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茶叶史话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茶的历史,茶人,茶事;
2,了解日本茶道,陆羽和其,茶经,,名人与茶;
3,了解目前流行的茶事活动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日本茶道,陆羽和其,茶经,,名人与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饮茶的发展史
一,饮茶的起源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 。
1,先秦说
陆羽根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然而,神农食经,据今人考证成书在汉代以后,饮用始于上古原始社会只是传说,不是信史 。
清人顾炎武认为,"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
"(《日知录 ·茶》)顾炎武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代也只是推测,并无直接的证据。 先秦饮茶,不是源于传说,就是间接推测,并无可靠材料来证明。
2,三国说
,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 。 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 。,集古录,
则认为始于魏晋 。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
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3,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
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 。 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 。 "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
王褒,僮约,中有 "烹茶尽具 ",,武阳买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 ( 公元前 59年 ),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
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
药用。
二,饮茶发展于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饮茶始于西汉有史可据,但 在西汉时期,中国只有四川一带饮茶,西汉对茶作过记录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均是四川人。 两汉时期,茶作为四川的特产,通过进贡的渠道,首先传到京都长安,并逐渐向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河南等北方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四川的饮茶风尚沿水路顺长江而传播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西汉直到三国时期,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品,饮茶限于王公朝士,
民间可能很少饮茶。
三,饮茶风俗成于中唐
中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载,"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 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 穷曰竞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封演认为禅宗促进了北方饮茶的形成,唐代开元以后,中国的 "茶道 "大行,
饮茶之风弥漫朝野,"穷日竞夜 ","遂成风俗 ",
且 "流于塞外 "。
四、饮茶方法的演变
1,生煮羹饮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
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
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 ;
《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 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 的记载。
2,煎煮法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 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
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 。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
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著已出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
3,冲泡法
明代后,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
饼茶已较多改为 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
当今茶之饮据饮茶习俗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讲究清雅怡和的饮茶习俗:
茶叶冲以煮沸的水 ( 或沸水稍凉后 ),顺乎自然,
清饮雅尝,寻求茶之原味,重在意境 。 我国江南的绿茶,北方花茶,西南普洱茶,闽粤一带的乌龙茶以及日本的蒸青茶均属此列 。
二是讲求兼有佐料风味的饮茶习俗:
如边陲的酥油茶,盐巴茶,奶茶以及侗族的打油茶,
土家族的擂茶,又如欧美的牛乳红茶,柠檬红茶,
多味茶,香料茶等等
三是讲求多种享受的饮茶风俗,
即指饮茶者除品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歌舞,音乐,书画,戏曲等 。 如北京的,老舍茶馆,。
