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章
MRPⅡ /ERP原理,
生产成本管理
8.1 成本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企业利润 =销售收入 –成本费用。
表 8-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对 比

财 务 会 计
管 理 会 计
服务对

向外界 (政府, 股东 )提供信息
向企业内部人员提供信息
范围目

生成企业整体经营业务的财务报
表, 高度综合, 真实, 但详细程
度不能完全满足决策需要
生成部分的或有特定目的的财务
报表, 综合或详细程度可依计划
,控制与决策之需要而定
时间性
提供规定时期的信息 (如年, 季,
月 ),报告已发生的情况
提供信息的时间范围有伸缩性 (如
从几小时到数年 ),包括历史信息
和预见信息
约束
遵照外部强制的标准, 会计原则
,方法和程序
无强制和约束, 以满足成本/效
益分析要求为准
8.2 产品生产成本计算
按照成本核算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分批成本制、分步成本制
。分批成本制是以可以辨别的每一个批次作为成本归集和核算的
对象,分步成本制的成本对象是大量相近产品的生产过程。下面
以分批制为例对 MRPⅡ /ERP中生产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MRP Ⅱ /ERP中生产成本是以滚动计算法 (Cost Roll-up)逐层由底
向上累计,从而得出最终产品生产成本的。应用这种计算法时,
要用到的基础数据有:物料消耗定额 (来自产品结构图与 BOM)、
采购成本 (来自物料主文件 )、各种小时费率 (来自工作中心文件 )以
及标准时间 (来自工艺路线文件 )等。
8.2.1 产品成本构成
图 8-1 成本分类与构成
直 接 材 料 费
直 接 人 工 费
变动制造间接费
固定制造间接费
管 理 费 用
财 务 费 用
销 售 费 用
直接成本
( 主要成本 )
间接成本
( 制造费用 )
产品成本
( 生产成本 )
经营费用
( 期间费用 )
生产经营费用
( 总成本 )
8.2.2 标准成本体系
标准成本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条件下所应达到的, 目标成本,
。它在生产开始以前,预先确定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耗用的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数量和标准价格,作为核算产品成本
的基础;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成本来与实际成本相比较,分析成本的
超支和节约,以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是一个基准点,它公平地体现了在预计产出数量范围内生
产某产品的成本。因此,库存中的物料被认为是按标准成本储存的
资产。具有相同零件号的每一种物料均被认为具有相同价值,这与
先进先出 (FIFO)或后进先出 (LIFO)正相反,后者则根据采购某物料
的实际用费,认为同一种物料具有不同的成本。在标准成本中,超
出标准成本的部分一般是费用,计为逆差。同样,低于标准成本的
部分则计为贷方,是顺差。按标准成本计价的销售成本加上成本差
异等于实际成本。
使用标准成本来进行产品成本的日常核算所施行的成本制
度, 一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
● 记入这些账户的数额都按直接材料 (标准价格乘标准数量 )
,直接人工 (标准价格即标准工资率乘标准工时 )和制造费用的标
准成本, 而不是按它们的实际成本入账 。
● 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的任何差数另用, 差异, 账户予以归
集, 供作研究可能的补救措施之用 。
由于标准成本制度的应用在会计记录中反映出预计成本和实
际成本的差额, 以便通过差异数据的研究, 找出预计和业绩的差
异原因 。 差异分析主要有材料差异, 它是由采购运输等原因所引
起的;人工差异, 它是由工资变动, 加班加点等原因所引起的;
制造费用, 它是由季节变化等原因所引起的 。 以上内容可以通过
业绩报告来表达 。
在会计记录中使用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的制度, 称为, 标准成
本制度, 。 这种成本制度可以用于分批成本计算和分步成本计算

8.2.3 产品成本计算
1,基本数据
在 MRPⅡ 基础数据中介绍的产品结构图和物料清单中物料之
间的数量关系 (包含材料消耗定额 ),物料主文件中记录的采购成
本, 工作中心文件中的各种小时费率, 工艺路线文件中的标准时
间等, 都是计算产品成本的基本数据, 而完工报告, 入库报告的
数据又是计算实际成本的依据 。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准确性
的保证 。 只有有了准确的成本才能说清楚各种产品的获利性, 才
能说清企业的盈亏和利润 。
