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标准表述
问题:
1.从投入来看,政府部门正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但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还不够高。有限的投入目标还不够集中。
2.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不少企业目光短浅,创新动力不足。有些企业在年度预算中不重视研究开发费用的预留。有些企业在搞产学研项目时,指望政府拨款。
3.在与创新相关的市场上,信息流动不够活跃。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科研院所应展示自己有什么能力;企业应积极提出对于科技研发有何需求。目前,大学与科研院所寻求合作的积极性比较高,但许多企业在这方面意识不强。
4.缺乏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渴求领军人物。领军人物,能够带领科研团队攀登制高点,并懂得将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领军人物,能够带领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这样既懂技术,又熟知产业化运作的顶级人才。
原因:
1.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不同轨道运行,能深入结合的不多。
2.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专利发明主题大多数是科研院所和个人,他们无法独资承担起科技发明的投入,也无法承担起科技发明所具备的一些供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大概有80%以上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专利,科研院所、个人和企业的错位使大量专利没有办法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人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但是如果不让企业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那么老百姓的创新力再强,也没有办法转化成国家的创造力。
3.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人才的流动,企业产权的明晰等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展开。
对策:
1.促进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鼓励研究生联合培养,促进三方人员的流动。
2.进行“创新型”教育体系改革。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3.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投在那些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项目上。
4.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政府提供专项基金,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在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也将给予相应支持;对企业国内外研发投入给予所得税抵免或退征;设立研发和品牌风险基金,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完善科技经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5.自主创新,必须注重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在知识产权这一高台上与国外较量。要更加鼓励发明、创造、创新,使知识产权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理顺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6.要通过建立引导和约束机制,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继而提高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整体强度。
7.培育与创新相关的中介机构。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提升技术转移服务的质量,形成由一批中介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构成的服务体系。要加强激励政策设计,支持这些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快速成长,例如让部分科技服务机构享受高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
8.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对创新精神的褒奖,允许失败,对创新成果的激励。
问题:
1.从投入来看,政府部门正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但企业对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性还不够高。有限的投入目标还不够集中。
2.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还不突出。不少企业目光短浅,创新动力不足。有些企业在年度预算中不重视研究开发费用的预留。有些企业在搞产学研项目时,指望政府拨款。
3.在与创新相关的市场上,信息流动不够活跃。在这个平台上,大学、科研院所应展示自己有什么能力;企业应积极提出对于科技研发有何需求。目前,大学与科研院所寻求合作的积极性比较高,但许多企业在这方面意识不强。
4.缺乏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渴求领军人物。领军人物,能够带领科研团队攀登制高点,并懂得将科研成果成功地转化为生产力;领军人物,能够带领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这样既懂技术,又熟知产业化运作的顶级人才。
原因:
1.长期以来,我们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不同轨道运行,能深入结合的不多。
2.企业没有成为创新的主体。我们国家的专利发明主题大多数是科研院所和个人,他们无法独资承担起科技发明的投入,也无法承担起科技发明所具备的一些供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国家大概有80%以上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专利,科研院所、个人和企业的错位使大量专利没有办法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人都说中国人聪明,老百姓当中确实有不少心灵手巧的能人,但是如果不让企业真正地担当起创新的主角,不能让创新的机制真正运行到位,那么老百姓的创新力再强,也没有办法转化成国家的创造力。
3.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人才的流动,企业产权的明晰等制度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创新活动的展开。
对策:
1.促进学校、科研院所、企业三方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鼓励研究生联合培养,促进三方人员的流动。
2.进行“创新型”教育体系改革。在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恐怕是教育体系。中国的传统教育体系偏重于知识传授,厚重有余,活力不足,在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创造能力的形成。中国的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授方式、考评方式等方面均有诸多待兴待革之处。
3.政府部门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重点投在那些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项目上。
4.政府要提供有效的制度支持。国家对自主科技创新的制度支持应是全面而有效的。例如,有效的项目评估和资金支持体系;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有明智的产业政策;有合理的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科技创业的社会融资系统;政府提供专项基金,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在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也将给予相应支持;对企业国内外研发投入给予所得税抵免或退征;设立研发和品牌风险基金,政府和企业共担风险;完善科技经费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的监督,提高透明度。
5.自主创新,必须注重专利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在知识产权这一高台上与国外较量。要更加鼓励发明、创造、创新,使知识产权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科学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理顺知识产权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6.要通过建立引导和约束机制,刺激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发挥企业在整合全社会创新资源中的主导作用,继而提高全社会创新活动的整体强度。
7.培育与创新相关的中介机构。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需要提升技术转移服务的质量,形成由一批中介机构、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高素质技术经纪人构成的服务体系。要加强激励政策设计,支持这些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快速成长,例如让部分科技服务机构享受高技术企业的同等政策。
8.创造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有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有热爱科学的社会风气,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教养和规范;对创新精神的褒奖,允许失败,对创新成果的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