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010年 5月 20日
第七章 蒸发
7.1 概 述
在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通过化学反应或物
理性操作过程经常得到一些含溶质的稀溶液,为了得到符
合标准的产品,常 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
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
7.1.1 蒸发分离的依据
利用溶剂具有挥发性而溶质不挥发的特性使两者实现分离。
7.1.2 蒸发操作的目的
?获得浓缩的溶液,直接作为成品或半成品
?脱除溶剂。此过程常伴随有结晶过程
?去除杂质。
2602010年 5月 20日
7.1.3 蒸发操作的应用
在工业上,
(1)制取液体产品 。 例如电解食盐水得到的 NaOH稀溶液中,
含有约 18%的 NaCl,通过蒸发方法在除去大部分水的同时,
将 NaCl结晶而分离除去,
(2)生产固体产品 。 将稀溶液浓缩达到饱和状态, 然后冷却
使溶质结晶与溶液分离, 从而获得固粒产品 。 例如, 食盐精
制, 制糖, 制药等 。
(3)制取纯溶剂。采用蒸发方法使溶剂汽化并冷凝,使不挥
发性杂质分离而得到纯溶剂,例如海水淡化制取淡水等。
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它溶液,而工业上
处理的溶液大多为水溶液,所以本章仅讨论水溶液的蒸发。
3602010年 5月 20日
用来进行蒸发的设备主要是蒸
发器和冷凝器,基本流程如图。
?蒸发器的作用是加热溶液使
水沸腾汽化,并移去,由加热
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
?加热室由传热管组成,
中央设置一循环管,加热
用的饱和水蒸汽在加热室
管间冷凝放热用于对管内
水溶液进行加热;
?分离室在加热室上部,
为一圆筒结构,使受热上
升的溶液在此汽化并将汽
液分离。
?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分离室相
通,其作用是将产生的水蒸汽
冷凝而除去。
7.1.4 蒸发的流程
蒸发操作时,溶液由分离室
底部加入,沿中央循环管流
向加热室,在加热室垂直管
束内通过时与饱和蒸汽间接
换热,被加热至沸腾状态,
汽液混合物沿加热管上升,
达到分离室时蒸汽与溶液分
离。为与加热蒸汽相区别,
产生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
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被除去。
溶液仍在中央循环管与加热
管中进行循环,当达到浓度
要求后称为完成液,从蒸发
器底部排出。
冷凝水
加热蒸汽
料液
二次蒸汽
完成液 水
冷却水
不凝性气体
1.加热室 2.加热管
3.中央循环管
4.分离室 5.除沫器
6.冷凝器
4602010年 5月 20日
7.1.5 蒸发的分类
?按操作压强分,加压蒸发、常压蒸发、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的优点:
1.减压下溶液沸点 t1降低,使蒸发器的传热推动力 Δt=T-
t1增大,因而,对一定的传热量 Q,可节省蒸发器的传
热面积 S。
2.蒸发操作的热源可采用低压蒸汽或废热蒸汽,节省能
耗。
P↓,T ↓,Δt一定,Q不变
3.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即在高温下易分解、聚合或变
质的物料。
4.减少蒸发器的热损失。
真空操作的缺点:
1.溶液的沸点降低,使粘度增大,导致总传热系数下降
2.动力消耗大。因需要有造成减压的装置。
5602010年 5月 20日
?按蒸发方式分,自然蒸发、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溶液在低于溶液沸点的温度条件下汽化。
汽化只在溶液表面进行,汽化面积小,传热速率低,汽
化速率低
?沸腾蒸发:溶液在沸腾条件下汽化。汽化发生在溶液
的各个部位。汽化面积大,传热速率高,汽化速率高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于分,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汽直接冷凝,而不利用其冷凝热
的操作
?多效蒸发:将二次蒸汽引到下一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
以利用其冷凝热的串联操作
本章讨论沸腾传热
6602010年 5月 20日
7.1.6 蒸发的特点
从蒸发的过程可以看出,蒸发操作总是从溶液中分离出部
分溶剂,而过程的实质是传热壁面一侧的蒸汽冷凝与另一
侧的溶液沸腾间的传热过程,溶剂的汽化速率由传热速率
控制,故蒸发属于热量传递过程。同时,蒸发器也是一种
换热器。但蒸发操作和设备与一般的传热过程有所不同。
蒸发具有下述特点:
?传热性质: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进行冷凝,另一侧
为溶液进行沸腾,故 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
传热过程 。
?溶液性质: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
和产生泡沫;溶液的粘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
逐渐加强。这些性质将影响设备的结构。
7602010年 5月 20日
?溶液沸点的改变 (升高 ):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汽
压较同温度下纯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高于纯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
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为温度差损
失,而且 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越大
蒸发溶液温度差,Δt=T-t
蒸发纯水温度差,ΔtT=T-T’
∵ P一定时,t > T’ ∴ Δt< ΔtT
?泡沫挟带:二次蒸汽中常挟带大量泡沫,冷凝前必须设
法除去。否则既损失物料,又污染冷凝设备。
?能源利用:蒸发时产生大量二次蒸汽,含有许多潜热,
应合理利用这部分潜热。
8602010年 5月 20日
7.2 蒸发设备
7.2.1 常用蒸发器的结构与特点
蒸发器组成:
?加热室:加热溶液使之汽化
?分离室:分离二次蒸汽和完成液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
时溶液的流动情况, 分为两大类:
?循环型 (非膜式 )
?单程型 (膜式 )
7.2.1.1 循环型 (非膜式 )
循环型蒸发器的特点是 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
溶液在蒸发器内停留时间长,溶液浓度接近于完成液浓度。
根据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型蒸
发器。
?自然循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
不同,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
?强制循环:依靠外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运动
9602010年 5月 20日
1 中央循环管式 (标准式 )
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 管束中心有一根直径
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其截面积为其余加热管总
截面积的 40%~ 100%,如图 。
加热蒸汽,加热室管束环隙内
溶液,加热室管束及中央循环管内, 受
热时, 由于中央循环管单位体积溶液受
热面小, 使得溶液形成由中央循环管下
降, 而由其余加热管上升的循环流动 。
优点:
?溶液循环好
?传热效率高
?结构紧凑, 制造方便, 操作可靠
缺点:
?循环速度低
?溶液粘度大, 沸点高
?不易清洗
适于 处理结垢不严重, 腐蚀性小的溶液
10602010年 5月 20日
2 悬筐式蒸发器
加热室像个筐, 悬挂在蒸发器壳体
的下部, 可由顶部取出 。 加热蒸汽
由壳体上部进入加热室, 在管间放
热加热管内溶液使其上升, 而沿悬
筐外壁与蒸发器内壁间环隙通道向
下循环流动 。
优点:
?溶液循环速度高, 改善了管内
结构情况
?传热速率较高
缺点:
?设备费高
?占地面积大
?加热管内溶液滞留量大
适于 处理易结垢, 有晶体析出
的溶液
11602010年 5月 20日
3 外热式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将加热室与分离室
分开,采用较长的加热管,如
图示。
优点:
?降低了整个蒸发器的高度,
便于清洗和更换
?循环速度较高,使得对流
传热系数提高
?结垢程度小
适于 处理易结垢、有晶体析出、
处理量大的溶液
12602010年 5月 20日
4 列文蒸发器
特点是在加热室上部设置沸腾室, 加
热室中的溶液因受到附加液柱的作用,
必须上升到沸腾室才开始沸腾, 这样
避免了溶液在加热管中结垢或析出晶
体 。
优点:
?流动阻力小
?循环速度高
?传热效果好
?加热管内不易堵塞
缺点:
?设备费高
?厂房高, 耗用金属多
适于 处理有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液
13602010年 5月 20日
5
在加热室设置循环泵,使溶液
沿加热室方向以较高的速度循
环流动。
优点:
?循环速度高
?晶体不易粘结在加热管壁
?对流传热系数高
缺点:
?动力消耗大
?对泵的密封要求高
?加热面积小
适于 处理粘度大,易结垢、有
晶体析出的溶液。
14602010年 5月 20日
7.2.1.2 单程型 (膜式 )
单程型蒸发器的特点是溶液只通
过加热管一次蒸发即可达到要求
的浓度 。 溶液停留时间短, 操作
时沿加热管壁呈膜状流动, 适用
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 由于操作
要求成薄膜流动且一次蒸发完成,
因此对设计和操作要求严格 。 根
据蒸发器内液体流动方向和成膜
原因的不同, 有以下几种型式
1
特点是加热室内的加热管细而长 。
溶液预热到接近沸点时由蒸发器底部
送入, 进入加热管时立即受热沸腾汽
化, 溶液在高速上升的二次蒸汽带动
下, 沿管壁边呈膜状向上流动边蒸发 。
到达分离室后, 完成液与二次蒸汽分
离后由分离室底部排出 。
适于 处理蒸发量较大的稀溶液, 热敏
性和易生泡沫的溶液;
不适于 浓度高, 粘度大, 有晶体析出
溶液的蒸发 。
15602010年 5月 20日
2 降膜蒸发器
它的加热室与升膜式类似, 但分离室
设置在下部, 见图 5-9。 溶液预热后
由加热室顶部加入, 经管端的液体分
布器均匀分配在各加热管内, 在重力
作用下沿管内壁呈膜状向下流动, 并
进行蒸发 。 汽液混合物从管下端流出,
在分离器内进行汽液分离后完成液由
分离室底部排出 。
这类蒸发器操作的关键是设置良好的
液体分布器,以保证溶液均匀成膜和
防止二次蒸汽从加热管顶部穿出。常
用的膜分布器见书。
适于 处理浓度、粘度较大的溶液
不适于 处理易结晶、结垢的溶液。
16602010年 5月 20日
3 升-降膜式蒸发器
蒸发器由升膜管束和降膜管束组
合而成,蒸发器的底部封头内有
一隔板,将加热管束分成两部分。
溶液由升膜管束底部进入,流向
顶部,然后从降膜管束流下,进
入分离室,得到完成液。
适于 处理浓缩过程中粘度变化大
的溶液、厂房有限制的场合。
17602010年 5月 20日
4 刮板薄膜蒸发器
它是在加热管内部安装一可旋转的搅
拌刮板, 刮板端部与加热管内壁间隙
固定在 0.75~ 1.5mm之间, 依靠刮板的
作用使溶液成膜状分布在加热管内壁
面上 。
溶液由蒸发器上部沿切线方向加入,
在重力和旋转刮板带动下, 在加热管
内壁上形成旋转下降的液膜, 在下降
过程中通过接收加热管外加热蒸汽夹
套中蒸汽冷凝热量而被不断蒸发, 底
部得到完成液, 二次蒸汽上升至顶部
经分离器后进入冷凝器 。
缺点: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传热
面积小,处理能力低。
适于处理易结晶、易结垢、高粘度的
溶液
18602010年 5月 20日
7.2.1.3 直接加热蒸发器
将一定比例的燃烧气与空气直
接喷入溶液中,燃烧气的温度
可高达 1200~ 1800℃,由于气、
液间的温度差大,且气体对溶
液产生强烈的鼓泡作用,使水
分迅速蒸发,蒸出的二次蒸汽
与烟道气一同由顶部排出。
优点:结构简单,不需要固定
的传热面,热利用率高
适于 处理易结垢、易结晶或有
腐蚀性的溶液。
不适于 处理不能被燃烧气污染
及热敏性的溶液。
19602010年 5月 20日
7.2.2 蒸发器的选型
蒸发器的结构型式很多,选用时应结合生产过程的蒸发任
务,选择适宜的蒸发器型式。选型时,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溶液的粘度,蒸发过程中,溶液粘度变化的情况,是选
型时很重要的因素。
高粘度的溶液应选用对其适应性好的蒸发器,如强制循环
型、降膜式、刮板搅拌薄膜式等;
?溶液的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差的物料,应选用滞料量少,
停留时间短的蒸发器,如各种膜式蒸发器
?有晶体析出的溶液,选用溶液流动速度大的蒸发器,以
使晶体在加热管内停留时间短,不易堵塞加热管,如外热
式、强制循环蒸发器
?易发泡的溶液,泡沫的产生,不仅损失物料,而且污染
蒸发器,应选用溶液湍动程度剧烈的蒸发器,以抑制或破
碎泡沫,如外热式、强制循环式、升膜式等;条件允许时,
也可将分离室加大。
20602010年 5月 20日
?有腐蚀性的溶液,蒸发此种物料,加热管采用特殊材质
制成,或内壁衬以耐腐蚀材料。若溶液不怕污染,也可采
用浸没燃烧蒸发器
?易结垢的溶液,蒸发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污垢产
生,垢层的导热系数小,从而使传热速率下降。
应选用便于清洗和溶液循环速度大的增大器,如悬筐式、
强制循环式、浸没燃烧式等
?溶液的处理量,溶液的处理量也是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
处理量小的,选用尺寸较大的单效蒸发,处理量大的,选
用尺寸适宜的多效蒸发。
总之,不同类型的蒸发器,各有其特点,它们对不同的溶
液的适应性也不相同。 P294表 5-1列出了蒸发器的一些主要
性能。应视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蒸发器。
21602010年 5月 20日
7.3 单效蒸发
已知条件:原料液流量 F(kg/h),原料液浓度 xo(质量分率 )和温
度 to(℃ ),完成液的浓度 x1(质量分率 )(生产要求 )
过程选定:加热蒸汽压强 p(或温度 T),冷凝器操作压强 p′(或温
度 T′);
计算内容:单位时间内水分蒸发量 W(kg/h),加热蒸汽用量
D(kg/h),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S(m2)。
求解上述问题应用物料衡算方程、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
方程。
22602010年 5月 20日
7.3.1 物料与热量衡算方程
7.3.1.1 物料衡算
如图以蒸发器为衡算范围,
取 1h为衡算基准,作物料衡
算:
总物料,F=W+G
溶质,Fx0=Gx1
蒸发室
加热室
W,T’,H’
F,x0,t0,h0
D,T,H
D,T,hw
G,x1,t1,h1
WF
Fx
x
x
x
FWFG
x
x
1FW
0
1
1
0
1
0
?
