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一,概述
1.色谱法:起源与发展:
特点:分离分析技术;分析有色
物质、无色物质。
本质:色谱柱高选择性的高效分
离作用与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结合。
分类(流动相状态):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超临界色谱
气相色谱法
? 特点:①高效能性,组分在两相间反复多次的分配。毛细管柱柱
效可达上百万个理论塔板。
? ②高选择性,一次可解决一百多个组分的分离和分析。
? ③高灵敏性:高灵敏度检测器;可达 10-11~10-13,用于痕量
物质的分析 ——广泛用于环保、农残
? ④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通常一个试样可在几分或几十
分钟完成。
? GC的选择性,易挥发或可转化为易挥发的液体和固体。沸点
<500℃,热稳定性好 。
层析理论
? 1.塔板理论:将色谱过程比拟为蒸馏过程;
色谱柱看作分馏塔,在每个塔板的间隔
内,样品混合物在气液两相中达到平衡
分配,经过多次分配平衡后,分配系数
小的组分先达到塔顶。由于柱层析塔板
相当多,分配系数微小差别,即可获得
较好的分离效果。
层析理论
? 热力学理论:由平衡观点研究分离过
程。 —塔板理论
? 动力学理论:速度研究动力学因素对柱
效的影响 —以 Van Deemter方程式为代表
层析理论
? 三个重要参数:
? 峰高、峰面积:定量
? 峰位:定性
? 峰宽:柱效率
热力学理论
? 假设条件,1.组分很快在两相中达到分配
平衡(板高 H)
? 2.载气通过层析柱不是连续前进,而是间
歇式的,每次进气是一个板体积。
? 3.样品都是加在 0号塔板上,纵向扩散忽
略不计。
?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理论塔板数的计算
? 理论塔板高度和理论塔板数关系:
? H=L/n
? 理论塔板数与半峰高的关系:
? n=5.545( tR/W h/2)2
塔板理论的作用与不足
? 作用,1.塔板理论方程式描述色谱流出曲
线应该是正态分布函数,与实际记录的
色谱流出曲线相符合,对色谱分配系统
有指导意义。
? 2.理论塔板数公式,n评价色谱柱是成功
的。
? 3.塔板理论提出了塔板高度对色谱峰区域
宽度扩张的影响。
? 不足,1.模拟假设条件提出,同实际情况
有差异,所以色谱分配定量关系不准确。
? 2.塔板理论不能解释 H与色谱峰扩张关系。
? 3.忽略了纵向扩散的作用。
? 4.流速差异所造成不同的塔板数。
动力学理论
? Van Deemter方程式:
? H=A+B/u+Cu
? u为载气线速度。 A,B,C为影响峰扩张的三项因素。
? A:多项扩散项(涡流扩散项):填充均匀性引起的峰扩张。
? B:纵向扩散系数(分子扩散系数):
? C:气相传质阻力相:气 -液或气 -固两相交换质量交换质量时,所
达到的交换质量。
? 在 u一定时,A,B,C较小时,H才能较小,柱效才能较高,则
峰锐;反之则柱效低,峰扩张。
? u越小时,B/u项越大;而 Cu项越小,因此在低速时( 0~u最佳之
间),B/u起主导作用,此时 u增加则 H降低,柱效增高。在高速
时( u>u最佳) u越大,Cu越大; B/u越小,此时 Cu项 起主导作用,
u增加,H增加,柱效率降低。
气相色谱仪器
? 1.气源系统:载气:流动相 -携带分析试样在柱内运行的动力
? 辅气:供检测器燃烧或吹扫
? 2.进样系统:引入试样,并保证试样气化。
? 3.柱系统:试样在柱内运行并得到所需要的分离。
? 4.检测系统:被分离的组成进行检识。
? 5.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给出信息(定性、定量)
? 6.温控系统:控制并显示进样系统、柱箱、检测器及辅助部分的温度。
气相色谱基本单元
进样系统 温控系统
柱系统 检测系统 数据采集及
处理系统
