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第十章 现场总线( FieldBus)
技术
10.1 绪言
10.2 现场总线技术发展概况
10.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的特点
10.4 五种典型现场总线 Feldbus
10.5 Fieldbus的应用
10.6 Fieldbus体系结构模式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0.1 绪 言
到目前为止,自动化技术已经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 是
在 20世纪 50- 60年代从传统的电气传动控制发展到以模拟
信号为主的电子装置和自动化仪表监控系统,这次飞跃是
以微电子技术进步为基础的。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第二次 则是在 20世纪 70- 80年代,分布式控制系统 DCS的出现,
把分散的、单回路的测控系统用计算机进行了统一的管理,
用各种 I/O功能模板代替了控制室的仪表,利用计算机高速运
算的强大功能,集中实现了回路调节,工矿连锁、参数显示
报警,历史数据储存,工艺流程动态显示等多种功能,在大
型控制系统中往往还带有操作指导和专家系统等软件。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DCS技术对工业控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得到了用户的肯定。这次飞跃是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
基础的。 4- 20MA信号是 DCS系统与现场设备相互连接的最
本质点。是控制系统和仪表装置发展的一大进步。
进入 20世纪 90年代后,数字化和网络化成为当今控制技
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人们意识到传统的模拟信号只能提供原
始的测量和控制信息,而智能变送器在 4- 20mA信号之上附
加信息的能力又受其低通信速率的制约,所以对整个过程控
制系统的机制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应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Fieldbus的先驱可谓是 Honeywell公司在 1983年推出的 4-
20mA输出的差分信号驱动器它在 4- 20mA信号上叠加了数字
信号,从而使现场装置与控制室控制装置间的连接由模拟信
号过渡到了数字信号。在此基础上,美国 Rosemount公司配
合使用了他自己的的 HART数字协议。 1987年美国 Foxboro公
司发表了 I/A智能式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使用了全数字通信。
Fieldbus网络体系结构及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始于 1985年。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选择何种网络形式-完全型还是简化型网络结构,是逐
步形成现场总线概念过程中考虑的一个最重要问题。 Fieldbus
选用了简化型网络结构,与 OSI未完全保持一致,只选用了三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 。
现场总线在智能现场设备、自动化系统之间提供了一个 全数
字化的、双向的、多节点的通信链接 。 Fieldbus的出现促进了
现场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并且使现场控制功能更加强大。
这一改进带来了过程控制系统的开放性,使 系统成为具有测
量、控制、执行和过程诊断的综合能力的控制网络。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Fieldbus是现代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的集成,使自动化技
术正在进入 第三次飞跃。 可以预言,随着 Fieldbus技术的兴
起和逐渐成熟,将使 21世纪的自动化领域成为 Fieldbus的世
界。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0.2 现场总线技术发展概况
现场总线是一种工业数据总线,是自动化领域中通讯
体系最底层的低成本网络。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的标
准和现场总线基金会( FF)的定义:, 现场总线是连接智
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
的通讯网络, 。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基本内容包括,以串行通讯方式取代传统的 4- 20mA模
拟信号,一条现场总线可为众多的可寻址现场设备实现多点
连接,支持底层现场智能设备与高层系统利用公用传输介质
交换信息;其核心是它的通讯协议,协议必须根据 ISO的计
算机网络开放系统的 OSI参考模型来制定,它是一种开放的
七层网络协议标准,多数现场总线只使用其中的一、二和七
层协议(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这三层也是最重
