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纺织材料的吸湿性
第一节 吸湿指标和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指标
? 1.回潮率与含水率
? 回潮率 W:纺织材料中
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
干重的百分比。
? 含水率 M:纺织材料中
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
湿重的百分比。
? 式中,—— 纺织材料湿
重; —— 纺织材料干重。
100( % )
100( % )
0
0
0
?
?
?
?
?
?
a
a
a
G
GG
M
G
GG
W
aG
0G
? 2.标准回潮率
? ——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 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
? 温度( T)为 20℃ (热带为 27℃ ),
? 相对湿度( RH)为 65%,
? 大气压力为 86~106kPa,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 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大气压力为 1个标准大气压,即 101.3kPa( 760mmHg
柱),并规定了温、湿度的波动范围:
? 一级标准,T 20± 2℃, RH 65± 2%;
? 二级标准,T 20± 2℃, RH 65± 3%;
? 三级标准,T 20± 2℃, RH 65± 5%;
?
? 纺织材料在实验测试前需进行调湿处理,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 24h以上即可,合
成纤维调湿 4h以上即可。
?
? 3.公定回潮率 (Wk)
? ——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
?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 其中,Wi( %) —— 混纺材料中第 i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 Pi( %) —— 混纺材料中第 i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 4.标准重量 Gk
? —— 是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iiPWW ?(%)=混
%1
%1%)1(
0
a
kakk WWGWGG ???????
常用纤维的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标准回潮率( %) 公定回潮率( %)
原棉 7~8 11,1
苎麻(脱胶) 7~8 12
亚麻 8~11 12
黄麻 12~16(生麻),9~13(熟麻) 14
细羊毛 15~17 --
洗净毛 -- 15
山羊毛 -- 15
干毛条 -- 18.25
油毛条 -- 19
桑蚕丝 8~9 11.0
粘胶纤维 13~15 13
醋酯纤维 4~7 7
涤纶 0.4~0.5 0.4
锦纶 6 3.5~0.5 4.5
锦纶 66 4,2~4.5 4.5
腈纶 1.2~2.0 2.0
维纶 4.5~5.0 5
丙纶 0 0
氯纶 -- 0
氨纶 -- 1
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纱线种类 公定回潮率( %) 纱线种类 公定回潮率( %)
棉纱 8.5(英制 9.89) 粘胶纱及长丝 13
苎麻纱 10 粘胶针织绒线(内销) 8
亚麻纱 12 粘胶针织绒线(外销) 13
经梳毛纱 16 涤纶纱及长丝 0..4
粗梳毛纱 15 锦纶纱及长丝 4.5
羊毛绒线(国内) 10 腈纶纱 2
羊毛绒线(外销) 15 维纶纱 5
羊毛针织绒线 15 涤棉纱( 65/35) 3.2(英制 3.7)
绢纺蚕丝 11
? 二,纤维的吸湿机理
? 1.吸着水分的种类
? 根据水分子在纤维中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 ( 1)吸收水
? —— 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的极化作用而吸着的水。
? 吸收水是纤维吸湿的主要原因。
? 直接吸收水: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着的水分子。
它们之间的结合力较强,主要是氢键力,同时放出的热量
也较多。
? 间接吸收水:其他被吸着的水分子。 a.由于水分子的极性
再吸着的水分子 b.纤维中其他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的
水分子。它们之间的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同时
放出的热量也较少。
? 2)毛细水
? —— 纤维有许多细孔,由于毛细管的作用而吸收的水
分称之 ~。
? 微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微小间隙之中的水分子;
? 大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较大间隙之中的水分子(当
湿度较高时)。
? 3)粘着水(表面吸附)
? —— 纤维因表面能而吸附的水分子称之 ~。
? 区别:吸收水属于化学吸着,是一种化学键力,因此必然
有放热反应; 毛细水和粘着水属于物理吸着,是范德华
力,没有明显的热反应,吸附也比较快。
? 2.吸湿过程
一般认为纤维吸湿时,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然后水
蒸气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性基团结
合,随后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
第二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 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
? 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
? 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
出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之。
? 吸湿平衡是动态平衡
? 平衡回潮率,将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到
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经
过一定时间后,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
的值,称为平衡回潮率。
? 特点,1.都是对
数曲线 ;
? 2,起始段快,
以后减慢直至平
衡 ;
? 3.吸湿平衡
所需要的时间 <放
湿平衡所需时间;
? 4.吸湿平衡
W不等于放湿平
衡 W。
? 二、吸湿等温线
? 1.定义,(T一定,W-RH%的关系 )
? 吸湿(放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
温度条件下,纤维材料因吸湿(放湿)达到的
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
? 特点,1.曲线都呈反 S形,吸湿机理
基本一致。
? 2.RH= 0%~ 15% 时,曲线的斜率比
较大;原因:开始阶段纤维中游离的亲水基因比较多,容易吸湿。
? RH= 15%~ 70% 时,曲线的斜率
比较小;
? 原因:因主要靠间接吸收,且水分子
进入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中,形成毛
细水,同时纤维还有一个膨化过程,
所以吸收的水分比开始阶段减少;
? RH>70% 时,曲线斜率又明显地
增大。 原因:因水分进入纤维内部
较大的间隙,纤维产生膨化,毛细水
大量增加,表面吸附的能力,也大大
增强,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回潮率的上
升速度。
? 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同
? 吸湿能力强的在上方,如羊毛、粘胶;
吸湿能力差的在下方,如腈纶、涤纶
等。
? 三、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现象)
? 1.定义,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
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 2.产生原因,
? 一 般认为吸湿时由于水分子进人纤维的无定形区,使大分子间距
离增加,少数连接点被迫拆开,而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放湿时,水分子离开纤维,连接点有重新结 合的趋势,但由于大分子
上已有较多的极性基因与水分子相吸引,阻止水分子离去,而且
大分子间的距离不能及时完全回复到原来情况,因而保留了一部
分水分子。 因此同一纤维在同样的温湿度的条件下,从放温达到
平衡比从吸湿达到平衡具有较高的回潮率。
?
