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参观了解蚕种场的基本情况((((((((((((((((((((((((((((((((((((((((((((((((((((((((((((((((((((((((((((((((((((1 二、编制家蚕良种繁育计划(((((((((((((((((((((((((((((((((((((((((((((((((((((((((((((((((((((((((((((((((((((((((((1 (一)目的((((((((((((((((((((((((((((((((((((((((((((((((((((((((((((((((((((((((((((((((((((((((((((((((((((((((((((((((((((((1 (二)依据繁育系数计算各级蚕种的繁育计划(((((((((((((((((((((((((((((((((((((((((((((((((((((((((((((2 三、原蚕饲育((((((((((((((((((((((((((((((((((((((((((((((((((((((((((((((((((((((((((((((((((((((((((((((((((((((((((((((((((3 (一)彻底消毒防病(((((((((((((((((((((((((((((((((((((((((((((((((((((((((((((((((((((((((((((((((((((((((((((((((((((((3 (二)编制发蛾调节预定表((((((((((((((((((((((((((((((((((((((((((((((((((((((((((((((((((((((((((((((((((((((((((((6 (三)催青、收蚁(((((((((((((((((((((((((((((((((((((((((((((((((((((((((((((((((((((((((((((((((((((((((((((((((((((((((((6 (四)饲育技术(((((((((((((((((((((((((((((((((((((((((((((((((((((((((((((((((((((((((((((((((((((((((((((((((((((((((((((((6 (五)上蔟采茧(((((((((((((((((((((((((((((((((((((((((((((((((((((((((((((((((((((((((((((((((((((((((((((((((((((((((((((12 四、种茧保护、检验与选择((((((((((((((((((((((((((((((((((((((((((((((((((((((((((((((((((((((((((((((((((((((((((13 (一)种茧保护(((((((((((((((((((((((((((((((((((((((((((((((((((((((((((((((((((((((((((((((((((((((((((((((((((((((((((((13 (二)种茧检验(((((((((((((((((((((((((((((((((((((((((((((((((((((((((((((((((((((((((((((((((((((((((((((((((((((((((((((13 (三)种茧选择(((((((((((((((((((((((((((((((((((((((((((((((((((((((((((((((((((((((((((((((((((((((((((((((((((((((((((((14 (四)种茧期的发蛾调节((((((((((((((((((((((((((((((((((((((((((((((((((((((((((((((((((((((((((((((((((((((((((((((15 (五)蛹体雌雄鉴别(((((((((((((((((((((((((((((((((((((((((((((((((((((((((((((((((((((((((((((((((((((((((((((((((((((17 五、制种技术((((((((((((((((((((((((((((((((((((((((((((((((((((((((((((((((((((((((((((((((((((((((((((((((((((((((((((((((17 (一)制种型式(((((((((((((((((((((((((((((((((((((((((((((((((((((((((((((((((((((((((((((((((((((((((((((((((((((((((((((17 (二)产附材料及蛾盒的准备(((((((((((((((((((((((((((((((((((((((((((((((((((((((((((((((((((((((((((((((((((((((17 (三)制种技术(((((((((((((((((((((((((((((((((((((((((((((((((((((((((((((((((((((((((((((((((((((((((((((((((((((((((((((18 六、微粒子病的检查(((((((((((((((((((((((((((((((((((((((((((((((((((((((((((((((((((((((((((((((((((((((((((((((((((((20 (一)补正预知检查(((((((((((((((((((((((((((((((((((((((((((((((((((((((((((((((((((((((((((((((((((((((((((((((((((((20 (二)发蛾促进检查(((((((((((((((((((((((((((((((((((((((((((((((((((((((((((((((((((((((((((((((((((((((((((((((((((((21 七、蚕种保护((((((((((((((((((((((((((((((((((((((((((((((((((((((((((((((((((((((((((((((((((((((((((((((((((((((((((((((((22 (一)蚕种保护的重要性((((((((((((((((((((((((((((((((((((((((((((((((((((((((((((((((((((((((((((((((((((((((((((22 (二)蚕种保护室的选择和安排(((((((((((((((((((((((((((((((((((((((((((((((((((((((((((((((((((((((((((((((((22 (三)蚕种保护的方法((((((((((((((((((((((((((((((((((((((((((((((((((((((((((((((((((((((((((((((((((((((((((((((((22 (四)蚕种的冷藏技术((((((((((((((((((((((((((((((((((((((((((((((((((((((((((((((((((((((((((((((((((((((((((((((((23 八、蚕种的人工孵化法(((((((((((((((((((((((((((((((((((((((((((((((((((((((((((((((((((((((((((((((((((((((((((((((24 (一)即时浸酸孵化法(((((((((((((((((((((((((((((((((((((((((((((((((((((((((((((((((((((((((((((((((((((((((((((((24 (二)冷藏浸酸孵化法(((((((((((((((((((((((((((((((((((((((((((((((((((((((((((((((((((((((((((((((((((((((((((((((25 (三)浸酸操作((((((((((((((((((((((((((((((((((((((((((((((((((((((((((((((((((((((((((((((((((((((((((((((((((((((((((26 九、蚕种浴消整理((((((((((((((((((((((((((((((((((((((((((((((((((((((((((((((((((((((((((((((((((((((((((((((((((((((26 附录1:现行主要家蚕品种性状简介((((((((((((((((((((((((((((((((((((((((((((((((((((((((((((((((((((((((((((27 附录2:蚕卵胚胎解剖法(((((((((((((((((((((((((((((((((((((((((((((((((((((((((((((((((((((((((((((((((((((((((((((((37 附录3:家蚕胚胎发育图(((((((((((((((((((((((((((((((((((((((((((((((((((((((((((((((((((((((((((((((((((((((((((((((39 为了学好本课程,必须通过教学生产实习,使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理论。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原种催青、原蚕饲育、种茧保护与检验、制种、蚕种保护、蚕种人工孵化及蚕种场生产经营管理等全过程,达到巩固和提高所学理论知识,了解蚕种场建筑、设备、经营管理、蚕种繁育制度,现行蚕品种主要性状,熟练掌握蚕种生产技术和技能的目的。