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
6-1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 6章 企业技术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 理念、方法、技术邬适融 主编
Chapter 6
6-2
管理与企业管理技术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源泉我们的时代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一场世界性的技术战争正在默默地进行。这里没有硝烟,没有士兵和将军,在这里决定胜负的是最先进的技术,是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经营战略。
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尚且如此,对于一个企业更是性命攸关了。
技术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就是把人类的历史在企业得到延续与发扬,从而创造了新的物质财富;技术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企业之间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先进性、适应性的比拼,在许多时候掌握技术比对手快一点,好一点,多一点都会成为企业生命力强弱的关键所在;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上的任何一次致命的改革都会带来企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
Chapter 6
6-3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 技术引进
6.1.1 技术引进的概念
6.1.2 技术引进的内容
6.1.3 技术引进的方式
6.1.4 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Chapter 6
6-4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1 技术引进的概念技术引进 是指为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经济,
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引进本国没有或尚未完全掌握的先进技术,它是企业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措施,也是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Chapter 6
6-5
管理与企业管理国际间的技术引进可分为:
1.贸易形式贸易形式 也叫技术贸易,是有偿的技术转移 。 包括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经营等 。
2,非贸易形式非贸易形式 通常是无偿的技术转移,包括科学技术的交流,聘请外国术专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座谈,交流技术资料与情报,举办国际展览等 。
Chapter 6
6-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2 技术引进的内容技术引进的内容 主要是指专利许可,专有技术许可和商标许可的许可证贸易 。
许可证贸易是卖方向买方转让技术时,买方要向卖方支付技术转让费用 。 但许可证贸易只是技术使用权的转让而不是所有权的转让 。
Chapter 6
6-7
管理与企业管理
1,专利专利 是指一项发明创新的首创者到专利机关申请并批准后在法律上取得的专利权 。 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颖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 。
所谓 购买专利,买的只是使用权,并不是具体的技术内容 。 卖方并不承担保证实施该项专利的责任,也不负责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技术指导 。 单纯的购买合同,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中的企业之间签订的,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一定可取 。
Chapter 6
6-8
管理与企业管理
2,专有技术专有技术 也叫技术诀窍,是指从事生产或所必需的、
未向社会公开的秘密技术知识、经验和技巧,包括各种设计资料、图纸、生产流程、加工工艺、材料配方、测试方法等技术资料;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储存和运输等有关技术资料;人员所掌握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技巧。
专有技术有些属于不能获得或有意不去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拥有工业产权,法律不予保护,但也不干涉。
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了解和调查卖方所转让的技术诀窍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Chapter 6
6-9
管理与企业管理
3.商标商标 是工商企业用来表明其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别的标志,可以用文字,记号,图案或其综合加以表示,是代表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
商标经申请注册批准后,可获得注册商标权,也是工业产权的一种,受本国商标法的保护 。 发展中国家引进某项专利和技术诀窍时,常采用外国公司的商标,借助于该商标的声誉为自己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 。
Chapter 6
6-10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3 技术引进的方式
1.合资经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共同举办某企业,双方共同投资经营,分享利润,共担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 。
2.合作生产是指一项产品或一个工程项目,由双方或多方各自承担其中某些部分或部件的生产来共同完成全部项目的一种合作方式 。
Chapter 6
6-11
管理与企业管理
3.许可证贸易指的是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引进方就某项技术转移问题进行商业性磋商,达成协议 。 引进方有权使用转让方所拥有的技术,生产和销售利用这种技术所制造的产品,
并按协议规定返回技术转让方一定的费用 。
4,成套设备引进从国外购买生产某种产品或系列产品的全套设备,
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引进的内容通常包括工艺技术,工程设计,成套设备,甚至包括厂房,生产管理,
产品销售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服务项目 。
Chapter 6
6-12
管理与企业管理
5,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引进方就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审核等问题委托咨询机构进行专项或系列项目的帮助 。
6,补偿贸易是指技术引进方用产品补偿技术转让方费用的贸易方式 。
7,租赁设备是由租赁公司按用户承租人的要求垫付资金,向制造商购买设备,租给用户使用 。 用户一方面定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另一方面,又与制造商签订技术合同
( 如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设备维修等 )
Chapter 6
6-13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4 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技术的先进性指比国内已掌握的技术更先进的,自己研发有较大的困难或研究费用过大,时间过长等 。 引进先进技术必须与我国的工业体系,
原有技术基础,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能够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 。
2,技术的生命力任何技术都要经过萌芽探索,完善提高,成熟应用,没落淘汰四阶段 。 新技术的平均寿命只有 5年左右,有的经过改进,可能延长生命力 。 应根据经济效益标准来衡量不同阶段上的技术 。 萌芽阶段的技术,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进一步探索,风险较大;完善阶段的技术,风险较小,仍需投入一定的力量进一步提高 。
Chapter 6
6-14
管理与企业管理
3,技术的适用性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最符合本国,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一种技术 。
4,技术的配套条件任何一项先进技术都不可能脱离周围的配套条件,
引进的成套项目一般还要配上大量的国内设备和土建工程,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
Chapter 6
6-15
管理与企业管理决策借鉴顶吹纯氧炼钢技术的引进奥地利 1952年发明顶吹纯氧炼钢技术后,日本于
1995年只花了 126万美元引进该项技术,许多新建的炼钢厂跳过了平炉技术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国钢铁业由于平炉练钢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已有的设备提前报废损失太大,直到 20世纪 80年代仍未将平炉技术更新完毕 。 50年代中期我国有关部门并未采纳,于 60年代初花了 2000万美元引进了 2台顶吹纯氧炼钢设备,由于文革的原因,到 70年代才安装起来 。 技术引进的失误使我国钢铁业走了一段弯路白白浪费了二十多年时间 。
Chapter 6
6-1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 技术创新
6.2.1 技术创新的类型
6.2.2 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6.2.3 技术创新过程
6.2.4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
Chapter 6
6-17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1 技术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通过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 。
这一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方面的 特殊涵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实现 。
Chapter 6
6-18
管理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归结: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可分为:
( 1) 渐进性创新,也称改进型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 。
( 2) 根本性创新,也称重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Chapter 6
6-1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产品创新和过程 ( 工艺 ) 创新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 1)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 。
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可分为:
① 重大 ( 全新 ) 的产品创新 是指产品用途以及应用原理有重大变化的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 。
② 渐进 ( 改进 ) 的产品创新 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 。
( 2) 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 。
Chapter 6
6-20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2 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基本战略思路 。 从中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当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适当形式积极进行合作创新 。
Chapter 6
6-21
管理与企业管理
1,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技术力量进行研发,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
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具有率先性 。 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
2,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 。
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做到高质量的模仿,在模仿中再创新 。
3,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的创新组织方式 。 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或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 合作创新的条件是共享成果,共同发展 。
Chapter 6
6-22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3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 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产品的过程,也是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价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 。 从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以下几代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Chapter 6
6-23
管理与企业管理
1,技术推动创新过程模式研究开发或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技术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 。 基本顺序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
生产,销售,市场需求 。
2,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式强调市场是研究开发构思的来源,市场需求为产品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机会,并激发研究与开发活动 。 基本顺序是:市场需要,销售信息反馈,研究与开发,生产 。
3,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创新过程模式强调创新全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是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
Chapter 6
6-24
管理与企业管理
4,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式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开发,
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强调研究开发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密切合作 。
5,系统集成网络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地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形,并采用创新过程一体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hapter 6
6-25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4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创新过程管理主要涉及创新计划的制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组织与控制以及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
Chapter 6
6-26
管理与企业管理
1,创新计划的制定
( 1) 确定竞争领域
① 产品的类型和挡次
② 产品的最终用途
③ 产品面向的顾客群
④ 产品所拥有的技术资源
( 2) 确定创新目标
① 发展目标 。 率先进入市场,迅速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受控发展;逐步更新现有产品,保持竞争地位;转移阵地,受控收缩 。
② 市场态势 。 开拓型;发展型 ( 进攻型 ) ;
维持型 ( 防守型 ) ;收缩型 。
③ 特殊目标 。 包括产品多样化,产品结构合理化,避免被收购,
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维持或改善企业形象等 。
Chapter 6
6-27
管理与企业管理
( 3) 明确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 。
① 确定关键性创新要素的来源 。
市场和营销方面的;生产制造方面的;技术要素 。
② 确定创新方式和创新的技术变化强度 。
是根本性还是渐进性,是核心技术还是应用技术,是自主还是合作,是率先还是模仿,是开拓性还是技术引进再创新 。
③ 选择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 。
率先;敏捷反应,紧跟;谨慎反应 。
④ 其他策略 。
如不同创新环节资源配置;创新产品与企业原有的技术体系的关系;产品质价定位;如何克服企业内部的阻力;如何避开法规的限制;如何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是否要获得技术专利等等 。
Chapter 6
6-28
管理与企业管理
( 4) 制定应急计划是指应付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不利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安排 。 包括:市场突然衰退;创新产品不被市场接受;
竞争对手的产品受到严格的专利保护;市场被竞争对手所控制;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创新;
营销渠道难以打通;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不顺利;所需要的外部技术无法得到;关键技术人员离开企业等等 。
Chapter 6
6-2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开发过程控制
( 1) 开发过程控制的任务和重点 。