? 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形成 吸湿
滞后圈 。
? 吸湿滞后值(即差值)与纤维的吸湿能力和相对湿度有关。在
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性大的纤维,差值比较大。如羊毛 2.0%,粘纤 1.8%~ 2.0%,蚕丝 1.2%,棉 0.9%,锦纶
0.25%,涤纶等吸湿等温线和放温等温线则基本重合。
? 3.应用
? ( 1)调湿和预调湿:
? 调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故实验前,需要将试样统一
在标准状态下放置一定时间,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 预调湿:为避免纤维因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需预先将材
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烘燥(一般为 40~ 50° C下去湿 0.5~ l h),使
纤维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在标准状态下,
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 ( 2)车间温湿度调节
? 如:纤维处于放湿时,车间空气的 RH%<规定值;
? 纤维处于吸湿时,车间空气的 RH%>规定值。
? 四、吸湿等湿线
? 1.定义:纤维在一定
的大气压力下,相对
湿度一定时,平衡回
潮率随温度而变化的
曲线。
? ( RH%一定,W-T的
关系曲线)
? 规律:温度愈高,平
衡回潮率愈低。但在
高温高湿的条件下,
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
原因,平衡回潮率略
有增加。
? 3.原因:
? T增加时,纤维中的水分子的热运动能和纤
维分子的热振动能增大,使纤维内水蒸汽的蒸
发压升高,它比空气中已成为气体的蒸汽部分
压力的上升快得多,因此使水分子保留在纤维
分子上的能力减少。
? 此外,存在于纤维内部空隙中的液态水蒸发
蒸汽压力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
第三节 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
? 一 内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2.纤维的结晶度及内部空隙
3.纤维的比表面积
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 二 外界因素
?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能影响其吸湿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
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 如:羟基( -OH),酰胺基( -NHCO-)、羧基( -COOH)、氨基 (-NH2)等。
? 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成化学结合水(吸收水)。
? 纤维素纤维:
? 如棉、粘纤、铜氨等纤维,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剩基含有 3个 -OH,在水分子和 -
OH之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吸湿性较大。醋酯纤维中大部分羟基都被乙酸基( -
COCH3)取代,而乙酸基对水的吸引力又不强,因此醋酯纤维的吸湿性较低。
? 蛋白质纤维:
? 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氨基(一 NH2)、羧基(一 COOH)等亲水性基团,
因此吸湿性很好,尤其是羊毛,侧链中亲水基团较蚕丝更多,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
? 合成纤维,含有亲水基团不多,故吸湿性都较差。
? 维纶 —— 大分子中含有羟基(一 OH),经缩醛化后一部分羟基被封闭,吸湿性
减小,但在合纤中其吸湿能力最好。
? 锦纶 6、锦纶 66 —— 大分子中,每 6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酰胺基( -CONH-),所
以也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 腈纶 —— 大分子中只有亲水性弱的极性基团氰基( -CN),故吸湿能力小。
? 涤纶、丙纶 —— 中因缺少亲水性基团,故吸湿能力极差,尤其是丙纶基本不吸湿。
? 此外,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如果大分子端基是亲水性基团,其吸湿能力也较
强。
? 纤维的结晶度和内部空隙纤维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能进入结晶区,
在结晶区内,分子有规则地紧密排列,活性基在分子间形成了交
键,如氢键、盐式键、双硫键等,所以水分子就不易渗入,若要
产生吸湿作用就须打开这些交键,使活性基游离,显然这是困难的。因而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是发生在无定形区。
? 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在同样的结晶度下,微
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性较大。
? 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量增加;
? 棉和粘胶 — 同属纤维素纤维,每一个葡萄糖剩基上都含有 3
个一 OH,但棉纤维的结晶度为 70%左右,而粘胶纤维仅 30%左右,
W粘胶 >W棉。
?