为今后从事蚕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参观了解蚕种场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蚕种场有三种类型:专业蚕种场、原蚕区蚕种场、乡镇企业蚕种场。专业蚕种场是专业化方式繁育家蚕优良品种的蚕种场,所有原种场和大部分普通种场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种场设备完善,有专用桑园或部分专用桑园,有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一定数量的固定技术工人,生产条件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特别是大多数原种场,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雄厚,他们除了繁育各级蚕种外,还从事蚕品种的选育、提高及繁育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家蚕良种繁育系统中,无论从设备技术,生产规模,还是从蚕种质量和科学试验方面,专业蚕种场都起着骨干和主导作用。 通过参观专业蚕种场和听报告,初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蚕种场发展历史、现状、生产规模、今年的生产任务及布局。 2.蚕种场的建筑设计与各种生产设备。 3.种茧用桑园的设计与培护管理。 4.蚕种场的组织机构及生产经营管理制度。 5.蚕种场生产计划的制定及提高蚕种品质的主要措施。 6.蚕种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经验。 7.冷库的设备及冷藏技术、冷库管理。 8.浸酸设备及工作原理。 二、编制家蚕良种繁育计划 (一)目的 蚕种的有效贮藏时间较短,用种计划性特别强。通常蚕种贮藏一年内有效,调节的幅度小,且多余蚕种,纯属浪费;蚕种不足,影响蚕茧生产,减少蚕农收入。因此,在蚕种繁育上必须有高度的计划性,才能达到供求平衡。同时不同季节要求相适应的蚕品种,对蚕种计划生产与调度要求更高。 通过实习要求掌握编制计划的基本原则和依据,学会对各级蚕种数量的计算。 (二)依据繁育系数计算各级蚕种的繁育计划 蚕种的繁育系数是指单位蚁量或蛾区所生产的蚕种数。它是制定蚕种生产计划的主要依据。根据各级繁育的要求不同,繁育系数也相应不同。原原种的品质高于原种,原种高于普通种。为保证蚕种品质,必须淘汰不良蛾区和不良个体,各级繁育都有规定的选除率,繁育级别越高,选除率也越高,即繁育系数越低。同时,不同品种的强健度、产卵量也大有差别,因此不同品种的繁育系数也不同。另外,繁育系数因地区,生产季节和技术水平的不同而有高低。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各级蚕种都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预备种,具体规定普通种为3%,原种为5-10%,原原种为10%,母种为20%。各级蚕种繁育系数参考表如表1。 现以秋3·苏3品种为例,生产5万张普种所需各级蚕种计算方法如下: 50000+50000×3%=51500(张) ——实制普种张数 51500÷20=2575(克) ——所需原种蚁量 2575÷4=644(张) ——饲育净蚁量用原种张数 644+644×l0%=708 ——所需原种张数 708÷12=59(克) ——饲育原原蚕克数 59×10=590(蛾) ——催青所用原原种蛾数 590+590×1096=649(蛾) ——增加10%预备种后所需原原种蛾数 649÷28=23(蛾) 23×2.5=58(蛾) 58+58×20%=70(蛾) ——所需原原母种蛾数 表1 各级蚕种繁育系数参考表 品 种 原原种 原 种 杂交种    催青 蛾数 (蛾) 繁育 蛾数 (蛾) 催青 蛾数 (蛾) 繁育 蛾数 (蛾) 张原种 收蚁 (克) 克蚁制种(张)         春 秋  春 用 品 种 菁 松          皓 月          浙 蕾          春 晓          781 3 25 12 10 3.5 16    782 3 25 12 10 3.5     734          782·734          绞3.4      14    锦5.6      20    秋 芳         秋 用 品 种 苏3 2.5 28 10 12 4.0 18 10   秋3 3 25 12 10      苏3·秋3 2.5 28 10 12 4.O 20 16   苏4 3 25 12 14 3.5 19 12   苏12 3 25 12 10 4.0 16 10   三、原蚕饲育 (一)彻底消毒防病 蚕室、蚕具等环境中病原体的存在是发生蚕病的主要根源。要防止蚕病的发生,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一方面要认真做好消毒工作,扑灭病原;另一方面要加强预防工作,要防蚕室、蚕具的再污染。把“消”和“防”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实现蚕无病、种无毒,夺取蚕种优质丰产。 1.认真做好蚕期前的消毒防病 蚕期前的消毒必须全面彻底,既要做好蚕室、蚕具的消毒,又要做好其他房屋、桑园及环境的消毒,彻底扑灭病原。所用消毒药剂消毒标准见表2。 表2 蚕室蚕具药剂消毒标准 药剂 名称 漂白粉澄清液 福尔马林石灰水 蒸汽 磺硫 石灰浆  消毒 对象 细菌、病毒、真菌、原虫 同前 同前 真菌、壁虱 脓病、软化病病毒  适应 范围 蚕室及一切附属室,外界环境,除棉织蚕具、纸张及金属结构用具外,均可适用。 可以密闭的蚕室、附属室及大型蚕具,线网等。 竹、木、棉、麻蚕具等。 发生过真菌、壁虱蚕病的蚕室、蚕具等。 室内外及竹木蚕具的毛消(初步消毒)。  消毒 标准 浓度:有效氯1-2%。 温度:15.5℃(60℉)以上,保持湿润状半小时以上。 浓度:2-3%甲醛,0.5%新鲜石灰。 药量: 每1000平方米喷布稀释液250公斤左右 温度:24℃(75℉)以上,保持5小时。 门关闭,升温100℃(212℉) 如灶内温度达不到时每灶内可加福尔马林原液,每立方米15-20毫升。 原粉,每1000平方米用30-35公斤。 浓度:1%的石灰粉调成液浆。 药量:每1000平方米喷布225公斤。  药剂 配制 先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如含量为25%,即1公斤漂白粉加水加水24公斤,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倒人清水,充分搅拌复盖,静置一小时,取澄清液使用。 先测定原液浓度,如原液浓度为35%,即1公斤福尔马林16.5公斤,然后按每100公斤2-3%的福尔马林加鲜石灰粉0.5公斤均匀拌和即成。  点火燃烧气化熏烟。 石灰粉必须新鲜,以100公斤块石灰加50-60公斤水化成石灰粉,再加水配成石灰浆,也可配制成20%的石灰浆粉刷墙壁。  注意 事项 漂白粉易受潮失效,最好用坛缸或塑料袋密封保藏。药液以当天调配为宜。喷布药液时要全部喷到,环境消毒以清晨及傍晚湿度较重时为宜,干熏燥时可先补湿,后喷药。 福尔马林易生沉淀,应保存在干燥低温黑暗处,消毒室必须糊窗、门密闭,消毒后密闭24小时。药液当天配当天用完,消毒喷布面面俱到,蚕具多时用液量比例增加。 蒸灶内必须加足水量,免烧干引起火灾。蚕具进入灶前,最好先进行湿润,以增强消效果。 消毒室必须糊窗、门密闭。硫磺用陶土盆盛装。熏烟前先用水喷湿蚕室及蚕具。烟时注意火灾。 本法杀灭病毒病菌有局限性,蚕种场原蚕区只作辅助消毒用。  2.认真做好蚕期中的消毒防病 在养蚕过程中,病原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蚕室。因此,必须坚持防病卫生制度,严格认真做好蚕期的消毒防病工作。 认真做好蚕体蚕座消毒蚕体蚕座消毒药剂标准及使用方法见表3。 ②认真贯彻防病卫生制度。 ③做好桑叶消毒工作。 表3 蚕体蚕座消毒药剂标准 药剂 消毒对象 配制及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防 病 1 号 真 菌 病 毒 细 菌、 原 虫 市售成品,制剂分小蚕、大蚕两种。1由2龄小蚕用防病1号,18-27克/m2,3-5龄大蚕用防病1号,36mM克/m2,从蚁蚕第2次给桑开始使用,2-5龄在起蚕给桑前和5龄见熟时使用1次。用药量随着蚕龄增大而逐渐增加。在蚕体蚕座上均匀撒薄霜一层为适度。 撒药后立即给桑,不喂湿叶,本药不可与碱性物质接触,如需改用石灰粉消毒,需间隔24小时,本药无腐蚀性,药效持续期长,可延迟除沙,剩余药粉密封保存。  漂 白 粉 防 僵 粉 真 菌 细 菌 病 毒 原 虫 1-2龄蚕用2%有效氯漂白粉,3-5龄蚕用3%有效氯漂白粉。配制时,先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如含量为25%,配成2%漂白粉防僵粉,则1公斤漂白粉加11.5公斤石灰粉;配成3%漂白粉防僵粉,需加7.3公斤石灰粉,拌和均匀即可。撒布蚕体蚕座上薄霜一层为适度。 现配现用。用药后及时除沙,眠蚕不宜施用。  福尔 马林 焦糖 同 上 2-3龄蚕用1:50;4龄蚕用1:40;5龄蚕用1:30。即福尔马林1公斤,拌焦糖30-50公斤,搅拌均匀,撒在蚕体上关闭门窗30分钟后再给桑。 现兑现用,一次用完。  石灰 病 毒 新鲜石灰块加水化开,过筛,取石灰粉在给桑前撒布于蚕体蚕座,病毒病流行时每日2-3次。 石灰应密闭保存。  硫磺 柏丫 真 菌 壁 虱 每立方米用硫磺10克左右,柏丫少许,在5龄盛食蚕给桑前熏烟,熏烟时间20-30分钟,熏烟后敞开门窗换气后给桑。 