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教师,武天林
进入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本章知识点、难点、重点和思考题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人类社会的生活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因为
人类社会不但有物质生活,而且还有精神生活,
更重要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必须以实践活动为
基础。因此,唯物史观 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
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
质上是实践的
2、在社会的本质问题上,旧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是混乱的。
3、在社会的本质问题上,唯心史观 有两种主
要表现形态。
4、无论是自然主义历史观,还是唯心主义历
史观,在社会的本质问题上,他们共同的
错误是没有看到人类实践活动在社会生活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1、唯物史观把实践看作是社会的本质,这里所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说的实践首先是指物质生产活动。以物质生
产活动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活动,在人类社会
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唯物史观
,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
钥匙。,
2、首先,实践活动是人和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基础。物质生产活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人
类社会的一切其它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
动之上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以物质生产活
动为基础的。
3、其次,实践活动是社会关系或社会结构形成的
根源。物质生产活动使人和自然之间建立起了
一种特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交往活
动,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
思想关系;这些关系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4、最后,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决定力量不
在自然界,也不是神秘的力量,而是人类自
身活动的力量。人类自身的活动包含精神力
量,但不能归结为精神力量。改造自然界的
物质实践活动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
变。
1、实践作为社会的本质,还可以从社会有机体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的自我更新机制中来理解。社会有机体概念
源于生物学,一方面说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
体,另一方面说明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够
进行自我更新的存在物。
2、在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过程中,实践活动
起着决定作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中生产
工具的更新,引起了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关
系的更新;而生产方式的更新又引起了社会
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导致社会
意识结构的更新。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3、社会意识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更新反作用
于生产方式,促进生产方式更进一步的
发生更新。人类社会就在这个不断进行
的更新过程中实现着自我发展和完善,
这个 自我更新机制 的起始点就是物质生
产实践活动。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1,社会经济结构 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
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 人们在
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
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
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2、要了解社会的经济结构,首先必须分析生产力
的构成和特点。 生产力 是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
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能力,
是社会改造和控制自然以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客观物质力量。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3、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 在现代生产活动
中,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比较复杂,除了
基本要素外,还包括教育、管理、科技
等要素。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4、生产力是人和自然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
变换中所形成的一种力量,在这个变换
过程中,人一方面必须付出自己的体力
和智力,另一方面人作为主体又能动地
借助于自然之力来改造自然。因此,这
个过程一方面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
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自然力被内化为人
的体力和智力的过程。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5、因此,生产力首先具有 属人性 的特点。它是人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的一种生产能力,它存在于人的生产活动过程
中;其次生产力具有 社会性 的特点。个人的劳
动能力(体力和智力)只能是生产力的构成要
素,只有在社会活动中实现人和人、人和物的
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因此,现实的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再次生产力具有 客观性
特点。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生产力的实现过程是客观的经济活动,生产力
的最后结果是物质财富;最后生产力具有 历史
性 特点。生产力随着劳动者的经验积累、随着
劳动工具的不断改进,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
化之中。
1、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我们要特别强调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为在现代生产活动
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构成要素中
的决定性要素,可以把它看作是第一生产
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2,科学技术 是生产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它
3、现代生产活动就是应用科学技术进行生产的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本身直接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我们所说的
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科学技术要由知识形
态的生产力转变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就必须
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物质生产活动之中。
动,因此,只有在现代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
才能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并且成为第一
生产力。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4、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的是在
现代生产活动中,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
首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首先科学技术决定了现代劳动者的技
能和素质。
其次科学技术决定了现代劳动资料的
性能和状况。
再次科学技术决定了劳动对象的广度
和深度。
最后科学技术决定了生产力整体的水平
和发展程度。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5、当代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科学技术
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因
此,我们应当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
业当作兴国的战略来看待。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1、广义的经济结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统一,即生产方式。狭义的经济结构是
指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人和人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利益关
系。这种物质利益关系包括 物质利益合
作关系 和 物质利益分割关系 。
2、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上面所说的所有制