气源系统 载气 试样
1.气路系统
? 组成:气源系统 +净化系统 +阀门系统 +应用系统
? 气源系统:提供足够压力的气源 —钢瓶、空气泵、气体发生器
? H2,N2、空气
? 净化系统:保证分析质量和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延长柱寿命和减
少检测器的噪声。除区气体中的水分、烃、氧
? 2.进样系统
? 作用:试样引入色谱柱系统
? 进样样品状态:液、气、固态
? 进样设备:注射器、进样阀、裂解器
? 进样方法:手动、自动
进样方式
? 分流进样:样品在加热的气化室内气化,蒸气大部分经分馏管道
放空,只极小一部分被载气带入 色谱柱。
? 特点:适用于浓度较高的样品;沸程宽、浓度差异大、化学性质
各异的样品不适用。
? 无分流进样:进样时样品没有分流。适用于痕量分析;进样时间
长,会造成初始谱带的扩展。 -冷肼
? 柱头进样:样品直接进入预处理柱或柱入口,进样部分温度很低,
防止溶剂在进样时针头气化,样品在冷的柱壁上形成液膜,组分
在液膜上实现气化。 —编程操作,适用于不同样品的分析。
? 顶空进样:采用气态进样。免除大量样品基体对柱系统的影响。
适用于血中毒物、酒、饮料中挥发性香精、食品添加剂的残留溶
剂、植物的芳香成分、聚合物中的挥发组分等。
3.检测器
? 3.1 检测器的噪声:在没有组分进入检测器的情况下,
因为检测器及色谱条件波动使基线在短时间内发生的
信号为噪声(毫伏 mV、毫安 mA)
? 漂移:极限在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偏离(毫伏 /小时 mV/h
? 或毫安 /小时 mA/h)
? 3.2线性范围:载气中组分的浓度与响应值成正比的范

? 3.3检测器的灵敏度 S和检测限 D:是检测器敏感度的衡
量指标。
? 灵敏度:通过检测器物质的量变化△ Q时,信号的变化
率。浓度型 S( mV.ml/ml);质量型 S( mV.ml/mg)
? 检测器的检测限:检测器产生 2倍噪声信号时,单位体
积载气或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量来评价检测
器的灵敏度,即检测限 D。
? D=2N/S
? 灵敏度和检测限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表示检测器对物质
灵敏程度的指标。灵敏度越大,检测限越小表示检测
器的性能越好。
? 检测器的最小检测量与最小检测浓度:产生 2倍噪声信
号时,进入检测器的物质量( g)或浓度( mg/ml)。
? 浓度型检测器
? mmin=1.065/60× Fd× Di× W1/2
? 质量型检测器
? mmin=1.065 × Di× W1/2
? 最小检测浓度
? cmin=mmin/V
? cmin=mmin/m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 原理:质量型检测器,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生成的火焰为能源,
当有机化合物进入燃烧的火焰,在高温下产生化学电离,电离
产生离子,在高压电场定向作用下形成离子流,经过高阻放大,
成为电信号。
? 特点,1.结构简单、性能优异,稳定可靠、操作方便
? 2,响应范围广 —挥发性、烃类、杂原子
? 3.灵敏度高( 10-13~10-10g/s)、线性范围宽( 106~107)
? 死体积小( ≤1μl),响应快(约 1ms)。
? 4.对气体流速、压力和温度变化不敏感。
? 5.需要三种气源及其流速控制系统;对防爆有严格要求。
热导检测器( TCD)
? 原理:根据组分和载体热导率的不同;组分通过热导
池时,从热敏元件上带走不同的热量,引起热敏元件
阻值变化,通过电桥电压的不平衡被检测出。
? 特点:浓度型检测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定量准
确、价格低廉、经久耐用。
? 对挥发性化合物有响应。
? 易与其他检测器联用(毛细管柱)
?
?