? 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力越强。
? 如,*粘胶纤维结构比棉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是其吸湿能力远
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 *合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织中有微隙,这
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大于合成纤维的原因之一。
? 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表面
吸附能力越强,吸附的水分子数也越多,吸湿
性越好。
? 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较粗纤维的回潮率偏大
些。
?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棉蜡、果胶、脂肪等,
其中含氮物质、果胶较其主要成分更能吸着水分,
而蜡质、脂肪不易吸着水分。 因此棉纤维脱脂程
度越高,其吸湿能力越好;
? b.羊毛表面的油脂是拒水性物质,它的存在使吸
湿能力减弱;
?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有利于吸湿;
?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其性质会引起吸湿能力
的变化,当油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向着空气
定向排列时,纤维吸湿量变大。
? 1.温度的影响
? 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的提高,
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
? 2.相对湿度的影响
?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力
越大,也即是单位体积空气内的水分子数目越多,水分子
到达纤维表面的机会越多,纤维的吸湿也就较多。
? 在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
? 对亲水性纤维来说,相对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是主要
的,
? 对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来说,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明显。
? 3,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的影响
? 由吸湿滞后性我们可知,当纤维材料置于一新的大气
条件下时,其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达
到的回潮率。故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节 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 一、对重量的影响
? 其中,G0—— 干重; Ga—— 称见重量。
? 二、对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
? 纤维吸湿后体积膨胀,横向膨胀大而纵向膨胀小,表现出明
显的各向异性。
? 纤维的膨胀值,Sd=⊿ D/D; Sl=⊿ L/L; Sa=⊿ A/A; Sv=⊿ V
/V
? 式中,D,L,A,V— 纤维原来的直径、长度、截面积和体积;
? ⊿ D,⊿ L,⊿ A,⊿ V — 纤维膨胀后,其直径、长度、
截面积和体积的增加值。
? 纤维吸湿膨胀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即 Sd< Sl。
? 同一纤维,可根据吸湿膨胀后各向异性的大小,来判断大分子
的取向度。
?
?????
1
%1%)1(
0
k
akk
WGWGG
各种纤维在水中的膨胀性能表
纤维种类 Sd (%) Sl (%) Sa (%) Sv (%)
棉 20~ 30 -- 40~ 42 42~ 44
蚕丝 16.3~ 18.7 1.3~ 1.6 1~ 9 30~ 32
羊毛 15~ 17 -- 25~ 26 36~ 41
粘胶纤维 25~ 52 3.7~ 4.8 50~ 114 74~ 127
铜氨纤维 32~ 53 2~ 6 56~ 62 68~ 107
醋酯纤维 9~ 14 0.1~ 0.3 6~ 8 --
? 三、对密度的影响
? W增加,纤维密度增加;大多数纤维在 W=4%~ 6% 时密度最大。
? W再增加,纤维密度逐渐变小,因为纤维体积显著膨胀,而水的比重小于纤维。
?
? 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 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伸长、弹性、刚度等随之变化。
? 1.对强力的影响:
? ( 1)一般规律是 W增加,其强力会下降;
? 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无定形区,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分子间容易在
外力作用下发生滑移之故。强力下降的程度,视纤维内部结构和吸湿多少而定。
? 粘胶纤维由于大分子聚合度较低,结晶度也较低,纤维断裂主要表现为大分子的滑脱,
同时水分子进入后对大分子结合力的减弱也很显著,因此吸湿后强力下降非常显著。
? ( 2)吸湿能力差的纤维,W增加,强力变化不太显著合成纤维由于较弱,所以吸湿后强
力的降低。
? ( 3)棉、麻纤维,吸湿后强力反而增加;
? 这 是由于棉和麻纤维大分子聚合度很高,结晶度也很高,纤维断裂主要表现为大分子本
身的断裂,而水分子进入后对大分子间结合力的减弱不显著,并主要表现为水分 子进入
后可将一些大分子链上的缠结被拆开,分子链的舒展和受力分子链的增加,平均地负担纤
维上所受的外力,因此使纤维强力增加。
? 2.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
? W增加,伸长率有所增加。
? 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
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移的缘故。
? 3.对纤维的脆性、硬性有所减小,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有所增加。
常见纤维在润湿状态下强伸度变化表
纤维种类 湿干断裂强度比( %) 湿干断裂伸长比( %)
棉 110~ 130 106~ 110
麻 110~ 130 122
毛 76~ 94 110~ 140
桑蚕丝 80 145
柞蚕丝 110 172
粘胶 40~ 60 125~ 135
涤纶 100 100
锦纶 80~ 90 105~ 110
腈纶 90~ 95 125
维纶 85~ 90 115~ 125
? 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
? 纤维吸湿放热
? 1.原因: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上的极性基因
所吸引而与之结合,分子的动能降低而转换为热能被释放
出来的缘故。
? 2.指标:
? 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回潮率时吸着 1克水放出的热
量。单位为 J/g(水)
? 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约为 837.4~
1256J。
? 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1g干燥纤维从某一回
潮率吸湿到达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量称为,单位为
J/g(干纤维)。
? 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其吸湿积分热也大。
? 3.应用
? ( 1)吸湿放热与保暖性
? ( 2)吸湿放热与纺织材料储存
? ( 3)吸湿放热与热工计算
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
纤维种类 吸湿积分热( J/g干纤维) 纤维种类 吸湿积分热( J/g干纤维)
棉 46.1 醋酯纤维 34.3
苎麻 46.5 涤纶 3.4
羊毛 112.6 锦纶 30.6
蚕丝 69.1 腈纶 7.1
粘胶纤维 105.5 维纶 35.2
? 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
? 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纤维具有高的电绝缘性能。
? 纤维吸湿 —— 绝缘性能下降,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
因素增大。
? 使纤维的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
? 应用:电阻式和电容式电气测湿仪。
? 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 当纤维的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下降。是由于水分
子进人纤维后,引起分子结构作某些改变造成的。
第五节 吸湿性的测试方法
? 一、直接测定法
? —— 称得湿重 Ga,去除水分后得干重 G0,根据定义求得 W。
? 具体的测试方法有:
? 烘箱法
? (1)原理
? 烘箱是利用电热丝加热,当箱内温度升至规定值时,把试样放入烘
箱内,使纺织材料内的水分蒸发于热空气中,并利用换气装置将湿
空气排出箱外。由于纺织材料内水分不断蒸发和散失,质量不断减
少,当质量烘至恒量时,即为纺织材料干重(烘燥过程中的全部质 量损失都作为水分),最后算出回潮率指标。
? 国家标准规定供给烘箱的大气应为标准大气,如为非标准大气,则 测得的烘干质量应修正到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干重。
? ( 2)影响烘干效果的因素:
? a.温度和时间
? 温度:棉 — 105° C;丝 — 110° C;其它纤维 — 105~110° C。
(有温控装置)
? 时间:烘燥 90分钟左右,第一次称重,10min后第二次称重,两次重
量之差与后一次重量之比 <0.05%,后一次重量为干燥重量。
?
