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种学实验指导书
敬成俊 张高军 编著
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二0 0四年一月
目 录
实验一.蚕种生产计划的编制………………………………2
实验二.催青期胚胎发育观察………………………………3
实验三.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及桑叶叶面消毒…………5
实验四.种茧品质调查………………………………………9
实验五.蛹体发育观察及发蛾调节…………………………10
实验六.母蛾微粒子孢子的检查方法………………………12
实验七.蚕种即时浸酸孵化法(设计性实验)……………14
实验八.蚕种浴消方法………………………………………16
参考文献………………………………………………………19
实验一 蚕种生产计划的编制
一.实验目的要求
了解蚕种计划生产的重要性和计划生产的安排。掌握蚕种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蚕种繁育是按生产发展需求,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来组织生产,计划性很强;又因我国蚕种生产是分级繁育的,生产周期相当长,而蚕种的有效贮藏时间又短,用途单一,超过冷藏期限的蚕种就要报废。蚕种生产多了就易造成浪费,少了又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蚕种生产开始以前,必须从各方面作好周密、细致、充分、准确的准备,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另外,蚕种繁育系数也是拟定蚕种生产计划的依据之一。
蚕种繁育系数是指一个蛾区或1克蚁量所生产的蚕种数。一般:
◆原原种的繁育系数,是指原原母种收蚁蛾区平均生产的原原种蛾数;
◆原种的繁育系数,是指每克蚁量原原种所生产的28蛾框制原种张数;
◆普通种的繁育系数,是指每克蚁量原种所生产的散卵或平附种的盒(张)数。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确定计划生产量:
根据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在此基础上增加3%预备量作为计划生产量。
2.计算原蚕饲育蚁量:
根据计划生产量和繁育系数,算出原蚕饲育蚁量。
3.计算原种数量:
根据原蚕饲育蚁量,再按每张原种收蚁量的3.5-4g,算出所需原种数量,再加5-10%的预备量,即是实际的原种数量。
4.计算原原蚕蚁量数:
根据原种数,按各品种的原种繁育系数估计出各品种应该饲养的原原蚕蚁量数。
5.计算原原种蛾数:
根据每克原原蚕蚁量所需的原原种催青蛾数(10-12蛾),及可算出原原种需要的蛾数。再加上10%的预备量,就是实际所需的原原种蛾数。
6.计算出饲育的母种蛾数:
按饲育一蛾的繁育蛾数(25-32蛾)可得该蛾数。
7.计算出母种的催青蛾数:
按原原种收一蛾的催青蛾数(2-3蛾)可算出繁育一定量的普通种所需的原原母种的催青蛾数。
四.作业
问要生产苏5蚕种3万张普通种,需要原种、原原种、原原母种各多少?
实验二 催青期胚胎发育观察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熟练掌握蚕胚胎解剖技术,正确认识催青期各发育时期的胚胎形态,以利蚕种催青期的合理保护和适时地进行技术处理。
二.实验原理
蚕卵从产下到孵化成蚁蚕,无论是越年卵或非越年卵,随着卵期的进展,从受精开始,经过卵裂,胚胎的分化、形成,胚体的发育及滞育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且胚胎的不同时期,对环境要求也不同,为了达到蚕种在预定日期收蚁,孵化齐一,孵化率高,蚁体强健,化性控制,生产越年卵的目的,在催青期必须对蚕卵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准确判定胚胎的发育阶段。根据胚胎的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
三.实验材料
蚕种(平附、散卵)
四.实验器具与药品
1.器具