?
???
?
?
?
?
?
?
?
?
??
完成液组成:
完成液量:
得:水分蒸发量:
23602010年 5月 20日
7.3.1.2 热量衡算
以蒸发器为衡算范围, 衡算基准为 1h,对进出蒸发器的热量
DH+Fh0=WH′+(F-W)h1+Dhc+QL (7-1)
蒸发室
加热室
W,T’,H’
F,x0,t0,h0
D,T,H
D,T,hc
F-W
QL
G,x1,t1,h1
式中,H,H′,hc — 分别为加热蒸
汽, 二次蒸汽和冷凝水焓值, kJ/kg;
h0,h1 — 分别为原料液, 完
成液焓值, kJ/kg
QL — 蒸发器的热损失, W,
通常取传热量的百分数加以计算 。
在具体计算时,根据溶液特性分为两
种方法进行热量衡算求加热蒸汽用量。
24602010年 5月 20日
1.溶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
当溶液的稀释热不大, 可以忽略不计时, 溶液的焓值可用
比热计算 。 以 0℃ 的液体为基准, 则:
?原料液,h0=C0(t0-0)
?完成液,h1=C1(t1-0)
?冷凝水,hc=CW(T-0)
因此, 式 (7-1)
D(H- CWT)=WH′+(F-W)C1t1-FC0t0+QL (7-2)
式中两比热使用不便, 改用原料液比热 C0代替完成液比热
C1,溶液的比热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C= Cw(1-x) + CBx
其中,Cw, CB--分别为水和溶质的比热, kJ/kg。
25602010年 5月 20日
C0= Cw(1-x0) + CBx0=Cw+(CB-Cw)x0
C1= Cw(1-x1) + CBx1=Cw+(CB-Cw)x1
w01
1
0
w1
w0
1
0
WCFCC)WF(
)
x
x
-F ( 1W
CC
CC
x
x
????
?
?
?
?
?
?
?
?
?
?
?
物料衡算:
两式相比:
将上式代入式 (7-2) D(H- CWT)=WH′+(F-W)C1t1-FC0t0+QL中,
得:
D(H- CWT)=W(H′-Cwt1)+FC0(t1- t0)+QL
若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且忽略溶液浓度变化对焓值的
影响, 即:
H- CWT=r
H′-Cwt1= r′ 则:
26602010年 5月 20日
〖 说明 〗
(1)从上式可以看出加热蒸汽提供的热量 Dr用于:
?将原料液由 t0升温到沸点 t1,FC0(t1-t0)
?蒸发水分,Wr′
?过程热损失,QL
(2)若原料液预热到沸点,即 t0=t1,并略去热损失,QL≈0,
则有 D/W=r’/r≈1,即每蒸发 1kg水分大约需要 1kg加热蒸汽,
实际过程有热损失,且常在 1.1左右。
e=D/W称为 单位蒸汽消耗量,为每蒸发单位质量水分时,
加热蒸汽的消耗量,kg/kg。 e值 是衡量蒸发装置经济程度
的指标 。
(3)当 x0<0.2时,C0=Cw(1-x0)
r
Q)tt(FC'WrD L010 ????
忽略稀释热时加热
蒸汽消耗量计算式
27602010年 5月 20日
例题 7-1
在连续操作的蒸发器中,将 2000kg/h的某无机盐水溶液由 0.1
浓缩到 0.3(均为质量分数 )。蒸发器的操作压力为 40kPa,相
应的溶液沸点为 80℃ 。加热蒸汽的压力为 200kPa。已知原料
液的比热为 3.77kJ/(kg·℃ ),蒸发器的热损失为 12000W。设溶
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试求 1.水的蒸发量; 2.原料液分别为
30℃, 80℃, 120℃ 时的加热蒸汽消耗量。
解:
2 3 0 8 7 k J / k g2 2 0 5 k J / k g
802 0 0 k P aP 4 9 6
2.
1 3 3 3 k g / h)
0, 3
0, 1
-2 0 0 0 ( 1)
x
x
-F ( 1W
.1
1
0
、分别为
潜热℃的饱和水蒸汽的汽化、附录八:查
加热蒸汽消耗量
水的蒸发量
???
28602010年 5月 20日
,加热蒸汽消耗量愈小结论:原料液温度愈高
+
℃。原料液温度为
+
℃。原料液温度为
+
℃。原料液温度为
h/kg1 2 8 0
2 2 0 5
1 0 0 0/3 6 0 01 2 0 0 0)01280(77.32 0 0 02 3 0 81 3 3 3
r
Q)tt(FC'Wr
D
120.c
h/kg1 4 1 7
2 2 0 5
1 0 0 0/3 6 0 01 2 0 0 0)8080(77.32 0 0 02 3 0 81 3 3 3
r
Q)tt(FC'Wr
D
80.b
h/kg1 5 8 8
2 2 0 5
1 0 0 0/3 6 0 01 2 0 0 0)3080(77.32 0 0 02 3 0 81 3 3 3
r
Q)tt(FC'Wr
D
30.a
L010
L010
L010
?
??????
?
???
?
?
??????
?
???
?
?
??????
?
???
?
29602010年 5月 20日
2.溶液稀释热不可忽略
对某些水溶液 (如 CaCl2,NaOH等 )在稀释时有显著的放热
效应, 因而蒸发时除供给汽化水分所需汽化潜热时, 还需
提供与稀释热相应的浓缩热, 且溶液浓度愈大, 温度愈高,
这种影响愈显著 。 因此式 (7-1)中的 h0,h1应由相应的焓浓
图查取, 计算结果才准确 。
据 (7-1)热量衡算式, 得加热蒸汽用量:
c
L01
hH
QFhh)WF('WHD
?
?????
若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H-hc)=r为饱和蒸汽冷凝潜热,
kJ/kg。 因此:
r
QFhh)WF('WHD L01 ?????
30602010年 5月 20日
7.3.2 传热速率方程
Q=KAΔtm
据此计算蒸发器传热面积 A。 其中 Δtm, K, Q计算如下 。
7.3.2.1 平均温度差 Δtm
蒸发属两相均有相变的恒温传热过程,故传热的平均温度差
为 Δtm=T-t1
当加热蒸汽选定时,蒸发计算需知道溶液的沸点 t1,即可计算
传热温度差,在一定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t1较纯水的沸点 T′高。
在实际生产中, 已知的是加热蒸汽的温度 T(或压强 p)和冷凝器
(或分离室 )二次蒸汽的温度 T′(或压强 p′)。 (T-T′)=ΔtT称为理论
传热温差 。
31602010年 5月 20日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溶液沸点升高使的实际传热温差 (T-t1)较
理论传热温差要小, 其差值称为温度差损失 Δ
Δ=ΔtT-Δt=(T-T’)-(T-t1)=t1-T′
因此实际传热温差 Δt=ΔtT-Δ,即只要已知温度差损失 Δ就可
得到实际传热温度差。
(1)因溶质存在, 使溶液沸点升高导致与纯水沸点之差 Δ’;
(2)蒸发器操作时需维持一定液位, 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
而使沸点升高 Δ’’
(3)二次蒸汽由蒸发器分离室流动到冷凝器 (或下一效蒸发器
加热室 )时产生压强降, 导致的温度差损失 Δ’’’(若 T′指分离
室温度时, Δ’’’=0)。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三项之和,即 Δ=Δ’+Δ’’+Δ’’’
32602010年 5月 20日
1.因溶液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Δ′
设 tA为仅考虑因溶质存在时引起蒸汽压下降时溶液的沸点,
则 Δ′=tA-T′。 Δ值的大小与溶液的种类, 浓度以及操作压强
有关,
(1).经验估算法 (吉辛科法 )
对常压下由于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Δa′进行修正用
于操作压强下的温度差损失 。
Δ′=fΔa′
式中,Δa′— 常压下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Δa′=tA-
100
tA — 常压下溶液的沸点, ℃,
f —校正系数, 无因次, f=0.0162(T′+273)2/r′
T′,r′ —分别为实际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温度,℃ 和汽化潜
热,kJ/kg。
33602010年 5月 20日
(2).杜林规则 (Duhring’s rule)法 (直线规则法 )
杜林规则:说明溶液的沸点和相同压强下标准溶液沸点之
间呈线性关系。
由于纯水在各种压强下的沸
点容易获得,故一般选用纯
水为标准溶液,只要知道溶
液和水在两个不同压强下的
沸点,在直角坐标图中以溶
液沸点为纵标,以纯水沸点
为横标,以溶液浓度为参数,
即可得到一条直线。
因此,对一定浓度的溶液,只要知道它在两个不同压强下
的沸点,再查出相同压强下对应水的沸点,即可绘出该浓
度溶液的杜林直线,由此直线即可求得该溶液在其它压强
下的沸点。
溶
液
沸
点
,
℃
tA′
tA
纯水沸点,℃
tW′tW
C%
34602010年 5月 20日
溶
液
沸
点
,
℃
纯水沸点,℃
C%
求解方法有两种:
①查图法
已知 p→T′ →tA → Δ′=tA-T′
(② 截距法
在图中杜林直线上任选两点 M,N,
其对应压强分别为 pM,pN,对应压
强下溶液的沸点、水的沸点分别为
tA, tW, tA′,tW′,如图:
tA
T′
tA′
tA
tW′tW
M
N
则直线斜率为:
W
'
W
A
'
A
tt
ttk
?
