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 膜 光 学 —— 基础理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前一次课的主要内容
光学薄膜在倾斜入射时的表现
考虑到基片背面反射时的情况
对称膜系的等效折射率
矢量法
麦克劳德纳图解法简介
用麦克劳德纳图解法解释单、双层增透膜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典型膜系介绍
?增透膜
?分光膜
?反射膜
?滤光片
?特殊膜系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 增透膜(减反射膜)
我们都知道当光线从折射率为 n0的介质射入折射率为 n1
的另一介质时在两介质的分界面上就会产生光的反射,如果
介质没有吸收,分界面是一光学表面,光线又是垂直入射,
则反射率 R为:
RT
nn
nnR ??
???
?
???
?
?
?? 1
2
10
10 透射率
?透过率损失,像的亮度降低,影响作用距离等;
?杂光影响,像的反衬度降低;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目前已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增透膜可供利用,以满足
技术光学领域的极大部分需要。可是复杂的光学系统和
激光光学,对减反射性能往往有特殊严格的要求。例如,
大功率激光系统要求某些元件有极低的表面反射,以避
免敏感元件受到不需要的反射的破坏,并且对于薄膜往
往有激光阈值的要求。此外,宽带增透膜可以提高象质
量、色平衡和作用距离,而使系统的全部性能增强,因
此,生产实际的需要促使了减反射膜的不断发展。 设计
减反膜并没有完整的系统的方法,简捷的途径是用矢量
法,并通过试行法得到较满意的结构,然后进行数值计
算作精确校核,以消除矢量法所固有的近似影响。
一,减反射膜(增透膜)
薄 膜 光 学 —— 基础理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矢量法
对于层数较少的减反射膜可以用矢量法作近似计算和设
计,这种方法有两个前提:
?膜层没有吸收;
?在确定多层膜的特性时只考虑入射波在每
个界面的单次反射;
薄 膜 光 学 —— 基础理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矢量法
为了避免在作矢量图时方向混乱,我们可以规定:
1,矢量的模 r1,r2,r3,r4…,正值为指向坐标原点负
值为离开原点.
2,矢量之间的夹角仅决定于膜层的光学厚度和所考察
的波长 (即决定于膜层的位相厚度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界
面上的位相跃变已经包含在振幅反射系数的符号中,不必
另作考虑。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是减少界面反射的最
简单途径,如右图用矢量法分析:
21
21
2
10
10
1,nn
nnr
nn
nnr
?
??
?
??
从矢量图上可以看到,合振幅矢量 r随着 r1和 2之间的
夹角 2δ而变化合矢量端点的轨迹为一园周。 当膜层
的光学厚度为某一波长的四分之一时,则两个矢量的
方向完全相反。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 单层增透膜
201
21
21
10
10
21 nnnnn
nn
nn
nnrr ?
?
??
?
?? 则即
矢量法用来分析单层薄膜情况:
可见当厚度为某一波长 1/4,并且 r1=r2时剩余反射为零: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 单层增透膜
2
2
2
1
0
2
2
1
0
2
0
0
2
2
1
11
1
2
111
1
1
1
2
2
1
c o ss i n
s i n
c o 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n
n
n
n
Yn
Yn
R
n
n
B
C
Y
dn
i
i
B
C
?
?
?
?
?
???
?
?
?
其中:
运用矩阵法分析 1/4波长厚度时的情况: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 单层增透膜
1.1 单层增透膜
对于激光工作物质材料表面则 n12=n0n2
不再是单层膜的零反射率和最小反射率的条
件了。
?inN
iknN
ss ??
??