显微镜、解剖镜、烧杯、二重皿、吸管、镊子、载玻片、酒精灯、解剖针、毛笔(4号细画笔)、三角架、石棉网、电子天平或粗天平、玻棒等。
2.药品
氢氧化钾(苛性钾)或市售液体烧碱、酒精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
称取氢氧化钾(苛性钾)20g溶于100ml的水中,即成20%浓度的氢氧化钾(苛性钾)溶液。冷藏浸酸蚕种要配用30%的浓度。市售液体烧碱加三分之一水稀释后即可使用。
2.溶液升温
解剖时,现将溶液加热煮沸,到沸点后,就降低热源温度或将溶液暂离热源,见溶液停止翻泡时,即是浸渍蚕卵的最适时期。
3.浸渍(溶解卵壳)
取蚕卵30~40粒左右(平框种连同蚕连纸,散卵需将蚕卵盛在用铜纱布或纱布制成的小瓢内),投入升温的溶液中。左右摆动,约经10秒钟左右,视蚕卵卵面颜色呈赤豆色(或卵粒脱落)时,立即取出投入盛有清水的二重皿中漂洗数次(至卵上粘附的药液去处干净为止)。
4.解剖(脱壳)
将漂洗干净的蚕卵放在另一盛有清水的二重皿中,用吸管吸水对准蚕卵反复冲击,使胚体与卵壳分离脱出(若不易脱壳时,可用60℃左右的热水冲击)。
5.整理与镜检
解出的胚体用吸管随同清水移到载玻片上,在解剖镜下用毛笔轻轻扫动胚体,除去附着在胚体上的脂肪等杂物后镜检。仔细观察胚体形态特征。
以上几个过程,只要掌握好浸渍适度、水洗及时、漂洗彻底、喷吸冲击用力强弱有节奏,再加上精心耐心地整理,就一定能有满意的成绩。
注:
1.溶液经几次浸渍后,由于水分的蒸发,溶液浓度会变浓,要注意及时加水,加到配制当时的溶液体积。
2.溶液经多次浸渍后,溶液颜色变深到浓茶色时,说明药效渐失,应另换新溶液。
3.浸渍时蚕卵一定要浸没在溶液中,不能浮在液面上。
4.浸渍卵面颜色要适度,颜色太浅,不易脱壳,过深,胚体易溶解。
5.漂洗要及时、彻底。
6.镜检时,载玻片上留水不能太多,以保持湿润为度,水多了,胚胎易卷曲浮动;水少了,胚体过于干燥,容易损坏。
7.催青期胚胎解剖必须在每天上午7点到10点进行。
六.作业
1.绘制所观察到的蚕卵各发育时期的胚胎形态图。
2.简要说明起点胚胎、戊3胚胎、见点胚胎时期的技术处理。
实验三 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测定及桑叶叶面消毒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通过本实验,进一步了解漂白粉的性质、原理、作用。
2.掌握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方法。
3.掌握消毒液的配制方法。
4.掌握漂白粉液有效氯的测定方法。
5.掌握桑叶叶面消毒的漂白粉液浓度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二.漂白粉的性状
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学名次氯酸钙。是将氯气通入石灰水中制成的一种具有氯刺激性气味的白色粉状物,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钙等, 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常用消毒剂,一般含有效氯25-30%。
它的优点是,价格低廉且具有极强而迅速的杀菌作用。其杀菌机理,最主要的是次氯酸和氧化作用,因它溶解于水中而形成次氯酸根离子。由于次氯酸根不稳定,可以进一步分解而释放出初生态氧及氯气。初生态氧具有强烈氧化作用,使病原微生物的蛋白质变性、凝固而失去致病力。氯气本身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含氯制剂的质量和消毒效果取决于次氯酸根的含量,次氯酸浓度愈高,杀菌力愈强。在酸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增强,在碱性环境中杀菌作用减弱。
它的缺点是,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极不稳定,如把漂白粉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水气而潮解,并很快分解产生次氯酸而散逸;同时也容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化合生成无杀菌作用的氯化钙而降低其消毒效果。在高温、阳光下分解更迅速。所以必须贮藏在密闭容器中,保持阴凉干燥,不可与易燃物品放在一起,对金属器皿及衣服有腐蚀及褪色作用,盛装时用陶器或木器。贮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保存条件下,每月损失有效氯1-3%,储存时间一般三至六个月,夏季空气湿度大保存期相对缩短。
