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血 液 循 环循环系统生理循环系统生理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循环系统生理
14.1 心脏的功能泵血过程循环系统生理
14.1.1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泵血过程
14.1.1.1 心室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心脏生理心肌的兴奋性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RP:
K+外流
AP:
0期,Na+通过快钠通道大量迅速内流
1期,K+快速外流
2期,Ca2+通过慢钙通道内流与 K+的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3期,K+迅速外流
4期,Na+ - K+泵工作,恢复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梯度去极相静息期复极相
( 快 反应动作电位)
快钠通道心肌细胞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性的基础
根据 0期去极化速度,自律细胞可分为慢反应自律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普肯耶细胞窦房结细胞心脏生理心肌的自律性
14.1.1.3 根据生物电特征 ---0除极速度将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细胞
1) 快反应细胞 ——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高。 0期去极主要与 Na+ 内流有关。如心房肌和心室肌等。
2) 慢反应细胞 ——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低。 0期去极主要与 Ca2+内流有关。如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处的细胞。
将我们刚刚讲的两种分类方法结合起来,再将心肌细胞分为四类,
快反应细胞 非自律细胞 ---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自律细胞 ---浦氏细胞慢反应细胞 自律细胞 ---窦房结、房结区、结希区细胞非自律细胞 ---结区细胞
14.1.2 心肌的生理特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兴奋性电生理特性血液循环
14.1.2.1 自动节律性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组织细胞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征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自律性的高低可用发生兴奋的频率反映 。
第四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血液循环心肌的自律性第四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血液循环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
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14.1.2.2 传导性传导性 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性经特殊传导组织传向工作细胞,并经闰盘进行扩布。即为动作电位沿细胞膜的扩布。
因闰盘低电阻(缝隙连接),有利于兴奋的传播,故心肌细胞结构虽分,功能形如同一细胞,即 功能性合胞体 。
第四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血液循环
1,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途径和特点房室延搁
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和特点传播途径,窦房结 → 结间束 → 心房肌 → 房室交界 → 房室束及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传导方式为局部电流 。
特点,各处传导速度不同。
心脏内整个传播时间约为 0.22s,心房内和心室内各占 0.06s,房室交界处为 0.1s。
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缓慢,延搁时间较长
( 0.1s )。
其 意义 在于,使心房、心室顺序收缩,以便足够时间充盈血液。
但易发生传导阻滞。
决定和影响心肌传导性的因素
1) 细胞结构:
2) 生理因素:
① 动作电位 0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
② 邻近部位膜的兴奋性
14.1.2.3 兴奋性兴奋性 ---具有受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阈值大兴奋性低,反之则高。
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
*静息电位水平
*阈电位水平
*钠通道的功能状态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包括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 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而保持节律性的舒、缩活动。
心肌的兴奋性第四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血液循环期前收缩 代偿间隙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心肌的兴奋性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特性血液循环
14.1.2.4 收缩性心肌收缩性的特点:
对细胞外钙离子的依赖性
心肌收缩的“全或无”(同步)
不会发生强直收缩
14.1.3 心脏的射血机能
14.1.3.1 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开放 关闭血液循环心脏的泵血功能
14.1.3.3 心脏泵血过程 *
关闭开放关闭 房 >室 <动脉压开放减慢充盈期血液被,抽吸,入心室房 >室 <动脉压开放快速充盈期室内压急剧下降房 <室 <动脉压关闭关闭等容舒张期减慢射血期室内压达最高房 <室 >动脉压关闭快速射血期室内压急剧升高房 <室 <动脉压关闭关闭等容收缩期进一步充盈心室房 >室 <动脉压开放 房 <室 <动脉压关闭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心室舒张期半月瓣房室瓣特点压力梯度瓣膜状态
14.1.3.4 心 音
第一、第二心音的区别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心室 收缩开始 心舒张开始标志 心室收缩 动脉瓣关闭成因 房室瓣关闭 大动脉血流减速射血入动脉 室内降压桭动特点 调低、声强 调高、声弱时程 0.14s 0.08s
听区 第五肋间左锁中线 第二肋间胸骨右缘第四肋间胸骨右缘 第二肋间胸骨左缘心搏 与心尖搏动一致 在心尖搏动之后时相 在较长休止期后 在较短休止期后意义 反映心收缩力 反映动脉血压高低心充盈度房室瓣状况
14.1.3.5 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搏动射出的血量。男性,60~
80ml。
射血分数 ejection fraction
=( 每博输出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 100%
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 心率,4.5~6L/min
心指数 (心排血指数) cardiac index
=心输出量 /体表面积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 每博输出量 的影响
1、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2、后负荷
3、心肌收缩能力 -- 等长自身调节
(2) 心率 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40~ 180次/ min,心率 ↑,输出量 ↑ 。
心脏功能的储备
1、定义
2、心率储备
3、每搏输出量储备
14.1.4 心电图心电图与细胞生物电的比较
14.2 血管的功能血管分类:
1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弹性回缩 ---推动血液运行。
2 分配血管 ---介于弹性贮器血管和小动脉前的动脉管道。将血液分配运输至各脏器组织。
3 阻力血管 ---小动脉和微动脉。富含平滑肌,
通过管径的变化,调节各脏器的血量。
4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 ---单层内皮细胞。
5 容量血管 ---静脉。安静状态下,60-70%血量在静脉内血流量、血压和血流阻力血流量、血压和血流阻力血管生理
QQ △△ PP
= △ P /
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血流阻力与血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的四次方成反比
小动脉和微动脉称为小动脉和微动脉称为阻力血管阻力血管静脉血压血流量血流量 血压血压 血流阻力血流阻力
RR
