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理论与实施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内
涵与特征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
理论的反思和创新
第四节 自然资源 — 可持续
发展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典故:?网开三面?、?里革断罟?
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管仲,?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 ……”
,秦律 ·田律,,?春二月,毋敢伐树木山林 ……”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 1802年)、
李嘉图( 1817年)和穆勒( 1900年)等,他们
也较早地在著作中提出过人类消费的物质限
制,即人类的经济活动范围存在着生态边界。
一,古代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二,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 早期的反思 ——,寂静的春天,
*一服清醒剂 ——,增长的极限,
*全球的觉醒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里程碑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WECD,,我们共同的未来, )
(二)、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定义
1、着重于自然属性的定义
? 可持续地使用,是指在其可再生能

( 速度 ) 的范围内使用一种有机生态系
统活其它可再生资源 ? 。
?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更新能
力 ?
2、着重于社会属性的定义
?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
情况下,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3、着重于经济属性的定义
? 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
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 ?
? 为全世界而不是为少数人的特权所提供公平
机会的经济增长,不进一步消耗自然资源的绝对量
和涵容能力 ? 。
4、着重于科技属性的定义
?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
技术,尽可能接近 ‘ 零排放 ’ 或 ‘ 密闭式 ’ 的工艺
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
? 。还有的学者提出,?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极
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 。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
(一)、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
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
(二)、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
的生态环境。
(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
然资源的价值。
(五)、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 ? 综
合决策 ? 和 ? 公众参与 ? 。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 持续性原则
* 公平性原则
* 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发展理论的
反思和创新
? 从以单纯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转向经济、社
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 从以物为本的发展 ?转向以人为本的发展。
? 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注重长
? 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 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经济推动型的发
展。
一,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 (一)对传统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修正
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ion),指一个
国家在一定时期(一年)内,以货币表现的国内
和国外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量。
? (二) 建立自然资源帐户
自然资源帐户主要用于体现一个国家资源的变
化。这些帐户能够显示环境的变化是如何同经济变
化联系起来的。
一,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三)引入可持续收入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收入在数量上等于传统意义的
GNP减去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等各种
资本的折旧。
(四)产品价格与投资的评估
为了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价值,产品
价格应完整的反映三部分成本:




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
环境成本(环境净化
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
用户成本
(五)建立环境资源价值公式
全部经济价值( TEV), total economic value
TEV=UV+NUV=( DUV+IUV+OV) +NUV
UV:使用价值;
NUV:非使用价值;
DUV:直接使用价值;
IUV:间接使用价值;
OV:选择价值;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开发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在身产
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过度消耗并能得到替
代资源的补充,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
第四节 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
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
?自然资源:①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②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
? (一)稀缺性
稀缺性是地球上所有资源的共同属性之一,也
是导致目前资源、环境面临十分严峻局面的原因之
一。
?(二)区域性
?(三)多用性
?(四)整体性
自然资源的整体性是指自然资源本身是一个庞
大的生态系统。自然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
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 ┄┄ 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一)资源资产问题
三、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二)资源资产问题
(三)资源价值问题
? 自然资源的价值或价格包括两部分,一是自
然资源本身的价值,二是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的
人、财、物投入的价值。
资源价格随其稀缺度的上升而调整;随开发
程度调整。
三、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四)资源核算问题
资源核算是完善资产管理、实现资源价值和促
进资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分析工具。
(五)资源产业问题
资源产业是通过社会投入进行保护、恢复、更
新、增值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事业,是协调经济
系统、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完善资源资产
管理,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它是原材料产业的前身。以矿业资源为例,开采以
前的活动为矿产资源产业,开采及开采以后的生产
活动为矿产原材料产业。
四、有关资源持续利用的两个概念






“社会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
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
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开发速度。
社会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得
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
(二)代际公平
代际公平问题可以简单而又广义的叙述如下:
假定当前的后果将影响好几代人的利益,那么,应
该在各代际人之间就上述后果进行公平的分配。
代际多数规则是指:当某项决策涉及到若干人
(或者再加上其若干子孙)来说。繁衍不决的子孙
万代永远是多数。因而可以得出:如果某项决策事
关子孙后代的利益,那么,不管当代人(或者再加
上其若干代子孙)对此持何种态度,都必须按照子
孙万代的选择去办。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实施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制定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研究如何将资
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以使人们能够更加直接
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对包括经济在内的各种活动进行
评价 。
第二, 制定条约或宣言, 使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有关措施
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为准则, 并形成明确的行动计划和
纲领 。
第三, 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系统, 促进企业的生产活动
和居民的消费生活向减轻环境的负荷转变 。
第四, 各有关国际组织和开发援助机构都把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作为提供开发援助的重点领域 。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一)、指标的定义和特征
所有指标都必须具有两个要素:
一是要尽可能的把信息定量化,使信
息清楚明了;
二是要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
信息,即使所表征的信息具有代表性,又
便于人们了解和掌握。
数量指标,用于反映总体单位数目和
标志,统称为数量指标。
总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并且要有数量
单位。
质量指标:把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
比,可以得到一定的派生指标,以反映现
象达到的平均水平或相对水平,这就是质
量指标。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目标与
原则
( 一)、建立指标体系的目标
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构建评估系统,监测和揭示
区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分析各种结
果的原因,评价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政府更好的贯
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为区域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分
析,为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二、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
目标与原则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建立
指标
体系
的原