这些数据有一些是数量性数据, 如标准时间, 材料定额, 还
有一些是价格性数据, 如小时费率, 采购价格 。 这样划分有利于
计算和分析 。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是成本核算准确性的前提 。
2,计算方法
MRPⅡ 成本计算方法采用滚加法, 是按物料清单所规定的物料
之间的层次, 需求关系和制造过程, 从产品结构的最低层次开始,
从低层向高层逐层累计 。 成本的发生和累计与生产制造过程同步,
随着生产制造过程的进行, 在材料, 计划生产信息动态产生的同时
,成本信息也随之产生, 使得在计划, 控制物流的同时, 也控制了
资金流, 做到了物流, 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 。
采用滚加法进行成本计算时, 滚加的结构和依据就是产品的物料清
单 。 在物料清单中, 处于各个不同层次物料项目的成本都包含两部
分, 即:本层发生的成本和低层累计的成本 。
在一个典型的产品物料清单中, 最底层的物料项目都是外购件,
即原材料或标准件, 它的材料费 (采购件费 )和采购间接费 (采购部门
的管理费, 运输及保管费等 )之和组成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 。
其中,
采购间接费 =采购件费×采购间接费率
此时尚未发生加工成本。进入上一层以后,如果发生加工装配作
业,则发生这一层的直接人工费和间接费,它们的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人工费=人工费率×工作小时数 (工艺路线文件 )
间接费分配=间接费率×工作小时数 (工艺路线文件 )
这里的间接费包括可变间接费和固定间接费, 它们可有不同的费
率, 但计算公式相同 。
直接人工费和间接费之和称为加工成本, 是物料项目在本层的增
值, 也称为增值成本 。 再将加工成本同低层各项成本累加在一起,
则组成滚加至本层的物料项目成本 。
如此逐层由低向高累加, 最后到顶层组成最终产品的成本, 每一层
的成本均由本层增值成本和低层累计成本两部分组成, 如图 8-2 产
品成本滚动计算法
X
A E
C D
增量 本层人工费
成本 本层间接费
增量 低层材料费
成本 低层采购间接费
材料费
采购间接费
本层人工费 增量
本层间接费 成本
低层人工费
低层间接费 累计
低层材料费 成本
低层采购间接费
材料费
采购间接费
材料费
采购间接费
MRPⅡ 系统把加工单和采购单看成是一个财务实体 (financial
entity),成本是在执行车间作业或采购作业的过程中发生的 。
系统把产品结构中各层次物料的成本, 按低层累计和本层发生
的材料费, 人工费和间接费, 以及其合计值分别列出, 用成本
物料单 (cost BOM)的报表形式表示 。 表 8-2是简化了的电子挂钟
的成本物料单 。 一个完整的成本物料单还应详细列出每种物料
的本层增量成本和低层累计成本 。
3,间接费分摊
间接费是不能明确地分清用于哪项具体物料的费用, 与直接
人工费和直接材料费不同, 它不是随着工票或各种凭证按物料
项目记录的 。 因此, 必须把间接费分摊到每个物料项目的成本上
去 。
由于间接费是定期结算的, 所以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间接费
的计算和分摊都有某种程度的滞后 。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使得在
成本滚加的过程中, 间接费的计算能和直接费的计算同步进行,
应事先指定间接费率, 其中包括固定间接费和可变间接费的费率
,然后再计算计划期内的可变间接费和固定间接费 。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后采用制造成本法, 间接费只算到车间一
级, 不再把企业管理费计入产品成本 。 由于加工成本是在工作中
心上发生的, 间接费要分配到工作中心 。 间接费分配 (overhead
apportionment或 allocation)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
(1) 预计会计期间生产部门的产量, 效率和能力水平, 结合间接费类型确
定分配依据 。
(2) 将辅助生产部门 (如锅炉房, 各种动力站, 工具及机修车间等 )的间接
费分配给各生产部门 (如各生产车间 )。 不同类型的间接费要根据企业会计
科目划分的要求分为若干成本集 (cost pool),不同成本集分配的依据是不
同的 。
(3) 计 算 工作 中 心的 间接 费 率 (overhead rate,burden factor或
absorption rate),也称间接费分配系数或分配率 。 分配到生产部门的
间接费还要再进一步分配到工作中心, 分配之前也先要确定工作中心的
能力利用水平 (capacity level或 activity level),一般用正常生产条
件下的能力小时数表示 。 间接费率是在一定的产量规模, 效率和能力水
平的条件下预先设定的, 因而带有相当大的人为因素, 条件有了变化或
出现较大的间接费差异时要随时注意修订 。 间接费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台时)工时或元(元作小时预计该时期应完成的工 总额预计某个时期的间接费间接费率 //?
