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 Enterovirus
? 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 (Picornaviridae) 的
一个属。它们在人类消化道细胞繁殖,
然后通过血液侵犯其他器官,引起各种
临床综合病症。
肠道病毒包括
? 1.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1~ 3型。
? 2.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virus)A,B两组。
– A组包括 1~ 24型( A23与埃可病毒 9型相同,
故实际是 23个型);
– B组包括 1~ 6型。
肠道病毒包括
? 3.埃可病毒 (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简称 ECHO病毒 )1~ 34型( 第 10
型重新分类为呼肠孤病毒 1型,第 28型重新分
类为鼻病毒 1型,第 34型重新分类为柯萨奇病
毒 24型,故实际只有 31个型。
? 1969年后陆续分离出的新型肠道病毒 (New
Enterovirus),统一编号为 68,69,70,71和 72
型为原来的甲型肝炎病毒。
第一节 肠道病毒的共同特性
? 形态结构
? 病毒体呈球形,无包膜,直径 17~ 28nm
? 呈 20面体立体对称,外壳由 32~ 42个壳微粒组成,
内核直径为 6~ 20nm, 含 20~ 30%单链 RNA。
? 其蛋白质成份主要由 4个多肽( VP1~ VP4) 构
成,其中 VP2和 VP4是由 VP0裂解而来,在几乎
所有小 RNA病毒颗粒中都含有 1个或数个这样
的未裂解成份。肠道病毒中有一些型或同一型
中的某些株具有血凝活性。
(二)培养特性
? 肠道病毒在灵长类上皮样细胞中生长最好。
? 常用的有猴肾、人胚肾、人胚肺、人羊膜和
HeLa细胞等。
? 病毒在胞浆内复制,迅速引起细胞病变,致使
细胞变圆、坏死、脱落。
?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有致病性,可通过接种乳鼠
来分离该类病毒。
(三)抵抗力
? 肠道病毒耐酸( pH3.5),对胃酸、胆汁有抵
抗力,
? 对普通消毒剂如 70%酒精,5%来苏尔等有抵抗
作用;
? 对氧化剂如 1%过锰酸钾,1%双氧水和含氯消
毒剂较敏感。
? 对高温、干燥、紫外线等敏感,56℃ 30分钟可
灭活病毒。
? 有机物可保护病毒,病毒在粪便和污水中可存
活数月。
传染与传播途径
? 人类是肠道病毒的天然宿主,儿童是最
敏感的人群。
? 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 肠道病毒感染,多数为隐性感染,发病
率为 2~ 10%,主要取决于病毒的型别、
株别,以及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
传染与传播途径
? 粪 -口途径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感染后病
毒在咽喉部持续存在 1~ 3周,通过粪便
便排毒 1~ 18周,因此粪便污染的食物、
水源和用具等是主要的传染源,而媒介
昆虫、苍蝇、蟑螂等偶而可成为传染源。
? 流行季节主要在夏、秋季,一般呈散发
流行或地区性暴发流行。
致病性
? 病毒进入人体后,先在包括咽部在内的消化道
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繁殖。
? 在敏感的儿童或缺乏免疫力的成人中,病毒进
一步扩散到血液循环,引起病毒血症,此时病
人出现低热。
? 随后病毒很快进入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继续
繁殖,同时侵犯敏感的器官或组织,引起以炎
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多种特殊临床表现
致病性
? 肠道病毒可直接引起组织病理损害,如
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疱疹性咽
峡炎、结膜炎、流行性肌痛等。
? 另外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由肠道病
毒引起的心肌炎或心包炎、肾炎和肌炎
等除病毒原发感染作用外,还有免疫病
理反应的参与
(三)免疫性
? 机体受病毒感染后,肠道局部可出现特异性分
泌型 lgA,血液中依次出现 lgM和 lgG 抗体,分
泌型 lgA能清除肠道内的病毒,在阻止病毒进
入血流中起重要作用。
? 血液中的 lgM,lgG抗体(主要是中和抗体)可
阻断病毒向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部位扩散并将
病毒清除。中和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甚长,
对同型病毒感染有牢固的免疫力,但对异型病
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三、微生物学诊断
? (一)病毒分离与鉴定
? 标本,咽拭子、直肠拭子、粪便、体液及组织等
标本接种单层细胞培养,很容易分离出病毒。
? 在病毒症期不易分离出病毒。有中枢神经系统
症状时,脑脊液分离阳性率 10~ 85%。
