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 (FTI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一,简介:
二,频率域与时间域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原理
四,FTIR光谱仪构造
五,FTIR的优点:
六, FTIR主要部件
一,简介:
1.四大光谱, UV,IR,MS,NUM
药品, 食品, 植化, 环卫 ···
应用, A.对于中药中分离的成份定结构
B.作为检测也在其精密度等上挖潜力
2.简史,
1944年 棱镜分光的红外仪 perk-Elmer公司
60年代 光栅分光的红外光谱仪
80年代 干涉分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二,频率域与时间域
1,频率域:
A.频率图的得来:
B.四大光谱均为频率图 。
C.存在缺点:
2,时间域的优越性,
3,Fourier Transform(时间域和
频率域的数学转换 )。
1、频率域
A.频率图的得来:
连 续 光 源 通 棱 镜 ( prism ) 或光栅
( grating) 分光后, 分解成多波长组分 。
被分解的波长照到被测的物质分子上,
对于这物质分子, 按其各自的固有频率
振动着, 其中与此固有频率相同的特定
的波长的红外光的光子 ( photon) 被物
质分子吸收, 剩余部分透过, 成不连续
光 。 若按其波长或波数依次排列, 就可
得到传统的红外吸收光谱 。
B.四大光谱均为频率图。
? 紫外的图谱 λ~A
? 红外光谱可以用 λ 或波数作为横坐标 。
与频率的关系
? 1/ λ = υ / c
? 质谱分析的基本公式中也可推算出
e/m∝υ
? 核磁共振中的横坐标为化学位移 PPM。
? 由其所用磁的磁场强度换算成对应的频
率赫兹值
C.存在缺点:
浪费时间,几分钟的谱图的各个区间并不一
定都含有反映被测物质的信息
浪费能量,狭缝和分光设备导致能量的极大
的损失
浪费有用信息,狭缝所阻挡部分往往包含有
大量的有用的信息
优点, 直观
2、时间域的优越性,
将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图谱对照
( a ) 时间域 ( b) 频率域
为两种频率的合成 (正弦波的加合)
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对照
1)无时间的浪费,时间域的信号采集可耗费的时
间是秒级, 而频率域扫描要几分钟, 差两个数
量级 。
2)无信息的浪费,所有信息全部采集
3)缺点,时间域的图谱只是一些稍有规律的曲线,
基本看不出什么意思 。
核磁共振主要在于时间上的匹配 ! 核被激
发后, 激发态的自旋核驰豫回到基态所
需的时间是秒级, 时间域采集信息的时
间也是秒级, 所以可直接对核的激发进
行时间域的信息采集;马上用计算机处
理后, 出频率域的图谱 。
IR中, 受激发的分子在高能态的振转能级
的寿命只有 10-3秒以下, 甚至更短, 在这
时间内, 扫描检测不可能收集到, 秒级
才能完成的全部信息, 只能通过间接的
方法, 即干涉光谱 。
3,Fourier Transform
F(ω)=
f(t)=
F(ω), 频率域的波谱函数
f(t),时间域的波谱的函数
e:自然对数,2.78 - i:为虚数
ω,角速度
dttf e i?
??
??
? t)(
2
1 ?
?
?? ? dF e ti?
??
??
?)(
F→f→F
1)可把信息非常全的时间域的图
谱变换成可直观识别的频率域图
谱 。
2)繁琐冗长的数学运算让计算机
完成 。 换言之, 看不懂的图谱,
由计算机来变换, 计算机起到
translate作用 。
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原理
干涉仪:麦克逊干涉仪
S,光源为准直,平行。
B S, 分束器 B e a m s p l i t t e r s
OF=OM时,δ = 0
当移动镜移动 λ/4 时,δ = λ/2 时,
二束光达到相位差为 180°
δ = 2( OM-OF) OF,OM为光程
当 δ = nλ ( n= 1.2.3… ) 时,
彼此又迭加 。
I`(δ) 代表光程差引起的,
I( ) 代表光源强度,
当 δ = nλ 时 I`(δ)= I( )
I`(δ) = 0.5I( )[1+cos2πδ/λ]
I`(δ) = 0.5I( )[1+cos2π δ]
相当与直流与交流电,
随 cos2πδ/λ 变化 。 ( 1/λ= )
_?