??
若某压强下水的沸点 tW =0,则上式整理成截距计算式为:
tA =tA′- k tW′=ym
35602010年 5月 20日
浓度不同的溶液之杜林直线互不平行,但斜率 k与截距 ym均
为溶液质量浓度 x,即:
k=f(x)
ym=g(x)
如 NaOH水溶液:
k=1+0.142x
ym=150.75x2-2.71x
计算过程:
?据质量浓度 x计算 k,ym
?代入截距方程 ym = tA′- k tW′解的 tA′
?Δ′=tA-T′
36602010年 5月 20日
Δ′计算示例
例 7-2 在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内将 NaOH水溶液由 10%浓缩到
20%,求:
(1)采用经验估算法计算 50kPa时溶液的沸点
(2)利用杜林直线采用查图法计算 50kPa时溶液的沸点
(3)利用杜林直线采用截距法计算 50kPa时溶液的沸点
解,(1)查 P358附录二十一得 20% NaOH水溶液在 101.33kPa下
沸点升高值为 Δa’=8.5℃
查 P338附录十得 50kPa时水的饱和温度为 T’=81.2℃,水的汽
化热 r’=2304.5kJ/kg
8 8 1 9.05.2 3 0 4 )2732.81(0 1 6 2.0'r )273'T(0 1 6 2.0f
22
?????
∴ Δ’=fΔa’=0.8819× 8.5=7.5 ℃
溶液沸点,tA=Δ’+T’=7.5+81.2=88.7 ℃
37602010年 5月 20日
(2)据 50kPa下水的沸点为 81.2℃,查 P296“NaOH水溶液的杜
林线图”的 20%直线,得纵标,即溶液沸点 tA=88℃
(3)NaOH水溶液杜林直线:
k=1+0.142x=1+0.142× 0.2=1.028
ym=150.75x2-2.71x=150.75× 0.22-2.71× 0.2=5.488
∵ ym = tA′- k tW′
∴ tA′= ym+ k tW′=5.488+1.028× 81.2= 88.96 ℃
38602010年 5月 20日
2.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Δ’’
某些蒸发器的加热管内积有一定高度的液位, 使得液面以
下液体承受更大的压强, 因而导致沸点升高 。 液层内部沸
点与表面沸点之差即为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
度差损失 Δ’’。 一般计算时取液层中部平均压强 pm下对应的
沸点 tpm为依据 。 设分离室压强为 p′Pa,液面高度为 L m,则
对应的温度差损失,Δ″=tpm-tp′
式中,tpm — 压强 pm下水的沸点, ℃ (因溶液沸点难于查取,
故取该压强下纯水沸点近似作为溶液沸点 )
tp′— 与二次蒸汽压强 p′对应的水的沸点, ℃
ρ— 液体密度, kg/m3。
2
gL'pp
m
???
39602010年 5月 20日
3.由于管路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Δ’’’
二次蒸汽由分离室流到冷凝器 (或下一效加热室 )时, 因管
道流动阻力使二次蒸汽的压强有所降低, 温度也相应下降,
由此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即为 Δ’’’。 因二次蒸汽 产生的压强降,
随管路的布置情况而异, 其计算较繁 。 通常根据生产经验
值选取:
?单效蒸发:二次蒸汽 蒸发器 →冷凝器 Δ’’’=1~ 1.5℃ 。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 蒸发器 →冷凝器 Δ’’’=1~ 1.5℃ 。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 蒸发器 →下一效加热室 Δ’’’=1℃ 。
在三种温差损失的计算中,以 Δ′为最大,为一主要影响因
素。
40602010年 5月 20日
7.3.2.2 总传热系数 K
公式计算:
?选用经验值
?现场查定
7.3.2.3 蒸发器的热负荷 Q
条件不同,热负荷的计算也不同,若加热蒸汽在饱和温度下
排出
?稀释热不可以忽略时,Q=Dr= WH′+(F-W)h1- Fh0 +QL,W
?稀释热可以忽略时,Q=Dr= Wr′+ FCp0(t1- t0) +QL,W
?7.3.2.4 传热面积 A
1
o
so
m
o
i
o
si
ii
o 1R
d
bd
d
dR
d
dK ?
???
?
???
?
????????
mtK
QA
?
?
41602010年 5月 20日
单效蒸发计算示例
例 5-2 将 10%的 NaOH水溶液蒸发到 45%,处理量为 1800kg/h,
原料液温度 60℃, 比热为 3.4kJ/kg·℃, 加热蒸汽和分离室
压强分别为 400kPa和 50kPa,蒸发器内液面高度为 2m,溶
液平均密度为 1400kg/m3,总传热系数 Ko为 1500W/(m2·℃ ),
若热损失为传热量的 10%,忽略稀释热, 试计算加热蒸汽
消耗量, 水分蒸发量, 产品量及所需传热面积 。
解:查附表十:
p=400kPa下蒸汽 T=143.4℃, r=2138.5kJ/kg
p′=50kPa下二次蒸汽 T′=81.2℃, r′=2304.5kJ/kg
(1)
(2)产品量 G=(F-W)=1800-1400=400kg/h
h/kg1 4 0 0
45.0
1.011 8 0 0
x
x1FW
1
0 ??
?
??
?
? ??
???
?
???
? ??
42602010年 5月 20日
(3)
Dr=Wr′+FCp0(t1-t0)+QL
∵ QL=0.1Dr ∴ Dr=1.1[Wr′+ FCp0(t1-t0)]/r
其中,t1=T’+Δ=81.2+Δ’+Δ’’Δ’’’
① Δ’
因溶液在蒸发器中循环接近完成液, 故取 x=0.45
k=1+0.142x=1+0.142× 0.45=1.0639
ym=150.75x2-2.71x=150.75× 0.452-2.71× 0.45=29.31
∵ tA′= ym+ k tW′
∴ Δ’ =tA′- tW′ = ym+ (k-1) tW′
= 29.31 +(1.0639-1)× 81.2=34.5℃
单效蒸发计算示例
43602010年 5月 20日
单效蒸发计算示例
② Δ’’的计算:
查得,pm=63.73kPa下水沸点 tpm=87.2℃
Δ″=tpm-tp′=87.2-81.2=6.0℃
③ 取 Δ’’’=1.2℃
t1=81.2+34.5+6.0+1.2=122.9℃ 故:
D=1.1× [1400× 2304.5+1800× 3.4× (122.9-60)]/2138.5=1858kg/h
(4)
传热量,Q=Dr=1858× 2138.5/3600=1103.7 kW
k P a73.631 0 0 02 281.91 4 0 0502gL'pp m ?? ???????
2
1o
o m36)9.1224.143(1 5 0 0
1 1 0 3 7 0 0
)tT(K
QS,?
?????传热面积
44602010年 5月 20日
7.3.3
7.3.3.1
1.蒸发器的生产能力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量表示, 即
蒸发量 W(kg/h)
可见生产能力与蒸发器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原料液温度,
操作条件,热损失等用关,它笼统地表示蒸发器生产量的
大小,但不能确切表示蒸发器和蒸发过程的优劣程度。
2.蒸发器生产能力的大小取决于通过传热面的传热速率 Q,
因此也可以用蒸发器的传热速率来衡量其生产能力:
Q=KSΔt= KS(T-t1)
'r
Q)tt(FCtSKW L010pmoo ?????
45602010年 5月 20日
说明:
1.当 t1= t0时,即原料液在沸点下进入蒸发器时:
Q=Wr’:表明通过传热面所传递的热量全部用于蒸发水分
W ∝ Q,表明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传热速率成正比
2.当 t0 < t1时,即原料液在低于沸点下进入蒸发器时:
Wr’<Q,W↓,表明消耗部分热量将冷溶液加热至沸点,降
低了蒸发器的 生产能力
3.,当 t0 > t1时,即原料液在高于沸点下进入蒸发器时:
Wr’>Q,W↑,表明由于部分原料液的自动蒸发 (闪蒸 ),使
蒸发器的 生产能力有所增加
稀释热可以忽略,且热损失不计时:
Q=Wr’+FCp0(t1-t0)
〖 结论 〗 进料温度 t0越高,则蒸发器生产能力 W越大
46602010年 5月 20日
二、蒸发器的蒸发强度 U
指单位传热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量, kg/m2·h即:
U是评价蒸发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
影响因素主要为总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度差。
∵ 操作条件下 r’为常量
r'
tK
U
tKAW r 'Q
A
W
U
?
??
?
?
?
?
?
???
?
:沸点进料,热损失忽略
定义式:
??
??
?
?
?
??
?