第二节陆羽及《茶经》
一,茶圣陆羽 ( 732- 804)
陆羽,字鸿渐,一名疾,又字季疵,自号桑宁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陆羽才 3岁被遗弃 。于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 735年),
被当地龙盖寺 和尚积公禅师 收养。《陆文学自传》中写道:“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
相如、子云之口吃。” 陆羽姓名 的取得也颇有意识,
据说陆羽年长后以《易》自况,占得《渐》卦,卦辞云:“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其意为鸿雁飞于天上,四方皆是通途,两羽翩翩而动,动作队伍整齐有序,可供效法,为吉兆。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
“鸿渐”为字。这仿佛谕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
来自父母,竟如天降。
陆羽及《茶经》
12岁那年,陆羽乘人不备,离开寺院,游泊江湖,
在一个戏班子里学戏,成了优伶。虽然陆羽貌丑,
又有口吃,但却,为人才辩” (《陆文学自传》),
很有才华,他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且很有表演才能,他扬长避短,专演丑角,幽默诙谐,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唐天宝五年(公元 746年),是陆羽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在一次演出中,受到 竟陵太守李齐物 的赏识。
李齐物,为淮南王李神通之重孙,王室后裔,为人正直,多政绩,曾开三门砥柱以通黄河漕运。后遭李林莆陷害,由河南府长官贬为竟陵太守。李齐物助陆羽离戏班,到竟陵城外 火门山从邹氏夫子读书,
研习儒学,从此陆羽精研经史,潜心诗赋。
天宝十四年(公元 755年),安史乱暴发,当时二十四、五岁的陆羽随流亡的难民离开故乡,先到江西,
又到了湖州,拜见了城西南抒山妙喜寺 诗僧皎然 。陆羽到各大茶区游历考察,学习茶农种茶的经验和方法,
畅游庐山,择定晋陶渊明弃官而隐的彭泽县结庐隐居。
乾元二年(公元 759年),陆羽前往江苏茅山观察茶事
上元初年(公元 760年)陆羽又回到湖州,对收集到的茶事资料进行整理,在皎然的苕溪草堂开始了《茶经》的著述工作,这期间陆羽又结识了戴叔伦、皇甫冉这样的地方官,他们对茶也有浓厚的兴趣。有《陆文学自传》为证:“结庐苕溪之滨,闭门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谭宴永日。”
大历八年(公元 773年),颜真卿 遭排挤被贬到湖州作刺史。颜真卿以书法见长,受文坛敬重,一踏上湖州就被江南水乡茶山的美景所吸引,一时也成了湖州文化界的中心人物。颜广交江南文士名僧,陆羽、皎然成为其文友,他与陆羽、皎然等许多文人同心协力编撰《韵海镜源》,次年完成,即上献朝廷。这次参与著书,对陆羽加深儒理,在《茶经》把中庸、和谐的思想 溶入茶文化精神甚有助益。
大历十二年(公元 777年),皇帝诏授颜真卿 为刑部尚书,颜真卿进京后推荐陆羽为太常寺太祝,陆羽辞而不受。出于礼节,陆羽还去京都长安拜见了颜真卿。
建中元年(公元 780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陆羽呕心呖血数十载的,茶经》正式刻印 。
贞元二十年(公元 804年),陆羽病逝于青塘别业。
二、《茶经》
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 <艹设 >,四曰茗,五曰荈。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二之具
籝,一曰篮,一曰笼,一曰筥。以竹织之,
受五升,或一斗、二斗、三斗者,茶人负以采茶也。
棨,一曰锥刀,柄以坚木为之,用穿茶也。
扑,一曰鞭。以竹为之,穿茶以解茶也。
焙,凿地深二尺,阔二尺五寸,长一丈,上作短墙,高二尺,泥之 …….
三之造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四之器
风炉: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致其圬墁,凡三足。
纸囊: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碾: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臼,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
外方制其倾危也。 …….
五之煮候寒末之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炭曾经燔灸,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六之饮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
谓之■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
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
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七之事王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汉仙人丹丘子。黄山君司马文。
,神农 ·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周公《尔雅》:“槚,苦茶。”《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灸,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
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灸三戈五卯茗莱而已。”
司马相如《凡将篇》:“乌啄桔梗芫华,款冬贝母木蘖蒌,芩草芍药桂漏芦,蜚廉雚菌荈诧,白敛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八之出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衡州下,
金州、梁州又下。
淮南以光州上,义阳郡、舒州次,寿州下,
蕲州、黄州又下。
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
剑南以彭州上,绵州、蜀州次,邛州次,
雅州、泸州下,眉州、汉州又下。