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开发活动计划和各阶段的开发产出目标;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调整计划和目标;
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消除开发过程中企业内部技术转移的障碍;解决因意外情况出现或影响开发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有关问题 。
( 2) 开发过程控制的方法 。
取决于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控制可能带来的损失 。 美国曾为北极星潜艇的开发专门设计了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控制技术 ——计划评审技术 ( PERT) 。
( 3) 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转移 。
新技术在企业内部从上游开发部门向下游部门的完整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 解决的决策:技术转移的时机,去向,
参与转移的人员以及上下游部门间的沟通方式 。
Chapter 6
6-30
管理与企业管理
① 技术转移的时机取决于: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潜在用户的要求;设计规范文件是否完备,技术参数是否足够明晰,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市场竞争的需要 。
② 技术转移的去向直接向制造部门转移;建立一个新技术的,中转站,。
③ 参与转移的人员由上游部门的技术开发者和下游部门的技术接收者共同组成的项目小组是保证技术平稳转移的最有效方式 。
④ 沟通方式设立一个由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整个项目的领导工作,在创新过程中小组定期会晤,进行信息沟通;
伴随技术转移直接将上游部门的人员向下游部门转移;通过正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信息沟通 。
Chapter 6
6-31
管理与企业管理
3,创新阶段整合 ——企业创新过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 1) 串行整合创新构思形成,实验原型开发,工程原型开发,小批量试制,
商业规模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阶段依次完成 。
优点:职能部门的内部效率较高,也易于管理 。
缺点:增加了创新成本,延长了创新周期 。
( 2) 交叉整合在上游阶段的工作还未完成时就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吸收一定的下游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形成了一定的交叉 。 非常适合汽车工业等产品结构复杂,工序繁多的行业中的创新管理 。
优点:减少信息失真和工作反复,节约费用和时间 。
( 3) 并行整合也称为同步工程或并行工程,多职能部门并行推进,及早沟通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消除,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
Chapter 6
6-32
管理与企业管理运作标杆 三洋电机公司的模仿创新
1952年夏,三洋电机当时社长井植岁男看到了洗衣机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决定开始制造洗衣机 。 经反复试验和摸索,充分总结和剖析其他厂家产品的优缺点,最后从产品的安全性能,使用方便程度以及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等方面,找到一种比较圆满的设计方案,并试制成功一台样机 。 正当这种洗衣机准备投产之际,他们又发现了英国胡佛公司最新推出的涡轮喷流式洗衣机较原先搅拌式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三洋公司管理者深深懂得:,后开发的产品,
如果在性能上没有明显优于已经上市的同类产品的长处,那么你不仅应当预计到在今后的竞争中必然遭受失败的后果,
甚至一开始就应考虑是否投产的问题,。 性能优异,价格只有传统搅拌式洗衣机一半的崭新产品,一上市便引起市场的轰动,不仅为三洋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使得三洋公司在洗衣机行业站稳了脚跟 。
Chapter 6
6-33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 产品开发
6.3.1 产品创新
6.3.2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6.3.3 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支持系统
6.3.4 产品设计
6.3.5 产品的工艺准备
6.3.6 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
Chapter 6
6-34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1 产品创新
1,新产品 的概念是指产品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和材质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同已有产品相比具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有推广价值,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第一次试制成功的产品 。
Chapter 6
6-35
管理与企业管理
2,新产品的分类
( 1) 按地域范围
① 国际新产品,指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
② 国内新产品,指国外已有,国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
③ 地区新产品,指国内已有,但在本地区尚未试制过的产品 。
( 2) 按创新程度
① 全新产品,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制成的新产品,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
② 换代新产品,指部分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而使产品的性能或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显著提高 。
③ 改进新产品,指在原有基础上采用了某些改进技术,使产品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 3) 按决策方式
① 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
② 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
Chapter 6
6-36
管理与企业管理
3,产品创新的方法
( 1) 品质分析法通过分析已有的产品而获得的 。
水平思考法,多维分析法,品质扩展法和弱点分析法等 。
( 2) 需求信息交合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需求信息上,从研究产品的购买者或长期使用者中获得创新的启示 。
具体有功能组合法,问题分析法,综合列表法等 。
( 3) 遐想构成法通过对未来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来预测适应这一变化的新产品的创意,使产品超越时代的节拍 。
具体有自由遐想法,趋势预测法,假设方案法等 。
( 4) 群体创造法集群体创造能力之大成而进行的产品创新 。
具体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多学科小组法等 。
Chapter 6
6-37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2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1,调查研究阶段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产品开发策略和企业的资源条件确定新产品开发目标 。 包括:
( 1) 技术调查是指调查有关产品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以便为制订新产品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 了解用户要求,生产规模,远景规划等生产技术特点,为用户选择最佳方案或代为用户进行成套设计;对通用产品,可以在收集技术情报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预测法等进行技术预测 。
( 2) 市场调查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从而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新产品 。
Chapter 6
6-38
管理与企业管理
2,新产品开发的创意阶段主要来源:用户,本企业职工,厂外科技人员
3,新产品开发创意的筛选阶段坚持新产品开发的正确方向;兼顾企业长远发展和当前市场的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
4,决策方案和编制设计任务书产品决策方案 就是根据新产品开发目标的要求,对未来产品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条件进行概括的描述,包括主要性能,目标成本,
销售预计,开发投资,企业现有条件利用程度等 。
决策的目的 就是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决定取舍 。 可能出现情况:都不开发;推迟开发;制造样品,试验决定取舍;
真正较优者开发 。
新产品开发方案决定后,要组织力量编制设计任务书 。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开发新产品的结构,特征,技术规格,用途,使用范围,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分析比较,开发这一产品的理由和根据等 。
Chapter 6
6-39
管理与企业管理
5,新产品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 工业设计是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设计产品 。
6,新产品工艺设计工艺设计 是产品创新试制阶段和大批量生产时,为达到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指导工人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 。 工作量大,费用高 。
7,新产品的试制样品试制:目的是考核产品的设计质量,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验证和修正设计图纸,使产品设计基本定型 。
小批试制: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检查图纸的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对设计图纸再进行一次审查修改 。
8,新产品试验与评价鉴定做好试车及试验工作,对样品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与调整 。 试验和调整后要做出总结,交企业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
Chapter 6
6-40
管理与企业管理
9,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既是产品开发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代新产品开发的起点 。
主要工作有:
( 1) 市场分析 。 目的是对产品未来销售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值来估算收益情况,了解新产品是否有开发价值 。
( 2) 样品试用 。 将部分样品送给用户试用,请他们提意见 。
( 3) 市场试销 。 组织试销,即将产品及其包装,装潢,广告,销售的组织工作等置于小型的市场环境之中,以便进一步了解产品的销售状况,针对试销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为产品正式投放市场打好基础 。
( 4) 产品投放市场 。 将新产品列入其正式产品目录;编制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当广告媒介,安排广告宣传;制定产品商标,向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培训销售人员;制定合理的价格;组织好技术服务工作等 。
Chapter 6
6-41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3 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支持系统
1,新产品决策问题 ——起点
( 1) 新产品是否符合战略需要
( 2) 新产品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 3) 新产品的市场机会如何把握
Chapter 6
6-42
管理与企业管理
2,新产品决策模型
( 1) 概念模型的建立目的是为新产品决策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 详尽地说明了新产品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新产品的环境,可以提出决策问题,为后续模型提供各种关系及假设 。 有助于满足决策模型的完整性标准 。
( 2) 管理层操作模型的建立是从概念模型出发,在工作表的框架内建立相对简单,可理解,
直观的模型,以便使管理者易于分析和控制开发过程 。
市场机会 = 目标市场人口数 × 对新产品有购买意向的人口比例市场机会 ( 金额 ) =新产品平均价格 × 潜在购买人数
( 3) 专门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对工作表模型的见解和看法 。 往往采用定量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和权衡决策结果,减少估计误差,满足可靠性要求 。
Chapter 6
6-43
管理与企业管理
3,新产品数据库
( 1) 主观估计数 。 分解分析 是常用方法,即通过把特定现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对每个部分作出估计,然后加总,提高预测的精确性 。
主要有决策分析法,决策计算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
( 2) 类比数据 。 类比法 是根据新旧产品之间在理论上或概念上的联系及其相似性,进行类比推理,获得新产品相关数据的一种方法 。
评估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潜在购买者因素,组织因素,营销因素,营销计划,其他利益相关者及环境因素等 。
( 3) 公开的数据 。 如技术经济等环境趋势,竞争者活动,潜在购买者的生活方式等信息资料 。
( 4) 市场利益相关者数据 。 来自潜在购买者,商业中介,竞争对手和其他市场利益相关者的数据,可用来识别市场对新产品概念的反应,完善新产品概念 。
( 5) 新产品测试数据 。 方式:书面表格,问卷表,观察报告等 。
( 6) 市场试销数据 。 类型:模拟的,受控的和常规的 。
Chapter 6
6-44
管理与企业管理
4,新产品的营销研究
( 1) 营销研究的框架新产品的研究问题,营销研究设计,抽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与解释等几个方面 。
( 2) 营销研究的方法使用的数据来源及方法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则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 。 预测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管理层的判断,个人访谈,公司信息来源和竞争分析等方面 。
5,新产品决策的优化程序
( 1) 优化程序的类型规划程序,启发式搜寻程序等 。 规划程序有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最优化程序; 启发式搜寻程序 是通过确定搜寻规则来发现最佳决策,一般是从简单规则逐渐到复杂规则 。
( 2) 优化程序的应用可以确定最优化组合 。
Chapter 6
6-45
管理与企业管理
6,产品改进决策
( 1) 产品改进的类型明显改进,有区别的改进和更差的变化等 。
( 2) 产品改进决策的影响因素顾客的反应,产品成本,员工士气,公司形象等 。
( 3) 产品改进决策的经济评价如果产品改进决策只考虑顾客反应的影响,可采用:
产品改进的经济效果 = 忠诚顾客,偶然购买顾客和非顾客对产品改进的反应所带来的销售额或利润的各种影响之和
( 4) 顾客对产品改进的反应
① 首先估计忠诚顾客,偶尔购买顾客和可能使用的非顾客的数量 。
② 估计每个顾客群体的试用率 。
③ 探知顾客试用后的反应,估计出每个顾客群体的偏好度 。
④ 估计各类顾客试用后不同反应的经济意义 。
Chapter 6
6-4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4 产品设计
1,产品设计的要求先进性、经济性、节能性
2,产品设计的程序
( 1) 编制设计任务书
( 2) 方案初步设计
( 3) 技术设计
( 4) 工作图设计
Chapter 6
6-47
管理与企业管理
3,产品设计的方法
( 1) 模块式设计以企业的标准件,通用件和过去生产的零部件为基础,用组合的方式来设计新产品;或者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可互换的模块,再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块与其他部件组合成不同的新产品 。
( 2) 内插式设计主要用于新产品规格处于两个现有产品规格之间的产品设计上 。
( 3) 外推式设计利用现有产品的设计原理和生产经验进行外推,设计出新规格的类似产品 。
4,正交试验在产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正交试验法是研究与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 利用数理统计的正交性原理,结合试验人员的实践经验,科学地选择参加试验的各项因素及其水平,合理安排试验方案,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
Chapter 6
6-48
管理与企业管理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正交试验法的应用步骤例:某五金加工厂生产的弹簧,用户反映经常出现断裂,经分析主要是弹性不够 。 在新开发的产品中必须提高这一部件的弹性指标,
现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以便找出达到最佳弹性指标的试验组合 。
主要分两个阶段:
( 一 ) 试验方案的设计第一步,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项目 ( 回火试验 ) 。
第二步,制定因素水平表 。
1.找出因素,回火温度 ( A),保温时间 ( B) 和工件重量 ( C)
2.确定范围:回火温度 440~ 5000C;保温时间 3~ 5分钟;工件重量
15~ 21千克
3,选 出 水 平,A1=4400C,A2=4600C,A3=5000C ; B1=3 分钟,B2=4 分钟,B3=5分钟; C1=15千克,C2=18千克,C3=21千克
Chapter 6
6-49
管理与企业管理表 6-1 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
A
回火温度
( 0C)
B
保温时间
(分)
C
工件重量
(千克)
1 440 3 15
2 460 4 18
3 500 5 21
Chapter 6
6-50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三步,选用合适的正交表根据因素水平表来选用合适的正交表,所谓,合适,的标准是:
因素水平表中的水平数必须与正交表中的水平数完全一致;因素水平表的因素个数必须小于等于正交表表中的列数;在符合前两个条件下尽量减少试验次数 。
表示表中有四列,最多可安排四个因素
L9(34)
表示因素的水平数表示试验次数,该正交表有 9个试验组合表示该表为正交表
Chapter 6
6-51
管理与企业管理表 6-2 L9(34)正交表试验号 1 2 3 4
