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的新兴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引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把它们综合集成为一门综合集成为一门系统性的学科。它面向管理,利用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三大要素,形成自己独特的内涵,从而形成系统型、交叉型与边缘型的学科。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系统框架,从信息技术发展、现代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角度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及演变过程,从而深刻领会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作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以下方面的内容:信息与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模式、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掌握数据、信息、知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概念;
理论:从系统原理和方法来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基本构成,从组织的管理层次结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代组织管理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角度掌握信息系统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利用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三大要素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
应用: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及其应用,深刻领会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二)教学难点
1.数据、信息、知识、信息的区分;
2.系统原理、系统观点及系统构成;
3.组织结构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信息的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资料、消息、情报等相关概念
2.信息的分类
3.信息的性质
4.系统与信息系统
5.信息系统的发展
1.2 管理信息系统(MIS)
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4.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模式
5.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6.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
1.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系统观点、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
2.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性质与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与功能。
2.基本理论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系统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科体系及相关技术。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等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系统开发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首要问题。系统开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成败。通过本章的学习将建立信息系统开发的系统观点,认识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和主要的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方法,学会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要求: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原则和相关技术基础,重点掌握E-R实体联系模型的分析设计过程;建立系统开发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概念,熟悉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方式,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管理的概念和框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MIS平台;结构化生命周期法;E-R模型;数据模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方法:文件的组织方式、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主要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思想、特点和使用范围;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过程。
应用:应用E-R模型建立关系数据模型。
(二)教学难点
1.真正建立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思想;
2.掌握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核心思想和主要步骤;
3.E-R模型建模方法及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2.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与原则
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条件
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原则
2.2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技术基础
1.数据处理概念
2.数据资源管理及数据组织概念
3.文件的概念及组织方式
顺序组织文件、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
4.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
5.E-R实体联系模型的设计
E-R实体联系模型的概念、E-R图、实体间的联系、E-R图设计步骤
6.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7.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控制(中央控制、分布式处理、客户/服务器处理)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1.结构化开发方法
含义、开发阶段划分(生命周期)、、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优点及缺点
2.原型法
概念、原型法的软件支持环境、原型法的特点、局限性
3.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基本思想、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方法的评价
4.信息工程方法
开发阶段、各阶段的工作内容
5.计算机辅助开发(CASE)方法
基本思路、特点
2.4 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合作开发、咨询开发、外购商品化软件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计划与控制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与项目管理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结构化开发方法;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原型;原型法;计算机辅助开发(CASE)方法;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生命周期法;E-R模型;数据模型;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其控制。
2.基本理论
文件的组织方式;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原型法、生命周期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面向对象方法等主要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原理、思想、特点和使用范围;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和系统开发项目管理过程。
3.应用
E-R模型在数据库开发设计中的应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题、应用题等。
第三章 系统规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规划是对组织总的信息系统目标、战略、信息系统资源和开发工作的一种综合性计划。掌握科学的规划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过程中,可以减少系统开发应用的盲目性,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适应性,使信息系统开发应用有良好的阶段性,从而有利于缩短系统开发周期、节约开发费用。
要求:掌握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对组织信息化的作用;重点掌握系统规划的内容、特点和具体步骤,以及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战略集合转移法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等);掌握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以及企业流程重组与MIS的关系,认识管理信息系统对当代企业变革的深远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诺兰模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业务过程、关键成功因素
