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模糊集的基本概念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数学方
法, 众所周知,经典数学是以精确性为特征的,
然而,与精确形相悖的模糊性并不完全是消极的、
没有价值的, 甚至可以这样说,有时模糊性比精确性还
要好,
例如,要你某时到某地去迎接一个, 大胡子高个子
长头发戴宽边黑色眼镜的中年男人,,
尽管这里只提供了一个精确信息 ―― 男人,而其他
信息 ―― 大胡子、高个子、长头发、宽边黑色眼镜、中
年等都是模糊概念,但是你只要将这些模糊概念经过头
脑的综合分析判断,就可以接到这个人,
模糊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
个领域及部门,农业、林业、气象、环境、地质勘探、
医学、经济管理等方面都有模糊数学的广泛而又成功的
应用,
§ 1.2 模糊理论的数学基础
经典集合
经典集合具有两条基本属性:元素彼此相异,
即无重复性;范围边界分明,即一个元素 x要么属
于集合 A(记作 x?A),要么不属于集合 (记作 x?A),
二者必居其一,
集合的表示法:
(1)枚举法,A={x1,x2,…,xn};
(2)描述法,A={x | P(x)}.
A?B ? 若 x?A,则 x?B;
A?B ?若 x?B,则 x?A;
A=B ? A?B且 A?B.
集合 A的所有子集所组成的集合称为 A的幂集,
记为 ?(A).
并集 A∪ B = { x | x?A或 x?B };
交集 A∩B = { x | x?A且 x?B };
余集 Ac = { x | x?A }.
集合的运算规律
幂等律,A∪ A = A,A∩A = A;
交换律,A∪ B = B∪ A,A∩B = B∩A;
结合律,( A∪ B )∪ C = A∪ ( B∪ C ),
( A∩B )∩C = A∩( B∩C );
吸收律,A∪ ( A∩B ) = A,A∩( A∪ B ) = A;
分配律,( A∪ B )∩C = ( A∩C )∪ ( B∩C );
( A∩B )∪ C = ( A∪ C )∩( B∪ C );
0-1律,A∪ U = U, A∩U = A ;
A∪ ? = A, A∩? = ? ;
还原律,(Ac)c = A ;
对偶律,(A∪ B)c = Ac∩Bc,(A∩B)c = Ac∪ Bc;
排中律,A∪ Ac = U,A∩Ac = ?;
U 为全集,?为空集,
集合的直积:
X ? Y = { (x,y )| x?X,y ?Y }.
映射与扩张
映射 f, X ?Y
集合 A的特征函数:
特征函数满足:
?
?
?
?
?
?
.,0;,1
)(
Ax
Ax
xA?
).(1)(
);()()(
);()()(
xx
xxx
xxx
AA
BABA
BABA
c ??
???
???
??
??
??
?
?
取大运算,
如 2∨ 3 = 3
取大运算,
如 2∧ 3 = 2扩张:点集映射 集合变换
二元关系
X ?Y 的子集 R 称为从 X 到 Y 的 二元关系,
特别地,当 X = Y 时,称之为 X 上的 二元关系,
二元关系简称为 关系,
若 (x,y )?R,则 称 x 与 y 有 关系,记为
R (x,y ) = 1;
若 (x,y )?R,则 称 x 与 y 没有 关系,记为
R (x,y ) = 0.