_?
_?
_?
_?
_?
A.单色光时 取后部分
I(δ) = 0.5 I ( )cos2π δ 理想状态
I(δ) = 0.5 H ( )I( )cos2π δ
H ( ):矫正因子
在同一仪器,同一光源时,则
设 B( )=0.5 H ( )I ( )
I(δ) = B( )cos2π δ
B( )为固定值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δ 与时间 t有关。 δ 光程差得来为
移动镜以恒速 V(cm/s)扫描。
δ = 2Vt
I(t)= B( )cos2π 2Vt
对于频率为 f的余弦曲线,在 t秒时
的振幅 A公式为
A(t)=A。 cos2πft
A。为最大振幅
比较两式 f=2V f=c/λ=c
_? _?
_?
由此可见动镜所得到的干涉谱是
时间域的信号,
简单的单色光谱线光源的干涉谱
为有规则的间隔的重复,而连续光
谱的干涉仪干涉谱为各频率所贡献
的余弦的干涉谱之和。除在零光程
时,同相位,全部迭加,为干涉波
的最大强度,而其它处都有不同程
度的相互抵消,因而信号急剧下降,
直达到噪声水平。如下图
B.多色光源时的光源干涉谱
多个频率的迭加, 零光程最大, 前后移
动时, 光程差的绝对值相等, 所以所得
的干涉图是左右对称的, 积分式可写为
I(δ ) = ∫0+∞B( )cos2π d ⑴
其中
B( )= 2∫0+∞I(δ ) cos2πδdδ ( 2)
B为偶函数
( 1), ( 2) 式为 FT关系
_? _? _?
_?
2.计算机:
检索, 定性, 谱图的识别,
定量分析,
谱图的处理, 包括 FT
四,FTIR光谱仪构造
A/D:模-数转换 D/A:
数-模转换
D,检 测 器 S,光源
Sa:样品
BS,分束器 M2,动镜
M1:定镜
五,FTIR的优点:
.Fellgett优点:
1)时间短
多色光分解成 n个分辨单元
逐次测量, 每个单元需要时间
Δt,
总的时间 t=Δt·n,
FTIR包括了所有的多色光,
一次完成, 只要时间 Δt 。
2) 信噪比 S/N增加
? 当单色时, scan时间为 nΔt,
完成 n次测量, 信号强度随 n增加
而增加, 噪声随 n增加的 n0.5增加,
即 S/N∝n 0.5,而 FTIR只需 Δt, 只有
10.5,所以比色散仪的信噪比提高
( n-1) 0.5
2.大光通量优点:
( Aperture advantage)
FTIR无狭缝, 光通量大,
要比光栅高近百倍 。
3.高波数精度 (Cornnes advantage)
采用 He-Ne激光来控制测量干涉图并
取样时, FTIR可达到 0.01cm-1精度 。
4.具很宽的光谱范围:
10000cm-1- 10cm-1
5.高分辨力 0.1-0.005cm-1
动镜和定镜构成的最大光程差为
6.具极低的杂散光:一般低于
0.3%
7.计算机的功能达到极大的发挥:
检索, 定性, 谱图的识别, 定量
分析, 谱图的处理, 包括 FT
8.适合于各种联机:
FTIR-GC FTIR-SFC(超临界 )
FTIR-显微分析
FTIR-TGA( 热分析 )
FTIR-Raman拉曼光谱 。
最成功的是 GC-FTIR,
色谱仪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红外对
单一的纯化合物定性鉴定十分有效,
联机把两者优点结合起来 。
联机的主要障碍是原来色散型的光谱