? U
t
K
因此,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的途径有二:
47602010年 5月 20日
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的途径
1.提高传热温度差 Δt
Δt=T-t1,方法:
?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强 。加热蒸汽压强越高,对应饱和温
度就越高,一般为 0.3~ 0.5MPa,不超过 0.8MPa,但受到供
汽条件限制
?增大冷凝器的真空度,使溶液沸点 t1降低。但此法增加了
真空泵的功率消耗,且因溶液的沸点降低,使其粘度增高,
导致沸腾传热系数下降。也受限制
2.增大总传热系数 K
?增大管内对流传热系数 αi
?减少管内侧污垢热阻
?定期清洗
?选用适宜的蒸发器型式
?采取强制循环,
?改进蒸发器结构,
?产生的晶体及时与溶液分离
48602010年 5月 20日
7.4 多效蒸发
在单效蒸发中, 蒸发 1kg水分需消耗 1kg多的加热蒸汽, 在
大规模生产中为了节省蒸汽用量, 同时也为了使析出的晶
体及时与溶液分离, 一般采用多效蒸发 。 多效蒸发的操作
原理是:将前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
这样仅第一效需要消耗生蒸汽, 同时要求后一效的操作压
强和溶液的沸点相应降低, 这时引入的二次蒸汽才仍能起
到加热作用, 则后一效的加热室成为前一效的冷凝器 。 如
此将多个蒸发器串联起来一同操作的过程, 组成了多效蒸
发操作流程 。
采用多效蒸发的优点是 ① 降低能耗 。 由于各效 (末效除外 )
的二次蒸汽都作为下一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 因而提高了
加热蒸汽的利用率; ② 便于分离晶体 。 当蒸发过程溶液有
晶体析出时, 可使晶体在某一效间析出, 然后与溶液分离
后继续蒸发, 这样就避免了单效操作时晶粒和完成液一起
排出, 可减少结垢, 磨损现象, 同时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
③ 可强化传热过程提高蒸发效率 。
49602010年 5月 20日
溶液的流向与蒸汽相同, 均由第一效顺序流至末效的
蒸发流程, 称为并流加料流程, 如图 。
7.4.1
完成液
冷却水
原料液
不凝气
加热蒸汽
水
1.并流加料流程
优点:
1.由于后一效操作压强低于前一效,故溶液的输送靠效间压强差
2.由于后一效溶液的沸点低于前一效,故前一效溶液进入后一效
时,会因过热而自行蒸发,可使后一效产生较多的二次蒸汽,即
水分蒸发量多;
缺点:
,致使溶液粘度增大较快,使传热系数逐效下降,传
热效果一效不如一效。
适于:
50602010年 5月 20日
2.逆流加料流程
溶液的流向与蒸汽相反,由第末效流至第一效
的蒸发流程,称为逆流加料流程,如图。
优点:
随着溶液浓度的逐效提高,温度也相应升高,因而各效
溶液粘度大致接近,所以各效传热系数差别不大;
缺点:
1.
2.各效进料温度均低于沸点,产生的二次蒸汽量较并
流法少。
适于:
51602010年 5月 20日
3.平流加料流程
溶液分别由各效加入并排出完成液,各效溶液流向互相
平行的流程称为平流加料流程,如图 5-19。
适于:
在实际蒸发
中,除了采用
这些基本流程
外,常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合
52602010年 5月 20日
7.4.2
7.4.2.1 溶液的温度差损失
若单效和多效蒸发操作条件 (即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的操
作压强 )相同时, 其理论传热温差相同而和效数无关, 多效
蒸发只是将此传热温差分配到各效而已 。 由于多效蒸发的
每一效中都存在传热温差损失, 因而总的有效传热温差必
小于单效时, 使得传热推动力下降 。 效数愈多, 总有效温
差愈小, 当效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可使总有效温度差为
零, 此时蒸发将无法进行, 即为效数的最大极限 。
7.4.2.2 加热蒸汽的经济性
当蒸发水分量相同时,多效蒸发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比单
效明显减少,因而提高了加热蒸汽的利用率,即经济性。
因此在蒸发大量水分时,应采用多效。
53602010年 5月 20日
3.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
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生产强度, 其大小取决于蒸发器的传
热速率, 当操作条件一定时, 单效的传热速率为 Q=KSΔt,
而多效的传热速率 Qn=KSΣΔti(设 T1,T′n及 K,S相同 )。 很
明显, 由于 Δt>ΣΔti,将使 Q>Qn,即多效的生产能力小于单
效时的生产能力, 又因多效传热面积为单效时的 n倍, 因而
多效时生产强度远较单效时为小 。 可见多效蒸发是以牺牲
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为代价换取加热蒸汽的利用率 。
4.多效蒸发效数的限制和选择
(1)
随着效数的增加,总的有效温差因温度差损失的增加而减
小,除使设备生产强度降低外,在技术上受到总的有效温
差的限制,否则效数过多导致蒸发不能操作下去。根据生
产经验,分配到每效蒸发器的有效温差不应小于 7~ 10℃,
54602010年 5月 20日
(2)
随着效数的增加, 虽然 D/W在不断降低, 但这种降低不与
效数成正比而在逐渐减少 。 将单效增为双效时, 每蒸发
1kg/h水所需加热蒸汽降低率为 1 1-0 571 1=50%,而由
四效增为五效时, 这种降低率仅 0 3-0 270 3=10%,而
设备费用则几乎是成倍增加, 所以当增加的设备费已大于
减少的加热蒸汽费用时, 就再无必要增加效数 。 由此可看
出效数的增加在经济上也有一限制 。
(3)
根据以上分析,效数的确定在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外,原则
上应根据设备费与操作费之和最小进行经济核算来选择最
佳效数。实际的蒸发过程,效数并不多。一般对电解质溶
液的蒸发,象 NaOH,NH4NO3等水溶液,因沸点升高较大
通常仅 2~ 3效;对非电解质溶液,如糖水溶液,有机溶液
等的蒸发,由于沸点升高较小采用 4~ 5效;海水淡化的温
差损失极小,可用 20~ 30效进行蒸发。
55602010年 5月 20日
7.5 蒸发器的工艺设计
1,确定适当的操作条件与操作方法
蒸发操作条件与操作方法主要根据溶液的性质, 生产任务,
产品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 。 内
容包括加热蒸汽压强, 冷凝器压强;加压还是真空蒸发;
单效蒸发或者多效蒸发;多效蒸发效数, 流程等 。 一般应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通过经济核算, 多方案比较和结
合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
2,选择合适的蒸发器型式和附属设备的型式
蒸发器型式的选择主要从溶液的特性和蒸发器主要性能 (见
表 7-1)两方面考虑。溶液的粘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余有
溶液的浓度、浓缩比、热稳定性、是否有晶体析出、发泡
性、腐蚀性、结垢性等以及溶液处理量、设备造价、传热
效果等方面加以确定。
56602010年 5月 20日
3.对蒸发系统进行物料, 热量衡算, 确定加热蒸汽用量以及
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要选择合适的传热系数 。 对多效蒸发, 通
过计算判断所选效数, 流程在技术上, 经济上是否可行合
理, 必要时对上述选择进行适当调整 。
4.蒸发器主要结构工艺尺寸的设计
以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为例介绍蒸发器主要结构尺寸的设
计计算方法。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主体为加热室和分离室;
加热室由直立的加热管束组成,管束中间为一根直径较大
的中央循环管;分离室是汽液分离的空间。其主要结构尺
寸包括:加热室和分离室的直径和高度;加热管和循环管
的规格、长度及在花板上的排列等。这些尺寸的确定取决
于工艺计算结果,主要是传热面积。
57602010年 5月 20日
(1)
25× 2 5mm,38× 2 5mm,57× 3
5mm等几种规格的无缝钢管, 长度一般为 0 6~ 6m。 管
子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结垢的难易程度, 溶液的起泡性
和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来考虑 。 易结垢和易起泡沫溶液的蒸
发宜采用短管 。
当加热管规格与长度确定后, 可由下式初估所需管数 n′
n′=Sπdo(L-0 1)
因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考虑到管板厚度所占据的传热面
积,计算 n′时的管长用 (L-0 1)m。为完成传热任务所需的
最小实际管数 n只有在管板上排列加热管后才能确定。
58602010年 5月 20日
(2)
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少的原则来考虑
的 。 其截面积可取加热管总截面积的 40%~ 100%,若以 Di
表示循环管内径,
πDi2/4=(0.4~ 1)n′πdi2/4
因而,Di=(0.4~ 1)n′di
对加热面积较小的蒸发器,应取较大的百分数。按上式计
算出 Di后,应从管规格表中选取管径相近的标准管,只要 n
与 n′相差不大,循环管的规格可一次确定。循环管的管长与
加热管相等,循环管的表面积不计入传热面积中。
59602010年 5月 20日
(3)
加热管的内径取决于加热管和循环管的规格, 数目及在管
板上的排列方式 。 加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三角形排
列, 正方形排列, 同心圆排列, 而以三角形排列居多 。 管
心距 t为相邻两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t一般为加热管外径的