熏烟时关闭门窗,注意火灾。   3.认真做好蚕期结束后的消毒防病 采茧和制种后,往往有很多病死蚕、蛹、蛾尸体和蚕粪,鳞毛留下来,这是病原最集中的时候,而新鲜病原对消毒药剂抵抗力弱,是扑灭的最佳时机,为防止病原扩散,蚕种场和原蚕区必须及时认真进地消毒。 (二)编制发蛾调节预定表 家蚕各品种的性状不同,发育有快有慢。从催青、饲育、上蔟到发蛾经过日数差异较大,且发蛾有齐与不齐,发蛾时间有长有短。生产普通种只有把不同经过日数的对交品种调节在同一日雌雄等量发蛾,才能彻底杂交,因此必须制定出发蛾调节预定表,便于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对照并进行调节。 具体制定方法:把发育慢,经过长的品种先出库催青。根据全期经过日数向后推算,依次订出出库催青日,收蚁日,上蔟日及发蛾日。然后将发育快,经过短的品种的发蛾日与对交品种订出为同一日,再往前推算,依次订出上蔟日、收蚁日、出库催青日。编制发蛾调节预定表,除了以对交品种的,全期开差为依据外,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1.品种间发蛾习惯有差异,中国种发蛾齐、涌,应分批出库。 2.品种问克蚁头数,幼虫生命卒,死笼率有差异,对交品种的饲育蚁量比例 应适当增减,以便对交品种的总蛾量大体相等。 3.出库催青日,春期以丙2胚胎,秋期以浸酸日为准。 4.春期迟出库的品种易赶前,秋期迟浸酸的品种易落后,制定发蛾调节预定表时,也应适当考虑。 对交品种的饲育经过与发育开有差见表4、5。 (三)催青、收蚁 1.催青 将解除滞育后或人工孵化处理后的蚕种,依蚕卵胚胎各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和化性变化规律,给予合理的环境保护,使蚕卵胚胎按人们的愿望顺利发育以至孵化的保护技术,称为催青。以原种为催青对象的称为原种催青。合理的原种催青技术是提高蚕种品质,完成蚕种生产任务的关键。 ①确定催青适期 确定催青适期,须以当年桑芽发育情况为主,参考本地历史资料,当年气象预报,原种分批计划,即浸种的用种日期以及房屋设备的周转等因素来确定。 表4 春期对交品种各发育阶段开差参考表 品种名 催青期 饲育期 蛹期 全期经过 催青开差 上族开差 分批 蚁量比例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782·734 11 26 16 53    100  781 11 27 16 54   2 105  苏4·苏12 11 26 16 53    100  苏3·秋3 11 25 15 51  2 2 105  缓3·绞4 11 26 18 55    105  锦5·锦6 11 26 17 54   2 100  绞13·54A 11 26 16 53    110  锦75·8140 11 26 17 54   2 100  7532 11 25 16 52    100  781. 11 27 16 54   2 105   表5 秋期对交晶种各发育阶段开差参考表 品种名 催青开差 收蚁开差 上蔟开差 收蚁分批 蚁量比例  782·734 1 1 1 1 l00  781    1 105  7532 3 2 1 1 100  781    1 105  苏4·苏12 1 1 1 1 100  苏3·秋3    1 105  缓13·54A 1 1 1 1 105  锦75·8140    1 i00   ②催青标准 A、春期:现行二化性品种春期催青都采用高温感光。标准见表6、7。 表6 春期二化性品种催青标准(常规) 日 顺 出库当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胚 胎 发 育 记号 丙1 丙2 丙2 丁1 丁2 戊1 戊2 戊3 己1 己2 己3 己4 己5 孵化   名 称 最 长 前 期 最 长 期 最 长 期 肥 厚 期 突 起 发 生 期 突 起 发 达 前 期 突 起 发 达 后 期 缩 短 期 反 转 期 反 转 终 了期 气 管 形 成 期 点 青 期 转 青 期   期 别  前 期 后 期  目的温度(℃) 17 22 25.5-26  目的湿度(%) 80 80 75 80  干湿球差(℃) 2 2 2.5 2  感 光 自然光线 每日感光18小时(其中人工感光6小时) 暗 早上4-5时感光  注:孵化当日早晨4-5时感光。蚁蚕逸散性较强的品种,感光迟1小时左右为好。 表7 春期二化性品种催青标准(简化) 日 顺 温度℃ 干湿差℉ 胚子发育程度 感光程度  出库 17℃(63℉) 4-5 丙1+ 自然光线  1-4 22℃(72℉) 4-5 丙2-戊2 自然光线  5-孵化 25.5℃(78℉) 2-3 戊3-孵化 每日光照18小时,点青后入黑暗室保护。  注:含多化性血缘的品种从戊3开始提高温度0.5℃(1℉),孵化当日早晨4-5时感光。 B、秋期:原种出库浸酸后,分前后两期保护。催青标准见表8。 表8 夏秋期二化性原种催青标准 催 青 胚胎发 育程度 温度 于湿差 (℉) 感光程度  期 别 日 顺      前 期 1-4 丙2-戊2 24℃(75℉) 4-5 自然光线  后 期 5-孵化 戊3-孵化 25.5-26℃ (78-79℉) 3-4 每日光照18小时,点青后进入黑暗保护。  注:催青前期防止高温和温度激变。 ③催青中应注意的三个关键时期 A、起点胚胎 催青中加温时的胚胎习惯上称为起点胚胎。起点胚胎发育关系到以后胚胎发育的快慢和孵化的齐一与否,必须掌握得宜。一般大多数达到丙2程度,个别丙1-或丙2+时,用20℃、75%湿度保护。如出库后胚胎发育不齐,则不宜匆忙升温,应进行低温调节,继续在17℃低温中保护,务使达到起点胚胎基本整齐后升温。 B、戊3胚胎 胚胎发育到戊3阶段,催青中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对化性的影响明显加大,必须掌握时机,适时进入高温保护。过早转入高温,容易造成后期胚胎发育极度不齐;过迟转入高温,容易影响化性,产生不越年蚕种。一般以掌握大多数戊3胚胎,少数戊2 +,不见戊2为标准。进入高温保护后还须增加入工感光6小时,使每日的总感光时间达到18小时。 C、见点时间 框制种胚胎发育到已3时,要注意观察见点时间,以便控制后期温度,促使孵化齐一。见点调查一般抽样10%的蚕种,从胚胎达到已3一日开始,每隔一定时间逐圈观察蚕卵一次,若卵圈内有1-2%的点青卵,即作为见点卵圈,全批见点的圈达20%时即为见点时间。一般在蚕卵见点后6-10小时进行发育排队(发育齐时也可不排队)。注意排队时,要严防品种、品系、批次间等的混淆。 催青中应正确掌握催青积温的计算方法和利用积温调控温度的方法。熟 练掌握胚胎解剖技术,正确识别胚胎。 2.收蚁 收蚁是原蚕饲育的开始,合理与否,对蚁蚕生理和计划生产关系很大。因此,各项处理必须周密细致,要求做到适时收蚁,防止饥饿,不伤蚁体,收足蚁量。 ①收蚁准备 收蚁前一日,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A、温湿度春期外温较低,蚕室一时不能达到目的温度,在收蚁前一日应升温排湿;秋期气温较高,在收前一日做好降温工作。 B、桑叶准备收蚁用叶宜在收蚁当天早晨采摘,如蚕室距离桑园较远或遇到气候特殊也可以在收蚁前一日傍晚采摘,但要妥善贮藏。 C、蚕具和收蚁用具均应准备齐全,收蚁人员合理分工,保证收蚁工作顺利 进行,忙而不乱。 ②收蚁时间 一般早晨4-5时左右感光,收蚁在盛孵化后2~3时进行,春期在上午8-9时收蚁,秋期在上午7-8日才收蚁为宜。 ③收蚁方法 以不伤蚁体,不受饥饿,工作简便为准。一般采用桑引法和打落法。收蚁 以1-2张原种为一个收蚁区,以便分区饲育。 ④调查蚁量 以催青批为单位,在大批收蚁时称取蚁蚕1-2克,烘死点数克蚁头数,然后折合成标准克(2500头),以标准克作以后各项统计基础。 (四)饲育技术 原蚕饲育是以繁育蚕种为目的,不仅要求当代蚕生长良好,种茧品质优良,更重要的是卵质充实,产卵量多,为次代奠定好养、优质、高产的基础。在饲育过程中必须根据品种特性和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理要求,努力创造适合蚕儿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加强防微工作,提高蚕、娟、蛾的生命力,获得优质高产的蚕种。 1.正确掌握品种性状 充分了解所饲育蚕品种的特性,弄清各发育阶段的特殊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灵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饲料管理 蚕的营养物质完全来源于桑叶,桑叶质量的优劣,不仅对蚕的体质、茧质、卵质、卵量和化性、眠性有直接关系,而且对次代蚕的饲育成绩也有重大影响, 种茧育用桑的质和量都必须十分重视。 ①桑叶的选择 稚蚕期是蚕儿充实体质的阶段,必须选用富于营养,易于蚕儿消化吸收的适熟叶。用桑品种以早生桑为好。稚蚕期用桑标准如表9。 壮蚕期是积累营养、充实卵质,提高茧质的阶段,必须良桑饱食。以成熟的中、晚生桑为宜,如桐乡青、湖桑、花桑、小冠桑等。4龄用三眼叶,5龄用摘芯叶。 表9 稚蚕适熟叶标准 龄 别 叶 色 叶 位 备 注  1 嫩绿色 梢头顶端由上而下第3-4叶 收蚁用淡绿稍黄一般采用芽上最大一叶。  2 绿色 梢头顶端由上而下第4时6叶   3 深绿色 片叶或三眼叶    ②桑叶采摘 采叶时间,在正常气温下,一般春蚕期以下午采叶为主,夏秋期以上午采叶为主。 ③桑叶运输及贮藏 运输贯彻随采随运,轻装快运的原则。桑叶运输到贮桑室后,随即倒出抖松散开,等热量散发后,再进行贮藏,保持叶质新鲜,注意贮桑室的消毒卫生工作。 3.