8.3 作业基准成本法
传统的间接费分配是以工时或台时为基推的,或者说是以产
量为基准的。随着产品成本结构中间接费比重的增加,以产量
为基准的粗放型计算,已不能满足决策的需要,以作业为基准
的成本核算法,正在受到国内外企业的注意。
80年代末,由美国库珀 (R,Cooper)与卡普兰 (R,S,Kaplan)提出的
作业基准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 ABC法或作业成本
法,注意区别于库存 ABC分类法 )能够微观分析和控制供应链的每
一个环节,以适应新型管理的需要。它是以优先考虑顾客的满意
程度为目标,以顾客所关心的成本、质量、时间和创新为着眼点
,通过对产品形成过程的价值链的分析,尽量消除对产品而言无
附加价值的作业,来达到降低浪费的目标。
作业基准成本法按照各项作业消耗资源的多少把成本费用分
摊到作业,再按照各产品发生的作业多少把成本分摊到产品,
通过这样的微观分析和详细分配,使得计算的成本更真实地反
映产品的经济特征。具体说来,ABC法认为,作业会造成资源的
消耗,产品的形成又会, 消耗, 一系列的作业。也就是说,作
业一旦发生,就会触发相应资源的耗用,造成了账目上的成本
发生;这些作业一一发生过后,才能历经营销、设计、采购、
生产、分销从而满足客户的最终需求。这里的作业,包括建立
与供应商的关系,采购,入库,支付应付款,安装调整设备,
对设备进行操作,安排工作流,更新产品设计,接受客户的订
单等等活动,贯穿在企业所处的整条供应链中。当企业业务较
复杂时,可以根据帕雷托原则 (即 80/20原则 ),选择对本企业重
要度高的作业列入 ABC法的范围。
图 8-3 作业基准成本法的运作流程
物料 产品结构
成本项目
成本动因
成本率
成本模型 产品
产品成本
成本类型
生产订单 领料、加工、接收报告
成本结转
成本分析
作业成本制实际是分批成本制的发展, 它打破了传统的分批成本
制以单一的标准分配费用所造成的成本扭曲失真, 以微观分析的
方式参与企业内部控制, 它的成本对象是作业 。 ABC法以价值链
分析为基础, 选择工作中心的作业成本项目, 确定引起成本, 费
用项目发生的成本动因 (Cost driver),依据成本中心或作业成本
集 (activity cost pool)的成本率 (cost driver rate),在产品成本归纳
模型的基础上, 计算产品标准成本 。 作业基准成本法的运作流程
见图 8-3。
下面以物料搬运来说明 ABC法的步骤,
(1) 定义用 ABC法计算的作业 。 如用叉车把物料自库房运至工作
地 。
(2) 确定作业的成本发生因素, 如搬运次数或搬运重量及其单位
费用, 如每搬运一次或搬运单位重量的平均费用 。 确定成本发生
因素要经过试算, 计算结果必须合理 。
(3) 确定发生作业成本的成本中心或作业成本集 。 本例归入, 搬
运, 间接费成本集 。
(4) 测算每个产品发生的作业量。用搬运次数或搬运重量,乘以
作业量,再乘以单位费用得出的总费用计入该产品成本的变动间
接费中。
间接费
车间 1
车间 2
车间 3
费率 1
费率 2
费率 3
产品
生产车间 间接费率
·传统间接费分摊
· A BC 法间接费分配
作业成本集
成本发生因素
单位费用
搬运 元 / 次
元 / 件
元 / 份
元 / 次
……
维修
……
订单
修改
间接费
产品
图 8-4 传统间接费分配与 ABC法
例 8-1 XYZ公司加工生产两种产品 A和 B,同时在同一加工车
间进行制造, 已知 A,B两种产品占用的直接人工工时分别为
2.5和 2,直接材料费用为 36和 30。 人工费工时费率为 7,按工时
单位制造费用分配率为 18。 传统成本会计核算过程如表 8-4所
示 。
表 8-4 传统成本法核算过程
核算
A产品
B产品
说明
直接人工工时 (1)
2.5
2
直接人工费用 (2)
17.5
14
工时费率为 7
直接材料费用 (3)
36
30
单位制造费用分配率 (4)
18
18
按工时
单位制造费用 (5)
45
36
(5)=(1)× (4)
单位成本 (6)
98.5
80
(6)=(2)+(3)+(5)
产量 (7)
4 000
20 000
制造费用 (8)
18 000
72 000
(8)=(7)× (5)
制造费用占 %(9)
20%
80%