1.25~ 1.5倍, 目前其值已标准化, 只要确定了管子规格,
相应的管心距则为确定值, 加热管内径和加热管数采用作
图法来确定, 具体作法略 。
(4)
分离室的直径与高度取决于分离室的体积, 而分离室的体
积又与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及蒸发体积强度有关 。
分离室体积 V
V=WρU/3600
式中,W —— 某效蒸发的二次蒸汽量, kg/h
ρ—— 某效蒸发的二次蒸汽密度, kg/m3
U —— 蒸发体积强度, m3/(m3·s) ;一般允许值为 1.1~
1.5m3/(m3·s)。
60602010年 5月 20日
根据由蒸发工艺计算得到的各效二次蒸汽量, 再选取适当
的 U值, 即可得到 V。 但各效二次蒸汽量, 密度不同, 按上
式计算得到的 V值也不相同, 通常末效最大 。 为方便计, 各
效分离室的尺寸可取一致, 分离室体积宜取其中较大者 。
确定了分离室的体积后, 其高度与直径符合 V=πD2H/4关系,
(1)分离室的高度与直径之比 H:D=1~ 2。 对中央循环管式蒸
发器, 其分离室高度一般不小于 1.8m,以保证足够的雾沫
分离高度 。 分离室的直径也不能太小, 否则二次蒸汽流速
过大将导致雾沫夹带现象严重 。
(2)在条件允许时, 分离室直径应尽量与加热室相同, 这样
可使加热室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 。
(3)
61602010年 5月 20日
本章要求
掌握:
?单效蒸发的计算
?多效蒸发的流程
?蒸发器生产能力、生产强度
了解:
?典型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区别
?多效蒸发的工艺设计
62602010年 5月 20日
THE END
Thanks
第七章 蒸发
7.1 概 述
在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通过化学反应或物
理性操作过程经常得到一些含溶质的稀溶液,为了得到符
合标准的产品,常 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沸腾汽化并移
出蒸汽,从而使溶液中溶质浓度提高的单元操作称为蒸发。
7.1.1 蒸发分离的依据
利用溶剂具有挥发性而溶质不挥发的特性使两者实现分离。
7.1.2 蒸发操作的目的
?获得浓缩的溶液,直接作为成品或半成品
?脱除溶剂。此过程常伴随有结晶过程
?去除杂质。
2602010年 5月 20日
7.1.3 蒸发操作的应用
在工业上,
(1)制取液体产品 。 例如电解食盐水得到的 NaOH稀溶液中,
含有约 18%的 NaCl,通过蒸发方法在除去大部分水的同时,
将 NaCl结晶而分离除去,
(2)生产固体产品 。 将稀溶液浓缩达到饱和状态, 然后冷却
使溶质结晶与溶液分离, 从而获得固粒产品 。 例如, 食盐精
制, 制糖, 制药等 。
(3)制取纯溶剂。采用蒸发方法使溶剂汽化并冷凝,使不挥
发性杂质分离而得到纯溶剂,例如海水淡化制取淡水等。
被蒸发的溶液可以是水溶液,也可以是其它溶液,而工业上
处理的溶液大多为水溶液,所以本章仅讨论水溶液的蒸发。
3602010年 5月 20日
用来进行蒸发的设备主要是蒸
发器和冷凝器,基本流程如图。
?蒸发器的作用是加热溶液使
水沸腾汽化,并移去,由加热
室和分离室两部分组成。
?加热室由传热管组成,
中央设置一循环管,加热
用的饱和水蒸汽在加热室
管间冷凝放热用于对管内
水溶液进行加热;
?分离室在加热室上部,
为一圆筒结构,使受热上
升的溶液在此汽化并将汽
液分离。
?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分离室相
通,其作用是将产生的水蒸汽
冷凝而除去。
7.1.4 蒸发的流程
蒸发操作时,溶液由分离室
底部加入,沿中央循环管流
向加热室,在加热室垂直管
束内通过时与饱和蒸汽间接
换热,被加热至沸腾状态,
汽液混合物沿加热管上升,
达到分离室时蒸汽与溶液分
离。为与加热蒸汽相区别,
产生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
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被除去。
溶液仍在中央循环管与加热
管中进行循环,当达到浓度
要求后称为完成液,从蒸发
器底部排出。
冷凝水
加热蒸汽
料液
二次蒸汽
完成液 水
冷却水
不凝性气体
1.加热室 2.加热管
3.中央循环管
4.分离室 5.除沫器
6.冷凝器
4602010年 5月 20日
7.1.5 蒸发的分类
?按操作压强分,加压蒸发、常压蒸发、真空蒸发
真空蒸发的优点:
1.减压下溶液沸点 t1降低,使蒸发器的传热推动力 Δt=T-
t1增大,因而,对一定的传热量 Q,可节省蒸发器的传
热面积 S。
2.蒸发操作的热源可采用低压蒸汽或废热蒸汽,节省能
耗。
P↓,T ↓,Δt一定,Q不变
3.适于处理热敏性物料,即在高温下易分解、聚合或变
质的物料。
4.减少蒸发器的热损失。
真空操作的缺点:
1.溶液的沸点降低,使粘度增大,导致总传热系数下降
2.动力消耗大。因需要有造成减压的装置。
5602010年 5月 20日
?按蒸发方式分,自然蒸发、沸腾蒸发
?自然蒸发:溶液在低于溶液沸点的温度条件下汽化。
汽化只在溶液表面进行,汽化面积小,传热速率低,汽
化速率低
?沸腾蒸发:溶液在沸腾条件下汽化。汽化发生在溶液
的各个部位。汽化面积大,传热速率高,汽化速率高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于分,单效蒸发、多效蒸发
?单效蒸发:将二次蒸汽直接冷凝,而不利用其冷凝热
的操作
?多效蒸发:将二次蒸汽引到下一蒸发器作为加热蒸汽,
以利用其冷凝热的串联操作
本章讨论沸腾传热
6602010年 5月 20日
7.1.6 蒸发的特点
从蒸发的过程可以看出,蒸发操作总是从溶液中分离出部
分溶剂,而过程的实质是传热壁面一侧的蒸汽冷凝与另一
侧的溶液沸腾间的传热过程,溶剂的汽化速率由传热速率
控制,故蒸发属于热量传递过程。同时,蒸发器也是一种
换热器。但蒸发操作和设备与一般的传热过程有所不同。
蒸发具有下述特点:
?传热性质:传热壁面一侧为加热蒸汽进行冷凝,另一侧
为溶液进行沸腾,故 属于壁面两侧流体均有相变化的恒温
传热过程 。
?溶液性质:有些溶液在蒸发过程中有晶体析出、易结垢
和产生泡沫;溶液的粘度在蒸发过程中逐渐增大,腐蚀性
逐渐加强。这些性质将影响设备的结构。
7602010年 5月 20日
?溶液沸点的改变 (升高 ):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其蒸汽
压较同温度下纯水的低,即在相同的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高于纯水的沸点,所以当加热蒸汽一定时,蒸发溶液的传
热温度差要小于蒸发水的温度差,两者之差称为温度差损
失,而且 溶液浓度越高,温度差损失越大
蒸发溶液温度差,Δt=T-t
蒸发纯水温度差,ΔtT=T-T’
∵ P一定时,t > T’ ∴ Δt< ΔtT
?泡沫挟带:二次蒸汽中常挟带大量泡沫,冷凝前必须设
法除去。否则既损失物料,又污染冷凝设备。
?能源利用:蒸发时产生大量二次蒸汽,含有许多潜热,
应合理利用这部分潜热。
8602010年 5月 20日
7.2 蒸发设备
7.2.1 常用蒸发器的结构与特点
蒸发器组成:
?加热室:加热溶液使之汽化
?分离室:分离二次蒸汽和完成液
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间接加热蒸发器按加热室的结构和操作
时溶液的流动情况, 分为两大类:
?循环型 (非膜式 )
?单程型 (膜式 )
7.2.1.1 循环型 (非膜式 )
循环型蒸发器的特点是 溶液在蒸发器内作连续的循环运动,
溶液在蒸发器内停留时间长,溶液浓度接近于完成液浓度。
根据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分为自然循环和强制循环型蒸
发器。
?自然循环:由于溶液在加热室不同位置上的受热程度
不同,产生密度差而引起的循环运动
?强制循环:依靠外力迫使溶液沿一个方向作循环运动
9602010年 5月 20日
1 中央循环管式 (标准式 )
加热室由垂直管束组成, 管束中心有一根直径
较大的中央循环管, 其截面积为其余加热管总
截面积的 40%~ 100%,如图 。
加热蒸汽,加热室管束环隙内
溶液,加热室管束及中央循环管内, 受
热时, 由于中央循环管单位体积溶液受
热面小, 使得溶液形成由中央循环管下
降, 而由其余加热管上升的循环流动 。
优点:
?溶液循环好
?传热效率高
?结构紧凑, 制造方便, 操作可靠
缺点:
?循环速度低
?溶液粘度大, 沸点高
?不易清洗
适于 处理结垢不严重, 腐蚀性小的溶液
10602010年 5月 20日
2 悬筐式蒸发器
加热室像个筐, 悬挂在蒸发器壳体
的下部, 可由顶部取出 。 加热蒸汽
由壳体上部进入加热室, 在管间放
热加热管内溶液使其上升, 而沿悬
筐外壁与蒸发器内壁间环隙通道向
下循环流动 。
优点:
?溶液循环速度高, 改善了管内
结构情况
?传热速率较高
缺点:
?设备费高
?占地面积大
?加热管内溶液滞留量大
适于 处理易结垢, 有晶体析出
的溶液
11602010年 5月 20日
3 外热式蒸发器
这种蒸发器将加热室与分离室
分开,采用较长的加热管,如
图示。
优点:
?降低了整个蒸发器的高度,
便于清洗和更换
?循环速度较高,使得对流
传热系数提高
?结垢程度小
适于 处理易结垢、有晶体析出、
处理量大的溶液
12602010年 5月 20日
4 列文蒸发器
特点是在加热室上部设置沸腾室, 加
热室中的溶液因受到附加液柱的作用,
必须上升到沸腾室才开始沸腾, 这样
避免了溶液在加热管中结垢或析出晶
体 。
优点:
?流动阻力小
?循环速度高
?传热效果好
?加热管内不易堵塞
缺点:
?设备费高
?厂房高, 耗用金属多
适于 处理有晶体析出或易结垢的溶液
13602010年 5月 20日
5
在加热室设置循环泵,使溶液
沿加热室方向以较高的速度循
环流动。
优点:
?循环速度高
?晶体不易粘结在加热管壁
?对流传热系数高
缺点:
?动力消耗大
?对泵的密封要求高
?加热面积小
适于 处理粘度大,易结垢、有
晶体析出的溶液。
14602010年 5月 20日
7.2.1.2 单程型 (膜式 )
单程型蒸发器的特点是溶液只通
过加热管一次蒸发即可达到要求
的浓度 。 溶液停留时间短, 操作
时沿加热管壁呈膜状流动, 适用
于热敏性物料的蒸发 。 由于操作
要求成薄膜流动且一次蒸发完成,
因此对设计和操作要求严格 。 根
据蒸发器内液体流动方向和成膜
原因的不同, 有以下几种型式
1
特点是加热室内的加热管细而长 。
溶液预热到接近沸点时由蒸发器底部