给桑 给桑是饲育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给桑技术的关键在于既能使蚕儿充分饱食,又能不浪费桑叶,除了切叶整齐,大小一致,给桑均匀外,在给桑量的掌 握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各品种蚕的食桑习性酌量给桑。 根据蚕的生长发育阶段增减给桑量。 根据给桑田数多少适当增减给桑量。 根据环境变化调节给桑量。 ⑤壮蚕盛食期注意补给桑工作。 4.气象调节 严格按照原蚕饲育标准调控气象环境,并注意各种不良环境的处理。原蚕饲育标准见表10。 5.蚕的发育观察 原蚕饲育过程中,要重视对蚕的发育观察。通过发育匀整度、食桑表现、体色、体形以及排粪等情况观察,判断其健康程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作出 恰当处理。 孵化整齐,疏主齐一,行动活泼,附着力强是健康的表现。反之,孵化不齐,蚁体不匀,疏毛不齐,附着力差是虚弱的表现。就眠整齐与否,蚕体均整与否,粪便正常与否,体色有元光泽等均能反映出蚕的健康与否。另外,要通过体形、体色、斑纹等判断品种性状是否一致,若发现有不符该品种固有性状的个体应及时淘汰。还要对照发蛾调节预定随时注意发蛾调节。 表10原蚕饲育标准 饲育形式 全防干育 半防干育 普通育  龄期别 一龄 二龄 三龄 四龄 五龄  饲育温度 26-27℃ (79-8O℉) 26-27℃ (79-80℉) 25-25.5℃ (77-78℉) 24-24.5℃ (75-76℉) 23-24℃ (73-75℉)  干湿差(℉) 2-3 2-3 3-4 5 5  日换气(次> 4-6 4-6 4-6 常开部分门窗 常敞开门窗  蚕座面积 (万头蚁蚕) 箔 1-2 3-5 8-12 14-18 23-25   m2 0.6-1 1.5-2.5 4-6 8-10 13-15  除沙次数 扩座,眠除1次 起、中、眠除各1次 同二龄 l眠、起各一次每日中除一次 起除1次,每日中除1-2次  日给桑次数 4-5 4-5 4-5 5-7 5-7  调桑分寸(cm) 方叶05-0.8 条叶0.4×25 1-1.5 0.5×3 粗切叶 木梳叶 全叶 全叶、芽叶  用桑比例(%) 0.8 1.7 5.5 15.0 77.O  用桑品种 春期用剑持、荆桑、一之濑,秋期也可用湖桑 同一龄 同一龄 湖桑、桐乡青、小冠桑、花桑、一之濑等 同四龄  蚕体消毒 蚁蚕1次 起蚕1次 起蚕1次 起蚕1次,食桑中1-2次 起蚕、始熟蚕各1次,食桑中2-3次   (五)上簇采茧 上蔟是原蚕饲育的最后一关,只有把好上蔟关,才能提高结茧率、健蛹率和减少不良卵,达到丰产丰收。 1.上蔟适期 一般蚕儿体躯缩短,皮肤紧张,胸部透明,头胸左右摆动,吐出丝缕为上蔟 适期。原蚕上蔟必须掌握适熟稀上的原则。 2.蔟中保护 上蔟初期为加快营茧速度,以25℃保护为宜,待茧壳形成捉去浮蚕后以24℃保护。防止27.2℃以上高温和22.2℃以下低温及温度激变。湿度以70% 为好。 3.早采茧 ①早采茧适期一般以上簇后48-72小时为范围,60小时为中心,在蚕儿吐丝刚尽,茧壳已硬,尚未化蛹时为早采茧适期。 ②早采茧方法先上先采,轻采轻放,边采边选,粒粒平铺。防止品种、批次混杂。 四、种茧保护、检验与选择 (一)种茧保护 1.种茧保护的意义 种茧期是蚕由幼虫过渡到成虫的变态时期,特别是吐丝终了到蛹的复眼着色阶段,是旧组织解离与新组织新生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生殖细胞急速成长至完成的时期,而蛹期不再从外界吸取营养物质,环境因素对变态、蛹期生命率、产卵量、卵质和次代蚕的健康性较幼虫期有更直接的影响,因此种茧必须妥善保护。 2.种茧保护方法 ①温度一般认为种茧期的保护温度以24℃为标准,23-25℃为适温,21-27℃为发蛾调节的安全温度范围。 ②湿度一般以60-90%为安全湿度范围,70-85%为适湿范围,75-85%为中心湿度。 ③空气蛹体的呼吸比较微弱,但随着发育进展呼吸也逐渐旺盛,以化蛹当时为最大,以后呼吸量又不断下降,至羽化前呼吸量又逐渐增加。种茧期仍然要重视种茧室的换气工作,保持空气新鲜。 ④光线种茧期应避免强光剌激,并保持昼明夜暗的规律。 (二)种茧检验 种茧必须经过严格检验,符合品质标准规定的才能制种,种茧品质标准因种级、品种、季节不同而异,具体参照各省、市(自治区现行蚕品种各级蚕种繁育质量要求。 种茧调查项目及取样方法见表11。 表11种茧调查项目及取样方法 调查项目 蚕种类别 饲养批量 取样最低数 取样方式  公斤茧 粒数 普通种 普通种 普通种 <10(克蚁) 10-20(克蚁) >20(克蚁) 500(克茧) 1000(克茧) 2000(克茧) 逐箔随机 逐街随机 逐箔随机  健 蛹 率 原原种 原种 普通种 普通种 普通种(原蚕) 普通种(原蚕) 普通种(原蚕) 普通种(原蚕) 1(饲育区) 1(饲育区) <100(克蚁) ≥I00(克蚁) <10(公斤茧) 10-20(公斤茧) 20-30(公斤茧) >30(公斤茧) 整区 200(粒茧) 1000(粒茧) 2000(粒茧) 200(粒茧) 300(粒茧) 400(粒茧) 500(粒茧) 随机 逐箔随机 逐箔随机 逐馅随机 逐销随机 逐箔随机 逐箔随机  茧质 调查 原原种 原种 普通种 l(饲育区) 1(饲育区) l(饲育区) 雌、雄各20(粒茧) 雌、雄各50(粒茧) 雌、雄各100(粒茧) 随机 随机 随机   种茧调查时间 上蔟后7-8足天进行 种茧调查方法 ①收茧量调查 原种除薄皮茧、烂茧、迟熟蚕、浮蚕所结茧外,其他种茧均计算收茧量。普通种除薄皮茧,烂茧外,其余种茧均计人收茧量。原蚕收茧量以收购的茧量为准,混入的薄皮,烂茧按比例扣出。 ②公斤茧粒数调查 抽取样茧逐粒点数,计算公斤茧粒数。  ③健蛹率(或死笼率) 抽取样茧逐粒剖茧调查,凡茧内病蚕、死蚕、病蛹、死蛹、半脱皮虫雨、不脱皮蛹等均作死笼茧;僵蚕、僵蛹、蝇姐蛹、虫害蛹及受伤出血蛹等不作死笼茧。 普通种:  ④茧质调查 剥去样茧茧衣,剖茧调查健蛹率的同时,分别称取雌、雄茧全茧量,茧层量,计算茧层率。  ⑤种茧调查规则 原种、普通种对不合格项目,可再抽样调查一次,其结果以二次加权平均计算。 ⑥判定规则 种茧调查,其中一项达不到标准为不合格,该饲育批(区)不能制种。 (三)种茧选择 种茧选择应在种茧调查合格后进行。将合格饲育批(区)内的薄皮茧、薄头茧、畸形茧、病态茧(破风、胴切、绵茧),特小茧及不符合该品种性状的茧,均应严格选除淘汰。原种个体选除率不少于入选区总收茧量的20%,普通种不少于总收茧量的5%。 选茧方法:选茧前首先统一目光,然后根据批次先后逐馅进行,选茧要认真细致,眼看手触鉴定,将不良茧及不符合该品种性状的个体彻底选除。以良茧率在99%以上为合格。 (四)种茧期的发蛾调节 种茧期是发蛾调节的最后阶段,也是彻底杂交,提高蚕种质量的关键时候。种茧期的发蛾调节极为重要,如上蔟时发现对交品种上蔟日差与预定日差不符,就要主动采取措施及早进行调节。 1.蛹的发育观察 种茧期的发蛾调节工作,必须加强对蚕蛹的发育观察,合理调节温度。从对交品种每日上蔟的茧中抽取5O-l00粒蛹,分别雌雄后放于种茧室,每日定时观察蛹体发育情况。 蛹体色与发育程度有如下关系: ①复眼开始着色时,约经上蔟到羽化的1/2时间; ②复眼呈浓黑色时,约经上蔟到羽化的2/3时间; ③触角浓黑色时,2-3日后发蛾; ④蛹体疏松,皮肤失去光泽而现皱纹时,中国种次日发蛾,日本种隔日发蛾。 蛹的发育观察,除仔细观察样品的发育情况而外,也要注意对群体的观察,做到样品与群体相结合。在进行品种间的发育比较时,要注意品种的特性,一般中国种体色稍淡,容易看嫩,日本种体色稍深,容易看老。 现行品种种茧在24℃保护下,蛹的体色与发育进度的关系如表12。 表12 蛹体色与发育进度的关系 上蔟 日顺 782·734 781 绫3·绫4 锦5·锦6 苏4·苏12 苏3·秋3  4 化 蛹  化 蛹  化 蛹 化 蛹  5  化 蛹  化 蛹    8     复眼淡褐色 复眼淡褐色  9 复眼淡褐色 复眼淡褐色 复眼淡褐色 复眼淡褐色    10     复眼黑色 复眼黑色  11 复眼黑色 复眼黑色  复眼黑色  生殖器着色  12   复眼黑色  生殖器着色   13 生殖器着色 生殖器着色  生殖器着色  触角黑色  14   生殖器着色  触角黑色 体软、皮皱  15 触角黑色 触角黑色  触色黑色  苗 蛾  16 体软、皮皱 体软、皮皱 触角黑色 体软、皮皱 体软、皮皱   17 苗 蛾 苗 蛾 体软、皮皱 苗 蛾 苗 蛾   18   苗 蛾      2.调节方法 通常将发育快的品种适当降温保护,发育慢的品种适当升温。一般品种从上族到羽化保护温度在21-27℃的范围内,每升降1℃约可提前或延后1日发蛾,升降2℃可提前或延后2日发蛾。但从复眼着色开始升降2℃才能调节1日。种茧期发蛾调节避免在营茧时进行。改变重雌轻雄倾向,做到雌雄并重。雄性忌高温,雌性忌低温。雌蛹调节最大温差以22.2-25.5℃为适;雄蛹调节的最大温差则为20-26.7℃,不能超过27.2℃以上,否则不受精卵增多。 (五)蛹体雌雄鉴别 正确鉴别雌雄蛹体是保证彻底杂交,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生产环节,必须认真做好。 蛹体雌雄鉴别是根据雌雄蛹体的体型及生殖腺特征。 雌雄鉴别的适期,一般在上族后春季第9天,秋季第10天复眼着色后开始, 见苗蛾前一天结束(在允许的范围尽可能推迟)。 削茧应做到“一削二倒二轻放”防摔伤。鉴别分初鉴、复鉴,逐头过目,轻拿轻放,鉴别错误率不超过1%。摊蛹密度以每箔雌蛹700-800头,雄蛹800-900头为宜。雌雄鉴别后应注明标记。 五、制种技术 (一)制种型式 家蚕的制种型式有框制种、平附种、散卵、精制平附种四种。 1.框制种原原母种采用单蛾框制种,原原种采用14蛾框制种,原种采用28蛾框制种。 2.平附种普通种采用平附种(目前生产上较少采用)。 3.散卵普通种和原种均可采用散卵型式。 4.精制平附种普通种采用(目前生产上尚未普遍推广)。 (二)产附材料及蛾盒的准备 1.普通种散卵的产附材料有白布和连纸两种。白布产卵,蚕种保护和冷藏不如连纸方便,因此生产上很少采用。春制和秋制越年种一般用上浆连纸作产附材料。在制种前作好上浆处理(了解浆液配制及上浆方法)。蚕连纸的用量根据蚕品种、批次的种茧量及历史公斤茧制毛种量估计得出的制种量来推算。蚕连纸必须标上品种名、批次、生产期别、号码。 2.蛾盒的准备 蛾盒的数量应根据估计的制种量,按《四川省蚕种繁育质量检验办法》所需抽样蛾盒数再加10%准备。 (三)制种技术 1.家蚕的发蛾规律 家蚕的发蛾习性因系统和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中国种发蛾齐,发蛾时刻早,在4-6时盛发,雄蛾先出雌蛾后出,雌雄间开差小,温度在24℃,湿度759b条件下保护,约持续5-7日,其中盛发蛾在第3-5日,最多1日发蛾量可达总发蛾量的40-50%。日本种和欧洲种的发蛾日数长,发蛾时刻也迟,一般在5-8时,雌雄间开差也较中国科大。在上述温、湿度保护下,持续6-9日,其中盛发蛾在第4-6日,最多1日发蛾量为总蛾数30-40%除品种因素外,发蛾齐一与否还受环境因素影响,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偏高,发蛾早而齐;温度低则相反,同样湿度高发蛾早而齐;光线保持自然的昼明夜暗,发蛾齐一,长明或长暗,则出现陆续发蛾现象。 2.制种程序 ①以交配为中心感光→捉蛾→选蛾→交配→理对→拆对→排尿→雄蛾管理 ②以产卵为中心 投蛾→巡蛾→杀蛾→收种 3.制种技术 ①感光 光线对发蛾早迟有控制作用,为了便于工作时间的掌握和避免日中高温时操作,运用感光方法,促使提早发蛾和发蛾集中。一般春期在2-3时感光,秋期在2-4时感光。感光派专人在雌箔内抢捉雄蛾,减少纯对损失,已交配的纯对坚决淘汰。 ②捉蛾 先感先捉蛾。感光后2-3小时,便可开始捉蛾。捉蛾时一般先雌后雄,也可雌雄同时捉。 ③选蛾 为了保证蚕种品质,必须认真做好选蛾工作,除淘汰苗尾蛾外,蚕蛾开始产卵以前各个环节均应严格淘汰不良蛾,其形态特征如下: A、体形不正,过于肥大,腹部缺乏伸缩力,体节过长,体躯僵硬,行动困难的。 B、腹部环节及蛾翅有黑斑或呈黑色的。 C、蛾翅畸形或萎缩不开展的。 D、鳞毛脱落,腹部裸露呈现病态的。 ④交配 羽化后3-4小时进行交配,在雌箔中投入比雌蛾数多5-10%的雄蛾,任其自由交配。交配室温度以24℃,湿度75%为宜。 ⑤理对 投入雄蛾经15-30分钟后,拣出单蛾,未交雌蛾用新鲜雄蛾另行交配,成对蛾放均匀,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干扰引起散对。交配过程中发现散对蛾应另行交配。 ⑤拆对 交配时间以4-6小时为好,交配达到规定时间后,即可拆对。拆对按交配先后顺序进行,拆对动作要轻快,不可强拉。拆对后仔细检查是否拆净,拆完后振动雌蛾蚕铺排尽蛾尿。 ⑦雄蛾管理 未交配的新鲜雄蛾和拆对后须再交的雄蛾,派专人负责,标明品种、批次、数量,可冷藏于5-10℃的低温中心保护体力,备后使用。 ③投蛾 将雌蛾均匀地技放在预先准备好的蚕连纸上。投蛾数量依品种、季节、试产情况而定,制人工孵化种时同一张连纸上不可分次投蛾。 ⑨产卵、巡蛾 产卵室保持温度以24℃,湿度75%为宜,保持黑暗,并注意换气。投蛾后及时巡蛾,要求摆正连纸,抢、净杂物,选除雄蛾,吸干蛾尿,扶正翻身蛾,摆匀雌蛾,掌握好盛产卵时间,及时做好调板补空工作,达到产附平整,无叠卵,无空隙。 ⑩杀蛾、收种 杀蛾时间一般是投蛾后即时浸酸种经10小时,冷藏浸酸种经12小时,越年种经15小时。母蛾装盒按《四川省蚕种检验规程》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抽样装盒表抽足规定数量。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表见表13。 装盒剩下的母蛾应集中处理。收种时按品种,批次点清张数。即时浸酸种在盛产后16小时前送至浸酸场,冷藏浸酸处在36小时前送至冷库,越年种及时送保种室保护。 表13 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抽样装盒表 制种批量(毛种/张) 母蛾抽样率(%) 抽样方法 最低抽样母蛾盒数  ≤25(1250蛾) 100 全部装盒 426(728蛾)  26-35(1300-1750蛾) 56 1张抽1盒 26(728蛾)  36-50(1800-2500蛾) 56 1张抽1盒 3611008蛾)  51-ω(2550-3(则蛾) 53 1张抽1盒 48(1344蛾)  61-80(3050-4{则蛾) 57 1张抽1盒 62(1736蛾)  81-120(4050-6则蛾) 53 1张抽1盒 76(2128蛾)  121-200(6050-10000蛾) 42 4张抽3盒 90(2520蛾)  201-600(10050-30000蛾) 27 2张抽1盒 98(2744蛾)  60l-1000(30050-500000蛾) 10 6张拍1盒 102(2856蛾)  100l-1500(50050-75000蛾) 6 9张抽1盒 110(3080蛾)  1501-2000(75050-100000蛾) 4 12张抽I盒 120(3360蛾)   注:1.毛种按50蛾折合1张,每个蛾盒装28蛾。 2.除按制种批量定档装蛾外,另增装10%预备蛾盒。 六、微粒子病的检查 微粒子病的检查是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一般分为补正检查,预知检查,发蛾促进检查,群体母蛾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各省的规定,群体母蛾检查见教材,现以四川省《蚕种检验规程》中有关微粒子病补正、预知检查,发蛾促进检查介绍如下: (一)补正、预知检查 1.检查时期 在卵期、催青期、养蚕、制种全过程。 2.检查技术要求 ①检查批设定以收蚁区或原蚕饲育户为一个检查批。 取样方法检查批内各项目取样最低数和取样方法见表14。 表14 家蚕微粒子病补正、预知检查项目及取样方法 检验项目 蚕种类别 检验批量 取样最低数 取样方式  补正 检查 原原种 原种 1(卵圈) 7(卵圈) 20(粒卵) 140(粒卵) 选晚产卵或死卵 选晚产卵或死卵  迟眠蚕 不结茧蚕 苗蛾 各级蚕种 各级蚕种 各级蚕种 1(收蚁区、户) 1(饲育区、户) l(饲育区、户) 1-3龄全抽,4-5龄 5-10头蚕/箔 全抽 30(蛾) 选迟眠弱小病态蚕 选不结茧病态蚕 选苗蛾病态蛾   ③检查 A、补正检查 a.取样将抽取样品装入小纸袋,注明品种、批号、连纸号、场名、季别。 b.样品前处理抽取的样品放入29℃,相对湿度8596温箔中催青,待孵化蚁蚕自然死亡后检查。 c.研样将纸袋内死蚁及卵壳放于乳钵内,每孔不超过100头(粒),先用乳棒磨碎卵壳和蚁蚕,再用吸管滴入4-10滴2%kOH液研磨。 d.制样镜检按乳钵序号点板制片2套,由2名镜检员对检,每个样本看20个视野以上,做好记载。 B、预知检查 a.迟眠、弱小、病态蚕镜检 将抽取样品放入29-30℃,相对湿度80-90%中,经过2-3天后,将小蚕整体,大蚕取胃肠放置乳钵中,先磨碎后再加入少量2%KOH液研磨后制样镜检。 b.不结茧蚕、病死蚕检查 将抽取的不结茧蚕,病死蚕用筷子撕开蚕体观察绢丝腺,若呈乳白或黄浊色,不透明,有不规则泡状突起则为微粒子病;若丝腺病变不明,可加入少量2% KOH液磨碎镜检。 c.苗蛾、病态蛾镜检 将抽取苗蛾、病蛾单个放入乳钵孔内,加入少许2%KOH液研磨后制样镜检。 检查量大时,可采用集团磨蛾机按抽样单位(批),每集团母蛾个数不得超过28个,加入0.5%K2C03溶液70ml磨碎,静置、过滤、离心、振荡、制样镜检。 3.判定判则 补正、预知检查有微粒子的整区(户)淘汰。 (二)发蛾促进检查 方法是将各饲育批(区)中取一定数量的早熟蚕,另置小蔟中营茧后,在30℃,85%的湿度中,促使早化蛹,早羽化,这样可以比大批提早2-4日发蛾,发蛾后将蛾的腹部研磨进行镜检。如发现有微粒子感染,原原种和原种整区淘汰,普通种可采取分段制种。 七、蚕种保护 (一)蚕种保护的重要性 蚕卵自产下后,越年卵大约经过一周呈现品种固有色,到下一年春天孵化,春制春用种约经过10个月以上,秋制春用种也要经过6个月以上,从卵的外表看没有显著变化。但蚕卵在这期间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环境因素仍然影响其生命活动,必须给予合理的保护。如保护不当,会影响蚕种质量,死卵增加,孵化不好,甚至造成次代蚕体虚弱,生命力降低,蚕茧欠收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二)蚕种保护室的选择和安排 参观蚕种场蚕种保护室,了解蚕种保护室的设备要求和蚕种的放置。 (三)蚕种保护的方法 蚕种保护的要领,在于通过蚕卵各期的合理保护,使蚕卵滞育期和滞育期|后耐冷藏的累计日数大于产卵后到次年收蚁期间的日数,向生产提供孵化齐一,蚁体健康的优质蚕种。 1.春制越年种的保护 ①产卵初期的保护(产卵后约1周左右) 蚕卵产下后约经1周左右呈现品种固有色,这期间蚕卵形成胚胎过程中发E育迅速,呼吸旺盛,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弱。为此蚕卵不能堆积、挤压、摩擦、振动、接触过高过低温度或温度激变,防止不良气体。保护温度以24℃,湿度以75-80%为适当。对亲代管理不善或容易产生不越年卵的品种宜在产卵后12小时用17-20℃低温保护5-7日,对防止不越年卵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②夏期、早秋期的保护(6月中旬至9月中旬) 越年卵呈固有色后,除了越年性不稳定发生再出卵以外,胚胎已进入滞育期,必须接触一定时间的高温保护,才能进一步完成和巩固其滞育。