三、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1.驱动力 —状态 —响应框架的概念
驱动力指标:反映的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影响的人类活
动、进程和方式,即表明名环境问题的原因;
状况指标:衡量由于人类行为而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
境状态的变化,即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状况;
响应指标:是对可持续发展状况变化所做的选择
和反应,即社会及其制度机制为减轻诸如资源破坏所做的
努力。
2.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功能:
能够描述和表怔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个方面的
状况;
能够描述和反映出某一时刻发展的各个方面的
变化趋势;能够描述和体现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协
调程度。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反映的是社会 —经济 —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即三者之间的驱动
力 —状态 —响应关系。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全球、国家、
地区以及社会四个层次,他们分别涵盖以下几个
方面:
? 社会系统,主要有科学、文化、人群福利水平
或生活质量等社会发展指标,包括食物、住房、
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就业、卫生、教育、培训、
社会安全等 ;
? 经济系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规
模、效益等;
? 环境系统,包括资源存量、消耗、环境质量等;
? 制度安排,包括政策、规划、计划等。
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由以下几点
构成:
?驱动力指标
?状态指标
?响应指标
主要包括就业率、人口净增长率、成人
识字率、可安全饮水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
运输燃料的人均消费量、人均实际 GDP增长
率,GDP用于投资的份额、矿藏储量的消耗、
人均能源消费量、人均水消费量、排人海域
的氮、磷量、土地利用的变化、农药和化肥
的使用、人均可耕地面积、温室气体等大气
污染物排放量等;
驱动力指标
状态指标
主要包括贫困度、人口密度、人均居住面积、
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原材料使用强度、水中的
BOD和 COD含量、土地条件的变化、植被指数、
受荒漠化、盐碱和洪涝灾害影响的土地面积、森
林面积、濒危物种占本国全部物种的比率、二氧
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人均垃圾处理量、
每百万人中拥有的 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每百户
居民拥有电话数量等;
响应指标
主要包括人口出生率、教育投资占 GDP
的比率、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与非再生能源消
费量的比率、环保投资占 GDP的比率、污染
处理范围、垃圾处理的支出、科学研究费用
占 GDP的比率等。
第二节 有关改进衡量发展指标的新思路
一、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




人造资本
自然资本
人力资本
人造资本
为通常经济统计和核算中的资本,包括
机械设备、运输设备、基础设施、建筑物等
人工创造的固定资产;
自然资本
指的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自然财富,如
土地、森林、空气、水、矿产资源等。可持续
发展就是要保护这些财富,至少应保证它们在
安全的或可更新的范围之内。
人力资本
指的是人的生产能力,它包括了人的体力、
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
人力资本不仅与人的先天素质有关系,而且与
人的教育水平、健康水平、营养水平有直接关
系。
财富的真正含义在于:一
是国家生产出来的财富,减去国
民消费,再减去产品资产的折旧
和消耗掉的自然资源。
二、人文发展指数
HDI( humen develoment index)
它由收入、寿命、教育三个衡量指标构成。
“收入”是指人均 GDP的多少;
“寿命”反映了营养和环境质量状况;
“教育”是指公众受教育的程度,也就是可持
续发展的潜力。
三、绿色国民帐户
国内生产净值( NDP) =最终消费品 +净
资本形成 +(出口 -进口)。
国内生产净值,即 EDP=最终消费品 +
(产品资产的净资本积累 +非产品资产的净资
本积累 -环境资产的耗减和退化) +(出口 -进
口)。
四、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这套评价体系由八大竞争力要素,41个方面、
224项指标构成。
八大要素主要包括: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
度、政府作用、金融环境、基础设施、企业管理、
科技开发和国民素质。
国民素质主要有人口、教育结构、生活质量和
就业等七个要素;生活质量中包含医疗卫生状况和
生活环境等状况。
五、几种典型的综合指标
(一)货币型综合指标
(二)物资流或能量流型综合指标
第四篇 环境伦理观
第十章 环境伦理