因此,在使用时,不能以出厂时标明的氯含量来计算漂白粉用量,必须预先测定其有效氯含量,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消毒效果。测定漂白粉有效氯含量有多种方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酒石酸锑钾滴定法、碘化钾滴定法、简易滴定法(碘化钾测定法、吐酒石测定法、蓝黑墨水滴定法。)】。这里介绍两种测定方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和蓝黑墨水滴定法。前者较后者复杂,但较后者精确。附:漂白粉精是从漂白粉中提取的较纯的次氯酸钙,含有效氯56%左右。
在生产上,配成l%有效氯浓度的漂白粉液,可以消毒蚕室、蚕具、蔟室、蔟具、桑室及周围场地。方法以喷洒消毒效果好。配成0.3%有效氯漂白粉澄清液消毒蚕种,可杀死卵面病原物;也可作桑叶叶面消毒,但喷洒后务必使氯气挥发一下再喂蚕。
三.实验材料
漂白粉
四.实验器材与药品
1.器材
酸式滴定管1支、150ml烧杯2只、玻璃棒2支、5ml,10ml,25ml吸量管各一支(微量加样器)、电子天平、50ml,100ml量筒各一只、容量瓶、三角瓶、试剂瓶、胶头吸管、滴定架、凡士林。
2.药品
蒸馏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碘化钾、冰醋酸、淀粉、蓝黑墨水。
五.试剂及配制
1.蒸馏水
2.0.282N的硫代硫酸钠标液:
称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69.99g于容量瓶内,加少许蒸馏水溶解,再定容至1000ml。
3.碘化钾:
市售碘化钾直接使用。
4.冰醋酸:
市售冰醋酸直接使用。
5.1%的淀粉指示剂:
称可溶性淀粉1克,先加少量水调成湖状,再加入蒸馏水至100毫升。
6.蓝黑墨水:
一般常用的国产蓝黑墨水,只要未渗过水和没有产生沉淀的都可。
六.测定方法、步骤
(一)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1.原理
漂白粉在酸性溶液中能氧化碘化钾析出碘,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来滴定。根据用去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的毫升数,计算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1毫升0.1N硫代硫酸钠相当于0.00354克氯。为了计算方便,把硫代硫酸钠配成0.282N(0.141mol/L),则1毫升0.282N硫代硫酸钠标准液相当于0.01克氯。化学反应如下:
Cl
Ca + 2HCl CaCl2 + Cl2 + H2O
OCl
Cl2 + 2KI 2KCl + I2
I2 + 2Na2S2O3 2Na2S2O3 2NaI + Na2S4O6
2.漂白粉有效氯测定的操作步骤:
① 称取需作有效氯含量测定的漂白粉1g,倒入三角瓶内。
② 用少许蒸馏水将漂白粉拌和并研碎,再稀释至100ml,充分搅均。
③ 在上液加入3g碘化钾搅均,液呈褐色。
④ 在上液加入2-3毫升冰醋酸,液呈澄清的棕红色。
⑤ 用配好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淡黄色时,加1-2毫升1%的淀粉指示剂,液呈蓝色。
⑥ 继续一滴一滴地滴硫代硫酸钠,至液无色为止。
⑦ 关好滴定管活塞,过1-2分钟后,观测记录硫代硫酸钠的用量,用去的毫升数即为该漂白粉的有效氯含量。
⑧ 根据测定的漂白粉有效氯含量,就可按下式配制成所需有效氯含量的漂白粉液。
3.漂白粉母液的配制
用已测定有效氯含量的漂白粉配制漂白粉母液。例如用已知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25%的漂白粉,配制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母液时,可根据如下公式来配制:
加水倍数(或加灰倍数)=(原浓度-目的浓度)/目的浓度
则1斤漂白粉加水24斤,即成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了。配制时先用少量水调成湖状,然后加入总水量,充分搅拌,加盖静置1-2小时,取澄清液消毒。配制漂白粉防僵粉也可应用上述公式。
要特别注意,在配制消毒液时,实际上不可能将漂白粉里面的有效氯全部浸出来,也就是说即使知道了漂白粉的浓度,也不能配制成我们所需准确浓度的消毒液。因此,按上面配制好的漂白粉液的浓度还必须再次测定,再根据所测得的实际含量,来配制所需的目的浓度的消毒液。
4.漂白粉液中有效氯含量测定:
① 取已配好的漂白粉液25毫升,放入烧杯中。
② 加入碘化钾2-3克和冰醋酸1-2毫升。
③ 用0.282N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方法与漂白粉中有效氯测定相同。
④ 漂白粉液中有效氯含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用去0.282N硫代硫酸钠液毫升数×0.01
溶液中有效氯含量(%)= ×100
取样毫升数
(二)蓝黑墨水滴定法
此法所测的结果,与上述测定法虽有差异(在1%以内),但方法简单,试剂及器材来源广泛,很适宜于野外工作使用。
1.原理:
蓝黑墨水能为有效氯漂白,故可根据消耗蓝黑墨水的体积计算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
2.操作步骤:
① 称取需作有效氯含量测定的漂白粉1g。
② 用水(冷开水、洁净水或蒸馏水均可)将漂白粉拌和并研碎,稀释至20ml,充分搅拌后静置。
③ 待溶液澄清后。用洁净的胶头吸管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一滴一滴地滴于小烧杯内,共滴38滴(不能多滴或少滴)。
④ 将上面所用过的胶头吸管洗净,吸取少量蓝黑墨水在管壁内转动后弃掉(这是避免管壁可能存留着少量水分,使墨水浓度变稀),然后再吸取定量的蓝黑墨水向杯中的漂白粉上清液进行滴定,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或晃动均匀,溶液颜色由棕色变为黄色,最后出现稳定的蓝绿色时,即为滴定终点,记下所用蓝墨水的滴数。
⑤ 所用的蓝墨水的滴数即为漂白粉有效氯的百分数(如:用蓝墨水25滴,那么漂白粉的有效氯即为25%)。
(三)注意事项
1.滴漂白粉上清液及滴蓝墨水时要用同一吸管,管头不破不缺,滴管垂直向下,用力均匀一致,这样滴出的每一滴较为均匀。
2.漂白粉加水搅拌、静置澄清后的上清液,测定手续要在半小时内完成,所得结果才基本一致。因此,要求动作要快,要注意取漂白粉样时,容器中的上、中、下层都要取一定份量,均匀混合。称取漂白粉的量时,动作也要迅速。
七.桑叶叶面消毒的漂白粉液浓度及使用方法
蚕儿发病,多数是由病蚕的病原污染桑叶而引起,因此,必须对小蚕和大蚕饷食用叶及桑病虫高发时所用的桑叶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微粒子病严重的地区更应进行桑叶叶面消毒工作。
1.浓度
桑叶叶面消毒的浓度一般为0.3%的有效氯漂白粉液。
2.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 消毒液浓度必须准确。用前必须进行漂白粉液有效氯含量测定。
② 消毒液必须现配先用。按加水倍数=(原浓度-目的浓度)/目的浓度来配制
③ 小蚕用叶,用该浓度的漂白粉液擦、洗叶面。
④ 大蚕用叶,用该浓度的漂白粉液在傍晚直接对桑树上面的桑叶进行喷洒消毒。喷洒要全面彻底,无一遗漏。
八.作业
写出未知样品的测定结果。
实验四 种茧品质调查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种茧品质调查方法,以便今后能组织进行种茧品质调查工作。
二.试验材料
一个饲育区的种茧
三.实验用具
磅秤、天平、削茧刀等。
四.实验内容
种茧品质调查,是以饲育区为单位进行调查的。具体调查内容如下:
1.调查时间
以饲育批从盛上簇开始,春季7足天,秋季8足天。若是发育快的品种,可提前一天调查。
2.收茧量调查
将被调查的饲育区除薄皮茧、烂茧外的全部种茧过称,称得该区总收茧量,根据该饲育区蚁量计算出克蚁收茧量。
3.抽样茧
除双宫、薄皮、烂茧外,逐箔(或隔箔)随机抽取一些样茧,数量各箔大致相等,共抽取样茧约5Kg。