保护温度以24-27℃为范围。25℃为标准,湿度以75-80%为宜。保护时间最长不能超过90日,纯种40-50日,普通种50-60日内为安全。避免30℃以上高温和过干环境,并注意防止蚕种发霉。 ③中秋到初冬期的保护(9月中旬至1月上旬) 九月份起保护温度渐次下降,防止剧变。9月中旬至10月间保护温度以18.3-24℃为范围,20-21.2℃为标准,湿度为75-80%。11月上旬保护温度可由20→18.3→16.7℃逐渐下降。注意蚕种接触一段时间低温后不宜再接触较高温度。 ④冬期的保护(11月中旬至蚕种人库) 这阶段是蚕种逐渐解除滞育的时期保护温度自11月中旬开始从16.5→15→10℃逐渐降低,湿度为75-80%,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当气温与水温大体相同时,即可开始蚕种的浴消工作。 2.秋制越年种的保护 秋制越年种因未接触25℃高温保护,或接触时间过短,滞育程度低,容易解除滞育。因此,为了加深蚕卵滞育,增加蚕卵耐冷藏能力,秋制种必须进行人工越夏。所谓人工越夏,是指秋制种产卵后人为地给予一定时间的夏期"高温保护过程。秋制种产卵初期和后期的保护与春制越年种相同。 人工越夏是秋制种产卵后呈现固有色后进行,其方法是用25℃温度,75-80%湿度保护一定时间。一般早秋制种保护30日,中晚秋制种保护15-20日,然后隔日降温1℃或每日降温0.5℃,一直降至和自然温度相同,以后就和春制种同样保护。 (四)蚕种的冷藏技术 1.冷藏的目的 ①避免早春不时的温暖,防止孵化过早,促使蚕卵孵化齐一。 ②便于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调节养蚕日期。 ③在一定胚胎发育阶段入库冷藏,可以准确预测催青后的收蚁日期,有利于加强生产计划性o 2.冷藏的作用 越年种冷藏前期有使蚕卵胚胎继续解除滞育的作用,到后期全部解除滞育后又对胚胎的发育起到抑制作用。 3.冷藏的方法 蚕种的冷藏方法有单式冷藏和复式冷藏两种,各自的技术处理见表15。 表15 单式、复式两种冷藏技术处理对照表 单式冷藏 入库时间 人库胚子 发育程度 库内温度 冷藏期限 翌年出库期  冷藏 方法 12月下旬至2 月下旬 丙1-丙2 2.5℃ 100日 4月供春用种  复式 冷藏 第一次冷藏 12月下旬 甲 0℃ (32℉) 60-100 3月初或4月上中旬出库中途感温   中途感温  13-15℃ (55-59℉) 6-7天    第二次冷藏催青前一个月 丙1-丙2 2.5℃ (37℉) 30-60 4-7月供春夏、早秋用种。   4.冷藏设备 参观蚕种冷库,了解机械冷库的构造,并弄清冷却过程和工作原理。 八、蚕种的人工孵化法 越年蚕卵在产下后的适当时期,给予人为的物理或化学剌激,使年内再孵化成为不越年种的方法,称为人工孵化法。经人工孵化处理的蚕种,称为人工;孵化种。目前夏秋用蚕种,大部分是人工孵化种。人工孵化法有很多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盐酸孵化法。盐酸孵化法又分即时浸酸孵化法和冷藏浸酸孵化法。 (一)即时浸酸孵化法 l.浸酸适期 一般是产卵后保护靡度在25℃左右,经15-25小时为浸酸有效范围,从产卵后经20小时为浸酸中心时间,卵色尚未变色时为适期。 2.浸酸标准 ①加温浸酸法 盐酸比重:1.075 盐酸温度:46℃ 浸渍时间:日本种5′3O″-6′,中国种5′-5′30" ②常温浸酸法 常温浸酸最安全的标准是盐酸液温25-26℃,浸渍时间60-80分钟。常温浸酸标准见表16。 表16 常温浸酸标准表 浸渍时期 [产卵后24℃ (75。F)保护] (小时) 浸渍时间(分钟) 盐酸浓度 (%)   液温(℃)    24℃ (75℉) 27℃ (80.6℉) 29℃ (84℉)   10 15 20-25 60-70 60-80 60-100 60-70 60-80 60-80 40 40-50 40-50 以22为中心,平框种21-22,散卵22-23。   适宜的浸酸条件范围必须根据不同品种通过试验来确定。 (二)冷藏浸酸孵化法 1.冷藏适期冷藏浸酸种入库冷藏适期标准见表17。 2.冷藏方法入库时须经中间温度10-12.8℃保护6小时左右,再放入5℃中冷藏。冷藏日数超过60日的,40日后宜将冷藏温降为2.5℃。 3.浸酸标准 冷藏浸酸标准见表18。 表17 冷藏浸酸种入库冷藏适期标准 预定冷藏日数 (天) 人库卵色程度 产卵后经过时数 (小时) 产卵后人库积温 ℃(℉)  25-35 淡赤豆色 40-45 582.2-657.2℃ (1080-1215℉)  40-70 赤豆色 50-54 732.2-792.2℃ (1350-1458℉)  70以上 近固有色 56-60 822.2-882.2℃ (1512-1620℉)  注:1.产卵后保护温度为25℃(77℉)左右。 2.积温以每小时扣除10℃(50℉)度无效温度后计算。 表18 冷藏浸酸标准 盐酸比重 盐酸浓度(%) 盐酸液温 浸渍时间(分钟)  1.092-1.094 18.5-19 47.8℃(118℉) 5分30秒至8分  注:浸渍时间中国种长冷5分30秒-6分钟,短冷6-7分钟;日本种长冷6-7分钟,短冷7-8分钟,杂交种以母体为标准。 (三)浸酸操作 参观浸酸设备,弄清设备的工作原理。参与浸酸操作,了解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九、蚕种浴消整理 蚕种生产上将蚕卵进行清洗和消毒称浴消。经过消毒、比选、整理,达到以防蚁蚕孵化时受到感染,淘汰不良卵,使蚕种规格化的目的 参观浴消整理全过程,了解散卵和平附种的浴消程序和方法。掌握消毒和盐水比选技术。 附录1 现行主要蚕品种原种的性状 (一)871×872 871×87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国家”八、五”公关课题完成的蚕品种之一。1995年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是一对生产潜力大、丝质优兼抗(抗氟化物)、易繁的优质春、秋兼用多丝量蚕品种。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其他各省区推广使用。四川省1999年引进,经区域化试验,适于川西北、川东北、川南春期饲养,攀西蚕区可全年饲养。 1.原种性状 871 中国系统,中×中杂交固定种,二化性,四眠,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卵色灰绿色,卵壳黄色。产附良好,产卵量较多,一蛾产卵数500粒以上,孵化齐一,蚁蚕黑褐色,趋光性极强,眠性快、齐一,壮蚕体色青白,蚕体粗大,具有限性斑纹特点,雌为普斑,雄为素斑,体质较强,食桑旺盛,食桑量多。熟蚕涌,盛上蔟下午1时左右,茧形短椭圆,茧形大而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体质强,茧层率24-26%,一粒茧丝长1200-1300米,解舒率75%左右,净度94-96分。发蛾快,集中,交配性能好,产卵快,不良卵率小,雄蛾耐冷藏。 催青经过10天,五龄经过7-8天,全龄经过24-25天,蛹期经过17-18天。与872对交,应迟2天出库收蚁。 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浸渍时间5分。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2,浸渍时间5-5分30秒。 872 日本系统,日×日杂交固定种,二化性,四眠,春秋兼用多丝量品种。卵色灰紫色,卵壳白色,产附良好,一蛾产卵数500粒左右,蚁蚕黑褐色,逸散性强,眠起齐一,壮蚕体色米红色,普斑,体质强健。盛上蔟早上5-6时,茧形长椭微束腰,茧形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等偏细。茧层率24-26%,一粒茧丝长1000-1100米,解舒率75%以上,净度93-95分。发蛾慢,交配性能好,产卵快,良卵率高。 对交品种原种出库日差、上蔟日差参考表 品种 名称 出库 迟早 春季 秋季 分日出库收蚁比例(%)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第一日 第二日  871 872 迟 早 2 2 1 2 2 1 50 100 50 0  催青经过10天,五龄经过8天左右,全龄经过25-26天,蛹期经过17-18天。与871对交,提前2日出库收蚁。 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浸渍时间5分30秒。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2,浸渍时间6分。 (二)菁松×皓月 菁松×皓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1982年经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指定为适合于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他各省区推广品种。四川省1991年开始引进推广,适于攀西蚕区、川中蚕区春期饲养。 1.原种性状 菁松 中国系统、二化性中中杂交固定种,分A、B二个品系,卵色青灰间有绿色,同蛾区内有两种卵色,A系更为明显,B系多黄绿色,A系多青灰色,卵壳色淡黄,亦有深浅之分,间有乳白色,卵粒大,卵量略多于B系,良卵率与蚕种折扣率以B系为优,每蛾卵粒数500粒左右,每克卵粒数1600粒左右,每克蚁蚕2100头左右,越冬卵解除滞育比皓月早。