映射
R, X ? Y ?{0,1}
实际上是 X ? Y 的子集 R上的特征函数,
关系的三大特性:
设 R为 X 上的 关系
(1) 自反性,若 X 上的任何元素都与自己有
关系 R,即 R (x,x) =1,则称关系 R 具有自反性;
(2) 对称性,对于 X 上的任意两个元素 x,y,
若 x 与 y 有关系 R 时,则 y 与 x 也有关系 R,即
若 R (x,y ) =1,则 R ( y,x ) = 1,那么称关系 R具
有对称性 ;
(3) 传递性,对于 X上的任意三个元素 x,y,z,
若 x 与 y 有关系 R,y 与 z 也有关系 R 时,则 x与 z
也有关系 R,即若 R (x,y ) = 1,R ( y,z ) =1,则
R ( x,z ) = 1,那么称关系 R具有传递性,
关系的矩阵表示法
设 X = {x1,x2,…,xm},Y={ y1,y2,…,yn},R
为从 X 到 Y 的 二元关系,记
rij =R(xi,yj ),R = (rij)m× n,
则 R为布 尔矩阵 (Boole),称为 R的关系矩阵,
布 尔矩阵 (Boole)是元素只取 0或 1的矩阵,
关系的合成
设 R1 是 X 到 Y 的关系,R2 是 Y 到 Z 的关系,
则 R1与 R2的合成 R1 ° R2是 X 到 Z 上的一个关系,
(R1° R2) (x,z) = ∨ {[R1 (x,y)∧ R2 (y,z)]| y∈ Y }
关系合成的矩阵表示法
设 X = {x1,x2,…,xm},Y = { y1,y2,…,ys},Z
= {z1,z2,…,zn},且 X 到 Y 的关系
R1 = (aik)m× s,
Y 到 Z 的关系
R2 = (bkj)s× n,
则 X 到 Z 的关系可表示为矩阵的合成:
R1 ° R2 = (cij)m× n,
其中 cij = ∨ {(aik∧ bkj) | 1≤k≤s}.
定义:若 R为 n 阶方阵,定义
R 2 = R ° R,R 3 = R 2 ° R …
例 设 X ={1,2,3,4},Y ={ 2,3,4},Z = {1,2,3},
R1 是 X 到 Y 的关系,R2 是 Y 到 Z 的关系,
R1 ={(x,y) | x + y = 6} = {(2,4),(3,3),(4,2)},
R2 ={(x,y) | y – z = 1} = {(2,1),(3,2),(4,3)},
则 R1与 R2的合成
R1 ° R2={(x,y) | x + z =
5}
= {(2,3),(3,2),(4,1)}.
?
?
?
?
?
?
?
?
?
?
?
?
?
?
?
001
010
100
000
1
R
?
?
?
?
?
?
?
?
?
?
?
100
010
001
2
R
合成 (° )运算的性质:
性质 1,(A ° B) ° C = A ° (B ° C);
性质 2,Ak ° Al = Ak + l,(Am)n = Amn;
性质 3,A ° ( B∪ C ) = ( A ° B )∪ ( A °
C ) ;
( B∪ C ) ° A = ( B ° A )∪ ( C °
A ) ;
性质 4,O ° A = A ° O = O,I ° A=A ° I
=A;
性质 5,A≤B,C≤D ? A ° C ≤B ° D.
O为零矩阵, I 为 n 阶单位方阵,
A≤B ? aij≤bij,
关系三大特性的矩阵表示法:
设 R为 X = {x1,x2,…,xn} 上的 关系,则
其关系 矩阵 R = (rij)n× n 为 n 阶方阵,
(1) R具有 自反性 ? I ≤R;
(2) R具有 对称性 ? RT = R ;
(3) R具有 传递性 ? R2≤R,
若 R具有 自反性,则
I ≤R ≤R2 ≤R3 ≤?
下面证明,R具有 传递性 ? R2≤R,R=(rij)n× n
设 R具有 传递性,即对任意的 i,j,k,若
有 rij =1,rjk=1,则有 rik=1,
对任意的 i,j,若
∨ {(rik∧ rkj) | 1≤k≤n}=0,

∨ {(rik∧ rkj) | 1≤k≤n}≤rij,
若 ∨ {(rik∧ rkj) | 1≤k≤n} = 1,则存在
1≤s≤n,使得
(ris∧ rsj) = 1,
即 ris= 1,rsj= 1.
由于 R具有 传递性,则 rij =1,所以
∨ {(rik∧ rkj) | 1≤k≤n} = rij,
综上所述 R2≤R.
设 R2≤R,则对任意的 i,j,k,若有
rij =1,rjk = 1,
即 (rij∧ rjk) = 1,因此
∨ {(ris∧ rsk) | 1≤s≤n}=1,
由 R2≤R,得 rik=1,所以 R具有 传递性,
集合上的等价关系
设 X 上的 关系 R具有 自反性、对称性、传递
性,则称 R为 X 上的等价 关系,
若 x与 y 有等价关系 R,则记为 x ? y.
集合上的等价类
设 R是 X 上的等价 关系,x?X,定义 x的等价
类:
[x]R = { y | y?X, y ? x }.
