均为不利。沉缅于两人世界中的恋爱双方因限制了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不利于个性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对爱情本身的一种损害。 大学生应该理智地对待爱情,要能把握自我,控制自我,克服爱情的狂热性,控制表达方式的轻浮性,正确认识爱情生活中的矛盾性,失恋时要能正确把握自己,不使自己沉缅于悲观、失望的情绪之中。 ??? 爱是一门博大的艺术,是一种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并不断使之走向完美的活动。大学生只有不断探索爱的真谛,不断完善自己对爱情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人生才会充实、丰富而有意义。 学术视野 ???? 1.关于友谊建立的几种理论 ???? 关于友谊的建立,心理学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四种: ???? 首先是相等理论。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大的报酬乃是一般人所追求的行为原则,根据相等理论,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的道理也在这里。两个人之间友谊的建立,要看当事者是否觉得这个友谊的维持对双方都有益处。如果双方感到友谊的存在使彼此可以获得好处,那么这种友谊的存在就会使得双方都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而得以继续。 ??? 其次是得失理论。虽然一个人的外表、人格等条件在人际吸引、建立友谊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相比之下,我们的自尊与自我意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与别人的反应及对待我们的态度有关。由于我们所期望于他人的,与他人给予我们的,往往并不时时、事事符合,此时相等理论就显出一定的局限性,得失理论随之产生。此理论的提出者阿伦森认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所改变时,会影响到自己对那个人是否喜欢的程度。因此,在“得”的场合,我们对于一个提高自己自尊心的人产生更多的好感。而在“失”的场合,对于经常和自己过不去的人,会越来越不喜欢他。 ???? 第三是强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们所接触的大部分社会刺激,可以分为酬赏性和惩罚性两种。人们倾向于接触前者,并学习与此相应的行为反应方式,同时努力回避后者。酬赏性刺激使人产生积极愉快的感觉,并进而产生吸引,而惩罚性刺激则使人产生消极、不快的感觉,并导致对他人的厌恶。通过条件反射的强化过程,任何和酬赏或惩罚相关联的中性刺激,将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并产生喜欢或厌恶之情,这也是成语“爱屋及乌”的心理基础。正是酬赏性刺激的强化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不断加强。 ???? 第四是相互作用理论。这是西方社会心理学互动理论的一种。当两个个体在相互交往中经常感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安定,感到心情愉悦,并且非常乐意与对方交往时,他们之间就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一旦交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对交往不满意时,这种关系就会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两人之间的继续交往。莱文格和斯诺凯把这种关系确定为一个有规律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与双方为交往所作出的共同努力有关。他们通过调查研究,试图用各种客观的指标(时间、交往频率、交往强度等)来区分人际间各种不同的吸引等级。他们用0表示毫无接触的交往关系;用1表示认识、知道对方一些情况,或者是单方面留下的态度或印象,没有任何交往行为;用2表示表面接触,了解了双方的态度,有一面之交或偶然间有些交往,;用3表示一种相互亲近、亲密的关系,如朋友、夫妻、亲戚、同乡等。而上述这种人际关系的建立又可以视为一个连续发展的交往过程,它有浅交、深交、知交之分。根据这个观点,可以确定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水平。??????????????????? ???? 上述四种理论在解释人际吸引现象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又都各有各的不足。如强化理论仅用简单的条件反射来解释人际吸引,没有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显然有些简单化的倾向;如相互作用理论,实际上这是人们对交往勾勒的理想模式。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多种交往水平交织在一起。因此对人际吸引理论的研究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 ???????????????????? (资料来源:孙时进 《社会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2.关于恋爱的种种说法与理论 ???? “爱情”一词在拉丁文里叫“厄洛斯”,也是希腊神话在出现的手拿弓箭赤身裸体的小爱神,阿芙洛狄特是代表爱情的女神。看来人类早期就有爱情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化,不同时代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对恋爱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并且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和箴言。 ???? 首先,来看看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关于爱的最为著名的阐述见于他的对话录《会饮篇》。《会饮篇》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古希腊的七位思想家如裴德罗、帕森尼亚、阿里斯托芬等在一起聚会饮酒,其中一位宾客提出要在座的每一位谈谈自己对爱神埃罗斯的看法,这一倡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柏拉图借其老师苏格拉底之口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他列举了恋爱的各个阶段。第一阶段,年轻的情人醉心于肉体美,这是低级形式的爱情;第二阶段,逐渐认识到心灵美比肉体美更有价值;第三阶段,对美的认识上升到社会美和道德美的水平,最终在意念的王国中达到爱情的纯精神的、抽象的本质。