理论和方法:战略集合转移法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和实质;企业流程重组与MIS的关系。
应用:诺兰模型在信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功能/数据类矩阵(U/C矩阵)的建立、检验和求解;
(二)教学难点
1. 深刻领会信息系统规划作用和意义;
2. 功能/数据类矩阵(U/C矩阵)的建立、检验和求解;
3.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3.1 系统规划概念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的构成、诺兰模型的应用
2.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定义
3.系统规划的内容、特点和步骤
3.2 系统规划常用的方法
1.战略集合转移法SST:概念及主要步骤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概念及主要步骤、CSF的来源、使用范围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概念和原则、工作步骤、功能/数据类矩阵(U/C矩阵)的概念及其建立、检验和求解、BSP法的优点、
4.目的/方法分析法E/M
3.3 企业流程重组BPR
1.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
2.企业流程重组的实质
3.企业流程重组与MIS的关系:BPR案例—福特公司的应付款系统
4.流程设计原则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诺兰模型、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业务过程、关键成功因素。
2.基本理论
诺兰模型在信息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战略集合转移法SST;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目的/方法分析法E/M;企业流程重组的概念和实质;企业流程重组与MIS的关系。
3.应用
信息系统规划;功能/数据类矩阵(U/C矩阵)的建立、检验和求解;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题等
第4章 系统分析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系统分析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二阶段,主要解决系统“能做什么”的问题。系统分析阶段工作的深入与否直接影响新系统的设计质量和经济性,在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本章学习,能够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需求分析,深入描述及研究现行系统的工作流程及用户的各种需求,构思和设计用户比较满意的新系统逻辑模型,并提出适当的计算机硬件软件配置方案。
要求:掌握系统分析的任务、步骤,重点掌握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熟悉系统调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学会组织结构与管理功能分析,进而进行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功能/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管理模型;系统逻辑模型;
理论及方法:系统分析的任务和步骤;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组织结构分析方法;业务流程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分析方法。
应用:应用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能撰写系统分析报告。
(二)教学难点
1. 系统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2. 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进行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的分析与描述。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4.1 系统分析概述
1.系统分析的任务
2.系统分析的步骤
3.结构化系统分析
4.2 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
1.详细调查的原则
2.系统调查的内容
3.系统调查的方法
4.3 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分析
1.组织结构与管理功能分析
组织结构分析(组织结构图)、组织与功能的关系分析(组织与功能的关系表)、管理功能分析(管理功能结构图)
2.业务流程分析
业务流程分析的任务、业务流程图的概念及其绘制
4.4 数据流程分析
1.数据收集
2.数据分析
3.数据流程分析的方法
数据流程图及数据字典
4.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
判定树和判定表
4.5 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
系统目标
新系统处理方案
系统计算机资源配置
系统分析报告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结构;数据的静态分析;管理模型;系统逻辑模型;系统目标
2.基本理论
系统分析的任务和步骤;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现行系统的详细调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组织结构分析方法;业务流程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分析方法。
3.应用
应用业务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和数据流分析;能撰写系统分析报告。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题、应用题等
第5章 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系统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第三个阶段,主要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通过本章学习,能够进一步实现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系统模型,详细地确定新系统的结构、应用软件的研制方法及内容。遵循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原则,按照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从粗到细、从总体到局部的过程进行。
要求:掌握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二者结合起来,交错进行。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平台设计、信息分类、代码设计、划分子系统、输出设计、输入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处理过程设计、制定设计规范及编写系统设计报告等。
重点掌握数据存储结构规范化的方法和步骤(1NF、2NF、3NF)。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模块;模块结构图;系统详细设计;子系统;函数依赖;范式
方法及应用:掌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代码的设计、划分子系统、数据存储设计相关方法及其应用(1NF、2NF、3NF)。
(二)教学难点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划分子系统;
3.数据存储设计:数据存储设计及其规范化(1NF、2NF、3NF)。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5.1 系统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1.系统设计的目标
2.系统设计的原则
5.2 系统概要设计
1.设计过程
2.功能模块设计
模块划分的原则、模块的概念、模块结构图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模块结构图的绘制、模块结构图的评价与改进
3.系统平台设计
5.3 系统详细设计
1.代码设计
代码的概念、代码设计的原则、代码设计步骤、代码的主要种类
2.划分子系统
3.输入输出设计
4.数据存储设计
数据存储结构的规范化、第一范式(1NF)、函数依赖和第二范式(2NF)、传递依赖和第三范式(3NF)、数据存储结构规范化的步骤、文件的分类、数据库设计
5.处理过程设计:IPO图、控制流程图(FC,Flow Chart)、问题分析图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基本的处理过程(程序模块)的概念
6.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系统的设计目标;系统设计原则;概要设计;功能模块;模块结构图;模块;系统详细设计;代码;子系统;函数依赖;范式。
2.基本理论及方法
掌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代码的设计、划分子系统、输入/输出设计、数据存储设计(1NF、2NF、3NF)及处理过程设计相关方法及其应用;文件的分类;数据库设计过程。
3.应用
范式(1NF、2NF、3NF)在数据库设计中的应用。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题、应用题等
第6章 系统实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系统实施是系统开发过程由创造性的思考阶段转入具体的实践性阶段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确保前面阶段提出的系统模型能够转化成为可以真正使用的实际系统。本章学习,将掌握系统实施阶段的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转换、系统维护与评价等主要工作环节的内容和方法。