1 1 1 3 2
2 2 1 1 1
3 3 1 2 3
4 1 2 2 1
5 2 2 3 3
6 3 2 1 2
7 1 3 1 3
8 2 3 2 2
9 3 3 2 1
Chapter 6
6-52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四步,进行表头设计第五步,列出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试验号
1
回火温度( 0C)
A
2
保温时间
(分)
B
3
工件重量(千克)
C
4
1
2
3
4
5
6
7
8
9
440( 1)
460( 2)
500( 3)
440( 1)
460( 2)
500( 3)
440( 1)
460( 2)
500( 3)
3( 1)
3( 1)
3( 1)
4( 2)
4( 2)
4( 2)
5( 3)
5( 3)
5( 3)
21( 3)
15( 1)
18( 2)
18( 2)
21( 3)
15( 1)
15( 1)
18( 2)
21( 3)
2
1
3
1
3
2
3
2
1
Chapter 6
6-53
管理与企业管理
( 二 ) 试验结果的分析第一步,计算综合平均值
īA=( 377+350+326) /3=351
第二步,分析因素的主次
RA=351—333=18 主 ——————次
B; A; C
ī
īī
īīī
351
341
333
377
333
315
346
334
342
R 18 62 12
Chapter 6
6-54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三步,选取最佳生产条件如果试验指标要求越大越好,则各因素应取对应于试验数据综合平均值最大的水平组合 。 本例要求提高弹性指标,故各因素应取的水平为,A —“1”水平; B —“1”水平; C—“1”水平 。 即 A1B1C1,
其具体值应为:回火温度 440度,保温时间 3分钟,工件重量 15千克 。
第四步,做验证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而选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回火温度 440度,保温时间 3分钟,工件重量 15千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弹性指标为
43( 单位 ) 。 若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可以验证为最佳生产条件 。
Chapter 6
6-55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5 产品的工艺准备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和审查
( 1) 工艺性分析是在充分理解产品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产品 ( 零部件 ) 的技术条件和结构是否符合工艺原则;
是否省工省料;制造和管理是否方便;企业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水平能否承担等 。
( 2) 工艺性审查一般包括: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审查;零部件设计的工艺性审查;
审查设计的产品在现有条件下制造和提高工效的可能性等 。
Chapter 6
6-56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工艺方案的确定
( 1) 工艺方案的内容确定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形式;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
确定工艺装备的原则和关键工艺部位及其解决措施 。
( 2) 拟定工艺方案的依据新设计产品的继承性和生产类型 。
新设计产品的继承性 是指产品的技术发展水平;属于系列化产品还是变形产品 。 生产类型则要考虑生产批量,工艺装备,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 。
( 3) 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生产某一产品往往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工艺方案,这需要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从中选出较优的工艺方案 。
Chapter 6
6-57
管理与企业管理
3,编制工艺文件
( 1) 工艺文件的内容编制外构件,协作件,标准件及毛坯明细表;编制分车间的零件明细表;设计毛坯图样,规定生产条件及编制工艺规程;拟定产品及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方法;编制工艺装备明细表;计算各类消耗定额;制定工艺守则或工作指导书 。
( 2) 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规程 是指导工人技术操作的基本文件,是工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 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的工艺规程是由产品的生产类型决定的 。 在大量大批生产中,绝大多数零件要求有完整详细的工艺规程文件,需要每道工序都编制工序卡;在成批生产中,一般零件采用工艺卡,关键零件编制工序卡;对单件小批生产的一般零件,只编制工艺过程卡,个别关键零件可编制工艺卡 。
Chapter 6
6-58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5 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
1,样品试制与鉴定
( 1) 样品试制目的是通过一件或几件样品的制造和试验,考核产品的结构,
性能和主要工艺,检验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 样品试制属于试验性质,为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投入正式生产,样品试制的组织应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 。
( 2) 样品鉴定作性能试验,如有问题予以及时解决,直到样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组织样品鉴定 。
样品鉴定是根据有关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由专业人员检查和评定产品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产品的结构,性能是否达到了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 应编写样品鉴定书,写明各种结论,决定能否进行小批试制 。
Chapter 6
6-5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小批试制与鉴定是在样品试制和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 主要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检查图样的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全部工艺装备,
并对设计图样再次进行审查修改 。
( 1) 小批试制主要目的是验证工艺和掌握生产规律,考验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能否保证取得规定的技术条件,质量和良好的经济效果,为正式投入成批或大量生产创造条件 。
( 2) 小批鉴定除包括样品鉴定的内容外,应重点检查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工艺装备的齐全性,并检查零部件和成品的质量,劳动生产率,消耗定额和稳定程度,判明是否已消除了样品鉴定书中提出的缺陷与要求,最后决定能否投入成批或大量生产 。
Chapter 6
6-60
管理与企业管理观察与思考索尼公司实施创新产品集群战略索尼公司非常注意通过实施集群创新战略获取集群经济效益 。
单就产品而言,一方面,索尼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开发出不同的 Walkman产品;另一方面,又将其技术平台沿着微型化等技术轨道不断地向前推移,开发出新型的微电机和体积更小的可充电电池等,实现了技术平台的升级 。 从索尼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产品领域也是不断扩展的,从袖珍收音机开始,
到使用电池的便携式电视机,平放式录像机,摄录一体机,微型激光唱机和独具特色的彩色电视机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以及
Walkman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声像家用电器方面的创新产品群 。
索尼公司每年向市场推出 1000多种新产品,其中 80%是改良产品 。
Chapter 6
6-61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 设备更新
6.4.1 设备磨损的经济规律
6.4.2 设备的经济评价
6.4.3 设备的更新改造
6.4.4 高级制造技术 ( AMT)
Chapter 6
6-62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1 设备磨损的经济规律
1,设备磨损规律设备的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 。
有形磨损 往往是机器设备在运行中,其零部件的配合面发生摩擦,震动而产生磨损,使零部件的原始尺寸变化,配合不理想,
精度下降,造成操作维修费用较高 。 另外在设备闲置时,由于维护不当而引起生锈,腐蚀,变质,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 。
无形磨损 是指生产设备由于制造部门的工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生产同样结构的设备价格不断下降,此类磨损含有,贬值,的意义 。 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结构更新颖,技术更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的设备,使原有设备在自然寿命到达之前显得陈旧落后,此类磨损又有,提前淘汰,的含义 。
Chapter 6
6-63
管理与企业管理设备的零部件磨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主要由于运动零件的表面微观粗糙不平度,氧化层,脱碳层等在摩擦力作用下的磨损 。 这一阶段磨损速度较快,但时间较短 。
第二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运动零件的抱合情况良好,磨损速度均匀,平稳,磨损量的增加非常缓慢 。 这一阶段是设备运行状态最好的阶段,设备的生产率和加工质量最有保证 。 这一阶段可持续较长的时间 。
第三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正常的磨损关系破坏,磨损急剧增加,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率迅速降低 。 所以一般不允许零件使用到剧烈磨损阶段,在零件处于正常磨损阶段的后期就应该修理或更换,否则会加大维修工作量,增加维修费用,延长修理停工时间 。
Chapter 6
6-64
管理与企业管理图 6~1零部件磨损曲线磨损量时间0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hapter 6
6-65
管理与企业管理
2,设备故障率曲线像浴盆断面,故又称浴盆曲线 。 按变化状况共分为三个时期:
( 1) 早期故障期主要是由于设计,制造的缺陷,零件抱合关系不好,零件筛选上的问题,操作者不适应等原因造成的 。
( 2) 偶发故障期一般是由于操作失误和设备维护不当等偶然因素造成的 。 这是设备最好的运行时间,若确定一个故障率 P对应的故障率曲线上的两点 A与 B,这时的运行时间称为 设备的耐用寿命 。
( 3) 磨耗故障期某些零件老化,磨损加剧,因而故障率上升,应加强预防检查和预防性维修,在零件达到使用期限前加以修理或更换,延缓设备磨耗故障期的到来 。
Chapter 6
6-66
管理与企业管理图 6- 2设备故障率曲线故障率耐用寿命
A B
P
O
早期故障期 偶发故障期 磨耗故障期
Chapter 6
6-67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2 设备的经济评价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 是设备投资额与采用新设备后每年节约额的比值 。
设备投资额由设备的购置价格,运输费用和安装费用等构成 。 年节约额是指由于采用新设备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进了质量,
降低了各种消耗等带来的节约费用 。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投资额 ( 元 )
投资回收期 ( 年 ) =——————————————
采用新设备每年节约额 ( 元 /年 )
如果采用新设备每年节约额的不相等,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可以用 Excel图解法直接进行计算 。
Chapter 6
6-68
管理与企业管理应用范例:
某机械厂年初 ( 第零年 ) 投资新设备 800万元,每年末可节约金额见图 C列,贴现率为 10%,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即计算:,各年投资收益净现值累计盈亏,为零时的年度 。 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
键入 D2,= C2- B2” 对应:年收益净值=年节约额-年投资额
E2,= D2/1.1^A2” 折合现值=年收益净值 /1.1t
F3“= F2+E3” 本年累计盈亏=上年累计盈亏 +本年净现值第二步:分别按住 D2,E2,F3单元格右下角的小十字进行循环运算,
得各年末各列数值 。
第三步:选中 A列,F列,作 x,y散点图,得,投资收益净现值累计盈亏图,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设备的投资效益越好 。 要计算不同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从中选择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
Chapter 6
6-6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法设备除了购入时一次性投资外,在使用过程中还须投入一定的费用,其中包括操作人员工资,能源消耗,维修保养费,事故发生后的停机损失费,保险费等 。
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总费用是由投资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构成,称为 寿命周期费用 。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投资费用 +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使用费用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 =———————————————————
设备的寿命周期
Chapter 6
6-70
管理与企业管理
( 1) 年费法把购置设备一次性支出的最初投资费,依据设备的寿命周期,按复利年利率换算成相当于每年费用的支出,
然后再加上每年的维修费用,求出总费用,从中选择总费用最低的设备为最优设备 。
( 2) 现值法这种方法和年费法的主要区别是每年维持费通过现值系数换算成相当于最初一次投资的数额,而最初一次设备投资费则不变 。
Chapter 6
6-71
管理与企业管理年费法例:有 A,B两台设备,估计寿命周期为 10年,利率为 6 %,其最初投资费用及每年维修费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台设备比较,选择 B设备较好 。
资本回收系数 =
最初投资 每年投资费每年维持费每年总费用设备名称
( 1) ( 2) =( 1) ×
资本回收系数
( 3) ( 4) =
( 2) +
( 3)
A
B
7000
10000
7000× 0.1359=
951
10000× 0.1359=
1359
2500
2000
3451
3359
1 3 5 8 7.01%)61( %)61%(61)1( )1( 10 10 n ni ii
Chapter 6
6-72
管理与企业管理现值法年金现值系数 =
从表中数据计算结果可知,选择 B设备同样优于 A设备,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结论是一样的 。
设备名称最初投资每年维持费用现值 10年内全部支出现值合计
( 1) ( 2) = 每年维持费用
× 现值系数
( 3) =
( 1) +( 2)
A
B
7000
10000
2500× 7.36=18400
2000× 7.36=14.720
25400
24720
36.7%)61%(6 1%)61()1( 1)1( 10
10
n
n
ii
i
Chapter 6
6-73
管理与企业管理利用 Excel软件,求每年投资费和每年维持费用现值:
在 Excel电子表格中选择一个单元格,键入相应的财务函数即可 。
在 年费法 中:
求 A设备的每年投资费:键入,= PMT( 0.06,10,7000),,回车得 951;
求 B设备的每年投资费:键入,= PMT( 0.06,10,10000),,回车得 1359。
例在 现值法 中,
求 A设备的每年维持费用现值:键入,= PV( 0.06,10,2500),,
回车得 18400;
求 B设备的每年维持费用现值:键入,= PV( 0.06,10,2000),,
回车得 14720
Chapter 6
6-74
管理与企业管理
3,费用效率法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较小的设备并不一定是综合经济性好的设备 。 考虑到综合效益还可以用费用效率法进行分析 。 费用效率是指单位费用所能提供的效益成果 。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的综合效率设备费用效率 = —————————
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包括生产率,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成本,
交货期,安全性,环保性等 。 凡可用数量表示的,如生产率,能耗,原材料节约等都要定量分析 。 不可用数量表示的,如安全性,
环保性等也应作定性分析比较 。
Chapter 6
6-75
管理与企业管理例:
从上表计算的结果可以知道,每万元设备的费用所提供的效益成果以设备 C为最大,即 C设备的费用效益最高,所以选 C设备 。
设备名称寿命周期费用
(万元)
设备效率
(件 /天)
费用效率 ( 件 /天 )
/万元
( 1) ( 2) ( 3) ( 4) = ( 3) /( 2)
A 10 1500 150
B 12 1680 140
C 18 3150 175
Chapter 6
6-7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3 设备的更新改造
1,设备的寿命
( 1) 物质寿命也称自然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所经过的时间 。 设备的物质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质量,使用和维修 。 维修做得好,
设备的物质寿命就会延长 。
( 2) 经济寿命根据使用成本决定的设备寿命 。
( 3) 技术寿命从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 。 科学技术发展越快,技术寿命越短 。
( 4) 产品寿命当某些专用设备还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时,市场已经不需要这些设备生产的产品了,这样迫使这些设备提前退出使用,这种设备寿命称为产品寿命 。
Chapter 6
6-77
管理与企业管理
2,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
( 1) 低劣化数值法设 K代表原始价值,T代表已使用年限,则每年平摊的设备费用为 K/T。
随着 T的增长,按年平均的设备费用不断减少,但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及燃料,动力消耗增加,这就叫 设备的低劣化 。
若这种低劣化每年以 G的数值增加,则 T年的低劣化数值为 GT,
T年中平均劣化数值为 GT/2。
由此可得平均每年的设备费用总和为:
若使设备费用 y最小,则取 得
T
KTGy
2
0?dtdy
G
KT 2?
