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  模拟试题(六)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套试卷共七道大题,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在每题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1分,共15分) 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不可控的。( ) 2.法约尔是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先驱者,人们称他为"科学管理之父"。( ) 3.预测是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又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4.科学决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可供比较。( ) 5.现代的观点认为,人员配备工作主要包括人员选聘和人员考评两个重要的环节。( ) 6.寻找最合适的人员,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才,这是对人员招聘工作的基本要求。( ) 7.个人素质和知识结构是管理能力的基础,而不是管理能力的决定因素。( ) 8.领导就是向下属发号施令的过程。( ) 9.企业文化可以分成三个层次,即:表层、中层和深层。( ) 10.目标是在目的或任务指导下,提出组织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 11.开展组织工作的首要环节应该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进行划分。( ) 12.在管理学中所讲的组织一般泛指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 ) 13.在组织规模一定的条件下,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是成正比的。( ) 14.按职能划分部门的方法是指遵循专业化的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性质为基础划分部门。( ) 15.系统是指由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企业一般环境中,人们的价值取向属于( )。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社会伦理因素 D. 科技因素 2.我国习惯上称"专家预测法"为( )。 A. 因果法 B. 直观法 C. 德尔菲法 D. 头脑风暴法 3.在工业发展初期形成的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是( )。 A. 直线制 B. 职能制 C. 矩阵制 D. 事业部制 4.用于评价主管人员职务的最常用的方法是( )。 A. 比较法 B. 职务系数法 C. 时距判定法 D. 指示图表法 5.职工流动率是计划工作中( )前提条件。 A、可控的 B、不可控的 C、部分可控的,部分不可控的 D、以上都不是 6.本世纪五十年代后目标管理出现于(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英国 7.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是( )。 A、外推法 B、因果法 C、回归法 D、直观法 8.为了提高管理工作专业化的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将具有相同技能的人员集中在一个部门工作,此种划分部门的方法是( )。 A. 按人数划分部门 B. 按产品划分部门 C. 按职能划分部门 D. 按地区划分部门 9.管理学中所讲的人员配备主要是指对组织中( )。 A、全体人员的配备 B、主管人员的配备 C、非主管人员的配备 D、高层管理者的配备 10.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模拟他人的感情与价值观,这种现象称为( )。 A、"移情作用" B、"激励作用" C、"反馈作用" D、"模仿作用" 11.管理方格理论认为,最有效的领导方式是( )。 A. 任务式管理 B. 战斗集体式管理 C. 俱乐部式的管理 D. 中游型管理 12.激励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斯金纳 B. 马斯洛 C. 弗鲁姆 D. 布莱克 13.作为开展控制工作的衡量尺度,实施控制的必要条件是( )。 A、制定行动计划 B、确定控制标准 C、制定组织措施 D、规定行为规范 14.在控制工作中,例外情况的原理一般应与( )。 A. 直接控制原理相结合 B. 控制关键点原理相结合 C. 组织适宜性原理相结合 D.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相结合 15.资产负债预算中用于表达企业组织财产状况的内容主要是( )。 A、收入、支出和利润 B、资产、债务和权益 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D、现金和实物量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有( )。 A. 有利于集中命令和统一指挥 B. 有职能机构和管理人员为主管人员充当参谋和助手,提供建议 C. 管理职能实行专业化分工 D. 有利于调动下属人员积极性 E. 对外部环境适应性强 2.集权制的特点有( )。 A. 对下级的控制较少 B. 统一经营 C. 决策审批手续繁琐 D. 统一核算 E. 决策权集中在高层领导 3.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要素是( )、协调和控制。 A. 领导 B. 计划 C. 组织 D. 决策 E. 指挥 4.“直线——职能参谋型组织结构的特点有( )。 A. 有横向和纵向两套领导系统 B. 有直线指挥人员和职能参谋人员 C. 职能参谋人员有指挥权 D. 按产品或地区划分事业部 E. 贯穿"集中政策分散经营"的原则 5.组织工作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包括( )。 A、确定管理者的管理幅度 B、确定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 C、确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D、明确组织内部的权责关系 E、对主管人员的选拔、任用和考评 6.组织可采取的沟通方法有( )。 A、会议制度 B、小道消息 C、发布指示 D、沟通网络 E、个别交谈 7."指示图表"个人能力分析法主要从以下方面对各种职务进行评价( )。 A、所要求的技术知识 B、所要求的薪金水平 C、所要解决的问题 D、所担任工作的时间长短 E、所负职责的大小和范围 8.组织中直线人员掌握的职权是( )。 A. 命令权 B. 顾问权 C. 指挥权 D. 咨询权 E. 建议权 9.预算是一种( )。 A、核算方法 B、数字化的计划 C、计划的工具 D、计划的表现形式 E、控制方法 10.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 A、战略型 B、科学型 C、常规型 D、肯定型 E、经验型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直线职权 2.责权一致原理 3.组织 4.预测 5."非正式组织" 五、简答题(第1题8分,第2题7分) 1.在人员选聘中如何看待人的管理能力? 2.简要分析组织沟通的目的。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试述人员培训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七、案例分析:(本大题共10分)   “难忘的礼品”   王名是装配车间的一名青工,爱喝酒,讲哥们义气,喜欢打架,为此,受过劳动教养的处分。但也有优点,干活不惜力,为人豪爽。在最近的一次突击装配任务中,优质高效的完成了任务,获得了车间一致好评。获得了优秀突击队员的光荣称号。厂部决定每人奖励1000圆。   别人的奖励都不成问题,王名的奖励可让车间领导犯了难。直接发钱吧,王名肯定会带几个哥们去饭馆吃一顿。喝醉酒,说不定又会惹事。车间领导经过反复商量,决定给王名买一套高档运动衣,因为他特别喜欢打球。前胸上印着一个大大的奖字,后背上印着生产能手。王名接到这件礼品,爱不释手。他说:“1000圆钱,咱不稀罕。这件礼品说明领导看得起咱,咱决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下班后,不管参加不参加体育活动,在厂里跑来跑去,大家都对他投以惊讶的眼光。慢慢的他的爱打架、爱喝酒的毛病也改掉了。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车间领导对王名采用的是什么激励方式?   