? b.称重方法
? 称重方法:箱内热称、箱外热称和箱外
冷称三种。
? c.大气温湿度条件
? 箱内的相对湿度不可能达到 0%,当烘
箱置于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试时,其干重
需根据当时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修
正。再用修正后的干重计算其回潮率。
? 优点:检验历史长,测得的结果比较稳定;
? 缺点:耗电量大,时间长,并易损坏试样;
? 纤维内的一些油脂或其他物质的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的真实性;
? 干重不是绝对的干重。
? 2.红外线辐射法
? —— 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出来的红外线照射
试样,能量高,穿透力强,使材料内部在
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温度,将水分去除。
? 一般情况下只要 5~ 20min即可烘干。
? 优点:烘干迅速、耗电量省、设备简单;
? 缺点:试验结果不稳定
? (温度无法控制,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局
部过热而使材料烘焦变质)
? 3.高频加热干燥法
? —— 利用高频电磁波在物质内部产生热量以去除水。
? 高频介质加热法或电容加热法(频率范围为 1~
100MHZ);
? 微波加热法(频率范围是 800~ 3000MHZ)。
? 优点:从材料内部产生高热,一次烘燥量也比较大,迅速
而均匀;加热设备直接作用于被烘燥的物体上,热损失小;
? 缺点:设备费用高,投资多、耗电量大,运转和维修费用
较高,
? 水汽蒸发过快,常引起纤维曝裂;
? 微波对人体有害,必须很好加以屏蔽。
? 4.吸湿剂干燥法
? 将纺织材料和强烈的吸湿剂放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利用吸湿
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容器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0%。
? 吸湿剂:干燥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效果最好); 干燥氯化钙颗粒状
(最常用)。
? 优点:比较准确
? 缺点:适用于小量试样,否则吸不干,成本高,费时长(一般在室温
下达到真正吸干约需 4~ 6周的时间)。
? 5.真空干燥法
? —— 将试样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取真空,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再对容
器用电阻丝加热,加热的温度可以自动控制。一定时间后由于水汽被 出除,真空度变小,用差压法即可推算水分的含量。
? 优点:不需要称取干重,工作简便,试样用量很少;
? 可在较低温度( 60~ 70° C)下将试样中的水分去除,
? 烘干时间减少且可避免材料氧化变质。
? 测定结果精确可靠而设备费用也不高。
? 二,间接测定法
? —— 利用纺织材料中含水多少与某些性质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测
试这些性质来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
? 特点:不用去除材料中的水分,不损坏试样,速度很快,可以不接触
试样在生产上可用作连续测定,便于对回潮自动监控;影响因素较多,
在稳定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欠佳。
? 1.电阻测湿仪
? 利用纤维在不同的回潮率下具有不同的电阻值来进行测定。
? 多数纤维当 RH=30%~ 90%,M和 ρm的关系是,ρm·Mn =K
? 式中,K—— 常数(与试样的数量、松紧程度、温度和电压等有关);
? n—— 常数(随试样种类而定的)。
? 2.电容式测湿仪(较少用)
? —— 以一定量的纤维材料,放在一定容量的电容器中,由于纺织
材料和水的介电常数相差很大,随着材料中含水的多少使电容量发生 变化,即可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的大小。
?
?
第一节 吸湿指标和吸湿机理
? 一、纤维的吸湿指标
? 1.回潮率与含水率
? 回潮率 W:纺织材料中
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
干重的百分比。
? 含水率 M:纺织材料中
所含水分重量对纺织材料
湿重的百分比。
? 式中,—— 纺织材料湿
重; —— 纺织材料干重。
100( % )
100( % )
0
0
0
?
?
?
?
?
?
a
a
a
G
GG
M
G
GG
W
aG
0G
? 2.标准回潮率
? —— 纺织材料在标准大气条件下,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 国际标准中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
? 温度( T)为 20℃ (热带为 27℃ ),
? 相对湿度( RH)为 65%,
? 大气压力为 86~106kPa,视各国地理环境而定。
? 我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条件为,大气压力为 1个标准大气压,即 101.3kPa( 760mmHg
柱),并规定了温、湿度的波动范围:
? 一级标准,T 20± 2℃, RH 65± 2%;
? 二级标准,T 20± 2℃, RH 65± 3%;
? 三级标准,T 20± 2℃, RH 65± 5%;
?
? 纺织材料在实验测试前需进行调湿处理,通常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 24h以上即可,合
成纤维调湿 4h以上即可。
?
? 3.公定回潮率 (Wk)
? —— 贸易上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各种纺织材料的回潮率。
?
? 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
? 其中,Wi( %) —— 混纺材料中第 i种纤维的公定回潮率;
? Pi( %) —— 混纺材料中第 i种纤维的干重混纺比。
? 4.标准重量 Gk
? —— 是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iiPWW ?(%)=混
%1
%1%)1(
0
a
kakk WWGWGG ???????