4.公斤(千克)茧粒数调查
将样茧充分混合后,摊平,取对角线,从中随机称取1Kg样茧,数出公斤(千克)茧粒数。
5.死笼率调查
在公斤茧中随机抽取200粒茧,全部削开并检查每粒茧内的蛹体,将病死蚕、病死蛹、半脱皮蚕、半脱皮蛹、不化蛹蚕(毛脚)等死笼分别放置计数,凡伤蛹、僵蚕、僵蛹、蝇蛆都不算死笼。根据死笼茧粒数计算出死笼率。在调查死笼时,如有多层茧、破风茧、棉花茧时,要调查并计算其百分率,若超过2%就要整区淘汰,因为它们有遗传性。
6.茧质调查
在每区削好的200粒茧中,分别鉴别出雌、雄各50粒茧,再分别称出它们的全茧量、茧层量,计算其茧层率。
注意:以上所调查的如果有一项没达到审定标准,就需再调查一次,算平均,看是否达到审定标准,若还是未达到审定标准,就必须淘汰。
五.作业
记录调查结果。
实验五 蛹体发育观察及发蛾调节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蛹体色与蛹龄发育的关系。
2.掌握发蛾调节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蛹体发育受环境影响很大,在种茧保护期如果出现,对交品种发育开差大,上簇日差与预定日差不一致时,就应在种茧期对蛹体发育进行观察并做好发蛾调节工作,否则就会发生倒雌蛾现象,极大地影响产量。通过观察调节致使两对交品种同时等量发蛾,保证每批有新鲜雄蛾交配,减少二交,提高质量,增多数量。
三.实验材料
一对交品种的雌、雄蚕蛹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蛹的发育观察
从对交品种每日上簇的种茧中各抽样50-100粒,雌雄分别置于种茧保护室中,每日上、下午定时观察,根据蛹体复眼、触角、体色等的着色程度,对照比较蛹体发育情况,决定升降温度。蛹体色与发育进度大致如下:
▲复眼开始着色,表明蛹龄经过1/2时间;
▲复眼呈浓黑色,表明蛹龄经过2/3时间;
▲触角浓黑色,表明再过2-3日就发蛾;
▲蛹体变软,体色转为土色并出现皱纹,表明中系品种次日见蛾,日系品种隔一日出蛾。
注意:
1.在调查样茧的同时,也要对群体进行观察,做到样茧与群体相结合。
2.在调查品种间的发育比较时,要考虑各品种的特点:
●中国品种:体色偏淡,偏红,皮肤嫩。
●日系品种:体色偏暗,黄褐,皮肤老。
3.还应考虑品种间的蛹龄经过时间的差异
◆日、欧系统:蛹龄经过17-19天;
◆含多化血缘品种:蛹龄经过13-15天;
◆中系品种:蛹龄经过16-18天。
(二)发蛾调节
发蛾调节主要是根据上簇数量、日差为依据来调节。一般有温差调节和种茧冷藏调节两种。
1.温差调节(利用升降温度调节)
在调节过程中,主要是根据蛹体发育观察结果,把发育快的品种适当降低保护温度,把发育慢的品种适当提高保护温度,以利达到同日、等量发蛾。具体如下:
① 上簇到发蛾期间,在21-27℃范围内,每升降1℃,可提前或延迟1天发蛾,每升降2℃可提前或推迟2天发蛾。
② 复眼着色到发蛾期间,温差2℃可调节一日,越后温差越大,越不易调节。因此,发现越早,越好调节,从上簇起就开始调节最好。
2.冷藏调节
最好不要冷藏,因为,冷藏后往往会降低发蛾率,对雌蛾的产卵量有很大的影响, 增多不产卵蛾,增加不受精卵。但对交品种间的日差与预计日差相差太大,估计在种茧期不可能调节到同日发蛾时,就只能用此法进行调节。即是把发育过快的用冷藏种茧的方法进行抑制。不过,在采用此法时,一定要注意:
① 冷藏时期:一是在化蛹第2至第3日,复眼开始着色时,二是在发蛾前1-2日。出入库在早晚进行,避开高温时间。
② 冷藏时间:雌蛹2-3天,雄蛹4-5天。
③ 冷藏温度:2.5-7.5℃,以5℃最适当。
④ 冷藏后应提早感温、感光(光线要足),促使羽化齐一。
3.发蛾调节的注意事项
① 各批种茧要作出对照表:
a.上簇箔数和日差;
b.采茧箔数;
c.种茧量;
d.雌、雄箔数。
② 掌握对交品种发蛾习性:
a.中系品种发蛾快而集中,1天可发蛾35-40%,5天左右可发蛾完。因此,应做好雄蛾留尾工作,以部分雄蛾降温抑制,延迟发蛾。
b.日系品种发蛾慢而不齐,1天可发蛾25-30%,7-8天结束。因此,应做好雄蛾提头工作,取少数雄蛾加温,促使早发蛾。
③ 调节时的目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一定要相符。
④ 高温调节时注意补湿。
⑤ 种茧调节到制种调节贯彻始终。
⑥ 随时修订计划,防止调节过头。
五.作业
1.为什么要掌握蛹体色与蛹龄之间的关系?
