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政府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
1.是对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整体把握
2.是对多因素影响的运行机制的系统把握
3.是理论加工后的范式而非直白描述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
特点:
1.概括性
2.阶段性
3.相对稳定性
4.可借鉴性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1.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关系
超前型与滞后型
2.旅游经济演进进程
推进型与延伸型
3.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机制
市场型与政府型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概念与特征
以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
从关系全局各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旅游
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及措施的总称
1.发展新基础上的新要求
2.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要求
3.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1.阶段性原则 非常规、过渡、常规竞争性阶
段
2.城市中心原则 原因和注意点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中国特色原则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三)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目标 增长速度、规模、地位、效益目标
2.战略重点 交通特别航空港建设、区域布局等
3.战略布局 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等
4.战略措施 中心内容是旅游产业政策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四)未来 20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基础阶段( 2000-2005)
2.提升阶段( 2006-2010)
3.强化阶段( 2011-2015)
4.完善阶段( 2016-2020)
基础阶段( 2000-2005) 目标
到 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11200-12000万
人次,年均增长 6%-8%,其中入境过夜
旅游者 4380-4800万人次,年均增长 7%-
9%,国际旅游业创汇 240-260亿美元,
年均增长 8%-10%,国内旅游者 11-11.5
亿人次,年均增长 8%-9%,国内旅游收
入 5350-5850亿元,年均增长 11%-13%,
旅游业总体产出为 7340— 8000亿元,相
当于全国 GDP的 5.5-6.0%。
提升阶段( 2006-2010) 目标
到 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 14300-172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5%-7%,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5860-7000万人次,年均增长
6%-8%,国际旅游业创汇 320-38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15-17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8600-10300亿元,年均增长 10%-12%,
旅游业总产出为 11250-13450亿元,相当
于全国 GDP的 6.1-7.3%。
强化阶段( 2011-2015) 目标
到 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这 17400 -23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4%-6%;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7500-9900万人次,年均增长
5% -7%。国际旅游创汇 430-56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21-25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13900-18300亿元,年均增长 10%-12%。
旅游业总产出为 17500-23000亿元,相当
于全国 GDP的 6.6%-8.9%。
完善阶段( 2016-2020) 目标
到 202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21000-30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4%-6%;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9500-13900万人次,年均增长
5%-7%,国际旅游业创汇 580-82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29-36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20400-293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 8%-
10%,旅游业总产出为 25000-36000亿元,
相当于全国 GDP的 7.9%-11.4%。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一、旅游产业的界定与产业规制
(一)旅游产业的界定
1.Tomas Lea Davison:“旅游真是产业吗?”
不符合传统的产业界定标准;赢得更广泛影响
方面更加困难;应用传统测算方法而导致低估
了旅游现象的规模、影响和好处
2.判断:旅游产业是构成旅游经济的供给主体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规制