而是:
基片折射率不是: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 单层增透膜
单层增透膜的出现,在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展,直至
今天仍广泛地用来满足一些简单的用途。但是它存在着两个
主要的缺陷,首光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剩余反射还显得太高,
此外,从未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在色彩上仍保持中性而从
镀膜表面反射的光线就不然,破坏了色的平衔.其结果是不
可能作出良好的色彩还原,作为变焦距镜头超广角镜头,大
相对孔径等新型透镜系统中的镀层,那更是不能符合要求。
有两个途径可以提高增透效果:
?采用变折射率的所谓非均匀膜,它的折射率随着厚度的增
加呈连续的变化;
?采用几层折射率不同的均匀薄膜构成多层增透膜;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2 双层增透膜
对于单层氟化镁膜来说冕牌玻璃的折射率是太低了。
为此,我们可以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层 1/4波长厚的、折
射率为 n2的薄膜,这时对于来说薄膜和基片组合的系统
可以用一折射率为 Y=N23/n3的假想基片来等价。显然,
当 n2>n3时,有 Y> n3.也就是说,在玻璃基片上先镀一
层高折射率的 λ0/ 4波长厚的膜层后,基片的折射率好象
从 n3提高到 Y=N23/n3,然后镀上 λ0/ 4波长厚的氟化镁膜
层就能起到更好的增透效果。 构成 λ0/ 4- λ0/ 4型增透膜,
若使中心波长的反射率为零,应满足:
0
3
2
01 nn
nnYn
?
?
??
?
????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2 双层增透膜
当折射率完全满足以上关系的材料不能找到时,可以通
过厚度的调整来达到,如图所示,n0,n3分别为入射介
质和基片的折射率,n1和 n2为折射率己确定的低折射率
和高折射率材料的膜层,δ1,δ2便是待定的膜层位相厚
度,用矢量法进行分析,
)0(
)0(
)0(
3
32
32
3
2
21
21
2
1
10
10
1
?
?
?
?
?
?
?
?
?
?
?
?
r
nn
nn
r
r
nn
nn
r
r
nn
nn
r 通常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2 双层增透膜
只有当矢量 r1,r2和 r3组成封闭三角形才能使合矢量为零。因此只
须以矢量 r1的始点和终点为圆心,分别以 r3和 r2为半径作两个园,
两个园的交点就是满足合矢量为零条件的矢量 r2和 r3头尾相接的
点,然后从矢量图上即可量得 2δ1,2δ2的值。显然,图示的两种
方式,都能使三角形封闭。解 (b)的膜层总厚度比解 (a)的小,它对
波长的敏感性也较小,所以通常取此解。
用矢量法求出双层增透膜的各层厚度
0
5
10
15
20
25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7 5 0 8 0 0
A n t i r e f l e ct i o n C o a t i n g 5 5 0 n m
%
Re
fl
e
c
ta
n
c
e
W a v e l e n g t h ( n m )
红线,1.38H 0.61L
兰线,0.31H 2.77L NH=1.7 NL=1.46
1.2 双层增透膜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上面讨论的 λ0/ 4- λ0/ 4 结构的 V形膜只能
在较窄的光谱范围内有效地减反射,因此仅适宜
于工作波段窄的系统中应用.厚度为 λ0/ 4- λ0/
2型的双层增透膜,在中心波长 λ0两侧,可望有
两个反射率极小值,反射率曲线呈 W型,所以也
有把这种双层增膜称作为 W型膜的.对于中心波
长膜层和基片组合的特征矩阵为
1.2 双层增透膜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3
2
1
1
1
3
31
1
0
0
2
0
0
1
3
222
2
2
2
111
1
1
1
//
1
10
01
0
/0
2
2
,
24
2
1
c o ss i n
s i n
c o s
c o ss i n
s i n
c o s
nnBCY
in
n
n
i
nin
ni
C
B
i
i
i
i
B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双层增透膜
显然,在中心波长处的反射率与单层膜相同。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2 双层增透膜
0
1
2
3
4
5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单层膜,λ / 4 - λ / 4 和 λ / 2 - λ / 2 型双层增透膜理论曲线
%
R
e
fl
e
ct
a