2.如何做好种茧期的发蛾调节?
实验六 母蛾微粒子孢子的检查方法
一.实验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学会并掌握母蛾微粒子孢子的检查方法。
二.试验材料
待检装盒母蛾
三.实验用具与药品
显微镜(600倍)、乳钵、乳棒、镊子、载玻片、盖玻片、2%KOH溶液等。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母蛾微粒子孢子的检查,因条件不同,可分为群体母蛾检查和常规母蛾检查两种。母蛾检查是一种检查速度快,准确性高的母蛾检查方法,但需要配备专用的群体母蛾检查设备,主要有母蛾磨蛾机、离心沉淀器和显微镜。在不具备群体母蛾检查条件的,仍用常规母蛾检查。本实验采用常规母蛾检查方法进行母蛾微粒子孢子检查。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拆盒
从底面拆开蛾盒,用镊子取蛾,一蛾一孔地将母蛾顺序放入乳钵孔内,每付乳钵下放上蛾盒编号。
2.磨蛾
每孔加约1ml的2%KOH溶液,放1根乳棒。用乳棒对准蛾体胸腹部用力研磨,磨细为止。注意不要将研磨液溅入周围的孔内。
3.点板
将号票夹在点板的右下角,载玻片平放在上面。按蚕种号逐张逐蛾对号点板,点板时乳棒先在孔内搅一下,再点在载玻片上,液滴大小0.6-0.7cm为好,一板全点完后盖上盖玻片即可镜检。
4.初检
初检时对每个标本仔细观察有无微粒子孢子,至少需检视3-5个镜面。初检结果记入检种单,发现孢子的卵圈,标红色“+”号,无毒卵圈标“-”号,空圈标“0”号。
5.复检
根据初检结果进行复检。先将初检无病蛾圈按号点在小瓷盘中,然后混合点板复检,每个标本至少检视5-10个镜面,如发现微粒子孢子,则初检员须重新点板镜检。对初检已检出微粒子孢子的蛾圈,须单独点板复检。
6.微粒子病蛾率
根据检查结果,按下式计算出该批母蛾的微粒子病蛾率。
微粒子病蛾率(%)=病蛾数/镜检蛾数×100
7.洗涤
复检完毕后,用具要认真清洗。对有病蛾圈的乳钵、乳棒、载玻片、盖玻片等,需浸入浓盐酸中15min消毒后再清洗,对无病蛾圈的乳钵、乳棒、载玻片、盖玻片等可直接用清水冲洗清洁。对检种用具、检种台、室内地面全部打扫整理清洁,检种地面需消毒一次。
五.作业
根据镜检结果计算出病蛾率,并填写检种单。
母蛾检验单
场名
蚕种批次
蚕种名
蚕种号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有病蛾数
无病蛾数
空蛾圈数
病蛾率
实验七 蚕种即时浸酸孵化法(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原理
滞育卵经过长期低温接触(5℃)能解除滞育,同时通过盐酸处理也能解除滞育。即时浸酸孵化法,是指在产卵后的一定时间内,卵的越年性特征还没有明显以前,给越年卵以浸酸处理,停止其滞育进程,使继续发育至孵化的方法。各蚕期生产的越年蚕种,凡需要继续饲养时,都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蚕种。目前很多地方的夏蚕用种都用此法供种,家蚕育种继代饲养,一般采用此法。
二.实验材料
产卵经过20h左右的蚕种。
三.实验用具、药品
1.用具
浸酸缸(或用500ml烧杯代替)、恒温水浴锅、电炉(1000W)、浸酸用温度计和比重计、秒表、木钳子(或竹筷)、100ml量筒、10ml量筒、脱水槽(或用塑料盆、1000ml烧杯)等。
2.药品
盐酸、甲醛原液。
四.目的要求
