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主菜单
?吸虫概论
?华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并殖吸虫
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统称。寄生人
体吸虫隶属吸虫纲复殖目,故称 复殖吸虫 。
形态特点, 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呈叶状或
舌状,个别虫种为圆柱形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雌雄异体
消化系统不完全
体壁及各系统特点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子宫
卵巢
睾丸
卵膜及梅氏腺
卵黄腺
肠支
排泄囊
排泄管
返回
复殖吸虫成虫体壁结构示意图
体棘
肌层
体被
成虫的卵巢 -卵模结构 生殖系统末段结构
排泄系统 焰细胞 神经系统
返回
吸虫生活史特点:
吸虫生活史模式:















虫入水
无性增殖
人、动物 在 1~2个中间宿
主体内发育
卵必须入水发育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
有 1~2个中间宿主
有多个保虫宿主


毛 蚴
胞 蚴
雷 蚴
尾 蚴
囊 蚴
返回
1 成虫
体形狭长似葵花籽仁状,大小 10~25× 3~5mm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 1/5处,雌雄同体,睾丸一对,分支
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 1/3处
动画
华支睾吸虫
口吸盘
肠支
子宫
腹吸盘
卵黄腺
受精囊
睾丸
卵巢
食道

2.虫卵:
黄褐色,甚小,平均为 29× 17μm,形状似芝
麻,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卵壳厚,前端有明显
的卵盖,卵盖与卵壳的接合处稍厚,隆起称肩峰,
后端有一疣状小结节,卵内有毛蚴。
卵盖
卵壳
小疣
肩峰
毛蚴
返回
成虫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囊蚴童虫成虫
螺体内

水粪









( 肝胆管 )
侵入淡水鱼
(特点 )
终宿主食入
经胆总管
华支睾吸虫第一
中间宿主
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等
华支睾吸虫第二
中间宿主
返回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肝胆管内
2 整个发育需三个宿主
3 感染时期:囊蚴
4 感染方式:经口
5 保虫宿主:猫、狗、鼠等哺乳动物
返回
主要是 成虫 致病
机理,
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引起胆
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腔狭窄,胆管阻塞,
胆汁潴留。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头晕,食欲减退,乏力,
上腹不适,腹泻,肝区隐痛等;儿童反复
感染可引起发育障碍和侏儒症;有资料显
示本虫感染可诱发肝癌。
常见体征,肝肿大。脾肿大少见。
虫卵、死亡虫体常可诱发胆道结石。
寄生于胆管内的虫体
华支睾吸虫感染 的
晚期病人
肝、脾肿大;门脉高压、
腹水。
晚期肝吸虫病病人
返回
同龄人对比:左为正常人,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侏儒)
病原诊断:
粪检查虫卵:各种集卵法
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分布广泛
粪便管理不当
生吃或半生吃鱼虾的习惯
华支睾吸虫病分布
1、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2、用人粪喂鱼
3、动物粪便随水流流入鱼塘
1 加强卫生宣教。
2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
3 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螺类宿主。
4 查治病人、带虫者和病畜。
首选药, 吡喹酮
1,成虫
( 1) 虫体肥厚,为大型吸虫。 大小为
20~ 75× 8~20mm
( 2)腹吸盘比口吸盘大 4~5倍,呈漏斗状。
( 3)睾丸一对,高度分支,珊瑚状,前后
排列于虫体后半部。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子宫
卵巢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睾丸
2.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 130~140× 80~85μm,
卵壳薄而均匀,卵盖小或不明显,卵内含一个卵细
胞和 20~40个卵黄细胞。
卵 盖
卵黄细胞
卵 细 胞
卵 壳
返回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成虫
人、猪等小肠
卵 粪
入水
3~7周
毛蚴
侵入扁
卷螺










1~2月




1~3小时囊蚴水生植
物表面
人、猪食入
成虫 1~3月
(特点)
扁卷螺(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返回

