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总学时:56 周学时:3 学分:3 教学对象: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外贸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开设该课程的各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教学,让学生将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理解,掌握国际贸易问题的理论分析模型和方法,巩固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国际贸易政策工具及其运用与影响,能够联系中国实际选择性地加以应用;熟悉国际经济中的典型现象以及代表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和制度。 第一章 导论 要点提示: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地位,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概况,以及基本概念。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课程的研究对象 理论、制度、政策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产生和发展的。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自由竞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国家垄断时期。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一、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 自由贸易理论与政策始终是贸易理论的主流,与经济学的主流相一致。其中的主线是李嘉图到赫克歇尔—俄林,以及新贸易理论。 二、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是贸易理论主流的反对派(除重商主义外),往往作为后发国家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从重商主义开始,汉弥尔顿到李斯特,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普雷维什。当代的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一定程度上也是保护贸易的支持者。 第四节 基本概念 统计指标和统计制度,贸易分类,国际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依存度。其中重点是贸易结构和外贸依存度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要点提示:本章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国际贸易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关注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国际贸易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 按照马克思国际价值理论,顺序讲授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价值理论。 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国际贸易。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不等价交换理论、中心—外围学说、弗兰克、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 复习思考题 为什么说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列宁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出了哪些贡献? 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观点评论经济全球化趋势? 参考文献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 列宁:《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75年。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国际贸易》。 A·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帝国主义贸易研究》,纽约:麦克米伦,1972年版。 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第三章 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要点提示: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比较成本说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而它则是在修正斯密的错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首先介绍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从李嘉图的理论中可以建立一个现代分析模型,这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模型。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绝对成本说 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用分工理论来证明“看不见的手”的正确性,或者证明自由放任的利益。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商品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格兰 葡萄牙  布匹 4 6  葡萄酒 8 3  英国出口布匹,葡萄牙出口葡萄酒。但如果英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生产成本都低于葡萄牙,则两国间就不可能发生贸易。 第二节 比较成本说(相对成本说) 一、历史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限制小麦进口的《谷物法》,结果粮食价格上涨,地租上升,对地主阶级有利;但对工业资产阶级来说,工人工资上涨,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对其他阶级来说,用于粮食的开支增加,用于工业品消费的支出减少。在国外,该法还招致别过对英国的工业品征收高昂的关税。谷物法大大损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李嘉图所代表的正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关于谷物法的论战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说。 二、李嘉图模型 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两国之间存在比较成本的差异。 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国际贸易条件介于比较成本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个比较成本。 三、比较成本说的局限 没有说明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第三节 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一、分析工具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机会成本 无差异曲线 交换比率线:斜率 二、模型 贸易成因: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看比较优势 贸易影响:价格、生产、消费 贸易结果:均衡 含义:自由贸易的利益 复习思考题 绝对成本说与比较成本说有什么联系? 比较成本说阐述的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什么? 简单的国际贸易理论模型需要那些基本工具? 用图形说明简单的国际贸易模型中的国际贸易均衡。 参考文献 海闻、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约翰·霍奇森、马克·哈罗德:《国际经济学》,1989年; 埃尔斯沃思、利恩:《国际经济学》,1992年;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Salvatore, Dominick (199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 要点提示:本章从需求的角度介绍国际贸易纯理论。相互需求原理与提供曲线的推导是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的动态均衡。了解需求方面的其他理论,尤其是重叠需求理论。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一、贸易条件 什么是贸易条件 贸易条件的改善和恶化 如何在图形中表示贸易条件的变化 二、相互需求原理 穆勒的理论是假定成本固定(投入的劳动量相同),产量不同。