送入, 进入加热管时立即受热沸腾汽
化, 溶液在高速上升的二次蒸汽带动
下, 沿管壁边呈膜状向上流动边蒸发 。
到达分离室后, 完成液与二次蒸汽分
离后由分离室底部排出 。
适于 处理蒸发量较大的稀溶液, 热敏
性和易生泡沫的溶液;
不适于 浓度高, 粘度大, 有晶体析出
溶液的蒸发 。
15602010年 5月 20日
2 降膜蒸发器
它的加热室与升膜式类似, 但分离室
设置在下部, 见图 5-9。 溶液预热后
由加热室顶部加入, 经管端的液体分
布器均匀分配在各加热管内, 在重力
作用下沿管内壁呈膜状向下流动, 并
进行蒸发 。 汽液混合物从管下端流出,
在分离器内进行汽液分离后完成液由
分离室底部排出 。
这类蒸发器操作的关键是设置良好的
液体分布器,以保证溶液均匀成膜和
防止二次蒸汽从加热管顶部穿出。常
用的膜分布器见书。
适于 处理浓度、粘度较大的溶液
不适于 处理易结晶、结垢的溶液。
16602010年 5月 20日
3 升-降膜式蒸发器
蒸发器由升膜管束和降膜管束组
合而成,蒸发器的底部封头内有
一隔板,将加热管束分成两部分。
溶液由升膜管束底部进入,流向
顶部,然后从降膜管束流下,进
入分离室,得到完成液。
适于 处理浓缩过程中粘度变化大
的溶液、厂房有限制的场合。
17602010年 5月 20日
4 刮板薄膜蒸发器
它是在加热管内部安装一可旋转的搅
拌刮板, 刮板端部与加热管内壁间隙
固定在 0.75~ 1.5mm之间, 依靠刮板的
作用使溶液成膜状分布在加热管内壁
面上 。
溶液由蒸发器上部沿切线方向加入,
在重力和旋转刮板带动下, 在加热管
内壁上形成旋转下降的液膜, 在下降
过程中通过接收加热管外加热蒸汽夹
套中蒸汽冷凝热量而被不断蒸发, 底
部得到完成液, 二次蒸汽上升至顶部
经分离器后进入冷凝器 。
缺点: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传热
面积小,处理能力低。
适于处理易结晶、易结垢、高粘度的
溶液
18602010年 5月 20日
7.2.1.3 直接加热蒸发器
将一定比例的燃烧气与空气直
接喷入溶液中,燃烧气的温度
可高达 1200~ 1800℃,由于气、
液间的温度差大,且气体对溶
液产生强烈的鼓泡作用,使水
分迅速蒸发,蒸出的二次蒸汽
与烟道气一同由顶部排出。
优点:结构简单,不需要固定
的传热面,热利用率高
适于 处理易结垢、易结晶或有
腐蚀性的溶液。
不适于 处理不能被燃烧气污染
及热敏性的溶液。
19602010年 5月 20日
7.2.2 蒸发器的选型
蒸发器的结构型式很多,选用时应结合生产过程的蒸发任
务,选择适宜的蒸发器型式。选型时,一般考虑以下原则:
?溶液的粘度,蒸发过程中,溶液粘度变化的情况,是选
型时很重要的因素。
高粘度的溶液应选用对其适应性好的蒸发器,如强制循环
型、降膜式、刮板搅拌薄膜式等;
?溶液的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差的物料,应选用滞料量少,
停留时间短的蒸发器,如各种膜式蒸发器
?有晶体析出的溶液,选用溶液流动速度大的蒸发器,以
使晶体在加热管内停留时间短,不易堵塞加热管,如外热
式、强制循环蒸发器
?易发泡的溶液,泡沫的产生,不仅损失物料,而且污染
蒸发器,应选用溶液湍动程度剧烈的蒸发器,以抑制或破
碎泡沫,如外热式、强制循环式、升膜式等;条件允许时,
也可将分离室加大。
20602010年 5月 20日
?有腐蚀性的溶液,蒸发此种物料,加热管采用特殊材质
制成,或内壁衬以耐腐蚀材料。若溶液不怕污染,也可采
用浸没燃烧蒸发器
?易结垢的溶液,蒸发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污垢产
生,垢层的导热系数小,从而使传热速率下降。
应选用便于清洗和溶液循环速度大的增大器,如悬筐式、
强制循环式、浸没燃烧式等
?溶液的处理量,溶液的处理量也是选型时应考虑的因素。
处理量小的,选用尺寸较大的单效蒸发,处理量大的,选
用尺寸适宜的多效蒸发。
总之,不同类型的蒸发器,各有其特点,它们对不同的溶
液的适应性也不相同。 P294表 5-1列出了蒸发器的一些主要
性能。应视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蒸发器。
21602010年 5月 20日
7.3 单效蒸发
已知条件:原料液流量 F(kg/h),原料液浓度 xo(质量分率 )和温
度 to(℃ ),完成液的浓度 x1(质量分率 )(生产要求 )
过程选定:加热蒸汽压强 p(或温度 T),冷凝器操作压强 p′(或温
度 T′);
计算内容:单位时间内水分蒸发量 W(kg/h),加热蒸汽用量
D(kg/h),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S(m2)。
求解上述问题应用物料衡算方程、热量衡算方程和传热速率
方程。
22602010年 5月 20日
7.3.1 物料与热量衡算方程
7.3.1.1 物料衡算
如图以蒸发器为衡算范围,
取 1h为衡算基准,作物料衡
算:
总物料,F=W+G
溶质,Fx0=Gx1
蒸发室
加热室
W,T’,H’
F,x0,t0,h0
D,T,H
D,T,hw
G,x1,t1,h1
WF
Fx
x
x
x
FWFG
x
x
1FW
0
1
1
0
1
0
?
?
???
?
?
?
?
?
?
?
?
??
完成液组成:
完成液量:
得:水分蒸发量:
23602010年 5月 20日
7.3.1.2 热量衡算
以蒸发器为衡算范围, 衡算基准为 1h,对进出蒸发器的热量
DH+Fh0=WH′+(F-W)h1+Dhc+QL (7-1)
蒸发室
加热室
W,T’,H’
F,x0,t0,h0
D,T,H
D,T,hc
F-W
QL
G,x1,t1,h1
式中,H,H′,hc — 分别为加热蒸
汽, 二次蒸汽和冷凝水焓值, kJ/kg;
h0,h1 — 分别为原料液, 完
成液焓值, kJ/kg
QL — 蒸发器的热损失, W,
通常取传热量的百分数加以计算 。
在具体计算时,根据溶液特性分为两
种方法进行热量衡算求加热蒸汽用量。
24602010年 5月 20日
1.溶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
当溶液的稀释热不大, 可以忽略不计时, 溶液的焓值可用
比热计算 。 以 0℃ 的液体为基准, 则:
?原料液,h0=C0(t0-0)
?完成液,h1=C1(t1-0)
?冷凝水,hc=CW(T-0)
因此, 式 (7-1)
D(H- CWT)=WH′+(F-W)C1t1-FC0t0+QL (7-2)
式中两比热使用不便, 改用原料液比热 C0代替完成液比热
C1,溶液的比热可用以下经验公式计算:
C= Cw(1-x) + CBx
其中,Cw, CB--分别为水和溶质的比热, kJ/kg。
25602010年 5月 20日
C0= Cw(1-x0) + CBx0=Cw+(CB-Cw)x0
C1= Cw(1-x1) + CBx1=Cw+(CB-Cw)x1
w01
1
0
w1
w0
1
0
WCFCC)WF(
)
x
x
-F ( 1W
CC
CC
x
x
????
?
?
?
?
?
?
?
?
?
?
?
物料衡算:
两式相比:
将上式代入式 (7-2) D(H- CWT)=WH′+(F-W)C1t1-FC0t0+QL中,
得:
D(H- CWT)=W(H′-Cwt1)+FC0(t1- t0)+QL
若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且忽略溶液浓度变化对焓值的
影响, 即:
H- CWT=r
H′-Cwt1= r′ 则:
26602010年 5月 20日
〖 说明 〗
(1)从上式可以看出加热蒸汽提供的热量 Dr用于:
?将原料液由 t0升温到沸点 t1,FC0(t1-t0)
?蒸发水分,Wr′
?过程热损失,QL
(2)若原料液预热到沸点,即 t0=t1,并略去热损失,QL≈0,
则有 D/W=r’/r≈1,即每蒸发 1kg水分大约需要 1kg加热蒸汽,
实际过程有热损失,且常在 1.1左右。
e=D/W称为 单位蒸汽消耗量,为每蒸发单位质量水分时,
加热蒸汽的消耗量,kg/kg。 e值 是衡量蒸发装置经济程度
的指标 。
(3)当 x0<0.2时,C0=Cw(1-x0)
r
Q)tt(FC'WrD L010 ????
忽略稀释热时加热
蒸汽消耗量计算式
27602010年 5月 20日
例题 7-1
在连续操作的蒸发器中,将 2000kg/h的某无机盐水溶液由 0.1
浓缩到 0.3(均为质量分数 )。蒸发器的操作压力为 40kPa,相
应的溶液沸点为 80℃ 。加热蒸汽的压力为 200kPa。已知原料
液的比热为 3.77kJ/(kg·℃ ),蒸发器的热损失为 12000W。设溶
液的稀释热可以忽略,试求 1.水的蒸发量; 2.原料液分别为
30℃, 80℃, 120℃ 时的加热蒸汽消耗量。
解:
2 3 0 8 7 k J / k g2 2 0 5 k J / k g
802 0 0 k P aP 4 9 6
2.
1 3 3 3 k g / h)
0, 3
0, 1
-2 0 0 0 ( 1)
x
x
-F ( 1W
.1
1
0
、分别为
潜热℃的饱和水蒸汽的汽化、附录八:查
加热蒸汽消耗量
水的蒸发量
???
28602010年 5月 20日
,加热蒸汽消耗量愈小结论:原料液温度愈高
+
℃。原料液温度为
+
℃。原料液温度为
+
℃。原料液温度为
h/kg1 2 8 0
2 2 0 5
1 0 0 0/3 6 0 01 2 0 0 0)01280(77.32 0 0 02 3 0 81 3 3 3
r
Q)tt(FC'Wr
D
120.c
h/kg1 4 1 7
2 2 0 5
1 0 0 0/3 6 0 01 2 0 0 0)8080(77.32 0 0 02 3 0 81 3 3 3
r
Q)tt(FC'Wr
D
80.b
h/kg1 5 8 8
2 2 0 5
1 0 0 0/3 6 0 01 2 0 0 0)3080(77.32 0 0 02 3 0 81 3 3 3
r
Q)tt(FC'Wr
D
30.a
L010
L010
L010
?
??????
?
???
?
?
??????
?
???
?
?
??????
?
???
?
29602010年 5月 20日
2.溶液稀释热不可忽略
对某些水溶液 (如 CaCl2,NaOH等 )在稀释时有显著的放热
效应, 因而蒸发时除供给汽化水分所需汽化潜热时, 还需
提供与稀释热相应的浓缩热, 且溶液浓度愈大, 温度愈高,
这种影响愈显著 。 因此式 (7-1)中的 h0,h1应由相应的焓浓
图查取, 计算结果才准确 。
据 (7-1)热量衡算式, 得加热蒸汽用量:
c
L01
hH
QFhh)WF('WHD
?
?????
若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H-hc)=r为饱和蒸汽冷凝潜热,
kJ/kg。 因此:
r
QFhh)WF('WHD L01 ?????
