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本章的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1)明确机构运动分析的内容、目的及方法。 2)深入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3)能用瞬心法对含高、低副的简单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能用图解法和解析法对平面Ⅱ级机构进行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2.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本章讲述的重点是速度瞬心及“三心定理”的运用、平面Ⅱ级机构速度及加速度矢量方程的图解法。至于矢量方程的解析法,则着重介绍机构位移方程的建立问题。 3.本章教学工作的组织及学时分配 本章基本内容共讲授6学时。 3.1第1讲(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讲的教学内容包括机构运动分析的的内容、目的和方法;速度瞬心的概念,瞬心的位置,“三心定理”及瞬心法在简单平面高、低副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第1学时讲完“三心定理”。第2学时则着重举例说明“三心定理”的运用,和应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2)教学方法 先讲机构运动分析的内容、目的和方法。为此提出:如果机构符合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则当其原动件按已知运动规律运动时,其他构件的运动也应都是确定的。那么如何根据机构原动件的已知规律来确定其余构件的运动呢?这就是机构运动分析要解决的问题。具体的说,机构运动分析的内容就是根据机构中原动件已知的运动规律,分析确定该机构其他构件某些点的轨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以及这些构件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显然,机构运动分析,不论是对于了解现有机械的运动性能以便合理有效地运用这些机器,还是设计新的机械,都是十分必要的。 机构运动分析方法有两大类,一是解析法,二是图解法。解析法是将机构中已知的运动参数与未知的运动参数和尺寸参数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出来,然后求解。其特点是可以得到很高的计算精度。这种方法,在数学和理论力学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并不困难,而且运用算法语言和计算机的知识,可以利用计算机求解。而图解则是列出机构运动的矢量方程之后以作图法求解。由于其比较形象直观,而且对一般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来说使用也比较方便,所以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地应用。正因为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然后提出,当用图解法对一些简单的平面机构进行速度分析时,利用速度瞬心显得十分方便,引出小标题“速度瞬心及其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关于速度瞬心可按以下内容和顺序介绍: 速度瞬心的概念;绝对速度瞬心和相对速度瞬心;机构中瞬心的数目;机构中各瞬心位置的确定:(a)通过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b)不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提出问题,介绍“三心定理”。再具体举例说明应用三心定理确定有关瞬心的位置。并提示学生:在利用三心定理确定有关瞬心位置时,可用瞬心代号脚注标号消去的简便方法。例如,在确定瞬心P13的位置时,由于当瞬心代号P12和P23相同的脚注标号“2”去掉后,剩下的是“1”和“3”,所以P13必在P12和P23的连线上。同理,P13也一定在P14和P34的连线上,故P13的位置是P12,P23连线和P14,P34连线的交点。 最后介绍瞬心法在平面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可分别举一个低副机构和一个高副机构的例子。在举例中,一定要强调“速度瞬心是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的瞬时等速重合点”这一基本概念。 3)教学手段 本节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讲述,特别是讲授图解方法时,应边讲边画,到一定阶段时小结、提问并适当讨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4)注意事项 本章的重点有两个,一是要使学生掌握确定机构中各瞬心位置的方法。为此可以指导学生在确定机构中各瞬心的位置时,先列出所有的瞬心,然后确定出以运动副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的瞬心位置;至于不直接相联的两构件瞬心位置的确定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可根据“三心定理”运用瞬心代号脚注标号消去法来确定。二是使学生明确“速度瞬心是互作平面相对运动的两构件上的等速重合点”,这一基本概念在讲解时一定要反复强调。因为瞬心法正是利用这一概念来进行速度分析的。 3.2第2讲(2学时) 1)教学内容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1学时;另1学时讲授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平面机构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2)教学方法 开始可先提出:上讲说明,对简单的平面机构用瞬心法进行速度分析十分方便。但对于多杆机构,由于瞬心数目多,所以瞬心法就比较繁琐。加之有时瞬心往往落在了图纸的外面,给解题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瞬心法只能用来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如需要进行加速度分析,瞬心法就无能为力。还必须介绍另外一种方法—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从而引出本讲的标题“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及加速度分析”。 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在理论力学中已经很熟悉的“相对运动原理”。我们先介绍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出小标题“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面分别就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和组成移动副的两构件上重合点之间的速度及加速度关系两种情况加以介绍。先讲相对运动原理,再根据相对运动原理列出矢量方程式,然后逐项分析各矢量的大小及方向,并用有向线段表示各个矢量,即对各矢量的方程进行作图求解。在讲授过程中要介绍长度比例尺、速度比例尺及加速度比例尺的意义和运用。并要着重讲清楚法向加速度和哥氏加速度方向的确定问题。同时应注意归纳总结出影象原理。 矢量方程图解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完后,再介绍本讲的第二部分内容:“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及加速度分析”。通过两个例子,一个无哥氏加速度,一个有哥氏加速度(如时间紧张,也可介绍一个有哥氏加速度的例子),着重讲清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边讲边讨论。 3)教学手段 本节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讲述,边讲,边提问,边讨论,边作图,要使学生至始至终参与矢量方程的图解过程。主要概念要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清楚。在解题过程中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至于具体数据和计算结果教师可直接给出。 4)注意事项 i)关于比例尺的问题。在用图解法解题时,要把一个实际量(如长度、速度、加速度、角度、角速度、角加速度等)用一线段在图面上表示出来,这就有个比例尺问题。本课程所用的比例尺的共同特点是实际量(按法定计量单位)在分子,表示该实际量的线段图示长度(以mm记)为分母。因此,如果用图中量出的代表某实际量的线段的长度(mm),乘以相应的比例尺,即可得到该实际量。反之,如果已知的是某实际量,则除以相应的比例尺,即可求得在图中表示该实际量的线段的长度(mm)。关于这些特点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特别是本课程采用的长度比例尺μl与机械制图课程中图纸的比例尺M的区别,学生在思想上容易混淆,所以要着重强调。 ii)关于法向加速度和哥氏加速度的方向的确定问题。学生在作机构的速度多边形时一般不会发生什么错误,但在做加速度多边形时却常常把法向加速度和哥氏加速度的方向搞错。例如法向加速度anBA的方向是沿机构图中的AB杆由B指向A,而不是在加速度多边形中由b'点指向a'点。哥氏加速度的方向是将相对速度沿牵连角速度转90°来确定的。显然,如果把相对速度或牵连角速度的方向搞错了,哥氏加速度的方向也就错了,这是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在讲授这些问题时都要反复的交待清楚。 3.3第3讲(2学时) 1)教学内容 上节内容的应用实例和综合运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对复杂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2) 教学方法 同前节 3)和教学手段 本节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讲述,边讲,边提问,边讨论,边作图,要使学生至始至终参与矢量方程的图解过程。主要概念要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清楚。在解题过程中重点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至于具体数据和计算结果教师可直接给出。 4)注意事项 同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