总成本 (8)
394 000
1 600 000
(8)=(7)× (6),合计 1 994 000
作业
作业成本
(1)
成本率
(2)
作业量
(3)=(1)/(2)
A耗用
作业量
(4)
A分配作业成
本 (5)=(4)× (2)
B耗用
作业量
(6)
B分配作业成
本 (7)=(6)× (2)
机器调整
255 000
51
5 000
3 000
153 000
2 000
82 000
工单处理
81 000
135
600
200
27 000
400
54 000
机器加工
314 000
7.85
40 000
12 000
94 200
28 000
219 800
质量检验
160 000
20
8 000
5 000
80 000
3 000
60 000
物料储运
90 000
120
750
150
18 000
600
72 000
合计
900 000
392 200
507 800
说明
(1)=(5)+(7)
(3)=(4)+(6)
392 200
507 800
表 8-5 ABC成本法费用核算过程
表 8-6 ABC成本法成本核算
核算
A产品
B产品
说明
制造费用 (1)
392 200
507 800
900 000
制造费用占 %(2)
44%
56%
产量 (3)
4 000
20 000
单位制造费用 (4)
98.05
25.39
(4)=(1)/(3)
直接人工费用 (5)
17.5
14
直接材料费用 (6)
36
30
单位成本 (7)
151.55
69.39
(7)=(4)+(5)+(6)
(传统方法下的成本 )
98.5
80
总成本 (8)
606 200
1 387 800
(8)=(3)× (7),合计 1 994 000
ABC成本法则从微观上对制造费用进一步细分, 按产品加工中
的单位作业步骤分摊, 这样归结核算出各产品成本就较真实地
反映产品的实际耗费 。
企业中发生的各种作业可以分为两种:增值作业和无效作业 。
区分两者有一个简单的准则:如果客户愿意为某项作业的发生
而追加付款, 那么这就是增值作业 。 ABC法通过把成本分摊到
各个作业, 从而令那些不增加产品附加值却又增加成本, 耗用
资源的作业暴露出来, 再进一步把它们列入到降低成本和消除
浪费的对象范围之内 。 从这一点看, ABC法和 JIT的思想是有
相通之处的 。
应用 ABC法所得到的收益体现在以下几点,
● 企业中增长最快而又最不容易觉察的成本往往就是, 期间费用
” 。 ABC法改原来笼统过账的处理为逐项追究的分析, 有效地控
制了隐性成本的膨胀 。
● 作业成本法按照精益生产的思想追溯到包括原料采购的整个生
产过程, 并可把质量, 时间纳入到成本体系核算中, 从而更能适
应产品的市场竞争需求 。
● 采用 ABC成本体系进行例外管理, 财务人员将有更多的时间用
于管理分析, 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 。
● ABC法把企业运作流程映像到产品成本中来, 使得产品成本
反映了更多的信息, 能及时把企业管理中种种潜伏问题暴露出来
,改善企业管理 。
● 以 ABC法核算成本为依据, ERP软件能实现对价格, 利润, 销
售额的综合模拟的功能, 为准确地进行企业决策 (如自制 /外购,
定价等 )提供有力的支持 。
● 上起, 增利减耗, 的宏观目标, 下至如车间内物品搬运路线
之类的具体作业操作, ABC法促成了宏观与微观两极之间的贯通

以下情况的时候应该考虑使用作业成本制,
● 管理人员, 销售人员在定价, 业绩评定时对成本信息提出了
质疑 。 例如, 不同等级的产品的费用按照统一标准分配的合理性

● 产品的产量, 批量或者复杂性有较大的差异 。 传统的分批制
通常会让批量大的产品负担更多的费用 。
● 部门各项费用预算差异表现为有利预算差异, 但成品率, 提
前期指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
● 能够投入与产品复杂性相应的资金, 一般需要选择购建
ERP管理软件 。
作业成本法常用于库存成本的计算, 产品成本的
计算, 维护成本的计算以及服务成本的计算 。 建立作
业成本制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分步实施 (如重要的工作中心或者车间先实施 ),