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其中交换
关系属于人和人的物质利益合作关系,
而所有制关系和分配关系则属于人和人
的物质利益分割关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3、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至少存在着三种
生产关系,有以往社会残留的生产关系,
也有未来社会萌芽状态的生产关系,还
有决定现实社会性质、从而成为该社会
的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
所说的 生产关系 的总和包括该社会的一
切生产关系。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4、社会经济结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和生产力
相联系,成为生产力实现的社会形式,
即依靠经济结构把生产力中人的要素
和物的要素有机结合起来,使生产力
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另一方面,它
和社会的政治结构与意识结构相联系,
成为社会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赖以产
生和存在的基础。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三、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
5、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随着生产力水
平的提高,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于是也就产生了阶级。阶级是和生产资
料私有制关系有内在联系的社会现象,
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中,阶级
就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不同而划分的不同集团,其中一个集团
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是一
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有阶
级就会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指剥削
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它表现
为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1、社会政治结构是由社会管理机构演变来的。
原始社会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机构是氏族
或部落大会,日常事务由酋长负责处理,
氏族或部落的成员都能参与社会管理。
2、进入阶级社会之后,社会管理机构脱离了
社会全体成员,演变为一个阶级统治另一
个阶级的暴力机构,即国家。因此,社会
政治结构 主要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结构
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物质设施。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3、社会政治结构是人和人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所
4、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因此,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结成的政治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种政治
关系实际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因此政治
结构的实质和核心是 国家政权 问题,即统治
权问题。那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那个阶级
就成为社会的统治者。
政治结构就是经济结构的集中反映。有什么
样的经济结构,就必然产生什么样的政治结
构,而政治结构对经济结构起保护和服务作
用。唯物史观把政治结构称为社会的政治上
层建筑。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1、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要理解政治结构,
2、在国家的起源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 暴力论,,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就必须搞清楚国家的 起源和本质 。
“君权神授论,,, 社会契约论, 等错误观点。
在国家的本质问题上,我们必须反对, 全民国
家论,,, 阶级合作论, 等错误观点。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1、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对内的首要
职能是政治职能,即镇压被统治阶级的
反抗,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和权力;
其次是经济职能,即组织和发展社会的
经济活动;最后是社会职能,即利用国
家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持社会正
常秩序等。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
胡锦涛在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
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投票
2、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作为主权单位对外的首要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的职能是,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防御外
来侵略和颠覆;其次是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外
交活动,处理和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最后是
在国际事务中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
3、国家的本质和职能是共同的,但国家的实现形
式却是多样的,为了了解国家的形式,我们必
须搞清楚 国体 和 政体 的关系。
四、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1、按照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对国家进行划分,人类
2,国家的消亡 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唯物史观既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历史上的国家可以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国家 和
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
要坚持国家消亡的观点,又要反对无政府主义者
提出的, 在一天之内废除国家的要求, 。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现象的
2、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和,它包括人的一切思想观念、心理活动
和社会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社会意识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意识作为一
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
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东西,狭义的文化仅
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
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能
动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
须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为此,必
须以科学的力量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
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用先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1,从意识活动的主体角度分析,社会意识是由
2、从意识活动的水平角度分析,社会意识是由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个人意识 和 群体意识 构成的。
社会心理 和 社会意识形式 构成的。
3、从意识活动的对象角度分析,社会意识是由
社会意识形态 和 非社会意识形态 构成的。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政治法律思想
2、伦理道德思想
3、审美意识形式
4、宗教世界观
5、哲学世界观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形态的辩护功能
2、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
3、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化功能
4、社会意识形态的创新功能
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 马克思指出:
?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
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是:人
们为了能够 ‘ 创造历史 ’, 必须能够生活 。 但是
为了生活, 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切东西 。
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了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
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而且这是这样的历
史活动, 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 人们单是为
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 现在和几
千年前都是这样 。 ?
