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际热点聚焦
一、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冲击全球金融市场
由于贷款机构间盲目降低贷款条件引起恶性竞争,美联储连续提高利率导致大量购房者还贷困难等等原因,2007年7月底,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金融市场深度蔓延。受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影响,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剧烈震荡,2007年8月第一周,全球股市市值蒸发2.1万亿美元。欧洲的金融机构深受其害,以至于英国诺森罗克银行遭遇严重挤兑。为缓解局势,各国中央银行仅8月9日、10日2天内,就向金融系统注资3200多亿美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10月称,未来几个月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因此持续放缓。更令人担忧的是,至今谁也说不出这场危机的“底”在哪里。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曾警告说,次级房贷危机在信贷市场引发的信心危机,可能比过去20年中任何一次金融动荡持续的时间都要长。
全球信用评级巨头标准普尔公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戴维·维斯表示,美国信贷市场风险的爆发,可能导致美国和欧元区经济2008年增速减缓更明显,从而降低全球需求水平。
二、朝核问题柳暗花明
长时间困扰各方的朝核问题,经过艰苦的六方会谈终于打破僵局,2007年初现和平解决的曙光。7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六方会谈团长会,明确提出了第二阶段弃核经济补偿的行动计划,并确定了实施的途径,弃核的“路线图”愈加清晰。根据今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达成的《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共同文件,朝鲜将于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对宁边核设施的去功能化,以及对其全部核计划进行完整、准确的申报。文件还要求朝美继续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向实现全面外交关系迈进。美方将根据朝方行动履行对朝承诺,启动不再将朝鲜列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程序及推进终止对朝鲜适用《敌国贸易法》进程。
朝核问题既关系到朝鲜半岛的安全,也事关东北亚的安全。和平解决朝核问题,不仅能够消除巨大的安全隐患,也将为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树立“榜样”。
三、朝韩首脑第二次握手
2007年10月3日至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在平壤举行会谈,这是两国领导人第二次握手。7年前,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举行了朝鲜半岛分裂55年后朝韩最高领导人首次会晤。朝韩首脑第二次握手签署了《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并明确表态要在六方会谈的大框架下共同努力解决朝核问题。双方决定,摈弃军事对峙,共同为缓和朝鲜半岛局势、实现和平而紧密合作。双方决定超越思想和制度差异,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赖的北南关系。双方决定大规模推进经济等领域合作,谋求民族经济的均衡发展和共同繁荣。
舆论认为,这是朝韩在和平、和解、合作进程中迈出的重要步伐,显示了朝鲜半岛北南将朝着和平与繁荣方向发展的良好愿景。
四、日本政坛走马换将
2006年9月,安倍接替小泉任日本首相后,推行“建设美丽国家”、“摆脱战后体制”等不切实际的行政纲领,忽视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建养老金制度等问题,且不断出现内阁成员财务、言论丑闻,导致民众对安倍政府和自民党失去信任,内阁支持率一路下滑,使自民党在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惨败。安倍提议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又在国会遇阻,不得已于9月12日突然宣布辞职。2007年9月25日,1936年出生的老将福田康夫临危就任日本第91任首相。此后,福田在发表施政演说时强调,坚持日美同盟与开展国际协调是日本外交的根本。日本谋求成为在国际上得到信赖的国家。日本将致力于与中国构建立足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共同为实现亚洲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分析人士认为,福田新内阁面临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能否恢复民众的信任是检验其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五、欧洲政坛“三剑客”崭露锋芒
2007年度,欧洲“三剑客”各显锋芒,他们或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努力提升本国的国际影响力,或在国内大刀阔斧改革,展示出与前任迥然不同的执政风格,欧洲政坛格局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作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默克尔上任近两年来,对内实行稳健的政策,其现实的执政风格得到了越来越多德国民众的认可和支持。对外政策则采取立足欧洲,通过主导欧盟来加强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作为2007年八国峰会的东道主,默克尔成功说服欧盟各国达成协议,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推动包括美国在内的八国集团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妥协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年5月,萨科齐接替希拉克成为法国总统。上台伊始,萨科齐即开始推行其竞选中承诺的改革步骤,着意表现锐意改革的决心和能力,推出的改革措施之多、范围之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法国政坛刮起了改革旋风。对外则在一系列国际热点问题上提出了有别于前任的政策方针,特别是努力修复希拉克时代冷淡的法美关系,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7 年6月,布朗就任英国首相。在布莱尔任首相时代,布朗一直担任财政大臣。经济领域的成就使布朗赢得了极高的政治声望。布朗接任首相后,提出把英国建成“第一流医疗”、“第一流教育”、“人人有活干”、“零排放生态镇”等一系列改革思路。路透社说,布朗成为首相后,在治理洪水、反恐和遏制口蹄疫传播等问题上博得选民好感。