2.这种激励方式有那些主要内容? 一、判断题答案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6.错 7.对 8.错 9.对 10.对11.错12.错13.错14.对15.对 二、单选题答案 1、C 2、C 3、A 4、A 5、C6、C 7、D 8、C 9、B 10、A 11、B 12、A 13、B 14、B 15、B 三、多选题答案 1.ABC 2.BCDE 3.BCE 4.BC 5.ABCD 6.ACDE 7.ACE 8.AC 9.BCDE 10.AB 四、名词解释答案 1.解答:直线职权是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2.解答:责权统一的原理,是指为保证组织结构的完善和组织工作的有效进行,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要对等一致。 3.解答: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 4.解答: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 5.解答:所谓"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共同工作中,由于兴趣、感情或归属等因素进而构成的组织体系。"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是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的疏忽所造成的损失,保护工人免受管理人员的干涉。 五、简答题答案 1.解答:能力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管理能力是指完成管理活动的本领。即管理者把各种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行具体管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在人员选聘中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观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问题的能力。这是指管理者对组织内部与外部客观环境认识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做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善于在迷离混沌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和认清问题。 (2)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是指管理者应具有的通过现象抓住本质,善于发现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作为一个管理者要善于对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认清事物的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 (3)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指管理者应具有的善于把握本质,预测未来,能够做出正确决策,从而能够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最终还是要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标准。 (4)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是指管理者应具有正确处理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及组织长远的整体发展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要求管理者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具有系统的观点。 2.解答:组织中沟通联络的目的是促进变革,即按有利于组织的方向左右组织的行动。由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组织对沟通联络的着重点有所不同。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结构简单,沟通的目的主要是使组织适应外界环境以求生存,情报沟通几乎全是对外的。他们着重注意社会环境的信息,从而注意社会的变化,以确定他们的产品、生产方向、方式等问题。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大型组织的出现,沟通同社会环境和更多的外部因素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如组织与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与公众等的沟通。同时,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发展带来的层次、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使组织内部的沟通成为组织运行的必要前提。组织沟通的目的就是实现变革,即按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方向左右组织的行动,对有利于组织利益的活动施加影响。沟通将组织的各项管理职能联成一体,将组织与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相接,使组织的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得到动态的优化,保证组织的强大生命力。 组织内部沟通使全体成员对组织的问题与任务获得共同的了解。其目的是要使各相关人员对共同的问题达成共识,并使组织成员之间,以及员工在其工作上、职权上都有相互的信赖与一致的共识。组织外部的沟通是组织与社会形成有机的整体,使组织对外传播组织的形象,并在指定、调整组织政策及组织目标时有的放矢,既有助于组织获得充分的外部支持以提高其组织业绩,又使组织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 六、论述题答案  答题要点:   要做好主管人员的培训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培训工作应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2) 组织的领导应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培训工作。   (3) 要选择合格的教学人员,采用适于在职培训的方法。   (4) 要保证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学习的自觉性。   (5) 培训内容应切实满足受训者的需要。   (6) 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培训方法。   (7)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七、案例分析答案 答题要点:   车间主任对王名实行的是需求层次理论或激励强化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即根据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引导员工实现其要求。王名虽然是一位犯过错误的员工,但其也有精神层次的需求,需要人们的理解尊重。正因为车间领导考虑到他的这种要求,才激发了他强烈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也可以认为对王名实行了激励强化理论。王名有较好表现,车间领导立即用物的或精神的鼓励肯定这种行为。王名受鼓励后,产生了积极的行为。   还可以认为对王名进行了双因素理论激励,使其激励因素得到发挥。   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有生理、安全、社交和爱情、自尊和受人尊重及自我实现的要求。主管人员应随机制宜的对待人们的各种需求。   激励强化理论认为可以通过积极强化、惩罚、消极强化或逃避性学习、消失四种方法改变下级的行为。   双因素理论认为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有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只能减少人们的不满意,激励因素才能激发员工积极性,产生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