1.市场不是万能的
2.政府规制:针对产业的约束和干预;
3.详细定义: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
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
和间接的具有法律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
束、规范,及由此引发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
业经济主体获得符合这些限制、约束和规范而
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规制
4.政府规制的分类:法律规制、行政规制
5.法律规范:缺, 旅游法, ;现实选择是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规范作为管理依据;
先制定一些行业性法规
6.行政规制:是重要方面;建立市场规则
和维持市场秩序所必须的;关键是改变
行政资源的运用方式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1.旅游行业管理,简言之,管理旅游市场,培育
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则,维护旅游
市场秩序。
详细而言:运用规划、法律、政策,引导市场
趋势,建立市场规则,进而协调、监督、维护
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旅游者利益,
为旅游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树立良好形
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2.理想主体,政府 行业管理机关,法规和政策 为
主,调控和干预 性管理; 行业 管理组织,协调
服务 为主,自主协调 的行业管理,下分 半官方
(推动性管理)和 纯民间 (自律性管理)。
3.我国旅游行业协会具有浓厚的“行政”“官办”
色彩
4.管理基础的脆弱性:权威、体系、“全求人”
5.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行业组织以服务为主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6.主要工作内容: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 (基础性、主体性的)
行业服务 (外延性的)
行业协调 (发展性的)
跳转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 返回
? 通过产业政策和可能的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
– 如 1995年开始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 运用国家法规和行业性法规建立市场规则
– 国家性法规只有, 旅行社管理条例,,其他多行业
性法规,如, 旅游规划通则,
行业服务 返回
? 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提高竞争力
– 中心职能的阶段性转变:建设发展、管理规
范、宣传促销
– 增设海外办事处和地方的促销会、说明会
行业协调 返回
? 加强行业的国际关系,建立国际合作体系
– 企业与企业间、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
– 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下的旅游区域联合
? 欧洲旅游合作委员会、东盟旅游年
? 玛雅文化、丝绸之路等项目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一)政府主导的 关键领域
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提供包括目的地形象建设为主的 公共产品
解决外部性以对旅游相关供给厂商提供 创新保
护
改善信息不对称以 保护旅游者权益
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返回
? 转轨时期特点:市场机制不完善下的秩序混乱
– 进入资格和程序、动机、竞争规则缺乏、竞争不公
平
? 天然的市场派与市场化的旅游企业
–,全球化的进展使孤立于重视市场作用潮流的经济
运行变得困难起来”(一柳良雄、细谷祐二,2002)
–,国家及其代理人是唯一可以可以合法地强制他人
做什么的组织”(斯蒂格利茨,2002)
提供公共产品 返回
?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非排他性和供给的非选择性
? 个别企业很难对公共产品生产起决定性作用
– 除非个别企业生产规模可达到寡占地位
– 或者公共产品自身生产规模很小从而供给成本很低
– 所以个别厂商无法独立完成“做蛋糕”的任务
– 而且即便做了也无法获得“切蛋糕”的优先权
– 存在小企业“剥削”大企业现象
提供创新保护 返回
? 突出表现在旅行社行业 垄断利润以保护为前提
?,先锋企业”与“跟进企业”供给同类产品的
时滞
– 信息化缩短了这个时滞
–,跟进企业”可以轻松获得“生产、销售、经营什
么可以获得成功”、“改善哪里可以生产更好的产
品”等方面的信息
– 获得更多的后进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装配型产品”的模块化生产特征:材料的公共性
– 解决案例, PATA湄公河旅游产品创新评奖等
改善信息不对称保护旅游者
?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中的“逆淘汰”
? 买者对卖者信息发布中的欺骗性信息缺乏完备
的判断能力
– 即便在形成中形成判定但不具有改变合同的能力
? 高素质旅游企业与低素质旅游企业同时存在
– 风险中性旅游者会降低对市场质量的判断
– 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从而使优质产品退出市场,降
低整个旅游市场的质量,导致市场需求萎缩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二)政府失灵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政府失灵源自信息的极大丰富,政府可能“需要处
理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都处理不过来的信息”
– 政府管制客观上存在产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