六、俄罗斯向世界展示强势
能源价格的持续飙升使能源出口大国的俄罗斯财源滚滚,大获其利。短短几年,曾经负债累累的俄罗斯已拥有巨额外汇储备。财大自然气粗,俄罗斯频频在国际场合展示大国强势———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对美国和欧盟说“不”;在制裁伊朗核问题上坚持己见,甚至普京总统在美国以核问题为由试图进一步孤立打压伊朗时访问伊朗;对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防御系统上立场强硬;在北冰洋底插上国旗,力图先入为主;恢复中断15年之久的远程战略轰炸机例行空中巡逻;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以及与其相关的国际协议……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国力的不断强盛,俄罗斯不但在维护国家利益问题上出手强硬,而且在国际上努力重返大国地位。
七、伊朗核问题扑朔迷离
伊朗在地理上所处的重要战略位置———控制霍尔木兹海峡,海湾地区出口石油量的90%经此外运;其拥有的丰富油气资源———截至 2006年底,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384亿桶,居世界第二位。在石油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今世界,伊朗理所当然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防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尽管联合国安理会于2006年12月和2007年3月两次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但收效甚微。伊朗总统内贾德2007年8月底说,伊朗已经是一个“核国家”,将继续推行其和平利用核能的计划。9月初,内贾德又称,伊朗已将3000多台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投入运行。这一切加重了国际社会的担忧。
即将过去的2007年度,伊朗核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心病”,解决伊朗核问题,采取何种方式?2007年10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包括伊朗国防部在内的20多个伊朗政府机构、银行和个人在美国的资产;禁止美国私人团体或个人与被制裁机构或个人进行金融往来。随着美国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态度愈来愈强硬,动武的可能性有多大?吸引着世人的关注。
八、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刻不容缓
2007年5月初,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组建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发布的第四份评估报告表明,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90%以上的可能性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变暖将引起灾害性天气频发、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一系列问题。由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使世界一些著名沿海城市遭受灭顶之灾。气候变暖已严重到危及人类未来生存的程度,遏制气候变暖已成当今世界的共识,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国际社会面临着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艰难抉择,温室气体排放头号大国美国就因为不愿付出经济增长代价而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在2007年的八国峰会上,八国集团经过讨价还价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达成妥协,同意“认真考虑”德国等方提出的关于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50%的建议,希望温室气体排放大国都为此而努力,并一致认为有关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
九、北冰洋之争愈演愈烈
北冰洋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可能占到世界总储量的25%。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冰洋冰面融化速度加快,使得此处的油气资源商业开发成为可能。因此,北冰洋周边国家对此觊觎已久,无不在寻根找据力图多分一杯羹。2007年,北冰洋之争格外引人注目。8月初,俄罗斯科考队在4000米深的北冰洋底插上一面钛合金制俄罗斯国旗,使得周边国家对北冰洋的争夺,由此前的暗中较劲升级为公开化。美国随即派重型破冰船前往北极开展科学考察,加拿大增加拨款,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丹麦、挪威等国也相继采取行动。
目前,世界上只有南极、北极为无主之地。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北极尚无类似条约。北冰洋以其潜在的资源价值、航运价值及军事价值,成为大国争夺的“新战场”,对其争夺将呈愈演愈烈之势。