30602010年 5月 20日
7.3.2 传热速率方程
Q=KAΔtm
据此计算蒸发器传热面积 A。 其中 Δtm, K, Q计算如下 。
7.3.2.1 平均温度差 Δtm
蒸发属两相均有相变的恒温传热过程,故传热的平均温度差
为 Δtm=T-t1
当加热蒸汽选定时,蒸发计算需知道溶液的沸点 t1,即可计算
传热温度差,在一定压强下,溶液的沸点 t1较纯水的沸点 T′高。
在实际生产中, 已知的是加热蒸汽的温度 T(或压强 p)和冷凝器
(或分离室 )二次蒸汽的温度 T′(或压强 p′)。 (T-T′)=ΔtT称为理论
传热温差 。
31602010年 5月 20日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溶液沸点升高使的实际传热温差 (T-t1)较
理论传热温差要小, 其差值称为温度差损失 Δ
Δ=ΔtT-Δt=(T-T’)-(T-t1)=t1-T′
因此实际传热温差 Δt=ΔtT-Δ,即只要已知温度差损失 Δ就可
得到实际传热温度差。
(1)因溶质存在, 使溶液沸点升高导致与纯水沸点之差 Δ’;
(2)蒸发器操作时需维持一定液位, 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
而使沸点升高 Δ’’
(3)二次蒸汽由蒸发器分离室流动到冷凝器 (或下一效蒸发器
加热室 )时产生压强降, 导致的温度差损失 Δ’’’(若 T′指分离
室温度时, Δ’’’=0)。
总的温度差损失为三项之和,即 Δ=Δ’+Δ’’+Δ’’’
32602010年 5月 20日
1.因溶液蒸汽压下降所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Δ′
设 tA为仅考虑因溶质存在时引起蒸汽压下降时溶液的沸点,
则 Δ′=tA-T′。 Δ值的大小与溶液的种类, 浓度以及操作压强
有关,
(1).经验估算法 (吉辛科法 )
对常压下由于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Δa′进行修正用
于操作压强下的温度差损失 。
Δ′=fΔa′
式中,Δa′— 常压下由于溶液蒸汽压下降而引起的沸点升高, Δa′=tA-
100
tA — 常压下溶液的沸点, ℃,
f —校正系数, 无因次, f=0.0162(T′+273)2/r′
T′,r′ —分别为实际操作压强下二次蒸汽温度,℃ 和汽化潜
热,kJ/kg。
33602010年 5月 20日
(2).杜林规则 (Duhring’s rule)法 (直线规则法 )
杜林规则:说明溶液的沸点和相同压强下标准溶液沸点之
间呈线性关系。
由于纯水在各种压强下的沸
点容易获得,故一般选用纯
水为标准溶液,只要知道溶
液和水在两个不同压强下的
沸点,在直角坐标图中以溶
液沸点为纵标,以纯水沸点
为横标,以溶液浓度为参数,
即可得到一条直线。
因此,对一定浓度的溶液,只要知道它在两个不同压强下
的沸点,再查出相同压强下对应水的沸点,即可绘出该浓
度溶液的杜林直线,由此直线即可求得该溶液在其它压强
下的沸点。
溶
液
沸
点
,
℃
tA′
tA
纯水沸点,℃
tW′tW
C%
34602010年 5月 20日
溶
液
沸
点
,
℃
纯水沸点,℃
C%
求解方法有两种:
①查图法
已知 p→T′ →tA → Δ′=tA-T′
(② 截距法
在图中杜林直线上任选两点 M,N,
其对应压强分别为 pM,pN,对应压
强下溶液的沸点、水的沸点分别为
tA, tW, tA′,tW′,如图:
tA
T′
tA′
tA
tW′tW
M
N
则直线斜率为:
W
'
W
A
'
A
tt
ttk
?
??
若某压强下水的沸点 tW =0,则上式整理成截距计算式为:
tA =tA′- k tW′=ym
35602010年 5月 20日
浓度不同的溶液之杜林直线互不平行,但斜率 k与截距 ym均
为溶液质量浓度 x,即:
k=f(x)
ym=g(x)
如 NaOH水溶液:
k=1+0.142x
ym=150.75x2-2.71x
计算过程:
?据质量浓度 x计算 k,ym
?代入截距方程 ym = tA′- k tW′解的 tA′
?Δ′=tA-T′
36602010年 5月 20日
Δ′计算示例
例 7-2 在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内将 NaOH水溶液由 10%浓缩到
20%,求:
(1)采用经验估算法计算 50kPa时溶液的沸点
(2)利用杜林直线采用查图法计算 50kPa时溶液的沸点
(3)利用杜林直线采用截距法计算 50kPa时溶液的沸点
解,(1)查 P358附录二十一得 20% NaOH水溶液在 101.33kPa下
沸点升高值为 Δa’=8.5℃
查 P338附录十得 50kPa时水的饱和温度为 T’=81.2℃,水的汽
化热 r’=2304.5kJ/kg
8 8 1 9.05.2 3 0 4 )2732.81(0 1 6 2.0'r )273'T(0 1 6 2.0f
22
?????
∴ Δ’=fΔa’=0.8819× 8.5=7.5 ℃
溶液沸点,tA=Δ’+T’=7.5+81.2=88.7 ℃
37602010年 5月 20日
(2)据 50kPa下水的沸点为 81.2℃,查 P296“NaOH水溶液的杜
林线图”的 20%直线,得纵标,即溶液沸点 tA=88℃
(3)NaOH水溶液杜林直线:
k=1+0.142x=1+0.142× 0.2=1.028
ym=150.75x2-2.71x=150.75× 0.22-2.71× 0.2=5.488
∵ ym = tA′- k tW′
∴ tA′= ym+ k tW′=5.488+1.028× 81.2= 88.96 ℃
38602010年 5月 20日
2.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Δ’’
某些蒸发器的加热管内积有一定高度的液位, 使得液面以
下液体承受更大的压强, 因而导致沸点升高 。 液层内部沸
点与表面沸点之差即为因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而引起的温
度差损失 Δ’’。 一般计算时取液层中部平均压强 pm下对应的
沸点 tpm为依据 。 设分离室压强为 p′Pa,液面高度为 L m,则
对应的温度差损失,Δ″=tpm-tp′
式中,tpm — 压强 pm下水的沸点, ℃ (因溶液沸点难于查取,
故取该压强下纯水沸点近似作为溶液沸点 )
tp′— 与二次蒸汽压强 p′对应的水的沸点, ℃
ρ— 液体密度, kg/m3。
2
gL'pp
m
???
39602010年 5月 20日
3.由于管路流动阻力而引起的温度差损失 Δ’’’
二次蒸汽由分离室流到冷凝器 (或下一效加热室 )时, 因管
道流动阻力使二次蒸汽的压强有所降低, 温度也相应下降,
由此引起的温度差损失即为 Δ’’’。 因二次蒸汽 产生的压强降,
随管路的布置情况而异, 其计算较繁 。 通常根据生产经验
值选取:
?单效蒸发:二次蒸汽 蒸发器 →冷凝器 Δ’’’=1~ 1.5℃ 。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 蒸发器 →冷凝器 Δ’’’=1~ 1.5℃ 。
?多效蒸发:二次蒸汽 蒸发器 →下一效加热室 Δ’’’=1℃ 。
在三种温差损失的计算中,以 Δ′为最大,为一主要影响因
素。
40602010年 5月 20日
7.3.2.2 总传热系数 K
公式计算:
?选用经验值
?现场查定
7.3.2.3 蒸发器的热负荷 Q
条件不同,热负荷的计算也不同,若加热蒸汽在饱和温度下
排出
?稀释热不可以忽略时,Q=Dr= WH′+(F-W)h1- Fh0 +QL,W
?稀释热可以忽略时,Q=Dr= Wr′+ FCp0(t1- t0) +QL,W
?7.3.2.4 传热面积 A
1
o
so
m
o
i
o
si
ii
o 1R
d
bd
d
dR
d
dK ?
???
?
???
?
????????
mtK
QA
?
?
41602010年 5月 20日
单效蒸发计算示例
例 5-2 将 10%的 NaOH水溶液蒸发到 45%,处理量为 1800kg/h,
原料液温度 60℃, 比热为 3.4kJ/kg·℃, 加热蒸汽和分离室
压强分别为 400kPa和 50kPa,蒸发器内液面高度为 2m,溶
液平均密度为 1400kg/m3,总传热系数 Ko为 1500W/(m2·℃ ),
若热损失为传热量的 10%,忽略稀释热, 试计算加热蒸汽
消耗量, 水分蒸发量, 产品量及所需传热面积 。
解:查附表十:
p=400kPa下蒸汽 T=143.4℃, r=2138.5kJ/kg
p′=50kPa下二次蒸汽 T′=81.2℃, r′=2304.5kJ/kg
(1)
(2)产品量 G=(F-W)=1800-1400=400kg/h
h/kg1 4 0 0
45.0
1.011 8 0 0
x
x1FW
1
0 ??
?
??
?
? ??
???
?
???
? ??
42602010年 5月 20日
(3)
Dr=Wr′+FCp0(t1-t0)+QL
∵ QL=0.1Dr ∴ Dr=1.1[Wr′+ FCp0(t1-t0)]/r
其中,t1=T’+Δ=81.2+Δ’+Δ’’Δ’’’
① Δ’
因溶液在蒸发器中循环接近完成液, 故取 x=0.45
k=1+0.142x=1+0.142× 0.45=1.0639
ym=150.75x2-2.71x=150.75× 0.452-2.71× 0.45=29.31
∵ tA′= ym+ k tW′
∴ Δ’ =tA′- tW′ = ym+ (k-1) tW′
= 29.31 +(1.0639-1)× 81.2=34.5℃
单效蒸发计算示例
43602010年 5月 20日
单效蒸发计算示例
② Δ’’的计算:
查得,pm=63.73kPa下水沸点 tpm=87.2℃
Δ″=tpm-tp′=87.2-81.2=6.0℃
③ 取 Δ’’’=1.2℃
t1=81.2+34.5+6.0+1.2=122.9℃ 故:
D=1.1× [1400× 2304.5+1800× 3.4× (122.9-60)]/2138.5=1858kg/h
(4)
传热量,Q=Dr=1858× 2138.5/3600=1103.7 kW
k P a73.631 0 0 02 281.91 4 0 0502gL'pp m ?? ???????
2
1o
o m36)9.1224.143(1 5 0 0
1 1 0 3 7 0 0
)tT(K
QS,?
?????传热面积
44602010年 5月 20日
7.3.3
7.3.3.1
1.蒸发器的生产能力用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量表示, 即
蒸发量 W(kg/h)
可见生产能力与蒸发器传热面积,传热系数,原料液温度,
操作条件,热损失等用关,它笼统地表示蒸发器生产量的
大小,但不能确切表示蒸发器和蒸发过程的优劣程度。
2.蒸发器生产能力的大小取决于通过传热面的传热速率 Q,
因此也可以用蒸发器的传热速率来衡量其生产能力:
Q=KSΔt= KS(T-t1)
'r
Q)tt(FCtSKW L010pmoo ?????
45602010年 5月 20日
说明:
1.当 t1= t0时,即原料液在沸点下进入蒸发器时:
Q=Wr’:表明通过传热面所传递的热量全部用于蒸发水分
W ∝ Q,表明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传热速率成正比
2.当 t0 < t1时,即原料液在低于沸点下进入蒸发器时:
Wr’<Q,W↓,表明消耗部分热量将冷溶液加热至沸点,降
低了蒸发器的 生产能力
3.,当 t0 > t1时,即原料液在高于沸点下进入蒸发器时:
Wr’>Q,W↑,表明由于部分原料液的自动蒸发 (闪蒸 ),使
蒸发器的 生产能力有所增加
稀释热可以忽略,且热损失不计时:
Q=Wr’+FCp0(t1-t0)
〖 结论 〗 进料温度 t0越高,则蒸发器生产能力 W越大
46602010年 5月 20日
二、蒸发器的蒸发强度 U
指单位传热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蒸发的水分量, kg/m2·h即:
U是评价蒸发器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
影响因素主要为总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度差。
∵ 操作条件下 r’为常量
r'
tK
U
tKAW r 'Q
A
W
U
?
??
?
?
?
?
?
???
?
:沸点进料,热损失忽略
定义式:
??
??
?
?
?
??
?