– 政府规制决策过程的秘密主义也可能形成“租金”
– 特殊利益集团可支付有竞争力的“租金”获得合宜
的规制(包括“宁要傻儿子,不要俊女婿”)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二)政府失灵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特殊利益集团可支付有竞争力的“租金”获得合宜
的规制(包括“宁要傻儿子,不要俊女婿”)
– 解决方法包括:采取招投标制度、委托政府部分活
动以提升政府公共成果(如营销活动、如大型活动
的市场化运作)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
1.是对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整体把握
2.是对多因素影响的运行机制的系统把握
3.是理论加工后的范式而非直白描述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一)模式的界定和特点
特点:
1.概括性
2.阶段性
3.相对稳定性
4.可借鉴性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1.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总体关系
超前型与滞后型
2.旅游经济演进进程
推进型与延伸型
3.旅游产业成长的协调机制
市场型与政府型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一)概念与特征
以分析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
从关系全局各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旅游
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重点及措施的总称
1.发展新基础上的新要求
2.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的要求
3.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二)制定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
1.阶段性原则 非常规、过渡、常规竞争性阶
段
2.城市中心原则 原因和注意点
3.可持续发展原则
4.中国特色原则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三)旅游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目标 增长速度、规模、地位、效益目标
2.战略重点 交通特别航空港建设、区域布局等
3.战略布局 生产要素空间分布等
4.战略措施 中心内容是旅游产业政策
第一节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与战略
(四)未来 20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基础阶段( 2000-2005)
2.提升阶段( 2006-2010)
3.强化阶段( 2011-2015)
4.完善阶段( 2016-2020)
基础阶段( 2000-2005) 目标
到 200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11200-12000万
人次,年均增长 6%-8%,其中入境过夜
旅游者 4380-4800万人次,年均增长 7%-
9%,国际旅游业创汇 240-260亿美元,
年均增长 8%-10%,国内旅游者 11-11.5
亿人次,年均增长 8%-9%,国内旅游收
入 5350-5850亿元,年均增长 11%-13%,
旅游业总体产出为 7340— 8000亿元,相
当于全国 GDP的 5.5-6.0%。
提升阶段( 2006-2010) 目标
到 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 14300-172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5%-7%,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5860-7000万人次,年均增长
6%-8%,国际旅游业创汇 320-38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15-17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8600-10300亿元,年均增长 10%-12%,
旅游业总产出为 11250-13450亿元,相当
于全国 GDP的 6.1-7.3%。
强化阶段( 2011-2015) 目标
到 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这 17400 -23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4%-6%;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7500-9900万人次,年均增长
5% -7%。国际旅游创汇 430-56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21-25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13900-18300亿元,年均增长 10%-12%。
旅游业总产出为 17500-23000亿元,相当
于全国 GDP的 6.6%-8.9%。
完善阶段( 2016-2020) 目标
到 202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 21000-30000
万人次,年均增长 4%-6%;其中入境过
夜旅游者 9500-13900万人次,年均增长
5%-7%,国际旅游业创汇 580-820亿美元,
年均增长 6%-8%,国内旅游者 29-36亿人
次,年均增长 7%-8%,国内旅游收入
20400-293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 8%-
10%,旅游业总产出为 25000-36000亿元,
相当于全国 GDP的 7.9%-11.4%。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一、旅游产业的界定与产业规制
(一)旅游产业的界定
1.Tomas Lea Davison:“旅游真是产业吗?”
不符合传统的产业界定标准;赢得更广泛影响
方面更加困难;应用传统测算方法而导致低估