浙东以越州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
九之略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乾之,
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十之图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
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第三节日本茶道
一,日本茶道的历史
公元 8世纪,也就是奈良时代 ( 天平文化 ) 绿茶传入了日本 。 当时的茶主要作药用 。 在平安时代,
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并传授中国的茶礼和茶俗
到了 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带头人是曾经留学中国的禅师荣西 。 荣西研究中国唐代陆羽的
,茶经,,写出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 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
长寿,使人高尚,。 他把此书献给镰仓幕府,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随后,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 日本茶道中的,抹茶,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 。
14世纪 室町时代以后,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把饮茶仪式引入日本的是大应国师,后有一休和尚。 品茗大师村田珠 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饮茶礼仪,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形式,他被称为 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日本流行的茶道,是在 16世纪后期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 。他继承了前辈创制的苦涩茶,在环境幽雅的地方建筑茶室,讲究茶具的“名器之美”。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碗小巧,
木竹互用,形成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
1591年,千利休被武将丰臣秀吉逼迫自杀,他的技艺由其孙子继承下来。 到江户时代,建立了,家元制度,,使茶道
,传宗接代,不出祖流,。
现在日本人 不仅用隆重的茶道迎接外宾,
有的茶道流还出国访问,表演茶道艺术 。
二、日本茶道的茶室和茶具
日本茶道的,茶室,﹐ 又称,本席,﹑,茶席,﹐ 为举行茶道的场所。日本的茶室一般用竹木和芦草编成。茶室面积一般以置放四叠半,榻榻米,为度 ﹐ 约 9
- 10平方米。小巧雅致 ﹐ 结构紧凑 ﹐ 以便于宾主倾心交谈。茶室分为床间 ﹑ 客 ﹑ 点前 ﹑ 炉踏达等专门区域。室内设置壁龛 ﹑
地炉和各式木窗 ﹐ 一侧布,水屋,﹐ 供备放煮水 ﹑ 沏茶 ﹑ 品茶的器具和清洁用具。
床间挂名人字画 ﹐ 其旁悬竹制花瓶 ﹐ 瓶中插花 ﹐ 插花品种视四季而有不同。
日本茶道的茶具 也源于中国功夫茶具。其基本茶具与潮州功夫茶具一样也分四大件 ﹕ 凉炉 ﹐
煮水用的风炉 ﹔ 茶釜 ﹐ 煮水用的铁制的有盖大钵 ﹔ 汤瓶 ﹐ 泡茶用的带柄有嘴罐 ﹐ 称“急须” ﹔ 茶碗 ﹐ 盛茶汤用的瓷碗。
另外 ﹐ 还有研磨茶叶的,茶磨,﹑ 夹白炭用的,火箸,﹔ 盛冷水的,水注,﹔ 盛白炭的
,炭篮,﹔ 清洁茶具用的,水翻,﹔ 装香用的
,香盒,﹔ 沏茶时用于搅拌的,茶筅,﹔ 取茶粉用的竹制,茶勺,﹔ 擦拭茶碗的,茶巾,﹔
盛茶叶末的,茶罐,﹔ 用三根大鸟羽毛制成 ﹑
用于拂尘的,羽帚,﹔ 盛炭的,炭斗,﹔ 盛炉灰的,灰器,﹔ 取水用的,水勺,等。
三、日本茶道分三步:
1、煮茶
2、冲茶
3、递茶第四节世界各民族茶道
一,国内少数民族茶道
1,布依族,姑娘茶,
姑娘茶是布依族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制好的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送给情人。意思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2、西藏高原茶文化
西藏高原盛行饮茶之风,是从松赞干布时期与唐朝之间的茶马贸易开始的。藏族在唐代已经获得许多中华内地的名茶。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后,西藏的商业贸易兴盛起来,而茶马贸易成为吐蕃与唐朝的主要贸易。唐高宗时,缣马交易,,
唐玄宗赤岭的,互市换马,开始了唐朝与吐蕃茶马市场之端,用良马和唐朝换茶。
宋朝时开辟了多条通往藏区的,边茶古道,,
相继在雅州 (今四川雅安市 )、黎州 (四川汉源县 )、调门 (四川天全县 )等地设立,茶马互市,,
从而开辟了由川西经甘孜、昌都至乌斯藏的茶道。这条古茶道行程 5000公里。当时雅州曾规定:吐蕃一匹上等马可换茶叶 120公斤;一匹中等马可换茶叶 80公斤;一匹下等马可换 40
公斤
在西藏,藏族喝的茶可分为 酥油茶、甜茶、清茶,其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而藏族最喜欢喝的是从吐蕃时期就己开始流传的酥油茶
做酥油茶时,取适量的浓茶汁加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倒入,董莫,(酥油茶桶 ),加入酥油,
再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棍子 )上下来回搅动,待水乳交融便成了可口的酥油茶 。
3、云南三道茶。
一道苦、二道甜、三道香麻辣
4、云南的盐巴茶。
茶汁 +盐巴。早一盅威风,午一盅轻松,
晚一盅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
5、蒙古奶茶。
二、国外饮茶习俗
1,英国人的午时茶 。
2,印度热带奶茶 。
3,俄罗斯的红茶 。
4,蒙古的砖茶 。
5,泰国人喜欢冰茶 。
6,美国人喜速溶茶 。
7,德国人喜玉兰,米兰花茶 。
8,土耳其人喜,苹果茶,。
9,埃及人喜甜茶三、饮茶注意事项
忌空腹喝浓茶
夏天不要喝隔夜茶
胃寒者冬天不要喝绿茶
孕妇不要喝浓茶
神经衰弱者夜晚勿喝茶
变质茶不要喝
饭后半小时再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