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组
2002年12月《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代码:2050103
二.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会计学院基础会计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会计学原理》是我校会计专业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重庆市重点建设优良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重点放在帮助初学者掌握好“三基”,为其后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坚实基础。
《会计学原理》课程的内容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会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准则等;二是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和运用账户、复式计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及会计报表;三是会计工作组织,包括会计核算模式、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会计规范。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主体,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完整结构体系。
学习《会计学原理》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会计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掌握会计的目标是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以便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结合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着重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处理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改革以及加入WTO后,与国际会计接轨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贯穿于教学之中,把握会计发展趋势。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72学时,3个学分。实行闭卷考试,成绩按学校办法评定。实行百分制,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五、纲目
第一章 总 论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着重理解会计的职能和特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目标,在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这两个会计理论问题作概括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本章的目的在于懂得什么是会计,了解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理解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的职能
2.会计的对象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5.会计核算的方法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职能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
2.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会计的派生职能
会计的含义
(一)概念
(二)特点
(三)本质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
二、会计对象在企业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会计的任务
一、反映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济核算。
二、反映和监督各单位财经政策、法令、制度的执行情况,维护财经纪律。
三、充分利用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总体性要求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可比性原则。
(三)一贯性原则
二、信息质量要求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二)及时性原则。
(三)明晰性原则。
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要求方面的原则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二)配比原则。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
(四)历史成本原则。
四、修订性惯例要求原则
(一)谨慎原则
(二)重要性原则
(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六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的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账目。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四)登记账薄。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账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学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是学习下一章复式记账的必要前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要素
2.会计等式
3.会计科目
4.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
资产
(一)概念
(二)分类
负债
(一)概念
(二)分类
所有者权益
(一)概念
(二)分类
收入
(一)概念
(二)分类
费用
(一)概念
(二)分类
利润
(一)概念
(二)组成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基本会计等式
二、资产和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一)经济业务类型及举例
(二)结论
三、会计等式的扩充式
第三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二、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第四节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设置账户的必要性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复式记账的理论与方法。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着重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式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上一章和本章的学习,要能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从而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式记账原理
2.借贷记账法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一、记账方法的意义和种类
二、复式记账的特点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三、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四、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五、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一)账户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二)账户余额试算平衡法。
六、借贷记帐法应用
第四章 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教学目的]
本章通过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较详细地阐述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应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企业资金筹集、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等业务活动的内容,账户设置(账户的性质、用途和结构)和主要业务的账户对应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进一步掌握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核算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一、资金筹集业务
二、生产准备业务
三、产品生产业务
四、产品销售业务
五、财务成果业务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实收资本的核算
(一)账户的设置
(二)实收资本的核算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一)帐户的设置
(二)核算
第三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
账户设置
(二)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
二、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二)帐户的设置
(三)采购成本的计算及核算
第四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二、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直接材料的核算
(二)直接人工的核算
(三)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四、产成品入库的核算
第五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核算
产品销售收入的核算
(一)收入的确认
(二)帐户的设置
(三)核算举例
二、产品销售成本的核算
三、营业费用的核算
账务成果业务的核算
一、利润实现的核算
(一)利润形成的计算
(二)利润形成的核算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的程序
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五章 账户的分类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账户的分类,重点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学习本章,要求了解账户按经济内容分为那些类别,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为哪些类别。各类账户能够提供什么性质的核算指标,怎样记录经济业务,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类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正确运用账户登记经济业务,善于利用账户提供的数据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2.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一、资产类账户
(一)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
(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一)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
(二)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一)反映所有者原始投资的账户。
(二)反映所有者投资收益经营的账户。
四、成本类账户
五、损益类账户
第二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一、盘存账户
二、结算账户
(一)债权结算账户。
(二)债务结算账户。
(三)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三、所有者投资账户
四、集合分配账户
五、跨期摊提账户
六、成本计算账户
七、收入账户
八、费用账户
九、财务成果账户
十、调整账户
(一)备抵账户。
(二)附加账户。
(三)备抵附加账户。
十一、计价对比账户
会计凭证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还要注意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技术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正确使用会计凭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一)原始凭证。
1.概念
2.分类
(二)记账凭证。
1.概念
2.分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办法
(一)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办法
1.一次凭证的填制方法;
2.累计凭证的填制方法;
3..汇总原始凭证的填制办法
(二)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办法
三、填制原始凭证的要求
原始凭证的审核
(一)、审核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
(二)、审核凭证的填制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二、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一)收款凭证的填制;
(二)付款凭证的填制;
(三)付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
三、填制记账凭证的要求
记账凭证的审核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七章 会计账薄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各种账薄的设置和登记。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设置和登记账薄对于系统地提供经济信息、加强经济管理的作用。熟悉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的内容、格式、登记依据和登记方法,掌握登记账薄的各种规则,包括错账更正的规则。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较熟练地登记账薄,利用账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账薄的设置和登记
2.账薄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3.对账和结账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账薄的意义和种类
一、账薄的意义
二、账薄的种类
(一)账薄按其用途的分类
(二)账薄按其外表形式的分类
第二节 账薄的设置和登记