要求:熟悉程序设计的有关内容,掌握系统测试的步骤和方法、系统转换的步骤;了解系统维护的有关内容及系统评价的有关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结构化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相关概念、系统转换、系统维护、系统评价;
理论方法: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程序设计的步骤;结构化程序设计SP方法;系统测试的目的、原则、方法及过程;系统转换方式;
(二)教学难点
1.结构化程序设计SP方法;
2.模块测试;
3.子系统测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6.1 程序设计
1.程序设计语言:集成编程工具、关系型数据库软件、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原则
2.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的划分方法、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程序设计的步骤
3.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SP,structured programming)方法的概念、SP方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6.2 系统测试
1.系统测试的目的、原则和过程
2.模块测试:模块测试的基本方法、动态测试的实现原理、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逻辑覆盖测试法
3.子系统测试:子系统测试方法、渐增式测试的实现
4.系统测试:总调、用户测试、系统说明文件
6.3 系统转换、维护与评价
1.系统转换:系统转换的概念、人员培训、系统转换方式
2.系统维护:维护的定义、维护的内容、维护的过程
3.系统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报告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结构化程序设计、系统测试、模块测试、子系统测试、总调、用户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动态测试、静态测试、系统的适应性、渐增式测试、非渐增式测试、系统转换、系统维护、系统评价、评价指标
2.基本理论及方法
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原则;程序设计的基本要求;程序设计的步骤;结构化程序设计SP方法;SP方法的三种基本结构;系统测试的目的、原则和过程;模块测试的基本方法;动态测试的实现原理;子系统测试方法;渐增式测试的实现;系统转换方式;维护的过程;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等
第七章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针对日益复杂的软件需求,软件业界发展了面向对象(OO,Object Oriented)的软件开发模式。目前作为针对“软件危机”的最佳对策,OO技术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得到了软件设计和开发人员的广泛欢迎。许多编程语言都推出支持面向对象的新版本,同时大量的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被提出来。通过本章学习,了解OO方法的研究发展状况,认识OO方法在系统开发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目前主要的面向对象系统开发方法。
要求: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掌握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原理与步骤;了解几种主要的掌握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C++)。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理论:掌握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原理;
应用:掌握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步骤;了解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熟悉C++的基本特点及其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1.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象、类、消息、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
2.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及过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7.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象、类、类与实例、消息等
2.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等
7.2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原理与步骤
1.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原理
2.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分析阶段、设计阶段、演化阶段、维护阶段
3.面向对象系统开发中的图示符号——对象关系图:对象间的创建关系、对象间的聚合关系、对象间的消息流图
7.3面向对象分析(OOA)
1.面向对象分析的主要工作:需求分析、系统分析
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Bailin分析方法、Sally Shlaer与Stephen Mellor分析方法
7.4面向对象设计(OOD)
1.面向对象设计的步骤及设计工具:Booch方法主要步骤、Booch面向对象设计工具简介
2.面向对象的设计体系:概述,Booch方法及其步骤、特点、符号体系,Rumbaugh的OMT方法(模型及开发过程),Coad/Yourdon方法,Jacobson方法
7.5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OOPL)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及其演变历史
2.面向对象语言的特征
3.面向对象的语言C++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象、类、消息等;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
2.基本理论及应用
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原理;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步骤;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 C++的基本特点及其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意义。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等
第八章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是在管理信息系统(MI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信息系统技术,专家系统(ES,Expert System)开创了人工智能的新领域。本章从管理科学、信息支持等不同角度考察DSS的概念、功能、结构及作用;从技术角度介绍ES中的知识表达、知识获取、推理机制、存储方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讨论DSS与ES之间的关系,本章还介绍智能决策系统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结构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掌握如下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结构及开发,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及结构,专家系统的概念、设计方法及开发,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结构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决策支持系统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专家系统E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
理论及应用: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及开发;专家系统的原理、结构与设计方法;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二)教学难点
1. 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2.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
3. 专家系统的原理及结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8.1 决策支持系统
1.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定义特征和功能
2.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用户界面-数据-模型”框架、“用户界面-知识-问题”框架、三库一体化框架、工具箱结构
3.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定义DSS的体系结构、平台的选择、开发DSS的软件工具、DSS用户界面设计、DSS的开发方法
8.2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1.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GDSS的技术层次、GDSS的结构
3.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类型
8.3 专家系统
1.专家系统的概念与特征
2.专家系统的分类
3.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
4.专家系统的开发
8.4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决策支持系统D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专家系统E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
2.基本理论