了旅游现象的规模、影响和好处
2.判断:旅游产业是构成旅游经济的供给主体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规制
1.市场不是万能的
2.政府规制:针对产业的约束和干预;
3.详细定义:政府或社会为实现某些社会经济目
标而对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作出的各种直接
和间接的具有法律或准法律约束力的限制、约
束、规范,及由此引发的政府或社会为督促产
业经济主体获得符合这些限制、约束和规范而
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规制
4.政府规制的分类:法律规制、行政规制
5.法律规范:缺, 旅游法, ;现实选择是
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规范作为管理依据;
先制定一些行业性法规
6.行政规制:是重要方面;建立市场规则
和维持市场秩序所必须的;关键是改变
行政资源的运用方式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1.旅游行业管理,简言之,管理旅游市场,培育
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则,维护旅游
市场秩序。
详细而言:运用规划、法律、政策,引导市场
趋势,建立市场规则,进而协调、监督、维护
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维护旅游者利益,
为旅游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树立良好形
象,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2.理想主体,政府 行业管理机关,法规和政策 为
主,调控和干预 性管理; 行业 管理组织,协调
服务 为主,自主协调 的行业管理,下分 半官方
(推动性管理)和 纯民间 (自律性管理)。
3.我国旅游行业协会具有浓厚的“行政”“官办”
色彩
4.管理基础的脆弱性:权威、体系、“全求人”
5.政府以行政手段为主,行业组织以服务为主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三)旅游行业管理
6.主要工作内容: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 (基础性、主体性的)
行业服务 (外延性的)
行业协调 (发展性的)
跳转
引导市场和维持市场秩序 返回
? 通过产业政策和可能的经济杠杆调节市场供求
– 如 1995年开始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 运用国家法规和行业性法规建立市场规则
– 国家性法规只有, 旅行社管理条例,,其他多行业
性法规,如, 旅游规划通则,
行业服务 返回
? 组织行业性的市场促销,提高竞争力
– 中心职能的阶段性转变:建设发展、管理规
范、宣传促销
– 增设海外办事处和地方的促销会、说明会
行业协调 返回
? 加强行业的国际关系,建立国际合作体系
– 企业与企业间、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
– 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下的旅游区域联合
? 欧洲旅游合作委员会、东盟旅游年
? 玛雅文化、丝绸之路等项目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一)政府主导的 关键领域
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提供包括目的地形象建设为主的 公共产品
解决外部性以对旅游相关供给厂商提供 创新保
护
改善信息不对称以 保护旅游者权益
维护旅游市场交易秩序 返回
? 转轨时期特点:市场机制不完善下的秩序混乱
– 进入资格和程序、动机、竞争规则缺乏、竞争不公
平
? 天然的市场派与市场化的旅游企业
–,全球化的进展使孤立于重视市场作用潮流的经济
运行变得困难起来”(一柳良雄、细谷祐二,2002)
–,国家及其代理人是唯一可以可以合法地强制他人
做什么的组织”(斯蒂格利茨,2002)
提供公共产品 返回
?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非排他性和供给的非选择性
? 个别企业很难对公共产品生产起决定性作用
– 除非个别企业生产规模可达到寡占地位
– 或者公共产品自身生产规模很小从而供给成本很低
– 所以个别厂商无法独立完成“做蛋糕”的任务
– 而且即便做了也无法获得“切蛋糕”的优先权
– 存在小企业“剥削”大企业现象
提供创新保护 返回
? 突出表现在旅行社行业 垄断利润以保护为前提
?,先锋企业”与“跟进企业”供给同类产品的
时滞
– 信息化缩短了这个时滞
–,跟进企业”可以轻松获得“生产、销售、经营什
么可以获得成功”、“改善哪里可以生产更好的产
品”等方面的信息
– 获得更多的后进成本优势和质量优势
–,装配型产品”的模块化生产特征:材料的公共性
– 解决案例, PATA湄公河旅游产品创新评奖等
改善信息不对称保护旅游者
?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中的“逆淘汰”
? 买者对卖者信息发布中的欺骗性信息缺乏完备
的判断能力
– 即便在形成中形成判定但不具有改变合同的能力
? 高素质旅游企业与低素质旅游企业同时存在
– 风险中性旅游者会降低对市场质量的判断
– 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从而使优质产品退出市场,降
低整个旅游市场的质量,导致市场需求萎缩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二)政府失灵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政府失灵源自信息的极大丰富,政府可能“需要处
理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都处理不过来的信息”
– 政府管制客观上存在产生“寻租行为”的可能性
– 政府规制决策过程的秘密主义也可能形成“租金”
– 特殊利益集团可支付有竞争力的“租金”获得合宜
的规制(包括“宁要傻儿子,不要俊女婿”)
第二节 产业规制与政府主导
二、政府主导
(二)政府失灵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 特殊利益集团可支付有竞争力的“租金”获得合宜
的规制(包括“宁要傻儿子,不要俊女婿”)
– 解决方法包括:采取招投标制度、委托政府部分活
动以提升政府公共成果(如营销活动、如大型活动
的市场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