而李嘉图则是假定产量相同,成本不同。 第二节 提供曲线与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一、提供曲线的推导 通过推导明确提供曲线的含义和优点。 二、国际贸易一般均衡的实现 提供曲线的应用 提供曲线的移动与均衡的变动 第四节 其他需求理论 恩格尔法则:收入与贸易 因偏好不同而产生的贸易:偏好与贸易 代表性需求假设(重叠需求理论):收入、需求结构与贸易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相互需求原理的内容; 2、推导提供曲线; 3、用提供曲线说明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 4、说明相互需求原理与比较成本说的关系; 5、简述代表性需求假设。 参考文献 马歇尔:《货币、信用与商业》,商务印书馆1986年;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1年; 范家骧:《国际贸易理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第五章 要素禀赋论及其拓展 要点提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2×2×2模型。本章介绍要素禀赋论本身以及里昂惕夫之迷,即对要素禀赋论的经验验证。掌握H—O定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和修正,主要是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学时分配:6学时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一、假定 2×2×2:与李嘉图模型的差别在于两种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不变、国内自由流动、国际不能流动 技术:一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生产函数相同 规模报酬:不变 偏好:不变 自由贸易 二、概念 要素密集度:就生产而言 要素丰裕度:就国家而言 三、定理 H-O定理的逻辑推导 四、模型分析 贸易影响:两要素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不同,价格、生产、消费 贸易结果:均衡 贸易获益:不同产品生产者的福利变化 五、H-O模型的价值和缺陷 与李嘉图模型的联系,局限性 第二节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的统计结果与H-O定理的矛盾 二、对“谜”的解释 生产要素密集度逆转 贸易壁垒 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 第三节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扩展 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 一、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要素报酬的决定和计算 短期影响 长期影响 二、要素报酬均等化定理 商品流动而非要素流动产生的要素报酬均等趋势 *三、特定要素模型 三种要素、两种产品模型 什么是特定要素 存在特定要素时的贸易 复习思考题 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与李嘉图模型有什么关系? 2.假设A国是个劳动力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生产纺织品和汽车两种产品。纺织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汽车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给定A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国际贸易,且国际贸易不存在任何壁垒,问: (1)A国会出口什么产品? (2)A国国内纺织品和汽车价格将发生什么变化? (3)A国的生产和消费将发生什么变化? (4)贸易进行一段时间后,A国劳动的报酬和资本的报酬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3.请讨论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否还成立? 4.2000年,美国国会就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表决。美国国内涉及此提案的各方反应不一,各工会组织反对该提案,而大公司则支持该提案。为什么? 参考文献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俄林:《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Miltiades Chacholiades (1990):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Salvatore, Dominick (199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第六章 新国际贸易理论 要点提示:本章的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国际贸易的新变化: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迅速增加,H-O模型无法解释。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出发,产生了新贸易理论。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 当代国际贸易的变化 产业内贸易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 国际技术转移 第二节 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一、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 新贸易理论的共同点:不完全竞争假设、规模收益递增 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贸易成因 坎姆模型:贸易影响、贸易结果 三、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贸易成因、贸易影响、贸易结果 高度概括:克鲁格曼模型(三组关系、均衡的形成) 第三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 对国际技术转移的解释 对应中国外贸现实的分析 复习思考题 1.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斗南村的鲜花市场更可能出现外部规模经济还是内部规模经济?玉溪卷烟厂呢? 2.下列情况更适合用哪些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 (2)法国和意大利相互出口汽车; (3)中东国家的石油占据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巨大份额; (4)中国已经成为电视机和其他家电的主要出口国; (5)东南亚国家大量出口运动服装。 3.海尔集团公司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家电产品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特征。如果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取得成功,向国外大量出口家电产品,那么海尔集团公司的短期利益将有何变化?长期利益又将如何?海尔的行为对中国国内的家电消费者有什么影响?试作图说明。 参考文献 G·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保罗·克鲁格曼和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要点提示:本章与前面章节的内容相反,分析的是经济条件变化对贸易的影响。重点掌握大国的不平衡增长的影响,关键概念是贸易条件。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表现 源泉: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表现:GDP的增加,在图形中表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二、雷布钦斯基定理 不平衡增长下的特例 第二节 技术进步 一、技术进步的类型 希克斯的分类 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表现 二、技术进步的表现 技术进步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表现 第三节 经济增长对贸易数量的影响 一、消费效应 五种类型的消费效应 结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区间来说明 二、生产效应 五种类型的生产效应 结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区间来说明 三、综合贸易效应 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的组合 第四节 增长对贸易条件和福利的影响 一、小国增长与贸易 小国特征:增长不改变贸易条件 进口替代型增长 出口扩张型增长 二、大国增长与贸易 大国特征:增长导致的贸易变化影响贸易条件 1.