1.根据以上原理、实验条件,要求学生广查资料,自己设计一套可行性的蚕种即时浸酸的最佳方案。注意:可从浸酸适期、浸酸时酸液温度,酸液浓度、浸渍时间这几个方面考虑。
2.通过实作,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3.通过实验,掌握蚕种即时浸酸孵化法的标准和方法。
实验八 蚕种浴消方法
一.实验目的要求
本实验主要是安排学生到蚕种场参观蚕种浴消作业,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蚕种浴消的目的意义,了解浴消的操作步骤和组织工作,掌握浴消的技术。
二.浴消目的意义
蚕种浴消是指越年蚕种在越冬保护期间对蚕种进行清洗和消毒。通过浴消能洗掉卵面的鳞毛、蛾尿、灰尘等不洁杂物,杀灭附在卵面的病原微生物,提高蚕种质量。
三.材料、用具及药品
1.材料
待浴消的蚕种
2.用具
温度计、比重计、称量器、脱水机、木桶、木盒、纱布袋、比重器、消毒用镀锌铁皮套箱(内箱盛消毒液,外箱盛热水)、浴种木板、排笔、时钟等。
3.药品
漂白粉、食盐、福尔马林。
四.实验内容
(一)浴消适期
气温在5-10℃,水温在10-15℃,蚕卵在不完全解除滞育阶段,时间在11月下旬-12月上旬的时期为浴消适期。
(二)浴消方法
根据制种的形式,有散卵浴消和平框种浴消两种。
1.散卵浴消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⑴ 取种
取种在计划浴消前一天晚上或当天早上进行。散卵布取种时,10-15张为一叠,平摊在箔内,一箔放3-4叠;连纸取种时,30-40张一叠装箱。取种时填写好循环单,注明品种、场别、数量、批次,以防混乱。
⑵ 浸种
从蚕种保护室分批取出散卵布和蚕连纸,浸入10-15℃的清水中,约40-60min。浸渍中要经常翻动,使其充分浸透,便于脱粒。
⑶ 脱粒
脱粒时,先把散卵布或蚕连纸的蚕卵面向上,平铺在垫有数层棉布的斜板上,然后用刮卵器从上而下,用力轻而均匀地,一次一次地向下直刮,切勿伤卵,边刮边冲清水,使刮下的卵冲落于下方的接卵盆。刮完100张收集一次。
⑷ 漂洗
将收集到的蚕卵连水带卵倒入盆内,用清水漂洗掉杂物。
⑸ 过筛
将漂洗过的蚕卵在清水中轻搓胶着卵,再用细筛轻筛,筛去屑物。
⑹ 脱浆
将过筛后的蚕卵移入清水中轻轻翻动,换水5-6次,脱净浆糊。
⑺ 脱水
将脱浆后的蚕卵经离心机适当脱水。
⑻ 消毒 脱水后的蚕卵,用漂白粉液进行卵面消毒。
① 消毒标准:
◆漂白粉稀释液有效氯含量以0.33%为中心,0.30-0.35%为范围;
◆液温以13℃为中心,10-15℃为范围;
◆消毒时间为10min,浸渍9min,滤液1min;
◆液量以1Kg湿卵4Kg0.33%的漂白粉稀释液,并且药液只用一次。
② 消毒方法:
消毒前,药液温度应比目的温度高0.5-1℃,这是因为浸入卵后液温要降低。浸渍过程中要轻轻搅动蚕卵,期间测温3次,保持标准温度。浸渍到9min时将蚕卵提出液面,滤液1min后,立即投入清水中脱药。
⑼ 脱药
消毒后的蚕卵,在清水中充分脱去药液,一般换水5-6次,在水中保持20-30min,脱药后尽量滤去清水,以利盐水比重选卵。
⑽ 盐水比重选卵
这是提高蚕卵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优于平框种的一个方面。根据良卵、不良卵的比重不同,通过盐水的比重淘汰过重过轻的不良卵,提高了蚕种的匀整度,确保蚕卵孵化齐一,蚁体强健。
① 试比 盐比前必须进行试比
此步主要是调查蚕卵的比重,根据良卵和不良卵的浮沉情况,确定盐水的比重。确定比重时,以重比为依据,结合轻比考虑范围,比重一般为1.07-1.095左右。要求轻重比的开差为0.01,最大开差不得超过0.015,尽可能缩短开差,把不良卵控制在1%左右。