要和必须考虑的) 。
即 Fieldbus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在数据链路层执行,报文的可靠传输在数据链路层或应用层
执行。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始于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于 90年代初期
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的标准,它们是 PROFIBUS(德国
和欧洲标准),FIP(法国标准),ISP(可交互系统标
准),ISASP50(美国仪表协会标准)。
另外还有一些公司厂家推出了自己的现场总线产品,
形成了事实上的标准,比较著名的有 CAN,HART和
LONWorks。 1994年和 1995年 ISP与 WORLD FIP的北美和欧
洲分会宣布合并,成立了 FF( Fieldbus Foundation)现场总
线基金会组织,旨在支持和帮助 ICE/ISA-SP标准化委员会
工作,推动和加速建立一个统一、开放、国际性的 Feldbus
国际标准。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但因 FF通信协议的技术目标较高,涉及面广,受厂商自身商
业利益的影响,因而使标准的指定工作进展缓慢。而那些单
个厂商或组织制定的现场总线技术标准及其产品却往往有较
大业绩。
许多国际知名仪表公司和控制系统公司如 Honeywell,Simens、
Foxboro,Yokogawa等纷纷加入实力强大。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0.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FCS)
的特点
FCS与传统 DCS相比有着明显的优点。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的标准和现场总线基金会( FF)的定义,Fieldbus技术以
下 6个主要特点:
( 1)数字信号完全取代 4- 20mA模拟信号;实现现场管理和
控制的统一;
( 2)使基本过程控制、报警和计算功能等完全分布在现场完
成;
( 3)使设备增加非控制信息,如自诊断信息、组态信息以及
补偿信息等;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4)一般只负责发送或接收较小的数据报文,并且以这种数
据报文作为与较高一级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数据往返传送的
有效手段。
( 6)网络结构简单、执行协议直观,价格低廉,与上层网络
的联接费用也不高。
( 5) Fieldbus是一种开放式实时系统只具有简化的网络结构,
而与 OSI不完全保持一致。真正实现系统开放性、互操作性。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21世纪是现场总线的世纪,因为,
、现场总线标准将开辟过程控制的新纪元;
、现场总线将对传统的控制系统结构带来根本性变革;
、目前制定的一些现场总线标准将在几十年中影响控制领域;
、现场总线将大大改变现有的实现控制和维护的全部方法。
Feldbus技术不仅是一种通信技术,实际上也融入了智能化
仪表、网络和开放系统互连( OSI)等技术精粹。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与传统 DCS相比优越性:
( 1)系统结构大大简化,成本显著降低;
( 2)现场设备自治性加强,系统性能全面提高;
( 3)提高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精度;
( 4)真正实现完全分散、全数字化的控制网络;
( 5)用户始终拥有系统集成权。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FCS和 DCS网络结构比较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0.4 五种典型现场总线 Fieldbus
目前较流行的 5种是,CAN,LONWorks,PROFIBUS、
HART,FF。
1,CAN(控制器局域网络)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由德国 Bosch公司专门为
汽车检测和控制而设计的、逐步发展到用于其他工业领域
的现场控制。 CAN已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11898标准。
CAN具有如下特性: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1)通讯速率为 5kbps/10km,1Mbps/40m,节点数 110个,
传输介质为双绞线或光纤等。
( 2)采用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及全局广播等方式发送接受
数据。
( 3)可实现全分布式多机系统,且无主从机之分,每个节
点均主动发送报文,可方便的构成多机备份系统。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4)采用非破坏性总线优先级仲裁技术,当两个节点同时
向网络发送信息时,优先级低的节点主动停止发送数据,而
优先级高的节点可不受影响地继续发送信息;按节点类型分
成不同的优先级字节数为 8个。这样传输时间短,受干扰的