? U
t
K
因此,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的途径有二:
47602010年 5月 20日
提高蒸发器的生产强度的途径
1.提高传热温度差 Δt
Δt=T-t1,方法:
?提高加热蒸汽的压强 。加热蒸汽压强越高,对应饱和温
度就越高,一般为 0.3~ 0.5MPa,不超过 0.8MPa,但受到供
汽条件限制
?增大冷凝器的真空度,使溶液沸点 t1降低。但此法增加了
真空泵的功率消耗,且因溶液的沸点降低,使其粘度增高,
导致沸腾传热系数下降。也受限制
2.增大总传热系数 K
?增大管内对流传热系数 αi
?减少管内侧污垢热阻
?定期清洗
?选用适宜的蒸发器型式
?采取强制循环,
?改进蒸发器结构,
?产生的晶体及时与溶液分离
48602010年 5月 20日
7.4 多效蒸发
在单效蒸发中, 蒸发 1kg水分需消耗 1kg多的加热蒸汽, 在
大规模生产中为了节省蒸汽用量, 同时也为了使析出的晶
体及时与溶液分离, 一般采用多效蒸发 。 多效蒸发的操作
原理是:将前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后一效的加热蒸汽,
这样仅第一效需要消耗生蒸汽, 同时要求后一效的操作压
强和溶液的沸点相应降低, 这时引入的二次蒸汽才仍能起
到加热作用, 则后一效的加热室成为前一效的冷凝器 。 如
此将多个蒸发器串联起来一同操作的过程, 组成了多效蒸
发操作流程 。
采用多效蒸发的优点是 ① 降低能耗 。 由于各效 (末效除外 )
的二次蒸汽都作为下一效蒸发器的加热蒸汽, 因而提高了
加热蒸汽的利用率; ② 便于分离晶体 。 当蒸发过程溶液有
晶体析出时, 可使晶体在某一效间析出, 然后与溶液分离
后继续蒸发, 这样就避免了单效操作时晶粒和完成液一起
排出, 可减少结垢, 磨损现象, 同时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
③ 可强化传热过程提高蒸发效率 。
49602010年 5月 20日
溶液的流向与蒸汽相同, 均由第一效顺序流至末效的
蒸发流程, 称为并流加料流程, 如图 。
7.4.1
完成液
冷却水
原料液
不凝气
加热蒸汽
水
1.并流加料流程
优点:
1.由于后一效操作压强低于前一效,故溶液的输送靠效间压强差
2.由于后一效溶液的沸点低于前一效,故前一效溶液进入后一效
时,会因过热而自行蒸发,可使后一效产生较多的二次蒸汽,即
水分蒸发量多;
缺点:
,致使溶液粘度增大较快,使传热系数逐效下降,传
热效果一效不如一效。
适于:
50602010年 5月 20日
2.逆流加料流程
溶液的流向与蒸汽相反,由第末效流至第一效
的蒸发流程,称为逆流加料流程,如图。
优点:
随着溶液浓度的逐效提高,温度也相应升高,因而各效
溶液粘度大致接近,所以各效传热系数差别不大;
缺点:
1.
2.各效进料温度均低于沸点,产生的二次蒸汽量较并
流法少。
适于:
51602010年 5月 20日
3.平流加料流程
溶液分别由各效加入并排出完成液,各效溶液流向互相
平行的流程称为平流加料流程,如图 5-19。
适于:
在实际蒸发
中,除了采用
这些基本流程
外,常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合
52602010年 5月 20日
7.4.2
7.4.2.1 溶液的温度差损失
若单效和多效蒸发操作条件 (即加热蒸汽压强和冷凝器的操
作压强 )相同时, 其理论传热温差相同而和效数无关, 多效
蒸发只是将此传热温差分配到各效而已 。 由于多效蒸发的
每一效中都存在传热温差损失, 因而总的有效传热温差必
小于单效时, 使得传热推动力下降 。 效数愈多, 总有效温
差愈小, 当效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可使总有效温度差为
零, 此时蒸发将无法进行, 即为效数的最大极限 。
7.4.2.2 加热蒸汽的经济性
当蒸发水分量相同时,多效蒸发所需加热蒸汽消耗量比单
效明显减少,因而提高了加热蒸汽的利用率,即经济性。
因此在蒸发大量水分时,应采用多效。
53602010年 5月 20日
3.蒸发器的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
无论是生产能力还是生产强度, 其大小取决于蒸发器的传
热速率, 当操作条件一定时, 单效的传热速率为 Q=KSΔt,
而多效的传热速率 Qn=KSΣΔti(设 T1,T′n及 K,S相同 )。 很
明显, 由于 Δt>ΣΔti,将使 Q>Qn,即多效的生产能力小于单
效时的生产能力, 又因多效传热面积为单效时的 n倍, 因而
多效时生产强度远较单效时为小 。 可见多效蒸发是以牺牲
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为代价换取加热蒸汽的利用率 。
4.多效蒸发效数的限制和选择
(1)
随着效数的增加,总的有效温差因温度差损失的增加而减
小,除使设备生产强度降低外,在技术上受到总的有效温
差的限制,否则效数过多导致蒸发不能操作下去。根据生
产经验,分配到每效蒸发器的有效温差不应小于 7~ 10℃,
54602010年 5月 20日
(2)
随着效数的增加, 虽然 D/W在不断降低, 但这种降低不与
效数成正比而在逐渐减少 。 将单效增为双效时, 每蒸发
1kg/h水所需加热蒸汽降低率为 1 1-0 571 1=50%,而由
四效增为五效时, 这种降低率仅 0 3-0 270 3=10%,而
设备费用则几乎是成倍增加, 所以当增加的设备费已大于
减少的加热蒸汽费用时, 就再无必要增加效数 。 由此可看
出效数的增加在经济上也有一限制 。
(3)
根据以上分析,效数的确定在满足技术上的要求外,原则
上应根据设备费与操作费之和最小进行经济核算来选择最
佳效数。实际的蒸发过程,效数并不多。一般对电解质溶
液的蒸发,象 NaOH,NH4NO3等水溶液,因沸点升高较大
通常仅 2~ 3效;对非电解质溶液,如糖水溶液,有机溶液
等的蒸发,由于沸点升高较小采用 4~ 5效;海水淡化的温
差损失极小,可用 20~ 30效进行蒸发。
55602010年 5月 20日
7.5 蒸发器的工艺设计
1,确定适当的操作条件与操作方法
蒸发操作条件与操作方法主要根据溶液的性质, 生产任务,
产品质量要求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 。 内
容包括加热蒸汽压强, 冷凝器压强;加压还是真空蒸发;
单效蒸发或者多效蒸发;多效蒸发效数, 流程等 。 一般应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条件下通过经济核算, 多方案比较和结
合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
2,选择合适的蒸发器型式和附属设备的型式
蒸发器型式的选择主要从溶液的特性和蒸发器主要性能 (见
表 7-1)两方面考虑。溶液的粘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其余有
溶液的浓度、浓缩比、热稳定性、是否有晶体析出、发泡
性、腐蚀性、结垢性等以及溶液处理量、设备造价、传热
效果等方面加以确定。
56602010年 5月 20日
3.对蒸发系统进行物料, 热量衡算, 确定加热蒸汽用量以及
传热面积
传热面积的计算要选择合适的传热系数 。 对多效蒸发, 通
过计算判断所选效数, 流程在技术上, 经济上是否可行合
理, 必要时对上述选择进行适当调整 。
4.蒸发器主要结构工艺尺寸的设计
以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为例介绍蒸发器主要结构尺寸的设
计计算方法。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主体为加热室和分离室;
加热室由直立的加热管束组成,管束中间为一根直径较大
的中央循环管;分离室是汽液分离的空间。其主要结构尺
寸包括:加热室和分离室的直径和高度;加热管和循环管
的规格、长度及在花板上的排列等。这些尺寸的确定取决
于工艺计算结果,主要是传热面积。
57602010年 5月 20日
(1)
25× 2 5mm,38× 2 5mm,57× 3
5mm等几种规格的无缝钢管, 长度一般为 0 6~ 6m。 管
子长度的选择应根据溶液结垢的难易程度, 溶液的起泡性
和厂房的高度等因素来考虑 。 易结垢和易起泡沫溶液的蒸
发宜采用短管 。
当加热管规格与长度确定后, 可由下式初估所需管数 n′
n′=Sπdo(L-0 1)
因加热管固定在管板上,考虑到管板厚度所占据的传热面
积,计算 n′时的管长用 (L-0 1)m。为完成传热任务所需的
最小实际管数 n只有在管板上排列加热管后才能确定。
58602010年 5月 20日
(2)
循环管的截面积是根据使循环阻力尽量减少的原则来考虑
的 。 其截面积可取加热管总截面积的 40%~ 100%,若以 Di
表示循环管内径,
πDi2/4=(0.4~ 1)n′πdi2/4
因而,Di=(0.4~ 1)n′di
对加热面积较小的蒸发器,应取较大的百分数。按上式计
算出 Di后,应从管规格表中选取管径相近的标准管,只要 n
与 n′相差不大,循环管的规格可一次确定。循环管的管长与
加热管相等,循环管的表面积不计入传热面积中。
59602010年 5月 20日
(3)
加热管的内径取决于加热管和循环管的规格, 数目及在管
板上的排列方式 。 加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方式有三角形排
列, 正方形排列, 同心圆排列, 而以三角形排列居多 。 管
心距 t为相邻两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t一般为加热管外径的
1.25~ 1.5倍, 目前其值已标准化, 只要确定了管子规格,
相应的管心距则为确定值, 加热管内径和加热管数采用作
图法来确定, 具体作法略 。
(4)
分离室的直径与高度取决于分离室的体积, 而分离室的体
积又与二次蒸汽的体积流量及蒸发体积强度有关 。
分离室体积 V
V=WρU/3600
式中,W —— 某效蒸发的二次蒸汽量, kg/h
ρ—— 某效蒸发的二次蒸汽密度, kg/m3
U —— 蒸发体积强度, m3/(m3·s) ;一般允许值为 1.1~
1.5m3/(m3·s)。
60602010年 5月 20日
根据由蒸发工艺计算得到的各效二次蒸汽量, 再选取适当
的 U值, 即可得到 V。 但各效二次蒸汽量, 密度不同, 按上
式计算得到的 V值也不相同, 通常末效最大 。 为方便计, 各
效分离室的尺寸可取一致, 分离室体积宜取其中较大者 。
确定了分离室的体积后, 其高度与直径符合 V=πD2H/4关系,
(1)分离室的高度与直径之比 H:D=1~ 2。 对中央循环管式蒸
发器, 其分离室高度一般不小于 1.8m,以保证足够的雾沫
分离高度 。 分离室的直径也不能太小, 否则二次蒸汽流速
过大将导致雾沫夹带现象严重 。
(2)在条件允许时, 分离室直径应尽量与加热室相同, 这样
可使加热室结构简单, 制造方便 。
(3)
61602010年 5月 20日
本章要求
掌握:
?单效蒸发的计算
?多效蒸发的流程
?蒸发器生产能力、生产强度
了解:
?典型蒸发器的结构特点
?多效蒸发和单效蒸发的区别
?多效蒸发的工艺设计
62602010年 5月 20日
THE END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