电子俘获检测器( ECD)
? 原理:选择性检测器;以放射源中的 β射线为能源,产生大量低能
量的热电子,形成基流,当负电性的组分进入 ECD池,即俘获具
有电负性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的电子产生信号。
? 特点:灵敏度高( 10-12~10-14g),选择性强 —S,P、卤素等电负
性化合物。主要用于环境样品中的痕量农药、多氯联苯等的分析。
? 线性范围小( 102~104)。
4.判断样品可用气相色谱法的依据
? 两个基本条件:流出峰窄
? 两峰之间的距离足够大
分离同系物时柱系统选择推荐规则
? ( 1)如果仅分离分子骨架不同的同系物混合物时(链状与环状),
选择非极性相,利用构型差异进行分离
? ( 2)分子差异为 2个 H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时,如果是非极性的具
较低碳链长度化合物,则选择中等极性柱;如果是非极性的具有
较高碳链长度的化合物,则选择极性柱;如果是极性化合物,选
择极性柱。
? ( 3)对于分子式差异大于 2个 H的同系物的混合物,2个 H的区别
可以分开。
? ( 4)对于分子式无差异的同系物混合物(正构或异构),如果是
非极性化合物,则选择中等极性相或非极性相;如果环大小有差
异选择中等极性相;如果互为官能团异构体,参照( 2)
5.气相色谱定性和定量方法
? 定性指标 ( 1) 保留时间 t′R
? t′R=tR—tM
? ( 2)保留体积
? VR= tR× FC FC –载气流量
? 死体积:
? VM= tM× FC
? 调整保留体积,V′R
? V′R= VR—VM
? ( 3) 相对保留值:以相对保留时间或相对保留体积为指标,
与同时进行测定另外一种标准物质(参比组分)进行比较,取其比值。
? α= t′R/ tR= V′R / V R
? ( 4)标准加入法:先测样品,再加入已知组分,相同
条件测定,比较两次谱图,是否峰增高。 —但是不够可靠
定量分析方法
? ( 1)归一化法:适用于样品中所有组分都能从色谱柱
流出并被检出、且在线性范围内,测定或查出所有组
分相对校正因子的样品。
? ( 2)外标法:特点:操作简便,计算方便;但标准物
的纯度要求高,组分之间完全分离。
? ( 3)内标法:将一种纯物质作为标准物加入到待测样
品中,进行色谱定量。
? 特点:准确,但操作复杂(浓度、保留时间)
? 对于中药样品使用有局限性。
影响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准确度的影响因素
? 1.样品的代表性和稳定性:把不能直接用气相色谱分析的预测组
分转化成能用气相色谱分析 ——衍生化
? 2.进样的重复性:
? 进样方式 精度( %)
? 手动( 1μl) 5
? 手动( 5μl) 2.5
? 自动 1.3
? 气体进样阀 0.5
? 3.柱内及色谱系统内的吸附和分解现象:预处理
? 4.峰高和峰面积判断和测量的准确性:分离度低时用峰高;
? 5.检测器及色谱条件的稳定性:柱温、载气流速、辅助气流速、
检测器温度 ——流速精度、气体纯度的控制,
全二维气相色谱法
? 把分离机理不同而又互相独立的两支色谱柱以串联
方式结合,两根色谱柱间装有调制器,起捕捉再传送
的作用。经第一根色谱柱分离后的每一馏分,都需要
进入调制器,进行聚焦后再以脉冲的形式送到第二根
柱进行进一步分离,所有组分从第二根柱进入检测器,
信号经数据处理系统处理,得到以柱 1保留时间为第一
横坐标,柱 2保留时间为第二横坐标,信号强度为纵坐
标的三维色谱图,或二维轮廓图。
全二维 GC发展历史和特点
? 历史,90年代
? 特点 ( 1) 分辨率高 —为二柱各自分辨率平方加和的平
方根、峰容量大 —GC× GC
? ( 2)灵敏度高,>20~50倍
? ( 3)分析时间短:更易分离
? ( 4)增加可靠性:
关键部件 —调制器
? 作用,定时浓缩从第一柱流出的分析物
? 转移很窄的区带到第二柱头,起第二柱的进样
器作用
? 聚焦和再进样的操作
? 种类,热调制器:改变温度,使几乎所有挥发性物质
在固定相上吸附和脱附。 —温度较高
? 径向冷阱调制器:双喷液氮冷阱调制器、四喷冷

?
? 色谱柱选择:第一根柱子是非极性、较大内径(甲基硅氧烷)
? 第二根柱子是中等极性或极性
? 检测器,FID,ECD
? 应用:石油样品、环境样品、农残、中药挥发油
气相色谱联用技术 ——GC-MS
? MS:利用电磁学原理将样品分子转换为带电荷的气态离子,并按
照核质比将其分离并记录下来,从而获得分子结构的方法。
? 质谱单元:真空部分、电离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
? 气质联用:接口单元 —色谱仪柱出口压力为 105Pa,质谱仪必须保
证在高真空度下运行。为了解决压力的不协调性 —接口。
? 接口方式,开口分流法 —通入保护气流( He),使色谱柱的末端
保持常压,而不会降低系统的分离效率。限阻管具有适当的阻力,
仅有一小部分被引入质谱(大部分被放空)。
? 分子分离器:通过分馏技术,使进入质谱的气流获得
富集,以保证较高的灵敏度。
? 直接连接法:毛细管柱内径细,柱流量小,即使色谱
出来的所有气流全部流入质谱系统,真空系统仍可以维持较好的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