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区域控制测量 §6.1 概 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控制测量的概念、目的、作用与分类。 重点难点:控制网的作用与分类。 课程内容: 一、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1、目的与作用 (1)为测图或工程建设的测区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控制误差的积累 (3)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准。 2、有关名词 (1)小地区(小区域):不必考虑地球曲率对水平角和水平距离影响的范围。 (2)控制点:具有精确可靠平面坐标或高程的测量基准点。 (3)控制网:由控制点分布和测量方法决定所组成的图形。 (4)控制测量:为建立控制网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3、控制测量分类 (1)按内容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2)按精度分: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一级、二级、三级 (3)按方法分:天文测量、常规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卫星定位测量 (4)按区域分:国家控制测量、城市控制测量、小区域工程控制测量 二、国家控制网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控制网,称为国家控制网。它是全国各种比例尺测图的基本控制,并为确定地球的天头和大小提供研究资料。国家控制网是用精密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的。 平面控制网:国家平面控制网由一、二、三、四等三角网(triangulation network)组成。 高程控制网:国家高程控制网是由一、二、三、四等水准网(leveling network)组成。 国家控制网的特点:高级点逐级控制低级点。P92图6-1,6-2 三、小区域(15km2以内)控制测量 平面:国家或城市控制点——首级控制——图根控制。 高程:国家或城市水准点——三、四等水准——图根点高程。 P93表6-1,6-2,P94表6-3,6-4 课后作业: P117页第1-3题 §6.2 导 线 测 量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导线测量的概念、布设形式、外业工作、内业计算。 重点难点: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课程内容: 导线的定义 1.定义:将测区内相邻控制点(导线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图形。 2.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带状地区 (如:公路、铁路和水利) 、隐蔽地区、城建区、地下工程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布设形式 根据测区情况和要求,可分为以下三种: 1.闭合导线 多用于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 2.附合导线 多用于带状地区及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勘测与施工。 3.支导线 支导线的点数不宜超过2个,一般仅作补点使用。 此外,还有导线网,其多用于测区情况较复杂地区。 三、导线的外业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测水平角——转折角(左角、右角)、连接角 3、量水平边长 四、导线的内业计算 (一)几个基本公式 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或  注意:若计算出的>360°,则减去360°;若为负值,则加上360°。 坐标正算公式 由A、B两点边长DAB和坐标方位角αAB计算坐标增量。见图有:  其中:ΔXAB=XB-XA; ΔYAB=YB-YA 坐标反算公式 由A、B两点坐标来计算αAB、DAB    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  (2)计算  (3)根据、的正负号来判断所在的象限。 a) 则为一象限。= b) 则为二象限。=180°- c) 则为三象限。=180°+ d) 则为四象限。=360°- e) 则=90° f) 则=270° (二)导线计算过程 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计算各边坐标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三)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计算闭合差: 计算限差:(图根级) 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 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1/2000(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例题:P98表5-5 (四)附合导线平差计算 说明: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以下是两者的不同点: 1、角度闭合差的分配与调整 方法一: (1)计算方位角闭合差: (2)满足精度要求,若观测角为左角,则将fα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若观测角为右角,则将fα同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 方法二: (1)计算角度闭合差  ,其中,的计算公式如下: 左角: 右角: (2)满足精度要求,将fβ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上。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例题:P102表5-6 (五)查找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 角度闭合差如果超限,则测角有误;如果角度闭合差符合要求,导线相对闭合差大大超限,则可能是边长测错。此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检查,对可能有误的边角进行重测。 课后作业: P118页第4-6题 §6.3 小三角测量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三角测量的概念、布设形式、外业工作、内业计算。 重点难点:小三角测量的内业计算。 课程内容: 基本概念 1.三角点:测区内的控制点组成相互连接的而成三角网,网中各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 2.小三角测量:在小范围内布设边长较短的小三角网,观测所有三角形的各内角,并丈量起始边长,用近似方法进行平差,然后应用正弦定律算出各三角形的边长,再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点坐标,求出各三角点的坐标。 小三角测量的布设形式与等级 (一)布设形式 1.单三角锁(P104图6-18) 2.中点多边形(P104图6-19) 3.线形三角锁(P104图6-20) (二)等级 1.一级小三角 2.二级小三角 3.图根小三角 小三角测量的外业工作 (一)踏勘选点 (二)建立标志 (三)测量起始边 (四)观测水平角 小三角测量的内业计算 (一)绘制计算略图 (二)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三)边长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四)三角形边长计算 (五)计算各三角点的坐标 例题:P107表6-8 课后作业: P118页第8题 §6.4 角度前方交会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角度前方将会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重点难点:前方交会法的公式推导及计算。 课程内容: 一、余切公式  二、算例 P111表6-9 角度前方交会点坐标计算表 课后作业: P118页第9题 §6.5 三、四等水准测量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三、四等水准进行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重点难点: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成果计算。 课程内容: 一、适用:平坦地区的高程控制测量。 二、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见表) 三、作业方法 1、每站观测程序(见图) (1)顺序——“后前前后”(黑黑红红);一般一对尺子交替使用。 (2)读数——黑面按“三丝法”(上、中、下丝)读数,红面仅读中丝。 2、计算与记录格式(见P114表6-12) (1)视距=100×|上丝-下丝| (2)前后视距差di =后视距-前视距 (3)视距差累积值∑di=前站的视距差累积值∑di-1 +本站的前后视距差di (4)黑红面读数差=黑面读数+K-红面读数。(K= 4787mm或4687mm) (5)黑面高差h黑=黑面后视中丝-黑面前视中丝 (6)红面高差h红=红面后视中丝-红面前视中丝 (7)黑红面高差之差=h黑-(h红±0.100m) (8)高差中数(平均高差)= [h黑+(h红±0.100m)]/2 (9)水准路线总长L=∑后视距+∑前视距 课后作业: P118页第10题 §6.6 三角高程测量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小区域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重点难点: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方法及成果计算。 课程内容: 一、适用于:地形起伏大的地区进行高程控制。实践证明,电磁波三角高程的精度可以达到四等水准的要求。 二、原理  有:  = 注意:当两点距离较大(大于300m)时(见图) 1、加球气差改正数:  ( 说明:球差正,气差负, R ——6371km。) 即:  2、可采用对向观测后取平均的方法,抵消球气差的影响。 三、观测与计算 测竖直角、量仪器高、量觇标高(棱镜高)。其技术要求,见各种规范。 课后作业: P118第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