集合的分类
设 X 是非空集,Xi 是 X 的非空子集,若
∪ Xi = X,且 Xi∩Xj =? (i ? j ),
则称集合族 { Xi }是集合 X 的一个分类,
定理:集合 X 上的任一个等价 关系 R可以确
定 X 的一个分类, 即
(1) 任意 x?X,[x]R非空;
(2) 任意 x,y?X,若 x与 y 没有关系 R,则
[x]R∩[y]R = ? ;
(3) X = ∪ [x]R,
证, (1)由于 R具有自反性,所以 x∈ [x]R,即
[x]R非空,
(2) 假设 [x]R∩[y]R ??,取 z∈ [x]R∩[y]R,则 z与
x有关系 R,与 y也有关系 R,由于 R具有对称性,
所以 x与 z有关系 R,z与 y也有关系 R,又由于 R具有
传递性,x与 y也有关系 R,这与题设矛盾,
(3) 略,
例 设 X = {1,2,3,4},定义关系
R 1, xi< xj;
R 2, xi + xj为偶数;
R 3, xi + xj = 5.
则关系 R1是传递的,但不是自反的,也不是
对称的;容易验证关系 R2 是 X上的等价关系;关
系 R3是对称和传递的,但不是自反的,
按关系 R2可将 X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即
X = {1,3}∪ {2,4}.
按关系 R3可将 X分为两类,即
X = {1,4}∪ {2,3}.

设在集合 L中规定了两种运算 ∨ 与 ∧,并
满足下列运算性质:
幂等律,a∨ a = a, a∧ a = a ;
交换律,a∨ b = b∨ a, a∧ b = b∧ a ;
结合律,( a∨ b )∨ c = a∨ ( b∨ c ),
( a∧ b )∧ c = a∧ ( b∧ c ) ;
吸收律,a∨ ( a∧ b ) = a,
a∧ ( a∨ b ) = a.
则称 L是一个格,记为 (L,∨,∧ ).
设 (L,∨,∧ )是一个格,如果它还满足下
列运算性质:
分配律,( a∨ b )∧ c = ( a∧ c )∨ ( b∧ c ),
( a∧ b )∨ c = ( a∨ c )∧ ( b∨ c ),
则称 (L,∨,∧ )为分配格,
若格 (L,∨,∧ )满足:
0-1律:在 L中存在两个元素 0与 1,且
a∨ 0=a,a∧ 0=0,
a∨ 1=1,a∧ 1=a,
则称 (L,∨,∧ )有最小元 0 与最大元 1,此时
又称 (L,∨,∧ )为完全格,
若在具有最小元 0与最大元 1的分配格
(L,∨,∧ )中规定一种余运算 c,满足:
还原律,(ac)c=a;
互余律,a∨ ac=1,a∧ ac=0,
则称 (L,∨,∧,c )为一个 Boole代数,
若在具有最小元 0与最大元 1的分配格
(L,∨,∧ )中规定一种余运算 c,满足:
还原律,(ac)c = a ;
对偶律,(a∨ b)c = ac∧ bc,
(a∧ b)c = ac∨ bc,
则称 (L,∨,∧,c ) 为一个软代数,
例 1 任一个集合 A的幂集 ?(A)是一个完
全格,
格中的最大元为 A(全集 ),最小元为 ?
(空集 ),并且 (J(A),∪,∩,c ) 既是一个 Boole
代数,也是一个软代数,
例 2 记 [0,1]上的全体有理数集为 Q,则
(Q,∨,∧ )是一个完全格,
格中的最大元为 1,最小元为 0.
若在 Q中定义余运算 c为 ac =1- a,则
(Q,∨,∧,c ) 不是一个 Boole代数,但它是一
个软代数,
§ 1.3 模糊子集及其运算
模糊子集与隶属函数
设 U是论域,称映射
A(x),U→[0,1]
确定了一个 U上的 模糊子集 A,映射 A(x)称为 A的
隶属函数,它表示 x对 A的隶属程度,
使 A(x) = 0.5的点 x称为 A的过渡点,此点最
具模糊性,
当映射 A(x)只取 0或 1时,模糊子集 A就是经
典子集,而 A(x)就是它的特征函数, 可见经典子
集就是模糊子集的特殊情形,
例 设论域 U = {x1 (140),x2 (150),x3 (160),x4
(170),x5 (180),x6 (190)}(单位,cm)表示人的身高,
那么 U上的一个模糊集, 高个子, (A)的隶属函数
A(x)可定义为
14 019 0
14 0)(
?