常用纤维的标准状态下的回潮率和公定回潮率
纤维种类 标准回潮率( %) 公定回潮率( %)
原棉 7~8 11,1
苎麻(脱胶) 7~8 12
亚麻 8~11 12
黄麻 12~16(生麻),9~13(熟麻) 14
细羊毛 15~17 --
洗净毛 -- 15
山羊毛 -- 15
干毛条 -- 18.25
油毛条 -- 19
桑蚕丝 8~9 11.0
粘胶纤维 13~15 13
醋酯纤维 4~7 7
涤纶 0.4~0.5 0.4
锦纶 6 3.5~0.5 4.5
锦纶 66 4,2~4.5 4.5
腈纶 1.2~2.0 2.0
维纶 4.5~5.0 5
丙纶 0 0
氯纶 -- 0
氨纶 -- 1
常用纱线的公定回潮率
纱线种类 公定回潮率( %) 纱线种类 公定回潮率( %)
棉纱 8.5(英制 9.89) 粘胶纱及长丝 13
苎麻纱 10 粘胶针织绒线(内销) 8
亚麻纱 12 粘胶针织绒线(外销) 13
经梳毛纱 16 涤纶纱及长丝 0..4
粗梳毛纱 15 锦纶纱及长丝 4.5
羊毛绒线(国内) 10 腈纶纱 2
羊毛绒线(外销) 15 维纶纱 5
羊毛针织绒线 15 涤棉纱( 65/35) 3.2(英制 3.7)
绢纺蚕丝 11
? 二,纤维的吸湿机理
? 1.吸着水分的种类
? 根据水分子在纤维中存在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种:
? ( 1)吸收水
? —— 由于纤维中极性基团的极化作用而吸着的水。
? 吸收水是纤维吸湿的主要原因。
? 直接吸收水:由于纤维中亲水基团的作用而吸着的水分子。
它们之间的结合力较强,主要是氢键力,同时放出的热量
也较多。
? 间接吸收水:其他被吸着的水分子。 a.由于水分子的极性
再吸着的水分子 b.纤维中其他物质的亲水基团所吸引的
水分子。它们之间的结合力较弱,主要是范德华力,同时
放出的热量也较少。
? 2)毛细水
? —— 纤维有许多细孔,由于毛细管的作用而吸收的水
分称之 ~。
? 微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微小间隙之中的水分子;
? 大毛细水:存在于纤维内部较大间隙之中的水分子(当
湿度较高时)。
? 3)粘着水(表面吸附)
? —— 纤维因表面能而吸附的水分子称之 ~。
? 区别:吸收水属于化学吸着,是一种化学键力,因此必然
有放热反应; 毛细水和粘着水属于物理吸着,是范德华
力,没有明显的热反应,吸附也比较快。
? 2.吸湿过程
一般认为纤维吸湿时,水分子先吸附至纤维表面,然后水
蒸气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内大分子上的亲水性基团结
合,随后水分子进入纤维的缝隙孔洞,形成毛细水。
第二节 大气条件与纤维吸湿
? 一、吸湿平衡与平衡回潮率
? 纤维材料的含湿量随所处的大气条件而变化。
? 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
出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之。
? 吸湿平衡是动态平衡
? 平衡回潮率,将具有一定回潮率的纤维,放到
一个新的大气条件下,它将立刻放湿或吸湿,经
过一定时间后,它的回潮率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
的值,称为平衡回潮率。
? 特点,1.都是对
数曲线 ;
? 2,起始段快,
以后减慢直至平
衡 ;
? 3.吸湿平衡
所需要的时间 <放
湿平衡所需时间;
? 4.吸湿平衡
W不等于放湿平
衡 W。
? 二、吸湿等温线
? 1.定义,(T一定,W-RH%的关系 )
? 吸湿(放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
温度条件下,纤维材料因吸湿(放湿)达到的
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
? 特点,1.曲线都呈反 S形,吸湿机理
基本一致。
? 2.RH= 0%~ 15% 时,曲线的斜率比
较大;原因:开始阶段纤维中游离的亲水基因比较多,容易吸湿。
? RH= 15%~ 70% 时,曲线的斜率
比较小;
? 原因:因主要靠间接吸收,且水分子
进入纤维内部的微小间隙中,形成毛
细水,同时纤维还有一个膨化过程,
所以吸收的水分比开始阶段减少;
? RH>70% 时,曲线斜率又明显地
增大。 原因:因水分进入纤维内部
较大的间隙,纤维产生膨化,毛细水
大量增加,表面吸附的能力,也大大
增强,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回潮率的上
升速度。
? 3,纤维种类不同,曲线的高低不同
? 吸湿能力强的在上方,如羊毛、粘胶;
吸湿能力差的在下方,如腈纶、涤纶
等。
? 三、吸湿滞后性(或吸湿保守现象)
? 1.定义,同样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
和从吸湿达到平衡,两种平衡回潮率不相等,前者大于后者,这种现象称之。
? 2.产生原因,
? 一 般认为吸湿时由于水分子进人纤维的无定形区,使大分子间距
离增加,少数连接点被迫拆开,而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放湿时,水分子离开纤维,连接点有重新结 合的趋势,但由于大分子
上已有较多的极性基因与水分子相吸引,阻止水分子离去,而且
大分子间的距离不能及时完全回复到原来情况,因而保留了一部
分水分子。 因此同一纤维在同样的温湿度的条件下,从放温达到
平衡比从吸湿达到平衡具有较高的回潮率。
?