MRPⅡ /ERP软件将会提供修正的机制, 逐步完善作业
成本制 。
8.4 成本差异分析
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称为成本差异。成本差异分
析是一种例外管理方法 (management by exception),也即重点管
理法,它把管理人员的精力有重点地放在差异较大的问题上。成
本差异分析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
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时的差异称为有利差异 (favorable
variance),即成本节约,用负数表示;反之,称为不利差异
(unfavorable variance或 adverse variance),即成本超支,用正数
表示。各种差异都要设置会计科目。不论差异是正值还是负值,
只要超过了规定的允差,都应进行差异分析。有时出现负值不一
定是好事,因为在某项差异上出现负值可能导致另一项差异出现
更大的正值。
在 MRPⅡ 系统生产过程中, 通过领料报告自动结转相应的原
料成本;通过加工报告, 将依据设定的成本率和成本动因, 结
转其他操作类成本项目;通过接收报告, 原料费用, 加工费用
和订单费用将结转到相应产品的库存成本 。 若产品的库存成本
采用标准成本, 实际的费用消耗与理想产品成本之间的差异将
自动结转到差异科目 。
在现代管理会计中,成本差异类目分得比较细,这对分析
和控制成本是非常必要的。成本差异也必然从成本的构成要素
里去分析。表 8-7表达了成本差异的分析过程。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包括价差和量差两方面 。 造成价差的原因如采购
价格变化, 运输费用增加, 材料代用或变更, 自制件改为外购
件 (或反之 )等 。 造成量差的原因有报废或损耗, 材料利用率变
化, 产品结构变化等 。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工资率差异 。 这是一种价差, 一般是由于工作中心的工人等级
或工资变化造成的 。
● 停工差异 。 一般是由于设备故障, 停电停水, 物料短缺或任务
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 工人虽然出勤但无工作可做, 在工票上填写
停工时间, 但企业仍需按出勤来支付工资 。
● 效率差异 。 一般是由于工作效率, 加工工艺或投料批量变动
等原因造成的, 是一种量差 。
3,变动间接费差异
间接费是一种期间成本, 为了便于计算成本实时分配, 采用了
间接费率的做法 。 这种方法是带有人为因素的, 往往同实际情
况有较大出入, 需要积累经验使间接费率逐渐逼近实际 。
变动间接费有两类差异,
● 开支差异, 也称支出差异或费用差异 。 这是由于间接费率的
差异造成的, 是一种价差 。
● 效率差异 。 效率差异的概念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中的效率
差异类似, 当完成产出所耗用的工时有了变化, 如果间接费率
是基于人工费的, 必然反映在间接费上, 是一种量差 。
4,固定间接费差异
固定间接费差异除开支差异和效率差异外, 还有一项能力差
异 。
固定间接费从其成本性态来讲与产量没有直接关系, 也
是一种人为使之建立的联系 。 固定间接费率是由事先预计的固
定间接费和预计的工时估算出来的 。 预计工时实质上是一种预
计使用的能力 。 因此, 固定间接费差异中又多了一项能力差异
,产销不对路, 经济衰退, 资源不足造成的停工都可能形成能
力差异 。 能力差异与效率差异合称为产量差异 ( volume
variance)。
8.5.1 MRPⅡ 成本体系
产品的成本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产品成本用于
不同的目的 。 为便于维护和分析产品成本, 在 MRPⅡ 系统
中设置了至少 3种成本类型,
1.标准成本
2.实际成本
3,模拟成本
8.5 MRPⅡ 成本管理