仪扫描时间长, 达几分钟, 最快的也要 1
- 2分钟, 与色谱不能吻合 。 早期有人采
用两台红外光谱仪分别承担高频和低频
的联用, 但仍不能解决问题 。
在 60年- 71年, Low发表了多篇关于
GC( LC) - FTIR方面的论文
80年代, Perkin-Elmen,伯乐 Bio-Rad
等公司先后试造了 GC-FTIR联系, 不仅和
填充柱联和毛细管柱也联用, 但总的 LC
和 FTIR不如 GC- FTIR广泛, 关键是接口 。
FTIR-SFC联机也是相当好的
六,FTIR主要部件:
1.灯源
2.BS,分束器
3.干涉仪
1.灯源:
要求 A.能量强 B.发散量 C.寿命长
准直的平行光源照到 BS分束器
波长范围 cm -1 说明
Nernst 5000-400 ZrO2 ThO2
碘钨灯 10000- 5000
硅炭棒 5000- 200 水或风冷

炽热镍铬线圈 同上 风冷却
高压汞灯 <200 FTIR远红

2.BS.分束器, Beamsplitters
干涉仪中的核心部件
进入干涉仪中的光,
一半透射到动镜,
一半透射到定镜上,
返回 BS形成干涉光后送到样品
且很贵,
3.干涉仪 发展
80年代中期前生产的 FTIR采用空气
轴承, 动镜平行运动
80年代中期后生产的 FTIR采用空气
轴承, 分辨力达 0.08cm-1
80年代后期采用电磁驱动式,分辨
力在 0.15cm-1
应用与进展:
1.清华大学化学系和植物系,
采用 FTIR直接鉴别植物的生药材, 对 25种植物
药材, 党参, 柴胡, 葛根, 黄芩, 板蓝根, 白
芍等均有其独特的红外特征谱 。
2.样品的要求
特点:灵敏度低, KBr易吸湿影响检测限于固体
粉末
新特点:可用液体直接测定,
例 Ca的吸收上采用加入牛奶中, 采用 FTIR检测
加入量在 0.5%,液体中检测浓度只需 0.15%
3.灵敏度的提高
灵敏度低是红外的一大弊病
采用漫反射应用在 FTIR仪上
附件只有小指甲大小,
金属表面规则地作漫反射 。
( 漫反射的灵敏度特高, 因多次反射, 信号变
大 。 原采用 KBr颗粒作漫反射, 重现性差 ),
特点:重现性好外, 样品量少
直接将物品, 如烟草, 中药类的直接在表面擦
几下, 沾上一点即可扫描 。
复习
1.在中药质量控制中,定量检测的选择原则:
A.气相色谱:
一般挥发性的物质选用气相色谱;
结构相似的物质在液相检测中有困难的;
例:薄荷、柠檬烯;糖(单糖、寡糖)
B.液相色谱:
具大 π共轭、杂原子参加共轭的采用 UV检测器;
无法在 UV上检测时
带电时,可采用电化学检测器;
糖类可采用示差检测器或蒸发激光散射检测器;
未知化合物、但知道大致结构时可采用质谱检测器。
C.TLCS:
一般对中药定性时采用,但在无法用其他方法时也可以
此进行定量。
D.荧光与红外及紫外等光谱法,
一般用于液相色谱后的检测;
在中药的提纯后、在医学上对血液及尿液中某些成分或
药学上的药代动力学的检测;
2.条件的选择:
A.气相检测时:
柱;载气;柱温;检测器;检测器温度;气化室的温
度;分流比;
B.液相检测时:
柱 ;流动相;检测 器;
UV时:最大检测波长
荧光:最大激发波长、荧光发射波长;
电化学:电极、电压;
蒸发光散射:温度、气压或气体的流速;
C.TLCS:
展开剂;固定相;展开方法;显色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