概率低,具有较好的检错效果。
( 5)采用 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保证了极低的信息出
错率。
( 6)节点具有自动关闭功能,当节点错误严重的情况下,
自动切断与总线的联系,这样不影响总线的正常工作。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7) CAN单片机,如 Motorola公司生产的带 CAN模块的
MC68HC05x4,Philips公司生产的 82C200,Intel公司生产
带 CAN模块的 P8XG592。
( 8) CAN控制器,如 Philips公司生产的 82C200和 Intel公
司生产的 82527。
( 9) CAN I/O器件,如 Philips公司生产的 82C150,具有数
字和模拟 I/O接口。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2,LONWorks( 局部操作网络 )
LONWorks(Local Operating Network)是美国 Echelon公
司研制的一种现场总线,主要特性有:
( 1)通讯速率为 78kbps/2700m,1.25Mbps/130m、节点数
32000,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源线、电
力线以及无线传输等。
( 2)采用 LONTalk通讯协议,该协议遵循 ISO定义的开放系
统互连 OSI( Open Sysytem Interconnection)全部 7层模型。
( 3) LONWorks的核心是 NEURON(神经元)芯片
( MC143150和 MC143120,内含 3个 8位的 CPU:第一个
CPU为介质访问控制处理器,实现 LONTalk协议的第 1层和
第 2层;第二个 CPU为应用处理器,实现 LONTalk协议的第 7
层,执行用户编写的代码及用户用户代码调用的操作系统服
务)。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4) NEURON芯片的编程语言为 NEURON C,它是从
ANSI C派生出来的。 LONWorks提供了一套开发工具
LONBilder与 NodeBuilder。
( 5) LONTalk协议提供了 5种基本类型的报文服务;确认
( Acknowledged)、非确认( Unacknowledged)、请求 /响
应( Request/Reponse)、重复( Repeated)、非确认重复
( Un-acknowledged Repeated)。
( 6) LONTalk协议的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MAC)对 CSMA
作了改进,采用一种新的 Predictive P-Persistent CSMA,根
据总线负载随即调整时间槽 n( 1- 63),从而在负载较轻时
使介质访问延迟最小化,而在负载较重时使冲突的可能最小
化。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3,PROFIBUS( 过程现场总线 )
PROFIBUS( Process Field Bus)是德国标准,1991年在
DIN19245中公布了标准,PROFIBUS有几种改进型分别用于
不同的场合,例如:
( 1) PROFIBUS- PA( Process Automation)用于过程自动
化,通过总线供电,提供本质安全型,可用于危险防爆区域。
( 2) PROFIBUS- FMS( Fieldbus message Specification)用
于一般自动化。
( 3) PROFIBUS- DP用于加工自动化,适用于分散的外围设
备。 PROFIBUS引入功能模块的概念,不同的应用需要使用
不同的模块。在一个确定的应用中,按照 PROFIBUS规范来
定义模块,规范设备功能与 PROFIBUS通信功能的一致性。
PROFIBUS为开放系统协议,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在德国
建立了 FZ1信息研究中心,对制造厂和用户开放,对其产
品进行一致性检测和实验性检测。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4,HART(可寻址远程传感器数据通路通信协议)
HART( Highway Addressable Remote Transducer)是美国
Rosemount研制的一种总线。 HART协议参照 ISO/OSI模型
的 1,2,7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主要特性
有:
( 1)物理层
采用基于 Bell202通信标准的调频技术 FM,即在 4- 20MA信
号上叠加 FSK数字信号,逻辑 1为 1200HZ,逻辑 0为 2200HZ,
波特率为 1200bps,调制信号为 ± 0.5mA或 0.25V( p-p),
250Ω负载。用屏蔽双绞线单台设备距离 3000m,多台设备
互连距离 1500m。
( 2)数据链路层
数据帧长度不固定,最长 25个字节。可寻地址为 0- 15,当
地址为 0时,处于 4- 20MA与数字通信兼容状态;当地址为
1- 15时,则处于全数字状态。通信模式为问答式或广播式。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3)应用层
规定了三类命令,第一类是通用命令,适用于遵守 HART
协议的所有产品;第二类是普通命令,适用于遵守 HART
协议的大部分产品;第三类是特殊命令,适用于遵守
HART协议的特殊产品。另外为用户提供了设备描述语言