血管生理
14.2.2 动脉血压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收缩压 systolic pressure 90~140mmHg
舒张压 diastolic pressure 60~90mmHg
脉压 pulse pressure 30~40mmHg
平均动脉压 mean arterial pressure
= 1/3 收缩压 + 2/3 舒张压
=舒张压 +1/3脉压血管生理
1) 动脉血压的形成 先讲体循环充盈压,然后引出正常 BP的形成与维持需要有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最后讲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在正常 BP的形成中的作用
14.2.2.2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和影响因素前提,
循环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基本要素,
心脏射血外周阻力
3、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心脏每博输出量每博输出量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2,心率心率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弹性贮器作用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比例不适 →循环平均充盈压改变 →BP改变血管生理
14.2.3 静脉血压与血流 *
1,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
(0.4-1.2kPa)
外周静脉压心脏射血能力静脉回心血量血管生理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心脏收缩力量
2,体位改变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4,呼吸运动
5,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14.2.4 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
血管生理
14.2.4.1 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微循环 组成 流速 物质交换主要分布生理意义直捷通路 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较快 使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动静脉短路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骨骼肌迅速少无 皮肤 调节体温迂回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缓慢 充分 广泛,营养通路”
14.2.5 组织液血管生理
1 4,2,5,1 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 (组织液静水压(组织液静水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14.2.5.2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1,毛细血管血压
2,血浆胶体渗透压
3,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4,淋巴循环淋巴循环心 血 管 活 动 的 调 节心 率心脏 心输出量神经 心收缩力体液 平滑肌 容量血管 回心血量 血血管 口径舒缩 改变 阻力血管 外周阻力 压器官血管 血流量重分配
14.3.1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因素
1,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 生理功能)
1) 心率加快,
2) 房室交界传导加快,
3) 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正性变时、变传导、变力
*心迷走神经( 生理功能)
1) 心率减慢
2) 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3) 心房肌不应期缩短
4) 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时、变传导、变力
2,血管的神经支配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局部组织代谢产物影响。
其余绝大多数受神经调节。
血管运动神经纤维 ----
缩血管神经纤维,
舒血管神经纤维
3,延髓心血管中枢指位于延髓内的心迷走神经元、控制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活动的神经元。
1) E and NE
*肾上腺素,E,(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4.3.1.2 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体液因素
E
心肌 β 1受体 心输出量 ↑
血流阻力 ↑
强心药 )
强心
α 受体
β 2受体血管平滑肌血管收缩血管舒张 血流阻力 ↓
循环系统生理
*去甲肾上腺素,NE(
NE
心肌 β 1受体 心输出量 ↑
血管平滑肌 α 受体 外周阻力 ↑
减压反射 ↑
-
BP↑
升压药)
2)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血管升压素心房钠尿肽血管内皮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 -激肽系统组胺前列腺素心血管自身调节
14.3.2 动脉血压与血流量的调节
14.3.2.1 动脉血压的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性反射
3,动脉血压的长期性调节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血管平滑肌交感缩血管 N 心迷走 N 心交感 N
↓ ↓ ↓
延 髓交感缩血管紧张,心迷走紧张,心交感紧张
↓ ↓ ↓
窦神经 ↓ ↓(减压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 ↓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颈 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弧,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心 脏动脉血压与颈动脉窦內压的关系减压反射
BP↑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器 + 窦神经 +主动脉神经 + 延髓心迷走 N+
心交感 N-
交感缩血管 N-
心脏,心输出量 ↓
血管,外周阻力 ↓
心迷走紧张 ↑
心交感紧张 ↓
交感缩血管紧张 ↓
BP↓
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在于使
BP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心、脑的正常血供 。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心血管反射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血液中
Po2↓,Pco2↑,[H+] ↑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 化学感受器窦神经迷走神经 延髓心血管活动神经元呼吸神经元心率 ↑
心输出量 ↑
外周阻力 ↑
BP↑
14.3.2.2 血流量分配的调节心 率心脏 心输出量神经 心收缩力体液 平滑肌 容量血管 回心血量 血血管 口径舒缩 改变 阻力血管 外周阻力 压器官血管 血流量重分配
E N D
思 考 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和离子流情况?
2,何谓自律细胞?窦房结动作电位的特点?
3,影响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的因素?
期前收缩?心动周期?窦性节律?
4,心肌细胞收缩的特点?
5,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中房室内压、瓣膜、
血流方向的变化?
6,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7,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心指數
8,第一、第二心音的成因和特点?
9,ECG中 P,QRS,T等波的生理意义?
10,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
11,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2,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13,心脏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14,请分析降压反射。
15,请分析心血管的化学感受性反射。
16,请分析 E和 NE对心血管作用的异同。
17,冠脉循环的血流特点及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