进口替代型增长 进口减少,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贸易条件改善 2.出口扩张型增长 出口增加,国际市场价格下跌,贸易条件恶化 出口扩张型增长的特例:贫困化增长 第五节 经济增长与两国间的贸易 用提供曲线的同时移动分析两国增长后的贸易均衡 *第六节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的动态模型 考虑增长过程本身及其与贸易的关系 *第七节 内生增长与国际贸易 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贸易问题 复习思考题 1、雷布钦斯基定理的假设条件是什么? 2、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大体分为哪三种情况? 3、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大国贸易条件及福利有何影响? 4、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大国贸易条件及福利有何影响? 5、贫困化增长至少应具备哪两个条件? 6、两国经济增长是如何通过各自提供曲线的变化影响贸易条件和贸易量的? *7、比较简单封闭经济两部门增长模型和开放经济动态模型中稳定增长路径(或稳定的均衡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8、R&D是如何将内生增长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联系起来的? 参考文献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G·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Dominick Salvatore (199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Steven Husted, Michael Melvin (2002)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八章 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李斯特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以及新贸易保护主义。 学时分配:3学时 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思想与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主张的内容 重商主义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经济发展阶段论 生产力论 第三节 凯恩斯主义的保护贸易理论 外贸乘数及其推导 政策含义 “新重商主义” 第四节 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与政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针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而言 运用博弈论和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与政策 博弈论基础知识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前提:技术外溢 政策含义:国家力量介入国际竞争 二、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点选民模型 集体行动 第五节 其他保护贸易观点及政策主张 幼稚工业 资本形成 贸易条件 就业与收入 市场扭曲 复习思考题: 1.从重商主义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主张中可以发现哪些共同特征? 2.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主张的出发点与李斯特的出发点是否相同? 3.空中客车公司在民用客机市场上的份额已经超过波音公司,请根据这一事实评价战略性贸易政策。 4.与在代表工会利益的民主党执政期间相比,代表大财团利益的共和党执政期间中国与美国的贸易纠纷更多,为什么? 参考文献 鲁友章、李宗正主编:《经济学说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中译本。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中译本。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中译本。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Jeffry A. Freden, David A. Lake: 《国际政治经济学:审视全球权力与财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影印本。 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第九章 管理贸易理论与政策 要点提示:限制进口的措施中重点掌握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的数量限制、技术壁垒。关税的经济效应及其与进口配额的经济效应的区别。鼓励出口的措施与中国现实。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学时分配:8学时 第一节 关税 一、定义 进口关税与出口关税 财政关税与保护关税 二、关税的种类 关税税率表 三、关税的征收 征收方法 征收依据 四、关税的保护程度 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及含义 “最优关税” 第二节 关税的经济效应 一、局部均衡分析 1、小国局部均衡 关税不改变国际市场价格 价格、进口量、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净福利 2、大国局部均衡 进口变化降低国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带来福利改变的不同 难以确定关税对净福利的影响 二、一般均衡分析 1、小国 价格不变 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 2、大国 价格变化(贸易条件变化) 提供曲线分析 第三节 非关税壁垒 一、数量限制 进口配额(许可证)及其经济效应:与关税的区别 “自愿”出口限制 中国纺织品遭受的“自愿”出口限制 二、其他限制 技术性壁垒 绿色壁垒 金融限制 经营及采购限制 联系中国实际的例子 第四节 鼓励出口与出口管制措施 一、鼓励出口的措施 1、出口信贷 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 3、补贴 直接补贴(农产品)、间接补贴(出口退税) 中国的出口退税 4、倾销 定义及经济学分析 形式:商品倾销与外汇倾销 反倾销调查程序 中国与倾销 二、出口管制措施 管制对象 管制形式 管制手段 第五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一、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后的历次调整与改革 二、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粗放型外贸扩张 贸易摩擦 贸易转型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方向 “十一五”规划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关税? 其主要特点有那些? 2.试以局部均衡分析法说明小国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3.非关税壁垒有那些特点?与关税相比,它有哪些优缺点? 4.什么是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有那些类型? 5.什么是出口补贴? 结合图形分析其经济效应。 6.什么是出口管制? 出口管制的商品主要有那些? 参考文献 G·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保罗·克鲁格曼和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托马斯·A·普格尔和彼得·H·林德特:《国际经济学》(第11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李左东:《中国对外贸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Salvatore, Dominick (1995):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th ed.). 第十章 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 要点提示:掌握关税同盟理论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尤其是静态效应中的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了解欧盟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熟悉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动态。