? 从胸腔、关节腔、心包液、脑脊液中分离出病
毒有确诊的意义;从咽部分离出病毒有高度相
关意义;而若从粪便中分离出肠道病毒,作解
释时要非常小心,因为无症状排毒可达 4个月
以上
(二)血清抗体检测
? 多采用中和试验。一般单份血清抗体效
价无意义,因为健康人血清中都有一定
的效价。若取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效价
升高 4倍可支持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
脊髓灰质炎病毒
? 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该疾
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
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
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
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病毒型别
? 脊髓灰质炎病毒有三个血清型,这三型
病毒的核苷酸序列已经清楚,总的核苷
酸数目为 7500个左右。虽然有 71%左右
的核苷酸为三型脊髓灰质炎病毒所共有,
但不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却都位于编码区
内,因此三型病毒间和试验无交叉反应。
抗原性
? 用补体结合试验可查出病毒有两种抗原,
– D( 致密)抗原,存在于成熟的、有感染性
的病毒颗粒中,是该病毒的中和抗原,具有
型特异性。
– C( 无核心)抗原,存在于经过 56℃ 灭活,或
者未成熟的空心病毒颗粒中,是一种耐热的
抗原成份,与三型病毒的抗血清均呈补体结
合阳性反应。
流行病学特点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流行都在夏、
秋季。一般以散发为多,带毒粪便污染
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 引起流行的病毒型别以 Ⅰ 型居多
? 潜伏期通常为 7~ 14天,最短 2天,最长
35天。
? 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后病人均具有传染性。
临床表现
? 人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天然宿主,绝大多
数人( 90~ 95%)呈隐型感染,而显性感染者
也多为轻症感染( 4~ 8%),只有少数病人
( 1~ 2%)发生神经系统感染,引起严重的症
状和后果。
? 根据显性感染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 ①轻型:
– ②非麻痹型(又不无菌性脑膜炎型):
– ③麻痹型:
四、防治原则
? 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使用,
被动免疫仅用于个别情况。
?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已
将单价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免疫改为三价
活疫苗免疫法,即免疫对象口服三次三
价活疫苗糖丸,每次间隔 6~ 8周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型
肠道病毒
? (一)柯萨奇病毒
– 柯萨奇病毒对乳鼠的敏感性很高,根据它们感染乳
鼠产生的病灶,柯萨奇病毒可以分为 A,B两组。
– A组有 23型病毒,
– B组有 6型病毒。
– 所有的 B组及 A组的第 9型有共同的组特异性抗原,
在 B组内病毒之间有交叉反应,但是 A组病毒没有共
同的组特异性抗原。
– A组某些型别的型特异性抗原可在 37℃ 引起人类 O型
红细胞凝集反应。
(二)埃可病毒
? 埃可病毒最早在脊髓灰质炎流行期间从人的粪
便中分离,当时不知与人类何种病毒相关,故
称为人类肠道致细胞病变孤儿病毒。
? 目前共有 31个血清型。各型的差异在于其衣壳
上的特异性抗原,这可以用中和试验加以区别。
埃可病毒没有属特异抗原,但有异型交叉反应。
? 在埃可病毒 31个型中,有 12个型具有凝集人类
O型红细胞的能力,血凝素是毒粒的主要部分。
(三 )新型肠道病毒
? 新分离的肠道病毒不再归属于柯萨奇病毒或埃
可病毒,从 68号开始编号命名,目前已编号到
72型,第 72型是甲型肝炎病毒。
?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肠道病毒的流行
病学特点和致病机理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相似,
但各自攻击的靶器官不同。柯萨奇病毒、埃可
病毒和新型肠道病毒更容易感染脑膜、肌肉和
粘膜等部位。
? 受感染后,约 60%呈隐性感染。出现临床症状
时,由于侵犯的器官组织不同而表现各异。
无菌性脑膜炎
? 柯萨奇病毒 A组 2,4,7,9,10.
? 柯萨奇病毒 B组 1,2,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4,6,9,11,
16,30; E70,E71,
肌无力和麻痹
? 柯萨奇病毒 A组 7,9.
