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四、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
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
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
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诸多历史条件综合
运动的产物,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时代
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是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要问题
的思想,揭示了当今国际局势的主要特征、世界各
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这个思想为我们党一心一
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对外开放以借鉴和
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奠定了科学的
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沉
着,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
结的成果,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
成的历史根据。
建国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党和去那国人民建立起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从 1956年到 1966年,我国进行了全面
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
也有过严重失误,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后来又发
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左”
倾严重错误。邓小平领导我们党认真总结了上述正反
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既果断地纠正错误的东西,又坚
决地维护和继承过去的积极成果。
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我国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使生产力获得
新的解放和巨大发展。这一崭新的实践,是人民群众的
伟大创造,是邓小平理论发展的源泉。邓小平领导我们
党从总结群众的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
些失误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
律,把经验上升为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党的十五大明
确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
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大体上经历
了 20年时间,其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邓小平理论基本命题的提出
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 1992年党的十二
大,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从酝酿到提出的阶段。
邓小平明确反对“两个凡是”的口号,支持关于真理标准
的大讨论。
1978年 11月 10日到 12月 15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
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题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
向前看, 的重要讲话。
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
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
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
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
顺利发展。”
这个讲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开辟新
道路、创立新理论的动员令。
1978年 12月 18日至 22日,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开始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1981年 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建国以来
党的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充分肯定了党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并且概括了这条道路有 10
个“主要点”。
1982年 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使用
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个科学命题。
这个基本命题的提出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2、邓小平理论理论轮廓的形成
从 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 1987年党的十三大,这是邓小平
理论逐步展开和形成理论轮廓的阶段。
*1984年 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
*1986年 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987年 10月,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特别是,党的十三大概括了邓小平在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
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的一系列科学理
论观点,一共概括了 12条。
党的十三大指出:这些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的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
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
我国前进的科学轨道。
3、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从 1987年党的十三大,经过 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 1997年
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形成并最终确立指
导地位的阶段。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国内形势
复杂。苏东发生剧变,亚洲出现金融危机。我国在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政治风波。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
系列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精辟地分析了国际国内的形
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
回答了长时间里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
特别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问题,把邓小
平理论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1992年 9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 9条。
这 9条内容的概括,标志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
1995年 5月,党中央批准印发了由中宣部组织编写的, 邓小
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 。这个学习
纲要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16条。
这个学习纲要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辅助材料。
1997年 2月 19日,邓小平逝世,享年 93岁。
1997年 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启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
概念,并且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
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理论围绕着,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 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形成了一系列相
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
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个理论体系概括为 9个方面的内
容;,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
纲要, 又展开为 16条 。
第一,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
强调走自己的路, 不把书本当教条, 不照搬外国模
式,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概括的 9个方面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
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
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 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 判断各项工作的是非
得失, 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
标准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经济建设必须依
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
第四,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
强调改革也是革命, 也是解放生产力, 是中国现
代化的必由之路, 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 经济
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
主体, 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政治体制改
革的目标, 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 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同经济, 政治的改革和
发展相适应, 以, 有理想, 有道德, 有文化, 有
纪律, 为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第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的理论。
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
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
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
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获得新的现代内容。
第七,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理论 。
提出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我国的现代化 。 在现代
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 争取出现若干个
发展速度比较快, 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 每隔几
年上一个台阶 。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同步富裕又
是不可能的, 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 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
达到共同富裕 。
第八, 关于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的理论 。
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
业的领导核心, 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 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
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 执政党的党风, 党同人民
群众的联系, 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 必须
依靠广大工人, 农民, 知识分子, 必须依靠各民
族人民的团结, 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
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
第九, 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
提出,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的创造性构想, 即在
一个中国的前提下,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 澳门,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
变, 按照这个原则来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
(二),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
习纲要, 概括的 16条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
2、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3、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4、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7、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8、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
9、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0、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
1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
13、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
14、我们的事业要依靠广大人民来完成
——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
15、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
16、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二)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
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
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
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
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
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
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
创立者。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的科学著作是邓小平理论的集中概括。
(二)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都
坚持一样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样的基本原理
坚持一样的思想方法
坚持一样的前进方向
(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五大报告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
第一,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
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
境界 。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一切以
是否, 三个有利于, 为根本判断标准, 不断开拓我们事业
的新局面 。
第二,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
基本成果, 抓住,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这个根本问题, 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把对社会
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
邓小平理论坚决抛弃那些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 某
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 抛弃那些对社会主义不科学的甚
至是扭曲的认识, 抛弃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
正确思想;在纠正过去错误认识的基础上, 根据新的实
践和新的经验, 创造性地提出了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尤其是社会主义本
质的理论等一系列崭新的理论观点 。
第三,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
察世界, 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 对世界上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
失, 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 进行正确分析, 作
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
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认真对待世界形势的新变化, 并
根据变化了形势来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要
求我们用新的思想, 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四,总起来说,这个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
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
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系
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
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反面比较完备的科
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
段”,这是一个表述严谨的命题。
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
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
克思主义在中国而不是在别国的运用和发展。
有人把邓小平理论说成是,马克思主义
发展的新阶段”,那是不严谨的、不科学的。
四、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
学判断,为我们认识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发展所面临的
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
2、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基本国情
的正确分析,为我们在新世纪思考一切问题找到了依
据。
3、邓小平理论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设计,为我们
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4、邓小平理论关于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思
想,为我们制定党在新世纪具体的工作路线、方针、政
策建立了信心。
5、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为我们在
新世纪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
了指南。
6、邓小平理论关于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意见,
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要求。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是我
们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是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 ****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本讲课程到此结束
下次课总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