DDL( Device Description Language)。
5,FF(现场总线基金会)现场总线
FF是国际公认的惟一不不附属于某企业的公正非商业化的国
际标准化组织,其宗旨是制定统一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无
专利许可要求,可供任何人使用。总线标准参照 ISO/OSI模
型的 1,2,7层,另外增加了用户层。 FF推行的标准以
IEC/ISA SP- 50标准为蓝本。
( 1)物理层
定义了传输数据帧结构,信号波形幅度,以及传输介质速率
功耗和拓扑结构。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传输介质可采用有线电缆、光纤和无线通信;
、传输速率为 31.25kbps/1900m,1Mbps/750m,
2.5Mbps/500m;
,FF支持总线型、树型和点-点拓扑结构;
、编码方式为半双工方式。
( 2)数据链路层
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层功能是对传输介质传送的信号进行发
送、接受和控制;上层功能是对数据链路进行控制。
( 3)应用层
由访问子层 FAS和报文规范 FMS组成。 FAS提供三类服务:发
布 /索取、客户机 /服务器和报文分发。 FMS规定了访问应用进
程 AP和报文格式及服务。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4)用户层
规定了标准的功能模块供用户组态使用。利用功能块数据结
构执行数据采集、处理、控制和输出。给用户带来极大方便。
FF规定了如下基本功能块:模入 AI;控制选择 CS;模出 AO;
开入 DI; P,PD控制;开出 DO;手动 ML; PID,PI,I控制;
偏置 /增益 BG;比率 RA。
FF还规定了如下先进功能块:脉冲输入、步进输出 PID、输
入选择、复杂模出、装置控制、信号特征、复杂开关出、设
定值程序发生、定时、分离器、运算、模拟接口、超前滞后
补偿、积算、开关量接口、死区、模拟报警、算术运算、开
关量报警等。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0.5 Fieldbus的应用
勿庸置疑 Fieldbus是 21世纪控制系统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 Fieldbus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价格也比较贵,
完全的 Fieldbus系统大量普及还有待时日。特别是我国现
在工业自动化水平还不高,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大多数企业不可能全面采用 Fieldbus技术,而必须走逐步
发展、过渡的道路。以下介绍几种可行方案: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Fieldbus于 DCS系统 I/O总线上的集成
图 5.35中给出了在 DCS系统的 I/O总线上集成现场总线的
原理,其关键是通过一个挂在 DCS I/O总线上的 Fieldbus
接口卡,实现现场总线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映射成原有 DCS
的 I/O总线 上对应的数据信息,如基本测量值、报警值或
工艺设定值等,使得在 DCS控制器所看到的 Fieldbus来的
信息就如同来自一个传统 DCS设备卡一样,这样便实现
了在 I/O总线上的 Fieldbus集成技术。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该方案主要可用于 DCS系统已安装并稳定运行,而
Fieldbus首次引入系统的、规模较小的应用场合。也可用于
PLC系统。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I / O 测控层
管理层
监控操作层
现场总线接口卡
现场总线
集成单元
在 DCS系统 I/O总线上集成现场总线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2、现场总线于 DCS系统网络层的集成
除了在 I/O总线上的集成方案,还可在 DCS网络层上集
成现场总线系统。即 Fieldbus接口卡挂在 DCS的上层 LAN上,
结构如图 5.36。
该方案中,Fieldbus控制执行信息、测量以及现场仪表
的控制功能均可在 DCS操作站上进行浏览并修改。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L A N
现场总线接口卡 I /O 网络接口
现场总线
集成系统
D C S 系统 I /O
在 DCS网络层集成现场总线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其优点是原来必须由 DCS主计算机完成的一些控制和
计算功能,现在可下放到现场仪表实现,并可在 DCS操作
员站上得到相关的参数或数据信息;另一优点是不需对
DCS控制站进行改动,对原系统影响小。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3,Fieldbus通过网关与 DCS系统并行集成
若在一个工厂中并行运行着 DCS和 Fieldbus系统,则
还可通过一个网关来网接两者如图 5.37示,网关完成 DCS
与 Fieldbus高速网之间的信息传递。该结构中,DCS的信
息能够在新的操作员界面上得到并显示。使用 H2网桥可
以安装大量的 H1低速 Fieldbus。 Fieldbus接口单元可提供
