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GPS这种新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有所了解。
重点与难点:
GPS的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概念。
课程内容:
第十三章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
GPS的定义及历史
1.定义
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是一种可以授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2.GPS的产生与发展——由TRANSIT到GPS
1957年10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天基电子导航应运而生
美国1964年建成子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TRANSIT)。
美国从1973年开始筹建全球定位系统, 1994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GPS的组成
1.空间部分。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
2.地面控制部分。其由1个主控站,5个监控站和3个注入站组成。
3.用户接收机部分。GPS接收机的基本类型分导航型和大地型。大地型接收机又分单频型(L1)和双频型(L1,L2)。
GPS定位方法分类
1.定位方法的分类
(1)绝对定位——确定观测点在WGS-84系中的坐标,即绝对位置。
(2)相对定位——确定观测点在国家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即相对位置。
后处理定位
相对定位 静态(相对)定位
动态(相对)定位
实时动态定位(RTK)
四.GPS的后处理定位方法
目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是相对定位模式。其后处理定位方法有: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
1.静态相对定位
方法:将几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线端点上,保持固定不动,同步观测4颗以上卫星。可观测数个时段,每时段观测十几分钟至1小时左右。最后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
用途:是精度最高的作业模式。主要用于大地测量、控制测量、变形测量、工程测量。
精度:可达到(5mm+1ppm)
2.动态相对定位
方法:先建立一个基准站,并在其上安置接收机连续观测可见卫星,另一台接收机在第1点静止观测数分钟后,在其他点依次观测数秒。最后将观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软件解算得各点坐标。动态相对定位的作业范围一般不能超过15km。
用途: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碎部测量。
精度:可达到(10~20mm+1ppm)
图一:静态相对定位模式 图二:动态相对定位模式
五.GPS实时动态定位(RTK)方法
1.RTK工作原理及方法
与动态相对定位方法相比,定位模式相同,仅要在基准站和流动站间增加一套数据链,实现各点坐标的实时计算、实时输出。
2.RTK用途
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施工放样及碎部测量。
3.作业范围:目前一般为10km左右。
4.精度:可达到(10~20mm+1ppm)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