? 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并不重合,而形成 吸湿
滞后圈 。
? 吸湿滞后值(即差值)与纤维的吸湿能力和相对湿度有关。在
同一相对湿度条件下,吸湿性大的纤维,差值比较大。如羊毛 2.0%,粘纤 1.8%~ 2.0%,蚕丝 1.2%,棉 0.9%,锦纶
0.25%,涤纶等吸湿等温线和放温等温线则基本重合。
? 3.应用
? ( 1)调湿和预调湿:
? 调湿:纺织材料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故实验前,需要将试样统一
在标准状态下放置一定时间,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 预调湿:为避免纤维因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需预先将材
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烘燥(一般为 40~ 50° C下去湿 0.5~ l h),使
纤维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在标准状态下,
使达到平衡回潮率。
? ( 2)车间温湿度调节
? 如:纤维处于放湿时,车间空气的 RH%<规定值;
? 纤维处于吸湿时,车间空气的 RH%>规定值。
? 四、吸湿等湿线
? 1.定义:纤维在一定
的大气压力下,相对
湿度一定时,平衡回
潮率随温度而变化的
曲线。
? ( RH%一定,W-T的
关系曲线)
? 规律:温度愈高,平
衡回潮率愈低。但在
高温高湿的条件下,
由于纤维的热膨胀等
原因,平衡回潮率略
有增加。
? 3.原因:
? T增加时,纤维中的水分子的热运动能和纤
维分子的热振动能增大,使纤维内水蒸汽的蒸
发压升高,它比空气中已成为气体的蒸汽部分
压力的上升快得多,因此使水分子保留在纤维
分子上的能力减少。
? 此外,存在于纤维内部空隙中的液态水蒸发
蒸汽压力也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
第三节 影响纤维吸湿的因素
? 一 内在因素
1.亲水基团的作用
2.纤维的结晶度及内部空隙
3.纤维的比表面积
4.纤维内的伴生物和杂质
? 二 外界因素
? 纤维大分子中,亲水基团的多少和极性强弱均能影响其吸湿能力的大小。数量越多,
极性越强,纤维的吸湿能力越高。
? 如:羟基( -OH),酰胺基( -NHCO-)、羧基( -COOH)、氨基 (-NH2)等。
? 与水分子的亲和力很大,能与水分子形成化学结合水(吸收水)。
? 纤维素纤维:
? 如棉、粘纤、铜氨等纤维,大分子中的每一葡萄糖剩基含有 3个 -OH,在水分子和 -
OH之间可形成氢键,所以吸湿性较大。醋酯纤维中大部分羟基都被乙酸基( -
COCH3)取代,而乙酸基对水的吸引力又不强,因此醋酯纤维的吸湿性较低。
? 蛋白质纤维:
? 主链上含有亲水性的酰胺基、氨基(一 NH2)、羧基(一 COOH)等亲水性基团,
因此吸湿性很好,尤其是羊毛,侧链中亲水基团较蚕丝更多,故其吸湿性优于蚕丝。
? 合成纤维,含有亲水基团不多,故吸湿性都较差。
? 维纶 —— 大分子中含有羟基(一 OH),经缩醛化后一部分羟基被封闭,吸湿性
减小,但在合纤中其吸湿能力最好。
? 锦纶 6、锦纶 66 —— 大分子中,每 6个碳原子上含有一个酰胺基( -CONH-),所
以也具有一定的吸湿能力。
? 腈纶 —— 大分子中只有亲水性弱的极性基团氰基( -CN),故吸湿能力小。
? 涤纶、丙纶 —— 中因缺少亲水性基团,故吸湿能力极差,尤其是丙纶基本不吸湿。
? 此外,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如果大分子端基是亲水性基团,其吸湿能力也较
强。
? 纤维的结晶度和内部空隙纤维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能进入结晶区,
在结晶区内,分子有规则地紧密排列,活性基在分子间形成了交
键,如氢键、盐式键、双硫键等,所以水分子就不易渗入,若要
产生吸湿作用就须打开这些交键,使活性基游离,显然这是困难的。因而纤维的吸湿作用主要是发生在无定形区。
? 纤维的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就越强。在同样的结晶度下,微
晶体的大小对吸湿性也有影响。一般来说,晶体小的吸湿性较大。
? 如:棉经丝光后,由于结晶度降低使吸湿量增加;
? 棉和粘胶 — 同属纤维素纤维,每一个葡萄糖剩基上都含有 3
个一 OH,但棉纤维的结晶度为 70%左右,而粘胶纤维仅 30%左右,
W粘胶 >W棉。
?