1,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 (standard cost)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平均先进成本,
相当于人们常说的计划成本或目标成本, 是经营的目标和评价的尺
度, 反映了在一定时间内计划要达到的成本水准 。 标准成本按照理
想的定额标准设置, 它应该不包含无效或非增值作业 。
标准成本在会计期内保持不变, 是一种, 冻结, 的成本 。 它作为
预计企业收入, 报价, 物料库存值等计算的基础 。 实际成本与标准
成本对比产生成本差异, 作为成本分析的依据 。
系统通常允许用户定义多种标准成本。例如,上年标准成本,
现行标准成本等。现行标准成本 (current standard cost),也称现行
成本 (current cost),它反映计划期内某个时期的成本水平或成本标
准,随着产品结构变化,加工工艺和劳动生产率、采购费用等的变
化而定期调整 (如 3~ 6个月 )。各种标准成本类型,实质上是系统提
供给用户的几组成本文件,用户完全可以灵活运用,自行定义。制
造业 MRPⅡ 系统一般都要求设置这种成本类型。
2,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是生产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 主要根据结算加工单
或采购单时得到的实际数据 (如来自领料单, 完工报告, 采购发
票等 )。 当库存成本类型设置成该成本类型的时候, 库存成本将
会以实际消耗的各项资源消耗结转 。
计算实际成本的方法通常有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 最后进
价法等;在手工管理时很难做到随时更新计算, 但是由计算机处
理是很方便的 。 在选择软件时, 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策略注意软件
能够提供的计算方法 。
实际成本可用于流程性生产的企业, 如炼油, 饮料行业 。 编
制财务报表一般使用实际成本 。 但是, 实际成本不利于成本的分
析 。
3,模拟成本
模拟成本 (simulated cost)用于成本的模拟与分析, 可以设置不
同的成本导因和成本率, 模拟成本项目及总产品成本的变化率 。
它回答, 如果怎样 —— 将会怎样? (what-if)”的问题 。 在成本模
拟或预计时 (例如要知道设计变更, 产品结构变化, 工艺路线变
化或材料代用后对成本的影响 )不影响现行运行数据, 进行成本
的分析演示, 这对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价值分析也是有帮助的 。
MRP Ⅱ 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它的模拟功能, 可以设置多个模拟
成本类型, 用于不同的分析需要 。 在制订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标准
成本之前, 先把修订的成本项输入模拟成本系统, 经过多次模拟
比较, 提出多种可行的方案, 经审批后再转换到标准成本系统 。
因此, 模拟成本有时称建议成本 (proposed cost)。 MRPⅡ 软件
允许各类成本方便地相互转换, 应充分利用软件中的这种模拟功
能 。
典型的 MRPⅡ /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方面 。
● 成本中心会计:支持成本预算 (标准成本的确定 ),标准成本与
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 成本报告与分析等 。 有关成本发生都
记录到相应的成本中心以分别核算, 有关数据则同时或定期成批
地传送到产品成本模块以及获利分析模块, 以便进一步处理 。
● 订单和项目会计:是一个全面网络化的管理会计系统, 带有
订单成本结算的详细操作规程 。 该系统收集成本, 并用计划与实
际结果之间的对比来协助对订单与项目的监控 。 系统提供了备选