? 柯萨奇病毒 B组 2,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2,4,6,9,
11,30; E71,
皮疹、粘膜疹
? 柯萨奇病毒 A组 4,5,6,9,10,16.
? 柯萨奇病毒 B组 2,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2,4,5,6,9,
11,16,18,25.
心包膜炎、心肌炎
? 柯萨奇病毒 A组 4,16.
? 柯萨奇病毒 B组 2,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1,6,8,9,
19.
流行性肌痛、睾丸炎
? 柯萨奇病毒 A组 9.
? 柯萨奇病毒 B组 1,2,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1,6,9.
呼吸道疾病
? 柯萨奇病毒 A组 9,16,21,24.
? 柯萨奇病毒 B组 1,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4,9,11,20,
25.
结膜炎
? 柯萨奇病毒 A组 24.
? 柯萨奇病毒 B组 1,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7; E70,
全身性感染(婴儿)
? 柯萨奇病毒 A组 -
? 柯萨奇病毒 B组 1,2,3,4,5.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3,6,9,11,
14,17,19.
疱疹性咽峡炎
? 柯萨奇病毒 A组 2,6,8,10,16.
? 柯萨奇病毒 B组 —
? 埃可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 —
注:,—”经常引起某综合症的血清型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新型
肠道病毒重要临床病症
? 无菌性脑膜炎
? 麻痹
? 疱疹性咽峡炎
? 心肌炎和心包炎
? 肌痛或肌无力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肠道病毒致病特点
? 肠道病毒血清型别繁多,不同型别病毒
可以引起相同的病症
? 同样型别的病毒在不同条件下也可引起
不同的临床病症
? 目前肠道病毒各型别对人体的侵害范围
仍在研究之中,将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
临床病症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
轮状病毒
? 人类轮状病毒( Rotavirus) 归类于呼肠
孤病毒科 (Reoviridae) 轮状病毒属,是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全世界因急性
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有 40~ 50%为
轮状病毒所引起。
一、生物学性状
? 形态结构
? 病毒体呈圆球形,有双层衣壳,每层衣
壳呈二十面体对称。内衣壳的壳微粒沿
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同车轮
辐条。完整病毒大小约 70~ 75nm,无外
衣壳的粗糙型颗粒为 50~ 60nm。 具双层
衣壳的病毒体有传染性。病毒体的核心
为双股 RNA,由 11个不连续的节段组成
抗原与分型
? 在轮状病毒外衣壳上具有型特异性抗原,
在内衣壳上共同抗原。根据病毒 RNA各
节段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移动距离
的差别,可将人轮状病毒到少分为四个
血清型,引起人类腹泻的主要是 A型和 B
型。
病毒培养
? 轮状病毒在一般组织培养中不适应,需
选用特殊的细胞株培养(如恒河猴胚肾
细胞 MA104株和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
CV-1株)。培养前应先用胰酶处理病毒,
以降解病毒多肽 VP3,该多肽能限制病
毒在细胞中的增殖,在培养时细胞维持
液中也应含有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
抵抗力
? 轮状病毒对理化因子的作用有较强的抵
抗力。病毒经乙醚、氯仿、反复冻融、
超声,37℃ 1小时或室温( 25℃ ) 24小时
等处理,仍具有感染性。该病毒耐酸、
碱、在 pH3.5~ 10.0之间都具有感染性。
95%的乙醇是最有效的病毒灭活剂,
56℃ 加热 30分钟也可灭活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人类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 6个月~ 2岁的婴幼儿,
? 主要在冬季流行,一般通过粪 -口途径传播。
? 病毒侵犯小肠细胞的绒毛,潜伏期 2~ 4天。病
毒在胞浆内增殖,受损细胞可脱落至肠腔而释
放大量病毒,并随粪便排出。病人最主要的症
状是腹泻其原因可能是病毒增殖影响了细胞的
搬运功能,妨碍钠和葡萄糖的吸收。严重时可
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
可能危及生命。
微生物学诊断
? 传统的方法是对腹泻粪便液直接作电镜
或免疫电镜检查,
?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检测病毒抗原 )列为诊断轮状病毒感
染的标准方法
? 核酸电泳和核酸杂交已渐成常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