它一方面用自然条件或自然人性来说明人
类社会的发展,例如,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
鸠认为,人类居住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了
人的心理和性格,人的心理和性格又决定了社
会的政治制度,这是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另一
方面他们又用人的意识说明社会的发展变化,
认为人的意见支配着世界,这又滑向了唯心史
观。
一种是把社会本质神秘化的神学历史
观或宗教历史观,这种历史观用超自然和
超人类的神秘力量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历史;
一种是把社会本质精神化的历史观,这种
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 ? 绝对精
神、理性、意志 ? 等精神性力量推动的。
社会自我更新机制示意图,
人和人的社会关系
人和自然的特殊关系
思想文化关系
政治权利关系
物质利益关系
生产力
(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所谓物质利益合作关系一方面是指,在具
体的个别劳动过程中,人和人之间进行的劳动
能力的交换或合作,这种合作关系才能把一个
具体的劳动产品生产出来;另一方面是指,在
整体的社会劳动过程中,不同劳动产品所有者
之间进行的劳动产品的交换或合作,只有这种
合作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正常运行。
所谓的物质利益分割关系一方面是指,在
经济活动进行之前,首先要明确物质生产资料
归谁所有,这就是物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另一方面是指,在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对劳动
产品如何进行分配,这就是劳动产品的分配关
系。
认识一个社会的性质,必须抓住社会经济结
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因为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关系是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它决定该社会的
性质,并支配其它的生产关系。在这个生产关系
中还应进一步抓住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因为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用这个理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划分
为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未来公有制社
会,并根据私有制社会的所有制特征,把私有制
社会进一步划分为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
政治法律制度是由统治阶级对社会各阶级的
权利和义务所作出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它以宪
法和具体的法律规定要求社会各阶级按统治阶级
的意志进行活动。
与政治法律制度相配套的物质设施是指,政
治组织机构(政党、政权机关、军队、警察、司
法机关等)从政人员(政治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
员)强制设施(法庭、法场、监狱等)。这些物
质设施是制定、执行和落实政治法律制度的现实
力量。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阶级产生过程中
发生的权力转移现象。随着阶级的产生,在阶级斗
争中取得胜利的阶级就把社会权力变为自己的统治
权力。因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
现。
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它虽然由人民、
领土、主权和政府四个因素组成,但它不同于原始
社会的管理组织。首先构成国家的人民不是按血缘
关系划分的,而是按居住地域划分的;其次作为主
权的国家及其政府机构,已成为与社会相分离的独
立的特权机构。最后国家为了独立存在,必须向社
会和人民征收赋税。
国家构成要素








下一页
国家是在阶级斗争过程中产生的,是为了维
持阶级统治而存在的,当阶级统治受到威胁时,
统治阶级就利用国家这个暴力工具进行镇压。因
此,国家决不是全民的社会组织,而是一个阶级
统治另一个阶级的特权机构和暴力机构。
上一页
广东省韶关监狱 斩首铁拳 中国空
降部队演练长距
离夜间远海空投
法庭
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性质,即国家的阶级
实质,它说明国家是那一个阶级的国家。按照
国家的阶级实质对国家进行划分,人类历史上
的国家大体上有四种:奴隶主阶级国家;封建
地主阶级国家;资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国家。
政体则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
它说明统治阶级是用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统治
的。按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对国家进行划
分,人类历史上的国家大体上有三种形式:
君主专制国家;君主立宪国家;民主共和制
国家。
无产阶级国家和剥削阶级国家有本质的区别:
剥削阶级国家是少数人对多数人专政的国家,无
产阶级国家则是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的国家;剥
削阶级国家只能被推翻和消灭,无产阶级国家则
是自动消亡的。
国家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出现,随着阶级的消灭而
消亡。无产阶级国家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消灭阶级,
随着阶级的消灭,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也
就会自动消亡。因此,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半
国家?,是正在消亡中的国家。
国家消亡的过程实际是社会全体成员越
来越广泛的参与国家管理的过程,是?社会
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的过程。当社会每个
成员都参与到国家管理中,都成为社会的主
人的时候,国家就成为多余的东西被放到历
史博物馆中去了。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要创
造一切条件,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管
理,缩短国家消亡的过程。
( 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之间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这就是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超前性和滞后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超越社会存在,
对社会存在起着引导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滞后于社
会存在,成为社会存在发展的阻力。
( 2)社会意识自身的发展过程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
识一方面根源于社会存在,要从社会存在中获得现实的内
容;另一方面则有自己直接的思想来源,要从以往的社会
意识中继承仍有合理性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社会意识并不
是社会存在的简单反映,而是有自己特殊的发展规律。
(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
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
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一经掌握了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从质
上说,有推动作用和阻碍作用之分;从量上说有影响的大
小、久暂之别。
个人意识是对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社会