只有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真理的时候,此刻的爱情才是最好的,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永恒的情感,成为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柏拉图倡导的超越肉体的精神之爱理论。 ???? 第二,叔本华的观点。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他的观点脱胎于其生存意志论。所谓生存意志,或称生命意志,是指类似于生物求取生存的一种盲目的不可遏止的冲动欲求。叔本华的恋爱观点是其唯意志论哲学观的产物,他把爱情神秘化,使之变成一种实体的、宇宙的意志力——人类的生存意志。他认为恋爱是求生意志的根本表现,它迫使人像傀儡一样去生产自己的同类,以维护种族的延续和发展。为了使个体从无尽的悲惨和苦难中解脱出来,就必须弃绝情欲和其他种种欲望,以摆脱生存意志的控制。叔本华否定爱情和婚姻,提倡禁欲主义的爱情道德观,这是悲观的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过,他的思想也包含有合理的内核,他说,“恋爱终究不是为了个人的,而是为了种族和人类”。这表明他已经看到爱情的社会属性,看到社会对个人的强大影响和制约力量。 ???? 第三,尼采的观点。尼采是德国哲学家。尼采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他用权力意志代替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并试图把叔本华消极绝望的悲观主义改造为积极乐观的行动主义。尼采曾经说过两句很有名的话:“你到女人那儿去吗?不要忘记你的鞭子!”“一位有学问的女人,一定有点什么生理上的疾病。”这表明尼采极其轻视妇女。反映在恋爱观方面,尼采认为男女的角色地位是不一样的,男子代表力量,女子代表感情。征服一切、摧毁一切、建设一切,都要靠力量。然而力量需要感情的安慰才能得到休息,才能发展。所以,男子的职责在战争,女子的职责在于给予男子感情上的安慰,使他保持作战的力量。女子对于男子是绝对必要的,她的势力也是很伟大的。然而这种伟大的势力并不在于女子自身独立的行为,而在于其作为辅助的行为。因此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写道:“男人的快乐是:我欲望。女人的快乐是:他欲望。”也就是说,女子帮助男子达到欲望的目标,她心中就有了最大的快乐。很显然,尼采把女性视作男性的附属品,认为女性只有依附于男性才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这种观点在男女平等的社会里是无法得到认同的。 ???? 第四,人本主义的观点。欧洲的人本主义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当时人文学者反封建、反神学的世界观。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怀人,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意志自由。表现在爱情观上,就是提倡男女平等,强调恋爱自由,反对宗教对男女关系的禁锢和干预,反对禁欲主义。他们肯定现实生活,颂扬尘世生活和幸福,热情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人类最高尚的感情,人有追求荣誉和财富的权利。人本主义的爱情思想集中体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它在“发现人”、“重视人”的总的思想倾向支配下,歌颂性欲,倡导人们顺应自然本性,过无拘无束的生活,对彻底击碎神学的精神枷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人本主义者的种种主张都是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世界观为出发点的,带有资产阶级的鲜明烙印。人本主义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政治思潮,它掩盖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实质,否认人性的历史性和阶级性。在爱情观上,它掩盖了制约着爱情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 ???? 第五,瓦西列夫和他的《情爱论》。瓦西列夫是保加利亚现代伦理学家,他撰写的《情爱论》是一本对爱情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重要专著,在国际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作者从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引用前人大量的研究资料和世界文学名著资料,从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美学、医学、生物学等方面探索和剖析了爱情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各个方面,深入浅出,饶有风趣和富有哲理地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的关于爱情的重大问题。作者坚决摒弃了宗教禁欲主义,认为男女之间的相爱是合理的、正当的,同时就爱情与责任、爱情与道德、心灵与智慧等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全书共25万字,分为六章,包括:爱的崇高精神、男性和女性、狂热和理智、感觉和爱情、爱的美学观、爱的对象的选择、爱和人的命运等。瓦西列夫在此书的前言中所言,“爱情,就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倾慕之情。” 他认为爱情是精神与物质、灵魂与肉体的有机整体,爱情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这些观念是可取的。 ???? 第六,马克思主义的恋爱理论。科学爱情观念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它科学地认识了爱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辨证关系,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普遍认同。 爱情的基础是互爱,恩格斯说:“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友情、舍己精神等等”是“人们彼此之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是“纯粹人的关系”,是“纯粹人的感情”。①也就是说,爱情是共同的人性及情感的重要内容,因而它也成为文学艺术亘古不绝的永恒主题。 ???? 另外,马克思以他和燕妮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人们作出了榜样,提出了恋爱道德观:既要慎重又要注意恋爱的方式。