的成本核算及成本分析方案, 从而有助于优化一个企业对其业务
活动的计划与执行 。
● 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核算模块能用于对成本结构, 成本
要素及运营过程进行监控, 并生成对单个对象或对整个一段时期
的预测 。 不仅有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摊功能, 还包括收集有关的物
流与技术方面的数据, 对单个产品与服务进行结果分析等 。
8.5.2 MRPⅡ 成本管理
● 获利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模块将处理哪一类产品或市场
会产生最好的效益? 一份特定订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 同时,
销售, 市场, 产品管理, 战略经营计划等模块也将根据从获利能
力分析所提供的细分信息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处理, 公司因而能
判断它目前在市场中的位置, 并对新市场的潜力进行评估 。
● 利润中心会计:它提供了一个软件方案, 面向那些需要对其
战略经营单位进行定期获利能力分析的企业 。 该系统使用期间会
计技术来收集业务活动成本, 运营费用以及结果, 从这些信息可
以确定每个业务领域的获利效能 。
● 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执行信息系统 (EIS)为管理部
门提供了一个软件方案, 它有自己的数据库, 能从企业的各个不
同部分收集包括成本发生在内的各方面数据, 再进行加工汇总成
为可服务于企业决策的格式 。
成本管理是 MRPⅡ/ERP 系统管理成效的一种微观反映, 本
章从成本管理会计的思想出发, 介绍了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特别介绍了体现现代管理模式特点的作业基准成本法, 并进行
成本差异分析, 最后说明了 MRPⅡ/ERP 中成本管理工作的主要
范畴 。 所以, 以 MRPⅡ 思想体系为基础的生产管理模式, 全面
地满足了企业包括以财务管理为根本的管理活动的实际要求 。
8.6 本 章 小 结
(1) 分析并比较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重要区别 。
(2) 企业产品成本构成包括哪些?
(3) 标准成本体系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 简述 MRPⅡ 成本滚动计算法的核算过程 。
(5) 作业成本法的作用有哪些?
(6) 成本差异分析包含哪些内容?
(7) 成本体系里包含哪些成本类型? 它们有何实际意义?
(8) MRPⅡ /ERP的成本管理包含哪些方面?
思考练习题
(9) 设某公司在同一制造车间同时加工生产两种产品 A和 B,已知 A
,B两种产品的直接人工工时为 2.5和 3,直接材料费用为 25和 38。
人工费工时费率为 8,按工时单位制造费用分配率为 15。 利用传统
工时分配核算法计算 A,B两种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
(8) 在上题数据的基础上按作业基准成本法核算 A,B两产品的作
业成本 。 已知 A,B两种产品的加工产量分别是 800和 800,各作业
步骤发生的作业成本费用分列如下, 各作业步骤的成本率标准已知
,A,B两种产品加工作业时耗用的各分步作业量分别通过比例分
摊, 所归结的数据如表 8-8所示 。
表 8-8 数据表
作 业
作 业 成 本
成 本 率
作 业 量
A耗用作业量
B耗用作业量
机器调整
18 150
55
330
130
200
质量检验
5 550
15
370
150
220
订单分检
800
8
80
35
45
机器工时
45 500
5
9 80
4 000
5 80
物料接收
5 000
25
200
85
115
合计
75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