Chapter 6
6-78
管理与企业管理例:
某设备的原始价值为 8万元,每年低劣化增加值为
3200元,求其经济寿命 。
即这种设备的经济寿命约为 7年 。 以上计算没有考虑利率 。
年年= 750
3200
8 0 0 0 02T
m i n?
Chapter 6
6-79
管理与企业管理
( 2) 面值法设备的年均使用费用是由年折旧费用和年均运行维护费用两部分组成 。 计算设备每年的年均费用值,观察各种费用的变化,年均费用值最小时的年份即为最佳更新期,也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 。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原值 –第 n年残值 + 各年的维持费第 n年使用费 = ——————————————————
使用年限
Chapter 6
6-80
管理与企业管理例:某装置原值为 3000元,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其逐年维持费和逐年实际残值均为已知,试求其经济寿命 。
从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年度使用费用 5年最少,所以该装置的经济寿命为 5年 。
使用年限 ( 1) 1 2 3 4 5 6 7
维持费用 ( 2)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1500
实际残值 ( 3) 2000 1333 1000 750 500 300 300
累计维持费用 ( 4) 600 1300 2100 3000 4000 5200 6700
损失价值 ( 5) = 原值 -
( 3) 1000 1668 2000 2250 2500 2700 2700
使用费用 ( 6) = ( 5)
+( 4) 1600 2968 4100 5250 6500 7900 9400
年度使用费用 ( 7) =
( 6) /n 1600 1484 1367 1312 1300 1317 1343
Chapter 6
6-81
管理与企业管理
3,设备技术改造是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现有设备,以改变现有设备落后的技术面貌,改善和提高设备的性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是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
( 1) 设备技术改造的途径
① 大 ( 重 ) 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可结合大修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更换部件,装置附件,以改变原有结构,使之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 。
② 通用设备专业化改造可将通用设备改造为高效的专用设备 。
③ 一般设备改造使原有的设备恢复精度,提高性能 。
Chapter 6
6-82
管理与企业管理
( 2) 设备技术改造的工作程序
① 提出设备技术改造任务书
② 确定设备技术改造项目
③ 编制设备技术改造计划
④ 设备技术改造的设计工作
⑤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
⑥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的竣工验收
⑦ 设备技术改造评价
Chapter 6
6-83
管理与企业管理
4,设备的更新设备的更新是以比较经济和完善的新设备来替换物质磨损严重,
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使用的设备 。 设备更新有两种形式:
( 1) 设备的原型更新也叫简单更新或形式更新 。 这是同型号设备以旧换新 。 这类更新主要用来更换损坏,陈旧的设备,以保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节约能耗和减少维修费用的增长 。 但它不具备技术更新的性质 。
( 2) 设备的技术更新是指以技术上更加先进,经济上更加合理的新设备来代替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陈旧设备 。 即以结构更先进,技术更完善,效率更高,性能更好,能源消耗更少,外观新颖的设备来代替那些落后陈旧的设备 。
Chapter 6
6-84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4 高级制造技术( AMT)
高级制造技术 ( AMT)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各种设备,技术,系统的总称,也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巨大变化的新型系统 。
高级制造技术一般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
1,AMT的硬件组成计算机辅助制造 ( CAM) 是 AMT硬件的核心部分,它是利用计算机直接进行制造工艺的操作,控制与监督,具体包括数控机床
( NC),计算机数控 ( CNC),直接数控 ( DNC),机器人
( ROBOT),计算机工艺过程监视 /控制器 ( CPM/CPC),机器视觉技术 ( MV),自动运货小车 ( AGV),自动物料指挥系统
( AMH) 等由设备为主体构成的高级制造技术 。 AMT的硬件构成完成了现代制造技术中工艺加工,物料输送,过程监控的功能,
形成了自动化工作站的基本单位 。
Chapter 6
6-85
管理与企业管理
2,AMT的软件组成主要由支持制造系统运行的功能部分所组成,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计算机辅助工程 ( 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 CAPP),物料需求计划 ( MRP),主生产计划 ( MPS),
生产作业排序 ( Sequencing),制造资源计划 ( MRPⅡ ) 等,它们相对于 CAM而言都是具有信息软件的特点,而且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参与生产系统的运行,并在其中担当着指挥,控制,协调,
调度等方面的作用 。 AMT的软件形成了现代制造系统的连接和支持性系统,它们与 AMT的硬件组成一起构成 AMT系统 。
Chapter 6
6-86
管理与企业管理
3,AMT的集成系统包括三个层次:
( 1) 加工中心或制造单元 ( MC)
是指实现了工作站一级的制造自动化,能够在多功能 CNC机床,
CPM/CPC和微机的支持下实现多工序的连续作业,完成某一类零件的主要加工任务 。
( 2) 柔性制造系统 ( FMS)
是由若干个加工中心所组成,其间有机器人或自动送货小车加以连接,完成不同工种,多工序的连续作业,可以实现对全部零件或绝大部分工序的边加工,边运输,且无须工人看管 。
( 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IMS)
主要致力于全部工厂业务的计算机化,从产品设计,绘画,
工艺设计到制造,以及通过 MRPⅡ 完成生产与市场,库存,财务,
质量,设备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使整个工厂,甚至全部企业管理都能够得到计算机的支持 。
Chapter 6
6-87
管理与企业管理
AMT之所以要逐步向集成系统发展,主要是因为
AMT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局部的技术突破或高技术的应用,往往只能形成自动化的孤岛,而这种孤岛对系统整体的产出贡献往往又是微不足道的,但同时该孤岛的造价却比其它可替代设备高出很多,因此会产生巨大的浪费 。 所以 AMT从自身的发展规律上看,它需要通过集成实现整个系统的重新构造,形成与经典生产类型截然不同的一种全新的功能结构 。
Chapter 6
6-88
管理与企业管理本章小结
技术是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掌握的技能,是智慧和经验结晶 。
企业的技术系统分为狭义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产品开发,技术进步,
以及工程活动的开展;和广义的,应对整个企业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法进行支持 。
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先进性;生命力;适用性;配套条件 。
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有以下几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调查研究,开发创意,创意筛选,编制设计任务书,新产品设计,新产品试验与评价鉴定和新产品的市场开发 。
产品设计方法主要有:模块式设计;内插式设计;外推式设计 。
设备的经济评价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法;费用效率法 。
设备的寿命按其性质分为:物质寿命 ;经济寿命 ;技术寿命 ;产品寿命 。
高级制造技术构成,AMT的硬件组成,软件组成,集成系统 。
Chapter 6
6-89
管理与企业管理复习与思考
1,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技术创新有哪几种基本战略思路? 企业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选择?
3,新产品开发的程序包括哪些环节,在实施时要注意些什么?
4,产品设计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具体如何应用?
5,试述设备的磨损规律及故障发生规律 。
6,设备的经济评价方法有哪几种? 分别是如何计算的?
7,设备的寿命按其性质划分有几种? 企业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期限和最佳折旧年限的依据是什么?
8,高级制造技术一般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各个部分又分别包括哪些组成内容?