控制协调、报警管理和短时趋势收集等功能。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通过网关与 DCS系统并行集成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Fieldbus与 DCS的并行集成,完成整个工厂的控制系统和信
息系统的集成统一,并可通过 Web服务器实现 Internet与
Intranet的互联。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丰富了网络的信息内容,
便于发挥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综合优势;另外,Fieldbus
与通过网关集成在一起的 DCS系统是相互独立的。
现阶段 FieldbusDCS与系统的共存将使用户拥有更多的选择,
已实现更合理的控制系统。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10.6 Fieldbus体系结构模式
用 户 程 序
应用层信息服务 网络管理
物理层
媒 体
数据链路
L L C 子层
M A C 子层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注释:
1,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1) LLC功能
( 1)帧接收滤波
在 LLC子层上开始的帧跃变是独立的,其自身操作与先
前的帧跃变无关,帧内容由标识符命名。标识符不能指明帧
的目的地,但描述数据的含义,每个接收器通过帧接收滤波
确定此帧与其是否有关。
( 2)超载通告
如果接收器内部条件要求延迟下一个 LLC数据和 LLC远程帧,
则通过 LLC子层开始发送超载帧。最多可产生两个超载帧,
以延迟下一个数据帧或远程帧。
( 3)恢复管理
发送期间,对于丢失仲裁或被错误干扰的帧,LLC子层自动
重发。在发送成功之前,帧发送服务不被用户认可。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2) LLC帧结构
( 1) LLC数据帧
标 识 符 场 DLC场 LLC数据场
A、标识符,11Bbit,其最高 7位( ID10- ID4)不应全为 1。
B,DLC( Data Length Code)场,4Bit,指出数据场字
节数(范围,0- 8字节)。 DLC0- DLC3按照二进制编码。
C、数据场:由数据帧内被发送的数据组成,包括 0- 8个
字节。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 2) LLC远程帧
2,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
1) MAC子层结构功能模型
MAC子层功能由 IEEE802.3中规定的功能模型描述,如下图
示,MAC划分为完全独立的两个部分,即发送和接收。
标识符场 DLC场
LLC远程帧标识符与 LLC数据帧标识符格式相同,只是无数
据场,DLC数值是独立的,对应数据帧的数据长度码。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发送数据封装 接收数据卸装
发送媒体访问管理 接受媒体访问管理
发送数据解码 接受数据解码
L L C 子层
对L L C 子层访问
对物理接口访问
物理层信令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2) MAC帧结构
( 1)数据帧
帧起始 仲裁场 控制场 CRC场 ACK场 帧结束
帧起始 仲裁场 控制场 数据场 CRC场 ACK场 帧结束
( 2)远程帧
( 3)出错帧
错误标志场 错误界定符场
( 4)超载帧
超载标志场 超载界定符场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数据帧和远程帧同前述的任何帧(数据帧、远程帧、
出错帧、超载帧)以称之为帧间空间的位场隔开。与此相
反,超载帧和错误帧前面不存在帧间空间,并且多个超载
帧也不用帧间空间分隔。
帧间空间包括:
、间歇场:间歇期间不允许节点开始发送数据帧或远程帧,
仅起标注超载条件作用。
( 5)帧间空间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暂停发送场:“错误-认可”节点发送完成后,在紧随间
歇后,被允许发送下一帧前送出 8位“隐性”位。其间若有
发送启动(由其它节点引起),则节点变为该帧的接收器。
、总线空闲场:空闲时间可以是任意长度,总线空闲时,任
何节点均可访问总线以便发送。其他帧发送期间,待发送的
帧在紧随间歇场后的的第一位启动。如果在总线空闲期间检
测到总线上“显性”位将被理解为帧起始。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3) MAC帧编码和发送 /接收
4)媒体访问和仲裁
5)错误检测
第十章 现场总线技术
主要特征 分布式系统的形式
Fielbus 较高级通信网络
监视与控制能力 强 弱
可靠性与故障容限 高 高
实时响应性 好 中
报文长度 小 中, 大
实现成本 极低 中, 高
与 OSI的一致性 差 中, 好
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复杂性 简单 中, 复杂
与其他网络的互联能力 差, 中 强
通信功能的完备程度 中 可扩展
通信速率 中 高
对环境要求 低 高
表 Fieldbus与其他分布式系统的主要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