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点、分类;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及开发;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特点、分类及构成;专家系统的特征、构成、分类;专家系统的原理、结构与设计方法;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题等
第9章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因特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连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章根据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特点,按照系统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介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的原则及一般的系统开发过程;介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的硬件平台、软件开发环境等相关问题;并突出介绍网络环境中的系统安全的相关问题。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认识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的相关问题;掌握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体系结构;深入理解网络环境下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掌握网络环境下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概念;认识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威胁;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技术。
理论:熟悉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C/S与B/S模式
应用:熟悉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深刻认识网络环境下,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
(二)教学难点
1. 网络环境下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概念;
2.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3. 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技术。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9.1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与过程
1.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2.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系统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
9.2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环境
1.硬件开发应用环境: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连接设备
2.软件开发应用环境:网络操作系统、关系型数据库软件、Web服务器软件、开发工具
9.3 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1.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发展
2.客户/服务器模式
3.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4.C/S与B/S 的分析比较
9.4 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
1.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威胁: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安全缺陷、软件漏洞
2.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对策
3.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技术:放火墙、加密技术、身份鉴别、验证和数字签名、VNP技术
5.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掌握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过程;掌握网络环境下硬件和软件的相关概念:网络服务器、网络工作站、网络连接设备、网络操作系统、关系型数据库软件、Web服务器软件;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主要威胁: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安全缺陷、软件漏洞;了解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性技术:放火墙、加密技术、身份鉴别、验证和数字签名、VNP技术。
2.基本理论
熟悉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C/S与B/S模式
3.应用:网络环境下信息系统建设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网络环境下信息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的相关问题。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案例题等
第10章 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内容及作用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系统与管理思想及相关技术结合,逐步产生一系列用于某个领域的新型系统或处理技术。本章从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信息系统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关系角度,讨论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深入认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
要求: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的信息系统;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及主要手段;认识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与社会的影响;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容;认识和理解信息道德概念及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概念: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技术和系统:EDI、EIS、SIS、CIMS、MRP-Ⅱ、ERP等;OLTP与OLAP;
方法: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的概念及主要方法
应用: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与社会的影响方面;信息管理IRM的特点、目标及研究内容。
(二)教学难点
1.EDI、EIS、SIS、CIMS、MRP-Ⅱ、ERP、SCM等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用途
2.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概念
3.OLTP与OLAP的联系与区别
4.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BPR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
10.1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交换的概念、组成及应用
2.经理信息系统:含义、结构特点,EIS与MIS、DSS的区别
3.战略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特点
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含义及结构
5.制造资源计划(MRP-II):含义、发展及其功能
6.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含义及功能
7.客户关系管理(CRM):管理的内涵、基本理念
10.2 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
1.数据仓库:概念、结构及模型
2.连机分析处理的基本概念
3.知识发现:知识发现的概念、知识发现的过程
4.数据挖掘:概念、模式及其6种类型、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简介
10.3 信息系统对组织与社会的影响
1.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组织结构的偏平化、虚拟办公室、虚拟组织、BPR
2.信息系统对社会的影响
10.4 信息资源管理
1.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2.IRM与信息系统的关系
3.IRM的目标与研究内容
4.信息资源的开发、组织和利用
10.5 信息道德
1.信息道德的概念与内容
2.信息道德的建立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一)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技术和系统:EDI、EIS、SIS、CIMS、MRP-Ⅱ、ERP等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数据仓库、OLTP与OLAP、数据挖掘的概念及主要方法;信息管理IRM的特点、目标及研究内容;
2.应用:信息系统对组织结构与社会的影响方面、BPR;信息道德在信息技术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考试题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