催青经过,A系比B系略长,二化性标准催青经过10日,春制种比秋制种孵化欠齐,经过略长,蚁蚕活泼,趋光性强。 稚蚕饲养容易,各龄眠性快,龄期经过A系比B系长10小时左右,五龄经过8天,全龄经过25天,蛹期经过18天,蚕儿发育快,体型粗壮,两系相比A系较细,B系略粗。壮蚕体色青白,素斑,发育快,食桑旺盛,蚕儿有趋密性易密集成堆,B系在二龄饷食时少数蛾区有小蚕发生。A系大眠时眠性比B系稍慢,老熟集中,营茧快,喜结上层茧,茧形大,短椭圆,A系茧形稍小,球形茧比B系多。茧色均洁白,缩皱中等偏细,茧层率高,全茧量重,茧丝长长、解舒好、净度优良。发蛾齐一,发蛾率高,交配性能好,不易散对,产卵集中,晚上九时后基本产完,不良卵少,产附B系比A系好,蚕蛾羽化后趋光性强,A系发蛾稍慢,制互交原种时,两系可同天出库收蚁。 菁松A×B的互交原种,饲养容易,克蚁制种量20.5张,不良卵少,卵质好。 饲养技术处理注意事项: ①催青收蚁,从丙2胚子起点加温,按二化性催青标准,催青经过10日。见点时期根据见点与转青情况,采取分类排队,黑暗抑制,合理调节温湿度,可促使孵化齐一,控制一日收蚁。A系与B系的互交原种与皓月对交时,由于菁松发蛾集中,需分批收蚁,约2/3开差2日收蚁,蚁蚕有趋光性,感光不宜过早,要及时收蚁防止逸散。 ②该品种易发生小蚕,各龄在食桑不足、温度较高的条件下也能就眠,要注意选用含水率高、营养丰富、老嫩均匀的桑叶,眠前给桑量不可骤减,以防饿眠,影响体质。对饲料要求,收蚁当时应新鲜偏嫩,各龄饷食叶要新鲜,大蚕期以适熟偏老为好,切忌给予嫩叶、湿叶、发粘变质叶,大蚕期食桑较快,给桑除充分饱食外,不要用叶过多,宜适当控制给桑量以防蚕体肥大,增加蔟中死蚕与死笼率。龄期中由于趋光性、趋密性强、眠性快,特别要注意各龄匀蚕、匀桑、匀箔工作,防止蚕儿密集而食桑不匀,匀座时操作要轻,不使体皮受伤而感染细菌,导致发病,增加死蚕与死笼茧。为使蚕儿发育齐一,提高卵质,增加卵量,除注意叶质外,小蚕温度应偏高l-2℉,大蚕期温度也不宜过低,大蚕期切忌闷湿。保持适温、干燥、通风的环境,提高蚕儿体质,增加抵抗力。 ③蚕儿老熟齐一,见熟后较涌,要及时做好上蔟准各工作,蔟中要注意通风干燥,以减少蔟中死蚕。上蔟要均匀,熟蚕喜向上爬,上蔟后至茧壳形成(24小时内)比目的温度高1-2℉,茧壳形成后以23.9-24.4℃(75-76℉)为宜,由于熟蚕趋光性强,蔟室光线应均匀,昏暗为好。早采茧时刻在23.9-25.6℃(75-78℉)保护下掌握时间以48小时至72小时为范围,以60小时为中心。蛹期保护温度以23.9℃(75℉)为中心,防止26.7℃(80℉)以上的高温与22.8℃(73℉)以下低温,蛹期后期干湿球差3-4℉,防止过干环境。 ④蚕蛾羽化后有趋光现象,应及时提蛾,否则蚕蛾群集成堆,造成蛾尿污湿影响展翅,特别雄蛾易造成损失,同时必须做好雄蛾管理工作,冷藏温度应控制在10℃(50℉)以下,如冷藏蚕蛹,造成羽化不齐,雄蛾行动活泼,不易保护,注意稀放,暂时不用的雄蛾要及时冷藏。 ⑤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浸渍时间5分30秒。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4,浸渍时间6分。 皓月 日本系统,二化性,日日杂交固定种,分A、B二个品系,卵色紫褐色,卵壳乳白色,卵粒较大,卵量A系比B系稍多,每蛾卵粒数450粒左右,B系不受精卵比A系多,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克蚁头数2200头左右,越冬卵解除滞育迟。催青经过,A系与B系略有开差,A系较慢,春制种孵化欠齐,秋制种孵化齐一,蚁蚕体色暗褐色,蚁蚕活泼,逸散性强。各龄起蚕活泼,就眠时略有吐丝现象,眠性慢,大眠时见眠到止桑时间较长。大蚕发育齐一。蚕儿体色两个品系不同,A系全部米红色,B系有米红色、青色,普斑。体型小而结实,食桑较缓慢,五龄起蚕少数蚕尾部有铁锈色,夏秋期B系有粘尾蛹出现,蚕体匀整。龄期经过两个品系相仿,A系眠性比B系慢,对农药较敏感,五龄经过8天半左右,全龄经过25天左右,蛹期经过19天左右。老熟齐一,熟蚕静伏在桑叶下,不活泼,熟蚕使用防僵粉,易增加半脱皮蛹,多结上层茧,茧色白、茧型小,浅束腰,茧形匀整,缩皱中偏细,营茧后化蛹时间慢,茧层率高,丝质优,解舒优。有少数再出卵,发蛾较齐一,见苗蛾后,2-3日后才集中羽化,早晨蚕蛾羽化迟,交配性能好,与菁松交配不易散对,拆对后,产卵快,蛾尿多。A、B两系制互交原种时,两品系相差不大,但B系发蛾比A系稍涌,为避免交配时雄蛾不够,可将A系的1/3提前一日收蚁,达到发蛾平衡。 皓月A×B的互交原种饲养容易,克蚁制种量为18张,卵质好,不良卵率少。 饲养技术处理注意事项: ①催青收蚁,从丙2胚子加温开始,按二化性标准催青经过10日,催青前需调整起点胚子,促使孵化齐一,催青后期防止温度偏低,湿度过干。见点后,根据胚子见点情况,严格分类排队,黑暗抑制,合理调节温湿度促使孵化齐一。见点用黑暗抑制比转青卵黑暗抑制对孵化齐一效果较好。皓月A×B互交原种与菁松对交,皓月需提前两日出库催青。收蚁感光不宜过早,以防蚁蚕逸散,孵化后应及时收蚁,收蚁用叶要新鲜适熟,桑叶含水率保持77-78%,选用营养丰富的桑叶。 ②稚蚕饲养应防止迟小蚕发生,用桑应选择适熟新鲜、老嫩均匀、含粗蛋白质和糖分丰富的桑叶。该品种眠性慢、各龄起蚕活泼又有向外爬的习性,在眠起处理上,应做好分批提青,分批就眠,分批饷食。眠中后期注意补湿,以利正常蜕皮。为使蚕儿发育齐一,除注意桑叶质量外,稚蚕期温度应稍高1-2℉,并注意感温均匀。该品种对僵病和曲霉病的抵抗力较弱,要在饲养全过程做好防僵防曲霉的预防工作,注意叶面清沽,壮蚕期用桑要成熟,不宜过老,食桑缓慢,宜均匀薄饲,以免浪费桑叶及造成蚕座冷湿,影响蚕儿正常发育。该品种对农药较敏感,随时注意外界的药物、氟气影响,给桑、除沙、饷食等操作应轻巧,以防创伤蚕发生而增加病死蚕和死笼茧。 ③蔟中保护宜通风,切忌闷热,以免增加不结茧蚕与吐丝后爬出茧壳现象,上蔟后至茧壳形成(24小时内)温度比目的温度要高1-2℉,茧壳形成后以24.4℃(76℉)为中心,早采茧时间在24.4-25.6℃(76-78℉)保护下,终熟后50-74小时为范围,以60小时为中心,营茧后到化蛹时间较慢,不能过早削茧调查,以防蛹体受伤。该品种茧形较小,茧层厚,削茧时要注意刀伤,用茧壳保护蚕蛹时要揭开茧盖,蛹头朝削口,防止闷头蛾发生。蛹期保护以24.4℃(76℉)为中心,干湿球差以3-4℉为宜,羽化前要注意保湿工作。 ④蚕蛾羽化迟,蛾尿多,因此保护蛹体的衬垫材料吸湿性要强,摊蛹不宜过密,防止蛾尿多污染影响展翅,与菁松交配容易,拆对后要排清尿后投蛾,以防产卵时因蛾尿过多影响蚕卵胶着。加强雄蛾管理,投蛾后要加强巡蛾工作。 ⑤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为46.1℃(115℉),比重1.075,浸渍时间5分30秒。冷藏浸酸,盐酸温度为47.8℃(118℉),比重1.094,浸渍时间6-6分15秒。 对交品种原种出库日差、上蔟日差参考表 品种 名称 出库 迟早 春季 秋季 分日出库收蚁比例(%)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第一日 第二日  菁松 皓月 迟 早 2 2 l 2 2  70 100 30 0   (三)洞·庭×碧·波 洞·庭×碧·波,是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蚕斑纹双限性四元杂交品种,适用于长江流域及南方蚕区饲养,1994年12月通过湖南省蚕品种审定,2000年通过全国蚕品种审定。四川省1999年引进,经区域化试验,适于川西北、川东北、川南川中蚕区夏秋期饲养。 1.原原种性状 洞 二化含多化血统,四眠,中中杂交固定种。越年种卵色灰绿及青灰,产附较好,不良卵少,每蛾产卵数500粒左右,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蚕种孵化齐一,一-三眠眠性较快,大眠眠性较慢,特别是温度偏低时,眠期明显延长。壮蚕体型粗壮结实,普斑限性,雌为普斑,雄为素斑,蚕儿食桑旺盛,行动活波,老熟齐一,营茧较快,茧形椭圆、匀整,缩皱中。发蛾较集中, 蛾体活波,不太耐冷藏,交配能力较好,产卵快。体质强健,茧质好,茧层率23-24%。 庭 二化含多化血统,四眠,中中杂交固定种。越年卵色淡绿,产附较好,有少量生种发生,春制种每蛾产卵数为500粒左右,每克卵粒数1700粒左右,蚕种孵化齐一,蚁体黑褐色,有趋密性,克蚁头数2100头左右,壮蚕体色青白,体型粗壮,普斑限性,雌为普斑,雄为素斑,眠性较快,食桑旺盛,饲养容易,老熟齐,结上中层茧,抗湿性、抗药性较弱,饲养过程中用桑适熟,忌吃湿叶,蔟中注意通风,防止微量农药中毒。茧形椭圆、缩皱中,有球形茧和多层茧。发蛾涌,蚕蛾体色白,雄蛾活泼,冷藏温度宜偏低。雌蛾产卵较迟,蛾尿较多。体质较强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23%左右。 碧 二化含多化血统,四眠,日日杂交固定种。越年卵色灰紫,产附较好,春制种每蛾产卵数450粒左右,蚕儿孵化齐,蚁蚕浅黑褐色,克蚁头数2300-2400头,蚕儿发育齐一,蚁蚕及各龄蚕均有逸散性,稚蚕对叶质要求较高,叶质如过嫩或过老,蚕儿则生长发育缓慢,眠起不齐。壮蚕体型较细长,普斑限性,雌为普斑,雄为素斑,食桑缓慢,老熟较齐一,茧形浅束腰,大小匀整,茧色洁白,缩皱中,羽化迟,发蛾不太集中,雄蛾欠活泼,交配产卵性能好,雌雄蛾尿较多,蚕卵粘着力较差。体质较强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22%左右。 波 二化含多化血缘,四眠,中日杂交日系固定种。越年卵色紫褐色,卵壳白色。产附良好,附着力强,春制每蛾产卵数530粒左右。蚕种孵化齐一,普斑限性,雌为普斑,雄为素斑,茧形长椭浅束腰,茧色白,缩皱中。发蛾齐,交配性能好。体质强健,茧质好,茧层率22%以上。 