Chapter 6
6-90
管理与企业管理
9,某毛纺厂在产品开发中要解决全毛单面华达呢呢面毛粒杂质较多的质量问题,需做精梳机梳理工艺试验,寻找能降低呢面毛粒指标的生产工艺,为提高产品质量,该厂按 L9(34)表安排了一批试验,
他们选定的因素和水平 是:
试验结果是:
( 1) 14;( 2) 14;( 3) 2;( 4) 8;( 5) 7;( 6) 19;( 7) 2;
( 8) 19;( 9) 5。
试找出最佳生产条件。
因素水平圆梳针型
A
顶梳针型
B
喂给长度
C
1 圆梳 圆 顶 15
2 新圆梳 扁 顶 17
3 扁梳 双 顶 19
6-1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 6章 企业技术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 理念、方法、技术邬适融 主编
Chapter 6
6-2
管理与企业管理技术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源泉我们的时代正处在新的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一场世界性的技术战争正在默默地进行。这里没有硝烟,没有士兵和将军,在这里决定胜负的是最先进的技术,是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经营战略。
对于一个民族、国家尚且如此,对于一个企业更是性命攸关了。
技术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就是把人类的历史在企业得到延续与发扬,从而创造了新的物质财富;技术是企业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企业之间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技术先进性、适应性的比拼,在许多时候掌握技术比对手快一点,好一点,多一点都会成为企业生命力强弱的关键所在;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上的任何一次致命的改革都会带来企业竞争格局的变化,最终成为企业竞争成败的决定因素。
Chapter 6
6-3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 技术引进
6.1.1 技术引进的概念
6.1.2 技术引进的内容
6.1.3 技术引进的方式
6.1.4 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Chapter 6
6-4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1 技术引进的概念技术引进 是指为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经济,
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外引进本国没有或尚未完全掌握的先进技术,它是企业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的主要战略和措施,也是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Chapter 6
6-5
管理与企业管理国际间的技术引进可分为:
1.贸易形式贸易形式 也叫技术贸易,是有偿的技术转移 。 包括许可证贸易,咨询服务,合作生产,补偿贸易,合资经营等 。
2,非贸易形式非贸易形式 通常是无偿的技术转移,包括科学技术的交流,聘请外国术专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座谈,交流技术资料与情报,举办国际展览等 。
Chapter 6
6-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2 技术引进的内容技术引进的内容 主要是指专利许可,专有技术许可和商标许可的许可证贸易 。
许可证贸易是卖方向买方转让技术时,买方要向卖方支付技术转让费用 。 但许可证贸易只是技术使用权的转让而不是所有权的转让 。
Chapter 6
6-7
管理与企业管理
1,专利专利 是指一项发明创新的首创者到专利机关申请并批准后在法律上取得的专利权 。 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颖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 。
所谓 购买专利,买的只是使用权,并不是具体的技术内容 。 卖方并不承担保证实施该项专利的责任,也不负责提供更多的资料和技术指导 。 单纯的购买合同,多数是在发达国家中的企业之间签订的,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并不一定可取 。
Chapter 6
6-8
管理与企业管理
2,专有技术专有技术 也叫技术诀窍,是指从事生产或所必需的、
未向社会公开的秘密技术知识、经验和技巧,包括各种设计资料、图纸、生产流程、加工工艺、材料配方、测试方法等技术资料;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储存和运输等有关技术资料;人员所掌握的各种经验知识和技巧。
专有技术有些属于不能获得或有意不去申请专利的技术,不能拥有工业产权,法律不予保护,但也不干涉。
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了解和调查卖方所转让的技术诀窍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
Chapter 6
6-9
管理与企业管理
3.商标商标 是工商企业用来表明其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别的标志,可以用文字,记号,图案或其综合加以表示,是代表商品的质量和信誉 。
商标经申请注册批准后,可获得注册商标权,也是工业产权的一种,受本国商标法的保护 。 发展中国家引进某项专利和技术诀窍时,常采用外国公司的商标,借助于该商标的声誉为自己的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销路 。
Chapter 6
6-10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3 技术引进的方式
1.合资经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共同举办某企业,双方共同投资经营,分享利润,共担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 。
2.合作生产是指一项产品或一个工程项目,由双方或多方各自承担其中某些部分或部件的生产来共同完成全部项目的一种合作方式 。
Chapter 6
6-11
管理与企业管理
3.许可证贸易指的是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引进方就某项技术转移问题进行商业性磋商,达成协议 。 引进方有权使用转让方所拥有的技术,生产和销售利用这种技术所制造的产品,
并按协议规定返回技术转让方一定的费用 。
4,成套设备引进从国外购买生产某种产品或系列产品的全套设备,
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引进技术,引进的内容通常包括工艺技术,工程设计,成套设备,甚至包括厂房,生产管理,
产品销售和培训技术人员等服务项目 。
Chapter 6
6-12
管理与企业管理
5,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引进方就引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审核等问题委托咨询机构进行专项或系列项目的帮助 。
6,补偿贸易是指技术引进方用产品补偿技术转让方费用的贸易方式 。
7,租赁设备是由租赁公司按用户承租人的要求垫付资金,向制造商购买设备,租给用户使用 。 用户一方面定期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另一方面,又与制造商签订技术合同
( 如技术指导,人员培训,设备维修等 )
Chapter 6
6-13
管理与企业管理
6.1.4 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的因素
1,技术的先进性指比国内已掌握的技术更先进的,自己研发有较大的困难或研究费用过大,时间过长等 。 引进先进技术必须与我国的工业体系,
原有技术基础,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相适应,能够消化吸收和推广应用 。
2,技术的生命力任何技术都要经过萌芽探索,完善提高,成熟应用,没落淘汰四阶段 。 新技术的平均寿命只有 5年左右,有的经过改进,可能延长生命力 。 应根据经济效益标准来衡量不同阶段上的技术 。 萌芽阶段的技术,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进一步探索,风险较大;完善阶段的技术,风险较小,仍需投入一定的力量进一步提高 。
Chapter 6
6-14
管理与企业管理
3,技术的适用性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用的最符合本国,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好的一种技术 。
4,技术的配套条件任何一项先进技术都不可能脱离周围的配套条件,
引进的成套项目一般还要配上大量的国内设备和土建工程,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
Chapter 6
6-15
管理与企业管理决策借鉴顶吹纯氧炼钢技术的引进奥地利 1952年发明顶吹纯氧炼钢技术后,日本于
1995年只花了 126万美元引进该项技术,许多新建的炼钢厂跳过了平炉技术 。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国钢铁业由于平炉练钢的生产能力已经饱和,已有的设备提前报废损失太大,直到 20世纪 80年代仍未将平炉技术更新完毕 。 50年代中期我国有关部门并未采纳,于 60年代初花了 2000万美元引进了 2台顶吹纯氧炼钢设备,由于文革的原因,到 70年代才安装起来 。 技术引进的失误使我国钢铁业走了一段弯路白白浪费了二十多年时间 。
Chapter 6
6-1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 技术创新
6.2.1 技术创新的类型
6.2.2 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
6.2.3 技术创新过程
6.2.4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
Chapter 6
6-17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1 技术创新的类型技术创新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只是包括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装备等形式在内的技术通过商业化实现的首次转化 。
这一定义突出了技术创新在两方面的 特殊涵义,一是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二是活动必须获得最终的实现 。
Chapter 6
6-18
管理与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归结:
1,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根据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可分为:
( 1) 渐进性创新,也称改进型创新,是指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 。
( 2) 根本性创新,也称重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常伴随着一系列渐进性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
Chapter 6
6-1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产品创新和过程 ( 工艺 ) 创新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 1) 产品创新,是指技术上有变化的产品的商业化 。
按照技术变化量的大小,可分为:
① 重大 ( 全新 ) 的产品创新 是指产品用途以及应用原理有重大变化的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 。
② 渐进 ( 改进 ) 的产品创新 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作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 。
( 2) 过程创新,也称工艺创新,是指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变革,包括新工艺,新设备和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也有重大和渐进之分 。
Chapter 6
6-20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2 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技术创新有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三种基本战略思路 。 从中国国情出发,现阶段我国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应当以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模仿创新为主,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同时,采取适当形式积极进行合作创新 。
Chapter 6
6-21
管理与企业管理
1,自主创新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技术力量进行研发,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
最终获得市场的认可,具有率先性 。 要求企业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研究成果积累,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
2,模仿创新是指在率先创新的示范影响和利益诱导之下,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引进技术,并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形式 。
明智的选择应该是先做到高质量的模仿,在模仿中再创新 。
3,合作创新是指企业为主体,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研究院所或高等院校合作推动的创新组织方式 。 合作的成员之间,可以是供需关系或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 合作创新的条件是共享成果,共同发展 。
Chapter 6
6-22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3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 是一个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成顾客满意的产品的过程,也是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价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 。 从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以下几代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Chapter 6
6-23
管理与企业管理
1,技术推动创新过程模式研究开发或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由技术成果引发的一种线性过程 。 基本顺序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
生产,销售,市场需求 。
2,需求拉动创新过程模式强调市场是研究开发构思的来源,市场需求为产品和工艺创新创造了机会,并激发研究与开发活动 。 基本顺序是:市场需要,销售信息反馈,研究与开发,生产 。
3,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创新过程模式强调创新全过程中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技术创新是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共同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
Chapter 6
6-24
管理与企业管理
4,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式是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究开发,
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强调研究开发部门,设计生产部门,供应商和用户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密切合作 。
5,系统集成网络模式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战略联系,更多地借助于专家系统进行研究开发,利用仿真模型替代实物原形,并采用创新过程一体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hapter 6
6-25
管理与企业管理
6.2.4 技术创新的过程管理创新过程管理主要涉及创新计划的制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组织与控制以及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
Chapter 6
6-26
管理与企业管理
1,创新计划的制定
( 1) 确定竞争领域
① 产品的类型和挡次
② 产品的最终用途
③ 产品面向的顾客群
④ 产品所拥有的技术资源
( 2) 确定创新目标
① 发展目标 。 率先进入市场,迅速发展;形成竞争优势,受控发展;逐步更新现有产品,保持竞争地位;转移阵地,受控收缩 。
② 市场态势 。 开拓型;发展型 ( 进攻型 ) ;
维持型 ( 防守型 ) ;收缩型 。
③ 特殊目标 。 包括产品多样化,产品结构合理化,避免被收购,
取得满意的投资回报率,维持或改善企业形象等 。
Chapter 6
6-27
管理与企业管理
( 3) 明确实现创新目标的具体规划 。
① 确定关键性创新要素的来源 。
市场和营销方面的;生产制造方面的;技术要素 。
② 确定创新方式和创新的技术变化强度 。
是根本性还是渐进性,是核心技术还是应用技术,是自主还是合作,是率先还是模仿,是开拓性还是技术引进再创新 。
③ 选择进入市场的次序和时机 。
率先;敏捷反应,紧跟;谨慎反应 。
④ 其他策略 。