② 比选
● 盐水溶液的配制,可根据下表进行:
散卵盐水比重选卵的盐水配制
目的比重
1.110
1.100
1.090
1.080
1.070
1.060
1.050
1.040
1.030
水量(ml)
盐量(g)
1000
180
1000
164
1000
142
1000
122
1000
108
1000
87
1000
78
1000
69
1000
61
也可按经验值来配,一般1Kg食盐加水4Kg,能配成比重约1.13-1.15的浓盐水,再配制成目的比重的盐水溶液即可进行盐比。
● 比选方法:
将配制好的盐水溶液盛入比重漏斗中,再将脱药后的散卵倒入,用棒轻轻搅动,待蚕卵静止后,依据各蚕品种的比重标准进行比重。先轻后重,或先重后轻都可以。总之,轻比时,淘汰上浮的不良卵,重比时,淘汰下沉的不良卵。在此过程中,要分清楚良卵、不良卵和云层卵(悬浮于上浮卵与下沉卵之间的卵),轻、重比中的云层卵要进行复选,回收其中的良卵。
⑾ 脱盐
经盐比后的良卵,移入清水中轻轻翻动,充分脱净盐水,一般10min左右。
⑿ 脱水
经脱盐后的蚕卵,放在转速250-300转/分的脱水机上脱水1-2min,直到无水滴飞溅为止。
⒀ 干燥
经脱水后的蚕卵不能积压,应立即送散卵快速干燥器内风干,每次卵量约3Kg。或送晾种室薄摊在垫有防干纸的蚕箔内晾干,每箔约0.5-1Kg,室内温度为3-10℃,最好为5℃,勿使日光直射,保持通风换气。
干燥后的蚕种经过检查,如不良卵率超过规定的,应再进行风选,进一步除去不良卵。
2.平框种浴消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⑴ 取种
浴消前一天下午或晚上逐张取下,卵面顺放,每20-30张1扎,用绳子松松地十字捆扎好。在卵面消毒前,先在清水中浸渍,使蚕连纸吸透水,再用脱水机脱水。这样可以节省药液,也利于以后脱净药味。
⑵ 用20℃左右的温水配好2%浓度的甲醛消毒液,注入内箱中,外箱水温以23℃为宜。
⑶ 装箱
将脱水后的蚕种顺次垂直排放在内箱,不要太挤,使药液能均匀接触卵面。
⑷ 消毒
消毒标准是药液温度20℃,浸渍时间40min。在此过程中,翻动1次,测温2次。力求温度均匀,消毒彻底。甲醛液可多次使用,但每次应补充药液,补液的浓度比目的浓度高0.2-0.3。
⑸ 脱药
消毒后立即将蚕种放入清水中脱药,约需30-60min。
⑹ 浴洗
脱药后将蚕种逐张放在浴种板上,用排笔带水浴洗正反面,清除卵面的脏物(蛾尿、鳞毛等),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浴洗水温在10-15℃范围内。
⑺ 脱水
浴洗后,每20-30张一叠,在脱水机上脱去水份,无水滴溅出为止。
⑻ 干燥
脱水后,送入晾种室悬挂或平摊晾干。室内温度为3-10℃,最好为5℃,勿使日光直射,保持通风换气。干燥时间尽量缩短,力求在一昼夜内干燥为好。
注意:以上各环节都要防止混乱。
五.作业
1.根据蚕种浴消实验讨论浴消的意义。
2.说明盐水比重选卵的范围,轻重比开差,比选时怎样淘汰不良卵?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冯家新主编,蚕种学,农业出版社,1993。
2.浙江大学编,蚕桑学实验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西南农业大学编,蚕病防治,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