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课
第二章
第2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均衡价格的变动
z均衡价格是由供求相对水平决定的
z供求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z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供求
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均衡价格和(或)
数量发生变动。
第二章
第3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收入增加
z D移动到D
’
z在P
1
上,存在短
缺Q
1
<Q
2
z均衡在(P
3
, Q
3
)达
成
D’ SD
Q
1
P
1
Q
3
P
3
Q
20
P
Q
第二章
第4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原材料价格下降
z S移动到S’
z在P
1
上,存在过
剩Q
1
<Q
2
z均衡在(P
3
, Q
3
)达
成
Q
SD
Q
1
P
1
S’
Q
2
P
3
Q
3
0
P
第二章
第5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收入增加和原材
料价格下降
z需求增加的幅度
比供给增加的幅
度大
z价格和数量分别
增加至P
2
和Q
2
水平时,供求达
成均衡
D’ S’S
P
2
Q
2
D
P
1
Q
1
0
P
Q
第二章
第6页
城镇水产品市场
Q(亿公斤)
P(元/公斤)
D
2000
S
1996
S
2000
D
1996
14.18
33.4
0
12.26
53.6
第二章
第7页
城镇水产品市场
?城镇水产品市场的价格从1996年到
2000年下降了15.66%。
z由于水产养殖专业化程度提高和打捞渔
业的发展,使得水产品供给增加。
z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和对健康
的追求,使城镇居民对水产品的需求也
增加了,但其增加的幅度不如供给。
第二章
第8页
高等教育的价格
Q(年招生人数:万人)
P(元/年)
D
1985
S
1985
S
2000
D
2000
0
500
61.9
5,000
220.6
第二章
第9页
高等教育的价格
?供给增加较少的原因是教学设备和维
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的成本提高
,以及工资的提高
z 1985年教育经费投入224.9亿元,1999年达到
3349.0亿元;1985年教育、文化等事业的人均
工资1166元,2000年达到9482元。
?需求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升学率提
高
z 1985年每个教师负担5名学生,2000年达到12名
第二章
第10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总结
z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
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
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
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
向的变动。
第二章
第11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总结
z当需求和供给同时变动时,它们对均衡
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取决于:
1)需求和供给变动的相对大小和方向
2)供求曲线的形状
第二章
第12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D’ S’S
P
2
Q
2
D
P
1
Q
1
0
P
?需求增加、供给
增加
z均衡数量增加
z均衡价格变化不
确定,取决于需
求增加与供给增
加的比较
Q
第二章
第13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D’
S’
S
P
2
Q
2
D
P
1
Q
1
0
P
?需求减少、供给
减少
z均衡数量减少
z均衡价格变化不
确定,取决于需
求减少与供给减
少的比较
Q
第二章
第14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D’
S’
S
P
2
Q
2
D
P
1
Q
1
0
P
?需求减少、供给
增加
z均衡数量变化不
确定,取决于需
求减少与供给增
加的比较
z均衡价格下降
Q
第二章
第15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需求和供给变动的
相对大小和方向
D’
S’
SD
P
?需求增加、供给
减少
z均衡数量变化不
确定,取决于需
求增加与供给减
少的比较
z均衡价格上升
P
2
P
1
QQ
1
Q
2
0
第二章
第16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供求曲线的形状
供求曲线的形状
P
S’
D
S
?需求曲线水平
z均衡价格不变
z均衡数量与供给
同向变动
P
1
QQ
1
Q
2
0
第二章
第17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供求曲线的形状
供求曲线的形状
D’
D
S
P
?供给曲线水平
z均衡价格不变
z均衡数量与需求
同向变动
P
1
QQ
1
Q
2
0
第二章
第18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供求曲线的形状
供求曲线的形状
S’
D
P
S
?需求曲线垂直
z均衡价格与供给
反向变动
z均衡数量不变
P
2
P
1
QQ
1
0
第二章
第19页
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供求曲线的形状
供求曲线的形状
D’
D
S
P
?供给曲线垂直
z均衡价格与需求
同向变动
z均衡数量不变
P
2
P
1
QQ
1
0
第二章
第20页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
?经济模型
z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
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z表现形式
?文学语言
?数学语言
z方程
z图表
第二章
第21页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z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都是变量,
它们是经济数学模型的基本要素。
第二章
第22页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z内生变量
?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
第二章
第23页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z外生变量
?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第二章
第24页
经济模型、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
分析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z参数
?数值通常是不变的变量,也可以理解
为可变的常数或外生变量。
第二章
第25页
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 Q和P是模型要决定
的变量,因而是内
生变量
? α、β、δ和γ是可变
常数,是参数,也
可看成是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和参数的
改变会引起内生变
量的变化
?一个简单的数学
模型
Q
d
=α-βP
Q
s
=-δ+γP
Q
d
=Q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