饲养技术处理注意事项: ①日系品种遗散性较强,收蚁时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感光不宜过早,防止蚁蚕受饿。 ②该对品种属于二化含多化性血统的品种,适宜用偏高温度饲养。一-二龄27.3-28.0℃(81.1-82.4℉),三龄26-26.7℃(78.8-80.l℉),四-五龄25-26℃(77-78.8℉),收蚁及各龄饷食当日温度高于一般品种0.5℃。对叶质要求较高,一-二龄要适熟偏嫩,防过老过嫩叶,提高蚕儿整齐度,四-五龄叶要充分成熟,以健蚕体和充实卵质,减少不良卵的发生。特别是庭、碧,忌吃湿叶、露水叶、发热叶。 ③中系品种有趋光性、趋密性,且食桑旺,应充分注意超前扩座、匀座、常调箔。日系品种,特别是碧有逸散性,食桑慢,应注意匀座工作,做到多回薄饲。 ④加强眠起处理。中系品种小蚕期眠性快,要注意适时止桑。日系品种饷食要严格选适熟偏嫩叶,各龄眠前切桑宜小不宜大,多用干燥材料。见起后,加强补湿,防半脱皮蚕发生。 ⑤由于该对品种的老熟齐而涌,要充分做好劳动力、工具、蔟室的安排。由于熟蚕尿偏多,要注意蔟室、蔟具、环境三干燥。上蔟时做到适时、均匀、稀上。上蔟时用26-26.7℃(78.8-80℉)的温度,在茧形成时,用25-25.6℃(77-78℉)的温度保护,避免24℃(75℉)以下的温度,以减少不结茧蚕的发生。 ⑥早采茧时间以60小时为中心,采茧时动作要轻,特别中系茧形为椭圆球形,要注意平铺,以减少缩尾蛹和驼背蛹的发生。 ⑦蛹期以24-25℃(75.2-77℉)的温度保护,不宜高于28℃(82.4℉),避免30℃(86℉)以上的温度,否则,生种和不受精卵增多,特别是以庭更加明显。 2.原种性状 洞·庭(正反交) 二化性,四眠,中中杂交原种。越年卵灰绿间青灰色,卵壳淡黄色。蚁蚕黑褐色,克蚁头数2300头左右,孵化齐一,小蚕期趋密性较强。体质强,易饲养,一-三龄眠起齐一,四-五龄眠起稍慢。五龄期食桑旺盛,蚕体粗壮,体色青白,普斑限性,雌为普斑,雄为素斑,蚕期雌雄鉴别容易。老熟齐-,雌蚕熟性较慢。全茧量较重,茧层率高,茧丝长长,丝质优。茧椭圆形,匀整洁白。 催青经过11天,全龄经过23天,蛹期经过16天,与碧?波对交,应推迟二天收蚁,迟一天上蔟。 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时间5分。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2,时间6分。 碧?波(正反交) 二化性,四眠,日日杂交种。越年卵灰紫色,卵壳白色。蚁蚕浅黑褐色,克蚁头数2350头左右,孵化齐一,体质较强健,易饲养,壮蚕体型较细长,体色青白,普斑限性,雌为普斑,雄为素斑,蚕期雌雄鉴别容易。老熟较齐,熟蚕不活泼,营茧速度较慢。茧形浅束腰,匀整洁白,缩皱中等。羽化迟,发蛾不太集中,雄蛾欠活泼,交配产卵性能较好,蛾尿较多,蚕卵粘着力较差。克卵1800粒左右。 催青经过11天,全龄经过24天,蛹期经过17天,与洞?庭对交应早二天收蚁,早一天上蔟。 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时间5分30秒。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2,时间6分30秒。 对交品种原种出库日差、上蔟日差参考表 品种 名称 出库 迟早 春季 秋季 分日出库收蚁比例(%)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第一日 第二日  洞·庭 碧·波 迟 早 2 2 1 2 2 1 100 100 0 0   (四)夏芳×秋白 夏芳×秋白,是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蚕桑站协作)选育出的健康性好、丝质优、产量高的夏秋用蚕品种,1994年3月通过四川省蚕品种审定。适于攀西蚕区、川南蚕区夏秋期饲养。 1.原种性状 夏芳 中国系统,二化性,孵化齐一,二日实用孵化率达95%以上,克蚁头数2220头左右,蚁体黑褐色,稚蚕趋密性强,体质强健,食桑快,发育齐,各龄眠起齐一,壮蚕体色青白,素斑,行动活泼,食桑量大,蚕体粗壮,老熟齐,上蔟营茧较慢。结上层茧,茧形短椭圆。茧色白,茧形匀整,发蛾集中,雄蛾交配性能好。但不耐冷藏,有少数不产卵蛾,单蛾产卵480粒左右,良卵率97%。 饲养技术处理注意事项: ①眠起整齐,仍需做好眠起处理工作。 ②食桑量大,排泄量大、多,注意保持蚕座干燥和清洁。壮蚕体增长较快,注意分箔匀座,防止蚕儿过密造成体质虚弱。 ③老熟快而齐,上蔟温度保持25.5℃(78℉),茧形成后保持24℃(75℉),上蔟不能太密,以防不结茧蚕增多。 ④与秋白对交,可推迟两天出库,秋白与夏芳对交品种比例为1.121。 ⑤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时间5分。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2,时间6分。 秋白 日本系统,二化性,孵化较齐,二日实用孵化率在90%以上,克蚁头数2170头左右,蚁蚕黑褐色,逸散性强,体质强健,发育整齐,眠起齐一。壮蚕食桑较夏芳慢。蚕体粗壮,素斑(略现淡半月纹),老熟齐,营茧较快,茧色白,茧形浅束腰而匀整。发蛾较集中,交配性能好且耐冷藏。单蛾产卵410粒左右,良卵率96%。 饲养技术处理注意事项: ①为使蚁蚕孵化整齐,催青后期转青时应注意黑暗处理,收蚁时间不要太迟,以防蚁蚕乱爬,造成蚁体虚弱。 ②饲养要选新鲜优质桑叶,稚蚕期用叶选用适熟偏嫩叶,以减少小蚕发生。秋蚕饲养一定要防止用不良桑叶。严格消毒防病,注意调节温度、湿度,做好眠起处理工作。大蚕期保持蚕座干燥,给叶要适量,以防增大蚕座湿度,造成桑叶浪费。 ③上蔟温度保持25.5℃(78℉),待茧形成后保持24℃(75℉),蔟中注意干燥通风。 ④蛹期要求温度24℃(75℉),干湿球差3-4℉。 ⑤拆对排尿后应迅速投蛾产卵,交配室要求温度24-24.5℃(75.2-76.1℉),干湿球差。 对交品种原种出库日差、上蔟日差参考表 品种 名称 出库 迟早 春季 秋季 分日出库收蚁比例(%)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出库 日差 收蚁 日差 上蔟 日差 第一日 第二日  夏芳 秋白 迟 早 1-2 1-2 1 1-2 1-2  50 100 50 0   ⑥浸酸标准:即时浸酸,盐酸温度46.1℃(115℉),比重1.075,时间5分30秒。冷藏浸酸,盐酸温度47.8℃(118℉),比重1.092,时间6分30秒。 附录2 蚕卵胚胎解剖法 用氢氧化钾脱壳法解剖,其详细操作过程如下: 配制溶液与升温 称氢氧化钾20g溶于100ml的水中,即成20%浓度的氢氧化御溶液(冷藏浸酸蚕种要配用30%的浓度)。解剖时,先将溶液加热煮沸,溶液到沸点后,就降低热源温度或将溶液暂时离开热源,见溶液停止翻泡时,即是浸渍蚕卵的最适时期。 浸渍(溶解卵壳) 取蚕卵30-40粒左右(平框种连同蚕连纸,散卵需将蚕卵盛在用铜丝布或纱布制成的小瓢内)投入该溶液中,注意不使卵面浮在液面上,尤其是散卵,必须用小瓢摇动,使蚕卵粒沉于溶液中,以求卵壳的溶解程度齐-4。浸渍时间的长短,以卵面颜色呈赤豆色时为准。颜色太淡,不易脱壳;过深,胚体要溶解。变色后的蚕卵立即取出投入清水中充分清洗。有时取出溶液时,见卵色尚未达到标准程度,可稍等几秒钟投入清水中。 水洗(洗去氢氧化钾液) 浸渍后的蚕卵,一定要立即水洗,把氢氧化钾液漂净,漂得越净越好。蚕连纸吸附的氢氧化钾不容易洗净,因此平框种最好在漂洗几次后,将卵从蚕连纸上洗下,再漂洗几次。漂净的蚕卵可以按各批各品种分别地慢慢来解剖,若时间来不及可暂留水中。 解剖(脱壳) 将蚕卵放在盛有清水的二重皿中(其他容器如碗、瓷盆等亦可)。用吸水管喷吸冲击,卵壳和内容物即行分离,胚胎亦就脱出,若不易脱壳时,可用温水冲击。已解出的胚胎即行吸出移在另一容器内,以免在喷吸其他蚕卵时冲坏胚体。有时脱出的胚胎附着的脂肪球很多,混成一团,则仍需要用吸管缓力喷吸,使他们分离。 整理与镜检 解出的胚胎,用吸管随同清水移到载玻片上在扩大镜下整理,除去附在胚体表面的脂肪球。载玻片上留水不能太多,以保持湿润为度,水多了,胚胎卷曲浮动;水少了,要干燥、损坏。要胚胎移动或翻身等,一定要用细毛笔(一般用四号细画笔)。胚胎经过整理,就可以镜检,不经整理的胚胎也可镜检,但总没有整理过的胚胎清楚,特别是丙期胚胎,一定要用细毛笔在胚体上轻轻地清扫一下环节才比较明显。 以上几个过程中,只要掌握浸渍适度(每浸一次要总结变色情况,注意所谓老嫩程度)、水洗及时、漂洗清净、喷吸冲击用力强弱有节奏,再加上精细耐心地整理,就一定能有满意的成绩。 注: 1.氢氧化锦溶液经用几次后,由于水分蒸发,浓度要变浓,因此要注意加水,掌握到在配制当时的溶液体积。 2.氢氧化钾经用几次后,效力渐失,一般见溶液色变深到浓茶色时,即另行换用新液。 3.如果缺乏氢氧化钾时,可直接用烧碱代替。现市售液体烧碱加三分之一水也可以用。 附录3 家蚕胚胎发育图 光学显微镜下家蚕胚胎发育期的识别图 家蚕胚胎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为蚕种保护与催青处理的实用目的,常根据其形态与生理特点,人为地划分为若干时期.下列诸发育期的名称及符号,是我国生产上沿用已久的习惯称呼,不是发生学上的正式术语。0.滞育期(符号为甲前);1.滞育后期(甲);2.萌动期(乙1);3.伸展期(乙);4.最长期前(丙1);5.最长期(丙2);6.肥厚期(丁1);7.突起发生期(丁2);8.突起发达前期(戊1);9.突起发达后期(戊2);10.缩短期(戊3);11.反转期(己1);12.反转终了期(己2);13.气管显现期(已3);14.点青期(己4);15.转青期(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