实践、社会地位的反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自发的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本能的反映形式,因而是不系统的
不定型的社会意识;
群体意识是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实
践、社会地位的反映,它体现了群体共同的精
神特征。
社会意识形式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自觉的反映形式,是系统化、定型化、
理论化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形式产
生和发挥作用的基础,社会意识形式对社会心理
起引导和制约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人们的
价值观,它反映的对象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人们的物质利益问题。
非社会意识形态不反映经济基础,它反
映的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人际交往的
共同规则等问题。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建设的两个组成部分,即科学文化
知识和思想道德问题,其实就是社会意识
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问题。
政治思想是关于社会政治制度、国家、阶
级和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理论;法律思想
是关于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设施的理论。政
治法律思想反映的人们的政治权利关系,这种
关系是人们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因此,政治
法律思想是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结构的
社会意识形态,也是最直接地影响和指导政治
结构和国家政权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形式的
意识形态是整个意识形态的核心;而且它直接
和国家政权相联系,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道德是调整人际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实
践。伦理就是存在于人际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
间的道德关系,伦理学或伦理思想就是对这种道
德关系的反映,是关于道德的学说或思想。伦理
道德思想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反映比较间接,但它
对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培
养高尚的精神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
伦理道德思想具有自律性的特点。
艺术是一种审美意识形式,它包括文学、音乐、绘画、
雕塑、舞蹈、戏剧等具体表现形式。艺术的特点是通过塑造
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而且是以审美的意识再现
社会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愿望和理想。由
于这些特点,艺术就能用美的感染力量和情的感化力量打动
人的心灵,熏陶人的情操,提高人生品味。社会意识形态的
其它形式就可以借助于艺术形式,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目的。
因此,艺术就具有了认识、审美、教化、娱乐等作用。
舞蹈:千手观音 雕塑:掷铁饼者 绘画:蒙娜丽纱
宗教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
包括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
看,主要指的是宗教思想。宗教思想是人们对人和世
界关系的看法,它表达了一种宗教世界观。它的特点
是神灵崇拜和神秘主义。因此,它既要用超自然和超
人类的神秘力量来说明人世间的一切现象,又必须用
具体的宗教仪式和偶像崇拜等形式来表现。宗教世界
观告诉人们,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拜倒在
神灵面前,祈求神灵的保佑。它对人们在人世间遭受
到的一切苦难可以起到精神慰籍作用,但也成为麻醉
人们的精神鸦片。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依靠
科学知识来说明世界,依靠人类的理性力量来
理解世界,它反对一切形式的迷信和神秘主义。
因此,哲学是最抽象的、理论化程度最高的社
会意识形态,它远离社会经济结构。但它为人
们提供理性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人生观,对人
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起根本的指导作
用。
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社会经济结构,指导社会
政治结构,是特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的反映。因
此,它必须为特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进行辩护,
宣传该阶级的主张,论证该阶级的思想,普及该
阶级的主义,反驳对立的观点。
社会意识形态不但要批判一切对立的思想,
而且更要的是进行自我批判,即对社会现实中
一切不符合意识形态要求的现象进行批判,用
精神力量改造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意识形态是统治社会的精神力量
或统治思想,它必须通过教育途径让社会
成员接受,内化为社会成员的主观思想和
信念,才能真正实现对社会的统治。因此,
社会意识形态必须发挥教化的作用。
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从
根本上说是依靠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的,但
它却直接依靠社会意识形态的创新来实现。
社会意识形态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从
观念上可以超越现实,这种创新的思想观
念就成为社会更新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政治经济学院哲学、思想
政治教育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专业所
开设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对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
门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政治学与行政
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基础理论
必修课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是政治经济学院所有专业
的基础理论课程,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
学说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整个世界、观察社会
现象和思考历史问题的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观察和
思考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哲学素养,培养大
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其它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的学习,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
观点,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分
析问题。
对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课程的学习,应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
内容,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了解马克思主
义哲学在当代所要解决的前沿性的问题,为学好其它哲
学课程打下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教学时间:哲学专业 72课时;