如不同创新环节资源配置;创新产品与企业原有的技术体系的关系;产品质价定位;如何克服企业内部的阻力;如何避开法规的限制;如何避开竞争对手的优势;是否要获得技术专利等等 。
Chapter 6
6-28
管理与企业管理
( 4) 制定应急计划是指应付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不利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安排 。 包括:市场突然衰退;创新产品不被市场接受;
竞争对手的产品受到严格的专利保护;市场被竞争对手所控制;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创新;
营销渠道难以打通;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不顺利;所需要的外部技术无法得到;关键技术人员离开企业等等 。
Chapter 6
6-2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开发过程控制
( 1) 开发过程控制的任务和重点 。
制定合理的资源配置计划,开发活动计划和各阶段的开发产出目标;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信息纠正偏差,调整计划和目标;
协调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消除开发过程中企业内部技术转移的障碍;解决因意外情况出现或影响开发的企业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的有关问题 。
( 2) 开发过程控制的方法 。
取决于开发项目的复杂性和控制可能带来的损失 。 美国曾为北极星潜艇的开发专门设计了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控制技术 ——计划评审技术 ( PERT) 。
( 3) 开发过程中的技术转移 。
新技术在企业内部从上游开发部门向下游部门的完整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 解决的决策:技术转移的时机,去向,
参与转移的人员以及上下游部门间的沟通方式 。
Chapter 6
6-30
管理与企业管理
① 技术转移的时机取决于:产品设计是否符合潜在用户的要求;设计规范文件是否完备,技术参数是否足够明晰,测试结果是否稳定;市场竞争的需要 。
② 技术转移的去向直接向制造部门转移;建立一个新技术的,中转站,。
③ 参与转移的人员由上游部门的技术开发者和下游部门的技术接收者共同组成的项目小组是保证技术平稳转移的最有效方式 。
④ 沟通方式设立一个由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整个项目的领导工作,在创新过程中小组定期会晤,进行信息沟通;
伴随技术转移直接将上游部门的人员向下游部门转移;通过正式的文件和资料进行信息沟通 。
Chapter 6
6-31
管理与企业管理
3,创新阶段整合 ——企业创新过程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 1) 串行整合创新构思形成,实验原型开发,工程原型开发,小批量试制,
商业规模生产,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阶段依次完成 。
优点:职能部门的内部效率较高,也易于管理 。
缺点:增加了创新成本,延长了创新周期 。
( 2) 交叉整合在上游阶段的工作还未完成时就开始下游阶段的工作;吸收一定的下游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形成了一定的交叉 。 非常适合汽车工业等产品结构复杂,工序繁多的行业中的创新管理 。
优点:减少信息失真和工作反复,节约费用和时间 。
( 3) 并行整合也称为同步工程或并行工程,多职能部门并行推进,及早沟通信息,发现问题并及时消除,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
Chapter 6
6-32
管理与企业管理运作标杆 三洋电机公司的模仿创新
1952年夏,三洋电机当时社长井植岁男看到了洗衣机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决定开始制造洗衣机 。 经反复试验和摸索,充分总结和剖析其他厂家产品的优缺点,最后从产品的安全性能,使用方便程度以及普通老百姓能够接受的价格水平等方面,找到一种比较圆满的设计方案,并试制成功一台样机 。 正当这种洗衣机准备投产之际,他们又发现了英国胡佛公司最新推出的涡轮喷流式洗衣机较原先搅拌式的性能有很大的提高 。 三洋公司管理者深深懂得:,后开发的产品,
如果在性能上没有明显优于已经上市的同类产品的长处,那么你不仅应当预计到在今后的竞争中必然遭受失败的后果,
甚至一开始就应考虑是否投产的问题,。 性能优异,价格只有传统搅拌式洗衣机一半的崭新产品,一上市便引起市场的轰动,不仅为三洋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使得三洋公司在洗衣机行业站稳了脚跟 。
Chapter 6
6-33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 产品开发
6.3.1 产品创新
6.3.2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6.3.3 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支持系统
6.3.4 产品设计
6.3.5 产品的工艺准备
6.3.6 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
Chapter 6
6-34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1 产品创新
1,新产品 的概念是指产品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和材质等方面或某一方面同已有产品相比具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能提高经济效益,有推广价值,并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第一次试制成功的产品 。
Chapter 6
6-35
管理与企业管理
2,新产品的分类
( 1) 按地域范围
① 国际新产品,指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
② 国内新产品,指国外已有,国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
③ 地区新产品,指国内已有,但在本地区尚未试制过的产品 。
( 2) 按创新程度
① 全新产品,指用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制成的新产品,有明显的技术经济优势 。
② 换代新产品,指部分地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而使产品的性能或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显著提高 。
③ 改进新产品,指在原有基础上采用了某些改进技术,使产品的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
( 3) 按决策方式
① 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
② 用户订货开发的新产品
Chapter 6
6-36
管理与企业管理
3,产品创新的方法
( 1) 品质分析法通过分析已有的产品而获得的 。
水平思考法,多维分析法,品质扩展法和弱点分析法等 。
( 2) 需求信息交合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需求信息上,从研究产品的购买者或长期使用者中获得创新的启示 。
具体有功能组合法,问题分析法,综合列表法等 。
( 3) 遐想构成法通过对未来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来预测适应这一变化的新产品的创意,使产品超越时代的节拍 。
具体有自由遐想法,趋势预测法,假设方案法等 。
( 4) 群体创造法集群体创造能力之大成而进行的产品创新 。
具体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多学科小组法等 。
Chapter 6
6-37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2 新产品开发的程序
1,调查研究阶段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产品开发策略和企业的资源条件确定新产品开发目标 。 包括:
( 1) 技术调查是指调查有关产品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以便为制订新产品的技术方案提供依据 。 了解用户要求,生产规模,远景规划等生产技术特点,为用户选择最佳方案或代为用户进行成套设计;对通用产品,可以在收集技术情报的基础上,采用专家预测法等进行技术预测 。
( 2) 市场调查要了解国内外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情况,从而根据市场需求来开发新产品 。
Chapter 6
6-38
管理与企业管理
2,新产品开发的创意阶段主要来源:用户,本企业职工,厂外科技人员
3,新产品开发创意的筛选阶段坚持新产品开发的正确方向;兼顾企业长远发展和当前市场的需要;有一定的技术储备 。
4,决策方案和编制设计任务书产品决策方案 就是根据新产品开发目标的要求,对未来产品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条件进行概括的描述,包括主要性能,目标成本,
销售预计,开发投资,企业现有条件利用程度等 。
决策的目的 就是对不同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决定取舍 。 可能出现情况:都不开发;推迟开发;制造样品,试验决定取舍;
真正较优者开发 。
新产品开发方案决定后,要组织力量编制设计任务书 。 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开发新产品的结构,特征,技术规格,用途,使用范围,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分析比较,开发这一产品的理由和根据等 。
Chapter 6
6-39
管理与企业管理
5,新产品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 工业设计是将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和社会经济紧密结合,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设计产品 。
6,新产品工艺设计工艺设计 是产品创新试制阶段和大批量生产时,为达到产品设计的技术要求,指导工人操作,保证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 。 工作量大,费用高 。
7,新产品的试制样品试制:目的是考核产品的设计质量,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验证和修正设计图纸,使产品设计基本定型 。
小批试制: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检查图纸的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对设计图纸再进行一次审查修改 。
8,新产品试验与评价鉴定做好试车及试验工作,对样品进行全面检查,试验与调整 。 试验和调整后要做出总结,交企业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 。
Chapter 6
6-40
管理与企业管理
9,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既是产品开发过程的终点,又是下一代新产品开发的起点 。
主要工作有:
( 1) 市场分析 。 目的是对产品未来销售量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值来估算收益情况,了解新产品是否有开发价值 。
( 2) 样品试用 。 将部分样品送给用户试用,请他们提意见 。
( 3) 市场试销 。 组织试销,即将产品及其包装,装潢,广告,销售的组织工作等置于小型的市场环境之中,以便进一步了解产品的销售状况,针对试销中发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为产品正式投放市场打好基础 。
( 4) 产品投放市场 。 将新产品列入其正式产品目录;编制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选择适当广告媒介,安排广告宣传;制定产品商标,向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培训销售人员;制定合理的价格;组织好技术服务工作等 。
Chapter 6
6-41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3 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支持系统
1,新产品决策问题 ——起点
( 1) 新产品是否符合战略需要
( 2) 新产品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 3) 新产品的市场机会如何把握
Chapter 6
6-42
管理与企业管理
2,新产品决策模型
( 1) 概念模型的建立目的是为新产品决策提供一个分析框架 。 详尽地说明了新产品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新产品的环境,可以提出决策问题,为后续模型提供各种关系及假设 。 有助于满足决策模型的完整性标准 。
( 2) 管理层操作模型的建立是从概念模型出发,在工作表的框架内建立相对简单,可理解,
直观的模型,以便使管理者易于分析和控制开发过程 。
市场机会 = 目标市场人口数 × 对新产品有购买意向的人口比例市场机会 ( 金额 ) =新产品平均价格 × 潜在购买人数
( 3) 专门子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对工作表模型的见解和看法 。 往往采用定量方法,可以用来检验和权衡决策结果,减少估计误差,满足可靠性要求 。
Chapter 6
6-43
管理与企业管理
3,新产品数据库
( 1) 主观估计数 。 分解分析 是常用方法,即通过把特定现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对每个部分作出估计,然后加总,提高预测的精确性 。
主要有决策分析法,决策计算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
( 2) 类比数据 。 类比法 是根据新旧产品之间在理论上或概念上的联系及其相似性,进行类比推理,获得新产品相关数据的一种方法 。
评估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潜在购买者因素,组织因素,营销因素,营销计划,其他利益相关者及环境因素等 。
( 3) 公开的数据 。 如技术经济等环境趋势,竞争者活动,潜在购买者的生活方式等信息资料 。
( 4) 市场利益相关者数据 。 来自潜在购买者,商业中介,竞争对手和其他市场利益相关者的数据,可用来识别市场对新产品概念的反应,完善新产品概念 。
( 5) 新产品测试数据 。 方式:书面表格,问卷表,观察报告等 。
( 6) 市场试销数据 。 类型:模拟的,受控的和常规的 。
Chapter 6
6-44
管理与企业管理
4,新产品的营销研究
( 1) 营销研究的框架新产品的研究问题,营销研究设计,抽样,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结果与解释等几个方面 。
( 2) 营销研究的方法使用的数据来源及方法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则预测的准确性就越高 。 预测所需数据主要来源于管理层的判断,个人访谈,公司信息来源和竞争分析等方面 。
5,新产品决策的优化程序
( 1) 优化程序的类型规划程序,启发式搜寻程序等 。 规划程序有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最优化程序; 启发式搜寻程序 是通过确定搜寻规则来发现最佳决策,一般是从简单规则逐渐到复杂规则 。
( 2) 优化程序的应用可以确定最优化组合 。
Chapter 6
6-45
管理与企业管理
6,产品改进决策
( 1) 产品改进的类型明显改进,有区别的改进和更差的变化等 。
( 2) 产品改进决策的影响因素顾客的反应,产品成本,员工士气,公司形象等 。
( 3) 产品改进决策的经济评价如果产品改进决策只考虑顾客反应的影响,可采用:
产品改进的经济效果 = 忠诚顾客,偶然购买顾客和非顾客对产品改进的反应所带来的销售额或利润的各种影响之和
( 4) 顾客对产品改进的反应
① 首先估计忠诚顾客,偶尔购买顾客和可能使用的非顾客的数量 。
② 估计每个顾客群体的试用率 。
③ 探知顾客试用后的反应,估计出每个顾客群体的偏好度 。
④ 估计各类顾客试用后不同反应的经济意义 。
Chapter 6
6-4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4 产品设计
1,产品设计的要求先进性、经济性、节能性
2,产品设计的程序
( 1) 编制设计任务书
( 2) 方案初步设计
( 3) 技术设计
( 4) 工作图设计
Chapter 6
6-47
管理与企业管理
3,产品设计的方法
( 1) 模块式设计以企业的标准件,通用件和过去生产的零部件为基础,用组合的方式来设计新产品;或者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系列可互换的模块,再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模块与其他部件组合成不同的新产品 。
( 2) 内插式设计主要用于新产品规格处于两个现有产品规格之间的产品设计上 。
( 3) 外推式设计利用现有产品的设计原理和生产经验进行外推,设计出新规格的类似产品 。
4,正交试验在产品优化设计中的应用正交试验法是研究与处理多因素试验的一种科学方法 。 利用数理统计的正交性原理,结合试验人员的实践经验,科学地选择参加试验的各项因素及其水平,合理安排试验方案,选出最佳工艺条件 。
Chapter 6
6-48
管理与企业管理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正交试验法的应用步骤例:某五金加工厂生产的弹簧,用户反映经常出现断裂,经分析主要是弹性不够 。 在新开发的产品中必须提高这一部件的弹性指标,
现对其进行正交试验,以便找出达到最佳弹性指标的试验组合 。
主要分两个阶段:
( 一 ) 试验方案的设计第一步,明确试验目的,确定试验项目 ( 回火试验 ) 。
第二步,制定因素水平表 。
1.找出因素,回火温度 ( A),保温时间 ( B) 和工件重量 ( C)
2.确定范围:回火温度 440~ 5000C;保温时间 3~ 5分钟;工件重量
15~ 21千克
3,选 出 水 平,A1=4400C,A2=4600C,A3=5000C ; B1=3 分钟,B2=4 分钟,B3=5分钟; C1=15千克,C2=18千克,C3=21千克
Chapter 6
6-49
管理与企业管理表 6-1 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
A
回火温度
( 0C)
B
保温时间
(分)
C
工件重量
(千克)
1 440 3 15
2 460 4 18
3 500 5 21
Chapter 6
6-50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三步,选用合适的正交表根据因素水平表来选用合适的正交表,所谓,合适,的标准是:
因素水平表中的水平数必须与正交表中的水平数完全一致;因素水平表的因素个数必须小于等于正交表表中的列数;在符合前两个条件下尽量减少试验次数 。
表示表中有四列,最多可安排四个因素
L9(34)
表示因素的水平数表示试验次数,该正交表有 9个试验组合表示该表为正交表
Chapter 6
6-51
管理与企业管理表 6-2 L9(34)正交表试验号 1 2 3 4
1 1 1 3 2
2 2 1 1 1
3 3 1 2 3
4 1 2 2 1
5 2 2 3 3
6 3 2 1 2
7 1 3 1 3
8 2 3 2 2
9 3 3 2 1
Chapter 6
6-52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四步,进行表头设计第五步,列出试验方案因素水平试验号
1
回火温度( 0C)
A
2
保温时间
(分)
B
3
工件重量(千克)
C
4
1
2
3
4
5
6
7
8
9
440( 1)
460( 2)
500( 3)
440( 1)
460( 2)
500( 3)
440( 1)
460( 2)
500( 3)
3( 1)
3( 1)
3( 1)
4( 2)
4( 2)
4( 2)
5( 3)
5( 3)
5( 3)
21( 3)
15( 1)
18( 2)
18( 2)
21( 3)
15( 1)
15( 1)
18( 2)
21( 3)
2
1
3
1
3
2
3
2
1
Chapter 6
6-53
管理与企业管理
( 二 ) 试验结果的分析第一步,计算综合平均值
īA=( 377+350+326) /3=351
第二步,分析因素的主次
RA=351—333=18 主 ——————次
B; A; C
ī
īī
īīī
351
341
333
377
333
315
346
334
342
R 18 62 12
Chapter 6
6-54
管理与企业管理第三步,选取最佳生产条件如果试验指标要求越大越好,则各因素应取对应于试验数据综合平均值最大的水平组合 。 本例要求提高弹性指标,故各因素应取的水平为,A —“1”水平; B —“1”水平; C—“1”水平 。 即 A1B1C1,
其具体值应为:回火温度 440度,保温时间 3分钟,工件重量 15千克 。
第四步,做验证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而选得的最佳工艺条件:回火温度 440度,保温时间 3分钟,工件重量 15千克,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弹性指标为
43( 单位 ) 。 若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可以验证为最佳生产条件 。
Chapter 6
6-55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5 产品的工艺准备
1,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分析和审查
( 1) 工艺性分析是在充分理解产品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分析产品 ( 零部件 ) 的技术条件和结构是否符合工艺原则;
是否省工省料;制造和管理是否方便;企业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水平能否承担等 。
( 2) 工艺性审查一般包括:产品结构的工艺性审查;零部件设计的工艺性审查;
审查设计的产品在现有条件下制造和提高工效的可能性等 。
Chapter 6
6-56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工艺方案的确定
( 1) 工艺方案的内容确定工艺路线和生产组织形式;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
确定工艺装备的原则和关键工艺部位及其解决措施 。
( 2) 拟定工艺方案的依据新设计产品的继承性和生产类型 。
新设计产品的继承性 是指产品的技术发展水平;属于系列化产品还是变形产品 。 生产类型则要考虑生产批量,工艺装备,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 。
( 3) 工艺方案的经济评价生产某一产品往往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工艺方案,这需要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从中选出较优的工艺方案 。
Chapter 6
6-57
管理与企业管理
3,编制工艺文件
( 1) 工艺文件的内容编制外构件,协作件,标准件及毛坯明细表;编制分车间的零件明细表;设计毛坯图样,规定生产条件及编制工艺规程;拟定产品及零部件的质量检验方法;编制工艺装备明细表;计算各类消耗定额;制定工艺守则或工作指导书 。
( 2) 工艺规程的编制工艺规程 是指导工人技术操作的基本文件,是工艺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 在实际工作中,编制的工艺规程是由产品的生产类型决定的 。 在大量大批生产中,绝大多数零件要求有完整详细的工艺规程文件,需要每道工序都编制工序卡;在成批生产中,一般零件采用工艺卡,关键零件编制工序卡;对单件小批生产的一般零件,只编制工艺过程卡,个别关键零件可编制工艺卡 。
Chapter 6
6-58
管理与企业管理
6.3.5 新产品的试制与鉴定
1,样品试制与鉴定
( 1) 样品试制目的是通过一件或几件样品的制造和试验,考核产品的结构,
性能和主要工艺,检验产品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 样品试制属于试验性质,为缩短试制周期,尽快投入正式生产,样品试制的组织应遵循简单易行的原则 。
( 2) 样品鉴定作性能试验,如有问题予以及时解决,直到样品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组织样品鉴定 。
样品鉴定是根据有关的图样和技术文件,由专业人员检查和评定产品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技术文件和技术标准,产品的结构,性能是否达到了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 。 应编写样品鉴定书,写明各种结论,决定能否进行小批试制 。
Chapter 6
6-5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小批试制与鉴定是在样品试制和鉴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 主要目的是考验产品的工艺,检查图样的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全部工艺装备,
并对设计图样再次进行审查修改 。
( 1) 小批试制主要目的是验证工艺和掌握生产规律,考验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能否保证取得规定的技术条件,质量和良好的经济效果,为正式投入成批或大量生产创造条件 。
( 2) 小批鉴定除包括样品鉴定的内容外,应重点检查工艺文件的完整性和工艺装备的齐全性,并检查零部件和成品的质量,劳动生产率,消耗定额和稳定程度,判明是否已消除了样品鉴定书中提出的缺陷与要求,最后决定能否投入成批或大量生产 。
Chapter 6
6-60
管理与企业管理观察与思考索尼公司实施创新产品集群战略索尼公司非常注意通过实施集群创新战略获取集群经济效益 。
单就产品而言,一方面,索尼公司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已有的技术平台,开发出不同的 Walkman产品;另一方面,又将其技术平台沿着微型化等技术轨道不断地向前推移,开发出新型的微电机和体积更小的可充电电池等,实现了技术平台的升级 。 从索尼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产品领域也是不断扩展的,从袖珍收音机开始,
到使用电池的便携式电视机,平放式录像机,摄录一体机,微型激光唱机和独具特色的彩色电视机单枪三束彩色显象管以及
Walkman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声像家用电器方面的创新产品群 。
索尼公司每年向市场推出 1000多种新产品,其中 80%是改良产品 。
Chapter 6
6-61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 设备更新
6.4.1 设备磨损的经济规律
6.4.2 设备的经济评价
6.4.3 设备的更新改造
6.4.4 高级制造技术 ( AMT)
Chapter 6
6-62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1 设备磨损的经济规律
1,设备磨损规律设备的磨损包括:有形磨损,又称物质磨损;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 。
有形磨损 往往是机器设备在运行中,其零部件的配合面发生摩擦,震动而产生磨损,使零部件的原始尺寸变化,配合不理想,
精度下降,造成操作维修费用较高 。 另外在设备闲置时,由于维护不当而引起生锈,腐蚀,变质,自然丧失精度和工作能力 。
无形磨损 是指生产设备由于制造部门的工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使生产同样结构的设备价格不断下降,此类磨损含有,贬值,的意义 。 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结构更新颖,技术更完善,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性更好的设备,使原有设备在自然寿命到达之前显得陈旧落后,此类磨损又有,提前淘汰,的含义 。
Chapter 6
6-63
管理与企业管理设备的零部件磨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初期磨损阶段主要由于运动零件的表面微观粗糙不平度,氧化层,脱碳层等在摩擦力作用下的磨损 。 这一阶段磨损速度较快,但时间较短 。
第二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运动零件的抱合情况良好,磨损速度均匀,平稳,磨损量的增加非常缓慢 。 这一阶段是设备运行状态最好的阶段,设备的生产率和加工质量最有保证 。 这一阶段可持续较长的时间 。
第三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正常的磨损关系破坏,磨损急剧增加,设备的精度,性能和生产率迅速降低 。 所以一般不允许零件使用到剧烈磨损阶段,在零件处于正常磨损阶段的后期就应该修理或更换,否则会加大维修工作量,增加维修费用,延长修理停工时间 。
Chapter 6
6-64
管理与企业管理图 6~1零部件磨损曲线磨损量时间0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hapter 6
6-65
管理与企业管理
2,设备故障率曲线像浴盆断面,故又称浴盆曲线 。 按变化状况共分为三个时期:
( 1) 早期故障期主要是由于设计,制造的缺陷,零件抱合关系不好,零件筛选上的问题,操作者不适应等原因造成的 。
( 2) 偶发故障期一般是由于操作失误和设备维护不当等偶然因素造成的 。 这是设备最好的运行时间,若确定一个故障率 P对应的故障率曲线上的两点 A与 B,这时的运行时间称为 设备的耐用寿命 。
( 3) 磨耗故障期某些零件老化,磨损加剧,因而故障率上升,应加强预防检查和预防性维修,在零件达到使用期限前加以修理或更换,延缓设备磨耗故障期的到来 。
Chapter 6
6-66
管理与企业管理图 6- 2设备故障率曲线故障率耐用寿命
A B
P
O
早期故障期 偶发故障期 磨耗故障期
Chapter 6
6-67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2 设备的经济评价
1,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法 是设备投资额与采用新设备后每年节约额的比值 。
设备投资额由设备的购置价格,运输费用和安装费用等构成 。 年节约额是指由于采用新设备后,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进了质量,
降低了各种消耗等带来的节约费用 。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投资额 ( 元 )
投资回收期 ( 年 ) =——————————————
采用新设备每年节约额 ( 元 /年 )
如果采用新设备每年节约额的不相等,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可以用 Excel图解法直接进行计算 。
Chapter 6
6-68
管理与企业管理应用范例:
某机械厂年初 ( 第零年 ) 投资新设备 800万元,每年末可节约金额见图 C列,贴现率为 10%,计算动态投资回收期即计算:,各年投资收益净现值累计盈亏,为零时的年度 。 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
键入 D2,= C2- B2” 对应:年收益净值=年节约额-年投资额
E2,= D2/1.1^A2” 折合现值=年收益净值 /1.1t
F3“= F2+E3” 本年累计盈亏=上年累计盈亏 +本年净现值第二步:分别按住 D2,E2,F3单元格右下角的小十字进行循环运算,
得各年末各列数值 。
第三步:选中 A列,F列,作 x,y散点图,得,投资收益净现值累计盈亏图,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设备的投资效益越好 。 要计算不同方案的投资回收期,从中选择投资回收期最短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
Chapter 6
6-69
管理与企业管理
2,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法设备除了购入时一次性投资外,在使用过程中还须投入一定的费用,其中包括操作人员工资,能源消耗,维修保养费,事故发生后的停机损失费,保险费等 。
设备整个寿命周期的总费用是由投资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部分构成,称为 寿命周期费用 。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投资费用 +整个寿命周期内的使用费用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 =———————————————————
设备的寿命周期
Chapter 6
6-70
管理与企业管理
( 1) 年费法把购置设备一次性支出的最初投资费,依据设备的寿命周期,按复利年利率换算成相当于每年费用的支出,
然后再加上每年的维修费用,求出总费用,从中选择总费用最低的设备为最优设备 。
( 2) 现值法这种方法和年费法的主要区别是每年维持费通过现值系数换算成相当于最初一次投资的数额,而最初一次设备投资费则不变 。
Chapter 6
6-71
管理与企业管理年费法例:有 A,B两台设备,估计寿命周期为 10年,利率为 6 %,其最初投资费用及每年维修费用: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台设备比较,选择 B设备较好 。
资本回收系数 =
最初投资 每年投资费每年维持费每年总费用设备名称
( 1) ( 2) =( 1) ×
资本回收系数
( 3) ( 4) =
( 2) +
( 3)
A
B
7000
10000
7000× 0.1359=
951
10000× 0.1359=
1359
2500
2000
3451
3359
1 3 5 8 7.01%)61( %)61%(61)1( )1( 10 10 n ni ii
Chapter 6
6-72
管理与企业管理现值法年金现值系数 =
从表中数据计算结果可知,选择 B设备同样优于 A设备,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虽然不同,但结论是一样的 。
设备名称最初投资每年维持费用现值 10年内全部支出现值合计
( 1) ( 2) = 每年维持费用
× 现值系数
( 3) =
( 1) +( 2)
A
B
7000
10000
2500× 7.36=18400
2000× 7.36=14.720
25400
24720
36.7%)61%(6 1%)61()1( 1)1( 10
10
n
n
ii
i
Chapter 6
6-73
管理与企业管理利用 Excel软件,求每年投资费和每年维持费用现值:
在 Excel电子表格中选择一个单元格,键入相应的财务函数即可 。
在 年费法 中:
求 A设备的每年投资费:键入,= PMT( 0.06,10,7000),,回车得 951;
求 B设备的每年投资费:键入,= PMT( 0.06,10,10000),,回车得 1359。
例在 现值法 中,
求 A设备的每年维持费用现值:键入,= PV( 0.06,10,2500),,
回车得 18400;
求 B设备的每年维持费用现值:键入,= PV( 0.06,10,2000),,
回车得 14720
Chapter 6
6-74
管理与企业管理
3,费用效率法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较小的设备并不一定是综合经济性好的设备 。 考虑到综合效益还可以用费用效率法进行分析 。 费用效率是指单位费用所能提供的效益成果 。 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的综合效率设备费用效率 = —————————
设备寿命周期总费用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包括生产率,对产品质量的保证,产品成本,
交货期,安全性,环保性等 。 凡可用数量表示的,如生产率,能耗,原材料节约等都要定量分析 。 不可用数量表示的,如安全性,
环保性等也应作定性分析比较 。
Chapter 6
6-75
管理与企业管理例:
从上表计算的结果可以知道,每万元设备的费用所提供的效益成果以设备 C为最大,即 C设备的费用效益最高,所以选 C设备 。
设备名称寿命周期费用
(万元)
设备效率
(件 /天)
费用效率 ( 件 /天 )
/万元
( 1) ( 2) ( 3) ( 4) = ( 3) /( 2)
A 10 1500 150
B 12 1680 140
C 18 3150 175
Chapter 6
6-76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3 设备的更新改造
1,设备的寿命
( 1) 物质寿命也称自然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报废所经过的时间 。 设备的物质寿命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质量,使用和维修 。 维修做得好,
设备的物质寿命就会延长 。
( 2) 经济寿命根据使用成本决定的设备寿命 。
( 3) 技术寿命从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 。 科学技术发展越快,技术寿命越短 。
( 4) 产品寿命当某些专用设备还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时,市场已经不需要这些设备生产的产品了,这样迫使这些设备提前退出使用,这种设备寿命称为产品寿命 。
Chapter 6
6-77
管理与企业管理
2,设备经济寿命的计算方法
( 1) 低劣化数值法设 K代表原始价值,T代表已使用年限,则每年平摊的设备费用为 K/T。
随着 T的增长,按年平均的设备费用不断减少,但设备的维护修理费用及燃料,动力消耗增加,这就叫 设备的低劣化 。
若这种低劣化每年以 G的数值增加,则 T年的低劣化数值为 GT,
T年中平均劣化数值为 GT/2。
由此可得平均每年的设备费用总和为:
若使设备费用 y最小,则取 得
T
KTGy
2
0?dtdy
G
KT 2?