n
ce
W a ve l e n g t h ( n m )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2 三层增透膜
双层增透膜的减反射性能比单层增透膜要优越得,但它
并没有全部克服单层增透膜的两个主要缺点( 1)剩余反射高;
( 2)带宽小。为了克服以上的缺点人们设计出了三层以及多
层增透膜。对于 λ0/ 4-λ0/ 4 型的增透膜在中心波长处增透效
果好但是带宽较小,λ0/ 4- λ0/ 2型的增透膜在一定程度上展
宽了带宽但是总体的减反射效果不理想,人们想到将它们结
合起来,设计出 λ0/4-λ0/2-λ0/4-λ0型增透膜,不仅提高了增透
效果,而且展宽了带宽。
总之,人们可以通过调整层数、厚度、材料来不断的优
化设计,由于实际工作中 λ0/ 4的整数倍厚度容易控制,人们
把全部由 λ0/ 4整数倍厚度组成的膜系称为规整膜系,反之为
非规整膜系。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0
1
2
3
4
5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K9 基底上各种设计的增透膜理论曲线比较
%
R
e
f
l
e
c
t
a
n
c
e
W a v e l e n g t h ( n m )
0
1
2
3
4
5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9 0 0 1 0 0 0 1 1 0 0 1 2 0 0 1 3 0 0 1 4 0 0 1 5 0 0
A n t i r e f l e ct i o n co a t i n g a t 5 3 2 n m & 1 0 6 4 n m
%
Re
fl
e
c
ta
n
c
e
W a v e l e n g t h ( n m )
G\.25453I\,06773H\,0459I\,10938L\,05389H \.08113L
\.21788F \Air I:1.7 H:2.3 L:1.46 F:1.38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高折射率基底材料的的减反射膜
在可见区应用的大多数光学玻璃,通常在波长大于 3微米
以后就不再透明.因此,在红外区经常采用某些特种玻璃和
晶体材料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半导体有很高的折射率,例如
硅约为 3.4而锗大约是 4。 这些半导体基片若不镀增透膜,就
不可能广泛地使用.这个问题不同于可见区,在可见区,其
目的是将大约 4%的反射损失减小到千分之几,而在红外区,
则是将 30%左右的反射损失减小为百分之几。一般说在红外区
百分之几的损失是允许的,因而低折射率基片通常很少镀减
反膜。红外材料镀膜从原理上讲同可见是一致的,只不过材
料的选择余地较小。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太阳能利用有光热转换、光热电转换和光电直接
转换三种主要形式。前两种形式都要有一个选择性的
吸收表面,。使之对太阳损射有最高的吸收而热辐射
损失又最久以便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这一点利用光学
镀层是容易实现的。如图表示入射在地球表面上的太
阳光的光谱分布以及黑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光谱。从
图上可以清控地看到达两个光谱之问存在着间隔,对
于 500K以下的黑体温度两者的边界波长大约在 2.5微米
左右。由于存在着这个间隔,就能做成这样的表面,
既能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而又不会在工作温度下把吸收
的能量再发射出去。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需要这样的选择性吸收体:在 2.5微米以下波长区域
有最高的吸收率,但是对于长波长有低的发射率。 于是
放置在太阳光中的选择性吸收体将达到比一般的黑体表
面更高的温度。 由于热能在高温比低温更宝贵 (这一点
是很重要的 ),在红外区有高反射的金属上沉积一薄的半
导体层和一简单的减反射膜组成的系统能满足这个要求,
半导体层增加了太阳辐射的吸收 率,但它对于红外区是
透明抵所以保持了红外区有高的反射率也即低的红外发
射率,但由于半导体折射率较高,表面有可观的反射损
率,因此可以用 减反膜 来消除反射。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减反射膜的一个特殊应用 ——
光学镀层应用于太阳能利用方面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使用增透膜的几个注意事项
?使用的波长范围,单点还是宽光谱或一段光谱带一点;
例如可见区 (420nm-700nm),或红外( 3700nm-4800nm),
或可见区加 1064nm等;
?剩余反射率指标;(平均或最大剩余反射率)
?使用角度或角度范围;
?使用环境;(有无三防要求等)