马克思主张,慎重即爱情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恋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彼此谦恭,而不应当放肆、轻佻。马克思在写给拉法格的信中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呢。”要先完善自己再谈恋爱婚姻。马克思认为,青年人首先在思想上要稳重,其次在学业上要进步,再次要体验社会生活,总之,青年人只有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比较成熟后,才能使爱情之花经得起长期的考验。物质上既要无私奉献又要考虑必要的生活条件,马克思以他的切身体会告诉青年人,爱情既要讲求无私奉献,又要考虑必要的生活条件,美满的恋爱和婚姻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 (资料来源:胡申生《女性与恋爱》,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 问题探索 ???? 1.口齿伶俐却遭冷遇 ???? 晓君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坦率的女孩子。一进大学校门,她就积极主动地与周围同学交往,她希望自己在大学期间广交朋友,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充实自己,并且也让自己能获得别人的肯定、接纳与喜欢。 ??? 于是,她注意不放过任何一个与别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言语交流。无论在宿舍里、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还是在结伴而行的途中,身边的任何一个话题她都会热烈地参与,而且她自己常常是各种话题的发起者。本来,她就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加上平时注意拓展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她追求在言语交流上表现出色,因此,只要有她在场的交谈,几乎没有不以她为中心的。她说的话最多,自然占用的时间也最长,并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一边来,或者竭力驳倒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她为此而自我感觉颇为良好,有一种优越感。她以为这样更有利于在别人心目当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发觉最初同学们倾听她侃侃而谈时的专注、欣赏的表情消失了,代之以心不在焉、无动于衷、甚至不耐烦的表情。不止一次,当她的言谈暂告一段落时,其他人都奇怪地默不作声,使她体会到无人回应的尴尬。她自我检查并没有说错什么,推测是自己的话别人不感兴趣,于是就换一个新话题继续说下去。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更糟,她明显感觉到已经有人在故意回避她了,主动跟她交谈的人就更加稀少。她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与困惑。 ???? 直到有一天,当她又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说着的时候,一位同学以无比冷淡的语气甩给她一句:“你说的尽是我、我、我……有没有完?!”她愣住了,内心的什么东西被触动了一下。她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 (资料来源: 张梅《心理训练》,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什么原因导致晓君的“沟而不通”?如何与人交谈才是真正的沟通?倾听是不是比倾诉重要?如何在交往中培养真挚的友谊? ???? 2.猎人、儿子和狗 ????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很久之前,在恒河之滨,有个三口之家——猎人、他年幼的儿子和一条忠诚的狗。他们之间亲密无间,过着美好的生活。每当猎人外出打猎,狗就在家看护着他的儿子,从不懈怠。有一次,猎人刚回来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儿子不见了,只看到那条满嘴是血的狗。他突然有一种天塌地陷般的悲痛:无限信赖的朋友背叛了自己,它吃掉了自己的儿子!怒火燃烧着他的胸膛,他颤抖的双手举起了猎枪,对准那条似乎有些疲惫的狗。可怜的狗,它来不及哼一声就倒下了。这时,儿子从床底爬了出来,哭叫着说:“爸爸,你走后,有一条大蟒窜到屋里,我好怕啊!幸好有我们的狗保护我,它们开始打架,后来,可怕的大蟒终于被它咬死了”“什么?你说什么?!”猎人陷入深深的懊悔和痛苦之中。为了纪念他的忠心的朋友,他在河滨修了一座塔,把狗埋在塔的下面。但是,从这以后,他和他儿子再也见不到他们最亲密的朋友了。 ???? (资料来源:yahoo.com.cn, 2003年5月12日) ????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友谊的基础是什么?当你在无意中伤害了朋友,你该怎么办? ???? 3.悲情“网恋” ???? 卉今年20岁,在某高校二年级就读。几个月前,她在因特网上结识了一位“情投意合”的网友,便情不自禁地陷入了“网恋”之中。从此,她经常在网上沉迷到深更半夜,与对方“情话绵绵”。很快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 不久,卉下定决心要约她的“网上情人”见面。约好见面的那一天对卉而言是个黑色的日子。那天,她等了好几个小时,网友却迟迟不露面。起初激动而羞涩的心情逐渐变得绝望,她总觉得来来往往的人都在嘲笑自己,最后简直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学校的。 从那天起卉的情绪便有些失常。想来想去,她竟然认定这是同班的一位男生在网上化名同自己开玩笑,就前去质问。男生莫名其妙,极力否认。但卉执意认为是对方在“考验”自己,始终纠缠不休。 ???? 不久以后,卉被送进精神病院时,已是思维破裂、语无伦次,一时情绪激奋,一时心灰意冷。经医生诊断确认,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包括卉在内,该医生已接诊了三位因“网恋”失败导致精神失常的大学生。其中,有位男生同自己的“网上情人”见面后,感到对方同自己期盼中“白天鹅”式的姑娘相距甚远,极为失望,而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 (资料来源:www.dayoo.com 2002年4月20日) ???? 网上的交往依靠什么来沟通?你是如何看待网络上的人际交往的?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区别?如何分清真实和虚幻的界限?当遇到心理问题时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