Chapter 6
6-78
管理与企业管理例:
某设备的原始价值为 8万元,每年低劣化增加值为
3200元,求其经济寿命 。
即这种设备的经济寿命约为 7年 。 以上计算没有考虑利率 。
年年= 750
3200
8 0 0 0 02T
m i n?
Chapter 6
6-79
管理与企业管理
( 2) 面值法设备的年均使用费用是由年折旧费用和年均运行维护费用两部分组成 。 计算设备每年的年均费用值,观察各种费用的变化,年均费用值最小时的年份即为最佳更新期,也就是设备的经济寿命 。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原值 –第 n年残值 + 各年的维持费第 n年使用费 = ——————————————————
使用年限
Chapter 6
6-80
管理与企业管理例:某装置原值为 3000元,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其逐年维持费和逐年实际残值均为已知,试求其经济寿命 。
从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年度使用费用 5年最少,所以该装置的经济寿命为 5年 。
使用年限 ( 1) 1 2 3 4 5 6 7
维持费用 ( 2) 600 700 800 900 1000 1200 1500
实际残值 ( 3) 2000 1333 1000 750 500 300 300
累计维持费用 ( 4) 600 1300 2100 3000 4000 5200 6700
损失价值 ( 5) = 原值 -
( 3) 1000 1668 2000 2250 2500 2700 2700
使用费用 ( 6) = ( 5)
+( 4) 1600 2968 4100 5250 6500 7900 9400
年度使用费用 ( 7) =
( 6) /n 1600 1484 1367 1312 1300 1317 1343
Chapter 6
6-81
管理与企业管理
3,设备技术改造是把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应用于企业现有设备,以改变现有设备落后的技术面貌,改善和提高设备的性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是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
( 1) 设备技术改造的途径
① 大 ( 重 ) 型设备的技术改造可结合大修进行现代化技术改造,更换部件,装置附件,以改变原有结构,使之达到新设备的技术水平 。
② 通用设备专业化改造可将通用设备改造为高效的专用设备 。
③ 一般设备改造使原有的设备恢复精度,提高性能 。
Chapter 6
6-82
管理与企业管理
( 2) 设备技术改造的工作程序
① 提出设备技术改造任务书
② 确定设备技术改造项目
③ 编制设备技术改造计划
④ 设备技术改造的设计工作
⑤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
⑥ 设备技术改造项目的竣工验收
⑦ 设备技术改造评价
Chapter 6
6-83
管理与企业管理
4,设备的更新设备的更新是以比较经济和完善的新设备来替换物质磨损严重,
不能继续使用或经济上不宜使用的设备 。 设备更新有两种形式:
( 1) 设备的原型更新也叫简单更新或形式更新 。 这是同型号设备以旧换新 。 这类更新主要用来更换损坏,陈旧的设备,以保证原有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节约能耗和减少维修费用的增长 。 但它不具备技术更新的性质 。
( 2) 设备的技术更新是指以技术上更加先进,经济上更加合理的新设备来代替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陈旧设备 。 即以结构更先进,技术更完善,效率更高,性能更好,能源消耗更少,外观新颖的设备来代替那些落后陈旧的设备 。
Chapter 6
6-84
管理与企业管理
6.4.4 高级制造技术( AMT)
高级制造技术 ( AMT) 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各种设备,技术,系统的总称,也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给传统制造技术带来巨大变化的新型系统 。
高级制造技术一般是由三个部分构成的:
1,AMT的硬件组成计算机辅助制造 ( CAM) 是 AMT硬件的核心部分,它是利用计算机直接进行制造工艺的操作,控制与监督,具体包括数控机床
( NC),计算机数控 ( CNC),直接数控 ( DNC),机器人
( ROBOT),计算机工艺过程监视 /控制器 ( CPM/CPC),机器视觉技术 ( MV),自动运货小车 ( AGV),自动物料指挥系统
( AMH) 等由设备为主体构成的高级制造技术 。 AMT的硬件构成完成了现代制造技术中工艺加工,物料输送,过程监控的功能,
形成了自动化工作站的基本单位 。
Chapter 6
6-85
管理与企业管理
2,AMT的软件组成主要由支持制造系统运行的功能部分所组成,其中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 ( CAD),计算机辅助工程 ( 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 CAPP),物料需求计划 ( MRP),主生产计划 ( MPS),
生产作业排序 ( Sequencing),制造资源计划 ( MRPⅡ ) 等,它们相对于 CAM而言都是具有信息软件的特点,而且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参与生产系统的运行,并在其中担当着指挥,控制,协调,
调度等方面的作用 。 AMT的软件形成了现代制造系统的连接和支持性系统,它们与 AMT的硬件组成一起构成 AMT系统 。
Chapter 6
6-86
管理与企业管理
3,AMT的集成系统包括三个层次:
( 1) 加工中心或制造单元 ( MC)
是指实现了工作站一级的制造自动化,能够在多功能 CNC机床,
CPM/CPC和微机的支持下实现多工序的连续作业,完成某一类零件的主要加工任务 。
( 2) 柔性制造系统 ( FMS)
是由若干个加工中心所组成,其间有机器人或自动送货小车加以连接,完成不同工种,多工序的连续作业,可以实现对全部零件或绝大部分工序的边加工,边运输,且无须工人看管 。
( 3)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CIMS)
主要致力于全部工厂业务的计算机化,从产品设计,绘画,
工艺设计到制造,以及通过 MRPⅡ 完成生产与市场,库存,财务,
质量,设备等各方面的统筹,协调,使整个工厂,甚至全部企业管理都能够得到计算机的支持 。
Chapter 6
6-87
管理与企业管理
AMT之所以要逐步向集成系统发展,主要是因为
AMT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局部的技术突破或高技术的应用,往往只能形成自动化的孤岛,而这种孤岛对系统整体的产出贡献往往又是微不足道的,但同时该孤岛的造价却比其它可替代设备高出很多,因此会产生巨大的浪费 。 所以 AMT从自身的发展规律上看,它需要通过集成实现整个系统的重新构造,形成与经典生产类型截然不同的一种全新的功能结构 。
Chapter 6
6-88
管理与企业管理本章小结
技术是生产实践过程中人们掌握的技能,是智慧和经验结晶 。
企业的技术系统分为狭义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产品开发,技术进步,
以及工程活动的开展;和广义的,应对整个企业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法进行支持 。
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先进性;生命力;适用性;配套条件 。
技术创新的基本战略有以下几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 。
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调查研究,开发创意,创意筛选,编制设计任务书,新产品设计,新产品试验与评价鉴定和新产品的市场开发 。
产品设计方法主要有:模块式设计;内插式设计;外推式设计 。
设备的经济评价方法有:投资回收期法;年平均寿命周期费用法;费用效率法 。
设备的寿命按其性质分为:物质寿命 ;经济寿命 ;技术寿命 ;产品寿命 。
高级制造技术构成,AMT的硬件组成,软件组成,集成系统 。
Chapter 6
6-89
管理与企业管理复习与思考
1,技术引进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技术创新有哪几种基本战略思路? 企业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选择?
3,新产品开发的程序包括哪些环节,在实施时要注意些什么?
4,产品设计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具体如何应用?
5,试述设备的磨损规律及故障发生规律 。
6,设备的经济评价方法有哪几种? 分别是如何计算的?
7,设备的寿命按其性质划分有几种? 企业确定设备的最佳更新期限和最佳折旧年限的依据是什么?
8,高级制造技术一般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各个部分又分别包括哪些组成内容?
Chapter 6
6-90
管理与企业管理
9,某毛纺厂在产品开发中要解决全毛单面华达呢呢面毛粒杂质较多的质量问题,需做精梳机梳理工艺试验,寻找能降低呢面毛粒指标的生产工艺,为提高产品质量,该厂按 L9(34)表安排了一批试验,
他们选定的因素和水平 是:
试验结果是:
( 1) 14;( 2) 14;( 3) 2;( 4) 8;( 5) 7;( 6) 19;( 7) 2;
( 8) 19;( 9) 5。
试找出最佳生产条件。
因素水平圆梳针型
A
顶梳针型
B
喂给长度
C
1 圆梳 圆 顶 15
2 新圆梳 扁 顶 17
3 扁梳 双 顶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