? 纤维无定形区内缝隙孔洞越多越大,纤维吸湿能力越强。
? 如,*粘胶纤维结构比棉纤维疏松,缝隙孔洞多,是其吸湿能力远
高于棉的原因之一;
? *合成纤维结构一般比较致密,而天然纤维组织中有微隙,这
也是天然纤维的吸湿能力远大于合成纤维的原因之一。
? 纤维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就越大,表面
吸附能力越强,吸附的水分子数也越多,吸湿
性越好。
? 细纤维的比表面积大,较粗纤维的回潮率偏大
些。
? a.棉纤维中有含氮物质、棉蜡、果胶、脂肪等,
其中含氮物质、果胶较其主要成分更能吸着水分,
而蜡质、脂肪不易吸着水分。 因此棉纤维脱脂程
度越高,其吸湿能力越好;
? b.羊毛表面的油脂是拒水性物质,它的存在使吸
湿能力减弱;
? c.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中的丝胶有利于吸湿;
? d.化学纤维表面的油剂,其性质会引起吸湿能力
的变化,当油剂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团向着空气
定向排列时,纤维吸湿量变大。
? 1.温度的影响
? 在一般的情况下,随着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的提高,
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
? 2.相对湿度的影响
?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高,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力
越大,也即是单位体积空气内的水分子数目越多,水分子
到达纤维表面的机会越多,纤维的吸湿也就较多。
? 在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素:
? 对亲水性纤维来说,相对湿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是主要
的,
? 对疏水性的合成纤维来说,温度对回潮率的影响明显。
? 3,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的影响
? 由吸湿滞后性我们可知,当纤维材料置于一新的大气
条件下时,其从放湿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要高于从吸湿达
到的回潮率。故纤维原来回潮率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四节 吸湿对纤维性质的影响
? 一、对重量的影响
? 其中,G0—— 干重; Ga—— 称见重量。
? 二、对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影响
? 纤维吸湿后体积膨胀,横向膨胀大而纵向膨胀小,表现出明
显的各向异性。
? 纤维的膨胀值,Sd=⊿ D/D; Sl=⊿ L/L; Sa=⊿ A/A; Sv=⊿ V
/V
? 式中,D,L,A,V— 纤维原来的直径、长度、截面积和体积;
? ⊿ D,⊿ L,⊿ A,⊿ V — 纤维膨胀后,其直径、长度、
截面积和体积的增加值。
? 纤维吸湿膨胀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即 Sd< Sl。
? 同一纤维,可根据吸湿膨胀后各向异性的大小,来判断大分子
的取向度。
?
?????
1
%1%)1(
0
k
akk
WGWGG
各种纤维在水中的膨胀性能表
纤维种类 Sd (%) Sl (%) Sa (%) Sv (%)
棉 20~ 30 -- 40~ 42 42~ 44
蚕丝 16.3~ 18.7 1.3~ 1.6 1~ 9 30~ 32
羊毛 15~ 17 -- 25~ 26 36~ 41
粘胶纤维 25~ 52 3.7~ 4.8 50~ 114 74~ 127
铜氨纤维 32~ 53 2~ 6 56~ 62 68~ 107
醋酯纤维 9~ 14 0.1~ 0.3 6~ 8 --
? 三、对密度的影响
? W增加,纤维密度增加;大多数纤维在 W=4%~ 6% 时密度最大。
? W再增加,纤维密度逐渐变小,因为纤维体积显著膨胀,而水的比重小于纤维。
?
? 四、对机械性质的影响
? 纤维吸湿后,其力学性质如强力、伸长、弹性、刚度等随之变化。
? 1.对强力的影响:
? ( 1)一般规律是 W增加,其强力会下降;
? 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无定形区,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分子间容易在
外力作用下发生滑移之故。强力下降的程度,视纤维内部结构和吸湿多少而定。
? 粘胶纤维由于大分子聚合度较低,结晶度也较低,纤维断裂主要表现为大分子的滑脱,
同时水分子进入后对大分子结合力的减弱也很显著,因此吸湿后强力下降非常显著。
? ( 2)吸湿能力差的纤维,W增加,强力变化不太显著合成纤维由于较弱,所以吸湿后强
力的降低。
? ( 3)棉、麻纤维,吸湿后强力反而增加;
? 这 是由于棉和麻纤维大分子聚合度很高,结晶度也很高,纤维断裂主要表现为大分子本
身的断裂,而水分子进入后对大分子间结合力的减弱不显著,并主要表现为水分 子进入
后可将一些大分子链上的缠结被拆开,分子链的舒展和受力分子链的增加,平均地负担纤
维上所受的外力,因此使纤维强力增加。
? 2.对纤维伸长率的影响:
? W增加,伸长率有所增加。
? 这是因为水分子进入纤维内部后,减弱了大分子间的结合力,使它在受外力作用时容
易伸直和产生相对滑移的缘故。
? 3.对纤维的脆性、硬性有所减小,塑性变形增加,摩擦系数有所增加。
常见纤维在润湿状态下强伸度变化表
纤维种类 湿干断裂强度比( %) 湿干断裂伸长比( %)
棉 110~ 130 106~ 110
麻 110~ 130 122
毛 76~ 94 110~ 140
桑蚕丝 80 145
柞蚕丝 110 172
粘胶 40~ 60 125~ 135
涤纶 100 100
锦纶 80~ 90 105~ 110
腈纶 90~ 95 125
维纶 85~ 90 115~ 125
? 五、对热学性质的影响
? 纤维吸湿放热
? 1.原因: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上的极性基因
所吸引而与之结合,分子的动能降低而转换为热能被释放
出来的缘故。
? 2.指标:
? 吸湿微分热:纤维在给定回潮率时吸着 1克水放出的热
量。单位为 J/g(水)
? 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约为 837.4~
1256J。
? 吸湿积分热:在一定的温度下,1g干燥纤维从某一回
潮率吸湿到达完全润湿,所放出的总热量称为,单位为
J/g(干纤维)。
? 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其吸湿积分热也大。
? 3.应用
? ( 1)吸湿放热与保暖性
? ( 2)吸湿放热与纺织材料储存
? ( 3)吸湿放热与热工计算
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
纤维种类 吸湿积分热( J/g干纤维) 纤维种类 吸湿积分热( J/g干纤维)
棉 46.1 醋酯纤维 34.3
苎麻 46.5 涤纶 3.4
羊毛 112.6 锦纶 30.6
蚕丝 69.1 腈纶 7.1
粘胶纤维 105.5 维纶 35.2
? 六、对电学性质的影响
? 高聚物的特殊分子结构,赋予纤维具有高的电绝缘性能。
? 纤维吸湿 —— 绝缘性能下降,介电系数上升,介电损耗
因素增大。
? 使纤维的比电阻下降,减缓静电现象。
? 应用:电阻式和电容式电气测湿仪。
? 七、对光学性质的影响
? 当纤维的回潮率升高时,纤维的光折射率下降。是由于水分
子进人纤维后,引起分子结构作某些改变造成的。
第五节 吸湿性的测试方法
? 一、直接测定法
? —— 称得湿重 Ga,去除水分后得干重 G0,根据定义求得 W。
? 具体的测试方法有:
? 烘箱法
? (1)原理
? 烘箱是利用电热丝加热,当箱内温度升至规定值时,把试样放入烘
箱内,使纺织材料内的水分蒸发于热空气中,并利用换气装置将湿
空气排出箱外。由于纺织材料内水分不断蒸发和散失,质量不断减
少,当质量烘至恒量时,即为纺织材料干重(烘燥过程中的全部质 量损失都作为水分),最后算出回潮率指标。
? 国家标准规定供给烘箱的大气应为标准大气,如为非标准大气,则 测得的烘干质量应修正到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干重。
? ( 2)影响烘干效果的因素:
? a.温度和时间
? 温度:棉 — 105° C;丝 — 110° C;其它纤维 — 105~110° C。
(有温控装置)
? 时间:烘燥 90分钟左右,第一次称重,10min后第二次称重,两次重
量之差与后一次重量之比 <0.05%,后一次重量为干燥重量。
?
? b.称重方法
? 称重方法:箱内热称、箱外热称和箱外
冷称三种。
? c.大气温湿度条件
? 箱内的相对湿度不可能达到 0%,当烘
箱置于非标准大气条件下测试时,其干重
需根据当时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修
正。再用修正后的干重计算其回潮率。
? 优点:检验历史长,测得的结果比较稳定;
? 缺点:耗电量大,时间长,并易损坏试样;
? 纤维内的一些油脂或其他物质的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的真实性;
? 干重不是绝对的干重。
? 2.红外线辐射法
? —— 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出来的红外线照射
试样,能量高,穿透力强,使材料内部在
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温度,将水分去除。
? 一般情况下只要 5~ 20min即可烘干。
? 优点:烘干迅速、耗电量省、设备简单;
? 缺点:试验结果不稳定
? (温度无法控制,能量分布也不均匀,局
部过热而使材料烘焦变质)
? 3.高频加热干燥法
? —— 利用高频电磁波在物质内部产生热量以去除水。
? 高频介质加热法或电容加热法(频率范围为 1~
100MHZ);
? 微波加热法(频率范围是 800~ 3000MHZ)。
? 优点:从材料内部产生高热,一次烘燥量也比较大,迅速
而均匀;加热设备直接作用于被烘燥的物体上,热损失小;
? 缺点:设备费用高,投资多、耗电量大,运转和维修费用
较高,
? 水汽蒸发过快,常引起纤维曝裂;
? 微波对人体有害,必须很好加以屏蔽。
? 4.吸湿剂干燥法
? 将纺织材料和强烈的吸湿剂放在同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利用吸湿
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容器内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 0%。
? 吸湿剂:干燥的五氧化二磷粉末(效果最好); 干燥氯化钙颗粒状
(最常用)。
? 优点:比较准确
? 缺点:适用于小量试样,否则吸不干,成本高,费时长(一般在室温
下达到真正吸干约需 4~ 6周的时间)。
? 5.真空干燥法
? —— 将试样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取真空,在一定的真空度下,再对容
器用电阻丝加热,加热的温度可以自动控制。一定时间后由于水汽被 出除,真空度变小,用差压法即可推算水分的含量。
? 优点:不需要称取干重,工作简便,试样用量很少;
? 可在较低温度( 60~ 70° C)下将试样中的水分去除,
? 烘干时间减少且可避免材料氧化变质。
? 测定结果精确可靠而设备费用也不高。
? 二,间接测定法
? —— 利用纺织材料中含水多少与某些性质密切相关的原理,通过测
试这些性质来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
? 特点:不用去除材料中的水分,不损坏试样,速度很快,可以不接触
试样在生产上可用作连续测定,便于对回潮自动监控;影响因素较多,
在稳定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欠佳。
? 1.电阻测湿仪
? 利用纤维在不同的回潮率下具有不同的电阻值来进行测定。
? 多数纤维当 RH=30%~ 90%,M和 ρm的关系是,ρm·Mn =K
? 式中,K—— 常数(与试样的数量、松紧程度、温度和电压等有关);
? n—— 常数(随试样种类而定的)。
? 2.电容式测湿仪(较少用)
? —— 以一定量的纤维材料,放在一定容量的电容器中,由于纺织
材料和水的介电常数相差很大,随着材料中含水的多少使电容量发生 变化,即可推测含水率或回潮率的大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