第一节 环境伦理观的由来
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人类是整个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组
成部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主体与客
体的关系,即人是主体,自然环境是客体。
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出两重性:人
依靠自然生活同时又是改变自然的力
量;人既改造自然又依赖自然;人变革
自然又必须顺应自然;人控制自然条件
又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人支配自然力
又受自然力约束 。
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片面观点:
?一是生态唯意志主义的反自然的观点;
?二是生态唯自然主义的观点 。
二, 古今中外人类对自然态度的变化
① 渔猎社会时代, 持续时间 3× 106a以
前 。
② 农业社会时代, 大约 1万年以前 。
③ 工业文明时代, 始于 18世纪 。
④ 信息社会时代
渔猎文明
?人口数量没有超过 1千万
?和谐程度处于安全与生存阶段
农业文明
?人口增长起伏较大
?人口增长到 8亿左右
?人口开始缓慢增长
?和谐程度处于基本生存阶段
工业文明
?人口开始高速增长
?人口由 8亿增长到 50亿
?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很不和协
人类中心主义:视人为万物的尺度,
并从人的利益来判定一切事物的价值,就
对自然的关系来说,它不仅主张和赞成人
类对自然的征服,而且主张人类有权根据
自身的利益和好恶来随意处置和变更自然。
它还进一步主张,人类和文化的每一种进
步,都是建立在自然的屈服之上的,必然
以自然价值的支付为代价。
综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对
于自然的每一次不合理使用,都导
致了自然界报复性的反应。正如恩
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
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
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
们”。
三、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时代的需要
新的生态文明的最大特点,
是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
一的关系。
确认人类是地球生物圈的的成员这一
事实,有助于人类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宇宙
和自然中的位置,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加以
规范。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友好关系。
四、环境伦理观的产生
环境伦理是指人对自然的伦理 。
1、生命中心主义
提出生命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野生的动植物,
避免被人类伤害。
2、地球整体主义
“大地伦理观”是指“规范人与大地以及
人与依存于大地的动植物之间关系的
伦理规则”,其基本主张是要将人“从
大地这一共同体的征服者转变为这一
共同体的一员、一个构成要素”。
3、代际均等的环境伦理观
第二节环境论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尊重与善待自然
环境论理学要回答的的基本问题是:
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人类对于自然界承担什么样的义务?
到底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
① 维生的价值
② 经济的价值
③ 娱乐和美感的价值
④ 历史文化的价值
⑤ 科学研究与塑造性格的价值












自然界的“内在的价值”:
①对生命的创造。
②生态区位的多样性与与丰
富性。
从维持和保护自然生态的价值出发,一种尊
重与善待自然的原则是环境伦理学所要求人类的。
具体来说,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物种
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同等生物,而公正地对
待不同等的生物。
2、尊重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稳定
3、顺应自然的生活
所谓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要从自
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将人类的生存利益与生态
利益的关系进行协调了。如下几条原则是一种
顺应自然的生活所必须遵循的。
( 1)最小伤害性原则
( 2)比例性原则
( 3)分配公正原则
( 4)公正补偿原则
二、关心个人并关心人类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 里
约热内卢宣言, 中作了这样的规定:“人
类拥有与自然协调的、健康的生产和活
动的权力”。
在环境问题上处理人与人之间的行
为准则如下:
1、正义原则
2、公正原则
3、权利平等原则
4、合作原则
三、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环境问题在涉及后代人的利益时,如下
几条准则必须加以考虑。
1、责任原则
2、节约原则
3、慎行原则
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人类行为方式
一、环境保护政策中的环境伦理
二、企业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三、个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四、环境伦理观对
发展观的影响
从人本主义的环境伦理出发,如下几条行为准
则是企业应当优先考虑的:
①估量那些与企业没有直接商务往来的人所承
受的损失 。
②不要认为公司或企业道理仪就是国家或社会
的利益。
③充分利用非消费性物品以及尽量回收再利用。
④勿滥用不可再生的资源。
⑤勿被“消费主义”左右。
企业的自然主义伦理要求我们不要将自然视为
资源的集合,而关心和珍惜自然自身的价值。如下
几条准则是企业自然伦理所应准循的:
(一)视生态系统为有效率的经济系统而加以
尊重
(二)谨慎对待罕见和脆弱的环境
(三)尊重生命
(四)尊重物种
(五)尊重自然
(六)爱地球如爱己
以上是关于企业从人本主义以及自然主义推导
出来的环境伦理原则。事实上,环境问题所引起的
道德责任,就像企业所面临的其他任何责任一样,
是既复杂又新奇的;它要求我们权衡科技、金钱、
社会、道德等判断的决策,往往要考虑长远而且面
对未知事物。
三, 人行为中的环境伦理
要树立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首先应在
思想观念上变革,变传统的机械式的思维为“网络
式”的思维。
机械世界观视自然为独立存在的“客体”,可

人类任意支配。
而网络式思维则要求我们将周围环境,包括无
机物、生命有机体和社会组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人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
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会有极大的影响。
自觉地抵制盲目的高消费,克服铺张浪费行为,
这不止是出于节约开支的经济成本考虑,而且是一
种关心和爱护环境的公民的道德行为的体现。
“绿色的消费”是指避开了以下产品的消费:

危及消费者本人或他人健康的产品;在生产、使用
或废弃过程中明显有害于环境的产品;生产、使用
或废弃期间不相称地消耗大量资源的产品;带有 过
分 包装、多余特征的产品或由于产品的寿命过短等
原因引起不必要浪费的产品;从濒临灭绝的物种或
者环境资源中获得材料来制造的产品,包括虐待动
物、不必要的乱捕滥猎行为的产品;对别国、特别
是发展中国家造成不利环境影响的产品;等等。
四、环境伦理观对发展观的影响
环境伦理观告诉我们:不仅地球的资源是有限
的,而且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到
头来遭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环境伦理观的提出,必然意味着一种新的人类
发展观,并对以往片面追求高效率的工业文明观发
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