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及其形式 一、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六种形式的区别和特征 第二节 关税同盟理论 一、贸易创造 含义:自由贸易的结论 福利影响:正效应 二、贸易转移 含义:成员国与非成员国的关系 福利影响:不确定 政策含义:一体化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 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一、欧盟 历史 经验 中欧经贸关系 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概况 墨西哥的教训 三、APEC 概况 前景 困难 四、东盟 历史 概况 与中国的联系 第四节 中国和平崛起与经济一体化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外部环境 相对恶劣的国际环境 中国的战略选择 二、上海合作组织 历史、现状 意义 三、两个CEPA 内地与港澳的经贸关系 CEPA的内容 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缘起 GMS合作 进程 影响 云南与CAFTA 五、中国参与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向 中—智自由贸易协定 中—新自由贸易协定 其他新进展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为何能存在一体化经济组织? 2.经济一体化有那些具体的表现形式?它们各有什么不同? 3.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在加入关税同盟后一国福利水平的变化。 4.试从欧盟的发展进程来分析其东扩的原因及其影响。 5.谈谈你对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看法。 6.论述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问题及其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托马斯·A·普格尔、彼得·H·林德特:《国际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吉利斯、波金斯、罗默、斯诺德格拉斯:《发展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张荐华:《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经济社会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王鹤:《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白英瑞、康增奎:《欧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刘力、宋少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新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周圣葵主编:《21世纪与南北经济区域集团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余永定、李向阳主编:《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宫占奎主编:《亚太经济发展报告》,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戴炳然译:《欧洲共同体条约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 胡荣花主编《走向新世纪的欧洲联盟》,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 Miltiades Chacholiad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J. Borkakoti, International Trad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98. 第十一章 国际贸易与发展中国家 要点提示:掌握贸易与发展的关系,重点掌握发展中国家的三种贸易战略及各自的利弊。 学时分配:2学时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发动机”与“侍女” 剩余的出路 “发动机”理论 “侍女”观点 二、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 静态收益 动态收益 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贸易条件 依赖 “普雷维什—辛格假说”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 一、初级产品出口战略 战略要素 历史贡献 弊端 二、进口替代战略 战略工具 作用 弊端 三、出口导向战略 比较利益还是跨越发展 利弊 *第三节 小型开放经济的国际贸易 一、贸易品与非贸易品 生产可能性曲线组合的变化 二、价格变化与贸易 对贸易平衡的影响 对非贸易品市场均衡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结合本章内容,讨论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2.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防止“荷兰病”的发生? 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都是反自由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这些战略确实提高了经济实力,增加了福利,但大多数国际贸易理论都是以自由贸易为前提,或者都在论证自由贸易的好处。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贸易自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来评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 参考文献 格里芬等:《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刘厚俊等:《国际贸易新发展:理论、政策、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G·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第一卷):国际贸易的纯理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Paul R.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ew York: HarperCollins, 1997. 第十二章 世界贸易组织(WTO) 要点提示: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和规则及宗旨;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熟悉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研讨我国怎样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完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运用其规则保障我国企业和公民权益等重大问题。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 一、关贸总协定的历史 布雷顿森林会议 23个缔约国 中国在GATT中的位置 乌拉圭回合谈判 二、WTO的成立 1995年1月1日 WTO与GATT的联系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规则及宗旨 一、职能、宗旨和组织形式 自由贸易 公平贸易 组织形式 二、WTO规则 最惠国待遇规则 国民待遇规则 关税减让与关税保护规则 取消数量限制规则 透明度规则 促进公平贸易规则 例外、豁免和紧急保障规则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特殊优惠待遇的规则 第三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机构及运行机制 一、主要机构 部长级会议 总理事会、秘书处 专门委员会 二、运行机制 货物贸易协议 知识产权协议 投资措施协议 服务贸易总协定 决策机制 政策审议机制 争端解决机制 第四节 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义务和权利 10项权利义务 第五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一、中国加入WTO的历史回顾 “复关”三原则 进程 1999年11月15日中美签署中国入世协议。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 二、中国作为WTO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利弊分析 “一国四席” 履行协议的情况和评价 第六节 世界贸易组织的发展与多哈回合谈判 WTO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问题 多哈回合概述 香港会议成果 复习思考题 1、WTO有哪些主要原则? 2、加入WTO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霍克曼、考斯泰基:《世界贸易体制的政治经济学:从GATT到WTO》,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