一、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特种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1.现金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3.多栏式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二)通用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二、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三栏式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二)多栏式总账的设置和登记
(三)总分类账的登记
三、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一)三栏式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三)多栏式明细账的设置和登记
四、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及其平行登记
(一)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关系
(二)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区别
(三)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要点
第三节 账薄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一、账薄启用的规则
(一)启用账薄时的一般要求
(二)会计人员交接时的规则和要求
二、账薄登记的规则
三、更正错账的方法
(一)划线更正法
(二)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全部冲销法,红字差额冲销法。
(三)补充登记法。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一)账证核对
(二)账账核对
(三)账实核对
结账
(一)含义
(二)做法
三、账薄的保管
第八章 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形式
[教学目的]
本章是在会计凭证和账薄的基础上,阐述各种凭证和各种账薄结合使用的形式,即会计帐务处理程序问题。学习本章,要求理解合理建立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明确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基本内容,包括凭证、账薄的设置,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等条件,研究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适用范围。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掌握各种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以便对实际工作中的多种多样做法能把握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处理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核算形式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和要素
一、会计核算形式的意义
二、设计会计核算形式的要求
(一)要适应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业务简繁、业务类型的特点和核算工作的基础;
(二)要能保证提供的会计数据正确、及时、全面、系统;
(三)要能简化财务处理程序,节约人力和物力、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第二节 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薄
(一)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设置的会计凭证
(二)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设置的账簿
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
一、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特点
二、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薄
三、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四、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五、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四节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一、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
二、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薄
三、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五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
一、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特点
二、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薄
三、汇总记账凭证及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方法
四、在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下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五、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六、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六节 日记总账核算形式
一、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特点
二、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薄
三、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四、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七节 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
一、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特点
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会计凭证和账薄
三、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账务处理程序
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第九章 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在填制凭证和登记账薄的基础上保证账薄记录准确性、财产物资的真实性和财产保管使用合理性的方法,即财产清查。学习本章,要求理解财产清查的必要性和种类,着重研究各种材料物资、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并理解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和账务处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财产清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财产清查的方法
2.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教学时数]
3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二)账面清查的必要性
(三)造成财产物资账实不符的原因
财产清查的作用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按照清查的范围分
(二)按照清查的时间分
三、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一)组织准备;
(二)业务准备。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实物的清查
(一)确定财产物资账面结存数的方法。
1.永续盘存制
2.实地盘存制
(二)清查财产物资的方法。
1.实物盘点法
2.技术推算法
二、货币资金的清查
(一)现金的清查
(二)银行存款的清查
三、结算往来款项的清查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业务处理
二、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一)货币资产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二)财产物资盘盈、盘亏和毁损的账务处理
(三)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第十章 会计报表
[教学目的]
本章阐述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对经济活动定期进行总括反映的方法,即会计报表。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着重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原理和基本的编制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能初步掌握编制和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报表的作用、种类和编制要求
2.财务状况报表
3.财务成果报表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CAI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报表的概述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一)按会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二)按报送对象分
(三)按编报时间分
(四)按编制的单位分
(五)按报表包括的会计主体的范围分
三、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
(一)内容完整
(二)数字真实
(三)计算正确
(四)编报及时
(五)便于理解
第二节 财务状况报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二、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分类和结构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一)直接填列法
(二)分析整理填列法
第三节 财务成果报表
一、利润表
利润表的作用。
(二)利润表的结构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二、利润分配表
(一)利润分配表的作用
(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和编制方法。
第四节 财务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一、财务评价指标的作用
二、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收益比率指标
(二)资本结构比率指标
(三)流动比率指标
(四)周转比率指标
(五)社会贡献积累率指标
第十一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
[教学目的]
本章在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会计工作的组织问题。学习本章,要求了解正确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应遵循的要求,熟悉会计机构的设置、组织方式和岗位责任制,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会计法规制度的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理解把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付诸实施需要创造的条件,以便在实践中合理安排会计核算的组织工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计机构
2.会计人员
3.会计法规制度
[教学时数]
0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
CAI教学
第一节 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一、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
二、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机构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二、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方式
(一)集中核算方式。
(二)非集中核算。
三、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一)会计工作岗位设置的基本状况。
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落实及其他内容。
四、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一)各单位指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会计人员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
二、会计人员的主要权限
三、会计人员的任职要求
四、会计人员的任免
五、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第四节 会计法规制度
一、会计法
二、企业会计准则
三、其他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
第五节 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及其重要意义
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国家对会计电算化的总体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形式
会计电算化系统概括
六.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章)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案例分析
习题课
其他
第一章
8
第二章
6
第三章
8
2
第四章
12
2
第五章
3
第六章
3
第七章
3
模拟实习
5
第八章
6
2
第九章
3
第十章
6
模拟实习
3
合计
58
8
6
0
0
七.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要素、填制和审核;了解各类帐簿的格式,掌握各类帐簿的登记依据、登记方法。
*实验时数:8学时
*实验项目名称: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的编制模拟实习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务,正确填制会计凭证的内容,把握会计凭证的审核要点和传递路线;根据会计凭证正确登记各类帐簿并编制会计报表。
八.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原理》
上海财经大学《基础会计学》
教学参考书:1.《企业会计制度》研究组:《企业会计制度及讲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郭徐咸:《会计学基础》,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吴水澎:《会计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周正云:《基础会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