?有无激光阈值要求;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分光膜
一般讲分光膜可以分为分束膜和分色膜,后者是
按颜色(波长)不同进行分光,本节主要讲分束膜,
它把一束光分按比例成光谱成分相同的两束光,也即
它在一定的波长区域内,如可见区内,对各波长具有
相同的透射率、反射率比例,因而反射光和透射光不
具有颜色,并呈中 性。分光镜通常总是倾斜使用的,
它能把入射光分离成反射光和透射光两部分,对于不
同的用途分光镜往往有不同的透射率和反射率比 T/ R。
分光板的两种
使用方式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分束镜又可以按使用方式分为平板和棱镜分光两种
正确
错误
棱镜分光
1.NPBS
Non-
polarising
beam splitter
2.PBS
polarising
beam splitter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金属分光镜
金属分光镜是最常用的分光镜
Ag膜:吸收小、中性差、稳定性差
在一般场合下要求分光膜的吸收小,因而在用金属作为分
光膜时应选择 k/ n值大一些的材料在可见区,银是吸收最
小的一种金属膜,但中性稍差,在光谱的蓝色端反射率下降,
而且银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都不好,一般只在胶合棱镜
中使用;
Al膜和 Cr也经常用作分光膜;
Al膜也存在中性和牢固度的问题
Cr膜的中性较好,一般在可见区的长波段比短波端透射高。
镍铬合金( 80Ni-20Cr)在较宽的光谱范围内中性较好。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金属分光镜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11nm金属铬 (Cr)
在正反两个方向入射时的反射率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金属中性分光
G/11nm Cr膜 /Air
G/53nmZnS/11nm
Cr膜 /Air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金属分光镜
金属分光镜的优缺点
优点:中性好,光谱范围宽、偏振效应小、制作简单
缺点:吸收大、激光阈值低
使用注意事项:光的入射方向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介质分光膜
在某些情况下,不允许分光膜有明显的吸收,这时就必须
使用全介质分光膜,其实一层高折射率材料就可以构成简单的
分光膜。在透明基片 ng上镀上一层 1/4波长的高折射率的介质薄
膜 (n1)就能增加反射率,减小透射率,在中心波长附近一个相
当宽的波长范围内这种膜的反射率随被长改变得非常缓慢.中
心波长处的反射率为一极大值,可由下式计算:
????
?
?
?
?
?
?
c o sc o s/
2
2
1
0
2
1
0
m a x
nSnP
R
g
g
????
?
?
?
?
?
?
?
?
?
?
?
?
?
?
?
分量:而分量: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λ0/ 4厚单层薄膜材料在 K9基片反射率随折射率的变化情况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介质分光膜
一般讲可见区透明材料的折射率都在 2.5以下,要
实现 50%的反射,即使是单点也很难实现,而且单层
膜的有效宽度不够,所以经常使用的是多层介质膜。
H(LH)n是反射膜系,当层数不多时反射率不高,同时
又有一定的透射率,加以适当的修正使得在某一区域
内有较好的中性,就可以成为一种分光膜。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分光膜
%
T
r
a
n
s
m
it
ta
n
c
e
W a v e l e n g t h ( n m )
单层 ZnS膜与五层 G/2LHLHL/Air结构膜系光谱比较
G-K9 ; L-MgF2 ; H-ZnS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K9 基底上分光膜理论曲线
%
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W a v e l e n g t h ( n m )
平板分光膜的偏振分离情况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K9 棱镜分光膜理论曲线
%
T
r
a
n
s
m
i
t
t
a
n
c
e
W a v e l e n g t h ( n m )
棱镜分光膜的偏振分离情况
薄 膜 光 学 —— 典型膜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介质分光膜
介质分光膜的特点
优点:吸收小,几乎可以忽略
缺点:光谱范围窄、偏振分离明显、角度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