?? xxA
1 002 00
1 00)(
?
?? xxA
也可用 Zadeh表示法:
654321
18.06.04.02.00
xxxxxx
??????A
654321
9.08.06.042.02.015.0
xxxxxx
??????A
模糊集的运算
相等, A = B ? A(x) = B(x);
包含, A?B?A(x)≤B(x);
并, A∪ B的隶属函数为
(A∪ B)(x)=A(x)∨ B(x);
交, A∩B的隶属函数为
(A∩B)(x)=A(x)∧ B(x);
余, Ac的隶属函数为
Ac (x) = 1- A(x).
例 设论域 U = {x1,x2,x3,x4,x5}(商品集 ),
在 U上定义两个模糊集,A =“商品质量好”,
B =“商品质量坏”,并设
A = (0.8,0.55,0,0.3,1).
B = (0.1,0.21,0.86,0.6,0).
则 Ac=“商品质量不好”,Bc=“商品质量不坏”,
Ac= (0.2,0.45,1,0.7,0).
Bc= (0.9,0.79,0.14,0.4,1).
可见 Ac ?B,Bc ?A.
又 A∪ Ac = (0.8,0.55,1,0.7,1) ?U,
A∩Ac = (0.2,0.45,0,0.3,0) ??,
模糊集的并, 交, 余运算性质
幂等律,A∪ A = A,A∩A = A;
交换律,A∪ B = B∪ A,A∩B = B∩A;
结合律,(A∪ B)∪ C = A∪ (B∪ C),
(A∩B)∩C = A∩(B∩C) ;
吸收律,A∪ (A∩B) = A,A∩( A∪ B)= A;
分配律,(A∪ B)∩C = (A∩C)∪ (B∩C);
(A∩B)∪ C = (A∪ C)∩(B∪ C);
0-1律,A∪ U = U,A∩U = A;
A∪ ? = A,A∩? = ? ;
还原律,(Ac)c = A ;
对偶律,(A∪ B)c = Ac∩Bc,
(A∩B)c = Ac∪ Bc;
对偶律的证明:对于任意的 x?U (论域 ),
(A∪ B)c(x) = 1 - (A∪ B)(x) = 1 - (A(x)∨ B(x))
= (1 - A(x))∧ (1 - B(x)) = Ac(x)∧ Bc(x)
= Ac∩Bc (x)
模糊集的运算性质基本上与经典集合一
致,除了排中律以外,即
A∪ Ac ? U,A∩Ac ??,
模糊集不再具有, 非此即彼, 的特点,
这正是模糊性带来的本质特征,
§ 1.4 模糊集的基本定理
(A)? = A?= {x | A(x) ≥ ? }
?-截集:
模糊集的 ?-截集 A?是一个经典集合,由隶属
度不小于 ?的成员构成,
例:论域 U={u1,u2,u3,u4,u5,u6}(学生集 ),
他们的成绩依次为 50,60,70,80,90,95,A=“学习
成绩好的学生, 的隶属度分别为
0.5,0.6,0.7,0.8,0.9,0.95,则
A0.9 (90分以上者 ) = {u5,u6},
A0.6 (60分以上者 ) = {u2,u3,u4,u5,u6}.
定理 1 设 A,B??(U ) (A,B是论域 U 的
两个模糊子集 ),?,??[0,1],于是有 ?-截集
的性质:
(1) A?B ? A??B?;
(2) ?≤?? A??A?;
(3) (A∪ B)?= A?∪ B?,(A∩B)?= A?∩B?.
定理 2 (分解定理 )设 A??(U ),?x?A,则
A(x) = ∨{ ?,??[0,1],x?A?}
定义 (扩张原理 )设 映射 f, X ?Y,定义
f (A) ( y ) = ∨{ A(x),f (x) = y}
§ 1.5 隶属函数的确定
1,模糊统计方法
与概率统计类似,但有区别:若把概率
统计比喻为“变动的点”是否落在“不动的
圈”内,则把模糊统计比喻为“变动的圈”
是否盖住“不动的点”,
2,指派方法
一种主观方法,一般给出隶属函数的解
析表达式。
3,借用已有的“客观”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