回姜片虫媒介水生植物
菱角
浮萍 水浮莲
水芹菜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终宿主(人、猪)的小肠。
2、中间宿主:扁卷螺
3、感染时期:囊蚴
4、感染方式:生吃或半生吃含有活囊
蚴的水生植物或喝生水。
返回
成虫致病机理:
机械、化学损伤,可引起肠粘膜炎症、点状出血、水肿
及坏死等。
吸附肠壁,掠夺营养,防碍小肠消化吸收。
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
临床表现:
因感染的虫数、病人的抵抗力不同等因素,临床表现
差别甚大。轻度感染无症状。主要症状有:腹痛、腹
泻、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儿童重度感染可影响
发育。
1、粪检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和
自然沉淀法。
2、查成虫。病人有时可从粪便或呕吐物中
排出成虫,根据成虫的形态可进行诊断。
流行因素,1、传染源:感染姜片虫的人及猪
2、粪便管理不当
3、生吃水生植物、饮生水的习惯
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2、加强粪便管理
3、改变饮食习惯,不生吃 未洗净
水生植物、不饮生水等
4,不用青饲料养猪
吸虫纲并殖科的吸虫通称并殖
吸虫,亦称肺吸虫。
并殖吸虫的特征: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
两个睾丸左右并列
1 成虫 长 7.5 ~ 12× 宽 4 ~ 6× 厚 3.5 ~ 5mm
2 虫卵 80~118× 48~60μm
口吸盘咽
腹吸盘
睾丸
子宫 生殖孔
卵巢
睾丸
食道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卵黄腺
排泄囊
卵盖
卵壳
卵黄
细胞
卵细胞
卫氏并殖吸虫卵
Egg:
椭圆形,金黄
色;
卵盖大而明显,
卵壳厚薄不均;
内含一个卵细
胞和多个卵黄
细胞。
成虫 卵 毛蚴 胞蚴
母雷蚴
子雷蚴
尾蚴囊蚴童虫成虫
侵入 川卷螺
第一中间宿主
侵入 溪蟹,
蛄 等体内
第二中间宿主
人和多种哺乳
动物的肺内
痰或粪 入水 3周
穿





穿




移行( 异位寄生 )
(特点)
终宿主
食入
返回
肺吸虫囊蚴
返回
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及 蝲 蛄 返回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人、猫、狗及野生动物
(虎、狼等)肺。
2、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第
二中间宿主,溪蟹及 蛄等 。
3、感染时期:囊蚴、转续宿主的肉内童虫
4、感染方式:经口
5、异位寄生及异位损害
返回
致病机理:
急性期:
主要表现由童虫移行、游窜时机械损害
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
临床上以低热、纳减、乏力、消瘦、荨
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重度者,毒血症
状明显。
慢性期:
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大致可
分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以上三期病变常可同时出现于同一器官内 。
临床表现
成虫通常寄生肺,但其童虫有时成虫
亦可寄生于皮下、脑、肝、眼等寄生,引
起损害。
1,胸肺型:胸痛、咳嗽、
咯血、铁锈色血痰等。
2、脑型:头痛、头晕、癫痫、偏瘫、视
力障碍 等。
3、肝型:肝痛、肝大、肝功能紊乱等。
4、皮肤型:游走性皮下包块、结节。
5、亚临床型:临床症状不明显,但多种
免疫反应呈阳性。
1、询问病史
2、病原学检查:痰检、粪检查虫卵、组织活
检,查虫体。
3、免疫学诊断, 皮试
ELISA法
免疫酶染色 试验等
分布,国内分布广泛,山东、江苏、
湖南等 23个省、区。贵州有本虫的存
在,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
流行因素,1、病人、带虫者及保虫宿主。
2、中间宿主的存在。
3、生吃或半生吃溪蟹、
蛄的习惯。
防治原则:
1,加强卫生宣传,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
饮生水。
2,普查普治病人,处理病畜,以减少传染
源。
斯氏狸殖吸虫是我国独有的虫种。可引
起皮下型并殖吸虫病。我省主要以斯氏狸殖
吸虫感染人体的病例报告多见。斯氏狸殖吸
虫在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及流行、防
治上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形态:
椭圆形,宽长比 1,2 梭形,宽长比 1:
2.4~3.2
口、腹吸盘大小略同,
腹吸盘位于体中横线
之前
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
位于虫体前 1/3处
睾丸掌状分叶,卵巢具
有 5~6指状分叶
睾丸长形分支状,
卵巢分支多而细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生活史:
终宿主,人及动物
第一中间
宿主,川卷螺类
第二中间
宿主:
淡水蟹及

拟钉螺、小豆螺类
淡水蟹
动物,人为不适宜宿主
斯氏狸殖吸虫
致病:
童虫及成虫均致病 童虫致病,引起幼虫
移行症:
1、皮肤幼虫移行症,
以游走性皮下结节或
包块多见。
2、内脏幼虫移行

卫氏并殖吸虫
其中以成虫引起的胸肺
型损害最为多见。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诊断:
2、免疫学诊断
3、组织活检
1、询问病史1、询问病史
2、病原学检查
(痰检、粪检)
3、组织活检
4、免疫学诊断
流行与
防治:
二者在流行因素与防治措施上
基本相同。
本课结束
谢谢大家
肺吸虫活组织检查
(幼虫横断面)
幼虫横断

返回
病人小脑切片中的虫卵
返回
眼肺吸虫病 返回
口吸盘
腹吸盘
睾 丸
子宫 卵 巢
子宫
卫氏并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