其它专业(思政、法学、社会学、行政) 54课时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 10课时; 8课时)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 3课时; 2课时)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4; 3)
第三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 2)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1; 1)
第二章:世界的本质和人类世界 ( 10课时; 8课时)
第一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4课时; 3课时)
第二节: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 3; 2)
第三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 3; 3)
第三章:世界的状态和辩证方法 ( 12课时; 10课时)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 3课时; 2课时)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4课时; 4课时)
第三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 3课时; 2课时)
第四节: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 2课时; 2课时)
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过程( 10课时; 8课时)
第一节: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 3课时; 2课时)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 4课时; 4课时)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3课时; 2课时)
第五章: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2课时; 10课时)
第一节:社会的实践本质 ( 2课时; 2课时)
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 ( 4课时; 4课时)
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 ( 4课时; 3课时)
第四节:社会的意识结构 ( 2课时; 2课时)
第六章:社会的规律和历史的主体 ( 10课时; 6课时)
第一节: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 4课时; 2课时)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 3课时; 2课时)
第三节:社会规律和历史主体的关系( 3课时; 2课时)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 8课时; 6课时)
第一节: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 3课时; 2课时)
第二节: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 3课时; 2课时)
第三节: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3; 2)
1、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2、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3、马克思:, 资本论, 第 1卷
4、恩格斯:, 反杜林论,
5、恩格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
典哲学的终结,
6、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7、列 宁:,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8、列 宁:, 卡尔 ·马克思,
1、毛泽东:, 矛盾论,
2、毛泽东:, 实践论,
3、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的问题,
4、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5、毛泽东:, 论持久战,
6、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7、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
的,
8、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
( 1) 唯物史观 ( 2) 唯心史观 ( 3) 生产方式
( 4) 生产关系 ( 5) 经济结构 ( 6) 政治结构
( 7) 社会存在 ( 8) 社会意识 ( 9) 社会心理
( 10) 生产力 ( 11) 国家 ( 12) 阶级
( 13) 国体 ( 14) 政体 ( 15) 个人意识
( 16) 群体意识 ( 17) 社会意识形式 ( 18) 社会意识形态
( 19) 政治法律思想 ( 20) 伦理道德思想
( 21) 艺术 ( 22) 宗教
第五章 知识点、难点和重点
一、知识点
1、识记
下一页
(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2)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4)经济结构的构成要素
( 5)政治结构的构成及核心 ( 6)阶级产生的条件和实质
( 7)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 8)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 9)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 1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11)社会意识的构成 ( 1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 13)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2、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2、难点
3、重点
( 1)阶级的产生和消灭
( 2)国家的起源和消亡
(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2)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1,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 3,社会存在
4,社会意识 5,经济结构 6,政治结构
7,社会意识形式 8,社会意识形态
9,政治上层建筑 10,阶级 11,国家
第五章 思考练习题
一、解释概念
二、区别范畴
1,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
3,国体和政体
4,阶级和等级
上一页
下一页
三, 简答问题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社会经济结构在社会中作用是什么?
4,政治结构的构成要素和核心是什么?
5,简述社会意识的构成?
6,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7,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是什么?
8,社会意识形态有那些形式?
上一页
下一页
1,试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 说明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 。
2.试述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并用这个理论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3,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说明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
四, 论述问题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